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一、名词解释: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
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3.《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
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
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
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
(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4.《上帝之城》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
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
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1、康德: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著作:《政治权利原则》、《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
其政治思想以中庸的立场解读革命思想,将现时政治要求解析为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
认为道德是内在自觉的,而法律是外在而强制的。
从人,社会,国家的关系中认识国家的本质,发展国家学说。
契约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但国际并不是真实存在。
将共和制国家作为理想目标推至彼岸世界。
永久和平是政治的最高目标和道德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性政治论:政治思想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用人的眼光”从“人的经验”出发来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人性论”之上的理论基础。
3、人文主义:是14世纪酝酿,15世纪兴起,16世纪鼎盛的代表资产阶级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它提倡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中心任务是打破封建桎梏。
提倡理性,反对身形,提倡个性自由,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把人的理性,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看作是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
人文主义的兴起于古典文化的研究及复兴紧密相连的。
4、社会契约论: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极有影响的一种国家学说。
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将国家的起源归因于上帝,将国家看作是上帝创造的。
而契约论是一种将国家与法律看作是人们通过契约而产生的理论。
这种理论在古希腊既已有其萌芽,中世纪曾为暴君可抗论的理论基础。
在17、18世纪,契约论成为解释国家与法律起源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
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等思想家都运用这一理论。
在他们看来,国家成立之前人们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人们都是自私的,是自由平等的,生命,自有财产是人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由于自然状态不安全,不方便,理性即自然法引导人们订立此契约。
西方政治思想人物的介绍及其他们的思想主张
卢梭的主要政治思想观点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但是卢梭抛弃了他自己的孩子,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经济情况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把他们送到育婴堂让国家培养是对孩子的最好安排。
这一点在《悲惨世界》中也被雨果反复嘲笑挖苦。
而他自己的《忏悔录》也极内疚地提到了这一点。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
2 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思想观点孟德斯鸠的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他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谢林、黑格尔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他以专制政体为三种基本的政府形态之一,使得专制政体成为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不仅如此,他还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
他因此,孟德斯鸠被认为是“从否定方面将中国列入一种世界模式的第一人……孟德斯鸠的理论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
他的理论曾被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用作反对封建暴政的锐利武器,尤其是他关于分权和法制的理论更为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所直接采用。
当时的法国作家大多将遥远的中国描绘成乐土,独《论法的精神》中多对中华帝国的专制有批判。
孟德斯鸠曾在鲁昂与一位滞留的中国海员交谈,本着严谨的态度得出了自己的认识。
尽管他的见解不免偏颇,但相对于同时代的人是较为接近事实的,也丰富了《论法的精神》的材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四个人物的思想简介(霍布斯、洛克、杰斐逊、汉密尔顿)
霍布斯与洛克霍布斯: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霍布斯是 1 7 、 18 世纪流行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从抽象的人性原则出发,从人的本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出发来解释国家的产生及其基础。
霍布斯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善恶并无固定标准,全以是否符合人的自我保存为转移。
在霍布斯看来,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类第一共同的“欲望”就是对权力不断的、无休止的欲求,“死而后已”。
这种利己主义是霍布斯全部政治思想基础。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
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具有同等的权利,同时,人人又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运用自己的权力以求保全自己的本性,即保全生命的自由。
这种自由就是人的自然权利。
既然人们的权利是平等的,而人人又只顾自己的保全,因此,当人们同时想占有某物而不能共或分享时,则必然成为仇敌,每一个人都企图用伤害他人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霍布斯把引起人们相互争斗的原因归结为三种: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和对名誉的追求。
由此,霍布斯得出了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的结论。
在那里,人人都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人的生命是“孤独、贫穷、龌龊、凶残和短促的”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并不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
他自己也承认这不过是一种想象,从来“也不存在这样的战争状态”。
在自然状态下,人们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权力保全自己,结果却导致战争状态,破坏了“自我保存”因此,他认为人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权力摆脱自然状态。
自然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便的准则。
霍布斯认为,自然法是“理性所发现的诫条,或一般法则”。
自然法通过它的律令禁止人们做伤害自己生命的事情。
他为自然法规定的主要原则是尽力寻求和平;为了和平和自身的安全,每个人都应该放弃自己的力量和权力;应当履行契约等等。
其中最根本的原则是寻求和平。
霍布斯认为,人们按照自然法的原则去做,就可以实现和平幸福的生活。
西方政治思想史资料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资料整理(我空出来的地方就是没有的,需要大家自己整理总结,还有的是我自己百度的,大家要觉得不好的话也可以自己整理。
大家加油)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个是我百度的答案)是由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提出,他认为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博得名声和利益。
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
