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_赵曼

合集下载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 引言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保障其受到合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保险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2.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2.1 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扩大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得到了扩大。

过去,医保制度主要覆盖的是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而忽视了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收入群体。

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医保制度的福利。

2.2 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医保制度长期以来存在资金缺口较大、医保基金支付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完善医保筹资机制,提高医保基金的筹集效率;加强医保监管,降低医保资金的滥用和浪费现象;逐步建立健全的医保调控机制,以保证医保制度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3. 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3.1 引入互联网+医疗保险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保险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医保改革的一种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医保制度的运行效率,方便人民群众的参保和就医,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降低运行成本。

同时,互联网+医疗保险模式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就医效果和医疗质量。

3.2 加强医疗保险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可以提高医保制度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可以引入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手段,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和就医成本;同时,还可以建立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制度,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3.3 推进医疗保险跨区域结算医疗保险制度跨区域结算是医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过,在医疗保健方面,我国还面临诸多问题,如医疗资源不足、医生收入低等。

因此,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利益。

本文将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行政策分析。

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起始于1951年。

之后,随着众多医保措施的不断推广,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现有医疗保险制度已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基础较弱。

据统计,我国的医疗保险覆盖率仅有60%左右,而且覆盖范围并不全面。

此外,由于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成本日益增长,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因此,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内容为了解决现有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拓展医保覆盖范围为了扩大医保覆盖人群,我国政府近年来开展了多项政策。

例如,政府将医疗保险纳入了社会保障主要体系,涵盖了全民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等多项保险。

通过这些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

2、降低看病费用随着医院药品和诊疗收费的逐年上涨,取得看病的花费一直直线上升,对于之前没有医保保障和经济状况相对困难的人来说,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政府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推出了多项降低看病费的政策。

首先,政府不断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降低了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其次,政府对医生的收入给予了一定调整,使其有更好的动力服务于群众。

此外,政府还鼓励医院扩大规模,以此降低看病费用。

3、整治医药市场为了降低群众看病的负担,政府还加强了医药市场的监管。

政府对医药市场进行整治和规范,禁用高价药品,并鼓励研发和生产价格合理的药品。

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政府还将采取处罚和监管措施。

通过这些政策,政府加强了医药市场的监管,推动了医药市场更加规范。

全国医疗保险制度进展与前景展望

全国医疗保险制度进展与前景展望

全国医疗保险制度进展与前景展望近年来,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实现了从覆盖范围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对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进展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一、全国医疗保险制度进展全国医疗保险制度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这些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障。

首先,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有近90%的居民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使得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基本医疗保险还不断完善了报销政策和支付方式,使得参保人员在就医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实惠。

其次,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病医疗保险不仅提供了对罕见病和高价治疗的保障,还为特定疾病患者提供了全额报销的待遇。

这项制度的推行为患者减轻了负担,增加了医疗救治的可及性。

最后,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也值得关注。

补充医疗保险是针对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外的费用进行补充,覆盖了更多的医疗服务项目。

随着补充医疗保险参与人数的增加,其作用日益凸显,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广泛的保障。

二、全国医疗保险制度前景展望全国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中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覆盖率。

虽然全国有近90%的居民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但仍有一部分人口未参保,特别是一些困难群体。

未来需要通过政策倾斜和宣传教育,提高参保率,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

其次,要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离不开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管理和评估。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医疗标准和管理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参保人员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要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保障范围需要不断扩大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尤其是在大病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方面,应加大政策力度,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保障。

总结起来,全国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医保在中国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分析与展望

医保在中国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分析与展望

医保在中国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分析与展望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在城市试行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工人和职工能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中国的医保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完善,其目的在于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便捷、平衡、公正和可持续的医疗保障服务。

本文将从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1、覆盖面不断扩大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共有三个体系的医疗保险制度,分别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13.41亿人,覆盖率超过了95%。

2、保障范围不断拓展中国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保障范围在不断拓展,目前,基本医保可以报销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住院、药品、检查、治疗等多方面。

此外,对于重大疾病、罕见病、慢性病以及特殊人群如孕妇、新生儿等的医疗保障力度也有所加大。

3、费用标准逐年提高为了满足广大百姓的医疗保障需求,中国政府也在逐年提高医疗保险的费用标准。

据统计,从2016年开始,各个省份的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标准均已提高。

二、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未来展望1、健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内的支付方式不够完善,缺乏弹性。

