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人口与城市试题)
高中地理试题人口与城市篇

高中地理试题人口与城市篇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的地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理上,人口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人口的分布和城市化进程两个方面来探讨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一、人口的分布与城市化人口的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或集中程度,通常可以通过人口密度来衡量。
城市化则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的分布不均衡。
高密度的人口集中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地区,例如中国的北京、印度的孟买等。
而像南极洲、撒哈拉沙漠等地则被认为是人口稀疏的地区。
人口的不均衡分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和文化等因素。
城市化进程促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形成了大规模的城市群和城市群集区。
城市群是指由多个相邻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构成的人口聚集区,而城市群集区则是由多个城市群组成的更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区。
这种城市化进程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一体化,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二、人口与城市的相互影响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地方,而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也对城市产生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城市的扩张和更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会吸引更多人口涌向城市。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流动是一个常见现象。
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流动以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这种流动被称为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
而有些城市也面临着人口净流出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资源短缺、生活成本高和环境污染等原因。
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也对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结构产生影响。
在农村,人们通常过着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而城市则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方式选择。
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生活转变为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城市化进程也促使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如核心家庭的增加和传统的大家庭减少。
三、人口与城市的发展策略考虑到人口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制定合理的人口与城市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城市、城市化”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城市、城市化”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适用教材版本: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年至1950年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受人口惯性增长势头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我国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人左右,到2033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5亿人;我国将于本世纪上半叶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三大高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
据此回答2-3题。
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高峰”原因主要是()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大量迁入3.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主要原因是()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读右图所示的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4—5题:4.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6.在如右图所示的三角坐标图中,“*”处所表示的0-14岁的人口比重大约是()A.30% B.60%C.70% D.90%7.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A. 出生率 - 死亡率B. 出生率 ÷死亡率C. 死亡率 - 出生率D. 死亡率 ÷出生率答案:C2.下列哪个国家是人口最多的国家?A. 俄罗斯B. 印度C. 美国D. 日本答案:B3.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是:A. 人口总数 ÷面积B. 面积 ÷人口总数C. 人口迁移率 ÷人口数量D. 人口迁移率 ×人口总数答案:A4.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导致人口增长?A. 农业发展B. 医疗技术进步C. 教育水平提高D. 战争和疾病答案:D5.人口迁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除了城市化和农村化,还包括:A. 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B. 永久性迁移和临时性迁移C. 家庭迁移和个体迁移D. 地区间迁移和地区内迁移答案:D6.下列哪个国家的老龄化程度最高?A. 尼日利亚B. 德国C. 印度D. 巴西答案:B7.下列哪个国家属于人口稀少国家?A. 中国B. 印度C. 澳大利亚D. 巴西答案:C8.城市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A. 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B. 就业机会减少和经济衰退C. 农村劳动力不足和粮食短缺D. 文化衰败和道德沦丧答案:A9.城市化对农业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减少农业用地B. 减少农业人口C.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D. 导致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答案:A、B、C10.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C. 城市市区的扩张D.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答案:D二、判断题部分(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一定人口密度较高。
【√】2.人口密度越大,资源分配越均衡。
【×】3.东亚地区是人口密集区,主要原因是农业发展。
【×】4.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检测题(含答案)

(4)变小 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4)温室棚顶安装光伏发电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温室大棚安装了光伏发电板后,可以调节农作物种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延长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光伏发电可以满足温室大棚的需要,多余的电能可以输出产生经济效益。
26.(1)沪、苏、津、粤。
(2)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趋向: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现象不断加剧。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3)材料二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4)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4.广东、山东常住人口数量位居前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交通③房价④环境⑤公共服务水平⑥落户政策
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⑤
5.北京市常住人口呈现负增长,重要原因是( )
A.严格的人口调控政策B.经济活力欠佳
C.环境污染严重D.交通拥堵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2013年-2016年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B.科技
C.人口的消费水平D.经济发达程度
24.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图可知,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B.②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表现明显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和城市试题附答案

高一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右图为某国近200年来四个阶段的出生率、死亡率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排序符合该国人口增长阶段特征规律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2.下列描述符合该国人口特征的是( )A. ②阶段总人口最多B.③阶段人口增长缓慢C.①②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D. ③④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2015年12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及计划生育》修正案,全面二孩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因为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调整人口政策的必要性。