同时君主必须外在地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必须重视军事,必须通权达变,灵活机动,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凡是以“目的说明手段正当性”为原则的无道德政治主张就是马基雅维利主义功利主义一种把个人利益看做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根本道德原则的哲学伦理学说。
该思想由边沁提出,他把“求乐避苦”视为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并认为它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冬季和目的。
能够给利益攸关的当事人带来快乐或防止痛苦的事物特征就叫做功利。
而功利原则就是要求无论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要增加当事人的幸福,减少人的不幸社会契约论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
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神学政治论神学政治观是继古典时代自然政治观之后在整个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宣扬上帝为核心的神学政治思想。
阿奎那是神学政治思想的最高权威。
维护以上帝为中心的教会的神权统治,巩固和提高教会的政治地位;对《圣经》的绝对信仰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础;主张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俗权;将一切法律置于意志之下,并且教会法高于国家法律的政治主张。
格劳秀斯(这个是我百度的答案)17世纪荷兰著名政治思想家,著有《伦理学》《神学政治观》。
政治思想流派知识点
政治思想流派知识点政治思想流派是指不同的政治理论和观念体系,旨在解决政治问题和指导社会发展。
它们代表了人类思想的不同方向和政治实践的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政治思想流派知识点,从古至今,涵盖西方和东方的主要流派。
一、古希腊政治思想流派1. 柏拉图主义(Platonism)柏拉图主义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立,强调理性和智慧的重要性。
柏拉图主义认为,真理和正义的本质存在于理念世界中,统治者应当是理性和公正的贤者。
2. 亚里士多德主义(Aristotelianism)亚里士多德主义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他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形式。
亚里士多德主义认为政治是必要的社会组织,强调个体的幸福和德行的重要性。
二、现代政治思想流派1. 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认为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保护人民的自由。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洛克和亚当·斯密。
2. 社会主义(Socialism)社会主义追求财富和权力的公平分配,主张社会的集体拥有和控制生产要素。
主要流派有乌托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3.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保守主义注重传统价值和稳定性,强调社会的有序发展和权威的重要性。
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培根、伯克和哈耶克。
4. 马克思主义(Marxism)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给予了深入的分析。
5.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挑战了传统的真理和权力观念,主张多元性和不可预测性。
后现代主义关注语言和符号的作用,提出了“解构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三、东方政治思想流派1. 孔孟思想(Confucianism)孔孟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孟思想主张君主应具备德行和智慧,统治者应以身作则来治理社会。
西方政治思想
一.古代希腊时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希腊的思想家普遍持有一种自然政治观,城邦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各种自然地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
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赖于城邦,决定了希腊政治思想整体主义价值观,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只有融合于整体,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乎科学的研究方法。
公民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与民主制度规范政治权力,实现政治生活的理性化;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柏拉图的演绎法、亚里士多德的溯源法和分析法以及实际调查法,在古代社会都是比较先进的方法。
★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希腊政治学的主题就是对整体的研究,范围是限于公民的内部问题,核心是如何协调公民内部关系、分配权利义务,是公民过上一种优良的公民生活。
★公民的社会视角。
古希腊的政治学家都是站在公民的视角认识政治现象,阐释政治见解,公民所享有的政治自由和民主是政治学繁荣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8~前2世纪希腊奴隶制社会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学说。
概况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产生了奴隶制国家。
随着社会各阶级、集团和派别之间的矛盾斗争的进展,探寻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体制或组织,确定人们社会活动的“限度”或“界限”,以维持社会秩序,达到共同生活的和谐,便成为古代希腊政治生活中的主导思想。
古希腊是由100多个独立自治的城邦组成的。
人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过好城邦生活。
这种情况决定了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是围绕着城邦问题展开的。
由于各城邦形成发展的特点不同,希腊各城邦的政体也是多种多样。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便与宗教、神权分开,具有世俗性质。
另外,古希腊政治思想家把政治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探寻其自然必然性,试图找到其生成的原因和本质。
这样,关于城邦(国家)的起源、本质、任务、目的等问题便成为古代希腊政治学说的主题之一。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尚未把政治与道德(伦理)分开,往往把道德作为政治所追求的目标。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总结1、柏拉图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对希腊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关于“知识即美德”的观点。
柏拉图以城邦为基础,首先确认权利(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支配)是政治的核心问题,但权利只是手段,目的是保证知识。
他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中。
人类才能是单一的,社会是多面的,因此社会分工与合作,国家基于这种分工和人的相互依赖而产生。
他将不同天性人的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正义是各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国家有掌握真正知识和美德的哲学王统治,理想的国家是实现正义的国家。
同时要在统治者和守卫者阶级消灭私有财产和家庭。
强制性公民教育思想。
随着理想国的政治实践的失败和认识的深化,柏拉图从理想国向二等好的国家转变,著有《法律篇》。
其中,对私有财产和家庭方面有所松动。
强调法治与民主。
他强调,为圣贤所制定的法律不可轻易更改,同时为了保证法律和城邦的生命力,又要始终为贤者们保留发挥智慧的渠道。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政治是最高层次的科学,努力实习实现制度的稳定、完善和为人所接受。
城邦的目的是至善。
在政治学的研究上,他指出政治学要研究优良的政体,同时要考量不同城邦的具体情况和比较之间的差异,还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人必须服从法律,法治优于人治。
他相信,真正的理性是相信人类的理性是不完美的,因此法律也是不完美的,但不能轻易地改变法律,以防止法律权威的丧失,人治大行其道。
3、公民与城邦古希腊人的特点是与物质财富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追求,个人对城邦高度依赖,生活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个人只有成为城邦的一部分才能实现本质。
同时城邦在公民的教育、财产、信仰的众多方面有特殊的权力。
4、自然法自然法指人类所共有的权利或正义体系。
西塞罗认为首先正确的理性与自然是一致的,人的理性能够把握自然规律。
