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
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题,100分)1.中国当代着名哲学家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
“经学时代”盛行的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复古守礼 B.肯定汤武革命C.追求仁政德治 D.主张重构秩序3.《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4.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这说明荀子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 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 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5.在《庄子·养生丰》中,庄子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下列主张与此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不期修古,心外无理”B.“民之难治,以其卜之有为,是以难治”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之通义也”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6.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
这说明当时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文化观念的多元化C.道家思想占据主流 D.儒释道三教已合一7.在武则天去世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她的评价是反反复复在变。
如唐前期对她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比较正面;从南宋开始对武则天的评价持续走低,明末清初着名思想家王夫之对于武则天的评价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山东省诸城市龙城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诸城市龙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
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复原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从今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疆威逼。
这一改变反映出(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减弱了边地的防卫力气C.明朝对蒙古实行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谐2.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须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
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A.否定教会权威 B.证明君权神授C.没收教会财产 D.建立民族国家3.1977至1979年,中心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B.留意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C.营造经济建设良好外部环境D.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4.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进行互市。
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
”后来因其待宋不尊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
这表明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懦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敏捷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疆贸易5.下图为2024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状况(单位:亿元),该图说明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旺盛 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6.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始终占据主导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D.税收结构的改变肯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7.汉武帝元狩五年起先发行下图货币,代替了秦代困难的货币制度,成为特别稳定的交易工具,由于该货币重量适中,易于携带、计重,始终延用到唐高宗武德四年。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一、选择题(从下列题目的各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2.宋代刻本书动辄数千卷,除汴京、浙江、福建、江西中心地区外,江苏、安徽、湖北、广东等地,也出现不少技术很高、印刷精美的刻本书。
其中既有儒家经典,又有曲艺、话本等说唱文学作品。
这说明宋代①雕版印刷事业兴盛②城市经济的繁荣③活字印刷术的普及④理学思想影响大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4.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5.著名学者李时岳认为,他们“认识了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但其“人单力薄在权贵的压抑下不能有所作为,主张只不过成为一种珍贵的思想资料在历史文库里闪闪发光”。
下列人物属于材料中“他们”中一员的是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6.“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III)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III)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2.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3. 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这表明墨子主张A. 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B. 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C. 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D. 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4.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5.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200 BC.之间,尤其是600 BC.—300 BC.之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A. 宗教神学B. 自然哲学C. 社会现实D. 民主与科学6.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I卷时,用0.5mm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封国是由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周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2.朝议,亦称廷议或集议,是中国古代的朝廷议事制度。
秦汉皇帝一般不会轻易否决朝议之事,唐代规定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宋太祖也常常违心屈从廷臣正确的意见。
到了明代,天子对不合己意的廷议结果则屡次下议或置之不理。
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A.决策失误逐渐减少B.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宦官专权日益严重D.君主专制权力强化3.光武帝刘秀加重内朝官尚书台协助决策的作用,重大或机密事务多与尚书台讨论决定,再交付外朝官僚机构之长——三公监督执行。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光武帝()A.废除了丞相制度B.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C.致力于加强皇权D.裁减官吏,节省开支4.依汉律,夫死未葬即改嫁者,罪当“弃市”。
时有一女,夫死未葬而遵父母之命改嫁,董仲舒援引《春秋》“听从为顺”的原则,裁定该女“不与坐罪”,这成为“春秋决狱”的典例之一。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考查范围:以必修三1-3单元为主)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查时间:90分钟考查范围:以必修三1-3单元为主)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46分)1. 宗庙与宫殿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先秦时期,宗庙与宫殿在都城中的方位常处于并列位置;到了秦始皇时期,宗庙被迁出都城。
这一变化反映出A. 祖先崇拜在秦朝逐渐淡化B. 儒家思想遭受排挤C. 皇权与神权关系日渐疏离D. 血缘政治地位削弱2.中国传统的宗教,无论是原始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还是三代秦汉时的祖先崇拜与天帝鬼神祭祀,乃至后来中国上生上长的道教,无不以现世人生的生存与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
这说明中国宗教A.脱胎于自然崇拜 B.反对追求来世 C.受儒家思想影响 D.富含人文精神3. 据传尧去世后,舜为了让尧的儿子丹朱继承天下而主动避居,可诸侯不朝见丹朱却去朝见舜,民众也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于是舜即位天子。
对此,孟子认为这是天意。
这说明A. 孟子天命思想与民本思想相通 B. 孟子倾向于恢复王位继承制C. 中国自古就有选贤举能的传统D. 周天子已失去统治的合法性4. 汉元兴元年(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实用文档人感应”与“罢黜百家”等主张。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是A.人性本善B.礼法并施C.对鬼神敬而远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
”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
