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十二章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二、西欧中世纪学前教育的实施
(一)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的目的 2.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前教育 2.骑士早期教育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人文主义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转变 1.人文主义的特征


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倡导人的理性 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要求把人从宗教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
四、格里诺(Guarino Da Verona, 1374-1460)
(1)1429年在费拉拉开办宫廷学校。该校与快乐之家并称为两个 “明星”。
(2)极为重视德育,强调对古典著作的学习。坚决主张一个受过
教育的人必须学习特定的科目而不管其内容如何。 (3)认为文法是教育的基础,主张应先学习语法规则然后再学习 古典作品,把规则与文学作品分割开来,这种对语言形式方面 的强调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目标,导致了形式主义的倾向。
2.教育观念的转变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伊拉斯谟斯的儿童教育观
(一)教育的目的:融合在道德目的中,及培养 “善良”的人。 教育的任务 (二)教育的作用及环境的重要性:家庭环境条 件;重要孩子交朋友。
(三)论学前教育

重视早期教育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热爱儿童,采用中庸 之道,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直观教具。
课外拓展: 一、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
(1)是14世纪佛罗伦萨的文学家和诗人。 (2)反对经院哲学,提出以观察、研究和理性作 为治学和修身的准则 (3)斥责当时大学狭隘守旧的风气:“你看那少年
人上讲台去了,嘴里咕噜含糊,不知他说了些什么,没 有一个人听得懂。一位年长者拍手了,钟鸣了,喇叭响 了,学位也授予了。他上去的时候,是一个愚蠢不过的 人;下来的时候,竟是一位聪明绝世的才子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四、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一)教育目标:培养体智全面发展的绅士。 (二)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三)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语言、历史、 哲学、身体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 (四)论德育:推崇博学多能,有重视德育。自 幼培养德育,反对娇生惯养和溺爱。 (五)对教育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提高儿童理解 知识的能力。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社会
Renaissance的原意是复活、复兴,指的是对 古罗马、古希腊文化和艺术的复兴;更深层次 地说,Renaissance是指对中世纪蒙昧主义的反 动,有个性解放和理性觉醒的意蕴。它发生于 14-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等地,后传播到欧洲 其他各处。它代表着欧洲近代文明的开始,对 欧洲近现代文化造成十分深远的影响。
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对“七艺”做了较大 的修改,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
三、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 1378-1446)
(1)1432年在曼图亚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名为 “快乐之家”(house of joy)。该校成为人文主 义学校的发源地。 (2)“快乐之家”中大部分学生是贵族子弟,也招 收少数富有天分的贫苦学生。学生一般六七岁入学, 修业年限为15年。“快乐之家”实施体育、德育、 智育并重的方针,开设了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内容 广泛的人文主义课程,并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 知识,也包括学习《圣经》和奥古斯丁的著作。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曾这
样质问过禁欲主义者: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欢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如果没有欢乐,也就是说 没有疯狂来调剂,生活中哪时哪刻不是悲哀的、烦闷的、 不愉快的、无聊的、不可忍受的?”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学前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三)蒙田的学前教育思想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 1592,见图7-2)是法国16世纪后期文艺复 兴时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和教育思想家。
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当时的法国和后世其 他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一)维多里诺的学前教育思想
2.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维多里诺认为体育应被看作高尚的、与科学知识并重 的教育内容。在德育方面,他要求发展儿童的优良品质, 对儿童进行高尚的礼仪教育,强调父母的楷模作用。在教 学方法上,他要求注意儿童的兴趣,多运用直观的方法, 使教学做到生动、实际、有趣,以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
(三)蒙田的学前教育思想
图7-2 蒙田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二)伊拉斯谟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目标
关于教育目标,蒙田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的绅士。 他主张,教育要兼顾心智和身体,“只使他们的心智健全 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强他们的体力,如果心智得不到体力 的支持,就要受到过分的压力”。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儿童教育
(一)维多里诺的学前教育思想
1.胎教及环境的作用
维多里诺就胎教及婴幼儿的护理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 体建议,例如,要保证生活环境的舒适、安静、愉快,以 确保孕妇顺利分娩。他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认为园舍必 须宽敞、舒适、阳光充足,因为良好的环境会使儿童的身 心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和谐发展。
蒙田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内容: (1)不要死记硬背。 (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第三章 西欧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20页]

