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理论精选演示课件.ppt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8
2、不平衡性:
• ①不同发展阶段,不平衡: • 思考:有几大发展阶段?(P 3 ) 其中有两大加速期: • 学前期:1岁左右,也称生理上的断乳,第一次反抗期; • 青春期:也称心理上的断乳,第二次反抗期。 •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平衡: • 思考:心理有哪些方面? (见前言里的补充内容) • 感知觉发展快; 思维发展慢………. • ③不同儿童的发展,不平衡: • 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间会存在个别差异。
25
C、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 人既是自然实体,更是社会实体,发展主要不是靠遗传和 生理成熟,发展依靠学习和经验。
• ( P 30 表2—4;表2---5 ) • 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加大; • 异卵双生子在相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减小。 • (P 26 表2—1 )
(二)关键期 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
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两大表现:语言方面、感知觉方面。
17
(三)敏感期或最佳期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 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关键期错过了难以弥补;敏感期错过了发展缓慢。
•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关键期的两大表现:
16
(一)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 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我们把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的对成人的反 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 。
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如:毕业找工作,是人生一大转折,但不一定出现危机。
2、不平衡性:
• ①不同发展阶段,不平衡: • 思考:有几大发展阶段?(P 3 ) 其中有两大加速期: • 学前期:1岁左右,也称生理上的断乳,第一次反抗期; • 青春期:也称心理上的断乳,第二次反抗期。 • ②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平衡: • 思考:心理有哪些方面? (见前言里的补充内容) • 感知觉发展快; 思维发展慢………. • ③不同儿童的发展,不平衡: • 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间会存在个别差异。
25
C、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和方向的最重要客观因素。
• 人既是自然实体,更是社会实体,发展主要不是靠遗传和 生理成熟,发展依靠学习和经验。
• ( P 30 表2—4;表2---5 ) • 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加大; • 异卵双生子在相同环境里长大,个别差异可能会减小。 • (P 26 表2—1 )
(二)关键期 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
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两大表现:语言方面、感知觉方面。
17
(三)敏感期或最佳期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 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
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关键期错过了难以弥补;敏感期错过了发展缓慢。
•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关键期的两大表现:
16
(一)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 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 我们把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的对成人的反 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称为危机期 。
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如:毕业找工作,是人生一大转折,但不一定出现危机。
第三章――儿童发展与儿童观精品PPT课件
– 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则被完全忽视
• 中世纪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
– 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 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可以责骂、鞭 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
– 儿童承受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 视,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 人格被严重摧残
– 强化
• 班杜拉
– 社会学系理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 果而进行学习
–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布朗芬布伦纳
•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微观系统 – 中间系统 – 外层系统 – 宏观系统 – 时间轴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 发展决定教育 • 教育可以创造发展 • 教育创造的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
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儿童发展
•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 制约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 • 儿童发展理论 •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0-6周岁/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展 的质的变化
– 儿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 儿童发展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 – 儿童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图) – 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 儿童发展具有“关键期”
– 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 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的人类观推导出新 的儿童观
– 儿童是自由的,而且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 并未把儿童本身看做有个性价值的存在,也未否定儿
童对双亲的绝对服从
• 儿童是“白板”
– 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张白纸,洁白无 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 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 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 中世纪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
– 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 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可以责骂、鞭 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
– 儿童承受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 视,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 人格被严重摧残
– 强化
• 班杜拉
– 社会学系理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 果而进行学习
– 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布朗芬布伦纳
•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微观系统 – 中间系统 – 外层系统 – 宏观系统 – 时间轴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 发展决定教育 • 教育可以创造发展 • 教育创造的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