据此,回答3~4题3.下列不属于中国人口问题的是()A.人口基数大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素质低D.人口老龄化4.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③全面减轻国家负担④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⑤促进人口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右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人口数量B.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C.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D.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6.国家开放二胎后,十年内不会对以下各项中产生明显影响的是( )A.人口老龄化速度B.劳动力的规模C.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及相关产业D.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由于东欧国家劳工移民的迁入,德国人口2011年出现9年来首次上升。
目前德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2.7%。
读右图,回答7~8题。
7.德国的人口增长现状符合图中的( )A.甲B.乙C.丙 D.丁8.导致东欧国家大量移民德国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婚姻 B.政治C.难民 D.经济读右图,完成9~10题9.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A.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B.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C.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D.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1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未来二十年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未来我国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严重C.今后我国人口工作应取消计划生育政策D.引导人口合理迁移成为今后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下表,回答11~12题。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高中地理水平考试单元复习题五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

高中地理水平考试单元复习题五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 )A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 .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C .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D .农业和工业的出现2.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 .原始型B .传统型C .现代型D .过渡阶段3.在右图中, ①②③④ 分别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完成 4 ~5 题 4.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 . 95 亿人。
图中“· ”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为 ( )A .65%B 42 %C . 45 %D . 13%5.与十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 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 . 8 % ,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1 . 39 % ,而总人口增加了近 1 . 3 亿。
因此, 21 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B .由于人口的增长,导致世界土地面积不断缩小C .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全球荒漠化日趋严重D .由于自然资源的无限性特征,因此不会出现人与资源之间的矛盾7.在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被称为 ( )A .环境承载力B .环境人口容量C .人口合理容量D .地球环境容量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B .人口的文化水平C .资源状况D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9.对于人口迁移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 )A .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属于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C .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D .外出开会及度假属于人口迁移10.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属于 ( )A .国内迁移B .国际迁移C .省际迁移D .县际迁移11.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得人口迁移 ( )A .频率越来越小B .范围越来越小C .规模越来越大D .距离越来越近1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 .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3题图 4 .5 题图 ●C .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 .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13.右图中的 ①②③④ 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国内人口迁移方向,这些国家分别是 ( )A .①德国②俄罗斯 ③日本 ④美国B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C. 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14.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 ( )A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 .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C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D .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15.我国大庆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气候条件适宜B .政治中心的改变C .经济发展较慢D .矿产资源的开发16.城市区位是指 ( )A .城市的位置B .城市的地位C .一城市与另一城市的关系D .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L7.有关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影响的叙述中,错逞的是 ( )A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B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C .从“四海为家”到安土重迁D .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18.下列城市中,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其他三个城市不担回的是( )A .上海B .桂林C .黄山D .张家界19.下列有关城市区位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选址只要考虑地形、水源等条件,不需要考虑其他条件B .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承载力,一般来说,土质地基优于石质地基C .沿河城市应把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凸岸处,因为这里泥沙淤积多,有利于城市建设D .地形平缓、地势低洼地区的城市,应建设排水设施20.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但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 100 万,成为特大城市,原因是( )A .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 .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D. 铁路的修建和发展读 “某城市分布图”,分析完成 21~22 题。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专项训练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带答案专项训练题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图1为安徽省区域图,长江和淮河将安徽省分为三个区域,淮河以北为皖北,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为皖中,长江以南为皖南。
图2为安徽省内人口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为第七次全国(不含港澳台)人口普查安徽省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数(人)、城镇化率(%)及面积(平方千米)。
(2)分析安徽省内人口大量流入合肥市的原因,并阐述人口流动对合肥市的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人口迁移表现出明昰的方向偏妤性。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河南为例,目前人口净迁移对其农业增长仍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已趋于微弱。
下图示意2000—2017年我国中部地区6省人口净迁入(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情况)的人口规模变化。
(1)概括我国中部地区6省跨省人口迁移的特征。
(2)说明安徽人口跨省流动偏好流向长三角地区的原因。
(3)分析河南人口净迁移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阅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固原三县沟壑纵横、干旱缺水、灾害频发,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贫困人口集中,是少数民族回族聚居地。
1990年10月“西海固”1000多户百姓,搬迁到银川市近郊的永宁县境内玉泉营,在茫茫戈壁中的黄河灌区建村,之后20年间陆续接纳来自“西海固”移民4万多人。
在解决温饱问题基础上,经过福建省对口支援,这里陆续发展了特色菌草产业、光伏产业、劳务产业、旅游产业,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概述西海固地区人口迁出后对当地地理环境的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变为全国前8的城市。
