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上塘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
上塘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评价余世清;许文锋;王泉源【摘要】对上塘河浙工大梦溪桥(S1)、大关胜利河闸(S2),沈半路善贤坝(S3)、欢喜永宁桥(S4)、半山衣锦桥(S5)、丁桥赤安桥(S6)等6个点位的底泥重金属进行了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底泥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且范围波动较大,除1个点铅、3个点锌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其它重金属含量均达标.该河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依次为汞>镉>铅>铜>砷>锌>镍>铬,各点位的潜在生态风险污染顺序为S1>S2>S3>S5>S4>S6,汞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从底泥利用角度,上塘河艮山门-半山衣锦桥段底泥不宜农用,而半山衣锦桥-丁桥赤安桥段底泥可以考虑农用.【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年(卷),期】2010(029)005【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上塘河【作者】余世清;许文锋;王泉源【作者单位】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4;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研究表明,目前许多河流和湖泊,特别是城市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严重[1]。
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有可能释放到上覆水体,引起水体的“二次污染”[2]。
因此,底泥是水体污染的指示剂,其环境质量反映着水体的污染状况[3]。
分析监测底泥中重金属,尤其是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河道环境质量的评价和水体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塘河位于杭嘉湖地区的南部,南起杭州艮山门附近的施家桥,北偏西流至沈塘湾后折东北沿沈半路南侧至半山镇,折向东沿临丁路在江干区龙驹山附近入余杭区,继续东流临平镇及海宁市许村、长安,于盐官镇入钱塘江,全长4813km。
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评价技术指南
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一、介绍在许多湖泊和河流中,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编制说明
点的个数(即采样点的个数);CFi 为某单一金属最高污染系数;PLI
为某点污染负荷指数;PLIzone 为评价区域污染负荷指数。若 PLI<1,
4
则污染等级 0,无污染;若 1≤PLI<2,则污染等级Ⅰ,中等污染;若 2≤PLI<3,则污染等级Ⅱ,强污染;若 PLI≥3,则污染等级Ⅲ,极强 污染。该法优点是能直观地反映各个重金属对污染的贡献程度以及重 金属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应用比较方便,但不能反映重金属 的化学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且没有考虑不同污染物源所引起的背景 差别。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标准或 规范。国外关于河流、湖泊及入海河口滩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方 法的标准及规范较少,主要有《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by USEPA》、 《Canadi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aquatic life》, 但这些规范侧重于底泥重金属的质量标准,未涉及底泥重金属环境质 量状况分级。 3.1 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 二 O 一九年六月
目录
1 标准编制背景.........................................................................................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2.05.30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关于征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
行)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指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活动,规范并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我部组织编制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建议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文档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
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30日。
联系人:土壤生态环境司吴颖欣、任静
电话:(010)65645697
邮箱:************.cn
传真:(010)65645673
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2年5月30日。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二O一九年六月目录1标准编制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工作过程 (1)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2)3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3)3.1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3.2评价标准参照值 (8)3.3现有评价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9)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9)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9)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5标准制定内容及说明 (11)5.1标准适用范围 (11)5.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5.3评价对象的选择 (12)5.4评价标准的确定 (12)5.5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13)1标准编制背景1.1任务来源国内尚未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无法满足治理及管理需求。
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由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牵头,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协作开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标准的编制工作。
1.2工作过程(1)2018年6月-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等环保标准制修订有关文件的要求,对目前河流、湖泊及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确定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
(2)2018年8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
通过与会专家讨论,确定本标准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3)2018年9月-12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的有关要求,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作内容等进行研讨,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专家审评,并进一步完善。
(4)2019年1月-5月,征求厅相关处室及有关单位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9 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
