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测量基础知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知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9a37db331126edb6e1a1029.png)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知识)1.互换性的基本要求:满足装配互换和功能互换2.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尺寸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和理想尺寸的偏离程度。
形状误差: 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表面形状对于其理想形状的差异(如直线度和圆度)位置误差:相互位置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偏差。
(如同轴度、位置度)表面微观不平度:加工后的零件表面上由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3.互换性的种类: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完全互换:零件加工完之后不需要任何辅助处理直接可以装配。
不完全互换:零件加工完之后需要进行挑选、分组、调整、修配等辅助处理。
4.尺寸: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的数值。
5.公称尺寸: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
公称尺寸D孔的上、下极限尺寸D max和D min轴的上、下极限尺寸d max和d min公称尺寸+上极限偏差=上极限尺寸公称尺寸-下极限偏差=下极限尺寸6.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公称尺寸孔Ea 轴ea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公称尺寸孔EI 轴ei基本偏差: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7.尺寸公差: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或者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8.配合: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过渡配合:孔的公差带和轴的公差带相重合。
9.配合制: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
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10.几何公差的项目、符号及分类11.几何公差带的4个要素: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12.按结构特征、要素分为组成要素: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组成要素。
导出要素:对称要素的中心点、线、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13.独立原则:是指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相互独立14.最大实体状态(MMC):孔或轴在尺寸极限范围内,具有材料最多时的那个状态,称为最大实体状态。
在此状态下的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尺寸。
◆对于孔:是最小极限尺寸D min◆对于轴:是最大极限尺寸D max15.最小实体状态(LMC):孔或轴在尺寸极限范围内,具有材料最少时的那个状态,称为最小实体状态。
第二章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
![第二章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https://img.taocdn.com/s3/m/e878a82be87101f69e31956c.png)
第二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算器具一、填空题1、测量实质上是将被测几何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从而确定被测几何量是的倍数或分数的过程。
2、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和等四个方面。
3、检验是确定被测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之内,从而判断被测对象是否合格,而无须得出。
4、测量对象主要是指几何量,包括、、、和等。
5、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确定的。
6、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采用的和的综合。
7、测量结果有效值的准确性是由确定的。
8、计量器具按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和等四类。
9、量仪与量具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一般具有,系统,而后者没有此系统。
10、按原始信号转换原理的不同,量仪可分为:、、和等几种。
其中量仪使用最为广泛。
11、间接测量是指通过测量与被测尺寸有一定的其它尺寸,然后通过获得被测尺寸量值的方法。
12、间接测量法存在误差,故仅用在不能或不宜采用的场合。
13、相对测量是指将被测量与同它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种量(一般为标准量),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以确定被测量值的方法。
14、综合测量能得到工件上几个有关几何量的,以判断工件是否,因而实质上综合测量一般属于。
15、接触测量时,计量器具的测量元件与工件表面,并有机械作用的,会使被测表面和计量器具的有关部分产生而影响测量精度。
16、根据在加工过程中,测量可分为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
