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根底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理论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时机。

〔2〕注重联络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表达,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p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根底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根底概念的缺乏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知道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

能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声音特性因素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声音特性的三个方面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音调、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 难点频率和振幅的概念。

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感受其差异,引出声音的特性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1. 音调演示钢尺振动实验,让学生观察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高低。

介绍频率的概念,强调音调由频率决定。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音调不同的声音。

2. 响度播放不同响度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其差异。

进行敲鼓实验,改变敲击力度,观察鼓面振动幅度和声音响度的变化。

引入振幅的概念,说明响度由振幅决定,同时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音色用播放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声的音频,让学生辨别。

讲解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三)课堂练习(10 分钟)给出一些关于声音特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 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五)布置作业(2 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相关习题,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但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还有待改进,例如在讲解频率和振幅的概念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有些紧张。

在学生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声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1.2 声音的传播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递的。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第二章:声音的特性2.1 音调解释音调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通过实验或音乐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音调的高低变化。

2.2 音色解释音色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音色与波形的形状有关。

通过实验或音乐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音色。

第三章:声音的强度3.1 声音的强度定义解释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响度或音量。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强度的变化。

3.2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强度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声音强度的例子。

第四章:声音的应用4.1 声音与通讯解释声音在人类通讯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通过实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在通讯中的传输过程。

4.2 声音与科技介绍声音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声纳、超声波等。

通过实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在科技中的作用和原理。

第五章:声音的感知5.1 人类听觉系统解释人类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

通过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传导过程。

5.2 声音的感知特性解释人对声音的感知,如音高、音色、声音的方位等。

通过实验或音乐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人对声音感知的原理和现象。

第六章:声音的测量与仪器6.1 声级计的使用介绍声级计的作用和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声音的强度。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声级计进行声音强度的测量。

6.2 声音频谱分析解释频谱分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频率成分对声音的影响。

通过实验或软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频谱的分析结果。

第七章:声音的编辑与处理7.1 声音编辑软件介绍介绍常见的声音编辑软件(如Audacity)的功能和操作界面。

《声音的特性》参考教案

《声音的特性》参考教案

《声音的特性》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特性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2.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辨别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扬声器、音叉、钢尺、水盆、玻璃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1)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原理。

(3)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音色:声音的质感,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3. 实验演示:(1)让学生听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符,感受音色的差异。

(2)调整扬声器音量大小,让学生感受响度的变化。

(3)用钢尺演示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2)讨论如何利用声音特性进行音乐创作和声音辨别。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不同场景下的声音特性,并进行记录。

六、课后反思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的反馈意见,以便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1. 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部分,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演示。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4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完美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完美版《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音调”“响度”和“音色”三部分内容组成。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

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是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课本中“决定音调上下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朴,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题目的兴趣。

音色的观点比力抽象,学生不简单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

可设想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分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

课本安排的窥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力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进修兴趣外,还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出分歧音色的声音的素质,增加学生对分歧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

因而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换等,以提高教学效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话筒、示波器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分别让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大声朗读本课的课题“声音的特性”,让同砚们说出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顺利引出课题。

2023最新-《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最新-《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6篇】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想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这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讲究艺术性的学习和体验,为此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来讲这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仅有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还有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并且在探究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能欣赏带有声音的动画,还亲自动手用器材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利用多媒体采用分工协作探究,每组独立进行探究,而对于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运用多媒体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尺、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媒体应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师生共同欣赏一段音乐和一段噪声,请学生谈谈对这两段音乐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声音给人的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播放音频学生仔细听两段音乐,讨论并说出对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感觉。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2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2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2. 音调:频率的影响3. 响度:振幅和距离的影响4. 音色:材料和结构的影响5. 声音特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各种材料制成的容器。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教案第一课时:声音的定义和传播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条件,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声音的有趣现象。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音调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音调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音调的有趣现象。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音调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掌握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频率变化对音调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频率下音调的变化。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课时:响度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解响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响度的有趣现象。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响度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掌握振幅和距离与响度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振幅和距离变化对响度的影响。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活动一:音调(10分钟)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音调?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活动二:响度(10分钟)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1、什么是响度?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振幅?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音色(10分)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1、什么是音色?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

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原因。

声音的传播过程。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

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过程。

1.4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对声音产生的理解程度。

提问学生关于声音传播的条件,评估其掌握情况。

第二章:声音的特性2.1 教学目标: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了解影响三个特性的因素。

2.2 教学内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感受并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影响三个特性的因素。

2.4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和示范,评估学生对声音三个特性的理解和区分能力。

提问学生关于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评估其掌握情况。

第三章:声音的测量3.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强度和频率。

学会使用分贝仪和频率计进行声音测量。

3.2 教学内容:声音强度和频率的概念。

分贝仪和频率计的使用方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分贝仪和频率计进行声音测量。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强度和频率与声音特性的关系。

3.4 教学评价:通过实验,评估学生对声音强度和频率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使用分贝仪和频率计进行声音测量的技能。

第四章:声音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认识声音信号的处理和利用。

4.2 教学内容: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实例。

声音信号的处理和利用技术。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声音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介绍声音信号的处理和利用技术。

4.4 教学评价:通过实例,评估学生对声音应用的理解程度。

提问学生关于声音信号处理和利用技术的问题,评估其掌握情况。

第五章:声音的环保意义5.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2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1.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声音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声音的探究兴趣。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2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2.1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2.2声音特性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美妙。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特性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

