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

合集下载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及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还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创造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教育等精神文明成果。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曾经最发达的文明,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__县是__西北部边境__县,草原文化古迹大县,也是__等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历史悠久。

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草原神石城、木斯岛冰川、红山湖、雅丹地貌神秘大峡谷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____位于__地区__县境内,距__县城18公里,__的柏油路与著名景区喀纳斯湖相通,西联哈国斋桑县,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的__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他们的民族餐饮、服饰、民族歌舞、婚娶节庆文化等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丰韵和文化参考价值,这里有较多的文化古迹,开发文化旅游潜力巨大,这些种种的资源和__文化古迹就形成了独具__特色的__文化。

近年来,__县委、政府加大对人文文化和文化古迹的开发力度,做强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把__县的文化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取得了瞩目可喜的成绩。

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县的文化建设,我认为应该主要侧重于五个方面:突出一个重点;建设两个基地;打造三个品牌;坚持以人为本;开发文化旅游景点。

一、突出一个重点。

重点就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东西。

20__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

民族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为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0月8日,县人大常委会民工委、财工委在时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文化体育局进行了关于泸西县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1)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我县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沉淀、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结晶,涵盖在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产技术和工艺技能等方方面面。

为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打造“阿庐文艺”精品,我县曾组建了彝族“羊头鼓舞”大型广场文艺表演队、壮族“虫茧巴乌”演奏队和“洞经音乐”演奏团,成立了“城子古村”开发领导小组。

同时,以“阿庐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成立了“阿庐文化”研究会,收集、整理、研究并编辑出版了《阿庐文化》刊物;并以省、州、县的大型文化活动为契机,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和排练演出,邀请省、州专家进行指导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2)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针对土地开展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宣传相关政策。

此外,为推进烟农文化学校建设,我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文艺进村演出活动,并创作了四口快板《说说烟农学校》、小品《烟嫂烟哥哥》等文艺节目,将烤烟生产和烟农文化学校建设的互惠互利,用文艺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午街铺镇凤舞村和山林哨建盖了民族文化培训室、活动室和陈列室,投资9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永宁、旧城、三河文化站,投资40万元建设旧城村民族文化广场,投资26.4万元在午街铺镇11个村委会建设了11个篮球场。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民风民俗调研报告一、背景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习俗传统,调研民风民俗是非常重要的。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当地的文化传承情况: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以及相关的习俗风情。

2. 挖掘地域特色: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地域特色,挖掘当地的文化独特性,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3.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调研,可以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等,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友谊。

三、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编制有关民风民俗的问卷,发放给当地居民进行填写,了解他们对当地民俗的了解和态度。

2. 实地观察:参观当地的庙宇、古迹等地方,观察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举止。

3. 访谈调查:与当地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本地民俗的看法和传承情况。

四、调研内容1. 传统节日:包括当地的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庆祝方式、传统食品等。

2. 社交习俗:包括婚嫁习俗、葬礼习俗、宴请习俗等。

3. 手工艺品:包括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传承情况、市场需求等。

4. 传统乐器:包括当地的传统乐器有哪些、演奏方式、传承情况等。

5. 口头传统:包括当地的传统歌谣、故事传说、谚语等口头传统的传承情况。

五、调研结果通过以上调研方法和内容,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 发现当地的文化独特性: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调查,可以发现当地的文化独特性和特色,挖掘和保护这些特色将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发展。

2. 了解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可以了解到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为制定相关文化政策提供参考。

3. 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通过调研,可以促进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交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民风民俗的调研,可以深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独特性,为推动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民族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民族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调研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民族文化建设成为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了解民族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情况;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情况;三、民族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情况。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有1000名受访者,包括政府官员、文化学者、民族艺术家、民众等。

调研结果: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表示重视,认为传统的语言、舞蹈、音乐等文化元素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然而,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冲击,许多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困境。

其中,语言失传、传统技艺衰落、自然环境破坏等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二、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有一些民族文化在发展和创新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藏族唐卡画、苗族芦笙演奏等。

但是,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创作内容缺乏原创性、创新意识不足以及市场推广不力等。