主动测量的目的是;被动测量的目的是;17、对于静态测量,被测量的量值是的;对于动态测量,被测量的量值是的。
18、动态测量可测出工件某些参数情况,经常用于测量工件的参数。
19、刻度间距是指标尺或刻度盘上两相邻刻线的;刻度值是指标尺或刻度盘上每一刻度间距所代表的。
刻度间距太小,影响测量的;刻度值越小,计量器具的。
20、示值范围是指计量器具标尺或刻度盘所指示的值到值的范围。
21、测量范围是指计量器具能够测出的被测尺寸的值到值的范围。
22、示值误差是指计量器具的与被测尺寸之差。
示值误差由仪器设计、和等因素产生。
技术测量基础
![技术测量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2125e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a.png)
技术测量基础技术测量是工程、建筑、地质、勘测、航海、制图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是通过各种测量仪器和方法,对物体、地面、建筑物等进行测量,确定它们的大小、形状、位置、高程等参数,以及对它们进行分析和处理。
技术测量包括地面测量、建筑测量、勘测、水文测量、航海测量等多个类别,这些类别又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仪器以及数据处理技术。
本文将着重介绍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传统测量方式传统测量方式是指用人工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的方法,这些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经纬仪、坐标仪、水准仪等。
传统测量方式相对简单,但需要多人合作,并且测量结果容易受到误差的影响。
测距仪测距仪是一种测量距离的仪器,分为手持式和三角测量仪两种。
手持式测距仪通过测量声波或者激光信号的时间来确定距离。
三角测量仪则是通过测量目标与测量仪之间的角度来计算距离。
测距仪通常用于地面测量和建筑测量。
经纬仪经纬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方位角和垂直角度的仪器,是地面测量中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经纬仪常用于测量控制点的坐标和其方位角,以及建筑物的方位角。
坐标仪坐标仪是一种测量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的仪器,常用于航海和地面测量。
坐标仪通过测量目标与测量仪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来计算距离和方位角。
水准仪水准仪是一种测量高程的仪器,通过测量水平线与目标之间的角度来计算其高程。
水准仪常用于建筑测量和地面测量。
现代测量方式现代测量方式采用现代仪器和计算机进行测量,具有效率高、精度高以及测量结果可视化等优点。
现代测量方式主要有全站仪测量、激光雷达测量、地形雷达测量等。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一种测量仪器,能够同时测量水平角度、垂直角度和距离。
全站仪通过测量多个点的坐标和方位角,可以制作出地形图和建筑模型。
全站仪测量效率高、精度高,适用于中小型工程测量。
激光雷达测量激光雷达测量是一种测量远距离地形、建筑物的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束,再通过接收激光束的反弹信号,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位置等。
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33d90a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2.png)
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Page 2
1. 测量的基本知识
• 测量是指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 测量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或达到规定的精度和配合要求 ▪ 检验是指只确定被测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从而判断被
测对象是否合格,而无须得出具体的量值。
• 技术测量的基本要求是:保证零件的精度,防止废品、次品
出厂。
• 机械技术测量的内容包括长度、角度、几何形状、表面相互
位置及表面粗糙度等参数的测量。
Page 3
2. 计量单位
•
式中, α——某一角的角度; φ——某一角的弧度; π——圆周率。
Page 4
3. 量值的传递(1)
它们的测量面紧密接触,两块量块就能紧密粘合在一起,不会 自行分开,这样便可组合成一个新的尺寸,研合方法见下图。
Page 8
4. 量块(3)
【例 3-1】要组成87.835mm的尺寸, 试选择组合的量块。 解 最后一位数字为0.005,因而可采 用83块一套或33块一套的量块。 若采用83块一套的量块,则有
• 长度量值传递见下图
Page 6
4. 量块(1)
• 量块的形状、精度、用途
▪ 量块是没有刻度的截面为矩形的平面平行端面量具,也称块规 ▪ 量块具有经过精密加工很平很光的两个平行平面,叫做测量面 ▪ 每个量块上均标记有标称尺寸值
Page 7
4. 量块(2)
• 量块的尺寸组合及使用方法
▪ 常用成套量块的级别、尺寸系列、间隔和块数见教材33页表1.4 ▪ 量块的测量面非常平整和光滑,用少许压力推合两块量块,使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2章技术测量基本知识及计量器具的使用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2章技术测量基本知识及计量器具的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196e3ab9f3f90f77c61b0d.png)
1.从尺身上读出游标零刻度线前指示的整度数。 2.判断游标上第n格的刻线与尺身上的刻线对齐,确定“分”的数值,即 n×2′。 3.把两者相加就是被测角度的数值。
3 .测量范围
(1)0°~50°角
(2)50°~140°角
水平仪——用来测量被测平面相对水平面的微小角度 的计量器具。
电子式水平仪 水准式水平仪:条式、框式和合像水平仪
条式水平仪
框式水平仪
水平仪的原理 相对倾角:α=4″×n
【例】用一分度值为0.02mm/1000m(4″)的水平仪测量 一长度为600mm的导轨工作面的倾斜程度,测量时水平仪 的气泡移动了3格,问该的导轨工作面相对水平面倾斜了多 少?
