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马工程 经济法学 绪论PPT学习教案

马工程 经济法学   绪论PPT学习教案
第7页/共12页
一、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的理论指导
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 导。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法理学, 对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哲学层面 政治经济学层面 法理学层面
第8页/共12页
二、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的基本方法
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需要从多个维度,运用多元的 方法来展开思考和研讨,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 各类“复杂性问题”。
第11页/共12页
马工程 经济法学 绪论
会计学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法学的产生和 发展 第三节 经济法学的体系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 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
第1页/共12页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是全书的绪论,是学习全 书其他章节的基础。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经济法学的研究 对象、产生和发展历程、学科的体系以及学习和研究经 济法学的理论指导和基本方法。
从哲学与科学的二分法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哲学方 法和科学方法两大类,其中,哲学方法主要是指马 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方法论指导,科学方法又可分 为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科学方法。
第9页/共12页
二、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的基本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贯穿于本书的 各个部分。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 事求是,普遍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全面揭示相关矛 盾,对于认识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规律,具有极其重要 的价值。
➢矛盾分析方法 ➢普遍联系的原理
第10页/共12页
二、学习和研究经济法学的基本方法

区域经济学马工程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马工程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马工程教学大纲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发展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区域经济学马工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全面而有效的教学大纲。

首先,区域经济学马工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同时,教学大纲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结构和目标。

因此,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那么,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区域经济学马工程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大纲应该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要求。

区域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涉及到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一个好的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课程的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学习什么,以及他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

其次,大纲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

区域经济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地区发展理论、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

在设计教学大纲时,应该根据课程的学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区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此外,大纲还应该包括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

区域经济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最后,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区域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成功。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一些研究项目和论文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区域经济学马工程教学大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1.ד缩小”改为“扩大”2.ד是”改为“不是”3.ד宏观”改为“微观”,“微观”改为“宏观”4.√5.√四、论述题(要点)1.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些?2.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3.论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章--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1、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1. 完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坚持顶层设计,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强调跨区域发展,以经济带建设构建中国区域发
展新格局 4.坚持主体功能区制度,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第三节 主要内容
2、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 对城乡 统筹发展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城乡发展观 。一方面,他们强调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城市的出现、 城乡分离以及 城乡对立的必然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他们还见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繁荣造成的尖锐的城乡矛盾和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城乡对立 和差别出发,探索消灭城乡对立和差别的一般规律。对于消灭城乡差距 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有计划地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实 现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之一;列宁也认为,促进工农业生产有机联系是 实现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
1. 构建完善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 2. 重视我国中大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1. 区际协调发展与区际公平 2.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 3. 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 4. 扶贫开发与区际公平 5.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6. 国家重大区域、国家级重点区、
重大基础设施的引领与建设 7. 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管理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与协作的思想
区际分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二 是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首先形成工商业与农业的分工,接着形成商业与工业的分工,最 后形成不同生产工序上的分工,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产业分 工越来越细化,出现越来越多的产业部门。这意味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必然导致产业部门间、城乡间以及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社会生产的分 工与协作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 升的重要标志,也是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 升的前提条件。

马工程发展经济学第一章课件

马工程发展经济学第一章课件

马工程发展经济学第一章课件
本课件主要介绍马工程发展经济学的第一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马工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马工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包括马工程的起源、发展和应用领域等。

2. 马工程发展的意义:分析了马工程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促进农业、运输和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

3. 马工程发展的条件:介绍了马工程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条件。

4. 马工程发展的策略:探讨了马工程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包括政府支持、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措施。

5. 马工程发展的前景:展望了马工程发展的前景,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马工程发展经济学的第一章内容,对马工程的发展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 1 -。

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中文名称:区域经济学2.英文名称:Regional Economics3.学科编码:0202024.课程性质:区域经济学为经济类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

5.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6.课时安排(建议):36学时7.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区域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新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以及城市经济学相互交叉,又与理论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区域经济学,又与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学密切相关。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课程基本目标和要求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要素区际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学科。

