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写景诗(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和想象为主要特征。
诗歌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1.2 景物形象的概念景物形象是通过诗人的描绘,以具体的自然景物或环境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手法。
1.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重要性景物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景物形象可以增强诗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第二章:景物形象的描绘与表达2.1 观察与体验诗人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景物,获取灵感和素材。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培养对自然景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2 描绘景物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
运用感官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景物的真实存在。
2.3 表达情感与主题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第三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3.1 选取具体诗歌进行分析选择一首具体的诗歌,如《静夜思》、《春晓》等,进行景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3.2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形象,包括景物的特点、色彩、空间等。
分析景物形象与情感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3.3 讨论与分享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深入分析。
第四章:创作练习4.1 创作背景与情境设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背景和情境,如一个特定的地点或时刻,进行创作。
4.2 描绘景物形象学生通过描绘景物形象,使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景物的真实存在。
4.3 表达情感与主题学生通过描绘景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第五章:诗歌鉴赏与批评5.1 诗歌鉴赏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欣赏诗歌,培养对景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5.2 诗歌批评的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批评。
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古诗词鉴赏景物形象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分析古诗词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3)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感受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2)学会从景物形象入手,解读诗人的情感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分析古诗词中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景物形象的描绘。
2. 教学新课(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春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分析其中景物形象的特点。
(2)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景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3)讨论:景物形象在古诗词中的作用是什么?3. 课堂练习(1)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发现。
4.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景物形象,培养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本节课所学古诗词。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古诗词中常见景物形象的分类1. 自然景观:山水、江河、湖海、草原、田园等。
2. 季节景象:春花、夏雨、秋月、冬雪等。
3. 动植物形象: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
4. 人文景观:古建筑物、历史遗迹、寺庙园林等。
七、教学活动第七章: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经典古诗词,如《登鹳雀楼》、《钱塘湖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景物形象。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景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教学策略第八章:实践演练1. 教师设计景物形象的写作训练,如以“夕阳西下”为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幅美丽的夕阳景象。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概念,认识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3. 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
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3.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
4.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5.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表达手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景物形象表达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课堂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开场,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景物形象是什么。
3. 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4. 讲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景物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5. 进行案例分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其中的景物形象。
6.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互相交流和学习。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运用景物形象。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并尝试创作一首含有景物形象的诗歌。
9.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
10.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作业实践,提高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并在写作中运用所学,提升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分享等,评估学生对景物形象概念的理解程度。
诗歌鉴赏的景物形象教案设计
诗歌鉴赏的景物形象教案设计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形象和情感为特征。
诗歌通过语言的精炼和想象力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2 景物形象的概念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工景观。
景物形象在诗歌中起到营造氛围、表达情感、象征意义等作用。
第二章:景物形象的感知与描述2.1 感知景物形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歌,注意描绘景物的词语和句子。
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知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2 描述景物形象教授学生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练习用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的方式,描述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第三章:景物形象的情感表达3.1 分析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描绘与作者情感的表述。
探讨景物形象如何传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3.2 体验景物形象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体验诗歌中景物形象所传达的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4.1 理解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可能具有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景物形象在诗歌中可能隐含的深层含义。
4.2 探索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等方式,探索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释。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创作实践5.1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案例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引导学生从感知、描述、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5.2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创作一首以景物形象为主题的诗歌。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创作出具有丰富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诗歌作品。
第六章:诗歌中的景物转换与时空构建6.1 理解景物转换的意义解析诗歌中景物随时间或空间的转换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景物转换构建诗歌的时空感。
6.2 分析诗歌中的时空构建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景物转换对时空的构建。
写景抒情诗鉴赏指导(教案)
写景抒情诗鉴赏指导——意象意境专题一、导入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
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写景抒情诗鉴赏指导课——意象意境专题”二、解读考纲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无论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
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通过抓住意象,来把握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温故知新首先我们来看一首学过的诗歌。
(一生朗读)问: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小令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营造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独、思乡之情。
四、了解概念那么,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呢?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副板书:意象:景,人、物意境:境界、氛围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
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
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即象——境——情。
五、题型分析对于意象、意境、情感,一般有这些命题形式。
(师朗读)六、阅卷重现1.周二的模拟考试中,我们考了这首诗,第一道题目是“《夜泊湘江》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下面请同学们来当考官,看看这些答案能得多少分,并说说理由。