第三章 西欧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20页]
祝贺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西欧中世纪的儿童生活与教育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本章导航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人文主义视角下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实践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01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一中世纪的儿童观性恶论的儿童观预成论的儿童观及成人化的幼儿教育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二中世纪的学前教育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骑士教育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02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一人文主义的特点及教育观念的转变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二人文主义儿童观及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环境与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三伊拉斯谟论学前教育教育的作用与环境的重要性论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四蒙田论学前教育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对教师家长的要求重视德育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五康帕内拉论学前教育优生和胎教儿童的养育和教育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03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一生平及代表著作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二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儿童观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学前教育的作用及重要性儿童观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三论母育学校母育学校的性质任务及意义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学前儿童智育论学前儿童德育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四论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五论学前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详细探讨了幼儿何时入学及入学前的准备等相关问题

外国教育史第11章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外国教育史第11章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1.思想基础: 十字军东侵的失败及教会内部的腐败,导 致基督教权威的逐渐丧失。 2.经济基础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导致庄园 经济逐渐崩溃。 3.社会基础: 中世纪后期农奴起义及14世纪黑死病的流 行的影响,削弱了封建统治。 4.文化基础: 古典文化的广泛传播,开阔了人们视野, 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上述诸因素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的思想、经济、社会基 础,使改革势在必行。
教教育,以维护封建主的统治。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
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 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 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 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是封建社会走向解体,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开始萌芽、不断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
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在世界历史上一般称前两个时期为“中世纪”,意思是处于古典 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把最后一个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社会特点 1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经过极盛期后,在内忧外患夹击下, 以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日耳曼人)灭亡为标志, 从高峰跌入了低谷。从此西欧文明(包括文化教育)经 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漫长的衰落期及衰落后的再生潜伏 期。 “中世纪”一词的原意为“中间的世纪”之意。是文艺 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首先采用的一个名词,意指古 典文化在2个高峰(古代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之间的 衰落期。史学界一般意指封建社会,尤其是西欧的封建 社会。
学前教育史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第一章:古希腊学前教育思想1.1 概述古希腊教育背景1.2 探讨苏格拉底的学前教育思想1.3 分析柏拉图的学前教育理论1.4 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观念第二章:古罗马学前教育思想2.1 简介古罗马教育体系2.2 研究马尔库斯·奥勒留的学前教育观点2.3 探讨古罗马学前教育实践2.4 分析古罗马学前教育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中世纪欧洲学前教育思想3.1 概述中世纪欧洲教育概况3.2 研究教会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影响3.3 分析骑士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关系3.4 了解中世纪欧洲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思想4.1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背景4.2 探讨人文主义者们的学前教育观念4.3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实践4.4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国外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5.1 概述近现代教育背景5.2 研究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理论5.3 分析卢梭的学前教育观念5.4 了解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影响第六章: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外国学前教育思想6.1 概述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教育背景6.2 研究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6.3 分析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观念6.4 了解其他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学前教育思想家及其影响第七章:20世纪中期至后期外国学前教育思想7.1 简介20世纪中期至后期教育背景7.2 探讨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7.3 分析皮亚杰的学前教育观念7.4 了解其他20世纪中期至后期学前教育思想家及其影响第八章:当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8.1 概述当代教育背景8.2 研究维果茨基的学前教育理论8.3 分析怀特海的学前教育观念8.4 了解其他当代学前教育思想家及其影响第九章: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9.1 简介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背景9.2 分析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影响9.3 探讨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关联9.4 了解中国当代学前教育在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影响下的发展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回顾外国古代至当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发展历程10.2 总结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与影响10.3 展望未来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与应用10.4 探讨如何借鉴外国学前教育思想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第十一章:外国学前教育政策与实践11.1 概述外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11.2 分析外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特点与启示11.3 探讨外国学前教育实践的成功案例11.4 了解外国学前教育政策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第十二章:外国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12.1 简介外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12.2 研究外国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12.3 分析外国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优势12.4 探讨外国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在我国的运用与改进第十三章:外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评价13.1 概述外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模式与特点13.2 研究外国学前教育师资评价体系与标准13.3 分析外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评价的启示与借鉴13.4 探讨外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评价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第十四章:外国学前教育环境与资源14.1 探讨外国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理念与实践14.2 分析外国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14.3 了解外国学前教育环境与资源对我国的相关启示14.4 研究外国学前教育环境与资源在我国的适应与发展第十五章:外国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挑战15.1 概述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15.2 分析外国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5.3 探讨外国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与影响15.4 了解我国在外国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下的机遇与应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外国古代至当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近现代以及20世纪中期至后期和当代的外国学前教育思想。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下篇外国教育史——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下篇外国教育史一第十二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第一节基督教教育第二节世俗封建主的教育第三节西欧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第四节经院哲学与西欧中世纪教育早在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在中世纪就被定为了国教。

