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流动行为越少。
• 2)教育程度:从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的决策看,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
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 3)迁移距离与迁移成本: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
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降。迁移距离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劳动力的流动:①通 过劳动就业信息影响劳动力的流动;②通过迁移成本影响劳动力的流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商 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劳 动力的流动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的 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流动会 发生相应的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 还要付出心理上的代价。但人们由 此预期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收益。 因此,又可以说,劳动力流动是一 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4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8
• 地域之间的流动(多选): • 1、地区之间的流动; • 对工资和就业条件的比较是地区流动的
最重要的因素。 • 2、国家之间的流动。 •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存在着更大的决策障 碍。
9
四.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性?(简答题)
1)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 2)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 • 3)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 4)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 • 5)从经济落后国家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 和地区流动。
• 1、自愿性; • 2、自由选择性。
5
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多选)
• 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
•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
• 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 • 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6
3.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简答题)
• • • • • •
描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规律。 优点: 缺点: 书P124-125.

劳动经济学 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 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言名词解释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支出劳动力的活动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实证经济学——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规范经济学——用互惠原则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者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理论。

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即稀缺性和人是有理性的。

从稀缺性方面来讲,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产生了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概念。

它隐含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问题。

所以,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

而这种稀缺的程度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出来。

比如,每年应届大学生的求职,在多种职业只能有一种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只能在李四或者是王五之间做出唯一的聘用选择。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

劳动经济学重点内容第二章1.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题(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2.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3.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者参与劳动的时间比率,随年龄的整张呈周期性变动的轨迹4.潜在劳动力资源:在所考察范围内全部人口所蕴藏的劳动能力的综合,而不论其有无就业意愿和就业资格5.现实劳动力资源:指蕴藏在所考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6.一级劳动力:指男性,他们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从而其参与率相对比较稳定,或者说对经济周期反映不灵敏7.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她们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有较灵敏的反映8.请解释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答:在工资率较低的时候,替代效应大,随着工资率的提高,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正相关;当工资率超过某一点后,人们倾向于提供较少的劳动,而享受更多的闲暇,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为负相关关系9.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包括哪些?答:宏观经济状况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工资率差距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的深浅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制度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第三章1.内部劳动力市场:指组织内部劳动力在不同职位中的配置方式和规则2.劳动力市场均衡怎样实现?答:静态均衡:单一市场:愿意劳动力供给等于愿意劳动力需求。

多维市场:各个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基本相等。

动态均衡:工资率、劳动力供给与需三者的互动作用下实现的静态均衡3.请用劳动力需求的有关理论对现实中国较高的失业率进行解释答:4.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微观因素:企业生产规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企业利润量法定劳动时间的长短宏观因素:社会生产规模的大小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状况科学技术进步第四章1.劳动力市场(广义):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2.职业: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工作岗位与活动,通常要求劳动者有相应的专业技能3.劳动权:劳动者进行劳动从而取得劳动报酬或者其他合法收入的权利4.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有哪些?答:经济因素,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和使用成本非经济因素组织性要素,指工会、政府以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社会性要素,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习俗等5.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原则有哪些?答:公平竞争原则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保护儿童原则残疾人就业原则最低工资原则反垄断原则非歧视原则第五章1.劳动力流动: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工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徙和流动,它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的基本现象2.刘易斯模型:理念:线代工业部门只要保持一种高于农村工资率的收入水平,就可以从传统农业部门获得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具有完全弹性。

