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2)
第一学期武术教学教案[高等教育]
![第一学期武术教学教案[高等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34e97cd25c52cc58bd6bed2.png)
武术第一学期教学教案院系:河西学院班级:09(2)姓名:蔡荣学号:090601202 第一学期武术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1)之长,整理出简化太极拳甲乙组和初级长拳、刀、剑、枪术等22种拳术和器械套路。
1978年又先后编写出体育院系武术通用教材和大、中、小学武术教材。
1979年l月,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各省市相继成立武术挖掘、整理小组,使继承、发展传统武术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8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这是武术界前所未有的盛会,是武术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建国以来,国家体委为武术走向世界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国组成的武术代表团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以及东南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表演,受到各国人民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现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学习中国武术。
为了把武术运动推向世界和奥运会,中国武协曾于1985年在西安举办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
1987年在日本横滨国际会场,亚洲武术联合会筹委会举行了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亚洲武术联合会章程》并正式成立了亚洲武术联合会,选出亚洲武术联合会领导机构。
从1990年十一届亚运会起,武术被列为亚运会地竞赛项目。
之后于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界世界武术锦标赛,1993年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1995年第三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美国举行。
这标志着中国武术在走向亚洲、走向世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二节武术的特点与作用一、武术的特点:(一)以攻防技击动作为基本素材。
武术动作的招招势势,无不带有攻防技击性。
动作的技击性是它区别于其它项目的本质特点。
譬如:拳术中的踢、打、摔、拿;刀术中的劈、砍、挂、撩;枪术中的栏、拿、扎;剑术中的点、崩、刺;太极拳中的棚、捋、挤、按等等,都具有攻防技击性。
武术的攻防技术并不是停留在原始的格斗雏型上,而是把这些素材经过艺术构思,编成套路形式、借以达到活动身体、强身自卫的目的。
大学中国武术理论教案设计
![大学中国武术理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e9e76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3.png)
课程名称:中国武术理论授课对象: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分类以及武术的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武术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武术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武术的热爱,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思想意识。
教学内容:1.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武术的特点与分类3. 武术的基本理论4. 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中国武术的魅力”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讲解中国武术的起源,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现代。
-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武术的发展特点。
2. 中国武术的特点与分类- 介绍中国武术的基本特点:内外兼修、攻防兼备、注重实战。
- 分类讲解中国武术的门派,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特点与分类。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武术门派的历史、特点、技法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中国武术起源、发展、特点与分类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内容1. 武术的基本理论- 讲解武术中的阴阳、五行、八卦等基本理论。
- 分析这些理论在武术中的应用。
2. 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介绍武术与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的关系。
- 讲解武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武术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实践环节1. 教师示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武术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武术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论文。
《中国功夫》教案
![《中国功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a2e6b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2.png)
《中国功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和发展。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功夫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功夫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中国功夫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中国功夫的历史起源:中国功夫的演变、流派及代表人物。
3. 中国功夫的基本技术:拳法、腿法、摔法、拿法、兵器等。
4. 中国功夫的训练方法:基本功训练、套路训练、实战训练等。
5. 中国功夫的哲学思想:武德、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和发展;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中国功夫的哲学思想和训练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中国功夫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和发展。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了解的中国功夫知识,教师点评并补充。
4. 技术演示:教师展示中国功夫的基本技术,学生跟随模仿。
5.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功夫的基本概念、历史起源和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练习的积极性和态度。
3. 学生对武德和武学思想的了解和体会。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练习器材等。
教学建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注重武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丰富中国功夫知识。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武术学校或武术表演,加深对武术的了解。
2. 开展“武术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展示武术才能。
3. 举办武术知识讲座,邀请武术专家为学生讲解。
4. 组织学生参加武术比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七、教学作业1. 观看一部中国武术电影,了解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
2. 写一篇关于中国功夫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绘制一幅中国功夫主题的绘画作品,展示对中国功夫的理解。
中国功夫教案
![中国功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18a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8.png)
中国功夫教案中国功夫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功夫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和招式;3.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4. 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意志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功夫的起源;2. 中国功夫的分类;3. 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和招式;4. 中国功夫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回顾和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功夫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中国功夫的起源和发展历史: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资料,介绍中国功夫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武术,并强调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2)中国功夫的分类:分类介绍中国功夫的内功和外功、拳法和武器等不同门派和风格,让学生了解各种门派的特点和区别。
(3)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和招式:讲解并示范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如步法、站桩、基本招式等,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加深对基本功的理解和掌握。
3. 练习与巩固:(1)进行器械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中国武术武器进行练习,如刀、枪、剑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进行拳法练习:继续练习和巩固中国功夫的基本招式和动作,帮助学生提升身体协调性和灵敏度。
4. 拓展和应用:(1)观看中国功夫比赛视频:让学生观看中国功夫比赛的视频,并分析比赛选手的技术和风格,进一步了解中国功夫的实战应用和竞技价值。