未来,医保机构将开展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采取个人账户管理方式,推进医疗保障支付方式的多元化,以提高其灵活性。

2、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机制现有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已能够为广大人民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服务,但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等问题仍然存在。

未来,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和优化。

3、完善医保卡的使用和管理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保卡的使用将越来越方便,而且随着权益的不断扩大,医保卡也将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之一。

因此,应加强对医保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良好使用。

4、优化资源配置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关键。

医保在中国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分析与展望

医保在中国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分析与展望

医保在中国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分析与展望医保在中国: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分析与展望导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让许多人面临经济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保障。

本文将对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

最早的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统一兴办的党、政、军干部的医疗互助组织,其目的是为干部提供医疗费用报销。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到全社会范围。

二、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三个层次。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适用于城镇职工,由个人缴费和用人单位缴费共同组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适用于农民和非农居民,由政府财政资金和个人缴费组成;大病保险则是为了解决由于大病治疗而导致的高额费用问题,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承担。

然而,尽管在近年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迅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医保待遇不公平现象较为普遍,不同地区和不同居民之间的待遇差距较大。

其次,医保支付能力有限,对于一些高额的医疗费用难以全额报销。

再次,医保监管不到位,存在着医保基金滥用、虚假报销等问题。

三、医保制度未来的发展展望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有改进的空间。

首先,应该进一步提高医保待遇的公平性,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待遇差距,保证人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医保待遇。

其次,需要加大对大病保险的投入,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提供更多的救助。

再次,应该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严格控制医保基金的使用,打击医保基金的滥用和虚假报销行为。

此外,由于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未来医疗保险制度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据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4亿人,这将给医保制度带来更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鼓励民众自愿参与商业医保和私人医疗保险,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中国医改10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读后感

中国医改10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读后感

中国医改10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读后感首先,中国医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医疗体系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患关系紧张、药品价格高昂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医疗体系。

因此,医改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2009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医改,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是建立基本医保制度,实现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障。

通过这一举措,中国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就医成本,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另外,中国医改还推动了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过去,中国东部地区的医疗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

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加强医疗资源的调剂,中国使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

此外,中国医改还优化了医疗服务质量。

医改之前,中国医药行业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药品价格高昂、医院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

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和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得到了改善。

然而,中国医改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中国的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基金的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次,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东部地区仍然拥有大量医疗资源,而中西部地区仍然匮乏医疗资源。

第三,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中国的医疗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生素质和医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未来,中国的医改仍需不断努力和改进。

首先,要加快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医保基金管理,提高医保的保障水平。

其次,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建立统一的医疗资源调度机制,加强中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建设。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生培训和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的医改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只有不断努力和改进,中国的医疗体系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希望中国的医改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国民健康和社会繁荣。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展望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展望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与改革。

本文将就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背景医疗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在生病、受伤等突发状况下能及时享受到医疗服务而实行的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二、改革方向1. 提高筹资水平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资金缺口较大。

为了提高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提高个人缴费比例、调整社会化保险费率等,以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 扩大保障范围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还应着重扩大保障范围。

除了对基本医疗费用的保障外,还应覆盖更多的特定人群和疾病类型,如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罕见病等。

同时,鼓励医疗保险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保障计划。

3. 强化管理与监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强化管理与监管。

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控虚假报销、乱收费等行为,确保医疗保险资金的合理使用。

同时,建立健全的数据信息系统,提高医疗保险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推进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医保电子凭证等,实现医疗保险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医保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三、发展趋势展望1. 医疗技术与保险的融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保险行业将更加关注和参与医疗技术的发展。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医疗技术的进步,调整保费和保险责任,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障方案。

2. 医疗风险评估与精准定价通过医疗风险评估,保险公司可以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保险策略,实现精准定价。

这将促进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保险需求。

3. 强化医疗保险与其他保险的联动医疗保险与其他保险的联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健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变革中不断完善。

本文就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现状与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费用也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

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受到了较大挑战。

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一些解决当前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方案。

首先,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方式需要调整。

目前,个人缴费和大病保险费等个人支出占据了较大比例,而企业和政府出资比例相对较小。

这导致保险基金来源单一,难以满足各项医疗保障需求。

其次,医疗保险等级要升级。

现行医保等级分类过于简单,各级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差距较大。

需要加强医院能力提升,将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

此外,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也需要进一步加大。

过高的自费比例导致群众对医疗保险制度失去信心,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向1. 整合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由多个部门和制度构成,如社保、公费医疗、医疗救助等。