劳动经济学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 职业流动率与技能水平成反比,技术水平越高, 流动率越低,因为改变职业则会丧失专业优势。
• 专业技术人员的地区流动率可能会更高一些:专 业技术人员的家乡观念一般比低技能劳动者淡薄; 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专门化,常常需要跨地区寻 找工作;远距离迁移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低技 能劳动者一般承担不起,只有高工资的专业技术 人员才有能力做到。
• 移民的经济影响:
• 移民有害于当地的体力劳动者:当移民增加了体力
劳动的供给,从事体力劳动的当地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水 平下降下到降W了2。DN如3O图。所示,当地劳动者的工资总额由W1BN1O,
• 移民可能有利于全体本地人:
–“廉价”劳动的移入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
–上重升体到力W劳2动AC的。雇主显然受益,如图所示,利润从W1AB –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受益于
复习思考题
• 1、劳动力流动 • 2、简述劳动力个人流动的经济模型 • 3、移民的经济影响 • 4、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 5、我国劳动力流动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
解决?
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劳动力的流动实质上是人 力资本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人力资本模型可以被用来理解 和预测自发的劳动力流动。
• 劳动力迁移的公式: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
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那么劳动力的迁移就会发 生。估计劳动力流动净收益的公式为:
• 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 影响:
• 美国的劳动力流动程度最高 •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率低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 二、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 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劳动经济学第5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经济学第5章 劳动力流动
• 只要移民的工资仅仅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公民的总收 入不会减少。
• 非法移民往往没有资格享受当地政府的福利计划,直 接或间接支付着税收,可能增加当地人口的总收入。
• 总的来说,移民因迁入这个发达的区域而获益,当地 居民人口也收益。
第三节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分
(五)年龄
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在20岁-24岁之 间。因为首先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人力资 本投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会越高。 其次,年轻人的心理迁移成本相对较低。
(六)教育
较高的教育水平确实有较高的迁移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教育水平 在同一州内部的各县 在各州之间迁移的
(年) 之间迁移的人员比例 人员比例
9-11
3.9
2.7
12
4.4
2.6
13-15
4.8
3.3
16
4.9
4.4
17 及其以上
6.7
5.0
26
(七)职业与技术等级
• 职业流动性的高低可用职业流动率大小来表 示。
• 职业流动率是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 与总的就业人数之比。流动率与技术等级成 反比。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推-拉”理论 迁出地的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产生的激发机制 经济因素的另一方面是区域经济规模水平,决定了其人 口承载力和劳动就业容量。
(三)失业率
市场宽松的时候,辞职率上升;反之,辞职率 下降
(四)家庭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 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 越不容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理论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理论
? 劳动力流动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组成部分,可以纳入成本和收益分析框架
? 收益:主要是直接货币收入的增加,包括工作环境、同事关系等非货币因素。
? 成本:
? 搬家费、交通通讯费、心理成本、资历和养老金损失等
(2)劳动力流动决策
? 劳动力流动与否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2)劳动力流动决策
? 则只要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只要大于不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劳动力就会流动。
? 理论界逐渐统一认识,认为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也有失业
? 第三阶段:1996到现在
? 以下岗为核心的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的政策
? 户籍制度的渐进改革
? 流动呈现出“体制间流动”(城镇)与“地区间流动”(城乡)特征
9.5.2 劳动力迁移(1)
? 中国的劳动力迁移表现为地区间的流动,除了一些高技能劳动力以外,主要表现为城乡间的单方向流动。
? 9.5.3中国的人才流失
9.5.1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简单历史
? 第一阶段:1986年以前
?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过程,在原有的计划体制下,我国的劳动力流动率是非常低的,没有“劳动力市场”概念。
? 第二阶段:1986-1996
? 推行劳动合同制,打破了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计划体制
(2)即使移民与原有居民具有替代性,限制移民的效果也不会理想
? 严格的限制移民政策并不会等量的增加原有居民的就业,也不一定降低发展中国家居民的移民倾向。
从总体上看,
移民对输入国的影响是有利的
? 高技能移民增加了输入国人力资本储备。
? 低技能移民:
? 降低了替代性居民的工资和就业机会
? 降低了物价,增加了产量,对消费者有利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经济学作业劳动力流动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摘要: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对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便是劳动力流动了,劳动力的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入,着力分析劳动力流动对实现人力资本的价值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力资本理论对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贡献,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本,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进行投资形成的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就是指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而对其进行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渠道有: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保健以及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费用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或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但通过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宏观上,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调整人力资本分布的稀缺程度;在微观上,可以使人力资本实现最有效率和最获利的使用。