(2)简析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5、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高考地理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复习测试题(附答案)2019高考地理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复习测试题(附答案)地理的复习需要在做题中进行完善和充实,下面是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复习测试题,请考生进行练习。
一、选择题(60分)(2019北京东城期末)如图为我国20192034年分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读图,回答1~3题。
1.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A.58% 24%B.19% 24%C.24% 19%D.19% 58%解析根据我国各年龄段的变化趋势可判断,①曲线为1659岁人口的比重,②曲线为015岁人口比重,③曲线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由此可直接读出2034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
答案 B2.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劳动力不足C.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D.人口老龄化解析从图中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规律可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4.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A.20192020年B.20202030年C.20302040年D.20402050年解析由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期是指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时期,即劳动人口(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的时期。
由图可知,约在203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开始下降到50%以下,人口红利期结束。
答案 C5.如果保持表中的人口流动特点,对该省的影响是()A.加剧老龄化问题B.延长人口红利期C.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D.减轻就业压力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省流入的青壮年人口较多,而流出的014岁、60岁及以上的人口略多,这会导致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有利于延长人口红利期。
答案 B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下图所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人口与城市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人口与城市专项练习题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指出:以东北目前的生育水平和人口流出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正面临危机。
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21%,不足全国同期水平的一半,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
3. 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首要方向是A. 北京B.上海C. 内蒙古D. 海南4. 目前,导致东北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的直接原因是1A. 自然资源日益匮乏B. 人口净流出多C. 人口老龄化严重D. 经济发展缓慢5. 为解决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A. 提高城市化水平B. 改善居住环境C. 优化产业结构D. 全面鼓励生育每年春运期间返乡人流大增,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的人大幅增加,春节去往大城市团圆成新风尚。
“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
一些交通部门也对反向票价给出较大折扣。
下图为一线城市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数量对比。
6. 据图中数据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一线城市是()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深圳7. “反向过年”兴起主要原因是()①避开春运高峰,错峰出行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③文化观念的变化④返乡交通成本较高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8. “反向过年”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B. 缓解城市春节用工荒C. 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D. 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异2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人口与城市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人口与城市专项练习题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指出:以东北目前的生育水平和人口流出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正面临危机。
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21%,不足全国同期水平的一半,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
3. 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首要方向是A. 北京B.上海C. 内蒙古D. 海南4. 目前,导致东北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的直接原因是1A. 自然资源日益匮乏B. 人口净流出多C. 人口老龄化严重D. 经济发展缓慢5. 为解决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A. 提高城市化水平B. 改善居住环境C. 优化产业结构D. 全面鼓励生育每年春运期间返乡人流大增,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的人大幅增加,春节去往大城市团圆成新风尚。
“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
一些交通部门也对反向票价给出较大折扣。
下图为一线城市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数量对比。
6. 据图中数据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一线城市是()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深圳7. “反向过年”兴起主要原因是()①避开春运高峰,错峰出行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③文化观念的变化④返乡交通成本较高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8. “反向过年”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B. 缓解城市春节用工荒C. 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D. 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异2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
人教版必修二2019-2020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人口专题训练(含答案)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15-64岁)比重及年增长变化预测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图中信息反映 ( )
A.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数量最少
C.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
17.下列产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是
A.餐饮业B.人像摄影业
C.家政服务业D.金融服务业
18.中心城区成为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优美,噪音干扰少B.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
C.便于消费及提高生活品位D.便于产品的生产制造
19.迫使我国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背景是
A.农产品流通不畅问题日益突出B.城乡居民消费日益多元化
D.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21.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 ( )
①吸引外移民迁入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输出劳务③推迟退休年龄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二、综合题
22.下图示意我国中部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数量减少等。
(3)赞同。该地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影响部分产业发展;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生活水平提高等。
或不赞同。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压力大,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可能造成人口短期内快速增长;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1)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冬季气温(持续)较高;冬季白昼时间较长,多晴天,阳光充足;四面环海,空气湿润;雾霾少,空气质量优良,利于老人身体健康。(答到其中3点即可)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城市 试题

第一、二单元《人口、城市》检测题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回答1-2题。
1.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3-4题。