测量四要素:
测量对象(长度、角度、表面质量等)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指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 测量精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
一、计量单位 二、测量方法 三、测量精度与测量误差
一、计量单位
二、测量方法
1.计量器具的分类 2.测量方法的分类
1.计量器具的分类 (1)量具
(2)量规
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
二、百分表的分度原理与读数方法
百分表的测量杆移动1 mm,通过齿轮传动系统使大 指针回转一周。刻度盘沿圆周刻有100个刻度,当指针转 过1格时,表示所测量的尺寸变化为1/100=0.01 mm,所 以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 mm。
如上页图所示的百分表,示值范围为0~10 mm,分度 值为0.01 mm。当大指针沿大刻度盘转动一周时,小指针 转动1格,测量头移动1 mm。因此,小刻度盘的1格分度值 为1 mm。读数时,先读小刻度盘的格数n,再读大刻度盘 的格数m,则测量值为(n×1+m×0.01)mm。
测绘技术必备知识点总结与分享
![测绘技术必备知识点总结与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fa9827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6.png)
测绘技术必备知识点总结与分享测绘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众多领域。
而要掌握测绘技术,必须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测绘技术必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分享,为测绘技术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 测量学基础知识测绘技术的核心在于测量与计算,因此,掌握测量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基本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综合测量法等。
其次是误差理论,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了解误差的类型和计算方法对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此外,还应了解测量仪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如全站仪、经纬仪等。
二. 大地测量学知识大地测量学是指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测量学领域。
在测绘技术中,大地测量学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首先是大地坐标系统,如经纬度、高程椭球面等,了解其原理与转换方法是进行测绘的基础。
其次是大地基准面,包括椭球面、等高面等,了解其定义与使用方法对于精确测量至关重要。
三. 高程测量与地形图制图高程测量是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确定地面上各点的高度差。
了解高程测量的方法,如水准测量、GPS测高等,对于制作准确的地形图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地形图制图中,需要掌握数字高程模型(DEM)、等高线插值等技术,以及地貌特征的识别与表示方法。
四.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测绘技术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首先是航空摄影测量,其原理和步骤在航空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是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析,包括影像特征的识别、分类与提取等。
此外,还应了解常用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与技术,如ENVI、ERDAS等。
五. 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测绘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空间数据为基础,通过电子化的手段进行分析、管理和决策的系统。
在测绘技术中,G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首先是地理坐标体系,即将不同坐标系统的数据统一转换为地理坐标系统以进行分析。
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c0f7d205901020207409cca.png)
3、测量过程的四个要素被测对象measurand:零件的几何量计量单位measure unit:几何量中长度、角度单位测量方法measuring method:测量时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测量精度measurment accuracy: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4、技术测量的基本要求保证测量精度效率要高成本要低避免废品产生P44最少的块数组成所需的尺寸获得更高的尺寸精度51.995需要的尺寸-1.005第一块量块尺寸50.99-1.49第二块量块尺寸49.5-9. 5第三块量块尺寸40第四块量块尺寸三、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1、计量器具: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基准量具:量块等通用计量器具:千分尺、立式光学比较仪等 极限量规类:塞规、卡规、螺纹量规等检验夹具分度值(i) division value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刻度间距(a) scale spacing两相邻刻线的中心距离示值范围(b)indicating value range 计量器具所指示或显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 测量范围(B)measuring range在允许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量零件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灵敏度(K) sensitivity ratio计量器具对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灵敏阈能引起计量器具示值可觉察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 测量力计量器具与被测表面之间的接触力示值误差计量器具示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示值变动性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多次重复测量时,读数的最大变动量回程误差往返两个方向测量时,量仪的示值变化不确定度对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2、测量方法及其分类 按测得值的示值方式不同分绝对测量:相对测量:在计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可表示出被测量的全值在计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只表示出被测量相对已知标准量的偏差值游标卡尺测量零件轴径值如比较仪用量块调零后,测量轴的直径,比较仪的示值就是量块与轴径的量值之差2、测量方法及其分类按测量结果获得方法不同分2、测量方法及其分类 按同时测量被测参数的多少分单项测量:综合测量:对被测件的个别参数分别进行测量同时检测工件上的几个有关参数,综合地判断工件是否合格立式光学比较仪(立式光学计) 采用相对测量法,以量块为长度基准,来测量物体外形的微差尺寸,是测量精密零件的常用测量器具工作原理: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将微小的位移量转换为光学影象的移动。