三、民族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体的结合上存在一定的障碍。

同时,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也是制约民族文化传播与推广的重要因素。

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一、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注重挖掘和培养传统文化的人才。

二、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加大对创作的支持和鼓励。

三、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积极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和渠道,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增加投入,完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升民族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以上是本次民族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对相关方面的决策和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精选4篇)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篇1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

西藏民俗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西藏民俗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西藏民俗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宗教背景造就了西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在这次调研中,我深入西藏各地,调查了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建设情况,以下是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西藏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包括藏族历史、传统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体现了西藏人民独特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也对于保护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俗文化建设的现状在调研中,我发现虽然西藏地区在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缺乏专业人才和机构的支持,目前西藏地区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

其次是基础设施与资金的不足,西藏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投入在民俗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有限,也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来支持文化活动的开展。

再者是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和居民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还不够强烈。

三、民俗文化建设的经验和问题调研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民俗文化建设的经验和问题。

在经验方面,一些地区积极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例如拉萨的“扎西德勒”节和日喀则的“古尔康”节等。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还加强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培训、展览等方式来提高手工艺的技能和认可度。

在问题方面,一些地区存在着文化产业化程度低、民俗文化的商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传统和推广力度。

四、民俗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

首先,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建立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其次,增加对民俗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提高西藏地区文化产业化程度,促进民俗文化的商业化发展。

民族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民族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1. 前言本文档是对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一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当前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本报告对民族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综合、全面的评估。

2. 背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各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为了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我国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建设工作。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多样性与统一、地域差异等。

3. 方法与数据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代表性的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与当地居民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和需求。

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向各地区的民众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我们还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4. 结果与发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当地居民的深入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的结果和发现:4.1 民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较强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的民众对自己所属民族的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视。

他们普遍认为民族文化是自己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是保持民族特色和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4.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存在一定困难尽管民众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表示重视,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方面,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受制于时代和环境的变迁,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民族文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存在文化资源匮乏的问题,导致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限制。

4.3 地域差异对于民族文化建设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这对于民族文化建设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各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所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应的工作。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在社会风俗不断变迁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建设,了解各民族的风情特色,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次调研目的在于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各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现状,探讨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调研时间与地点本次调研实施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涉及全国多个省区市,分别是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交流。

3.1 问卷调查通过向各地区民众以及相关从业者、学者等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各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收集各方对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3.2 实地走访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各地区的民族文化现状,探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

同时,还会与当地的各界人士进行交流,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共同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四、调研结果4.1 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各地区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现状有着诸多亮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4.1.1 亮点在广西的龙胜县,当地一直在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将苗族文化打造成旅游商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当地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设置苗族民俗文化博物馆、开展苗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推广等,有效地促进了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云南的丽江,当地一直致力于保护纳西族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还培养和挖掘了大批纳西族传承人,传承和推广了纳西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

在新疆的和田地区,当地花毛岭村积极开展维吾尔民族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卡柄刀、筛糠、挑花、剪纸等,推广了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维吾尔族文化。

4.1.2 不足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由于人口流失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当地同时也缺乏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很多传统文化和民俗逐渐消失。

(人大)独山县民族民风文化调研报告

(人大)独山县民族民风文化调研报告

独山县民族民风文化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对我县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一次摸底普查,形成报告如下。

一、民族文化遗产的现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独山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传统艺术。

独山的“花灯戏”、“愿灯”、“盐酸菜”、“响篙舞”、“水族端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就是独山民族民俗文化最生动的体现。

近年来,我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各项工作。

目前,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名录1项,省级名录4项,州级名录5项,县级名录20项。

省级传承人2人,州级2人,县级87人。

第一,独山“花灯戏”是我县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普及全县并辐射影响至平塘、三都、荔波、都匀等地区。

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独山“花灯戏”剧剧目有140余出,其中有早期条纲戏剧目《金铃记》、《蟒蛇记》、《双看相》、《蒋三哥下南京》等85出,移植剧目《铡美案》、《借罗衣》、《三访亲》、《龙江颂》等27出,新创剧目《七妹与蛇郎》、《宝锄》、《哥笑了》、《金鸡常鸣》、《乡村教师》等29余出。