3.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95-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4.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今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五个成员国。
5.金砖国家成员国有四个国家人口数超过1亿,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中国 B.印度 C.俄罗斯 D.巴西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6.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中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7.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右表为20078.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课后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一、单选题图1、图2为“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选项中,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A. 水资源B .土地资源C .经济结构D .生活水平2.保持现有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天津市人口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到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以内,天津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左右。
这“1350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天津提出的“1350万”被称为“临界点”,“1350万”是指()A .环境人口容量B .环境承载力C .人口合理容量D .土地承载力4. 针对天津市的人口状况,今后应该()A .挖掘自然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B .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A .小于0.04亿B .介于0.04亿到0.25亿之间C .介于4.05亿到33.34亿之间D .大于33.34亿4010 OJO 0.0^图 图15 10 ⑨0.20■w*上地资腔囁狀力邯拌现打模式 査柱产业旅诟业册现 務力发展支柱产业 杵丿血恥蹄业 J3.J424.98C.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D.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据广州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400万,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1500万”的数值是()A.人口合理容量B.最适宜人口数量C.环境人口容量D.确定不变的6.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B.就业紧张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7.下列措施可以使“1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A.控制人口的增长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D.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口》检测题一、单选题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
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人口迁移类型的分别是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2.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为A.①B.②C.③D.④户籍人口指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人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广东、上海、湖南、安徽)201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老龄化差值(单位:%)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A.上海、广东、安徽B.安徽、广东、上海C.广东、上海、安徽D.安徽、上海、广东4.下列人口迁移方向,迁移量最大的是()A.①→②B.②→ ①C.③→ ①D.③→ ②5.读美国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
图中①②③④的迁移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下表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收入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社会地位D.更优的自然环境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距离多远,在外的游子们都渴望回家和家人团聚。
春节期间,每年数以亿计的人群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地点之间,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读2018年与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比较表和2017年春节前后春运迁徙情况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人教版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第二学期(人教版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单选题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可反映春运期间人口迁出和迁入规模。
图为2019年甲、乙两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变化。
甲、乙为我国相邻省份中的两个城市。
乙市制造业较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前来务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甲市人口迁入的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变化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相对前几年,2019年春运期间甲乙两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数量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A.甲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B.两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C.乙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两市之间教育水平差距缩小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数年龄,是指某时期某地区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最中间的人的年龄或最中间两人的年龄平均值,中位数年龄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年龄中位数能够反映()A.人口数量变化B.人口合理容量C.人口平均年龄D.人口老龄化程度4.我国年龄中位数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是()A.波动上升,医疗水平B.波动上升,人口政策C.波动下降,性别比例D.波动下降,教育程度5.未来应对我国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可行的对策有()①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完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④大力发展母婴护理产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春节期间这十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流动C.省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7.导致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受传统思想影响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C.农村经济发展快D.农村道路设施完善8.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④减轻农村环境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2012年以后广东三四线城市户籍人口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当地()A. 2015年广州和深圳净迁移户籍人口主要来自省内B. 2014 年佛山、惠州、东莞户籍人口基本不变C. 2013年广东三四线城市有部分户籍人口迁往省外D. 2012年以后广州和深圳累积净迁移户籍人口有升有降【答案】C【解析】(1)2015年广州和深圳迁入人口多广州的三四线城市迁出人口少说明2015年广州和深圳净迁移户籍人口主要来自省外 A错误根据所给信息无法推断佛山、惠州、东莞户籍人口变化情况 B错误2013年广东三四线城市迁出人口比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迁入人口多可知有部分户籍人口迁往省外 C正确2012年以后广州和深圳累积净迁移户籍人口一直上升 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三四线城市以人口迁出为主迁出的主要是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可能会导致当地部分优秀人才流失 B正确故选B2.钢铁和煤炭产业是2020年化解过剩产能的重点该形势下攀枝花等钢铁基地和煤炭基地的人口迁移()A. 迁入规模变大B. 迁出规模变小C. 由政府统一组织D. 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答案】D【解析】在生产能力削减的过程中钢铁和煤炭用工量减少攀枝花迁入人口减少迁出人口增多青壮年人口异地寻找就业机会而导致人口迁移故选D3.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3.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A. 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B.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 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D. 