9.1 评价标准 9.1.1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的评价标准应执行 GB 15618。GB 15618 未规定的项目,可 执行地方土壤环境标准或参照执行其他标准。 9.1.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的评价标准应执行 HJ 25.5 或地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筛选标准。HJ 25.5 或地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根据 HJ 25.3 或 地方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确定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标准,并作为评价标准。 9.2 评价方法 9.2.1 对某一点位,若仅存在一项污染物,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表 2 统计单元内土壤多项污染物超标评价结果
超标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P值 P ≤1.0 1.0< P ≤2.0 2.0< P ≤3.0 3.0 < P ≤5.0 P >5.0
超标程度 未超标 轻微超标 轻度超标 中度超标
重度超标
点位数(个) 点位(或面积)比例(%)
9.3.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 根据 Pi 值的大小,将建设用地土壤单项污染物超标情况分为超标和未超标(表 3),并按
徐州云龙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徐州云龙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张凌;孙桃;冯佳崎;张博文;戴文超【摘要】本文测定了云龙湖底泥中铅(Pb)、锌(Zn)、铜(Cu)、锰(Mn)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了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4种重金属中Cu为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其余2种均未构成污染.云龙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轻微的程度,生态风险顺序是Mn >Cu >Pb >Zn.%The sediments of Yunlong Lake were sampled and analyzed for the contents of 4 kinds of heavy metals (Pb,Zn,Cu,Mn) and evaluated by the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and the index of the Potemial Ecological Ric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lution by Cu was 1 ~ 2 degree,and the Pollution by Pb was 0 ~ 1 degree while that of the other two were free of pollution.Generally,Yunlong Lake was exposed to a light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the degree ranked as follows:Mn > Cu > Pb > Zn.【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云龙湖;底泥;重金属污染;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作者】张凌;孙桃;冯佳崎;张博文;戴文超【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徐州云龙湖前身为城西南部的环山洼地,原名为“簸箕洼”。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英文回答: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e presence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can havedetrimental effects on aquatic ecosystems and human health.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have effective guidelines and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sediment.One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for assessing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sediment is the use of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SQGs). SQGs are numerical values that indicate the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above which adverse effects are likely to occur. These guidelines are based on extensive research and are designed to protect aquatic organisms and human health.For example, the Canadian 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Environment (CCME) has developed SQGs for sediment quality assessment. These guidelines provide threshold values for various heavy metals, such as arsenic, cadmium, chromium, copper, lead, mercury, nickel, silver, and zinc. By compar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 sample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QGs, one can determine th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and potential risk.In addition to SQGs, other techniques such as sediment quality triad assessment and sediment toxicity testing can also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sediment. Sediment quality triad assessment combines chemica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measurement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health of sediment. This approach takes into account not on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but also other factors such as sediment grain siz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e presence of benthic organisms.Sediment toxicity testing involves exposing test organisms, such as freshwater or marine species, to sediment samples and measuring their responses. These tests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potential toxic effects of sediment on aquatic organisms. For example, the amphipod survival test is commonly used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sediment. If a high percentage of amphipods die after exposure to sediment, it indicates a high level of toxicity.中文回答: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方面。
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评价技术指南