测绘技术初学者必备知识
![测绘技术初学者必备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ae079b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a.png)
测绘技术初学者必备知识测绘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且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到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多个领域。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绘技术初学者必备的知识,帮助大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基本测量知识在测绘技术中,测量是最基本的一环,因此初学者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
首先是测量单位的了解,比如长度的单位有米、千米、厘米等等,角度的单位有度、弧度等等。
同时,了解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是必备的知识。
比如,全站仪是测量角度和距离的重要工具,激光测距仪用于进行快速距离测量等等。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进行测量工作。
二、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测绘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
初学者需要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常用的GIS软件和工具。
此外,了解地理坐标系统、地图投影和数据格式等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教材或者参加培训课程来掌握这些知识。
三、遥感技术入门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器或卫星等遥远距离获取地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初学者可以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比如,可见光遥感可以获取地表的真实颜色图像,红外遥感可以用于监测地表温度变化等。
此外,掌握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初学者可以通过使用遥感软件进行练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技能。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在测绘技术中,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初学者应该学习如何处理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
比如,学会使用统计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掌握数据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技术。
此外,了解地理数据的质量控制和精度评定方法也是必备的知识。
初学者可以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五、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在实际的测绘项目中,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初学者应该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制定和执行项目计划。
测量的基本知识
![测量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89d01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1.png)
测量的基本知识目录一、测量的基本概述 (2)1.1 测量的定义与重要性 (2)1.2 测量的基本目标 (4)1.3 不同领域下的测量应用 (4)二、测量的历史发展 (6)2.1 古代测量技术 (7)2.2 中世纪至近现代测量领域的突破 (8)2.3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态势 (10)三、测量的基本工具与仪器 (11)3.1 精密测量仪器的种类与选择 (13)3.2 常规计量工具的介绍与应用 (14)3.3 现代科技在测量工具中的应用 (15)四、测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6)4.1 测量的基本数学与统计理论 (18)4.2 校准与校验的基本方法 (20)4.3 误差分析与控制技术 (21)五、测量的实施与过程 (23)5.1 测量计划与准备 (24)5.2 测量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5)5.3 测量结果的评估与报告 (26)六、测量的先进技术 (27)6.1 激光干涉测量 (29)6.2 动态测量技术 (30)6.3 纳米级测量技术 (32)七、测量的质量保证与管理体系 (34)7.1 测量系统评定与认证 (35)7.2 质量管理标准介绍与运用 (37)7.3 实验室管理的最佳实践 (38)八、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 (39)8.1 测量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41)8.2 测量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43)8.3 测量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4)九、未来展望 (45)9.1 测量技术的新趋势与挑战 (47)9.2 人工智能与测量的结合 (49)9.3 可持续性与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50)一、测量的基本概述测量是一个系统地确定某一具体量的大小,并通过数量关系来表达其属性的过程。