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答案】B【解析】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可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缓解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故选B 扩大粮食进口规模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没有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困境 A、C错误农村劳动力外流是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差异的必然结果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则会对城市经济和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 D错误【答案】D【解析】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但也增加了城市公共服务压力①、④正确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主要为非劳动力且素质没有保障这一人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明显②错误平均工资是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比③错误故选D4.(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2)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变化是由于()A. 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不足百万B. 2010~203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变小C. 2020年和2025年的人口迁移规模相差最小D. 2010~2030年上海人口迁移规模超过2000万【答案】B【解析】(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迁移人口规模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约250万 A 错误2010~2030年中国省际分阶段人口迁移数量减少说明人口迁移速度放缓 B正确2020年和2025年的人口迁移规模相差较大 2015~2020年相差最小 C错误2010~2030年上海人口迁移规模不到2000万 D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变化是由于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人口迁移规模减小 C对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不是迁移规模减小的原因 A错人口出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与迁移规模减小无关 B错教育事业发展人口受教育年限延长迁移规模可能增大 D错故选C5.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科学家在南极参加科学考察B. 学者去国外访问讲学C. 暑假到外地打工勤工俭学D. 高中毕业后到外省市上大学【答案】D【解析】6.(1)与芬兰人口分布具有相似性的国家是()6.(2)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 美国B. 刚果(金)C. 加拿大D. 沙特阿拉伯【答案】C【解析】(1)芬兰地广人稀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人口南多北少加拿大受气候等因素影响人口也南多北少美国人口分布在东西部沿海地带和密西西比河下游及五大湖区刚果和沙特气候干旱少雨与芬兰地理环境差异大其人口分布相似性较低故C正确 ABD 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2)芬兰纬度高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该国南部以平原为主适合耕种北部以丘陵为主因此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同时地形影响交通线的分布也影响了人口分布植被覆盖度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7.(1)百度迁徙地图()7.(2)有关图示时段的人口流动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 数据收集应用了RS和GPS技术B. 具有直观、数据更新快的特点C. 利用虚拟技术可预测人口流动方向D. 可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答案】B【解析】(1)百度迁徙地图数据是主要是GPS和GIS 不是RS 图示数据可更直观、更新快的特点该技术可监测人口流动方向但不能预测人口流动方向是利用手机定位数据不能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故选B【答案】C【解析】(2)图示时段人口流动现象的监测不是人口迁移 A错图示是人口流动回家过年是文化因素不是经济因素 B错中西部短途旅客增多是当地经济水平提升就近务工距离近 C对人口从东部地区流出是返乡回家与逆城市化无关 D错故选C8.(1)图中下列地区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8.(2)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8.(3)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城区呈长条状制约其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 祁连山地B. 石羊河沿岸地区C. 腾格里沙漠D. 弱水沿岸地区【答案】B【解析】(1)石羊河沿岸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绿洲广布因此其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弱水沿岸绿洲少水资源有限单位面积环境人口容量不及石羊河沿岸地区故选B【答案】C【解析】(2)河西走廊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多祁连山冰雪融水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自然条件相对较优因此成为甘肃省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地区故选C【答案】B【解析】(3)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受河谷地形限制城区呈长条状地形成为制约其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故选B9.(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9.(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9.(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 人口的老龄化B. 婚烟家庭C. 政治因素D. 经济因素【答案】D【解析】(1)根据图示该地区人口迁入较多的是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经济因素青壮年劳动力因经济因素迁移而人口老龄化、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并不能导致其大规模迁移 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A【解析】(2)图中甲为婴幼儿没有自理能力需要父母的照顾其迁移应与青壮年的迁移有关即与乙有关 A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B【解析】(3)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会导致人才流失对迁入地的影响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B符合题意故选B10.(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没有人均生态赤字(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去人均生态足迹的差数)的是()10.(2)与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相比河北人均生态足迹最小其主要原因是()10.(3)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 新疆B. 西藏C. 山西D. 河北【答案】B【解析】(1)读图可知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即没有人均生态赤字故选B【答案】C【解析】(2)生态足迹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河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河北有相当大一部分位于华北平原地形较平坦耕地资源较多因此其人均生态足迹相对其他三个省级行政区要小故选C【答案】B【解析】(3)西藏生态承载力低但人口密度非常小导致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分析广西全国长寿之乡最多的主要原因11.(2)试说明大批“候鸟人”集聚广西长寿之乡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答案】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气候温暖适宜工业发展较晚污染少自然灾害较少【解析】广西全国长寿之乡最多的主要原因为山清水秀生态宜居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气候温暖适宜工业发展较晚污染少自然灾害较少【答案】扩大了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大发展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也带来了住房紧张房租高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解析】大批“候鸟人”集聚广西长寿之乡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为扩大了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大发展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但也带来了住房紧张房租高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1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答案】【解析】13.(1)据图推测巴西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13.(2)说明澳大利亚面积是阿根廷的3倍而生物承载力却与阿根廷相差不大的原因13.(3)对比分析提出提高我国生物承载力的有效措施【答案】(1)国土面积大地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物再生能力强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解析】(1)巴西生物承载力较高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巴西的国土面积、植被、生物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2)澳大利亚沙漠面积远大于阿根廷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弱两国适宜植物生存的面积相差不大【解析】(2)澳大利亚面积是阿根廷的3倍而生物承载力却与阿根廷相差不大的原因主要从两个国家植被覆盖率及植物生存的面积进行比较【答案】(3)合理保护和有效扩建生态用地保育与发展自然生产力合理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种植效率【解析】(3)由材料可知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因此我国要提高生物承载力应合理保护和有效扩建生态用地保育与发展自然生产力合理造林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种植效率14.(1)概括海南岛的人口分布特征14.