灯戏的身段、手式有10余种;脚位步法有20余种;扇帕动作有20余种;舞蹈身段有40余个。

灯戏音乐唱腔有30余种。

过场曲牌28个,锣鼓曲牌50余个。

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地方剧剧种。

第二,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花灯戏、独山愿灯、响篙舞、盐酸菜制作工艺等四项。

“愿灯”以其酬神还愿的独特方式,深受全县人民的喜爱,在我县各地均有用愿灯酬神还愿的习惯。

愿灯最初为祭祀仪式,经过不断传承演绎成为以祭祀为内容,以歌、舞、戏为载体的表现形式。

民国四年版《独山县志》“民俗卷”记载说“蛮人信鬼,染疾多不服药,许灯愿、病痊,常于正月内偿愿”。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小组进行了民风民俗的调研工作,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调研目的通过对当地民风民俗的调研,了解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挖掘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制定了一份开放式问卷,供民众填写,以了解他们对当地民风民俗的认知和态度。

2. 实地考察:我们深入当地的村庄、社区、庙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居民进行交流,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调研结果1. 饮食文化:当地人以米饭、面食为主食,偏好于家常菜式,饮食讲究少油少盐,健康为主。

2. 宗教信仰:区域内以佛教为主流信仰,寺庙是居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居民在节假日会举行各种庙会活动。

3. 社交活动:当地居民习惯在家庭或小型聚会中交流感情,节假日会举办宴会和庆祝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社交生活。

4. 婚嫁习俗:当地有着独特的婚嫁习俗,如新娘需要进行多个环节的过程,以示磨炼和美好的祝福。

5. 节庆活动:每年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会有庆祝活动,包括舞狮、放烟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6. 社区文化:社区内有成立多个文化团队,如书画、舞蹈、音乐等,活跃了社区文化氛围,加强了居民的交流和互动。

四、结论与建议1. 传承与保护: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独特价值,需要进行传承和保护,可以建立相关机构,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

2. 挖掘旅游资源:当地的民风民俗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发展相关旅游产品。

3. 引导发展: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以上是我们小组的民风民俗调研报告,请您审阅。

如有需要,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供相关数据。

感谢您对这次调研的支持与关注!此致敬礼!。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追求更加独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充分挖掘和展示我国各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已成为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方面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和梳理现有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状况,包括村寨的规划设计、民族文化展示方式、旅游设施建设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

通过对各民族特色村寨进行调研,我们希望总结出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为其他民族村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踏访、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

我们首先选定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村寨作为调研对象,然后派出专门的调研团队前往实地进行考察。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与当地村民、管理者以及游客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民族特色村寨的认知、期望和需求。

四、调研结果1. 村寨规划设计方面:经过调研发现,成功的民族特色村寨在规划设计上注重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独特文化。

例如,在村寨的布局上,可以采用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利用当地的传统材料,打造出独特的建筑风貌。

同时,可以设置文化广场、民族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提供展示传统手工艺、民族服饰等项目。

2. 民族文化展示方式:调研中我们发现,较为成功的民族特色村寨在展示民族文化方面注重体验性和互动性。

通过安排传统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风俗习惯体验等项目,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一些村寨还开设了民族文化学校,向游客普及传统知识和技能。

3. 旅游设施建设方面: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设施建设非常重要。

调研发现,一些村寨注重提供便利的交通、住宿和餐饮设施。

同时,还建设了一些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民俗展示区、特色美食品尝区等,以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

4. 营销策略方面:民族特色村寨的成功离不开有效的营销策略。

调研发现,一些村寨在推广和营销方面采取了多种手段。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及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还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创造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教育等精神文明成果。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曾经最发达的文明,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县是西北部边境**县,草原文化古迹大县,也是等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历史悠久。

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草原神石城、木斯岛冰川、红山湖、雅丹地貌神秘大峡谷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位于**地区**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柏油路与著名景区喀纳斯湖相通,西联哈国斋桑县,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他们的民族餐饮、服饰、民族歌舞、婚娶节庆文化等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丰韵和文化参考价值,这里有较多的文化古迹,开发文化旅游潜力巨大,这些种种的资源和文化古迹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近年来,**县委、政府加大对人文文化和文化古迹的开发力度,做强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把**县的文化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取得了瞩目可喜的成绩。