需要将这些制度进行整合,构建统一、高效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以避免不同部门间的重复管理和资源浪费,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医疗服务。

2. 改进医保支付制度目前,医保支付制度主要采用按项目结算的方式,容易导致医院过多执行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

未来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采用按病种付费的方式,鼓励医院开展疾病的区域联合诊治、按病种协作管理,从而实现优化医疗服务,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提高诊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3. 加强医保监管加强医保监管工作,建立医保支付日报制度,对涉及问题较多的项目和医生进行日常监测,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检查和药品开销,从而减少医保基金的被骗涉及。

三、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医疗保险产品随着医疗保险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保险公司将推出更多元化、贴近人们的医疗保险产品,如定制化的老年人医疗保险、重疾险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医疗保险需求。

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医疗保险制度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起源医疗保险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

当时,德国政府为了解决工人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医疗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

二、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1. 制度初期:基本医疗保险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建立。

最早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较窄,主要针对城镇职工。

2. 制度发展:农村合作医疗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这一制度通过农民自愿参与,共同筹集医疗费用,实现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使得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提高。

3. 制度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

首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扩大了保障范围,使得更多的城镇居民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障。

其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4. 制度创新: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创新。

大病保险的推行,为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医疗费用的救助。

三、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趋势1. 深化改革,提高保障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医疗保险制度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2. 加强跨地区合作,推动制度融合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差异。

未来,将加强跨地区合作,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融合,实现制度的统一和公平。

3. 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需要更加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去一年的政策调整与影响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去一年的政策调整与影响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去一年的政策调整与影响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过去一年间,针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调整不断出台,这些调整对于医疗保险的实施和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对过去一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调整与其影响进行探讨。

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策调整的背景在探讨具体政策调整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庞大,但是传统的医疗保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加之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费用的上涨,原有的医保制度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过去一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深化和完善。

其中,政策调整是改革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过去一年间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政策调整与其所带来的影响。

二、政策调整一:调整基本医保支付比例过去一年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于基本医保的支付比例进行了调整。

以北京为例,根据市级政府的要求,基本医保的支付比例从之前的60%提高到了70%。

这一政策调整的目的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其医疗费用负担。

这一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费用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提高了他们的医疗保障水平。

其次,医疗服务供给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即医疗机构可能由于基本医保支付比例的提高而获得更多的就诊需求。

三、政策调整二:调整门诊医保报销范围除了基本医保的支付比例调整,过去一年间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对门诊医保报销范围进行了调整。

以上海为例,根据当地政府的要求,门诊医保报销范围扩大到了慢性病药品的使用,这使得慢性病患者获得了更多的报销比例。

这一政策调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可以享受更多的报销比例,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其次,医疗服务供给方面也受到了影响,由于门诊医保报销范围的扩大,医疗机构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就诊需求。

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景展望

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景展望

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景展望医保制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对于改善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保制度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适应和引领社会变革,我国一直在推进医保制度的改革。

本文将展望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景,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推动医保制度向全覆盖方向发展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全覆盖,即将所有居民纳入到医保体系中。

当前,我国医保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商业医保等多个层级,不同群体之间保障水平不平衡,覆盖面也存在局限。

在未来的改革中,我国将继续推动统一并扩大医保制度,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这将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提高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

二、加大医保资金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医保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医保资金的投入。

一方面,政府将增加财政拨款,加大对医保基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创新筹资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医保制度建设。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医保制度将实现资金储备的持续增长,保障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三、优化医疗服务结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医保制度改革还需要促进医疗服务结构的优化,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医疗服务水平存在差距。

未来,我国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制度。

同时,还将加强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和配置,确保人民群众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医保服务效率医保制度改革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国将加强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医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医保数据共享和交流。

这将提高医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为改革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总之,我国医保制度改革的前景非常广阔。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医疗保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2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全民医疗保险系统,称为“工属保险”。

这个系统最初是为工人和职员提供的,旨在为他们提供基础的医疗保障。

后来,这个系统通过改革,逐渐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说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1.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我国,医保制度是分级管理的。

目前,我国的医保制度由三个层次构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

截至2021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了全国98%的县、乡和村,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

2.医保基金持续增长随着医保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医保基金的支出也不断增加。

据统计,2019年医保基金的支出总额达到了2.8万亿元。

为保障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政府也加强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管。