其次自然规律构成了“真正的法律”的基础。
罗马的自然法观念来自于他们的政治和法律实践。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观、代表作、生卒年代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古希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留下系统著作和完整思想的人。
代表作有《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等。
主要思想有:理念与理想国,社会分工理论,哲学家治国思想。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1政治学是专门的知识,治理国家是一门专门的知识2.政体理论:明确仅对民主政体,同时也坚决反对僭主政治和富豪专政,主张建立想斯巴达那样的贵族政体,他认为国家应该有知识,有经验、品德高尚的元老来掌管3.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天赋,但并不否认后天教育的作用,绝大多数人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都需要教育或引导,同时又都有可能被教育;人们应当学会反思自己;人们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
代表作有《政治学》、《工具论》、《形而上学》、《雅典政制》等。
主要思想有:政治学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国家起源于家庭;人是城邦的动物;政体分类理论;理想社会理论。
2、《理想国》《政治学》主要内容、讨论的主要问题《理想国》: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中年时期的一部代表作。
主要内容有:理念论与理想国;社会分工理论;主张由哲学家治国;主张实行共产制;提倡教育。
《政治学》: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是政治科学的奠基之作。
主要内容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目标和方法;国家起源于家庭;人类本质上是政治的动物;政体分类理论;理想社会思想。
3、柏拉图“哲学家治国”答:(1)理论基础:社会分工理论(统治者、护国者、生产者)①“金”“银”“铜”理论②个人心理构成因素(理性、激情、欲望)(2)内容:①哲学家成为国王,由哲学家领导着军人,统治着生产者。
②政体:王政或贵族政治③希腊的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都是恶的。
(3)评价:①积极:柏拉图的“哲学家治国思想”试图把国家政权掌握在经过教育和培养的哲学家手中,即掌握在能将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的人手中,目的是使国家尽快地摆脱当时的危机,走向繁荣。
西方政治思想
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斯宾诺莎国家学说的前提。
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每个人也不服从任何其他人。
一切物属于一切人,人们没有共同一致的善恶观念,无所谓私有和让与,也没有公正不公正问题。
每个人都有生存这一最高的自然权利,且只受自然法则的支配。
社会契约论法国18世纪卢梭的法学主要代表著作之一。
其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是激进资产阶级民主派革命理论的集中概括,成为法国革命的理论先声。
社会契约论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他所说的政治权威在我们的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
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而获取契约自由;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同等地放弃全部天然自由,转让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得到平等的契约自由。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在双城论中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而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他们真诚笃信上帝,具有“虔诚、敬畏、忏悔、勤劳和禁欲”等美德。
上帝之城是最高地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是精神的生活。
马基雅维利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是近代政治学之父。
著作有《君主论》、《论战争的艺术》等。
他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也是西方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居重要地位。
1.性恶论2.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
3.维护国家统治的基础是法律和军队。
洛克约翰·洛克是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体系归纳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体系归纳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体系归纳新自由主义二战前1.托马斯·格林(Tomas Green,1836-1882,英国)新康德学派、英国新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新自由主义奠基人人最大的自我满足最终的自我满足人们彼此互助、共同追求道德学说:道德善至善共同的善外部环境卢梭公意思想国家是人是道德国家干预理论积极国家一种道德力量的存在物个人自由本质是道德自由积极自由*《伦理学绪论》(1883),《关于政治义务原理的演讲》(1886)2.伯纳德·博赞克特(鲍桑葵)(Bernard Bosanquet,1848-1923,英国)实现圆满、和谐一致公共意志的体现“政治义务的悖论” 卢梭“公共意志” 国家是政治组织,有效的生活概念(个人自治与国家(补充)作用是“排除障碍”允许程度的矛盾)黑格尔“客观精神” 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国家作用的消极一面国家应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最美好的生活*《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1899)3.伦纳德·霍布豪斯(Leonard Hobhouse,1864-1929,英国)自由主义左翼著名代表自由与社会—人的自由与合乎理性的社会目的相关联,强调自由的社会意义法治—自由不是绝对的,法治是实现自由的第一步财产权是自由的重要基础自由与平等并行不悖,广泛的社会改革国家积极干涉自由的社会整体性自由以平等为基础财产权是自由的重要基础权利和义务社会和谐(新自由主义的改良主义本质)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互助合作自由主义式的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费边社会主义(官僚政治)*《民主与反动》(1904),《自由主义》(1911),《形而上学国家理论》(1918)4.布赖斯(J.Bryce,1938-1922,英国)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早期倡导者,比较政府研究早期代表方法论:强调一手资料和比较研究方法平等和自自由:公民的、信仰的、政治的和个人的自由由的产物平等:公民的、社会的、政治的主张多数主义的民主政体,对民众的明智和能力表示怀疑合格公民政党教育民众(培育)*《美利坚共和国》(1888),《历史研究和法理学》(1901),《现代民治政体》(1921)5.霍布森(J.Hobson,1858-1940,英国)新自由主义批判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最早系统研究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批评资本主义制度,但反对革命分配极不合理资本主义社会根本问题是经济问题“储蓄过度”“消费不足” 经济危机社会福利国家积极作用社会改良主张帝国主义=罪恶开创福利主义经济思想先河官僚政治与专制作风极大威胁自由主义民主制帝国主义是政策,是可以避免的*《分配经济学》(1900),《社会问题》(1901),《帝国主义研究》(1902,1938修订)6.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1856-1924,美国)西方行政科学开创者系统研究批判制衡原则政治体制改革限制议会:控制监督“新自由”、重视国民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强化行政权政治行政两分论国家增强对企业的干预,遏制不公平竞争维护个人权利与自由*《国会政体:美国政治研究》(1885),《美国立宪政体》(1908),《新自由》(1913)7.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创始人放任的个人主义个人孤独韦尔:旧个人主义向新个人主义转变个体不再把自己置于与社会合作相对立新个人主义摆脱孤立,融入社会:个性回归,追求共同利益的地位新自由观:积极自由“自由的知性”:自由的理智渐进改良再造民主关注法制建设,关注政治与经济制度改革社会工程计划格林*《新旧个人主义》(1930),《自由与文化》(1935),《人的问题》(1946)二战后1.卡尔·波普(Karl R.Popper,1902-1994,奥地利-英国)开放社会之父历史进程无法预测历史过程不会重复,独一无二社会变化中存在趋势,但不存在规律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对乌托邦主义的批判目的由历史规律决定事实价值二元论唯美主义和完善主义谋善而非除恶对于整体主义的批判:对社会进行整体控制和改造的思想开放社会——非决定的,较完善的,开放的社会理想“极权主义的直觉”向批判和未来开放保护主义国家观:不提供幸福,只提供追求幸福的自由保障渐进工程“最小痛苦原则” 除恶而非谋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44-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2.