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技术指南英文回答: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 Technical Guideline.Introduction:Heavy metals are a major source of pollution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as they can accumulate in sediments and pose significant risks to aquatic ecosystems and human health. This technical guidelin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 including sampling strategies, analytical methods,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Sampling Strategies:Representative sediment samples are essential for accurate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Samplingshould be conducted using standardized protocols thatensure consistent collection and handling of samples. Factors to consider include:Sampling sites: Select sites that represent different pollution sources, gradient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Sampling depth: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depth of sampling based on the depositional history and potentialfor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Sample size: Collect sufficient sample volume toensure representative analysis.Analytical Methods: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are available for measuring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s. Common techniques include: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人工湿地底泥中特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人工湿地底泥中特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马永玲;王勇;梁仁君;邱继彩【摘要】采集武河湿地沉积物,采用四酸消解法(HCI-HNO3-HF-HCIO4)对样品进行处理,测定武河湿地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d、Cu、Hg、Pb和Zn)的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ERL/ERM评价法评价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武河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大多高于环境背景值,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小.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按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As,Zn、Cu、Pb,Hg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大为3.74,综合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湿地沉积物中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743.91,属V极强生态危害.ERL/ERM评价结果显示,湿地沉积物中Cu、Hg含量高于ERM值,对水生态系统有很强毒性;As、Zn的含量介于ERL和ERM之间,可能会对水域生物产生一定的毒性.%The study collected Wuhe wetland sediments and used four acid digestion methods (HCL-HNO3-HF-HC104) to process samples,content of 6 kinds of heavy metals (As,Cd,Hg,Pb,Z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ediments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The environment risk of heavy metals further was evaluated by the method of the Nemerow Pollution Index method,Potential Ecological Harm Index and the ERL/ER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Wuhe Wetland content were mos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environment background values,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was 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from high to low wasCd,Hg,As,Zn,Cu,Pb.The Pollution Index of Hg element was 3.74,the most serious pollution degree.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howed that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Harm Index RI was 734.91,belonging to the very strong ecological harm V.ERL/ERM evalu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Cu and Hg element in wetland sedim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value of ERM,which has a strong toxicity to the water ecological system.The content of As and Zn element was between the ERL and ERM,which may produce certain toxicity to water organism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3【总页数】5页(P59-62,95)【关键词】武河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作者】马永玲;王勇;梁仁君;邱继彩【作者单位】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临沂大学校长办公室,山东临沂276005;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性和易累积性,并且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现已成为沉积物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1-3]。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一、前言底泥重金属是指铅、镉、铬、汞、砷等具有毒性的金属元素,在水体中一般以颗粒态或溶解态存在。
由于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等活动的开展,底泥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对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本技术指南主要从底泥重金属的来源、污染形式、评价方法、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和决策者有所帮助。
二、底泥重金属的来源和污染形式1.来源底泥重金属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经过处理后排放到水体中,造成底泥重金属的污染。
(2)农业活动。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饲料等含有重金属,经过土壤的排泄和农田的农田,最终导致底泥重金属的积累。
(3)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底泥重金属,经过垃圾处理后排放到水体中,也是底泥重金属的一大污染源。
2.污染形式底泥重金属的污染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颗粒态。
部分底泥重金属以颗粒态存在,其主要影响是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溶解态。
部分底泥重金属以溶解态存在,其主要影响是直接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生物有效态。
部分底泥重金属可以转化为生物有效态,进入生物体内产生毒性作用。
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常用的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是最常用的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采样、样品准备、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实验室分析等步骤。