它是几乎所有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活动,用于获取和比较信息以支持决策和实践。
测量具有两个基本要素:“标准”和“量度”。
标准是用于定义和表示量值的特定参考,它可以是实物样本、数学模型或标准结果。
量度则是将某个量与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其量值的过程。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量具ppt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量具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8154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5.png)
角度测量案例
总结词
准确、误差、精度
详细描述
测量方法
误差分析
精度控制
角度测量是机械制造中 常见的测量任务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准 确测量零件的角度,以 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使用角度尺、百分表、 光学分度头等量具进行 测量。
误差主要来源于量具本 身的误差、测量方法的 误差和操作误差。应通 过校准量具、掌握正确 的测量方法,以及提高 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来 减小误差。
90°角尺
用于测量直角和平行度。
塞规
用于测量孔的直径和深度。
04
技术测量案例分析
轴径测量案例
01
总结词
准确、误差、精度
02
详细描述
03
测量方法
04
误差分析
05
精度控制
轴径测量是机械制造中常 见的测量任务之一。在实 际生产中,需要准确测量 轴的直径,以确保零件的 尺寸符合要求。测量误差 和精度是影响轴径测量准 确性的关键因素
使用百分表、千分尺、光 学投影仪等量具进行测量 。
误差主要来源于量具本身 的误差、测量方法的误差 和操作误差。应通过校准 量具、掌握正确的测量方 法,以及提高操作人员的 技能水平来减小误差。
精度控制是保证测量准确 性的关键。可以采用多次 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提 高精度,同时也可以采用 比较测量法,通过与标准 件进行比较来控制精度。
02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
测量误差理论
误差来源
测量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可由多 种因素引起,如测量仪器的不 精确、环境干扰、测量方法的
不完善等。
误差分类
根据误差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 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是制定减小误差措施的基 础,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可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误差。
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998d44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5.png)
量子测量技术:利 用量子力学原理进 行高精度测量的技 术,具有极高的测 量精度和可靠性, 是未来精密测量技 术的最前沿方向之
一。
新型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新型传感器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传感器技术不断涌现,如微型化、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等。
检测技术: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普及,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无损检测、在线检测、远程检测等。
测量技术用于航天器轨道测量和姿 态控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测量技术用于航空发动机性能测试 和评估
测量技术用于航空航天材料和零部 件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科学研究领域
科学研究领域: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 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研究, 为科学实验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医疗健康领域:测量技术在医疗健康 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医学影像 技术、生理信号检测等,为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卷尺:用于测量 长度、宽度和高 度等尺寸
激光测距仪:用 于测量距离,精 度高
角度类测量仪器
定义:用于测量角 度的仪器,如量角 器、分度头等。
应用领域:机械加 工、装配、检测等 领域。
分类:按照测量方 式可分为接触式和 非接触式两类。
使用方法:使用时需注 意测量范围、精度和稳 定性等参数,并根据实 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工业生产领域:测量技术是工业生产中 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原材料检测到产品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再到最终产品 的检测,都需要测量技术的支持。
环境保护领域:测量技术可以帮助 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更加精准和高 效,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检测等。
技术测量基础
![技术测量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e1a618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4.png)
1.直接测量法
其误差来源:仪器误差、测量方法误差、基准件误差统称 为测量总误差的误差分量。按其性质分为已定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
✓ 已定系统误差按代数和法合成。
测量误差合成
对于较重要的测量,不但给出测量结果,还应给出测量结 果的准确程度,即极限误差。 简单的测量,测量极限误差可从仪器的使用说明书或检定 规程中查得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 复杂的测量,只能分析测量误差的组成项并计算其数值,按 一定方法综合成测量方法极限误差。上述过程叫测量误差 的合成。
测量误差合成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测量误差的合 成:
立式测长仪工作原理
