《富贵不能淫》优秀教学设计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案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孟子》中关于富贵的观点,理解其含义和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富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以及孟子思想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富贵不能淫的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富贵对人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每个章节,分析孟子的观点,阐述富贵不能淫的道理。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2. 板书内容: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第二章:齐宣王问曰第三章:孟子致为臣富贵不能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对“富贵不能淫”的理解。
请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富贵不能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孟子》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提高自身素养。
同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富贵现象,学会正确看待和应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的内容,需要深入挖掘孟子对于富贵的定义、富贵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
教师应准备充分,对文本进行详细解读,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性1. 学生能够复述《孟子》中关于富贵的观点,并解释其现代意义。
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孟子两章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一目标定向:1、熟读本文,争取背过。
2、讲解本文。
3、深入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并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一、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读诵本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解释本文。
【注释】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译文】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1四、讲解本文。
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识记重点字词并翻译文章3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一、导入复习孟子相关常识出示学习目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注意:断句、正音)2、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四、小组合作交流并展示1、小组代表展示。
(形式:以学生为主解答,老师适时更正)2、老师提出重点字词句,要求学生作答。
3、学生结合所讲再次翻译文章。
五、课文分析(具体见ppt)富贵不能淫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准确翻译和背诵全文。
2.品味孟子的论辩艺术,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课前预习】1.根据课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能用普通话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
《富贵不能淫》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案《富贵不能淫》教案范文一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大丈夫?那我们今天就随着孟子的脚步,看看亚圣心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二、审题辩题请学生看看标题,重点看“淫”的解释。
点拨学生本文的文体,只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三、了解作者作者孟子的介绍,师可适当补充。
四、读文识字诵读课文,对准字音,把握节奏采取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重点对停顿、重音、语气进行指导。
五、理解内容借助注释、工具书对课文进行疏通文意,个别不理解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六、探求中心(1)从景春的话中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2)孟子对景春的观点是否赞同?原因有哪些?(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4)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5)谈谈自己心中的大丈夫?1、孟子不认同景春的观点,那他的反驳分为哪几个步骤呢?第一段写景春的论述用反问句表述论点,然后概述现象作为论据。
第二段孟子的辩驳,先是反对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从反面论述,接着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树靶子景春的观点后批男子加冠顺妾妇之道女子出嫁富贵不能淫再立大丈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文二教学目标: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是否男子和大丈夫之间可以划等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心中何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教案
富贵不能淫(一)诗文导入:屏显: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组诗文:﹝高祖﹞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汉·《史记·高祖本纪》大丈夫,遇真诀,须要执持心猛烈。
——唐·钟离权·《赠吕洞宾》“所谓大丈夫,动合惊乾坤。
——唐·皮日休《七爱诗·李太尉(晟)》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唐·任华的《送宗判官归滑台序》大丈夫兮兼文武。
——宋·宋太宗《缘识》大丈夫儿,冰肝玉胆,砺山带河。
——宋·葛长庚《沁园春·大丈夫儿》“尔辈杀吾未晚,大丈夫视死若归,无名而死,然亦可惜。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十有没有发现共同点?对,都谈论一个共同的话题——大丈夫如何为?今天,我们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到战国中期,看看孟子是如何论述此话题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到129页。
(二)读文通意1.学生朗读课文两遍,读顺文句。
2.学生关注特殊词语,读通语句。
关注虚词:全文仅只有140字,却有13个“之”,请结合文章,说说“之”的用法。
关注通假字:女关注使动用法:淫,屈,移,3.学生齐读全文,读明句读。
关注对话内容,关注语气词,关注整齐句式。
(一)解读“大丈夫”同学们,在学第一章的是,我们借助朱熹的“熟读”和“精思”的方法,读通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天老师又再次借助的朱熹的学习方法,大家请看大屏幕: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子语类·学五·读书法下》这次的学习的方法是疑,就如陶渊明所言,疑义相与析,所以,请问同学们,读完此文,你们有什么疑问的吗?而老师有几个疑问:1.全文提到多个人物,你能说说他们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哪个思想流派?纵横家:纵横学派起源于苏秦取得六国相印的合纵和张仪连六国而事秦的连横。