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国-美国)资本主义意识:追求财富的无休止增长,种族主义观念和意识,既定规律和道德原则的破坏重视公共领域行动理论总体的解释现代性公共领域的丧失,个人原子化处境极权主义独立于一切经验(批评)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绝对的逻辑过程“逻辑性孤立暴政”三种基本活动和活动领域近代以后,劳动进入劳动——私人领域必需社会甚至公共领域工作——社会领域反对任何形式的代表制(代议制)行动——公共领域自由政治:平等公民之间的参与式民主权力:协力合作的行动能力,属于团体所有自由交流、对话和商谈共和主义传统公民不服从暴力手段*《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人的状况》(1958),《艾奇曼在耶路撒冷》(1963)3.罗伯特·达尔(Robert A. Dahl,1915- ,美国)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创始人和最大代表(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对麦迪逊式民主和平民主义民主的批评群体肢解权力,“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多元民主社会自身条件而非宪法维系了西方社会的民主独立的多元社会组织市场机制社会共识1980s,新多元主义:政治不平等是多元民主的主要弊端扩展民主原则(公司和经济过程)政治不平等稳定化资源不平等加强对普遍利益的信仰,促扭曲公民意识和公共议事日程进对自我利益的合理理解导致最终控制的让渡现代所有制形式和不平等的企业控制形式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以克服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弊端*《民主理论前沿》(1956),《多元政体:参与与反对》(1971),《多元民主主义的困境》(1982)4.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1921- ,美国)正义:分配的公正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权利优先于善的义务论伦理观新的契约理论正义原则(秩序良好的社会)纯粹假设的原初状态最大的最小值规则两个正义原则(按词典式次序排列):由人的道德和人格决定平等自由原则—支配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两个优先性原则: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支配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分配自由的优先性原则不平等的能力和天赋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形式的机会平等以政治和法律制度调节市场趋势政治自由主义(现实社会:合理多元的现实):政治的正义观念:道德中立理论交叠共识——政治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和构成方式(非普适的立场)权利优先理念——政治正义根本要素公共理性——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万民法,正义论在国际法领域的运用五种类型的国内社会*《作为公平的正义》(1958),《正义论》(1971),《政治自由主义》(1993)保守自由主义1.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A.Hayek,1899-1992,奥地利-英国)奥地利学派“社会正义” 结果平等形式平等尊重传统限制政府权力计划经济—私有制和自由竞争制度市场秩序通往奴役之路自由、一般规则、竞争正义法律法治,宪政新的宪法模式自发秩序正当行为规则进化论理性主义:自发进化(威胁)人为秩序组织规则实现社会正义建构论理性主义,滥用理性民主的过分发展:程序性民主无限民主主要是规则的自发进化议会权力的滥用*《通往奴役之路》(1944),《科学的反革命》(1952),《法律、立法与自由》(1973-1979)2.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英国)最具保守主义色彩怀疑性以毁灭和创造代替接受和改革理性的唯一权威性理性主义政治尽善尽美唯一最好的乐观性整齐划一知识技术知识:理性主义者的唯一知识理性(技术)统治权自由的丧失实践知识政治知识是一种实践知识实践先于理论活动,政治哲学是对经验世界的探索人类关系生产性结社——目的性公民结社——非目的性保证自由与平等理想的人类关系权力分散法治理想国家:法治的多元化的自由国家人类类型现代性的个人在现代同时存在,相互拉力现代国家有缺陷的个人*《政治中的理性主义》(1962),《论人的行为》(1975)3.伊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国)价值选择,人性的不确定性历史非必然性非决定论历史观终极价值的不可通约性和冲突性价值多元论自由肯定性自由强制或不自由否定性自由极权终极答案价值一元论需要折中“竞争的自由主义”主流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立场强调共同文化、传统和个人特殊性民族主义和多元文化抽象的个人观念文化帝国主义和病态民族主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反潮流》(1979)4.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芝加哥学派,货币主义创始人集中的权力是对自由的威胁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采用经济的办法经济自由是政经济力量加入政治力量,权力集中不可避免治自由的必要条件福利国家的弊端自由社会中的政府作用:亚当·斯密三职能+1自由主义的主旨由自由转向福利和平等过渡纲领竞争的资本主义结果均等机会均等两种意义的自由相互依存与个人自由相结合*《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自由选择》(1979)5.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1938- ,美国)自然状态出现独占因素阶段出现再分配因素阶段无政府状态超弱意义国家个人权利的界限权利为道德的根本标准最弱意义国家:有效、切实地保护个人权利权利作为边际约束权利作为目的权利功利主义不正义任何扩大国家(政府)职能的企图都是不正义的获取的正义原则职能扩张最大的支持:分配正义理论持有正义权利原则:捍卫私有财产权转让的正义原则*《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6.乔·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1924- ,意大利)过分简单化-“人民崇拜”民主观的混乱过分现实主义批判直接民主和参与民主过分理想主义(危害最大)无权的知识人和全权的无知者的不平衡人民主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自治恢复权威作用直接(参与)民主代议制间接民主平等主义损害自由自由与民主的张力强调对权力的限制民主最典型的权力原则恢复“主流民主理论”:传统自由主义的民主理论:分权和法治自由民主的宪政工程:两轮投票制、交替总统制自由与民主、效率与公平的结合*《政党与政党制度》(1976),《民主新论》(1987),《比较宪政工程》(1994)保守主义二战前1.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erich Wi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权力意志:力的一种,是生命的本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以权力为核心个人主义是起码阶段平等追求平等是“群畜”的本能“超人”:权力意志的化身“真正的美德”——超人对平等的追求源于基督教激烈反对基督教道德“奴隶道德”,否定人的价值差别毁掉强者庸人或弱者的美德——群畜价值重估反对政治、国家仇恨社会主义运动仇视民主反民主政治,主张带有等级制的精英政治2.加埃塔诺·莫斯卡(Gaetano Mosca,1858-1941,意大利)民主精英理论创始人之一政治系统中的人被统治者统治者少数人垄断权力是规律具体形式的差异源于权威的流向:独裁原则和自由原则招募源泉:贵族和民主两种倾向否定自由民主必然趋向于“贵族-独裁”或“贵族-自由”型有组织的少数意识强加于无组织的多数对普选制持怀疑和批评态度原则和趋势间平衡足够民主更新统治阶级,足够贵族限制以维持稳定将选举限于中产阶级*《论政府理论和议会制度政府》(1884),《统治阶级》(1896)3.威尔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意大利)第二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帕雷托精英曲线人的划分平衡精英循环循环受阻(缓慢)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精英循环曲线革命*《精英的兴衰》(1900),《民主制的变革》(1921)4.罗伯特·米切尔斯(Robert Michels,1876-1936,德国-意大利)非民主的倾向政党最终掌权的只是少数寡头寡头铁律民主政治无法实现组织追求效率技术原因、智力差别、心理因素悲观心理*《政党——当代民主寡头倾向的社会学研究》(1911)5.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国)无意识、传染、暗示“愚蠢的盲动”理性逻辑并非唯一的大众心理,由无意识而非理性因素主导否认有组织的群众运动个人是理性的从众心理,个人理性丧失以“思考的目标”为标准政治革命反理性的,受感情支配革命的后果常是破坏性的宗教革命科学革命——受理性支配不相信激进的革命,倾向进化式发展*《乌合之众》(1895),《革命心理学》(1912),《战争心理学》(1916)6.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t,1883-1955,西班牙)精英——社会文明创造和延续的决定力量应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大众——同质性、平庸而没有文化(打破)一种宽容的政治哲学普选制的推行大众的反叛道德人性的败坏反对大众民主,推崇自由民主区分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但持悲观态度反对国家干涉大众的不宽容社会同质化*《软弱的西班牙》(1922),《大众的反叛》(1929),《大学的使命》(1930)7.