本学科的基本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区域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生产要素转移规律、区域系统非均衡形成机制、区域经济结构演进及区际经济结构差异、区际差距形成机理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区域经济政策。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上述理论。

区域经济学又是实践性和强的学科,强调国外区域理论与国内区域理论的结合、传统区域理论与最新区域理论的结合、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实践活动的结合,并从区域经济现实中抽象出区域经济内在规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区域经济现象,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区域经济实践活动。

三、教学内容组成区域经济学主要的讲授内容,包括绪论和10章。

讲授内容,主要围绕生产力布局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以及区域政策五大部分进行展开。

绪论介绍了区域概念、区域经济学的形成、研究对象和内容、区域经济主要特征等。

第一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方面。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章课件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章课件
(一)IS曲线的斜率
图16-4 IS 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章
11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效应
(二) LM曲线斜率
LM 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章
12
第三二、节财政财政政策政效策应
(三)财政政策挤出效应
• 政府开支增加 利率上升 私人消费或投 资减少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章
16
第三二、节基础货货币币政、策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
• 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
居民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
备金+银行系 统的库存现金+居民手持现金

货币乘数,对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的衡量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章
• 一致性与互补性:
例,顺差过大 国际收支失衡 发行货币, 平衡
国际收支 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 物价上 升
• 矛盾与冲突:
“米德冲突”及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冲 突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章
4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抉择的不同主张
• 凯恩斯主义:短期稳定 • 现代货币主义:保持长期价格稳定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选择必须考虑经济运行周期的特 征和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政府收入
• 政府通过征税、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使用 者进行收费以及金融市场借债(发行公债) 等方式获得政府收入。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章
7
二第、二自节动财稳定政器政和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一) 自动稳定器

区域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整理

区域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整理

区域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整理
“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是为民族立魂、为人民立命、为万世树绝学、为国家开太平的大事,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好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为此,“马工程”各教材大都聘请了三位或三位以上首席科学家,成立专门的编写委员会,花费数年甚至10年时间才编制出版。

《区域经济学》教材编委会成员都是来自国内“985工程”大学的一线教师,特别是三位首席科学家,他们原先都编写过区域经济学教材,甚至是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目前各高校使用教材或考研参考书中大多是這几位首席科学家主编的不同版本的教材。

即便如此,这次编写“马工程”《区域经济学》教材,也花费7年多的时间,前后召开全国性的研讨、审查会议就达十多次。

可以说,目前出版的《区域经济学》凝聚了当前众多国内一流区域经济学家的心血,也包括“马工程”其他编委的智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区域经济学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是有保证的。

有鉴于此,无论从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高度上讲,还是从区域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具体任务方面讲,“马工程”《区域经济学》教材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使用。

《区域经济学》各章节概要

《区域经济学》各章节概要

《区域经济学》各章节概要(第一章导论)■ P14-18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1、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的地理范围一个是国内区域,另一个是国家。

(习惯于将研究另一国的理论和方法照搬来研究国内某一地区,忽视区域特点)(2)根据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来进行界定。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将逐步增加,由此所列出的问题清单也将会越来越长)(3)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区域经济学。

(其意图是弥补以往经济学研究忽视空间维的缺陷,不过由于定义过于宽泛,以至于囊括了许多以地理空间为对象的学科)(4)把区域经济看成是研究某些特殊领域的经济学。

咩有很好把握区域经济学的科学性质(5)把区域经济研究分为区内和区际两个层次。

(6)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区域经济学必然有其特有的排他性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应当有一个比较同意而准确地规范。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应当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能够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最本质的问题。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达,应当有本学科使用的专门概念和术语,并用简洁的语言做出高度概括。

据此,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2、主要内容(1)经济活动区位。

所谓经济活动区位,是指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织。

它一直是区域经济学所探讨的核心内容之一。

区域经济学所探讨的各种区位问题,既包括微观层次的企业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又包括中观层次的城镇和区域产业区位的选择及其结构优化,还包括宏观层次的全国产业区位优化和区位政策问题。