(2)2015~2016年间海南省净迁入人口________(增加或减少)说明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沿海多、内陆少平原多、山区少沿交通线分布海口、三亚等城市人口多【解析】(1)读图可得海南岛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整体呈现的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平原多、山区少沿交通线分布其中海口、三亚等城市人口较多【答案】(2)增加提供劳动力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解析】(2)2015~2016年间海南省净迁入人口增加为海南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并进一步促进海南的产业结构调整。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2第一章 人口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造成图示四省市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占比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1.(2)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则()A. 经济发达程度B. 自然地理环境C. 区域产业政策D. 空间移动距离【答案】A【解析】(1)人口总是向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迁移图示四省市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的比重大造成占比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程度 A正确自然地理环境、区域产业政策、空间移动距离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B、C、D错误故选A【答案】B【解析】(2)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迁入地劳动力增加增加了迁入地就业压力 A错误能够加速迁入地城市建设 B正确环境压力增大可能加重迁入地环境污染 C错误迁入地就业机会多不会导致人才外流 D错误故选B2.(1)图中反映出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流的空间特征为()2.(2)影响图示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2.(3)与合肥相比铜陵成为一级辐合点说明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大的因素是()A. 铜陵对全省的人口都有较大的吸引力B. 合肥的辐射范围突破了省域范围C. 北部地区的人口迁移趋势强于南部D. 芜湖等城市的影响范围是局部性的【答案】D【解析】(1)图示表明与铜陵直接联系的人口迁移流只有南部城市合肥的辐射范围在图中只有省内城市未显示出与省外城市的联系北部地区只有三级辐合点人口迁移趋势弱于南部芜湖为二级辐合点人口迁移流联系的区域范围较小因此是局部性的故选D【答案】A【解析】(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促使人口自由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故选A【答案】C【解析】(3)与铜陵相比合肥为安徽的省会城市等级高产业体系完善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基础设施也较完善但由于合肥的产业集聚度高人口密度大生活成本高阻碍了人口的迁入故选C表中四城市()A. 上海人口总量减少最多B. 北京人口总量减少最少C. 广州人口总量增加最快D. 深圳人口总量增加最快【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可以计算出人口增加数量深圳约61万、广州约45万、人口减少数量上海约1.45万、北京约2.17万所以深圳人口增加数量最多深圳增加速度最快北京人口减少数量最多减少速度最快4.(1)东北地区()4.(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A. 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B. 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C. 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 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km【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5.(1)我国流动人口增长率最大的时期是()5.(2)影响我国近三年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20世纪80年代B. 20世纪90年代C. 21世纪00年代D. 21世纪10年代【答案】B【解析】(1)结合“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变化图”可以看出 20世纪80年代的流动人口增长了20万左右流动人口增长率约为30% 20世纪90年代增长了大约75万流动人口增长率约为75% 21世纪00年代增长了大约110万流动人口增长率约为51% 21世纪10年代增长了大约30万流动人口增长率约为12%故选B【答案】A【解析】(2)由于我国内地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使得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影响我国近三年流动人口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故选A6.(1)下列扇形区内人口流入季节波动最大的是()6.(2)兰州的人口流入人次与北京大致相同其主要原因是()A. NW-NNWB. NNE-NEC. ESE-SED. ENE-E【答案】B【解析】【答案】C【解析】7.(1)甲区域乡村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7.(2)乙区域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回流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中小城市()7.(3)乙区域人口流动规模最大的是()A. 环境污染严重B. 人口老龄化加剧C. 人口寿命缩短D. 植被覆盖率下降【答案】B【解析】(1)图示甲区域乡村地区人口大量迁往城市加之人口自然增长率小青壮年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乡村地区人口大量迁出人口压力减小生态环境改善环境污染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人口迁出对人口寿命影响不大故选B【答案】D【解析】(2)随着大城市规模的扩大其内部出现交通拥堵、地价上涨等问题生活成本增加使得一部分人口迁往中小城市居住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服务设施、教育质量、就业机会方面优势不明显故选D【答案】A【解析】(3)乙区域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导致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大城市就业故该区域①流动人口规模最大故选A8.(1)对上海市人口倒挂区的描述正确的是()8.(2)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城市()A. 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B. 为高档住宅集中区C. 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D. 为高科技产业园区【答案】C【解析】(1)人口倒挂区的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说明上海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故选C【答案】B【解析】(2)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迁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故选B9.(1)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④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下降9.(2)“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解析】(1)农民工回乡创业跟就业地生活压力大有关能创业也得具备一定技术条件气候条件不是短期能改变的农民工回迁跟医疗条件无关故选A【答案】B【解析】(2)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后促进经济发展长远看有助于当地城市化进程“归雁经济”拓展了当地的经济领域 B正确回乡办企业可能出现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对当地环境有一定的冲击产业增多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增加往往刺激地价提升故选B10.(1)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0.(2)下列举措最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是()A. 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水资源B. 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C. 着力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对于土地承载力提升明显D. 从总量上讲西藏的水资源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1)西藏地区土地承载力最弱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土地资源A错误发展旅游对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不明显 B错误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土地承载力从0.05提升到0.17 提升不明显 C错误西藏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D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2)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鼓励生育和大力提高消费水平都会上地带来很大压力 A、B、D错误推进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土地生态提升承载力 C正确故选C11.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一直是学者讨论的话题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 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C.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D.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答案】【解析】12.下列人口迁移的方向不属于我国现在人口迁移特点的是()A. 从山区到平原B. 从沿海到内陆C. 从农村到城市D. 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答案】B【解析】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迁向城市由落后地区迁向发达的沿海地区山区迁向平原等从沿海到内陆不是我国目前的迁移方向故选B13.(1)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图中属于国际迁移的是()13.