当时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为重要的教会学校。

第一节基督教教育一、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公元3世纪时,在埃及等中东地区出现了最早的修道士和修道院。

公元4世纪中叶后,修行制度逐渐扩展到西欧。

529年(或530年),本尼狄克兴建了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制定了《本尼狄克规程》,对修道院的组织管理、修道职责和日常生活、宗教活动等作了全面、详尽的严格规定。

到10世纪,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学”。

儿童10岁左右入学,18岁毕业时成为神职人员。

“内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督教教义、宗教音乐、宗教仪式等,此外还包括读、写、算的基本知识以及文法、修辞学、天文学等古典学科。

二是“外学”。

教学内容与“内学”相差无几,但程度要低一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艺”成为修道院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

后来随着志愿修行的女性人数的增多,也出现了培养修女的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因其拥有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相对完整的教学制度以及一批著名的神学家,而成为中世纪前期西欧最好的教育机构。

关于教会公元9世纪以后,特别是11-13世纪,是教会的鼎盛期,在各方面都有所表现:首先,教会伪造“君士坦丁的赠礼”,确定了教皇国的神圣性,这一骗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揭穿。

其次,教会也开始形成教阶制度:最高位者为教皇,主持梵蒂冈的内部事务;按下来是红衣主教,红衣主教是教会的主要领导人,教皇由红衣主教推举产生;然后就是都主教、宗主教和大主教,他们都是大教区的领导人;最下层的则是主教和神父,神父的职权范围是教堂,但不能主持圣礼。

3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3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界观和教育观深刻影响了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2.等级性:封臣制的建立,其所奉行的一套道德规范和培 养后代的制度构成了“骑士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中世纪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
1.原罪论——性恶论——赎罪——禁欲
认为人生来染有原始的罪孽,人性恶;从幼年起就 抑制儿童嬉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宗教为所有
充兴趣
3.康帕内拉论儿童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
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蒙田论儿童教育
康帕内拉论儿童教育
(一)伊拉斯莫斯论儿童教育
伊拉斯莫斯(1469-1526年),北欧著 名人文主义学家和教育家。著有《愚 人颂》、《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论童蒙的自由教育》。在《幼儿教育
论》探讨了幼儿教育中的诸多问题。
1.教育目的及任务 性善说 教育目的:培养“善良”的人。 教育的任务:则是在年轻人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使之热 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习惯于基本礼仪,为生活做好准备。
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8-14岁,礼文教育阶段,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 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14-21岁,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骑马, 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中世纪学前教育的特征
宗教性:基督教至尊,畏神禁欲,宗教性为主要特色。包括神职人
5-11世纪——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 11-14世纪上半叶——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
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封建社会走向解体。
在世界历史上一般称前两个时期为“中世纪”,意思是处
于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把最后一个时期称为“文艺复兴”
时期。
一、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特点

3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3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外国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学院 安珍珍
第十一章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的学前教育
时间划分
古代教育史(地球上有人类——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教育史(1640——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教育史(1917——1945年二战结束) 当代教育史(1945年以来)
01
欧洲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期——封建社会走向解体 文艺复兴 在世界历史上一般称前两个时期为“中世纪”,意思是处
于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之间,把最后一个时期称为“文艺复兴”
时期。
一、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特点
1.宗教性:基督教会早期承担起对蛮族的启蒙教育,其世 界观和教育观深刻影响了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西欧中世纪
公元5世纪,罗马奴隶制帝国处于崩溃 之中,公元476年,日耳曼人与西罗马 帝国揭竿起义的奴隶联合,推翻了西罗 马帝国。标志着以希腊、罗马为顶点的 奴隶社会的终结,西欧进入封建时代。
5-11世纪——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 11-14世纪上半叶——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
中世纪
世俗封建贵族教育
宫廷学校 骑士教育
1.基督教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目的: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是基督教会。从小 要把他们训练成为一个个笃信上帝、服从教会的“圣童”.从 而为培养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奠定坚实的基础。
1.基督教的学前教育
教育内容: • 基督徒对子女进行宗教意识的熏陶 • 幼儿跟随家长参加众多的圣事礼仪和节日活动 • 组织儿童欣赏教会音乐、陶冶其宗教情感和增强对上帝的
信仰。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体罚为主。
2.世俗封建贵族的学前教育
教育形式 (1)宫廷学校教育 (2)骑士早期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类别:教师教育专业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及规律,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鉴往知来;同时,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外著名教育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掌握那些对今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用的宝贵经验,并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教育家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中受到启发和鼓舞,增强和激励其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注意本课程与中国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二)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集思广益,借古明今,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四)注意帮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理解其现实意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六)必要时对重点章节或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行课程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外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难点是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自考学前教育史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自考学前教育史