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奥地利-美国)“不成学派的大师”古典民主理论批判:对“共同福利”“人民意志”的真实性的否定“竞争领导地位的理论” 把人民的任务限定为选举民主是一种政治方法,一种制竞争性精英民主度形式(强调程序方法)对大众的不信任(大众在政治参与中的“原始人”状态)“程序民主”的弱点及运行条件古斯塔夫·勒庞民主运行四条件*《经济学原理和方法》(1908),《经济发展理论》(191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二战后1.罗伯特·尼斯比特(Robert A. Nisbet,1913-1996,美国)“社群主义式的传统主义者”传统社群衰弱国家权力的扩张民主的发展人的社群需要极权主义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相辅相成社群的复兴纯粹理性主义,变革崇拜保守主义基本教义:有机社会观历史与传统,偏见自然权威(先于)权威与财产——核心概念个人、国家、社群三角式权威自由(群体自多元主义(保守主义财产)观治权)宗教道德制度安排团体、社群的财产维护中间社群的存在自由和平等内在的绝对不相容原理反对个人自由观和平等矛盾目标*《寻求社群》(1953),《传统与反叛》(1968),《保守主义:梦想与现实》(1986)2.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 ,美国)批判社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代表人物,后工业社会理论创立者传统意识形态无力指导现实新的意识形态:不同意识形态的融合非意识形态化理论政治(基本成分)恢复宗教约束领域分立理论经济享乐主义分立和冲突文化放纵精神文化危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轴心原则资本主义精神裂变:“宗教冲动力”和“经济冲动力”轴心构造全国性社会平民政治的兴起公共社会社群后工业社会理论经济秩序从属于政治秩序政治领域更具决定意义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能者统治的社会:技术精英主导大众参与型的政治精英论日益专业的决策技术社会矛盾:知识精英与民众的张力后工业社会是人类的未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趋同上层阶级,但不掌握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1976)3.阿拉斯太尔·麦金太尔(Alasdair Maclntyre,1929- ,英国-美国)社群主义著名代表批判其“价值中立性”自由主义:价值领域不存在好坏善恶的统一标准规则伦理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缺失道德相对主义泛滥和道德的解体:道德危机美德伦理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实现积极的善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的必须品质美德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质消极的禁止行规则规则与美德联系才有意义美德存在于持续着的传统中*《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1953),《世俗化与道德变化》(1967),《追寻美德》(1981)社会民主主义1.爱德华·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1850-1932,德国)修正主义代表人物哲学:用康德唯心主义修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边际效用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费边主义、讲坛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新认识:拉萨尔、杜林修正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危机能够消除新康德主义伦理社会主义阶级关系和国家性质变化-(人民国家-拉萨尔)伦理社会主义:应然而非必然新康德主义新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继承性,“有组织的自由主义”从无产阶级现实需要和利益要求角度解释社会主义“生产社会化”代替“国有化”放弃暴力革命,主张通过民主方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民主是阶级斗争文明化的一种体现马克思过高估计了革命暴力在现代社会改造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1899)——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思想体系的最终形成2.悉尼·韦伯(Sidney Webb,1857-1947,英国)费边主义主要思想代表庸俗进化论社会与个人:有机体与细胞原子化个人主义社会有机体倡导各阶级合作阶级斗争学说实证主义多元的历史发展动力经济决定论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内部自然发展民主政治社会改造四原则(民主的、渐进的、合乎道德的、合法与和平的)*《社会主义者须知》(1887),《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1889)——费边社纲领性文件3.萧伯纳(George Bernard-Shaw,1856-1950,爱尔兰)非暴力政治观渐进的和平革命廉洁高效和地方分权的政府论土地和资本社会所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首要问题废除政党制度损坏了政府的素质,阻碍政治生活的正常发展恢复较老的市政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向社会主义过渡》4.让·饶勒斯(Jean Jaures,1859-1914,法国)最难归类的社会主义思想家资产阶级共和制对民主、正义和人权的扼杀和压制民主与普选的共和制是民主最高表现普选权的实现等于普遍起义社会主义革命是大革命的继续不应敌视资产阶级共和国议会道路突破资本主义束缚与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运动相关接受阶级斗争,但强调不是目的“革命性演变”的渐进方法实现社会主义阶级合作是干预资本主义的必要手段向经济和社会扩展社会主义胜利不能靠暴力革命,必须靠民主主义的普及由政治共和国向社社会主义是一个必须得到多数人支持和参加的事业会共和国转变*《社会主义史·法国革命》,《欧洲的政治和社会思想与大革命》5.布鲁姆(Leon Blum,1872-1950,法国)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和犹太裔总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主要代表之一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过渡的必要革命政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向专政的过渡社会革命西欧的政治革命基本完成无产阶级能在社会内部活动无需无产阶级专政夺取政权——需要一系列条件行使政权——在资本主义范围内,不具有革命性质不应拒绝行使,但不应变行使为夺取行使政权理论*《激进主义和社会主义》(1927),《布尔什维主义和社会主义》(1928),《和平问题》(1931)6.哈罗德·拉斯基(Harold Joseph Laski,1893-1950,英国)工党著名政治理论家费边社改良主义路线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心理条件、社会政治条件[战时]“同意的革命” 以民主协商方式对资本主义和平革命政府领导人、资产阶级合作和工国有化(前提)经济权民主化党领导人素质“计划化民主”的社会保存民主基础上引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民主+社会主义”的把自由(积极自由)纳入平等第三条道路*《我所了解的共产主义》(1927),《论当代革命》(1943)新左派-新马克思主义1.乔治·卢卡奇(George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强调总体性的首要地位总体性是辩证法的本质、核心,是革命原则的基础反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只能用于对社会的历史和社会学研究批评资本主义的“物化”——资本主义的本质(克服)无产阶级成为“同一的主体-客体” 实现关键: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挥*《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2.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意大利)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和领袖革命精英与群众互相支持民主集中制和布尔什维克的先锋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和批判性“绝对的历史主义”:人本意义上的历史主义以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西方革命道路理论俄国,运动战西方国家,阵地战现代民主制度和成熟的市民社会*《狱中札记》(1929-1936)3.卡尔·柯尔施(Karl Korsch,1886-1961,德国)反对仅仅视马克思主义为反映社会现实的“纯科学”,反对经济决定论,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哲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1、权力政治观:是17世纪兴起的强调以尊重和保护个体公民的权利的政治学说。
它以自然权利理论为出发点来论证政治关系与政治秩序,以权力为基础来鉴定权威与自由、社会公共权力与个体自由的关系。
强调“天赋人权”;主张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提倡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的优先保护原则。