(2)进行中国功夫表演:学生自愿报名,进行中国功夫的小组表演,展示所学的动作和招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询问学生对中国功夫的认识和体会,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四、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功夫的基本功和招式;2. 了解中国功夫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五、教学扩展:1. 邀请中国功夫教练到班级进行实地教学;2. 制作中国功夫相关的手工制品,如剪纸、折纸等;3. 进行中国功夫电影的观影活动。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2. 中国功夫器械;3. 中国功夫比赛视频;4. 表演舞台和音响设备。
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9e161716fc700abb68fcbf.png)
着重对武术运动的用途进行正确的指导,避免学生因为知识理解方向的偏差而产生错误的学习目的。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2章第一节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学时)
一、导语(时间:2-3分钟)
武术运动在现代被很多小说、电影、电视剧演绎的神乎其神,今天将带着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和了解一下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一起来揭开武术的神秘面纱,重新了解武术运动的根本形态。
二、讲授新课(时间:25-35分钟)
一、武术
(1)、武术萌芽
(2)、古代武术
(3)、近代武术
(4)、当代武术
(通过视频或图片分别展示不同时期武术的发展和成型)
三、巩固练习(时间:10分钟左右)
对武术不同时期的发展和进化进行学习和讨论。
四、小结((时间:3-5分钟)
通过了解和学习武术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明白武术所赖以形成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明确武术运动在中国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不同价值。
一、导语
师生互动:提问学生武术在其心中的印象或形象。
师生互动:学习过武术的同学现场的简单表演。
师生互动:学习武术的抱拳礼动作,讲解抱拳礼的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进行武术理论教学后,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对武术的喜欢和热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保证学生以积极向上的身心状态不断的学习成长。
《第二章传统武术文化与武德武礼》
教案设计
教案编号:编写时间:2015.11.20
课程名称
武术的起源及武德礼仪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人
付饶
适用专业与年级
大一年级武术专业
授课学时、周数
2学时、第4周
教学目标及
大学生中国传统武术教案
![大学生中国传统武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6fae4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3.png)
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特点。
2. 掌握至少一种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内容:一、导入1. 讲解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展示中国传统武术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授基本站姿和步法,如马步、弓步、虚步等。
2. 讲解和示范基本手型,如拳、掌、勾、爪等。
3. 学习基本腿法,如踢、扫、踹等。
4. 结合以上动作,教授简单的擒拿技巧。
三、实战技巧教学1. 讲解实战中的攻防策略和注意事项。
2.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动作。
3. 教授简单的散打技巧,如抱摔、擒拿、反击等。
四、课程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进步。
3.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
2. 基本动作教学:教授马步、弓步、虚步等站姿和步法,讲解手型。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示范,练习基本动作。
第二课时:1. 基本动作教学:教授基本腿法,如踢、扫、踹等。
2. 课堂练习: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示范,练习基本腿法。
第三课时:1. 实战技巧教学:讲解实战中的攻防策略和注意事项。
2. 课堂练习: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动作。
第四课时:1. 实战技巧教学:教授简单的散打技巧,如抱摔、擒拿、反击等。
2.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散打技巧。
第五课时:1.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课后练习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所学动作,巩固技能。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动作掌握情况。
2.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演练,评估学生的实战技巧和应变能力。
武术教案
![武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9c20a3e53a580216fcfea1.png)
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 图2 图3图4 图5 图6图7 图8 图9图10图11图12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Δ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 图2 图3 图4图5图6要点:左脚上步慢,右脚上步快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图7 图8图9图11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进行教学,教师先做示范,做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图2图3组织教法与要求:图1 图2 图3图4图5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2武术兴趣小组备课1 图2图3图4图5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教学,教师先做做示范时讲解动作的路方向,和动作的要点图3图4图5易犯错误①做马步时大腿与地面没有平,马步时没有挺胸收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图2图3图4图5-1 图5-2χχχχχχ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图2图3χχχχχχΔ武术兴趣小组备课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2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进行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2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图2 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3图2组织教法与要求①通过正面,侧面和背面示范进行教学,教师先做示范,做示范时讲解动武术兴趣小组备课图1武术兴趣小组备课武术兴趣小组备课武术兴趣小组备课。
大学中国武术史教案及反思
![大学中国武术史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440e7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1.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流派特点以及重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2. 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3. 中国武术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教学难点:1. 中国武术的流派特点及其演变。
2. 中国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中国武术有哪些了解?二、讲授新课1. 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1)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如原始社会的狩猎、部落战争等。
(2)讲解武术在古代的军事、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作用。
2. 中国武术的发展过程(1)秦汉时期:武术逐渐脱离军事领域,成为民间健身、娱乐活动。
(2)唐宋时期:武术进入繁荣时期,形成了许多流派,如少林拳、太极拳等。
(3)明清时期:武术发展达到鼎盛,套路技术、对抗性攻防格斗项目趋于成型。
3. 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1)少林拳:以刚猛、快速、实用著称。
(2)太极拳:以柔克刚、圆活自然、内外兼修为特点。
(3)形意拳:以内劲为主,动作朴实无华。
4. 中国武术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1)达摩:创立少林拳。
(2)张三丰:创立太极拳。
(3)黄飞鸿:将南拳传播到海外。
三、课堂小结1. 总结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流派特点以及重要人物。
2. 强调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同学们认为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二、讲授新课1. 中国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1)政治:武术在古代军事、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
(2)经济:武术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 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1)传承:通过武术比赛、教学、研究等活动,传承武术技艺。
大学中国武术史教案第二版
![大学中国武术史教案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06a68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f.png)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2. 掌握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1. 中国武术的起源;2. 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3. 中国武术的重要历史事件。
二、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1. 内家拳;2. 外家拳;3. 民间武术;4. 武术器械。