合纵即联合各国攻打秦国,连横即各个国家与秦国联合。
2024年《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精彩教案
2024年《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三章,分别涉及《滕文公上》、《离娄上》和《尽心上》章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孟子对于富贵与道德的关系,阐述富贵不能使人迷失自我,应秉持仁义道德的教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孟子》中关于富贵与道德的论述。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富贵不应成为道德沦丧的借口。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孟子》中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孟子论证思路的理解,文言文句式的分析。
教学重点:富贵不能淫的道理,道德观念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孟子》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富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富贵与道德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孟子》三章原文,分析论证思路和句式结构。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文言文,理解孟子观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翻译和论述分析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富贵不能淫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孟子》三章及重点词汇。
2. 黑板右侧:富贵不能淫的道理,道德观念的培养。
3. 中间区域:论证思路和句式结构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孟子》三章原文,分析论证方法。
答案:见教材附录。
2. 作业题目: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富贵不能淫”的理解。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孟子》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
组织相关活动,如辩论赛、讲座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论证思路和句式结构分析。
2. 教学目标的道德观念培养。
3. 教学过程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富贵不能淫》教案: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富贵与道德的关系
教案标题:《富贵不能淫》-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富贵与道德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和识别道德与富贵的关系2. 探究财富和道德的平衡点,培养正确的财富观3. 发掘富贵和道德关系的文化内涵,增强教育效果教学内容:第一节富贵的定义和实现1. 富贵的概念及相关的文化内涵2. 常见的富贵追求方式3. 富贵实现的途径和难点第二节道德的定义与实践1. 道德与个人的关系2. 道德与社会的关系3. 道德与文化的关系第三节富贵与道德的关系1. 富贵对道德的影响2. 道德对富贵的影响3. 富贵与道德的平衡点教材及教具:1. 课本《富贵不能淫》2. 多媒体设备3. 填空题或问答题等小测验教学方法:1. 探究法2. 互动讨论法3. 课堂讲述法4. 观察与分析法5. 归纳演绎法教学过程:第一节富贵的定义和实现1. 介绍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富贵不能淫》,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来探讨人们如何获得富贵,以及富贵与道德的关系。
2. 课文学习:请师生一起阅读这篇文章,并尝试回答文中的问题。
3. 讨论: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富贵的理解,以及自己认为哪些人是真正的富贵之人。
4.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视频和文献,感受世界上各国有关富贵的传统和文化。
第二节道德的定义与实践1. 引导:道德是指人们对正确和错误之间的区分,对个人、社会和文化有重要的涵义。
2. 观察分析:通过短小精干的视频,了解道德与人们生活中的联系。
3. 讨论:请学生谈谈自己的道德观念,并阐述道德对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三节富贵与道德的关系1. 探究:和学生一起探讨财富与道德的平衡点,即财富追求与道德责任的平衡关系。
2. 引导:请学生分别讨论富贵对道德的影响,以及道德对富贵的影响,感悟富贵追求和道德责任平衡的重要性。
3. 归纳总结:请学生归纳总结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理解并识别道德与富贵的关系。
2. 学生能够探究财富和道德的平衡点,培养正确的财富观。
3. 学生能够发掘富贵和道德关系的文化内涵,增强教育效果。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优质教案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孟子》中的“三章富贵不能淫”部分,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具体包括对孟子言论的解读,探讨富贵对个人品德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物质富裕的环境中保持精神纯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孟子》中“三章富贵不能淫”的含义,领悟其现实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物质诱惑,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孟子》中“三章富贵不能淫”的含义,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分析文言文,提高解读能力;培养学生抵制物质诱惑,树立正确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富贵诱惑案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孟子》及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
3. 文本解读:详细讲解“三章富贵不能淫”的文言文,分析句式、词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6.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就“如何抵制物质诱惑,保持精神纯洁”进行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2. 主要内容:a. 文言文解读b. 富贵对个人品德的影响c. 抵制物质诱惑,保持精神纯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富贵、淫、品德、精神纯洁。
b. 根据《孟子》的“三章富贵不能淫”,谈谈你对抵制物质诱惑的认识。
c. 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三章富贵不能淫”。
2. 答案:a. 富贵:物质财富丰富;淫:沉迷、放纵;品德:道德品质;精神纯洁:心灵纯洁无污染。
b. 抵制物质诱惑,就是要坚定信念,保持精神纯洁,不为物质所动,追求更高尚的品德。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优秀8篇)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优秀8篇)《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篇一本篇课文教学在文意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少,课下注释非常全面,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课本资源。