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核心学说。
2、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战争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仇视、猜忌、残杀。
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人人平等、友善、互助。
3、自然权利: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享有的权利,“生命、自由和财产”。
4、社会契约:从契约的角度论证了国家的产生,国家的本质定义为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按其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形成一个人格。
担任这一人格的就是主权者,其余的人都是他的臣民。
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
5、宪政:是指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
宪政的实施首先要限制政府的权力,同时要保障公民的权利。
6、启蒙思想: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7、权利制衡:是指在公共政治权力内部或者外部,存在着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力量,他们在权力主体行驶过程中,对权力施以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运行中的正常、廉洁、有序、高效等,并且使国家各部分权力在运行中保持总体平衡。
这些制衡有利于保证社会公正合理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整体的目标的实现。
8、公意: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普遍意志或公共意志。
9、城邦:是若干公民组成,公民的本质体现在政治本身,他们平等的享有政治权利,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特点是:小国寡民的规模,多元的政治格局,公民自治的团体,发达的公共生活,公民的政治文化,直接的民主制度。
西方政治思想史(最终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最终版)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
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一)古希腊时期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
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
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
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
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
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
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
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
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
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 100 多个城邦。
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
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
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
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概括为三方面: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1.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他的代表作有三部,即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柏拉图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即“理念论”。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在不同的场合对政体有不同的分类,即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32年)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
西方政治学的创始者,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他的学术研究的突出特点的在于对知识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和原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城邦的一般认识和抽象的理论分析方法,构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重要部分。
3.波利比阿(公元前208~126年)是希腊人,历史学家,政治哲学家,代表作《历史》,他以希腊传统的政体循环理论为基础,指出:所有纯粹的统治形式或简单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通过波利比阿的理论,罗马共和制度得到系统的理论说明,而希腊高度发达的政治哲学成果被介绍到罗马。
是第一位对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系统理论分析的政治思想家4.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年),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它的主要代表作有《论共和国》和《论法律》,西塞罗依据罗马共和国的传统来重新定义国家,他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成为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人类法律的基础,西塞罗的平等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从他起,政治哲学开始成为所有人的政治哲学。
5.奥古斯丁(354~430年):罗马人,神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人的主观努力是没用的,只有指望神的“恩典”,这就是奥古斯丁的“恩典”理论;他政治哲学最突出的一点,是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奥格斯丁否认国家是正义的组织,采用了一个价值中性的国家定义,即“一个由所爱的事物一致而联合起来的理性动物的共同体”他系统阐述的基督教国家观以及教会和国家关系的理论,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官方信条,对中世纪的改教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以思想史分期和各时期代表人物为视角整理人:无有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奴隶社会的古希腊罗马时期;第二个时间段是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期;第三个时间段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近现代时期。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古代的西方实际上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源地。
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古希腊的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古罗马因为其复杂的政治环境,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思想体系,但其继承了古希腊政治思想的部分精髓。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只是人的事务。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古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
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一时期政治思想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可以说是理想主义的,这体现在他的名著《理想国》之中。
他描述的理想国是这样的:由哲学家执政治国、政治建立于伦理之上、根据能力进行社会分工。
而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他探讨了城邦的起源和本质(起源于人的需要,本质是由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公民组成的社会团体),将现有的城邦政体划分为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三大类,并提出了这三类政体的变态形式:僭主制、寡头制、平民制。
古罗马末期的西塞罗值得一提。
他提出了“共和国”的思想,将国家看成是人民的事业,认为国家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