工作台1上放置被测件2,通过测量 轴体4上的可换测量头3与被测件接 触测量。测量轴体4是一个高精度圆 柱体,在精密滚动轴承支持下,通 过钢带8,滑轮9,平衡锤12和阻尼 油缸13完成平稳的轴向升降运动。 配重7用来调整测量力。
测量轴体的轴线上固定有基准标 尺(玻璃刻尺)5,其上有l01条刻线 ,刻度间隔为1mm。由光源11发 出的光,经透镜10,再透过基准玻 璃刻尺,将毫米刻线影象投射入螺 旋读数显微镜6,进行读数。
一个完整的几何测量过程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被测对象:零件的几何量。 计量单位:几何量中的长度、角度单位。 测量方法: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 件的综合。 测量精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即测量结果的可靠 程度。
在测量技术领域和技术监督工作中,常用到:
检验:确定被检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从而判断 其是否合格的实验过程.通常用无刻度量具来判断被检对 象的合格性,不能得到具体数值。
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主要研究对零件的几何量(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几 何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等)进行测量和检验,以确定机器或 仪器的零部件加工后是否符合设计图样上的技术要求。
学习测绘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入门技巧
![学习测绘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入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2eefd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d.png)
学习测绘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入门技巧测绘技术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土地规划和工程建设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它通过测量和绘制地球表面的各种数据,为各行各业提供准确的地图和地理信息,并为决策和规划提供准确的依据。
要学习测绘技术,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入门技巧。
一、基础知识1.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测绘技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它用来确定地面上每个点的位置。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和投影坐标。
经纬度坐标系统以地球的赤道为基准,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而投影坐标系统则是将三维的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以方便绘制地图。
2. 基准面与高程系统在地理测量中,基准面和高程系统用来确定地面上的高低关系。
基准面是一个参考面,用来确定地面上每个点的高程。
常见的基准面包括平均海平面、大地水准面等。
高程系统则是一种以特定基准面为基础的测量和表示高程的方法。
3. 测量仪器和设备学习测绘技术,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例如,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准仪等。
全站仪是一种多功能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进行方位角、垂直角和斜距的测量,并且可以直接记录测量数据。
电子经纬仪主要用于测量方位角和垂直角,适用于较小的测区。
水准仪则用于测量不同点之间的高差。
4. 测量方法和技术测量方法和技术是测绘技术的核心。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三角测量、水准测量、示坐测量等。
三角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确定距离和位置的方法。
水准测量用于测量不同点之间的高差。
示坐测量则是利用坐标测量方法来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二、入门技巧1. 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实现对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
学习GIS可以帮助理解地图制作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分析技术。
2. 熟悉测量软件的使用现代测绘技术已经离不开测量软件的支持。
技术测量基础
![技术测量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98da9c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5.png)
第2章技术测量基础2.1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2.1.1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经常要对一些现象和物体进行检测, 以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描述。
在机械制造中, 技术测量重要研究对零件的几何量(涉及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几何形状和互相位置误差等)进行测量和检查, 以拟定机器或仪器的零部件加工后是否符合设计图样上的技术规定。
所谓测量是指为拟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即测量是将被测量与测量单位或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较, 从而拟定两者比值的过程。
若以x表达被测量, 以E表达测量单位或标准量, 以q表达测量值, 则有:q=x/E一个完整的几何量测量过程应涉及以下四个要素。
被测对象: 零件的几何量, 涉及长度、角度、形状和位置误差、表面粗糙度以及单键和花键、螺纹和齿轮等典型零件的各个几何参数的测量。
计量单位: 几何量中的长度、角度单位。
在我国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mm), 微米(μm)。
平面角的角度单位为弧度(rad)、微弧度(μrad)及度(°)、分(′)秒(″)。
测量方法: 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 一般情况下, 多指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方法。
测量精度: 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限度, 即测量结果的可靠限度。
在测量技术领域和技术监督工作中, 还经常用到检查和检定两个术语。