为避免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本节课从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明确作者观点,在读中明确作品论证思路,在读中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拓展延伸部分补充朱自清对公孙衍、张仪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主要用到的读的方法有:自由读,齐读两种,如果形式能再多样一些,学生读的兴趣会更高,更利于熟读成诵。
本节课结束时由课内到课外迁移部分如果能让学生以孟子的标准选出具有大丈夫品格的古今名人,本节课的生成会更加具体。
《富贵不能淫》教学反思篇二《富贵不能淫》是《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篇,这一章主要探讨“何谓大丈夫”的观点,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首先景春对于公孙衍、张仪是歆羡甚至崇拜的,然而孟子针锋相对,用了一个反问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且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当时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然后,孟子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这节课的思路比较简单,难度不大,重难点不多,学生又刚刚从家里回来,有点疲惫,如果直接讲授的话,可能效果不是很好。
然后,在早读的时候,我就安排了任务,分小组分解任务,从字词、注释、翻译、文言现象、问题探究、一词多义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然后课堂上按照一定的顺序由学生来讲解。
学生的讲解非常棒,提前板演了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然后在过关检查的环节,专门检查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读正确。
后面的学生则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用卡片的方式整理好,然后又用投影的方式给同学们讲解、检查。
富贵不能淫优质课教案
富贵不能淫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语法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语法知识。
2.难点:理解文中大丈夫的君子美德和高尚人格,以及富贵不能淫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1.教法:采用问题导入法、串讲法、评点法、研读法等教学方法。
2.学法:采用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引出本文的主题“富贵不能淫”。
2.知识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3.文本研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体会大丈夫的君子美德和高尚人格。
4.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富贵不能淫”的理解和认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大丈夫的君子美德和高尚人格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
4.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
2023最新-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精选9篇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9篇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重点)3、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难点)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准备预习本课,理解本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语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到底哪样的人是大丈夫呢?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也谈了自己的观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的看法。
我们一起进入到21课《孟子二章》的学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孟子及其思想。
四、你读我读,疏通大意。
1、诵读本文。
(小组内以喜欢的形式读文章,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班级展示)2、解释文本。
(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学习)3、展示活动成果。
推荐学生诵读本文,请学生点评诵读。
4、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疏通文意,解决学生预习留下的问题。
并对重点字词强调。
五、你想我想,感受精髓。
1、理解:景春提出了什么观点?为何会提出此观点?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2、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明确:驳论文就是争锋相对的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有破有立。
孟子先驳斥,表示不认同的'态度,接着以妾妇之道作比戳破景春的观点,再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六、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明确:不是说只有那些具有雄才大略、建立丰功伟绩的仁是真正的“男子汉”,也不是说只有那些具备崇高品德、拥有坚定心志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普通平凡的“大丈夫”需要你用慧眼去发现。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2、解释题目背景:本课要学习的《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这篇课文是作者针对景春关于大丈夫该怎么做的看法而发的议论。“富贵不能 淫”是课文的中心论点,它不仅是景春在跟孟子的对话中提出来的观点,也是 本次演示要探讨的中心话题。通过学习本次演示,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一 传统美德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8.思维导图法。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和思维过程,提高他们的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9.情感教育法。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10.互动式教学 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11.活 动化教学法。
4、词类活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管理、治理)知彼知己者百 战不殆 (殆:危险)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舍弃、抛弃)人皆伏之 (伏: 佩服、钦佩)名余曰正则兮 (名:命名、起名)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 痛苦)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空乏其身 (空乏:使……贫困、匮乏)
2、通假字:无(通“毋”)舍我其谁(通“欤”,语气词)卒然问曰(通 “猝”,突然)食马者(通“饲”,喂)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语气词)南冥者(通“溟”,海)
3、古今异义:直:古义:理直气壮今义:不弯曲富:古义:优厚的物质利益 今义:有钱尊:古义:地位高贵今义:酒杯。比喻地位高贵得话是“高足杯”。 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①放纵;无节制。②邪恶、低劣;恶劣。