同时,也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动态调整,控制医保基金的支出。

3.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尽管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还有待提高。

一些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医闹”事件、医疗纠纷等。

同时,许多患者需要排长队等待就医,医师资源不足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三、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控制医保基金的支出为保证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控制医保基金的支出是医疗保险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政府将继续加强医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管,推进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制度改革,控制和规范医保支付标准和支付方式。

2.强化医保的风险分担机制医疗保险改革需要进一步强化风险分担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分担机制,保障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未来发展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未来发展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未来发展
医疗保险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

中国的医疗保险
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但在当前背景下,改革和发展也面
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
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初步建立了国家医疗保险
制度;第二时期是2003年开始以“两项制度”为主体的医疗保险制
度改革;第三时期是2016年以来,在“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等方面进行了深化改革。

其次,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中国医疗保险面临着新的
挑战。

一方面,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覆盖率、医保支付能力、基
金收支平衡等问题仍需解决;另一方面,医疗质量和效率、医疗
服务价格等问题也需要重视。

针对上述挑战,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未来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
首先,需要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以保证人民
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需要加强医保基金的管理
和监管,提高基金使用效益,以确保医保的可持续性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立医院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最后,
需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医疗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总之,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未来发展,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技术、管理等多种手段,推进制度创新和医疗模式转型,以适应
新时代的医疗需求和社会变革。

医疗保险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

医疗保险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

医疗保险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医疗保险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引言: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旨在保障人们的健康和获得医疗服务的权益。

2023年已过去,让我们对医疗保险的年度工作进行总结与展望,回顾过去一年的成就与挑战,并为未来做出合适的规划和决策。

一、年度工作总结:1. 创新医疗保险政策过去一年,医疗保险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我们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措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加大对特殊疾病的保障力度,扩大低收入人口的医疗保险覆盖面,推出了智能化的医疗保险服务平台,提升了保险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今年,我们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和培训力度,加强了医生职业培训项目,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态度。

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准确性。

3. 强化风险管理和监督措施为了确保医疗保险的稳定运行,我们加强了对医保金的使用监督和风险管理。

通过建立严密的审计体系,加强医保资金的使用监管,防范医疗保险基金的滥用和浪费现象。

这也为下一年度工作提供了经验和保障。

二、展望未来:1. 创新医疗保险制度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创新医疗保险制度,加强政策的研究和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医疗保险服务。

通过与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保障。

2. 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医疗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医疗服务布局,让医疗服务更加普惠和公平。

3. 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精确性。

通过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建立和完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数据的互通和共享,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和保险理赔服务。

“三改联动”重在医疗卫生和医保制度改革

“三改联动”重在医疗卫生和医保制度改革

“三改联动”重在医疗卫生和医保制度改革
赵曼;吕国营
【期刊名称】《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年(卷),期】2008(000)015
【摘要】医改方案至今尚未出台,业内人士建言献策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止。

通过对我国医改问题的基本分析,对医改提出了一些设想。

其中,以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为主体,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药品流通制度改革为两翼的“三改联动”、“一体两翼”的设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赵曼;吕国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
【相关文献】
1.以医保制度改革撬动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探讨 [J], 郝珺;刁天喜
2.支付制度改革:医保与医院联动 [J], 王保真;
3.农业现代化重在“三化”联动——盐城市“三化”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思考 [J], 曹志阳
4.医保助推三医联动重在建立机制——以金华医保为例 [J], 杨燕绥;廖藏宜
5.医保监管与支付制度改革联动——基于上海市的实践 [J], 李建梅; 罗永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_赵曼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_赵曼
计划经济时期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保险主要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员工而实施的广大农民城市非从业人员以及众多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并不在列令人羡慕不已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原来只是少数人的利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依然延续很长时间
湖北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7 期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赵曼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继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举 措。为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 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医疗保险问题,国务院决定从 2007 年 开始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并决定定期召开 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2007 年 7 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 意见》,并首批确定 79 个试点城市,试点包括成都、西安、武 汉等大部分省会城市以及无锡、上饶、黄石等部分中等城市。 国家计划用 3 年时间逐步在全国城镇全面推开。 《指导意见》要求,通过试点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 和规范的运行体系,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要求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居民 自愿,属地管理,统筹协调”的原则。 (四)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提出。 备受瞩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在历经 3 年多的酝酿和争论,终 于于 2009 年 4 月正式公布。新医改提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 费用负担,切实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 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3]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的高度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 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第一次写进医疗改革的方案中。配 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 大战略部署,多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和城市化进程中 涌现出的新群体—— —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将作为改革的 重点。同时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开展多种形 式的医疗互助活动或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鼓励发展商业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刍议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刍议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刍议
赵曼
【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一、面临的困惑与矛盾 1951年,由政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个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国营企业劳保医疗制度。