2015年10月13.下列属于伊拉斯谟斯撰写的教育专著是A.《爱弥儿》B.《幼儿教育论》C.《儿童教育论》D.《母育学校》2015.0413.下列属于维吉乌斯撰写的教育专著是【】A.《爱弥儿》B.《幼儿教育论》C.《儿童教育论》D.《母育学校》正确答案:C(1分)24.巴乌利美保育所由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于1802年设立,是一个救济贫民,帮助参与劳动的母亲抚育孩子的场所。

(2分)这是一个季节性的托儿所,招收对象是1-4岁半的农村孩子。

时间从上午6点到晚上8点。

保育方式是让孩子们每天在游戏中度过,重点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教育只是处于附带和从属地位。

(2分)巴乌利美保育所是德国历史上最早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

(1分)32.试评述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1)论儿童的本质;(2分)(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分)(3)论学前教育:①论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1分)②论学前儿童的智育和德育;(2分)③论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重视感官的作用、游戏、直观性教学原则、以身作则等;(1分)④论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1分)评价: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2分)但不足之处是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如带有性和没有注意到普通劳动者子女的教育问题。

2014年10月15.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是【】A.性善论、生成论B.性善论、预成论C.性恶论、预成论D.性恶论、生成论正确答案:C(1分)17.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述“教育性教学”的教育家是【】A.卢梭B.夸美纽斯C.柏拉图D.赫尔巴特正确答案:D(1分)29.中世纪骑士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熏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

正确答案:身体养护。

2014年4月14.提出“对于父母,儿童应当比金、银、珍珠和宝石还要珍贵”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福禄倍尔C.伊拉斯谟斯D.维吉乌斯正确答案:A39.《爱弥儿》1762年,卢梭发表了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这部书是卢梭经过20年的思考,用了3年的时间写成的,它是卢梭自己认为最满意、最系统的一部著作。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七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七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由于“预成论”的影响,忽视了幼儿的身心特点、爱好及需要。对幼儿的 要求整齐划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近代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及教育家卢梭曾与这种理论及社会现象进行了坚 决的斗争。
中世纪的人类杀手
欧洲的中世纪一贯被看作是最黑暗的时期。当时社会的 生产力低下,人们的寿命很短,还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横死的 风险。在那个时代,要比别人活得长,人们需要避开以下可 怕的人类杀手。
他出生于新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 曾从事多年的法律工作。
其著作《散文集》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名 著,其中的一些篇章专门论述了儿童教育问 题。
二、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儿童教育观
(二)蒙田的学前教育观
02 论幼儿的德育
既尊崇博学多能又重视德育, 并强调道德应自幼培养。
反对娇生惯养,主张严格要求。
01 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幼儿独立 思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 要付诸行动。教育工作者应当遵循 自然,顺应幼儿的天性。
中外学前教育史
di
qi zhang
第 七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 学前教育
引言
欧洲中世纪的教育被基督教会所垄断,基督教会提倡的“原罪说”“性恶 论”“禁欲主义”,对学前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 期的教育家们强烈批判了“性恶论”的儿童观,反对“原罪说”,提出了儿 童身心应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一号杀手:鼠疫 二号杀手:旅行 三号杀手:饥荒 四号杀手:暴力 五号杀手:异端
二、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一)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
基督教将传播教义和争取信徒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基督教会的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虔信上帝、熟读圣经,以求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是通过基督教徒对其子女进行宗教意识的熏陶来实施的。 幼儿出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参加由神父主持的“洗礼”。此后,幼儿就跟随家长到教 堂或在家中欢度各种宗教节日,以从中萌生对宗教的好感,确信人的最大幸福就是爱上帝、 爱人人,领略“圣灵”无所不为、无所不能、全智全能的神秘感。 幼儿还要更多地参与教会组织的圣事活动,如参加主日的祈祷、诵读圣经、唱诗和听 “圣事论”。有时,幼儿还会被要求欣赏教会音乐,以陶冶其宗教情感和增强对上帝的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蒙田的儿童教育观
(一)教育目标:培养体智全面发展的新的绅士 (二)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 (三)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四)论德育 (五)对教师的要求
小结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和蒙田的 学前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在个性养成方面的价值。 2、重视人文学科,大大拓宽了教育内容。
3、 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尊重和热爱儿童, 重视儿童个性的解放,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 趣,反对死读书。 4、重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的道德、智慧、学 识和身体素质看作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强调教 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伊拉斯谟斯的儿童教育观
(一)教育的目的:融合在道德目的中,及培养 “善良”的人。 教育的任务 (二)教育的作用及环境的重要性:家庭环境条 件;重要孩子交朋友。
(三)论学前教育