2.知识讲解2.1讲解音调的概念: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2.2讲解响度的概念: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2.3讲解音色的概念: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与声源的材料、形状等因素有关。

3.实验探究3.1实验一:观察音叉的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实验步骤:a.准备两个不同频率的音叉。

b.分别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情况。

c.比较两个音叉的音调高低。

3.2实验二: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与响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a.准备一个音叉。

b.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

c.比较不同力度敲击音叉的响度大小。

3.3实验三:观察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音色。

实验步骤:a.准备几种不同乐器的演奏视频。

b.让学生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4.分析讨论4.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复习声音的三个特性,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3.设计一个关于声音特性的实验,验证音调、响度、音色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重点1.1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对话设计:“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是不是有的声音听起来很尖锐,有的声音听起来很低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音调。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精选4篇)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精选4篇)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精选4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学问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u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试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讨论问题的方法。

u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喜爱世界,喜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u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u 难点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分。

教学预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制造学习氛围,使同学产生剧烈的探究愿望)(约4 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用收录机播放一曲交响曲。

(如《命运》交响曲)2.叙述:同学们刚才观赏到的震撼人心的乐曲,表达了人们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

有的地方音调低沉,有的地方单调昂扬;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钢琴和其它乐器组合演奏出了宏大的乐章。

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老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1.观赏乐曲,受到剧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同学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肯定要求面面俱到)(约 16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试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凹凸不同的音符。

叙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凹凸叫做音调。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区分它们。

3.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学会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响度,并尝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分析。

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3. 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响度三、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区分3. 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响度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水盆、尺子、气球、声级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声音的实验视频、图片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声音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演示音叉振动产生声音的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演示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

4.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概念。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3. 教师用PPT展示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用仪器测量声音的响度(15分钟)1. 教师讲解声级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测量声音的响度。

2. 学生分组实验,用声级计测量不同声音的响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 (高效课堂)沪科版

《声音的特性》word教案 (高效课堂)沪科版

二、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什么是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及如何减弱噪声。

5.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哭声污染防治法》过程与方法:1.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学重点】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什么的噪声。

【教学难点】了解决定乐音特性的三个因素。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钢尺、橡皮筋、发声齿轮、硬塑料片、自制“水瓶琴〞、音叉、啤酒瓶等。

局部学生备用的乐器:口琴、小提琴两把、手风琴、长笛、鼓、锣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 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 噪音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与噪声。

〔二〕进行新课一、乐音与噪声教师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制造一段刺耳的噪声,让学生认识乐音与噪声。

教师补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只要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响度、音调、音色1、响度〔1〕鼓面上放些黄豆,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观察黄豆跳动的高度,比拟鼓发出声音的强弱。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响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观察激起水花的大小,比拟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做一做:用同一硬纸片,以同样的速度,大小不同的力,划过同一把梳子,观察纸片变形幅度,比拟发出的声音响度大小。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2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2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声音特性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与区分3. 声音实验:探究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区分。

2.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讲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分析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探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噪音治理、声音识别等,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声音特性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对声音特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声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耳机等)。

2. 收集生活中的声音实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八、教学拓展1. 声音的数字化处理:介绍音频编辑软件的使用,展示声音数字化处理的技术。

2. 声音的传播与接收:探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损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课程——《声音的特性》。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区分它们。

同时,我还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学会区分和辨别不同声音的特性。

3.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乐器、声音材料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声音材料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听辨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声音的特性。

2. 实践活动1:让孩子们用手指敲击不同的乐器,观察和记录它们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实践活动2:让孩子们用声音材料,尝试制作不同的声音效果,并分析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五、活动重难点1.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声音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运用到实际中。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部分孩子对声音的辨别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制作声音材料,或者进行声音特性的比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中。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播放一段孩子们熟悉的音乐作为课程的引入,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让声音的特性以一种自然和亲切的方式呈现。

声音的特性教案范文

声音的特性教案范文

声音的特性教案范文教案:声音的特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声音的特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接收。

三、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

2.讨论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2.学生思考和回答。

3.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观察声音的产生场景。

Step 2 声音的产生1.学生观察实验:老师用琴片轻轻拍打,让学生观察琴弦的振动情况,观察声音产生的过程。

2.学生实验:学生用橡皮筋将两个杯子连在一起,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声音产生的过程。

3.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Step 3 声音的传播1.学生实验:学生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用鼓棒敲打小锣,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2.学生探究: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同样的声音在不同位置的声音传播不同。

Step 4 声音的接收1.学生实验:学生将耳朵贴近喇叭及与喇叭距离远一些时候分别观察声音的接收情况。

2.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影响声音接收的因素。

Step 5 声音的特性总结1.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声音的特性,然后向全班报告。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报告进行点评,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六、教学辅助PPT、小锣、橡皮筋、杯子、鼓棒、喇叭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介绍了声音的特性,尤其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更多地开展与生活经验结合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音色他们在没学音
(回忆课前开始的各种动物的声音)
小活动:让一位同学站起来,听听他(她)后面
的同学的声音,并讲出说话的学生的名字。

(小
结)
音色是声音的一种品质,是声音的一种固有属性,
不同物体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音色与物体的结构、
形状、材料等均有关。

四、教师吹口琴,让同学们来看看是声音中的什么特
性发生了变化。

第三节声音的特征
、音调
音调指的是声音的咼低,常常说音调咼、低,音
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即为物体1s 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注:人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频率色前就已经会用音色了
板书设计
小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声叫超

波。

二、响度
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常常说响度“强” “弱”
或“大”
“小”,
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指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