检查是拟定被检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内, 从而判断其是否合格的实验过程。
检查通常用量规、样板等专用定值无刻度量具来判断被检对象的合格性, 所以它不能得到被测量的具体数值。
检定是指为评估计量器具的精度指标是否合乎该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的所有过程。
例如, 用量块来检定千分尺的精度指标等。
2.1.2测量基准和尺寸传递系统1. 长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的决议, 规定米的定义为:1m是光在真空中, 在1/s的时间间隔内的行程长度。
2-精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2-精度测量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8b24e4a30c22590102029d81.png)
测量范围
在允许不确定度内,测量器具所能测
量的被测量值的下限值至上限值的范围。例如,外径千
分尺的测量范围有0~25mm、25~50mm等,机械式比
较仪的测量范围为0~180mm,如图所示。
测量力 在接触式测量过程中,测量器具测头与被测
量面间的接触压力。测量力太大会引起弹性变形,测量 力太小会影响接触的稳定性。
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续)
灵敏度 计量器具反映被测几何量微小变
化的能力。如果被测参数的变化量为ΔL,引起
测量器具示值变化量为Δx,则灵敏度S=Δx/ΔL。
当分子分母为同一类量时,灵敏度又称放大比K。
能排除所有测量上的缺陷时,通过测量所得到
的量值。
由于测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过程
总是不完善的,即任何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对于每一个测量值都应给出相应的测量误差范
围,说明其可信度。
2.1.2 尺寸传递
在国际单位制及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长度的基本
单位名称是“米”,其单位符号为“m”。
“米”的定义于18世纪末始于法国,当时规定“米
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相联系的特性。
1、长度的量值传递
我国长度量值传递系统如图所示,从 最高基准谱线向下传递,有两个平等的 系统,即端面量具(量块)和刻线量具 (线纹尺)系统。其中尤以量块传递系 统应用最广。
量块
使用波长作为长度基准,虽然 可以达到足够的精确度,但因 对复现的条件有很高的要求, 不便在生产中直接用于尺寸的 测量。因此,需要将基准的量 值按照定义的规定,复现在实 物计量标准器上。常见的实物 计量标准器有量块(块规)和 线纹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计量装置 ❖ 计量装置是一种专用检验工具,可以迅速地检验更多或更复杂的参数,
从而有助于实现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如自动分选机、检验夹具、主动 测量装置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第5章 技术测量基础知识
❖ 5.1 技术测量概述 ❖ 5.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 5.3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 5.4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 5.5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5.1 技术测量概述
❖ 5.1.1测量的概念
❖ 所谓测量,就是把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两者比值的过程。
零件的几何量需要通过测量或检验,才能判断其合格与否。设被测量为
L,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为E,则它们的比值为q=L/E。因此,被测量的
量值为:
L qE
(5-1)
❖ 式(5-1)表明,任何几何量的量值都由两部分组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征几何量的数 值和几何量的计量单位。例如,某一被测长度为L,与标准量E(mm)进 行比较后,得到比值为q=50,则被测长度 L qE 50mm 。
❖ 为了读数方便,可在游标卡尺的副尺尺框上安装测微表头,这就是带表 游标卡尺。带表游标卡尺的外形如图5-5所示,它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将 两测量爪的相对移动转变为指示表表针的回转运动,并借助尺身上的刻 度和指示表,对两测量爪工作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读数。
❖ 如图5-6所示为电子数显卡尺,它具有非接触性电容式测量系统,由液晶 显示器直接显示被测对象的读数,测量时十分方便可靠。
❖ 立式光学计的外形结构如图5-10所示。测量时,先将量块置于于工作台 上,调整仪器使反射镜与主光轴垂直,然后换上被测工件,由于工件与 量块尺寸的差异而使测杆产生位移!测量时测头与被测件相接触,通过目 镜读数。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 形状来选择,使被测件与测头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所以测量平面或圆 柱面工件时,选用球形测头;测量球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测 量小于10mm的圆柱面工件时,选用刀口形测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 技术测量概述
❖ 3. 量块的使用 ❖ 量块除了具有上述稳定性、耐磨性和准确性等基本特性外,还有一个重
要特性—研合性。所谓研合性,是指两个量块的测量面相互接触,在不 太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切向稍许滑动,就能贴附结合为一个整体的性质。 利用这一特性把量块正确研合在一起,便可组成所需要的各种尺寸。 ❖ 研合量块组的正确方法如图5-3所示:首先用优质汽油将选用的各量块清 洗干净,用洁布擦干;然后以大尺寸量块为基础,顺次将小尺寸量块研 合上去。研合量块时要小心,避免碰撞或跌落,切勿划伤测量面。 ❖ 我国生产的成套量块有每套91块、83块、46块、38块等几种规格,表5-1 所示列出了国产83块一套的量块尺寸构成系列。
(mm) ,在技术测量中的常用单位是微米 (µm)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m=1000mm,1mm=1µm。 ❖ 在1983年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米的新定义为:“1米是光在 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距离”。米的新定义有如 下几个特点: ❖ (1)将反映物理量单位概念的定义本身与单位的复现方法分开。这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现单位的方法可不断改进,复现精度可不断提 高,从而不受定义的局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 技术测量概述