(2.这些问题可以归结成两种现象,一是不懂得描绘画面,二是不懂得如何把握情境。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写景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写景特色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3. 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欣赏诗歌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 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3. 欣赏诗歌写景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诗歌写景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写景手法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诗歌写景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涵盖不同的写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诗歌中写景特色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3. 分析实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写景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分析意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写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教授诗歌写景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
2. 示范法:通过分析实例,示范如何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写景特色。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的写景手法。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诗歌写景特色的分析和创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成果和运用写景手法的准确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写景特色。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精选五篇)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精选五篇)第一篇: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鉴赏古典诗歌中写景的特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鉴赏古诗词中写景特色的题型2、掌握此题型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了解鉴赏古典诗歌中写景特色的题型。
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其描写特点如何?③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④请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或词是如何写景的。
⑤本诗或词写景很有特色(特点),请简要(从手法上加以)分析。
⑥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 ⑦你认为这首诗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⑧请从“动”和“静”(或“虚”和“实”)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或词。
三、分析典例,找写景特色1、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2、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4、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5、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6、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7、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8、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9、陶渊明《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0、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11、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如何鉴赏写景诗(教案)
如何鉴赏写景诗歌?(教案)类型一: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绘景)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
2.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总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小结:意象--- 图景-- 意境-- 情感答题步骤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时间+地点+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类型二: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看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 、看描景的角度: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3 、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4 、看色彩: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第三种类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1. 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3. 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4. 奠定感情基调5. 为下文做铺垫6.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案教案标题: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并能够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这些形象。
2. 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培养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鉴赏,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诗歌作品,包括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的诗歌。
2.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 准备学生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包括诗歌分析和形象描述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引起学生对景物形象的兴趣,例如播放一段描绘大自然景色的音频或展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景物形象的感受和想法。
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并引导学生一起朗读。
2.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包括使用的词语、表达方式和意象等。
3. 学生讨论并总结出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实践(2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方式,将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呈现出来。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出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5分钟)1. 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描写景物的诗歌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诗歌,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绘画、写作或表演作品,评价其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读、多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周围的景物,培养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第一章:诗歌与景物描写的关系1.1 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重要性1.2 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联1.3 探讨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与意义第二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技巧与方法2.1 观察与体验: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生活环境2.2 细腻描绘:学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细腻程度,如色彩、声音、气息等2.3 以小见大:理解诗人如何通过细微的景物描绘表达深刻的情感与思想第三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基本要素3.1 抓住景物特征:了解不同季节、不间的景物特点,如春天的生机、秋天的凄凉等3.2 运用修辞手法:学习诗歌中景物描写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3 注重景情交融: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紧密结合第四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情感表达4.1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通过景物描写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4.2 感受诗人的情感寄托: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寄托4.3 体味诗人的审美情趣:欣赏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美,感受诗人的审美情趣第五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实践与鉴赏5.1 诗歌创作实践:尝试自己创作诗歌,运用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5.2 诗歌鉴赏分析:分析经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人的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5.3 交流与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与鉴赏心得,互相学习与提高第六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时空转换6.1 了解诗歌中时空转换的意义6.2 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如何表现时空变化6.3 探讨时空转换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第七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对比与衬托7.1 学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对比手法7.2 理解对比与衬托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7.3 欣赏诗歌中对比衬托手法的艺术效果第八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象征与隐喻8.1 掌握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8.2 解析诗歌中景物描写如何隐喻诗人的情感与思想8.3 领略象征与隐喻手法的深度美感第九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节奏与韵律9.1 认识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节奏感9.2 理解节奏与韵律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9.3 欣赏诗歌中节奏与韵律的美感第十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综合鉴赏10.1 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与、题材、结构的关系10.2 综合评价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艺术价值10.3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与景物描写的关系难点解析: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与景物形象的关系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来表达情感、思想和主题的手法。