所以,它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

理论研究综述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提出:人力资本是指人力资源的质的方面,即技能、知识和能影响个人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的其他特征。

教育支出、健康支出和为获得更好工作机会而进行的内部迁移都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但是,由于人力资本衡量的困难,舒尔茨本人和之后的有关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更多地分析教育,甚至把教育当作人力资本的代名词用于相关研究中。

“人力资本投资”被更多地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只有很少的研究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分析迁移流动行为。

最著名的是斯加斯塔,将迁移置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框架下,分析了迁移的成本和收益。

他认为迁移是一种能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力的投资,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得到收益,同时迁移也是需要资源的,即需要付出成本。

第五章_劳动力流动

第五章_劳动力流动


其他因素:流入地的语言、政治环境、文
化背景、气候和环境质量等
刘易斯模型

Hale Waihona Puke 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劳动力流动,在现代
发展经济学中有两个基本解释:一是刘易斯(A•Lewis)的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二是托达 罗(M•P•Todaro) “关于乡村到城市的移民模型”。

前者强调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者强调农村城镇化就 地吸收农业游离出来的劳动力,进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问 题与农村城市化的分析统一起来 。
来自劳动力市场的证据:
单身的青年劳动力跳槽频率高 已婚且有孩子的工人相对稳定 对四川劳动力的研究表明,移民中已婚者为 49.8%,,而非移民已婚者的百分比为81.3%

因素三:受教育水平
受教育水平越高,人们获得劳动力市场信 息的能 力越强,信息搜寻成本等流动成本越低, 因而越容易流动。
19


(2)劳动力的无限供给 相对于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人口如此众多, 以至于在这种经济部门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 小或等于零,甚至为负数的国家里,劳动力的无 限供给是存在的。 在现行的两部门工资存在明显差异条件下,传 统农业部门对现代部门的劳动力供给会远远超过 需求。不仅如此,如果现代部门预期收入提高, 不仅传统部门的过剩劳动力会转移到现代部门, 就连就业于传统部门的必要劳动力也会向现代部 门转移。因为这时,他们将不满足于自己在传统 部门的收入,我国近年来所出现的大量土地撂荒 20 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托达罗模型 哈里斯对托达罗模型的修订
促进我国劳动力城乡流动机制的对策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164 劳动经济学