化学分析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为评价底泥重金属的环境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2.生物监测法生物监测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底泥中的蠕虫、鱼类等生物体对重金属的生态效应来评价底泥重金属的环境质量。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一、引言底泥是水体中沉积的固体颗粒物,主要由有机和无机颗粒组成。
底泥中含有天然金属元素,在自然状态下对水质和生物具有一定影响。
但是,由于工业排放、城市化进程和农业化学品的使用,底泥中的金属含量逐渐升高,给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因此,对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本指南旨在介绍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和操作步骤,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
二、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1. 水环境质量标准是评价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的依据之一。
不同地区、不同水体类型的底泥重金属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评价时需遵循本地的标准。
2. 底泥重金属含量评价应综合考虑多种重金属元素,不局限于单一元素,以全面了解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
3.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需要考虑底泥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质,并结合当地水体的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技术方法1. 底泥采样技术底泥采样是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关键环节。
采样时需根据底泥的深度、面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方法进行采集。
一般来说,要采集不同深度的底泥样品,以了解不同深度的重金属分布情况。
同时,采样时应避免人为污染和外界环境的干扰,确保底泥样品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2. 底泥重金属分析技术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是评价底泥环境质量的重要技术。
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荧光X射线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高重现性的特点,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3. 底泥生态毒性评价技术除了分析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外,还可以通过生物毒性评价来评估底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
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包括生物测定法、生物标志物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重金属对底泥生物的毒害程度,为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四、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操作步骤1. 底泥采样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使用采样工具采集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底泥样品,并进行标识和记录。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底泥重金属污染是近年来在环境保护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源自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放等来源,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影响。
因此,对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是保护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就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底泥重金属的来源和危害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放等。
这些重金属在底泥中富集并长期积累,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
其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衍和免疫系统功能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二、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1.底泥采样与样品处理进行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首先需要进行底泥采样与样品处理。
底泥采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确保采样时底泥代表性和完整性。
采样后的底泥样品需要进行干燥、研磨、过筛等处理,以便后续的分析测试。
2.底泥重金属含量测定底泥重金属的含量测定是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
可以通过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进行底泥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通过对不同重金属的含量分析,可以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3.底泥重金属形态分析重金属在底泥中的形态对其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底泥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可以了解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有效性。
目前常用的形态分析技术包括BCR法和Tessier法等。
4.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措施。
5.底泥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除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含量进行评价外,还需要进行底泥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
通过对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扩散规律、生态毒性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为底泥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语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是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沙湖底泥中重金属特性分析
1 样品及分析
沙湖底泥 pH=8.22~8.71( 表 1) , 偏碱性.而沙 湖 周围为白僵土分布的盐碱滩, pH=9.60, 属碱性土壤. 2.2 底泥重金属分布
由 表 1 可 知 , 沙 湖 表 层 底 泥 w( As) =13.2~ 21.0 mg/kg, 平均值为 15.92 mg/kg. 沙湖码头处表层 底泥中 As 质量比最高, 高达 21.0 mg/kg, 鸟岛最低, 仅为 13.2 mg/kg, 而在湖边土壤中 w( As) =11.7 mg/kg, 因此, 沙湖底泥中 As 已处于污染状态.
岛和 主 航 道 属 偏 中 度 污 染. Cd 在 码 头 属 偏 中 度 污
染, 在养殖场和主航道属轻度污染. Zn 在养殖场属
轻度污染. 因此, 沙湖表层底泥中 6 种金属的污染
程度为 Hg>Cd>As>Zn>Cu=Pb. 从空间上看, 引水口
养殖场和码头重金属污染较重, 属于轻度污染区; 鸟
平均值 - 0.504/0 - 0.006/0 0.606/1 0.498/1 - 0.117/0
污染程度
清洁 清洁 轻度污染 轻度污染 清洁
应关系, 即生物毒性加权系数. 结合沙湖底泥重金 属 污 染 特 征 并 参 照 文 献 报 道[5], 设定了 6 种重金属 生物毒性响应因子 Tfi 分别为 : 10 ( As) , 40( Hg) , 30 ( Cd) , 5( Cu) , 5( Pb) , 1( Zn) . 据此确定的 Efi, Rf 和污 染强度分级标准如表 4 所示. cRi 取宁夏土壤中该元 素的背景值. 根据式( 2) 计算 Efi 及 R(f 表 5) .