景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是增强诗歌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和加深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2 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类自然景物形象:如山水、花鸟、季节变化等。
人造景物形象:如建筑、雕塑、园林等。
第二章: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形象2.1 山水景物形象介绍山、水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2.2 花鸟景物形象介绍花鸟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静夜思》、《春晓》等。
第三章:诗歌中的人造景物形象3.1 建筑景物形象介绍建筑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夜泊牛渚怀古》等。
3.2 雕塑景物形象介绍雕塑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题临安邸》、《咏梅》等。
第四章: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表达技巧4.1 比喻和象征介绍比喻和象征在诗歌中景物形象表达中的应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江南春》、《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4.2 对比和衬托介绍对比和衬托在诗歌中景物形象表达中的应用。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高》、《题临安邸》等。
第五章: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情感传达5.1 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介绍景物形象如何传达诗人的情感。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等。
5.2 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情感传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提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第六章: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主题深化6.1 景物形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探讨景物形象如何帮助诗人深化诗歌主题。
分析具体诗歌实例,如《登金陵凤凰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6.2 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的主题深化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来理解诗歌的主题。
《如何阅读写景类古诗文》教案
最后,今天的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写景类古诗文的鉴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情况,适时进行复习和巩固,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运用和语言特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古诗文中的写景描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景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帮助大家体验如何运用意象和语言表达自然之美。
《如何阅读写景类古诗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写景类古诗文阅读》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古诗文: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学习这三篇古诗文,让学生掌握写景类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学会如何从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鉴赏古诗文,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教学难点
(1)对古诗文中的意象理解与把握,特别是如何从意象中提炼出诗人的情感。
-难点举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意象如何反映出诗人的隐逸情怀。
(2)对古诗文语言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如何识别和赏析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举例:学生可能难以识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对仗和夸张手法,以及它们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
2. 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片。
3. 学生反馈表格:用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注重景物形象的描绘。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
十、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景物,并尝试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江南春》1. 展示诗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鉴赏诗歌中描述景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作描写景物的诗歌。
教学准备:1. 多样化的诗歌作品,包括描述不同景物的诗歌。
2. 板书工具和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并请他们分享景物给他们带来的感觉和印象。
2.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诗歌中描述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探究(15分钟):1. 选择一首有关景物的诗歌,如《静夜思》。
2. 与学生一起朗读这首诗歌,然后讨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形象是什么。
3.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些景物形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图。
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拓展(20分钟):1. 分发其他不同主题的诗歌给学生,让他们独立阅读并找出其中描述景物形象的句子。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3. 学生小组轮流分享他们选择的诗歌,讨论其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意图。
巩固(15分钟):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作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歌。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或者参考之前学习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修改自己的诗歌,并选择一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诗歌中描绘景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鉴赏诗歌,提高对景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扩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2.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展示他们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写景诗赏析教案
写景诗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写景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赏析写景诗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写景诗赏析,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将学会欣赏、分析和写作写景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自然风景的视频或展示一组美丽的景色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情感共鸣,并提问:你对这些自然景色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如何用诗歌来表达这些感受?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写景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写景诗是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它注重通过五感的交融和想象力的发挥来创造出美的形象。
3. 赏析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写景诗的赏析方法和技巧:(1)仔细观察:通过观察诗歌中的描写细节,想象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细腻之处;(2)理解诗意: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等手法,理解诗人对景色的深层诠释;(3)品味诗美:欣赏诗歌中的美学价值,感受诗歌给人心灵带来的震撼和感悟。
4. 典型赏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写景诗,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理解情况,展开诗歌的赏析。
(1)注重描写诗歌中的自然景色,让学生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2)解读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自然的思考和情感表达;(3)提问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创作实践(2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或者选择教师提供的一张景色图片,用写景诗的形式表达对这个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1)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用丰富的语言描绘自己所选择的景色;(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词,如颜色、声音、气味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的准确性和美感;(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提供互相欣赏和建议的机会。
6. 总结梳理(10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写景诗的特点和赏析方法,并分享自己的写作感受和体会。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