高纲1245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0164劳动经济学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第一章导论【考核要求】一、劳动经济学的产生识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欧洲中世纪的劳动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重商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领会:劳动经济学各学派的主要观点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地位识记: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在管理科学中的基础地位领会:劳动经济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关系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中的“稀缺性”三、劳动经济学的体系与研究方法识记:劳动经济学体系所含内容研究劳动经济学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四、劳动经济学的新发展识记:新古典学派的劳动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制度学派的劳动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领会:劳动经济学的若干前沿问题我国目前较为的劳动经济问题第二章劳动力供给【考核要求】一、劳动力供给概述识记:现代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劳动参与率的含义劳动力供给的类型领会:劳动力资源的含义劳动参与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供给的因素二、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模式识记:劳动时间分配的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个人劳动供给曲线领会:效用的特点应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三、家庭劳动力供给识记:家庭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的含义领会:影响家庭劳动参与率变化的因素经济周期变动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第三章劳动力需求【考核要求】一、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识记:劳动力需求的含义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含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的含义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领会: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二、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识记: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原则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原则劳动力边际收益劳动力边际成本领会: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劳动需求的决定要素价格可变情况下的劳动需求决定三、劳动力市场均衡领会: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第四章劳动力市场【考核要求】一、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理论识记: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类型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含义领会: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二、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识记:职业的含义劳动交易的内容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原则领会: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机制三、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识记:国际劳工组织和我国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制度建设应考虑的因素领会: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最低工资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第五章劳动力流动【考核要求】一、劳动力流动与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模型识记: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劳动力流动的一般规律领会:劳动力流动理论的主要模型和内容二、劳动力流动的类型与决定因素识记:劳动力流动的类型领会: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决定性因素与其他因素三、劳动力的区域流动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现状与趋势领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利弊和影响应用:评价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流失第六章人力资本投资【考核要求】识记:人力资本的定义物质资本的定义人口质量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渠道识记: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人力资本投资的核算方法四、人力资本投资的比较分析识记:教育成本教育收益在职培训的定义领会:教育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在职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应用:教育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舒尔茨)五、人力资本理论的政策意义识记:人力资本理论的政策意义第七章劳动工资与福利【考核要求】一、主要工资理论的内容识记:早期工资理论的主要观点领会: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应用:马歇尔的均衡工资理论二、工资与工资形式识记:狭义的工资广义的工资领会:工资与奖金、福利、津贴、补贴的不同三、工资水平识记:工资水平的衡量标准领会: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四、工资差别识记: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年龄之间的工资差别领会:产业工资差别职业间工资差别五、最低工资识记:最低工资的含义领会:最低工资标准的测量方法六、职业福利识记:职业福利的含义职业福利的作用职业福利的类型领会:职业福利的特征应用:实施职业福利的原则第八章工会【考核要求】一、工会的含义与功能识记;工会的含义工会的功能领会:工会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二、工会结构和类型识记:工会的结构领会:工会的分类三、集体谈判的主要内容识记:集体谈判的定义集体谈判的程序集体谈判的种类领会:集体谈判的特点与功能集体谈判的结构四、中国工会识记:中国工会的性质中国工会的主要职能中国工会会员的募集方式中国工会机构的设置领会:新时期中国工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应用:中国工会的创新第九章劳动保障【考核要求】一、劳动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识记: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的特点我国的劳动保险项目领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医疗保险的特点失业保险的特点应用:劳动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二、劳动保护的主要措施识记:劳动保护的含义领会:劳动保护的意义应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检查三、我国劳动保障制度识记:我国劳动保障改革的基本思路领会:政府在劳动保障制度中的作用第十章劳动就业【考核要求】一、就业理论的内容识记:劳动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的概念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内容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的内容领会:不同就业理论的共性和特征二、影响劳动就业的因素识记: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领会:人口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经济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应用:劳动制度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三、我国城镇就业制度识记:就业制度的含义领会:我国城镇就业制度的改革第十一章失业【考核要求】一、失业的类型与原因识记:失业的概念失业的主要类型领会:各种失业的具体原因应用: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二、失业的衡量及社会承受力识记:失业率隐性失业的主要测量方法领会:失业的影响决定失业的社会承受力的因素应用:失业的衡量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识记:工资膨胀率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菲利普斯曲线领会:造成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关系四、降低失业率的政策识记: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的主要内容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的主要内容领会: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失业治理的良策中国失业者的结构分析我国的失业的原因分析应用: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第十二章劳动管理【考核要求】一、政府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劳动力市场的经验识记:西方国家人力政策的目标和具体做法领会:西方国家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调节干预的主要内容应用:我国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二、劳动法规的主要内容识记:劳动法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我国劳动就业管理制度领会:劳动合同的原则我国劳动争议的新特征应用:处理劳动争议的方法附录题型举例一、单选题:1、劳动力需求弹性包括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和劳动力()A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B供给的自身弹性C 供给的交叉弹性D 供给单位弹性2、甲雇员的闲暇偏好大于乙雇员的闲暇偏好,则两者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关系为()A 甲大于乙B 甲小于乙C 两者相等D 无法判断二、多选题1、按照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对资本的认识,资本从形态上可以划分为()A物质资本B人力资本C金融资本D技术资本 E 社会资本2、工资形式包括()A 基本工资B 奖金C 津贴D 补贴E 计件工资三、辨析题1、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相加。