莫愁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莫愁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吴刚刚;吴晓霞;陈昌云【摘要】通过对莫愁湖底泥中铜(Cu)、铅(Pb)、锌(Zn)、铬(Cr)、镉(Cd)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中,只有Pb为无-中度污染,其余4种均未构成污染;莫愁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极轻微的程度,生态风险顺序是:Cd>Pb>Cu>Cr>Zn.【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莫愁湖;底泥;重金属污染;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作者】吴刚刚;吴晓霞;陈昌云【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南京,211171;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南京,211171;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南京,2111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ediments of Mochou Lake were sampled and analyzed for the contents of 5 kinds of heavy metals (Cu, Pb, Zn, Cr and Cd) and evaluated by the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and the Index of thePotential Ecological Ric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lution by Pb was0-1 degree while that of the other 4 were free of pollution. Generally, Mochou Lake was exposed to a light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the degree ranked as follows: Cd>Pb>Cu>Cr>Zn.Key words Mochou Lake; sediment;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莫愁湖是金陵名胜古迹之一,已有1 500多年历史,其美丽的风景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享誉于世。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函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10.13•【字号】•【施行日期】2021.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函各有关单位:为满足环境管理需要,我厅组织起草了地方生态环境标准《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家和我省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关规定,现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送贵单位,请研究提出书面意见,于2021年11月13日前反馈我厅为盼。
联系人:张彦浩135****5675电子邮箱:*************************通讯地址:济南市经十路3377号,邮编:250101附件:1.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修复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2.《水体重金属污染底泥原位治理修复技术指南》编制说明3.征求意见单位名单山东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10月13日附件3征求意见单位名单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环境科学学会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水发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编制组二O一九年六月目录1标准编制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工作过程 (1)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 (2)3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 (3)3.1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3)3.2评价标准参照值 (8)3.3现有评价技术存在问题分析 (9)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9)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9)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5标准制定内容及说明 (11)5.1标准适用范围 (11)5.2规范性引用文件 (12)5.3评价对象的选择 (12)5.4评价标准的确定 (12)5.5本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13)1标准编制背景1.1任务来源国内尚未有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无法满足治理及管理需求。
受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委托,由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牵头,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协作开展《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标准的编制工作。
1.2工作过程(1)2018年6月-7月,成立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等环保标准制修订有关文件的要求,对目前河流、湖泊及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确定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和技术路线。
(2)2018年8月,标准编制组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
通过与会专家讨论,确定本标准技术原则和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3)2018年9月-12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的有关要求,对现有各种方法和监测工作需求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作内容等进行研讨,形成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组织召开专家审评会,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进行专家审评,并进一步完善。
(4)2019年1月-5月,征求厅相关处室及有关单位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
(5)2019年6月,召开专家审查会,编制组按照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报批稿。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和意义近年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山东省水环境质量实现了明显改善,省控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但是历史上重度污染时期产生的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短期内难以消除,并极有可能对水质和水生生物造成威胁,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安全,落实国家“水十条”,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山东省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工作,制定了《山东省河流湖泊和入海口滩涂底泥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计划》。
实施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务,对于巩固提高流域治污成果,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水平,是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的重要环节,也是制定治理方案,实施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参考和依据。
目前,国内尚缺乏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的统一标准,致使评价结论对比参考性差。
因此,亟需出台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指南,为科学评价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提供指导和依据。
本指南重点针对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指南实施后,将有利于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标准化、统一化,从而达到修复底泥重金属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目的。
3国内外相关标准概况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标准或规范。