他还特别强调了法律的作用,认为没有法律就没有国家。
他对君主、贵族、民主政体都表示不满,推崇一种他觉得是最好的混合政体,即由以上三种单一政体结合而成的适中的“平衡的政体”。
二、中世纪时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西欧封建社会从5世纪到15世纪延续1000多年,史称“中世纪”。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一、名词解释: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
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3.《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
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
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
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
(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4.《上帝之城》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
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
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主要人物整理)
詹姆斯·哈灵顿(1611-1677)1、政治思想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新贵族如何组织、巩固政权服务。
2、财产是政府的基础,国家权力是财产的自然产物。
财产中最重要的是地产,国家的性质、政府的形式是由地产分配的情况,即“产权的均势”决定的。
英国的“财产的均势”已经由君主、贵族占优势变为绅士和富人占优势了,因此政府就必然由君主专制政体变为共和政体。
○评看到经济关系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看到英国出现的政治变革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变化引起的,这是他的政治思想超过其同时代人的深刻之处。
3、古今经纶之道......:“心灵因素”是影响政府的统治方法,决定政府形式好坏的重要因素。
政府是“一种艺术”,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建立的、用不同的方法管理人民的组织。
古往今来的一切政府都可以分为两类:○1法律的王国。
为维护共同权利和公共利益建立的、实行法治的政府;○2人的王国。
为维护统治者个人利益、实行人治的政府。
心灵因素体现为理性与情欲,人的行为受理性支配产生美德与自由,受情欲支配产生罪恶和镣铐。
政府是国家的心灵,受理性支配是法律的王国,受情欲支配是人的王国。
4、“财产的均势”产生权力原则,理性产生权威原则。
既能够巩固权力又能够拥有权威的政府是完善的政府,在这样的政府管理下的国家是最自由的国家。
5、英国已经建立了自由的国家,当前任务是如何防止封建制度的复辟,使共和国免遭破坏。
他提出巩固共和国的两个方案:○1颁布《土地法》,以法律形式确保“财产的均势”。
○2改革政府的组织和选举方法,扩大民主基础。
“均分与选择”.......的原则:两个小姑娘分一个饼,最好的方法是一个分一个选。
在不同的利益群体组成的国家中,要保证法律制定的公平,就必须贯彻“均分与选择”的原则。
○评对洛克的法治与分权思想,以及欧美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有着积极影响。
约翰·洛克(1632-1704)1、自然权利理论:○1自然状态是“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
在自然状态中,人人自由,都可以用自认为合适的方法决定自己的行动;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享有多于他人的权力。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历史家。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其主要政治思想是非道德政治观和君主专制论,他使政治与道德分离,使政治与宗教分离,是西方近代第一个提出注重统治术的思想家,代表作品是1513年《君主论》。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奠基人。
开创“论证体系”时代,主权学说的发展者,被称为“近代国际法之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自然法学说,国际法的原则,国家和主权学说。
著作《论海上自由》,《战争与和平法》。
3、洛克:(1632-1704)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最早对自然权利理论进行系统论证。
其政治思想对英国革命时期的各种政治观点进行了清理和总结,阐述了自然权利理论,政府的起源和目的,以及法治和分权,是议会主权论者,其著作主要有《论自然法》,《政府论》,《论宗教宽容》,其中《政府论》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
4、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卢梭一生被公认的三大思想:社会平等思想,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平等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是西方近代第一个完整提出人民主权学说的思想家。
著作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社会契约论》。
5、杰斐逊:1743-1826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和战后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民主主义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受委托起草《独立宣言》,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第三任总统,其政治思想主要有自然权利理论和民主自治思想,第一次在自然权利中以追求幸福权利代替财产权,并将自然权利原则写入《独立宣言》,使得17世纪以来欧洲的自然权利说以纲领的形式肯定下来。
其著作《英属美洲权利概述》《弗吉尼亚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分类:默认栏目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
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
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
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
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
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
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
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
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
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
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概括为三方面: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
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
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
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
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掌握重点思想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思想发展来讲,为政治思想奠定基础的有:自然哲学家。
以自然为对象,研究自然事物发展,但对当时希腊政治现象也提出看法,用哲学家的观点看待政治问题。
智者,这是古希腊一类人的身份,是职业教师,到处给有钱人讲学,收取学费。
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
他们的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
他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并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名言。
总之,他的思想代表了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成就。
柏拉图他的主要政治思想如下三个方面:一、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著作中,他开始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
在他那里,正义的城邦国即理想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
他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
二、理想的国家他认为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就是哲学家执政治国,也是他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他认为哲学家执政就是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他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利。