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县的文化建设,我认为应该主要侧重于五个方面:突出一个重点;建设两个基地;打造三个品牌;坚持以人为本;开发文化旅游景点。

一、突出一个重点。

重点就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东西。

XX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民风民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探讨其对当地文化传承的意义和作用。

民风民俗是一个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文化现象,是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人民的思想、习俗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

二、调研方法和选取样本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以获得真实和客观的数据。

我们选择了当地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进行调研,以反映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差异。

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50位农民和50位城市居民作为调研对象。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土风火俗土风火俗是指一地人民在农耕生活中形成的民间习俗。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农民普遍信奉土地神和火神,在种田和丰收季节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祭祀仪式、表演节目和民间游戏等。

这些习俗不仅是农民们对生产的一种祈求,也是他们对土地和火的感恩之情的表达。

2.婚俗婚俗是指结婚过程中的仪式和习俗。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不同地区的婚俗存在差异。

在农村地区,婚礼通常注重节俭和朴实,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嫁衣,婚庆活动通常会持续数天。

而在城市地区,婚礼则更加注重个性和奢华,婚庆活动通常会在豪华酒店举行。

婚俗的差异反映了当地文化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同。

3.节日习俗节日习俗是指在特定节日期间人们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和习俗。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农村地区,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祭祀和燃放鞭炮等活动;而在城市地区,人们更喜欢参加庙会、观看花灯和烟花等活动。

节日习俗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交往和凝聚的纽带。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当地的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民风民俗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民风民俗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民俗教育,提高人们对民俗的认识和尊重。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

羌族文化采风调研报告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羌族文化深厚丰富,包括语言、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本次调研主要关注羌族的服饰、建筑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特点,以下是我的报告:一、服饰方面羌族的服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鲜艳、图案复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羌族女性的长袖褶裙。

这种褶裙下摆宽大,达到4-5米,褶子密集,非常华丽。

在颜色上,羌族服饰主要以红、黄、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这些颜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

二、建筑方面羌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为主。

羌族的传统建筑多数为木质结构,屋顶为斜坡和重檐。

羌族的房屋还有独特的“花墙”装饰,一般以河卵石、碎砖等拼花而成,造型复杂、图案丰富。

此外,羌族的村落建筑还有特色的长汀楼,这是一种寨堡式建筑,用来保护村民免受外界侵袭。

三、习俗方面羌族的习俗多样独特,其中最著名的习俗是“诺日朗”(婚礼)和“完颜朗”(葬礼)。

在羌族的婚礼上,新郎需要乘坐花轿,穿着彩色的袍子,来迎接新娘。

新娘则会穿上羌族传统的礼服,头戴鲜花和金银饰品。

葬礼上,羌族人会摆放牛羊等牲畜和食品作为祭品,并舞动锣鼓,祭祀逝去的亲人。

四、语言方面羌族有自己独特的羌语,属于藏缅语系的羌缅语族。

羌语是羌族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有自己的语法和词汇。

羌族人民还保留着许多古老而丰富的口头文学,如歌谣、童谣等。

总结起来,羌族文化独特精彩,服饰、建筑、习俗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通过此次调研,我对羌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尊重这个美丽的民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2023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2023年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于2023年对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进行了调研。

下面是我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了解当前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分析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二、调研结果1. 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传承存在着以下问题:(1)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对传统的民俗文化兴趣逐渐降低,更倾向于接受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

(2)传统技艺传承困难:许多传统技艺(如织布、木雕等)只有老一辈人掌握,年轻人对这些技艺的学习意愿较低,技艺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3)文化交流流失: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渠道较少,与外界的交流交融不足,文化的纯正性随之受到威胁。

2. 问题分析和挑战(1)文化自信心不足:少数民族自身对自己的民俗文化缺乏自信,认为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加先进,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经济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逐渐消失,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困扰。

(3)教育体制不完善:目前的教育体制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来说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学校缺乏专门的师资力量。