❖ (2)定义的理论基础及复现方法均以真空中的光速作为给定的常数基 础。
❖ (3)米的定义主要采用稳频激光来复现(在我国,采用碘吸收稳定的 0.633µm氦氖激光的波长作为长度标准),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和复现性, 稳定可靠和统一,提高了测量精度。
❖ 2. 量值传递系统 ❖ 使用激光来复现长度基准,虽然可以达到极高的测量精度,但不方便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 2. 螺旋测微量具
❖ 螺旋测微量具又称为千分尺,按用途可分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 深度千分尺等多种。千分尺应用螺旋测微传动的方法进行读数,将测头 的微小直线位移量转换成微分筒的角位移量加以放大,其读数原理如图 5-7所示:在微分筒的圆锥面上刻有50条均匀等分的刻线,当微分筒旋转 一圈时,测微螺杆沿轴向移动一个导程0.5mm;当微分筒转过一格时, 测微螺杆的轴向位移量为0.5mm×1/50=0.01mm,它表示千分尺的分度 值为0.01mm。在固定套筒上刻有间隔为0.5mm的均匀等分刻线,根据刻 线可读出被测量的大数部分;由微分筒上的刻度可精确地读出被测量的 小数部分。两者相加,即为所得的测量值。
下一页 返回
5.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 2. 量规 ❖ 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用以检验零件尺寸、形状、相互位置的专用检
验工具,它只能判断零件是否合格,而不能得出具体尺寸,如光滑极限 量规、螺纹量规等。 ❖ 3. 量仪 ❖ 量仪即计量仪器,是指能将被测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 信息的计量器
❖ ❖ ❖ ❖ ❖
即
36.375
…………..量块组合尺寸
1.005
…………..第一块量块尺寸
35.37 1.37
34
…………..第二块量块尺寸 …………..第三块量块尺寸
4.0 30
…………..第四块量块尺寸
36.375 1.005 1.37 4 30
上一页 返回
5.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 5.2.1 计量器具的分类
❖ 计量器具又称为测量器具,可分为用于几何量测量的量具、量规、量仪 (计量仪器)和计量装置等四类。
❖ 1. 量具 ❖ 量具通常是指结构比较简单的测量工具,包括单值量具、多值量具和标
准量具等。单值量具是用来复现单一量值的量具,例如量块、角度块等, 它们通常都是成套使用。多值量具是能够复现一定范围的一系列不同量 值的量具,如线纹尺等。标准量具是用作计量标准,供量值传递用的量 具,如量块、基准米尺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2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 用游标量具进行测量时,首先读出主尺刻度的整数部分数值;再判断副 尺游标第几根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用副尺游标刻线的序号乘以读数值, 即可得到被测量的小数部分数值;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相加,即为测 量所得结果。例如,在读数值为0.05mm的游标卡尺上,读得副尺游标 的零线位于主尺刻线“14”与“15”之间,且副尺游标上第8根刻线与主 尺刻线对齐,则被测尺寸为14+8×0.05=14.4mm。
如图5-8所示。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表盘圆周刻有100条等分刻线。 百分表的齿轮传动系统的传动关系是:测量杆每移动1mm,指针相应回 转一圈。百分表的示值范围有0~3mm、0~5mm、0~10mm三种。 ❖ (2)内径百分表。内径百分表是一种采用相对测量法测量孔径的常用 量仪,它可测量直径为6~1000mm的内孔尺寸,特别适合于深孔孔径的 测量。内径百分表的结构如图5-9所示,它主要由百分表和表架等组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 技术测量概述
❖ 由于任意两量块都具有可研合的性能,故可从不同尺寸的成套量块中选 取适当的几块量块,组合成所需要的尺寸。为了减小量块组合时的长度 累积误差,所选取的量块数要尽量少,通常以不超过4~5块为宜!选取组 合量块时,应从消去所需尺寸的最小尾数开始,逐一选取。例如,若从 83块一套的量块组中选取量块组成36.375m尺寸,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选 择操作:
❖ 计量单位—指用于度量被测量量值的标准量,如米(m) 、毫米 (mm)、微 米 (µm)等。
❖ 测量方法—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总和。 ❖ 测量精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相一致的程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 技术测量概述
❖ 5.1.2 长度单位、基准和量值传递系统
❖ 1. 长度单位和基准 ❖ 我国的法定长度计量单位是米米(m) ,在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单位是毫米
生产中直接使用。为了保证量值的统一和方便操作,必须建立从国家长 度计量基准到各生产场所中使用的工作计量器具之间的量值传递系统, 以便将基准量值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 技术测量概述
❖ 如图5-1所示,长度量值从国家基准波长开始,分两个平行系统向下传递: 一个是端面量具(量块)系统,另一个是线纹量具(线纹尺)系统。因 此,量块和线纹尺都是量值传递的媒介,其中尤以量块的应用更为广泛。
❖ 5.1.3 量块的基本知识
❖ 量块是没有刻度的平行端面量具,除了作为长度基准的传递媒介以外, 也可用于检定和调整、校对计量器具,还可用于测量工件、精密画线和 调整设备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 技术测量概述
❖ 1. 量块的材料、形状和尺寸 ❖ 量块采用特殊合金钢制成,具有线膨胀系数小、耐磨损不易变形、研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1 技术测量概述
❖ 2.量块的精度等级 ❖ 根据GB6093-1985的规定,量块按制造精度(量块长度的极限偏差和长
度变动量允许值)分为六级:00,0,1,2,3和k级,其中00级量块的 精度等级最高;量块按检定精度(中心长度测量极限误差和平面平行度 允许偏差)分为六等:1,2,3,4,5,6等,其中1等量块的精度最高, 6等量块的精度最低。 ❖ 值得注意的是,量块的“级”与量块的“等”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 念。从内在关系上说,由于量块平面的平行性和研合性的要求,量块从 一定的“级”中只能检定出一定“等”。从测量精度上说,量块按级使 用时,是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 差;量块按等使用时,是以检定后测得的实际尺寸作为工作尺寸,该尺 寸排除了量块制造误差的影响,仅包含检定时的较小的测量误差,因此, 量块按 “等”使用比按“级”使用时的测量精度高。
❖ 5.2.2 几种常用的计量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