1952年又建立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保险制度。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赵曼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4
【相关文献】
1.健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基于德国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 [J], 罗华林;周俊
2.西方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J], 孟庆艳
3.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J], 陈洵
4.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深层次改革的对策--兼议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验的借鉴[J], 黄强
5.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刍议 [J], 汪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前景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前景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前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疾病种类的增多,保障全民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而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不仅关系到民生大事,更是国家大计。

那么,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前景是什么?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一、从单一制度向多元化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自五十年代开始,经历了早期的自费医疗、医药物资统一免费、门诊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不同阶段的发展,而自2003年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制度走向了多元化发展,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保扶贫、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必须按照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创新,使各种医疗保险形式更加适应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走向多元化,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医疗保险制度的基金管理问题。

由于基金的管理能力不足,资金缺口大,医保基金的负担也逐渐加重。

其次,医药费用问题。

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支付医药费用方面存在缺陷,即在药品上,我国现在价格不透明,种类繁多,大量药品价格高昂,让许多病人感到负担重。

这种情况导致了医疗保险支付的巨大压力。

此外,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结构和筹资方式不合理的问题,职业医保和居民医保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城乡之间也存在差异,并且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善。

三、医疗保险制度的前景尽管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仍然存在问题,但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可期的。

首先,目前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基金管理,吸取国际经验,推进改革,并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如建立基本医保制度全覆盖,推进合理用药等。

