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禹城市市中办明德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究竟有哪些联系,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新课标》同时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生活的创造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通过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找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最佳切入口,使所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自己所必须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在数学上根据不同的能力水平有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理论依据(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三者合一。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因此他主张在教学方式上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二)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三)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行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学生应该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集训结构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探索的研究。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养成随时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决。

(二)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研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生活”这样一个数学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具体做法可以是:

1、创设直观性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教学《平均数的应用》这一内容时,开头引入:把学生分成男、女两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三名学生进行一分钟拍球比赛,记录下每组的次数,请学生比较哪个小组获胜,并说明理由。接着老师加入刚才失败小组的行列,再次进行比赛,记录下次数以后请学生再次进行比较哪个小组获胜,并说明理由。这时,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大家各说各的理由,互不相让。老师并没有急着表态,只是告诉学生:这里面究竟有什么数学奥秘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设描述性情境

所谓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例如教学《平均数的计算》时,教师课前谈话: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面积吗?我们学校有多少间教室?我们学校有多少老师和学生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测量好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的谈话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开始了学习。

3、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先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收集的关于古时候人们掌握时间的方法的资料。然后请学生欣赏一组古人计时的图片,(课件演示古人用太阳和月亮来掌握时间、立竿测日影、日篇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

教师小课题结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