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 公开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九年级上学期教师:李光芸
一、课题:《范进中举》
二、课型:预习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学习目标:
1、能记住文章字词、作者等相关常识;
2、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能够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3、初步掌握课文中心;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人物描写的方法,能够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2、初步掌握课文中心;
六、学法指导:自主、合作和讨论学习
七、知识链接:有一部叫《南部新书》的书中记载: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良人的确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疯,笑不止。”
八、学习内容:
1、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县教谕(八品学官),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从此,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不数年而产尽矣”,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子孙。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困,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1754年病逝于扬州。《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这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2、“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3、倒运()腆着()商酌()绾发()解元()报贴()桑梓()拙病()作揖()带挈()啐痰()
4、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对比和范进中举前后对比来分析人物形象。
5、人物形象①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
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②张乡绅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③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众邻居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九、教学反思:
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
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十、教学小结:
范进家境贫寒忍气吞声地位卑微卑怯畏缩
范胡屠户随意辱骂粗俗势利厉声训斥蛮横倨傲
进
中众乡邻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举
张乡绅不屑一顾
十一、道标检测:
1、注音
倒运()腆着()商酌()绾发()解元()报贴()桑梓()拙病()作揖()带挈()啐痰()
2、解释
体统:规矩
腆着:挺着
商酌:商量斟酌
桑梓:家乡
万贯家私:大量的家财。贯,旧时用线穿钱,一千钱为一贯。万贯,形容很多
3、《同步导读》1 ——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