重视早期教育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热爱儿童,采用中庸 之道,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直观教具。
第十二章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 1.西欧中世纪的历史概貌 中世纪:公元5世纪末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 恩格斯的精辟剖析 2.性恶论及体罚教育 3.预成论及成人化的儿童教育
二、弗吉里奥(Pietro Paolo Vergerio, 1349-1420)
(1)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
(2)出版了一本对昆体良的《雄辩家的教育》一书的注释, 引起人们对昆体良教育思想的极大关注。
(3)撰写论文《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全面概括了人
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4)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认为必须使所学科目适合 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对“七艺”做了较大的修改, 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
三、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 1378-1446)
(1)1432年在曼图亚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名为“快乐 之家”(house of joy)。该校成为人文主义学校的 发源地。 (2)“快乐之家”中大部分学生是贵族子弟,也招收少 数富有天分的贫苦学生。学生一般六七岁入学,修业 年限为15年。“快乐之家”实施体育、德育、智育并 重的方针,开设了以古典语文为中心、内容广泛的人 文主义课程,并学习数学、天文、历史等知识,也包 括学习《圣经》和奥古斯丁的著作。

二、西欧中世纪学前教育的实施
(一)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的目的 2.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二)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 1.宫廷学前教育 2.骑士早期教育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一、人文主义的特征及教育观念的转变 1.人文主义的特征


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倡导人的理性 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要求把人从宗教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
五、伊拉斯谟
(1)16世纪早期荷兰文学家,代表作为《愚人颂》。 (2)对人性持乐观的看法,认为人性具有潜在的能力,这
种能力经过后天的适当教育,能够充分地和完美地实现。
(3)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青年人的虔信心;其次是
对自由学科的热忱;再次是履行现实生活之责任;最后
是习惯于社会风俗和礼仪。 (4)主张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反对体罚。
伊拉斯谟的教育格言——
“如果农夫不注意,则土壤的质地愈好,就 愈会被荒芜、长满无用的野草和灌木。一个人 的性格也是这样:它愈丰富、愈高贵、愈正直, 若不用优良的教学加以改善,则它愈会被可耻 的坏习惯所袭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 人民教育出版社Da Verona, 1374-1460)
(1)1429年在费拉拉开办宫廷学校。该校与快乐之家并称为两个 “明星”。
(2)极为重视德育,强调对古典著作的学习。坚决主张一个受过
教育的人必须学习特定的科目而不管其内容如何。 (3)认为文法是教育的基础,主张应先学习语法规则然后再学习 古典作品,把规则与文学作品分割开来,这种对语言形式方面 的强调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目标,导致了形式主义的倾向。
课外拓展: 一、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
(1)是14世纪佛罗伦萨的文学家和诗人。 (2)反对经院哲学,提出以观察、研究和理性作 为治学和修身的准则 (3)斥责当时大学狭隘守旧的风气:“你看那少年
人上讲台去了,嘴里咕噜含糊,不知他说了些什么,没 有一个人听得懂。一位年长者拍手了,钟鸣了,喇叭响 了,学位也授予了。他上去的时候,是一个愚蠢不过的 人;下来的时候,竟是一位聪明绝世的才子了。”
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1466-1536)曾这
样质问过禁欲主义者: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欢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 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如果没有欢乐,也就是说没有疯 狂来调剂,生活中哪时哪刻不是悲哀的、烦闷的、不愉快的、 无聊的、不可忍受的?”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16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