国外关于河流、湖泊及入海河口滩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标准及规范较少,主要有《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by USEPA》、《Canadi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aquatic life》,但这些规范侧重于底泥重金属的质量标准,未涉及底泥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分级。
3.1常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国内外关于底泥中重金属评价方法的研究较多,发展了多种方法,大致可分为化学方法、生态方法和毒理学方法以及化学、生态和毒理学相结合的方法。
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评价目的、优点及不足。
目前,常见的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沉积物富集系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次生相富集系数法等。
(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以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来评价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污染程度,表达式为:Pi=Ci/Si,其中Pi为底泥中污染物i的环境污染指数;Ci为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Si为i种重金属的评价标准。
若Pi≤1.0,则底泥没有受到人为污染;若Pi>1.0,则底泥已受到人为污染,指数越大则表明底泥重金属累积污染程度越高。
该模型只能分别反映单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底泥的污染程度,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单一因子污染特定区域的评价,但单因子指数法是其它环境污染指数、环境污染分级和综合评价的基础。
(2)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当评定区域内底泥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底泥环境质量比较,或底泥同时被多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时,需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按一定方法综合起来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
综合污染评价采用兼顾单元素污染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该方法计算公式为:P 综合=,其中P 综合为底泥综合污染指数;Pi 为底泥中各污染物的指数平均值;max(Pi)为底泥中单项污染物的最大污染指数。
若P 综合≤1为非污染;若1<P 综合≤2为轻度污染;若2<P 综合≤3为中度污染;P 综合>3为重污染。
该方法突出了高浓度重金属对底泥污染的影响,能反映出多种重金属对底泥的污染程度,将研究区域底泥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或历史资料进行比较。
但是没有考虑底泥中各种重金属的毒性差别,只能反映污染的程度而难于反映污染的质变特征。
(3)污染负荷指数法该方法的评价模式为:CFi=Ci/C0i ;PLI=n CFn CF CF ⨯⋅⋅⋅⨯⨯21;PLIzone=m PL PLI PLI Im 21⨯⋅⋅⋅⨯⨯。
其中,Ci 为元素i 的实测值(mg/kg);C0i 为元素i 的评价标准(mg/kg);n 为评价元素的个数;m 为评价点的个数(即采样点的个数);CFi 为某单一金属最高污染系数;PLI为某点污染负荷指数;PLIzone 为评价区域污染负荷指数。
若PLI <1,则污染等级0,无污染;若1≤PLI<2,则污染等级Ⅰ,中等污染;若2≤PLI<3,则污染等级Ⅱ,强污染;若PLI≥3,则污染等级Ⅲ,极强污染。
该法优点是能直观地反映各个重金属对污染的贡献程度以及重金属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应用比较方便,但不能反映重金属的化学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且没有考虑不同污染物源所引起的背景差别。
(4)沉积物富集系数法该方法是通过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来反映污染程度,其表达式为:KSEF=[(Es/AlS)-(Ea/Ala)]/(Ea/Ala)。
式中:KSEF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Es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Als为沉积物中Al的含量;Ea为未受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Ala为未受污染沉积物中Al的含量。
由于Al在迁移过程中具有惰性,故选其作为参比元素。
当KSEF>0时,有重金属富集,富集程度可由数值大小直观地表示出来。
重金属富集系数愈大,表示沉积物被重金属污染程度愈高。
该方法考虑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背景值,能反映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化学活性,但只侧重单一金属,不能反映整体污染水平。
(5)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存在于原生矿物晶格中的金属(即残渣态金属)称为原生地球化学相,由原生矿物经风化破坏,金属核释放后,在地表环境中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作用,与土壤、沉积物各相重新结合的金属,即可交换态—碳酸盐态、水合铁锰氧化物态和有机态金属称为次生地球化学相。
在未受污染的条件下,大部分重金属分布于矿物晶格中和存在于作为颗粒物包裹膜的铁、锰氧化物中;而在污染条件下,人为源的重金属主要以被吸附的形态存在于颗粒物表面或与颗粒物中的有机质结合。
微量金属在次生相和原生相中的分配比例可在—定程度上用它来反映土壤、沉积物等颗粒物质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
该方法对小区域的同源沉积物而言,其评价效果较好,但难以应用于具有异源沉积物的较大范围区域。
(6)次生相富集系数法由于颗粒物组成的区域差异,相分布比值法难以应用于具异源沉积物的大范围区域,为了消除区域条件差异的影响,霍文毅于1997年提出了次生相富集系数法,其计算式如下:KSPEF=[Msec(a)/Mprim(a)]/[Msec(b)/Mprim(b)]。
式中KSPEF为重金属在次生相中的富集系数;Msec(a)为某沉积物样品次生相中重金属的含量;Mprim(a)为某沉积物样品原生相中重金属的含量;Msec(b)为未受污染参照点沉积物样品次生相中重金属的含量;Mprim(b)为未受污染参照点沉积物原生相中重金属的含量。
当KSPEF≤1时,表示沉积物未受污染;当KSPEF>1时,说明有人为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其污染程度可由数值大小直接表示出来。
该方法从重金属来源、化学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考虑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
(7)地累积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由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教授Müller于1969年提出,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模式,也是一种水环境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定量指标。
地积累指数法的优点是考虑了人为污染因素、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还特别考虑到由于自然成岩作用可能会引起背景值变动的因素;该方法仅需要沉积物重金属总含量的数据;能评价单一重金属污染状况且很直观的给出重金属污染级别,反映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程度。
但其缺点是侧重单一金属,不能评价重金属元素整体污染状况,没有考虑生物有效性、各因子的不同污染贡献比及地理空间差异,不能反映重金属来源、化学活性和生物可给性。
计算公式如下:Igeo=log2[Ci/(k×Bi)]式中:Igeo为重金属的地累积指数;Ci为实测底泥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Bi为普通页岩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平均背景值;K为考虑当地岩石差异可能引起的背景值的变动而取的系数,一般取值1.5。
依据Igeo值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为7个等级,Förstner 等提出了Igeo值与污染程度的对应关系。
(8)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是1980年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沉积物评价方法,是评价底泥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的一种相对快速、简便和标准的方法,是目前研究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在国际上具有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