三、建议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措施:1. 加强文化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开展民俗文化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少数民族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年轻一代更加重视和传承民俗文化。

2. 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的传习机构,提供相关课程和培训,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同时推动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

3. 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鼓励少数民族参与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提高民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度和传播力。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民风民俗调研报告摘要: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某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当地居民的采访和观察,本报告详细介绍了该地区的民风民俗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通过调研发现,该地区的民风民俗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中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特色,具有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调查背景某地区的民风民俗是该地区独有的文化符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该地区的民风民俗,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观察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一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民风民俗的认知和评价;最后,我们对当地的文化专家和学者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对于民风民俗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三、调查结果1. 民风民俗概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的民风民俗包括节日庆典、婚嫁礼仪、饮食习俗等多个方面。

每年的农历春节是该地区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团拜、放炮、祭祖等活动;婚嫁礼仪中独特的习俗和仪式也是该地区的特色之一;此外,该地区还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包括特色菜肴和传统美食等。

2. 社会意义:民风民俗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通过民风民俗的展示和传承,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同时也可以增加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例如,该地区的农村旅游业利用当地的民风民俗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风民俗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一方面,传统的民风民俗正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民俗活动正在兴起。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民俗的研究和保护中,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为民风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新的尝试。

四、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该地区的民风民俗,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民俗研究和保护力度,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民俗的传承和发展中;2.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护民风民俗资源的合法权益;3. 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于民风民俗的认知和评价。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民风民俗调研报告民风民俗调研报告根据我们团队进行的民风民俗调研和实地考察,现将结果向您汇报如下。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我们的调研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探寻其中的特色和传承情况。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

二、民俗节庆活动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当地民俗节庆活动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庆祝活动。

春节期间,民间舞龙舞狮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而灯谜猜谜和拜年成为了人们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

此外,端午节的粽子制作和赛龙舟等活动,中秋节的赏月和吃月饼等,也是当地人热衷参与的节庆活动。

三、民俗风情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风情。

例如,婚礼仪式上的传统习俗,新娘需要穿红色的喜袍、戴着花环,伴吃着喜酒等。

又如,丰收的庆祝活动上人们会举行土地祭祀仪式,感谢大地的赐予。

这些传统的习俗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乡土文化,更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敬畏和尊重。

四、民间艺术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地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例如,木偶戏是当地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通过木偶的表演,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另外,还有皮影戏、川剧等,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五、传承状况和挑战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民俗传承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进步和快速发展,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逐渐减少,尤其是一些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

同时,一些民间艺术也因为传承人日渐减少而面临失传的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鼓励年轻人主动参与到民俗传承中,保护好我们独有的乡土文化。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民风民俗调研,我们感受到了当地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在保护和传承方面,我们也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当地的民俗传承和乡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调研目的针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探讨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调研过程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等情况。

3.调研结果(1)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现状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传统的节日活动经常被举行,年轻一代也会积极参与。

但是,在一些地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面临困难。

一些传统的节日活动已经失传或者停办,很多传统习俗也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局面。

(2)存在问题及原因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传承人、缺少传承渠道、缺乏资金支持、缺少宣传推广等。

其主要原因是:1)传承人数量稀少,少数民族人口分散,少数民族代表性人物相对较少;2)传承渠道不畅,传统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定的存在,但是缺少传承的有效途径;3)资金支持不足,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需要财力支持,但很多地方缺乏资金;4)宣传推广不到位,传统文化的推广需要大力宣传,但宣传工作不力。

(3)保护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策略应该包括:1)激发传承热情,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传承活动;2)加强传承渠道建设,利用各种媒介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4)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结论保护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只有通过加强保护措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让其在社会生活中持久存在和持续发展。

5.建议(1)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工作。

(2)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鼓励更多的民族精英积极参与到传承工作中来。

民族采风调研报告

民族采风调研报告

民族采风调研报告民族采风调研报告一、调研简介本次民族采风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和发展现状。

本次调研时间为2021年5月1日至5月10日期间,调研范围涵盖了西南地区的藏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观察和体验当地的传统建筑、风俗习惯以及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以此了解其文化传承和发展现状。