劳动力流动优秀课件

劳动力流动优秀课件
33
四、增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旳政 策措施?(论述题)
•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劳动者素质。
• A、转变人们旳思想观念; • B、大力推动一般教育旳发展; • C、发展职业教育; • D、实施职业资格推入制度
• 5)加紧城市化进程。 应加紧我国有潜力、有前景旳
大中城市旳发展。
34
主观题
1. 劳动力流动,是指?P112 2. 劳动力流动旳条件?P113 3. 劳动力流动旳原因分析?6方面,P114-116 4. 劳动力流动旳主要形式?P117 5. 劳动力流动旳规律性?P118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商 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劳 动力旳流动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旳 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流动会 发生相应旳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 还要付出心理上旳代价。但人们由 此预期在长久内取得更高旳收益。 所以,又能够说,劳动力流动是一 种对人力资本旳投资。
4
劳动力流动旳基本假设 • 1、自愿性; • 2、自由选择性。
• 拉尼斯、费景汉把经济发展过程和农业劳
动力转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 • 第二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不小于零,
但不不小于农业劳动力旳平均收入水平,或者 说,不不小于不变制度旳工资。
• 第三阶段: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不小于零,
且不小于农业劳动力旳平均收入水平,或者说 ,不小于不变制度工资。
• 1、促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旳利用; • 2、增进经济增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 3、有利于提升劳动者旳地位; • 4、能够确保劳动力市场旳活力和效率。
29
三、我国劳动力流动目前及存在 问题
• 书P131-133
30
•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旳某些问题和障

第五章节 .劳动力流动 成本跟收益

第五章节 .劳动力流动 成本跟收益

资料来源: G.Ehrenberg & S.Smith:《现代劳动经济学》,P313,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9
2018/12/9
20
(4)流动的距离

距离越远,越不容易流动

信息不容易获得 流动成本较高
2018/12/9
21
(5)失业率

有失业的家庭更容易流动 失业率高的地区,劳动力更容易外流
1、钱,没给到位; 2、心,委屈了。 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员工临走还 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给你留面子, 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失望透顶。 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
2018/12/9 31
带团队做好这8条
(1)授人以鱼:给员工养家糊口的钱。
(2)授人以渔:教会员工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
2018/12/9 4
春运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 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 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 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 世界人口(约70亿人) 的3/7,相当于全国人民 进行两次大迁移。中国 春运入选世界纪录协会 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 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 界之最。
5
2018/12/9

2018/12/9
34
什么是培养人才?

敢于给员工做事的机会,也能给员工犯错的机会,这 才是培养人才! 1、什么是人才?做得了事,吃得了亏,负得了责就 是人才! 2、什么是领导?指引得了方向,给得了方法,凝聚 得了人心就是领导! 3、什么是使命?活下来是为了事业,能把命都使上 去就是使命!
成本与收益



凤栖梧桐 随波逐流 见风驶舵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趋炎附势 卖主求荣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 胡学勤 劳动经济学课件+-+修改版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 胡学勤 劳动经济学课件+-+修改版

⒉人力资源的特征
时限性 两重性
人力资源的特征
能动性
核心性
再生性
智力性
(二)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1.人力资源的数量
(1)人力资源的总量 等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 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2)人力资源的相对量 人力资源的相对量主要由人力资源率和劳动参 与率来算。
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劳动经济思想 2.欧洲中世纪的劳动经济思想 3.重商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
在劳动经济学的孕育阶段,尽管 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的劳动经济观 点,但是,他们的论述还是质朴的、 零散的、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
(二)形成阶段
17世纪——20世纪20年代,劳动经济学进入 了形成阶段,成为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其形成主要表现在: 1.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奠定了基础 2.历史和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形成提 供了制度研究方法 3.新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 新的分析方法和理论 4.劳动社会理论和劳动管理理论促进了劳动 经济学的形成
(三)劳动的意义