其次,我国的医疗技术逐年提高,医疗服务逐步完善,医疗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

在这样的环境下,未来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安全、保障、便捷、受益四个方面,不断增强保障全民健康和福利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曾出现过短暂的繁荣,一度覆盖全国行政 村的 90%以上。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实施,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解体,传
作者简介:赵曼(1952—),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监管、自律与医生道德风险规避》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70673114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继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举 措。为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 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医疗保险问题,国务院决定从 2007 年 开始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并决定定期召开 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2007 年 7 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 意见》,并首批确定 79 个试点城市,试点包括成都、西安、武 汉等大部分省会城市以及无锡、上饶、黄石等部分中等城市。 国家计划用 3 年时间逐步在全国城镇全面推开。 《指导意见》要求,通过试点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 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 和规范的运行体系,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要求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居民 自愿,属地管理,统筹协调”的原则。 (四)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提出。 备受瞩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在历经 3 年多的酝酿和争论,终 于于 2009 年 4 月正式公布。新医改提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 费用负担,切实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 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3]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的高度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 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第一次写进医疗改革的方案中。配 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 大战略部署,多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和城市化进程中 涌现出的新群体—— —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将作为改革的 重点。同时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开展多种形 式的医疗互助活动或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鼓励发展商业
关 键 词 :医疗保险制度;三改联动;管办分离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8477(2009)07- 0060- 04
一、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了从 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先 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形成了“低水平、广覆 盖”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与此同时,刚刚公布的新医改方案 又将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计划经 济时期沿袭下来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弊端日渐 突出,由此开始了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索性改革。改革的过程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至 1994 年,第 二阶段从 1994 年至 1998 年,第三阶段从 1998 年至今。 第一阶段引入医疗保险费用个人分担机制和职工大病 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的改革。1988 年,卫生部、财政部、劳 动部等 8 部门成立医疗保险改革研讨小组,研究医疗保险改 革方案并进行试点;1989 年,国家批准辽宁丹东、吉林四平、 湖北黄石和湖南株洲四城市作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城 市,同时在深圳市和海南省进行社会保障综合改革试点。此 外,在其他省、市也相继开始了医疗保险的改革试点。第二阶 段就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2002 年 10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 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求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 部等部门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 指导意见》,从 2003 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迅速铺 展开来。[2](p192-197)2006 年 1 月卫生部等七部委又联合下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截至 2007 年底,全国 2448 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工作,7.3 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85.7%,这标志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初步建立。
健康保险,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 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 疗保障体系。
新医改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 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 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 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 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 基本统一。同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到 1985 年,继续坚持合作 医疗的行政村占全国的比例不到 5%。整个 80 年代其实就 是一部农村合作医疗不断衰退萎缩的历史。
与此同时,农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 高而增加,不禁使人回忆曾经实施多年的合作医疗制度。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合作医疗的恢复和重建被称为“二次 合作医疗时期”,遗憾的是“,二次合作医疗时期”很快就结束 了。
·61·
星火燎原之势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少数并非弱势群体的人群 扩展到现在几乎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截至 2007 年底,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从 10 年前的 1590 万增加到了 22051 万人。[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迅猛发展, 从 2003 年的试点到 2007 年底,短短 4 年时间参合率达到了 85.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也正在稳步推进。仅 10 年时间,我 国已经建立起了几乎覆盖城乡各层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二、改革成就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转变。 (一)医疗保障的理念:从服务于企业改革转变为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前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只是国有企业改革的 一项配套措施,其目的是接过国有企业甩下的社会包袱,减 轻“企业办社会”的压力。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效 率低下的根源在于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因此,应该让企 业的社会责任回归社会,使企业的目标单一化。据此,国有企 业将附属医院和劳保医疗推向社会,将企业内部举办的“劳 保医疗”等“单位保障”变成“社会保障”。这种改革较少在机 关事业单位实施,因此,至今尚有相当比例的机关事业单位 依然沿用既不公平亦无效率的公费医疗制度。 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在这个大背景下,社会医疗保 险改革不再是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而是政府主动发起作为 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其地位和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正是为了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 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医疗保 险问题,这与早期仅为少数人服务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相比是一个标志性的突破,这标志着社会医疗保险的目的正 式从服务于企业改革转变到以人为本。同样,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也与企业改革无关,其直接目标就是保障农民享有基本 医疗服务。 (二)覆盖人群:从国有企业职工到整个人群。 社会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突出表现为覆盖面的不断扩 展。计划经济时期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保险主要是针对机 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员工而实施的,广大农民、城市 非从业人员以及众多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并不在列,令人 羡慕不已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原来只是少数人的专 利,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依然延续很长时间。 1998 年以后,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社会医疗保险 覆盖面快速扩展。首先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后,其 覆盖面从国有企业的员工扩展到集体所有制企业、民营企 业,一直到现在涵盖各类企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使 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随后参合率 逐年提升。2007 年开始推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更是将参 保人群扩展到了城市非就业人员,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以
(三)保障性质:从福利待遇转变为社会保障。 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社会医疗保险的首要目标就是 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公费医疗、 劳保医疗制度保障的仅仅是少数并非弱势群体的利益,即使 是改革开放前期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 配套组成部分,目的是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为国 有企业改革减轻阻力。因此,当时的社会医疗保险并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而是基于身份的福利待遇。 进入 21 世纪之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社会 医疗保险逐渐恢复了本来面貌,从基于身份的福利待遇转变 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其关注的焦点从并非弱势群体的 利益集团转移到社会弱势群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两种医疗保障 制度的保障对象正是社会弱势群体。 (四)改革策略:从单项改革转变为三改联动。 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被视为 控制医疗费用攀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各地高度重视医疗费 用支付方式,想尽了各种办法,例如,在后付制中引入起付线 法、封顶法和共付法,采用按人头付费或者总额预付制。然而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通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十几年的实践逐渐发现,把目光 局限于医疗保险制度本身无法解决医疗保障中的一些重要 问题,诸如药价虚高、医生滥开大处方、医疗费用攀升等。 2000 年 6 月,国务院全面规划和部署了医疗领域的三项改 革,即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 制改革,也即所谓的“三改联动”。虽然 8 年以来“三改联动” 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并不能否认“三改联动”的策略在 方向上是正确的。 三、基本经验 (一)坚持保障标准低水平,保持可持续发展。 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城镇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无不强调“基本”二字,坚持低水平的保障 标准。这是保证医疗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样 做既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能防患于未然。如果采用 高水平的保障标准,一旦遭遇经济波动就会导致支付困难, 而利益刚性将阻碍保障标准下调。2007 年发生在法国的因 政府推行“特殊退休体制改革”而引起的铁路工人大罢工,已 经清楚地告诫我们千万不能重蹈西方福利国家的覆辙。 (二)坚持渐近式改革,尊重既得利益。 从理论上讲,作为社会保障一部分的社会医疗保险应该 首先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医疗,若有余力再扩展到其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