2. 访谈调查:我们采访了当地的少数民族代表、文化守护人、手工艺品制作者等,通过他们的口述,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措施。

三、调研结果1. 藏族文化: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我们参观了布达拉宫、大昭寺等重要的藏族文化遗址。

我们了解到,藏族人民十分重视佛教信仰,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此外,拉萨市也是藏族传统手工艺品的集散地,如唐卡画、香炉等。

通过与当地手工艺人交流,我们得知他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十分重视,并积极推广传统文化。

2. 彝族文化:在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我们探访了传统彝族聚居区。

我们发现,彝族人民保留着独特的传统习俗,如彝族的婚礼仪式、火把节等,这些习俗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当地的民俗博物馆,我们还了解到彝族古老的刺绣工艺,这一技艺在彝族妇女中十分盛行,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问题与建议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建议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兴趣,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关职业教育和培训。

2. 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存在困难,如何更好地推动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议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的保护和培训,同时通过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式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在传统制作技艺上增加创新与时尚元素。

3.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旅游环境亟需改善,如何提升当地的旅游发展水平?建议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投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并结合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TQC/K186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完整版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

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及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还曾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创造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史学、教育等精神文明成果。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曾经最发达的文明,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县是**西北部边境**县,草原文化古迹大县,也是**等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历史悠久。

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如草原神石城、木斯岛冰川、红山湖、雅丹地貌神秘大峡谷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位于**地区**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的柏油路与著名景区喀纳斯湖相通,西联哈国斋桑县,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他们的民族餐饮、服饰、民族歌舞、婚娶节庆文化等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丰韵和文化参考价值,这里有较多的文化古迹,开发文化旅游潜力巨大,这些种种的资源和**文化古迹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近年来,**县委、政府加大对人文文化和文化古迹的开发力度,做强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把**县的文化建设当成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取得了瞩目可喜的成绩。

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县的文化建设,我认为应该主要侧重于五个方面:突出一个重点;建设两个基地;打造三个品牌;坚持以人为本;开发文化旅游景点。

一、突出一个重点。

重点就是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东西。

XX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

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心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它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工作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XX年5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数10位国内外专家发表世界上首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以唤起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7位专家共同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现代文明冲击和被世人遗忘的严峻形势。

宣言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虽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起步晚,但动作大,影响大,投资力度大。

我县也不例外,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较大。

XX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伊犁**自治州的“**族阿依特斯”被录入。

我县在现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族动物模拟舞阿尤毕”。

为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取得的成绩上而应更加加倍努力,积极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通知》(国发[XX]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XX年4月26日)和《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XX]18号)的文件精神,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强化责任,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全面管理。

政府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文化旅游发展计划,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保护工作;要加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切实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解决突出问题。

在保护的基础上,正确利用和开发,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县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两个基地。

(一)以五乡两镇为中心建立**族民俗风情文化基地。

**县的五乡两镇有**族独有的民俗活动。

41个行政村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礼仪、节庆、节令并且正在形成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域文化。

除已经由自治区级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外,还有许许多多民族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如历经九代、传承千年的**族民间舞蹈“哈熊舞”,“黑走马”等,这些民间民俗活动至今仍留存于乡村,并代代传承。

此外,包括民间的一些传统民俗文化遗产应有尽有,在外人看来,**族人民天天跳舞,月月过节,年年喜庆,一波接一波。

而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已经逐渐引起全国文人墨客的重视和参与。

所以,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开发民间民俗文化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从以上内容来看,这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民俗活动基地,有着建立****族民俗风情文化基地足够成熟的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千万不能错失良机。

(二)以**为中心建立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基地。

****地处中国**县与**斯坦国交界处,距**县城18公里,号称“**西北对哈第一大门”。

**的柏油路与著名景区喀纳斯湖相通,西联哈国斋桑县,交通十分便利。

国门景区地势平坦,草木茂盛,界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白杨、絮柳等,景色宜人,国门构成**景区独有的风景。

游人来到此处观光,可清新感受到异国风光;通过**还可以清楚的看到邻近哈国斋桑县风景,斋桑县境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斋桑湖,湖边沙滩与有名的库尔勒“黄金海岸”相比毫不逊色。