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设置和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和难 点。4.拓展性学习。通过课堂延伸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并提 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5.情境性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 地理解课文,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6.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 力。7.小组合作探究法。
富贵不能淫 优秀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教学难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设计意图:从“大丈夫”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顺利走入文本。
二、自主预习。
1.作者资料。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提出了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2.知识链接。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3.字词积累。
[广居]:宽大的住所。
儒家用以喻仁。
[正位]:中正之位。
[大道]:正道。
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得志]:实现其志愿。
[由]:循着。
[淫]:使昏乱。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的习惯,生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读懂文意。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文本,识记重点字词,背诵精彩片段。
过程与方法:1、理清文章观点和思路。
2、通过反复诵读,大致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理解并恰当运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杨礼赞》,茅盾说:“白杨树,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学生回答)每个人心中都有大丈夫的定义,在孟子的眼里什么是大丈夫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学生个读公孙衍(yn)丈夫之冠(uàn)妾妇之道(qiè)不能淫(yín)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三、读懂大意1、小组合作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疑难问题小组代表提出。
2、课堂讨论3、及时巩固通假字:女词类活用:冠,淫,移,屈古今异义:安居,熄,正,命翻译句子: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读出理解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呢?背景介绍战国纵横家(出示ppt),公张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判断善恶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在迎合君主的喜好,极端个人主义。
妾妇之道。
3、孟子首先对景春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接着正面提出了何谓大丈夫的标准。
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标准的内容是什么?4、古往今来,你认为哪些人算的上是“大丈夫”?五、读出感悟1、在你的心中大丈夫的标准是否有新的认识?并谈谈其的现实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淫》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文章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
2.自主学习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探究文章的字词、句式、内容,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2.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论证方法,对重点词语、成语进行讲解。
"文章通过对比、排比等手法,论述了富贵不能淫的观点。在这里,'淫'字的意思是沉溺、放纵。我们需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成语,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意思是外表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却很糟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章的主题、论证方法、词语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语文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本阅读、分析、理解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富贵不能淫》这篇课文的学习,既存在一定的挑战,也拥有巨大的潜力。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寓言故事和古代散文,对于文章中的寓言、讽刺等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在具体文章中准确把握这些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练习题,如词语填空、句子翻译、论证方法分析等,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论证方法和重点词语。
第23课《孟子·富贵不能淫》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文学素养:通过研读《孟子·富贵不能淫》篇章,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孟子思想,学会从多角度Hale Waihona Puke 视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道德素养:深化对“富贵不能淫”这一道德准则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我修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的基本观点。孟子认为,无论身处富贵或贫贱,人都应坚守仁义道德。这一观点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孟子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道德困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富贵不能淫”和“道德修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1)篇章内容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篇章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和文章主旨的把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重点讲解如“富贵”、“淫”、“仁义”等关键词汇的含义,以及孟子如何通过对比论证来表达道德观念。
举例:分析“富贵而不能淫,贫贱而不能移,威武而不能屈”这一句的深层含义,强调在不同境遇下坚守道德原则的重要性。
4.文化认同:了解孟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5.表达交流: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四、教学流程
【核心素养】第23课 富贵不能淫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富贵不能淫》
一、教材分析
1.单元定位