三、中国武术的特点1. 强身健体;2. 技击自卫;3. 艺术观赏;4. 心理调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中国武术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武术?武术有哪些作用?二、新课讲授1.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a. 讲解中国武术的起源,强调其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b. 介绍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唐、宋、明、清等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c. 分析中国武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a. 介绍内家拳、外家拳、民间武术和武术器械的特点;b.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经典动作;c. 分析各个流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中国武术的特点a. 讲解中国武术的强身健体、技击自卫、艺术观赏和心理调节等特点;b.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有哪些应用?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武术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2. 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国武术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4. 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2. 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武术学习中取得进步。
大学中国武术理论教案
![大学中国武术理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52444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3.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2. 掌握中国武术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
3. 了解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性拳种,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4. 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一、中国武术概述1. 中国武术的定义和起源2. 中国武术的历史发展3.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二、中国武术的基本理论1. 阴阳五行学说2. 天人合一思想3. 武术中的精气神三宝论4. 武术中的三节六合三、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和拳种1. 太极拳2. 形意拳3. 八卦掌4. 其他代表性拳种(如少林拳、南拳等)四、中国武术的练习方法和技巧1. 武术基本功训练2. 武术套路练习3. 武术对抗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武术?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2.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中国武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中国武术概述1. 讲解中国武术的定义、起源和历史发展。
2. 介绍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
三、讲授中国武术的基本理论1. 讲解阴阳五行学说在武术中的应用。
2. 介绍天人合一思想在武术训练中的体现。
3. 讲解武术中的精气神三宝论和三节六合。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课后阅读材料,如《中国武术理论丛书》等。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训练中?二、讲授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和拳种1. 以太极拳为例,讲解其特点、技法和练习方法。
2. 介绍形意拳、八卦掌等代表性拳种。
三、讲授中国武术的练习方法和技巧1. 讲解武术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2. 讲解武术套路练习的技巧。
3. 讲解武术对抗练习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参加武术活动,提高自身武术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国武术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中国武术微课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28bd9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8.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 认识几种常见的武术流派和代表人物。
- 学习并掌握简单的武术动作和要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兴趣。
-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尊师重道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中国武术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 简单武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2. 教学难点:- 武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 学生对武术精神的领悟和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武术教学视频、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 武术动作示范。
2. 学生准备:- 舒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
- 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播放武术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中国武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新课讲授1. 中国武术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教师讲解中国武术的基本概念,如武术的定义、特点等。
-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武术流派和代表人物-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武术流派,如少林拳、太极拳等。
- 介绍每个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 简单武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教师示范简单的武术动作,如基本拳法、腿法等。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武术动作练习,互相观摩、交流。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武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对武术的认识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观看武术比赛、学习武术知识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武术教学大纲设计模板范文
![武术教学大纲设计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7d32a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3.png)
一、课程名称武术二、课程性质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武术教学,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战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自卫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武术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和基本理论。
(2)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套路和实战技巧。
(3)熟悉武术的锻炼方法和保健知识。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地完成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2)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自卫。
(3)能够运用武术进行身心锻炼。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律意识。
(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自卫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理论(1)武术的起源与发展(2)武术的分类与特点(3)武术的锻炼方法与保健知识2. 武术基本动作(1)基本步型与步法(2)基本手法与手法运用(3)基本腿法与腿法运用(4)基本平衡与跳跃动作3. 武术套路(1)初级套路:如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等(2)中级套路:如少林拳、南拳等(3)高级套路:如形意拳、八卦掌等4. 武术实战技巧(1)攻防原则与技巧(2)实战模拟与对抗训练(3)自卫术与防身术5. 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1)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2)武术训练的基本方法(3)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组织与实施五、教学安排1. 学时分配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2.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学期:第1-4周:武术基本理论、基本动作与步型步法第5-8周:初级套路学习与练习第9-12周:基本手法与手法运用、实战技巧初步第二学期:第1-4周:中级套路学习与练习第5-8周:基本腿法与腿法运用、实战技巧提高第9-12周:高级套路学习与练习、自卫术与防身术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武术基本理论、基本动作和套路。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学。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_2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e48e0fcf3186bceb19e8bb60.png)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 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 /09/ 第2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2009/9/ 第3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10/ 第4次课