(2)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甲、丁【答案】A【解析】(1)由所学知识知人口迁移按迁移的范围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由图文信息可得图中甲陆路线亚洲人口迁往美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乙路线美国人口迁往亚洲属于国际人口迁移丙路线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丁路线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综上分析 A正确 BCD 错误故选A【答案】B【解析】(2)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而大量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导致美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故B正确其他选项无法比较 ACD错误故选B14.(1)2014年和2015年东莞人口流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14.(2)造成东莞成为最“空”的城市的原因主要是()14.(3)春节期间我国部分城市出现“空”城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①交通便捷程度提高②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住房问题得以解决④就业机会增多A. 产业结构的升级B. 个人收入的提高C. 大专院校的增加D. 创新精神的发展【答案】A【解析】(1)由于产业结构升级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得到发展因此吸引部分学历较高的劳动力流入东莞故A项正确故选A【答案】A【解析】(2)东莞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造成东莞流动人口较多受春节观念的影响东莞绝大部分流动人口回到“老家”过年故A项正确东莞交通便捷程度不如广州、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故B项错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其他地区也存在故C项错误东莞目前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D项错误故选A【答案】C【解析】(3)由于“空”城出现当地人口数量减少因此经济活动减少交通工具数量相应减少交通便捷程度提高环境质量也得以改善①②正确春节假期间隙较短住房问题不会得到解决③错误东莞人口数量减少经济活动减少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因此就业机会相应减少④错误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5.(1)分别指出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及影响因素15.(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15.(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答案】(1)春节前城市→农村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春节后农村→城市影响因素经济因素【解析】(1)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为由农村到城市、由中西部内陆地区到东部沿海地区春节前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城市返回农村原因为返乡探亲(回家团圆)为社会文化因素春节后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前往城市原因为务工、经商等为经济因素【答案】(2)人口流动的特点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有利影响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人口流入地区的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解析】(2)读图我国流动人口由1.4亿增加到了2.3亿流动人口数量增大人口流动的有利影响有提供大量廉价丰富的劳动力提高了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当地的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答案】(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解析】(3)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当前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以流出为主大量人口流往城市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地矛盾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大量人口流出会导致农村人才不足和劳动力减少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6.(1)据表格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当地带来哪些影响?16.(2)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案】(1)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解析】(1)人口流动的影响注意客观地评价人口大量涌入当地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入手可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细化其中有利影响可从劳动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细化不利影响主要从对社会的交通、环境、社会秩序、治安管理等方面分析【答案】(2)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就业机会增多【解析】(2)考查区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根据表中数据得知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大西南、大西北和黄河中游等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在增加说明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原因可从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政策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减小等入手分析17.(1)我国流动人口比重大其迁入主要工业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17.(3)从材料二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大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京津唐(环渤海), 沪宁杭(长三角), 珠三角【解析】(1)读图可知根据箭头大小判断我国人口流动主要迁入东部京津唐、沪宁杭和珠三角工业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可以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答案】(2)有利迁出地促进思想科技文化交流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交流等不利迁出地人才流失迁入地资源环境就业交通住房等压力【解析】(2)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迁入和迁出区分别进行分析对于迁出地来讲大量人口迁出可以从经济发达地区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可以开拓视野加强思想和文化交流但是大量人口迁出会导致人才流失对于迁入地来看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同时也给交通、就业及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答案】(3)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国家政策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解析】(3)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新疆地区资源丰富靠近边境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边境贸易发展吸引人口迁入18.(1)据左图信息概括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特征18.(2)据右图信息我国2010年民工流入数量大于1000万人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这些地区吸引大量民工流入的主要原因18.(3)评价现阶段我国人口迁移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影响【答案】(1)1949~1986年期间人口主要流向东北、西北、青藏等地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口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解析】(1)读图可知 1949~1986年期间人口主要流向东北、西北、青藏等地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口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答案】(2)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答出三个即可)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交通便捷出行方便社会保障制度较完整医疗、教育发达等【解析】(2)我国2010年民工流入数量大于1000万人的省级行政区有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交通便捷出行方便社会保障制度较完整医疗、教育发达等【答案】(3)有利影响缓解农村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不利影响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失劳动力不足易产生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农村问题【解析】(3)现阶段我国人口迁移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影响可分为“不利”和“有利”两方面作答有利影响缓解农村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不利影响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失劳动力不足易产生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农村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人口+城市)月考考试高一地理试卷一.单选(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统计,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据推算,第80亿人口将出现在2025年6月15日,第100亿人口将出现在2100年前。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主要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B.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已经停止增长,人口数量比较稳定C.