《富贵不能淫》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的其中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理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习本单元,需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重视练习诵读与文言积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
感悟精神,身体力行。完成挑战性目标二。
(2分钟)
附:板书设计
仁 用之则行 不淫
大丈夫 礼 不移
义 舍之则藏 不屈
(思想核心) (处世态度) (行为操守)
2. 文本分析:
本课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文章语言善用排比、比喻,富有论辩色彩,精炼传达和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个人修养,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及学法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的第二个古诗文单元。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学习体验,积累了一定的古文学习方法。但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们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十三四岁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写法体会还不够深刻。因此,我设计教学流程是:依靠学生已有的经验并结合课下注释进行自主学习,夯实文言基础,并重视各种诵读。教师重点点拨论辩双方的观点和区别,引导学生明确孟子“大丈夫精神”的精髓,使学生领悟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演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本课学习的基本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3.完成拓展性目标二。
(8分钟)
展示交流
教师点拨
学生小组竞赛展示,评价小组评价。
教师点评,进行学法指导。
(12分钟)
《富贵不能淫》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案《富贵不能淫》教案范文一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大丈夫?那我们今天就随着孟子的脚步,看看亚圣心中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
二、审题辩题请学生看看标题,重点看“淫”的解释。
点拨学生本文的文体,只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三、了解作者作者孟子的介绍,师可适当补充。
四、读文识字诵读课文,对准字音,把握节奏采取全班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重点对停顿、重音、语气进行指导。
五、理解内容借助注释、工具书对课文进行疏通文意,个别不理解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六、探求中心(1)从景春的话中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2)孟子对景春的观点是否赞同?原因有哪些?(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4)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5)谈谈自己心中的大丈夫?1、孟子不认同景春的观点,那他的反驳分为哪几个步骤呢?第一段写景春的论述用反问句表述论点,然后概述现象作为论据。
第二段孟子的辩驳,先是反对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从反面论述,接着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树靶子景春的观点后批男子加冠顺妾妇之道女子出嫁富贵不能淫再立大丈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文二教学目标: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感受和培养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呢?是否男子和大丈夫之间可以划等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贵不能淫》,看看孟子心中何谓大丈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孟子散文说理的如虹气势。
2、小组互助学习,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结合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领略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4、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能够理解文中的被动用法。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1、结合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领略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2、辨别孟子和景春心目中大丈夫形象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讨论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孟子的生平事迹,了解“诸子百家”中有关儒家和纵横家的一些学说观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
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
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在预习中对孟子其人其书、战国时代的特点、纵横家的有关情况
等的了解情况。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
三、一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可以采取齐读、小组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适当指导,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语气等。
2、疏通文意。
先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小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3、理清层次。
全部齐读课文,自主划分文章层次,并说出划分的理由。
四、再读课文,理解精髓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小组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孟子采用什么方法来反驳景春的观点?试做简要分析。
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3、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4、孟子所说“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区别?
5、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四、三读课文,感受英雄
师生大声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在纸上写出来,小组择优展示。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请举例说明,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均可。
五、四读课文,拓展延伸
教师诵读课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在我国星光灿烂的古代传统文化中,会不时隐藏着某些封建主义的糟粕,本文也不例外,请你把这些地方找出来,谈谈你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结合自己的理想,写一篇三四百字的小短文,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设计:
入世前的修身:仁、礼、义
大丈夫入世时的人生际遇:“得志”与“不得志”
入世后的处事原则:三个“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