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儿童发展
•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 制约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 • 儿童发展理论 •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0-6周岁/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展 的质的变化
– 儿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 儿童发展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 – 儿童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图) – 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 儿童发展具有“关键期”
– 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 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的人类观推导出新 的儿童观
– 儿童是自由的,而且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 并未把儿童本身看做有个性价值的存在,也未否定儿
童对双亲的绝对服从
• 儿童是“白板”
– 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张白纸,洁白无 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 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 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儿童发展理论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4.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本质是( )。 A.适应B.同化C.顺应D.平衡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皮亚杰认为,思 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图式、同化、顺应、 平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 界,扩大了儿童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范围,是在 ( )阶段。 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 的孩子,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其心理 上起着重要作用,词的功能开始出现,使儿童 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扩 大了儿童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范围。
三、精神分析理论
(一)西蒙•弗洛伊德 (SigmundFreud)
1.本我 2.自我 3.超我 (二)埃里克森(E.H.Erikson)
课上练习
1.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是( )。 A.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潜伏期的 长短C.最佳期的性质D.敏感期的 特点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最 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 展潜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可 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
【答案要点】 (1)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的。它是指个体成长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 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 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 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2)在关键期内,在适宜的环境和教育影响 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身心发展特别迅速。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婴幼儿期,大脑发 育、语言、感知觉、思维、个性……都有关 键期。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
成熟势力说
一、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 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 1961)。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 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 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 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 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 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 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 不能推动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基本理论PPT课件
导航
2019/8/20
5
•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 案例分析 通过以下几个案例分析幼儿心理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1.出生头几天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头几个月的 孩子虽然能看能听,但不会认人,6个月左右才开始认
• 1.从简单到生维;;复12岁 岁杂半 左以 右前 开没 始有 真想 正象 掌活 握动 语, 言也,谈与不此上同人时类,特逐有渐的出思现 • 2.从具体到想象抽和思象维。
4
• (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
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 案例分析
1.一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说话,只
• 观点总结
会发音和听懂别人的语言,一岁后,由 说单个的词到说不完整的句子,三岁后
句子逐渐完整和连贯,并且复合句在不
断增多。
2.有的孩子在学会用小勺吃饭后,突然 不好好吃了,把饭撒在桌子上;有的孩 子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 个单词,过一个月,却不开口了。
导航
2019/8/20
16
•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1.遗传决定论 • 2.环境决定论 • 3.二因素论 • 4.相互作用论 • 5.科学的观点
导航
导航
2019/8/20
11
孪生子女的智力的调查
• Kimling&Jarvik总结了半个世纪来八个国家对血缘关系 与智商的相关研究,结果为
关
系
1.无血缘关系生活在不同环境者 2.无血缘关系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3.养父母与养子女 4.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生活在一起) 5.同胞兄弟姐妹在不同的环境长大者 6.同胞兄弟姐妹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7.不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8.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9.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中长大者 10.同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幼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
年龄 3-4 大运动技能 两只脚交替上楼梯,上下楼梯时先迈同一只脚双 脚跳、单脚跳时会弯曲上身。投掷和抓接时上身 会参与;球砸在胸上时僵硬的抓住,骑三轮车会 转弯。 两只脚交替下楼梯。跑得更加平稳。飞跑,单腿 跳跃。通过身体旋转和转移重心脚来投射,用手 抓住球,三轮车骑得很快,转弯平稳。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幼儿期儿童的身体生长
二、幼儿期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期儿童的游戏 四、幼儿期语言发展
一、幼儿期儿童身体的生长
• 躯体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 • 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躯体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 (一)躯体的生长