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第一章:诗歌与景物的关系1.1 理解诗歌中景物的作用1.2 分析诗歌中景物与情感的联系1.3 举例说明诗歌中景物与主题的相互映照第二章:诗歌中的视觉景物描写2.1 识别诗歌中的视觉元素2.2 分析诗歌中色彩的运用2.3 探讨视觉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影响第三章:诗歌中的听觉景物描写3.1 识别诗歌中的听觉元素3.2 分析诗歌中声音的运用3.3 探讨听觉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影响第四章:诗歌中的嗅觉、味觉和触觉景物描写4.1 识别诗歌中的嗅觉、味觉和触觉元素4.2 分析诗歌中感官描写的运用4.3 探讨感官描写对情感表达的影响第五章: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创新与变化5.1 理解诗人对景物的新颖表达5.2 分析诗歌中景物变化的描写5.3 探讨创新与变化对诗歌意境的影响第六章:诗歌中的动态景物描写6.1 识别诗歌中的动态元素6.2 分析诗歌中动态景物描写的手法6.3 探讨动态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第七章:诗歌中的静态景物描写7.1 识别诗歌中的静态元素7.2 分析诗歌中静态景物描写的手法7.3 探讨静态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的作用第八章:诗歌中的象征性景物描写8.1 理解象征性景物的作用8.2 分析诗歌中象征性景物的运用8.3 探讨象征性景物描写对主题的暗示作用第九章:诗歌中的对比和衬托手法9.1 理解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9.2 分析诗歌中对比和衬托手法的具体例子9.3 探讨对比和衬托手法对景物描写的影响第十章:诗歌中的写景技巧综合分析10.1 结合前述知识点,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写景特色10.2 学生练习分析诗歌中的写景特色10.3 总结诗歌写景特色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第十一章:古代诗歌中的写景特色11.1 了解古代诗歌写景的特点11.2 分析古代诗歌中写景的手法11.3 探讨古代诗歌写景特色对情感表达的影响第十二章:现代诗歌中的写景特色12.1 了解现代诗歌写景的特点12.2 分析现代诗歌中写景的手法12.3 探讨现代诗歌写景特色对情感表达的影响第十三章:不同诗人的写景特色比较13.1 选择几位代表性的诗人13.2 分析比较他们的写景特色13.3 总结不同诗人写景特色的异同第十四章:诗歌写景特色的实践练习14.1 提供一组诗歌让学生练习分析写景特色14.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14.3 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第十五章:总结与提升15.1 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15.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分析诗歌写景特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15.3 总结写景特色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并提出进一步提升的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鉴赏诗歌中写景特色教案细致版”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不同感官的景物描写、动态与静态的对比、象征性景物、对比和衬托手法以及不期诗歌的写景特色等多个方面。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和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
诗歌具有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1.2 景物形象的概念与作用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
景物形象在诗歌中起到营造氛围、表达情感、象征意义等作用。
第二章:景物形象的描绘与表达2.1 观察与体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体验其美感。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2.2 诗歌中的景物描绘技巧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景物形象。
注意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通过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
第三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3.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选择一首描绘景物形象的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及其与情感的关联。
3.2 学生分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互相交流意见。
第四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创作4.1 学生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景物形象的诗歌。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描绘手法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4.2 诗歌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第五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欣赏与解读5.1 欣赏不同诗人的景物诗歌选择不同诗人的景物诗歌进行欣赏和解读。
分析不同诗人对景物形象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5.2 学生自主解读与分析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景物诗歌进行解读和分析。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报告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6.1 情感与景物形象的结合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相互关系。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喜悦、忧伤、孤独等情感。
6.2 学生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学生案例,分析案例中诗歌的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联。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七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象征意义7.1 象征手法的理解解释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如何阅读写景类古诗文》教案
教学难点:
分析古诗文景与情的关系,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回顾本单元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古诗的学习,导入新课。
品词析句,分析景物特点
任务一:品词析句,分析景物特点
以《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为例,分析哪些是体现景物特点的重要词句。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如何阅读写景类古诗文》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以本单元的古诗文为例,品读精彩语句,学会分析景物特点的方法。
2.知人论世,借助古诗文的抒情句和议论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
3.分析本单元古诗文中景与情的关系,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教学重点:
1。
(一)品读精妙的用词
以《三峡》《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黄鹤楼》《野望》中的三组句子为例,赏析句中精妙用词的表达效果。
(二)赏析精彩的手法
1.修辞手法
以《记承天寺夜游》《渡荆门送别》《与朱元思书》《三峡》中的语句为例,赏析不同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2.写作手法
以《三峡》《与朱元思书》《黄鹤楼》中的语句为例,赏析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表达作用。
拨云撩雾,透析作品主题
任务二:拨云撩雾,透析作品主题
一、以王绩为例,分析如何借助注解和资料,知其人论其世。
二、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分析如何借助文本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鉴赏写景诗歌?(教案)
类型一: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绘景)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
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
2.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总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3.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
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小结:意象---图景--意境--情感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时间+地点+特征)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类型二: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高低、远近、内外、整体局部;俯视、仰望、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3、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情景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4、看色彩: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
有何作用?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
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
3.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
4.奠定感情基调
5.为下文做铺垫
6.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例1: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例2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例3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例4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
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五.练习巩固规范答题学生演示
1 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古人写诗,经常运用对比手法。
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对比的?
2)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叹?
3)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运用对比、衬托,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
(共4分。
特点1分,手法2分,分析2分)
小题2:裴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地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
(3分)
2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赏析诗虚实结合的作用
参考:(1)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凉”,运用双关,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3)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之情。
3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山水诗有独特的表现手法,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4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请分析这首诗是如何将大处着笔,浓墨勾勒与工笔细描完美结合的。
参考: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5鹧鸪天【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参考:(1)开放性题目,只要能够从一个方面简要分析,有理有据则可。
(3分)示例:①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
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
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②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
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开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通过这种动静结合方式,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③写景有声、有色、有得,相映成趣。
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此外,还可以从炼字、修辞、寓情于景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有理有据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