在第一篇中,我们将从经济学角度,并借鉴经济地理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探讨经济活动区位的四个最重要的方面,即运输成本和聚集经济,区位决策与企业迁移,产业区位理论,国际投资区位。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2024)

第一章《中国经济史》马工程ppt课件(2024)
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通过总结中国经济史上的经验教训 ,可以避免重蹈覆辙,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借 鉴。
30
对现实问题的启示与指导
应对当前经济挑战
研究中国经济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 战,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
制定科学经济政策
通过对历史经济政策的梳理和评价,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 策提供历史依据和参考。
国家的目标。
28
06
CATALOGUE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024/1/28
29
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2024/1/28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经 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理解当今经济发展提供历史 参照。
传承优秀经济思想
中国经济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和智慧,如儒家经济 伦理、商帮经营之道等,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发展仍具 有借鉴意义。
2024/1/28
17
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变革
2024/1/28
农业生产的变革
01
租佃制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手工业的发展
02
民营手工业的崛起,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03
商业活动的繁荣,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海外贸易的
兴盛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18
04
CATALOGUE
近代金融业的兴起与发 展
洋务运动的经济影响与 意义
21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中的经济改革
维新派的经济主张与改革措施
清末新政中的经济改革措施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困境
近代财政与税收制度的变革

《区域经济学》word精品文档28页

《区域经济学》word精品文档28页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它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当今经济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区域经济学是我院经济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限选课程,是该专业高年级学生在修完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线性代数、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等学科基础课后继续从事经济学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所要求的必修课程。

对该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论功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发展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辅助。

本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介绍经济区域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现存格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三部分是实践部分,以介绍区域经济开发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及总结我国有关区域经济实践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为主要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区域”、“经济区域”、“区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规划与开发”、“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等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熟悉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学会解决区域经济具体问题的方法,并能独立地进行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方面的思考,且能较为科学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课时分配表第一章经济区域的一般特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从整体上认识区域经济学的框架和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区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并能较为明确地区分区域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差异。

同时,从区域经济的载体——经济区域着手,认真掌握经济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我国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区位研究转向区域研究 二战后,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区际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 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这种区域问题和城市问题的出现,许多经 济学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 究区域经济政策、劳动力就业以及城市问题。这样,从单纯的区位研究 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逐渐发 展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区域经济学课件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018年3月
绪论
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区域概念及其类型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区域概念及其类型
1.区域概念
区域是根据区内经济活动的某些同质性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相互作 用强度来划分的某一片地区。
2.区域类型
连续空间 离散空间
同质区域 功能区域
区域可以划分为连续空间和离散空间,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 和功能区。
第一节 主要内容
连续空间 一般指地理学意义上的连续的实体空间。在这种空间中,主要根据具 体事物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运输成本来描述空间属性。区域经济学在这种连续 空间中所要解释的是价格和成本随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厂商区 位选择和厂商市场规模的影响,研究这些经济规律的理论就是区位论。 离散空间 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以 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元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区域经济学 在这种空间中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域 和功能区域。 同质区域 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种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同质性特征的地区组合在 一起的区域。最典型的同质区域是主体功能区。在同质区域中,区域经济学 主要解释区域内生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在地区层面上经济是如何增长的, 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存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 ,称它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024年度-西方经济学马工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2024年度-西方经济学马工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 的反应程度。如果价格 变动百分之一导致需求 量变动大于百分之一, 则称需求富有弹性;反 之则称需求缺乏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供给量对价格变动 的反应程度。如果价格 变动百分之一导致供给 量变动大于百分之一, 则称供给富有弹性;反 之则称供给缺乏弹性。
弹性的应用
弹性理论在经济学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 分析税收归宿、制定价 格策略、预测市场变化
14
消费者的均衡
消费者均衡条件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 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 组合,使得花费在所有商品上的最后 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 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它衡量了消费 者在购买该商品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 程度。
供给的影响因素
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供给曲线则是将不同价 格下的供给量在坐标图上描绘出来的曲线。
9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均衡价格的概念
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上供求力量相等时的商品价格, 即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6
04
生产者行为理论
Chapter
17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 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产函数的类型
线性生产函数、二次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 生产函数等。
生产函数的图形表示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及其在生产要素平面上的移动。
18