三、他的政体思想他认为,正义的政体、惟一正确的政体是贤人政体。
在理想王国中,由哲学家执政的政体就是贤人政体。
他把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不当政体分为四种类型:即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
他对政体类型的划分考虑了执政人数的因素,但他更重视每种政体的内在精神和原则。
他对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进行了猛烈批判。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思想和政体理论重点掌握: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及影响(他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开创者、是古希腊政治的集大成者,希腊城邦思想的总结者。
)他的主要政治思想成就如下:一、他创立了政治学学科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并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二、他的城邦思想1、在探讨城邦的起源时,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题:“人类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他说,人按本性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如此,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
2、他提出,城邦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结果在与家庭与村社的比较中,城邦的本质显现出来。
3、他论述了城邦的本质和性质。
他把城邦比成有机的政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
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
4、他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
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邦。
三、他的政体思想他为完整的政体理论奠定了基础。
他继承了柏拉图的政体理论,提出了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
其一是政府的标准,其二是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人数的多寡。
他具体分析了政体变革的原因及其防止的办法。
同时,他认为,理想的政体形式应体现最基本的民主原则。
在他看来,城邦是平等的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它在本性上就是民主的。
他提出,理想的政体是以“中庸”为原则,以中产阶级为基础。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重点掌握:斯多葛派的历史地位(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
)重点掌握:斯多葛派的主要政治思想::一、自然法思想斯多葛派在使自然法成为完整的理论并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源于其自然哲学。
他们人文,人也必须受那种弥漫于宇宙之中的普遍法则的支配,构成自然秩序中和谐的一部分。
这个支配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
他们奠定在西方思想历史上的自然法传统。
二、平等思想平等思想的提出,是斯多葛派注重人的内心生活,把人的精神特征置于首位的结果。
所有的人相互之间都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是神的儿女。
他们认为,由于所有的人本性相同,精神平等,共同受自然法的支配,因此,人类就构成了一个情同手足的整体,一个世界国家。
平等思想的重要意义:斯多葛派的平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它打破了城邦时代对人的身份的种种偏见,以新的尺度衡量了人的价值。
西塞罗的共和国和自然法观念重点掌握:西塞罗的生平(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重点掌握其主要政治思想:一、共和国思想1、他重新对国家进行了定义。
他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
即国家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
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把国家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从此成为人民集体的事务或共同财产,所以被称为“共和国”。
2、在他的国家概念中,他还特别强调法律的作用。
他认为法律的纽带是国家的实质,没有共同遵守的法律,就没有国家。
3、他推崇混合政体。
他对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都持批评态度。
而由三种单一政体结合而成的适中的“平衡的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
这种政体既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又具有稳定性。
二、自然法观念在西塞罗看来,自然法先于成文法而存在,它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
自然法是“正确的规则”或“最高的理性”。
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
评价:总之,西塞罗的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他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奥古斯丁的双城论重点掌握:奥古斯丁的生平及历史地位(教父学的最高权威)一、神学思想1、他以《圣经》为最高权威,极力推崇信仰,贬低理性。
2、他宣扬人的“原罪”和“恩典”理论,并把这套理论应用于现实,把一切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罪恶都说成是上帝对人惩罚。
二、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理论1、双城论是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他区分了“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他提出,两种不同的爱创造了两座城,由只爱自己甚至连上帝也轻蔑的爱,造成了地上之城,由爱上帝发展到连自己也轻蔑的爱,造成了上帝之城。
依照他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生活中是混合在一起的。
2、他指出,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
与世俗国家相比,他赋予教会以更高的地位。
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上是对立的,但对于许多低等级和终结的善,他们的爱是共同的。
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可以达成一致。
这样就构成了共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受的中间价值领域。
评价:总之,他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人与上帝的关系中来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将政治哲学有机地融合于神学体系中。
他的神学思想,他系统论述的基督教国家理论,以及他依据双城论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威望。
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政治观念西欧封建社会从5 世纪到15 世纪延续1000 多年,史称“ 中世纪” 。
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长期分裂状态。
基督教发展和兴盛,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神学观念占主宰地位。
基督教发展很快,后被罗马统治者立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精神鸦片。
中世纪神权压倒一切,世俗权力服从于教权,教权高于王权,教会高于国家。
教权和王权的斗争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神学政治观。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理解中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特征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首先,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
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问题。
第二,世俗国家观念单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
世俗国家观念的淡薄无疑有利于强化教会统治,树立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意识。
第三,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的思想成为思想的主流。
“双城论”、“日月论”、“两剑论”,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