一般来说幼儿躯体的生长首先表现在身体外形各 部分的比例变化上。 下面看一张图片
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 予强化,这样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消退抑制: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应用 条件刺激而不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时,已形成的 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延缓抑制:条件刺激物出现后,稍稍停一会儿 再用非条件反射刺激进行强化,这样,反应出 现的时间便延迟了。
这是一张从出生前到成人的人体外形变化图
这一阶段的幼儿身体发育速度稍逊与婴儿期, 但也是很快的,身高平均每年大约增长7cm, 到6岁时,可达118cm左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 2公斤,到6岁时,可达21公斤。
据研究这期间的儿童的身高是他成年期身高的 一个较好的预期指标,两者的相关约0.70. (二)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
研究表明个体大脑各区成熟的路线为枕叶 (occipi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 —顶叶(pariete lobe)——额叶(forntal lobe)。 七岁时额叶也基本发育成熟。从这可以看出来幼儿 大脑皮质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幼儿的生理发展ppt课件
自我控制
幼儿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开始有一 定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服、吃饭等。
自我评价
幼儿逐渐能够对自我进行评价,开始有自己的喜 好和偏爱,不再完全模仿父母。
情感需求的变化
1 2Leabharlann 依恋关系幼儿对父母的依恋程度逐渐加深,需要父母的陪 伴和关爱,同时也开始对同龄人有交往需求。
情感表达
幼儿逐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生气、 悲伤等,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
肌肉发展
幼儿的肌肉发展逐渐从单关节主导的 动作向多关节主导的动作过渡,肌肉 力量也逐渐增强。
身体机能的发展
运动机能
幼儿的运动机能逐渐从爬行、站立、走路等基本动作向更复杂的动作过渡,如 跑、跳、攀爬等。
感知和认知机能
幼儿的感知和认知机能逐渐发展,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开 始形成初步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3
情感调节
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不再轻易发脾气 或情绪化,能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人际关系
01
幼儿与同龄人和成人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能够建立友谊关系,
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验。
语言交流
02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沟通,
也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指令和要求。
音乐感受能力
幼儿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能够跟 随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单的舞蹈或唱 歌。
触觉发展
皮肤感觉
探索欲望
幼儿的皮肤感觉逐渐变得敏感,能够 感知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疼痛等刺 激。
幼儿通过触摸和操作物体来满足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和 理解周围的世界。
手眼协调
幼儿逐渐能够进行更为精细的手部动 作,如抓握、捏取和拼装等,这有助 于他们操作玩具和学习新技能。
幼儿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开始有一 定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服、吃饭等。
自我评价
幼儿逐渐能够对自我进行评价,开始有自己的喜 好和偏爱,不再完全模仿父母。
情感需求的变化
1 2Leabharlann 依恋关系幼儿对父母的依恋程度逐渐加深,需要父母的陪 伴和关爱,同时也开始对同龄人有交往需求。
情感表达
幼儿逐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生气、 悲伤等,也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
肌肉发展
幼儿的肌肉发展逐渐从单关节主导的 动作向多关节主导的动作过渡,肌肉 力量也逐渐增强。
身体机能的发展
运动机能
幼儿的运动机能逐渐从爬行、站立、走路等基本动作向更复杂的动作过渡,如 跑、跳、攀爬等。
感知和认知机能
幼儿的感知和认知机能逐渐发展,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开 始形成初步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3
情感调节
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不再轻易发脾气 或情绪化,能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人际关系
01
幼儿与同龄人和成人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能够建立友谊关系,
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验。
语言交流
02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沟通,
也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指令和要求。
音乐感受能力
幼儿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能够跟 随节奏和旋律进行简单的舞蹈或唱 歌。
触觉发展
皮肤感觉
探索欲望
幼儿的皮肤感觉逐渐变得敏感,能够 感知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疼痛等刺 激。
幼儿通过触摸和操作物体来满足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和 理解周围的世界。
手眼协调
幼儿逐渐能够进行更为精细的手部动 作,如抓握、捏取和拼装等,这有助 于他们操作玩具和学习新技能。
学前儿童发展基本理论PPT课件
• 主要观点:
• 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 所处的环境。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 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
导航
.
22
• 三、操作主义说(行为主义理论)
• 代表人物:斯金纳
• 主要观点:
• 个体在环境中可能有多种反应,哪些行为 保留下来或更可能再次发生,取决于行为 发生之后所得到的强化。
导航
用作催眠的图片
.
47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的不同分为五个阶段:
生 殖 期 ( 11-13 岁 开 始 ) 潜伏期(6—11岁) 性器期 (3-6岁) 肛门期(1-3岁) 口唇期(0-1岁)
.
48
七、社会文化理论
➢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生物 成熟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受社会文化-历史制约 。
相关系数
0.00 0.20 0.30 0.50 0.35 0.50 0.50 0.60 0.75 0.88
.
12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 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 女婴,都没见过楼梯
• 48 周 : 对 T 进 行 每 天 10 分 钟 的 爬 楼 梯 训 练 ,连续6周。
• 53 周 : 对 C 开 始 训 练 ,连续2周
导航
.
18
•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 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 (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 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导航
.
19
第三节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成熟学说 环境决定论 操作主义说 发生认识论 社会学习论 精神分析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社会生、成熟学说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主观因素二客观因素第三节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一成熟学说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三斯金纳的操作主义说四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 他认为儿童是被动的个体,其成长决定于 所处的环境。儿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教 育者负有很大的责任。
导航
.