《中国武术史》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10- 第5、6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7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8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9、10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1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2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3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4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5、16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7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8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华武术课教案模板范文
![中华武术课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fba9d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6.png)
一、课程名称中华武术课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历史、文化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武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心理素质。
三、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场地室内六、教学准备1. 教学挂图《中国武术》2. 音乐《中国功夫》3. 字卡4. 课件5. 红腰带(师生各一条)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红腰带,引发幼儿观察:老师今天的打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过渡语:让你们猜到了,最近我迷上了中华武术!二、初步感知中华武术的特点1. 教师播放李连杰的视频,幼儿观看。
2. 讨论: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师傅非常厉害?3. 小结:这就是中华武术,它源远流长,是一种体育项目,也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三、了解练武的目的1. 介绍练武的目的,如防身、锻炼身体、观赏等。
2. 讨论:你知道谁在练武吗?(幼儿交流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明星、爷爷奶奶、外国人)3. 讨论:连外国人也加入了练武术的队伍,这说明了什么?4. 小结:练武既锻炼了身体,又有助于防身。
四、学习武术基本动作1. 个别幼儿表演武术动作,教师小结几个主要的动作:出拳、马步。
2. 幼儿学一套武术动作。
五、练习与巩固1.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所学动作,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共同进步。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2. 教师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内容,展示所学动作。
2. 家长鼓励孩子坚持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学中国武术鉴赏课教案
![大学中国武术鉴赏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c1325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3.png)
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武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卫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课程时长:2课时课程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武术的内涵,鉴赏武术之美。
二、讲授新课1. 中国武术的历史与演变- 讲解中国武术的起源,如古代战争、民间健身等。
- 介绍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重点讲解各个时期的武术特点。
2. 武术的文化内涵- 讲解武术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
- 分析武术在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体现,如武术与诗词、戏曲、绘画等。
3. 武术的分类与特点- 介绍中国武术的分类,如拳术、器械、内功等。
- 分析各类武术的特点,如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
4. 武术鉴赏方法- 讲解如何鉴赏武术,包括动作、姿势、节奏、内涵等方面。
- 举例说明优秀武术表演,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武术表演。
2. 其他学生根据所学鉴赏方法,对表演进行评价。
3.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中国武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鉴赏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武术融入日常生活?二、讲授新课1. 武术与生活- 讲解武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健身、自卫、养生等。
- 分析武术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武术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 武术与现代社会- 讲解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武术比赛、武术电影等。
- 分析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以武术为主题的健身操。
2. 各组展示健身操,其他学生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程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鉴赏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武术精神,将武术融入生活。
大学中国武术史教案设计
![大学中国武术史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27fa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3.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主要流派。
2. 培养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中国武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武术发展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2. 武术流派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1. 武术流派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 武术在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武术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武术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二、新课导入1. 讲解中国武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从古代的技击、武术、功夫等概念演变到现代的国术。
2. 介绍武术在各个朝代的发展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武术流派1. 讲解武术流派的概念和分类,如内家、外家、少林、武当等。
2. 分析各个流派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各流派武术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中国武术的了解。
2. 检查学生对武术流派的认识。
二、武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 讲解武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如军事、民间、宗教等。
2. 分析武术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讲解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武术的传播、武术学校、武术比赛等。
2. 分析武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主要流派。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自己感兴趣的武术流派的研究报告。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术历史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武术流派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历史武术教程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武术教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66305e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e.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代表流派及其特点;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套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代表流派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套路的学习与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中国武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武术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高中历史武术教程。
2. 讲授新课(1)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流派。
(2)中国武术的代表流派:讲解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武术的基本功:教授武术的基本姿势、步法、手法和腿法。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跟随教师学习武术基本功。