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这说明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 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 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6.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超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省其次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全卷二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运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卡的整齐,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其“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是A.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B. 分封制崩溃,宗法制瓦解C. 贵族没落,“士”阶层活跃D.“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2.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反对在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认为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君主外全部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需受到惩处。
这一学派是A.道家 B.墨家C.法家 D.儒家3.有战国时期思想家认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王阳明4.《史记》有如下记载:汉景帝时期窦太后喜爱《老子》,却被儒生辕固生讽刺,窦太后让辕固生与野猪搏斗。
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这些记载说明A. 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 汉朝治国思想从无为到有为的转变D. 政治的统一须要思想的统一5.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①③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②④2. 夏文化的探索一直是历史研究的大课题,因为一直没有确凿的文字资料,总有学者质疑夏王朝的真实性。
2002年保利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重要文物“遂公盨”,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有98字铭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相关事实。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青铜器铭文是人们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B. 该青铜器的公布,准确证明了夏王朝的真实性C. 大禹治水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D. 该文物代表了西周人的古史观3.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4.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 国主B. 领主C. 盟主D. 君主5. 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大轰动。
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A. 司母辛鼎B. 半两钱C. “右丞相印”封泥D. 双镰铁范6.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 夏人的活动地域B. 周朝的重要都城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7.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2、顾准认为“如果着重于‘僭主’一词的篡夺者或僭窃者的意义,那么,我国战国时代分晋的三家韩、魏、赵是僭主,取代姜齐的田成子是僭主,崛起于草莽的刘邦也是僭主。
”“文武周公的道统,从殷商‘法统’的观念看,又何尝不是僭主?”然而,中国有“僭主”之实,为何没有“僭主”之名呢。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 篡夺政权被视为大逆不道B. 实力成为君权合法的重要条件C. 古代天命观思想深入人心D. 国家大一统成为历史发展趋势3、《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
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4、庄子说:“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这反映出庄子()A.肯定人的主观力量 B .以辩证法看待自然C.豁达超脱的人生观D.对现实政治的批判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B.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6、《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倡节约,反浪费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2.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
这一结果()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C.反映当时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3.董仲舒指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说法()A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 B.有助于督促君主行仁政.C.吸收了佛道的宗教思想D.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4.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
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荀子的政治思想 B.董仲舒的新儒学 C.魏晋玄学思想 D.二程朱熹的理学5.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
”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程颐B. 朱熹C. 李贽D. 王阳明6.下图为两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思想控制的强化 C.科举制度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繁荣7.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
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C.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8.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选考)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选考)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 小题,每题2 分,共60 分。
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谈及古代某政治制度,费孝通先生曾说:“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他们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
此处他描述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2.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时间,《清史稿》有雍正七年、八年、十年三说。
私家记载亦如之,而雍正谕旨则谓定议于雍正四年,并且每种观点都能引出许多相关史料,颇能自圆其说。
对此现象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A.军机处创立时的政治地位较低下 B.军机处初创时并没有很强计划性C.军机处之名正式出现于雍正四年 D.军机处的创立可能在雍正朝之前3.1953 年 12 月 31 日,周恩来在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他说:“那就是▲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其中横线处应填入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③ 平等互利④ 平等互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2008 年,四川成都规定在农村建立村民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
其中村民议事会负责日常决策,村民会议负责最高决策,村委会是一个执行机构。
这一机制的出现反映了A.三权分立原则在农村确立 B.依法治国方略已落到实处C.人民代表大会深入村一级 D.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5.2019 年 1 月 1 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 周年。
它的发表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主要是因为它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方针是A.采用和平方式统一 B.国共展开第三次合作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6.近期播放的电视剧《外交风云》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国对话并采取改善关系的措施后,毛泽东随即公开表示:“如果尼克松访华,他高兴同他谈,不论作为旅游者,还是作为总统都行”。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选修无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丁沟、仙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选修,无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孟子》中说:“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这反映当时学者()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 强调变革和法律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 重视规则和秩序2.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对这一材料的相识不正确的是:()A.复古心情在先秦已经形成一种普遍思潮 B.孔子的仁和礼体现了对社会伦理的追求C.老子的无为体现对朴实人际关系的憧憬 D.韩非的法治理论体现对和谐社会的赞美3. 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
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当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盐剥小民,上下失和的结果。
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
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B. 道家主见“自然无为”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格物”获得学问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5.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即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