22
• 三、操作主义说(行为主义理论)
• 代表人物:斯金纳
• 主要观点:
• 个体在环境中可能有多种反应,哪些行为 保留下来或更可能再次发生,取决于行为 发生之后所得到的强化。
导航
用作催眠的图片
.
47
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的不同分为五个阶段:
生 殖 期 ( 11-13 岁 开 始 ) 潜伏期(6—11岁) 性器期 (3-6岁) 肛门期(1-3岁) 口唇期(0-1岁)
.
48
七、社会文化理论
➢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生物 成熟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受社会文化-历史制约 。
相关系数
0.00 0.20 0.30 0.50 0.35 0.50 0.50 0.60 0.75 0.88
.
12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 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 女婴,都没见过楼梯
• 48 周 : 对 T 进 行 每 天 10 分 钟 的 爬 楼 梯 训 练 ,连续6周。
• 53 周 : 对 C 开 始 训 练 ,连续2周
导航
.
18
•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 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 (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 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导航
.
19
第三节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成熟学说 环境决定论 操作主义说 发生认识论 社会学习论 精神分析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社会生、成熟学说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主观因素二客观因素第三节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一成熟学说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三斯金纳的操作主义说四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一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进步性方向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课件】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概括性的知识经验;这些都促进了他们抽象概括 能力的发展,最后形成了高级的意识系统。
如在具体形象思维 的基础上产生了概 念思维,在再造想 象的基础上产生了 创造性想象,在低
级情感基础上产生 了理智感、道德感 等。
骄阳似火,何以解忧,唯有西瓜~
如在具体形象思
维的基础上产生
了概念思维,在
再造想象的基础
布布:嗯,还有......
妈妈:跷 -----
布布:哦,我想起来了,跷跷板!
妈妈:真棒,还有跷跷板!宝贝,你观察得真仔细,记性越来 越好啦!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教材P64 ❖ 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对
于小学儿童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既不要 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太深太难的内 容强加在学生身上,又要注意提供略高于学 生发展水平的内容,给予学生一些挑战。
地学习。因此,要注意教师和同伴对儿童认知发展提 供的是一种“支架”,即提供的帮助要恰如其分,过 多的帮助会造成儿童依赖的心理。
支架学习
❖ 教师也安排合作学习训练,鼓励儿童彼此
协助,小组中较低能力的成员会从较高能力 同伴的指导中受益,而高能力成员也会在充 当教师角色的过程中受益。
❖ 同时,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言符号的作 用,与学生充分交流。
(结合教材P62第1段)
再来欣赏一幅脚掌画
▲ 三、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 论述
与皮亚杰一样,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是在 积极探索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信息和新规 则的。
但是,维果茨基 并不像皮亚杰那么重视 儿童自发的探索和发现,而是更强调社会因素 特别是教育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真正有机制的重要 发现是在与教师或指导者的交流合作中完成 的。
如在具体形象思维 的基础上产生了概 念思维,在再造想 象的基础上产生了 创造性想象,在低
级情感基础上产生 了理智感、道德感 等。
骄阳似火,何以解忧,唯有西瓜~
如在具体形象思
维的基础上产生
了概念思维,在
再造想象的基础
布布:嗯,还有......
妈妈:跷 -----
布布:哦,我想起来了,跷跷板!