马工程2018版区域经济学第1章 第1节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马工程2018版区域经济学第1章 第1节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从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均衡 的分布是消灭城市和农村分离的 条件这方面来说,消灭城市和乡 村的分离也不是什么空想”
不是绝对的均衡布局,而是因地 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各类 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 的思想
• 马克思《资本论》 • 商品生产者尽可能接
近原材料产地或市场, 因为可以节省运输成 本,降低生产成本;
二、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
• 《资本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城乡
分离以及城乡对立是生产力发 展的必然结果 • 经济上,城乡差距主要反映在 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距上 • 政治上,随着资产阶级取得支 配和统治地位,城市逐渐成了 国家的政治中心,占据了支配 和统治地位,而代表着封建生 成关系的农村不得不接受城市 的统治。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 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本章结构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 域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
生产力布 局
城乡统筹
区际分工 与协作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 的思想
恩格斯《反杜林论》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 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 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 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 的保持或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与协作的思想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一是产业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
二是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 • 社会生产的分工与协作是社会
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 也是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的 前提条件 • 尽管区际分工是因着自然资源 分布不均而产生,但它又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发展 的思想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5.政府调控 各国政府都通过制定区域政策刺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或采取 其他手段来缩小区际发展差距。这种政府为引导和干预区域经济活动所 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就构成了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1、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不管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国内不同地区,区域经济都显现为 “块状 经济”。这种块状经济深层次的含义是经济变量在空间上的不连续。那 么为什么在不同块状体之间在经济活动强度和密度方面存在差之前:区域经济学理论和 实践活动获得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其次,研究和布局了西部大开 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再次,区域经济研 究重点转移到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主要内容
功能区域

功能区域是根据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而划分的。空间相互
作用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人口、商品、资本或信息的转移
。如果界线范围内地区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于与界线外地区间的空
间作用强度,则这些界线内区域就是功能区域。常见的功能区域就是
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在功能
1、区域概念及其类型
1.区域概念
区域是根据区内经济活动的某些同质性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相互作 用强度来划分的某一片地区。
2.区域类型
连续空间 离散空间
同质区域 功能区域
区域可以划分为连续空间和离散空间,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 和功能区。
第一节 主要内容
连续空间 一般指地理学意义上的连续的实体空间。在这种空间中,主要根据具 体事物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运输成本来描述空间属性。区域经济学在这种连续 空间中所要解释的是价格和成本随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厂商区 位选择和厂商市场规模的影响,研究这些经济规律的理论就是区位论。 离散空间 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以 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元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区域经济学 在这种空间中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域 和功能区域。 同质区域 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种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同质性特征的地区组合在 一起的区域。最典型的同质区域是主体功能区。在同质区域中,区域经济学 主要解释区域内生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在地区层面上经济是如何增长的, 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存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 ,称它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0区域经济学习题马工程