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A. 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
B. 秦始皇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的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重用儒生,表彰六经。从今,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C正确;孔子提出儒家思想是春秋时期,A错误;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对儒学的打击,B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思想不占主流地位,D错误。
5.明清之际,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的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黄宗羲
D. 李贽
【答案】D
【解析】
【详解】李贽是明朝后期闻名思想家,其性格离经叛道,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D项正确;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学家,A错误;朱熹是南宋时期儒学家,B错误;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并不是“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C错误。
21.汉字演化的脉络是
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 甲骨文---金文---楷书---行书---篆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甲骨文产生于商朝;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小篆产生于秦朝,为李斯所创;隶书,亦称汉隶,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则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约形成于汉末。综上,故选A。BCD三项排序均有确定的错误,解除。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部分共25题,每题 2分,共50分。
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2.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错误的是()A.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B. 从世袭到任命C. 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D. 从分裂到统一3.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
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
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A.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 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C. 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D. 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4.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由此他认为()A. 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 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 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5.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
这一举措()A.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B. 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D. 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6.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必修)新版 新人教版
2019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试卷历史(必修)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以下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①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④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 B.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C.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2.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B.太学生成为做官主要途径C.私人讲学风气盛行D.完整的地方教育系统建立3.崇祯帝曾经感叹到:“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 致逆贼直取京师,然皆诸臣误也。
”其中“薄德匪躬,上干天怒”体现的思想是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C.重农抑商D.无为而治4.下图是《明史•列女传》中的一段记述,对此记述的评价曰:“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这说明了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B.男尊女卑思想盛行C.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D.人性得到极大解放5.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
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A.穷理格物的认识论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存天理,灭人欲”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6.古代思想家认为:“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理岂外于吾心哉!”该思想家可能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顾炎武7.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书应是A.《春秋繁露》B.《四书章句集注》C.《孟子》D.《明夷待访录》8.“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
河南省洛阳市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留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 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反映了A.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B.儒家民本思想不断丰富C.君民同等成为儒家共识D.法家思想为儒家所接受2. 据《道德经》记载:“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据此可知,老子A.具有朴实辩证思想B.提倡生命权利至上C.主见主动追名逐利D.提倡无为而治理念3. 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一方面又主见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
这表明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见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4.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听从关系。
该思想家A.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的主见B.融合了道家法家和佛家思想C.主见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D.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5. 东汉班固在《白虎通德论》中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挚友有旧。
这种思想A.体现了儒道佛要义渐渐融合B.顺应了确立专制主义的须要C.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D.留意谶纬神学世界观的形成6. 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问题的探讨,一时蔚成风气。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非选择题的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沽,考试结束后,只须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根源在于A.宗法制的彻底崩溃B.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C.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
”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家思想的是A.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B.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C.五行相生,五行相克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措施,充分体现了A.道家的“无为而治”B.儒家的“为政以德”C.法家的“依法治国”D.墨家的“兼爱”“非攻”4.汉初的儒学思想家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持点的新儒学体系,关于新儒学,以下理解准确的是A.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治国理念,解决了汉初土地兼并的问题。
B.新儒学为士统治提供治国理念,稳固了汉初郡国并行的政治局面。
C.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理想的意识形态,稳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新儒学封建统治找到了较理想的意识形态,稳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5.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向官方儒学的第一转型和跨越,此后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上)高二期中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