妈妈:真棒,还有跷跷板!宝贝,你观察得真仔细,记性越来 越好啦!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教材P64 ❖ 维果茨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对
于小学儿童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既不要 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太深太难的内 容强加在学生身上,又要注意提供略高于学 生发展水平的内容,给予学生一些挑战。
地学习。因此,要注意教师和同伴对儿童认知发展提 供的是一种“支架”,即提供的帮助要恰如其分,过 多的帮助会造成儿童依赖的心理。
支架学习
❖ 教师也安排合作学习训练,鼓励儿童彼此
协助,小组中较低能力的成员会从较高能力 同伴的指导中受益,而高能力成员也会在充 当教师角色的过程中受益。
❖ 同时,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言符号的作 用,与学生充分交流。
(结合教材P62第1段)
再来欣赏一幅脚掌画
▲ 三、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 论述
与皮亚杰一样,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是在 积极探索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信息和新规 则的。
但是,维果茨基 并不像皮亚杰那么重视 儿童自发的探索和发现,而是更强调社会因素 特别是教育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真正有机制的重要 发现是在与教师或指导者的交流合作中完成 的。
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ppt课件
的动作实现其目的 ,如 用手拉动面前的毯子,拿 到放在毯子上的玩具的时 候,就意味着因果性认识 已产生了。
第一阶段小结
•动作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有重要
意义。
•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依靠动作来
实现,动作停止,思维也就停 止了。
案例:
•2岁的航航看见桌子上有一盒
蜡笔和几张纸,他拿起蜡笔就 画了起来,一会儿白纸上就画 满了各种线条。妈妈问他在画 什么,航航一边画一边说:这
(四)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之后)
•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
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 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 象性、可逆性和补偿性。
小结
•皮亚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感知动作认识和适应环境,获得
客体永久性概念和因果关系萌芽
四、对学前教育工作的 启示
•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什么是“运算”
•皮亚杰的“运算”
(operation)概念,既不是 形式逻辑中的运算,也不是数
举例:
• “把盒子里的糖果倒在桌子上”,
这是一个外显的,用感官可观察 和操作的行为动作,但成年人和 高年级学生不用做这个动作,通 过表象就可知行为的过程和结果。
(二)同化
•同化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
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 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同化
举例:
•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
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
(三)顺应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
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 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
举顺例:应
•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
复抓握而不能得到,偶然地,
第一阶段小结
•动作对儿童思维的发展有重要
意义。
•此阶段儿童的思维依靠动作来
实现,动作停止,思维也就停 止了。
案例:
•2岁的航航看见桌子上有一盒
蜡笔和几张纸,他拿起蜡笔就 画了起来,一会儿白纸上就画 满了各种线条。妈妈问他在画 什么,航航一边画一边说:这
(四)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之后)
•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
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 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 象性、可逆性和补偿性。
小结
•皮亚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感知动作认识和适应环境,获得
客体永久性概念和因果关系萌芽
四、对学前教育工作的 启示
•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什么是“运算”
•皮亚杰的“运算”
(operation)概念,既不是 形式逻辑中的运算,也不是数
举例:
• “把盒子里的糖果倒在桌子上”,
这是一个外显的,用感官可观察 和操作的行为动作,但成年人和 高年级学生不用做这个动作,通 过表象就可知行为的过程和结果。
(二)同化
•同化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
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 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同化
举例:
•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
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
(三)顺应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
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 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
举顺例:应
•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
复抓握而不能得到,偶然地,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PPT课件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 都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亲子关系 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教育因素
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 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02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01
02
03
华生
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儿 童心理发展是后天学习的 结果,强调刺激-反应的联 结。
斯金纳
提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认为行为的结果可以影响 行为的出现率,强调积极 强化和惩罚的作用。
班杜拉
提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 的行为来学习,强调榜样 的作用。
认知学派
皮亚杰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 童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强调经验和知识
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关键期和敏感期,如果在这个时期 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培养,就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反之,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和敏感期,可能会对儿童心理发 展造成不良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01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性格、
兴趣等方面的天赋。
02 03
环境因素
高度可塑性
在关键期内,个体的某些能力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受 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特定阶段
关键期通常出现在个体发展的特定阶段,如语言发展的关 键期一般在0-3岁。
重要影响
关键期的发展对个体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语言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敏感期的定义和特点
敏感期定义 敏感期是指个体在发展的某个阶 段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相对容 易学习和掌握某种知识和行为。
教育因素
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 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02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01
02
03
华生
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儿 童心理发展是后天学习的 结果,强调刺激-反应的联 结。
斯金纳
提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认为行为的结果可以影响 行为的出现率,强调积极 强化和惩罚的作用。
班杜拉
提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 的行为来学习,强调榜样 的作用。
认知学派
皮亚杰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 童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强调经验和知识
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其关键期和敏感期,如果在这个时期 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培养,就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反之,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和敏感期,可能会对儿童心理发 展造成不良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01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性格、
