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起搏器植入16例体会并发症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时起搏器植入16例体会及并发症处理【摘要】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器在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本院安装临时起搏器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安装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以及方法、同时对相关并发症做分析。结果本次安置起搏器共发生并发症为2例,一例为穿刺部位血肿,另一例为电极脱位(主要表现为心电图改变和起搏不良)。结论临时起搏器是一项简单的手术操作,但医师们需要对安置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另外对于相关并发症,应早发现、早处理。

【关键词】临时起搏器;安置方法;并发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窦、心动过缓等心脏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升高,而临时起搏器作为心脏手术前的一个缓冲对某些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作用不容忽视[1]。简单来说,临时起搏器就是采用电子科技,用低能量脉冲模拟心脏传导电生理和冲动的发生,来临时刺激心脏跳动的一种技术。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共为患者安置临时起搏器16例,现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个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本院共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为49~77岁,平均为61.7岁。

1.2 术前诊断本组所有患者在住院前均进行动态阿托品试验、心电图以及冠脉造影检查,经详细诊断分析,确诊病窦综合征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肌炎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1.3 起搏器安置方法穿刺位置选为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点选为右锁骨中点下缘lcm再向外lcm,之后将带锁鞘插入静脉,然后通过带锁鞘将床旁飘浮导管电极置入右心室,在此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心电监护仪特征,直到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qrs波均向上时表明进入右心室,最后分析起搏参数、固定起搏器。起搏器置入后暂时关闭1 h,1 h后开启,仍然起效后使用,在此期间继续对患者进行不间断心电监护。

1.4 起搏器设置标准起搏器的起搏模式设置为vvi,起搏电压设置开始设置为3v,根据患者情况最高设置为5v,起搏阈值电流设置为4 ma,感知电压设置为1.5 mv,起搏频率设置为60次/min,起搏器术后使用时间为1~2周,最长不超过14 d。

2 结果

本次安置起搏器共发生并发症为2例。一例为穿刺部位血肿,另一例为电极脱位(主要表现为心电图改变和起搏不良),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2.1 电极脱落对患者起搏器电极位置进行调整,具体为:①消毒局部鞘管、电极和皮肤。②将起搏电极深入大约1.5 cm,之后患者起搏信号稳定。

2.2 穿刺部位血肿分析原因可能与该患者(冠心病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抗凝药物有关,给予换药并用0.5 kg 砂袋压迫4~6 h后患者出现好转。

3 讨论

临时起搏器适用于更换或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之前作紧急过渡性起搏、无症状的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的患病人群,紧急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是对有明显心动过缓将要进行大型手术的一种有效保护[2]。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是一项简单的操作,但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需要医师对每一个安置步骤都要悉心,同时在安装后护理人员的随时观察绝对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诸如相关并发症甚至是一些致命并发症的出现[3],如果发生了相关并发症需要尽早处理,才能起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挽救患者生命。

安置临时起搏器是一种有创性的介入治疗方法,安置时应充分评估每一个步骤的潜在危险因素,一般来讲,安置的过程总体来说可以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分别为,确认穿刺途径、穿刺、送入导引钢丝、置入电极、定位[4],在这5个步骤中,送导引钢丝进入右心房或者右心室最为重要,也最容易出错,在导引钢丝确认穿刺进入锁骨下静脉直到进入右心房或者右心室时,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电仪特征。一般在进入右心室后,可以观察到室早波;如进入其他部位,比如腔内静脉患者可能会产生耳部疼痛感[5]。当然其他的安置步骤也不容忽视,首先穿刺点的选择为左锁骨中点下缘

lcm并再向外lcm处,同时在穿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绷紧皮肤,进针时要使得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平行,针尖大概指向胸骨上方2~3 cm[6];沿导引钢丝送入穿刺鞘管后要拔除导引钢丝,接下来送入临时起搏电极要在x线透视下沿鞘管进行;然后将临时起搏电极送至右室心尖部或右房的中部,最后连接起搏器,对起搏器进行定位调节处理。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起搏信号丧失以及穿刺并发症[5]。起搏信号丧失的处理方法为:1.行心电图检查,2.增大起搏输出电压,如无效则调整起搏器电极位置,必要时也可以稍稍转动电极,之后再次测定阈值直至达到标准。如无效则最好在x线透视下重新调整电极位置。穿刺并发症主要有气胸、血胸、皮下血肿、气栓等,这些并发症需要医生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不忽视每一个细节。另外诸如局部感染、心肌穿孔、电极断裂、周围血管血栓形成、呃逆、尿潴留等也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这些病症较为少见,但是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郭继鸿,王斌.实用心脏起搏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71—179.

[3] 唐晓岚.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后的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11,10(9):66.

[4] 马发钰. 临时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四川

医学,2009,10(10):1613—1614.

[5] 李桂芬,赵筱黎.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护理干预.山东医药,2008,48(27):151.

[6]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