0区域经济学习题马工程

0区域经济学习题马工程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有: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跨国界的特定区域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运输区位论艾德加提出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类型:1、纯自然资源型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3、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 4、资源缺乏型区域制度环境的构成:政府政策,民间法则,公司条例.非均衡理论的连锁效应包括:1、前向关联效应2、后向关联效应3、旁侧关联效应区位选择的三个标准:1、成本最低的选择2、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 3、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类型:关联性、整体性、层次性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1、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目标2、区际公平目标 3、区域发展的稳定性目标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1、区域财政政策2、区域产业与投资政策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 4、区域创新政策城市化测度标准:1、根据人口集聚的规模来确定2、根据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来确定 3、根据人口规模和产业人员结构来确定 4、根据行政级别来确定 5、根据城镇的特征来确定区域基础实施包括:1、区域交通系统 2、公用事业系统 3、公共工程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划分为:1、即顺序-规模分布型2、双中心型 3、网络型城镇体系: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城市化的测度有:1、土地利用指标 2、复合指标法生产要素禀赋论:赫可歇尔-俄林理论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要素密集度指在商品生产的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实用文档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区位研究转向区域研究 二战后,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发达国家区际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 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这种区域问题和城市问题的出现,许多经 济学家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研究区域经济政策、劳动力就业以及城市问题。这样,从单纯的区位 研究逐渐转向区域经济研究,从微观逐渐转向宏观,进而区域经济学 逐渐发展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实用文档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协调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 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区域 经济活动协调以及区域决策。
连续空间 一般指地理学意义上的连续的实体空间。在这种空间中,主要根据具 体事物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运输成本来描述空间属性。区域经济学在这种连续 空间中所要解释的是价格和成本随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厂商区 位选择和厂商市场规模的影响,研究这些经济规律的理论就是区位论。 离散空间 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 以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元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区域经济 学在这种空间中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 域和功能区域。 同质区域 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种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同质性特征的地区组合 在一起的区域。最典型的同质区域是主体功能区。在同质区域中,区域经济 学主要解释区域内生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在地区层面上经济是如何增长的 ,决定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存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等,称它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2.改革开放开始到20世纪90年前: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强调以平衡布局为主调整为以效率为主,投资重点 放在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学术界也提出了倾斜式不平衡发展理论, 认为欠发达地区不具有经济全面增长所需的资本和其他资源,无法实现平衡 的经济增长,选择一些具有发展潜力较大的部门或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这些 部门和或地区优先得到发展,然后带实动用文其档 他部门或地区的发展。
区域中,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区域外生要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其基本逻辑是经济聚集造就区位优势,区位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以及
吸引产业转移,产 业转移又强化区位的聚集优势。
• 3.区域概念的理解

包括在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经济功能上具有同质性或同一性
特征,独立地组织区内的经济活动和区外的经济联系,都包含核心城
区域经济学课件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018年3月
实用文档
绪论
实用文档
绪论:
• 主要内容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概念及其类型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实用文档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起步很晚,只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具 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但有关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以及 研究内容方面,逐渐趋向类同,这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 的表现。
1.改革开放前:区域经济学的萌芽时期
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领域重点研究了生产力布局问题,其 核心思想是要实现生产力的平衡布局,而实现生产力平衡布局的主要途径是 通过地区投资倾斜和兴建国有企业,把国内资本和工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地 区,为广大内陆地区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改变沿海地区和内陆地 区发展差距过大的局面。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 20世纪90年代到十八大之前:区域经济学理论和 实践活动获得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其次,研究和布局了西部大开 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再次,区域经济研 究重点转移到区域协调发展。 4.中共十八大以来:实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九大提 出了新时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 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四大板块”战略和“三个支撑带”战略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 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实用文档
第一节 主要内容
功能区域

功能区域是根据经济活动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而划分的。空间相互
作用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人口、商品、资本或信息的转移
。如果界线范围内地区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于与界线外地区间的空
间作用强度,则这些界线内区域就是功能区域。常见的功能区域就是
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等。在功能
4.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 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 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 集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 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 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实用文档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区域概念及其类型
1.区域概念
区域是根据区内经济活动的某些同质性特征以及经济活动的相互作 用强度来划分的某一片地区。
2.区域类型
连续空间 离散空间
同质区域 功能区域
区域可以划分为连续空间和离散空间,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 区和功能区。
实用文档
第一节 主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
市或城市体系。
实用文档
第一节 主要内容
2、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区位理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和 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
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2.新古典区位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 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 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