创造了人类自身 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创造了社会财富 推动了社会发展 是人类解疑不尽的重大课题
二、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⒈人力资源的概念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 徳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 《管理的实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
理论界对人力资源概念的表述有三种: ①指在业的人力,即指以合法劳动创造社会财 富和提供劳务的人; ②指劳动力资源,即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的总称; ③指全体人口,即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所蕴藏的 劳动能力总和(现实的和潜在的人的劳动能力)
劳动法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和成因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1、也叫劳动力迁移,是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作岗位上的变换。

2、劳动力流动的形式:
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在地区之间的流动、不同地区行业间流动。

二、劳动力流动的动因:
1、经济结构的调整
2、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
主要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4、不同国家与地区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工资水平的差异、工资分配结构的不同等。

5、经济周期的影响
经济繁荣时,劳动力流入较多;经济衰退时,可能导致劳动力流出。

6、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7、劳动者就业意向的改变
第二节劳动力流动模型
一、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1、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劳动力流动的收益:收入增加、非货币收益。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直接成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

2、劳动力流动的决策:
•单个劳动者作出理性流动决策的条件是: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大于不流动的收益净现值。

3、公式:
二、刘易斯模型:
•1、刘易斯认为,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两个部门及其特点•传统农业部门、现代工业部门•水平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上升
•当剩余劳动力完全被吸收以后,农业的边际生产力会提高且相应的收入也会提高,这最终导致劳动供给曲线的上升。

•2、解释:
•这一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劳动力迁移。

第三节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一、年龄:
1、同等条件下,一个人的年龄越大,其流动
的可能性越小。

2、为什么年轻劳动力更倾向于迁移?
•迁移的潜在收益的现值越大。

•年轻人迁移的心理成本相对较小。

二、教育:
较高的教育水平确实有较高的迁移
率。

•改善当前处境的愿望较强
•迁移的收益更大
•心理成本较小
三、家庭因素:
1、劳动力迁移的成本会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
而成倍增加。

2、许多经验研究发现:
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妻子就业阻
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容
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四、职业技术等级:
1、职业、技术等级越高,劳动力的流动率越
低。

从劳动供给来看、从劳动需求来看
2、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流动率较低,但地区
流动性较高。

家乡观念淡薄、迁移费用可观
五、其他因素:
1、当地政府的政策可能会影响迁移。

2、国际迁移中,目的地的语言也是重要因素。

3、一些制度因素的制约。

第四节中国的劳动力流动问题
一、中国劳动力迁移的政策演变:
1、1979-1983年控制迁移阶段:
2、1984-1988年允许迁移阶段:
3、1989-1991年控制盲目迁移阶段:
4、1992-2000年规范迁移阶段:
鼓励、引导和宏观调控下的有序迁
移。

5、2000年以后公平迁移阶段:
这是一个由紧到松、从无序到规范、
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

二、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问题分
析:
1、劳动力流动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迁移可以使得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迁移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迁移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2、劳动力流动还会推动相关制度的变革。

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
度。

户籍制度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不可避免
的选择。

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由审批制向登记
制转变。

3、劳动力流动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迁移者本人来讲
雇主也会承担一定的代价
迁移会增加整个社会的成本。

一个经济体中,劳动力迁移应当是
合理的、适度的。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四次人才大流
动:
1、第一次人才大流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正式发文,
鼓励人才流动,但流动应尽量“正向”。

2、第二次人才大流动:
1988~1989年,中央鼓励知识分子
可以从体制内到体制外,同时提出了三资
企业的用人自主权。

3、第三次大规模流动: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人
才流动空前活跃。

4、第四次人才大流动:
当前,新的历史背景下,国际化的
因素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人才配置的
现有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