兴趣等方面的天赋。
02 03
环境因素
高度可塑性
在关键期内,个体的某些能力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受 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特定阶段
关键期通常出现在个体发展的特定阶段,如语言发展的关 键期一般在0-3岁。
重要影响
关键期的发展对个体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语言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敏感期的定义和特点
敏感期定义 敏感期是指个体在发展的某个阶 段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相对容 易学习和掌握某种知识和行为。
儿童发展理论ppt课件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三山实验
三山实验
实验者从A、B、 C、D四个角度拍摄 照片。孩子站在上 述四位置之一。给 他看拍摄照片,要 求其挑选出对面位 置上的人所看到的 是哪张照片。
实验结果:不到4岁的幼儿根本不懂得问题的意思。4-6岁的幼儿不能 区分他们自己和娃娃所看到的景色,不管观察者看到了什么景色,他们总 是选择他们自己所看到的景色。能够区分不同观点的第一个信号出现在大 约6岁时,这时幼儿表现出他们知道了区别所在,但是却不能指出来。在89岁,他们能够理解他们自己与娃娃的观测点之间的某些联系。
c. 借助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推理
守恒实验
? 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 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数目守恒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长度守恒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皮亚杰花了大半生的精力,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 按着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把儿童心理(智慧、思维)的发展 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该阶段婴儿主要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探 索周围世界;到六个月以后,婴儿能够有目的地运用身体的动 作(如口尝、手抓)去达到目的。
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1:
1、皮亚杰认为2-7岁的儿童处于( A 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
练习2:
2、知道大明是小明的哥哥,就知道小明是大明 的弟弟,这是( )认知阶段思维的特点?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三山实验
三山实验
实验者从A、B、 C、D四个角度拍摄 照片。孩子站在上 述四位置之一。给 他看拍摄照片,要 求其挑选出对面位 置上的人所看到的 是哪张照片。
实验结果:不到4岁的幼儿根本不懂得问题的意思。4-6岁的幼儿不能 区分他们自己和娃娃所看到的景色,不管观察者看到了什么景色,他们总 是选择他们自己所看到的景色。能够区分不同观点的第一个信号出现在大 约6岁时,这时幼儿表现出他们知道了区别所在,但是却不能指出来。在89岁,他们能够理解他们自己与娃娃的观测点之间的某些联系。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 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 —动物进化的结果(感觉、记忆、注意)
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 —以符号系统为中介(语言、思维等)
低级心理机能 环境与教育
高级心理机能
两种心理机能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 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 过程。
阶段名称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前运算阶段 (2~7岁)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以后)
阶段内容
①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②形成客体永久性
①思维不守恒,不可逆; ②以自我为中心; ③泛灵论; ④相对具体性 ①思维守恒,可逆; ②去自我为中心; ③借助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推理 ①抽象逻辑思维; ②假设演绎推理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Jean Piaget:皮亚杰(1896-198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 的创始人,人类智慧的探索者, 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弗洛伊德之 外的一位“巨人”。
◆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 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将 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 的实验科学。
泛灵论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思维相对具体性
儿童依靠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例: 2+3=5的计算,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再
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才算出结果的。
爱丽丝的头发比苏珊淡些,,爱丽丝的头发 比丽莎黑些,问儿童三个人中谁的头发最黑?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 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 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文化历史理论
维果斯基
(Vygotsky,1896-1934) 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心
理学家。 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
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 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 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 学中的莫扎特”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被 认为与皮亚杰具有相同的地位。
一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 最近发展区 ◆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
– 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水平。 –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a. 抽象逻辑思维 b. 假设演绎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 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 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前运算阶段(2~7岁)
词的功能开始出现,使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 述外部世界,扩大了儿童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范围不守恒,不可逆 ——守恒实验 b. 以自我为中心 ——三山实验 c. 泛灵论 d. 思维相对具体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a. 思维守恒、可逆 b. 去自我为中心
2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花了大半生的精力,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按着 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把儿童心理(智慧、思维)的发展划分 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该阶段婴儿主要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探 索周围世界;到六个月以后,婴儿能够有目的地运用身体的动 作(如口尝、手抓)去达到目的。
c. 借助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推理
守恒实验
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 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数目守恒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长度守恒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 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a.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 形成客体永久性
婴儿最初分不清自我和客体,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 客观地存在,只认为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而看不见时 也就不存在了。
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物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物 体仍然存在。
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a.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 形成客体永久性 ——9~12个月
婴儿最初分不清自我和客体,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 客观地存在,只认为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而看不见时 也就不存在了。
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物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物 体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