世界人口的增长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在地区上是平衡的D.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2.目前的世界人口增长模式()A.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B.处于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过渡的阶段C.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D.处于由现代型向传统型过渡的阶段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3.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③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4.大规模的人口迁移()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分析回答5—6题: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A.①B.②C.③D.④6.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A.60%计划生育B.70%鼓励生育C.30%鼓励人员出国D.15%采取移民政策7.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作为行政区,其交通便捷却看不到摩天大厦,影响北京市中心作为行政区的因素为()A.经济因素B.行政因素C.社会因素D.历史因素8.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的是()A.国家人口政策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右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
读图分析回答9题。
9.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A、C B.B、DC.C、D D.A、D10.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B. 城市人口比重C.城市经济增长速度D. 城市地域规模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A.人口总量大B.人口就业压力大C.人口严重老龄化D.劳动力不足12.2050年与2005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45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增加③60岁以下的人口大约是2005年的3倍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13.近一二十年来,在一些特大城市边缘形成了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其主要原因()①市区边缘地租低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③市中心停车困难④市中心交通拥堵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4.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A.科威特、德国B.中国、墨西哥C.埃及、印度尼西亚D.尼日利亚、日本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16.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17.关于城市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区只分布在城市中心,呈块状分布B.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区C.商业区是城市内所有商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商业区内只有商业活动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在交通线上都会形成商业区18.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读右图,回答19-20题。
19.该学生家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A.去B城市,距离他们家近B.去A城市,A城市的交通便利C.去B城市,B城市的服务便利D.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20.判断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A.去B城市上中学B.去A城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C.去B城市推销高档珠宝玉器D.在B城市设立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 .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A.交通的便捷程度高B.冬季无污染C.地价低廉D.工人素质高22.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3.西亚一些石油输出国里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A.本国人口稀少,人口老化B.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提供较多的工作机会C.石油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快,吸引大批外籍工人D.人口老化现象严重,需要青壮年劳力从事脏累工作24.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大大变慢,其原因是()A.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B. 农村经济的繁荣C. 城市人口拥挤,物质满足不了需要D. 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25.我国房价上涨引起社会关注,目前一些城市选择近郊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
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条件B.地租支付能力C.土地价格D.土地利用效益26.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小部分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C.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D.低级住宅区一般布置在内城和工业区27.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读下面“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8—29题。
28.对图示含义解释正确的是()A.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低B.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C.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高D.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低29.在图中“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低的原因最可能是()A.交通通达度较好,租金较高,各零售业均付不起高昂租金B.地域狭窄,不适合零售业用地C.交通便捷程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无吸引力D.交通通达度较高,适合作为商务机构的办公楼读下面“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30—31题。
30.图中乙国城市化程度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开发历史悠久B.经济发展水平高C.农业机械化水平高D.社会福利优越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B.甲国属于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国家C.乙国是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D.丙国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2~33题。
32.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33.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34—35题。
34.该城市2000年与20 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5.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回答36—37题。
36.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a>b>cB.a<b<cC.a=b>cD.a>b=c37.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交通的便捷程度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3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的文化水平C、资源状况D、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居民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C.小城镇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兴建大酒店“好果汁一定来自好的原料,所以农夫果园在世界各地开辟生产基地,采摘新鲜原料,为您打造天然好喝的果蔬汁。
番茄来自新疆吉木萨尔……”。
据此回答下面问题40.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市场竞争优势主要来自( )A.土质肥沃,四季光照充足B.冬季寒冷,病虫少,不需使用农药C.多晴天,日照强,天山雪水浇灌D.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环境清洁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
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呈现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
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
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 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 000元。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4分)(2)目前北京人可吃到更多的蔬菜,请从社会经济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5分)(3)北京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
(5分)42.(8分)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3分)(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由城市到乡村B.由城市到城市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人赡养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