共45分)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2.“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
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
他论及的制度A.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D.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4.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这表明秦朝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5.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表1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汉高祖对汉朝的历史贡献最大 B.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C.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 D.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6.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
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
”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7.唐代初期“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有了很大的差别。
自唐太宗在修《氏族谱》时规定“不顺论数世之前,至取今日官爵高下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以官品高下取代了士庶之分。
这一变化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淡化 B.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C.为庶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确立8.毕士安是某朝抵抗派宰相。
乾德四年考中进士,后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
淳化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
咸平中,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
景德元年先后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
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9.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
此规定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 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互相制衡 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10.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由此可见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B.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D.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11.北大哲学系何怀宏认为:“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
”材料的依据应该是A.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B.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12.明神宗在位之初的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
他依仗皇太后的信任,侵夺六部职权,六部皆俯首听命。
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六部演变为内阁下属机构 B.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C.内阁成为国家法定决策机构 D.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13.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
康熙帝亲政后,加强皇权,会议权限逐渐削弱。
由此可知A.清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较大制约 B.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了六部的权力C.议政王大臣会议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D.康熙帝的做法削弱了满洲贵族权力14.美国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
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体现了权力运作规范化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 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廷化15.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
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16.清人秦荣先《上海县竹枝词》写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
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
这里的“踏车”A.推动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B.利用水力提高了农田抗早能力C.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D.表明灌溉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17.《丝路山水地图》在戊戌年(2018年)春晚惊艳亮相。
据考证,此图绘制于明朝中后期,地理范围从中国嘉峪关到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丝织业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B.唐代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C.明清时期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D.宋代吸收波斯的织法和风格18. 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
这一记载A.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B. 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C. 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D. 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19.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20.“俺娃亲,俺娃蛋,俺娃长大了捏兰炭,捏不回兰炭吃不上饭”。
“俺娃蛋,俺娃亲,俺娃长大了走关东,深兰布,佛头青,虾米海菜吃不清(罄)”。
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山西祁县、太谷一带的婴儿摇篮曲,反映了祁县、太谷一带,民风崇尚A.鼓励务农,艰辛但温饱 B.鼓励经商,艰辛但富足C.提倡务农,艰辛且不温饱 D.反对经商,艰辛且不富足21.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
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
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 D.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22.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
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
”这说明,南宋时期A.江南市镇己出现城市化特征 B.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23.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C.区域之间市场需求有很大不同 D.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2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25.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
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
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
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B.重视海关税收征收C.维护外商经济利益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26.山越分布于闽浙等地的山区,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孙吴政权建立后,山越不纳赋税,并不时出山掳掠。
孙权派兵征讨,将其迁至平原,纳入郡县编户。
对此评价正确的是A.将中华文明扩展到江南地区 B.抵御落后民族维护中原文明C.迟滞了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27.“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这一主张属于A.“仁爱”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C.“礼治”的思想D.“尚贤”的思想28.《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
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
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A.“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B.“礼有五经,莫重于祭”C.“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D.“不语怪、力、乱、神”29.《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两者都强调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30.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
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构想都具存创新的性质 B.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 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25分,33题12分。
共55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
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