(2)教师示范武术套路,学生模仿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术的基本功和套路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中国武术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代表流派。
2. 观看一部中国武术电影或纪录片,了解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和发展。
3. 课后练习武术基本功和套路,记录自己的进步。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武术学习中有所收获。
2.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一武术教案模板范文
![大一武术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07ad0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7.png)
---一、课程名称:大学武术基础课程二、授课对象:大一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和套路,提高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意志品质。
四、教学内容:1. 武术基础知识讲解2. 基本拳术套路学习3. 基本步法和腿法练习4. 武术器械的基本使用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拳术套路的学习、基本步法和腿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以及器械的使用技巧。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武术基础知识1. 导入:简要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 讲解:讲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和练习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动作。
第二课时:基本拳术套路学习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基本动作。
2. 讲解: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拳术套路。
3. 示范:教师示范拳术套路。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拳术套路。
第三课时:基本步法和腿法练习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拳术套路。
2. 讲解:讲解基本步法和腿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基本步法和腿法。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步法和腿法。
第四课时:武术器械的基本使用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步法和腿法。
2. 讲解:讲解武术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
3. 示范:教师示范武术器械的基本使用。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武术器械的基本使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基本拳术套路、步法、腿法和器械使用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武术的热爱。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和身体素质。
武术史教学设计范文
![武术史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aafa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4.png)
武术史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武术史一、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认识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3.掌握中国武术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代表性流派;4.发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中国武术史的重要事件和代表性流派;3.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40分钟)1.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段与武术有关的电影片段或展示一些武术的图片、视频片段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介绍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5分钟)讲解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时期的武术、南北朝时期的战国武术、唐朝的黄飞鸿传统武术等。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武术起源于哪个时期的中国?b.武术最早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发展起来的?c.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术有哪些特点?4.小结(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中国武术史的重要事件和代表性流派(40分钟)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武术家的照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介绍中国武术史的重要事件(15分钟)讲解中国武术史中的重要事件,如:《武庙经略武艺图》的发现、明朝崑仑派的创立等。
3.介绍中国武术史的代表性流派(15分钟)讲解中国武术史中的代表性流派,如:太极拳、南拳、北派武术等。
4.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重新分组,让他们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你最喜欢哪个代表性流派?为什么?b.你认为中国武术有哪些独特之处?5.小结(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第三课时: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40分钟)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武术馆中学生表演的视频或是以武术为题材的影片等,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10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武术史教学设计
![武术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1b3e5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4.png)
武术史教学设计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武术教学成为了一种普及化的体育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与综合素质。
下面是一个关于武术史教学设计的示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发展,知晓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2.通过学习不同流派的武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意识。
3.掌握武术基本动作和招式,并体验身心的训练和锻炼。
二、教学内容1.武术起源与发展的简介- 武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狩猎与战争,通过演化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和文化表现形式。
- 介绍中国武术的历史和分类,包括少林寺武术、太极拳、八卦掌等。
2.主要流派和代表性招式- 介绍不同流派的武术,如崆峒派、华山派、武当派等,并展示其特点和代表性招式。
- 演示并讲解一些基本的武术动作,如踢、打、拳、剑等。
3.体验与训练- 分组进行基础动作的学习和演练,启发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和运用。
- 进行基本器械的使用练习,如刀、棍、剑等。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呈现正确的武术动作与招式,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
3.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互相帮助、交流和比较。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2. 学生通过完成武术动作的演示、讲解和实践等环节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3. 设置测验或考试,测试学生对武术基本知识和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武术的精彩瞬间,引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介绍武术的起源与演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3. 分组研究不同流派的武术,学习其代表性招式和技巧,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4. 组织学生学习武术的基本动作和训练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练习和实践,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 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 /09/ 第2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2009/9/ 第3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10/ 第4次课
《中国武术史》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2009-10- 第5、6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7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8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9、10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1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2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3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4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5、16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授课时间第17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时间第18次课
《中国武术史》第一学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