游客既能欣赏诱人心醉的异国风光,又能领略哈国独特的亚欧交融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

**在秦汉时,呼揭、匈奴相继驻牧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突厥薛延陀部等民族驻牧。

隋唐之际,为西突厥葛逻禄牧地。

唐王朝先后设大漠、阴山、金山都护府管辖其地。

五代宋、辽时期,克烈、乃蛮等部在此游牧。

西辽曾在此设西部招讨司。

公元12XX年,蒙古铁木真征服乃蛮,乃蛮西迁,斡亦刺惕部崛起,本地为窝阔台封地,设尚书省、行省,公元1762年,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本地属将军治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县佐,1930年,**县佐升格为县,属阿山道管辖,1954年**隶属**地区。

无论是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古道文化,还是大众教育文化以及以文学和传统书画艺术为主体的高雅文化,各种形态的民间文化,已形成多元文化基因和恒久的生命力,当属文化之乡的行列。

总之,这里的交通、饮食、通讯等等已具备建立文化基地的条件。

三、打造三个文化品牌。

(一)打造“**历史古迹”文化品牌。

**县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名胜古迹、历史文化众多。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森塔斯石人像以及托海阔拉斯岩画,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族人民及其先民们在草原上创造了灿烂的牧业文明,他们留在岩石上的岩画,留在荒蔓草地上的遗址及遗物记载了人类的繁衍,叙述着他们的历经沧桑,不断战胜自然、创造古代文明的过程。

已发现的岩画可分为敲凿、磨刻、彩绘数种,其中敲凿画最多,盛行于青铜及铁器时代。

**喀尔交牧场的克孜尔库拉地方的岩画面积较大。

岩画处于悬崖陡壁之上,采用阴刻手法,题材广泛,刻有黄羊、狐狸、大头羊、骆驼、马、牛、犬、射弓箭的人物等。

是人类生殖、狩猎、劳动、征战、娱乐及其他各种活动的真实纪录。

加克别依特古墓:位于**县城南部,距托普铁热克乡12千米,地处拉斯特河滩,是古墓遗址,周围树木成荫,夏季风景秀丽。

占地面积24平方米,高3.5米,用铁皮做成半球型墓顶,有月牙标志。

加克,清官吏,死于1914年。

此墓当年6月开始兴建,10月竣工,十年动乱中被破坏,现仅存遗址。

经恩斯汗别依特古墓:位于托斯特乡政府东南9千米的一山谷内,地势平坦,四周有围墙,形如毡房(蒙古包),经恩斯汗是清末地方官吏,艾林郡王之父,王公衔,19XX年去世。

经恩斯汗墓建于1913年,12柱土块结构,内葬经恩斯汗公爵和其长女帕孜依。

1969年秋,在**县拉斯特(什汗塔勒)挖掘渠道时发现文物,据初步考证,属1883左右蒙古亲王(**称“萨尔王”)的坟墓中的殉葬品,共22件。

1986年,地区档案处拿走了一部分文物。

据推测,这些由黄泥、酥油拌和,通过模范刻制出来的模块,主要内容是佛像、经幢、钱币等类物品。

因为蒙古族信奉藏传佛教或喇嘛教,这些物品可能是有祭祀意义的殉葬品。

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遗物真正打造出了“**历史古迹”在**的文化品牌。

确认历史遗留古迹,打造“**历史古迹”文化品牌,不但对丰富我县的文化内涵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全世界展示边境游牧民族文化有积极意义;不但对推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打造“**族动物模拟舞阿尤毕”文化品牌。

“**族动物模拟舞阿尤毕”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阿尤毕是**族独有的民俗活动,其中的傩文化现象引起多方的关注。

他们用舞蹈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生活特点,其中有模拟动物动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舞蹈(又称似兽舞蹈),比如熊舞(阿尤毕)刻画着狗熊的动态,黑走马(卡拉角勒哈)表现草原上骏马的矫健,还有天鹅舞、山羊舞、鹰舞等。

这都是能歌善舞的**人结合牧区生活和劳动生产创造的舞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