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 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设计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设计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设计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提高朗诵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语感。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2. 文学作品的朗诵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热身活动,引导学生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朗诵吗?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朗诵是什么?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如语音、语调、语速、情感表达等。

2. 讲解朗诵时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3. 示范朗诵一段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朗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课后作业成果,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时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技巧。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声音和表情传达情感。

3. 学生再次进行分组练习,选择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

三、课堂展示(15分钟)1. 学生代表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邀请学生进行即兴朗诵,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朗诵,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篇1古诗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二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常识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教学过程:1诗歌的历史从人类开始有了劳动就有了诗歌人类最初的劳动号子就是诗歌的雏形,所以诗歌可以成为歌,因为可以配乐而歌2诗歌划分的阶段是从西晋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始的3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4诗歌分类:诗歌2诗歌规则:押韵和平仄押韵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首诗的偶句的结尾一个字必须押韵即韵母相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四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律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独具特色。

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敏锐,体物细微。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散译: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犹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有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户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朗诵教学详细教案设计模板

朗诵教学详细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掌握正确的发音、节奏和语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发音、节奏、语调等。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朗诵技巧,表达作品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2)提问:朗诵有哪些基本技巧?如何提高朗诵水平?2. 朗诵基础知识(1)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发音、节奏、语调等。

(2)示范朗诵技巧,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实践练习(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首朗诵作品进行练习。

(2)互相点评:各小组轮流进行朗诵,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整体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改进建议。

4. 创新环节(1)即兴朗诵: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即兴创作朗诵内容。

(2)角色扮演: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诵。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朗诵技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朗诵水平:根据学生的朗诵作品,评价其发音、节奏、语调等方面的表现。

3. 学习态度:关注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4. 学生的朗诵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六、教学资源1. 朗诵作品:选取适合学生朗诵的经典文学作品。

2. 朗诵技巧视频:提供朗诵技巧的示范视频,供学生参考。

3. 朗诵比赛:组织校内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朗诵。

《朗诵》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语气等,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示范表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朗诵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2. 散文朗诵的注意事项3. 故事朗诵的表演方法4. 诗词鉴赏与朗诵实践5. 课堂练习与反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语气等。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朗诵技巧表达作品中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随模仿。

3. 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朗诵心得。

4. 实践法:学生进行朗诵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优秀朗诵作品,引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语气等。

3. 示范:教师进行朗诵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朗诵心得,互相学习。

5. 实践:学生进行朗诵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6.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为评价标准。

2. 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课本及相关朗诵教材。

2. 课件:朗诵技巧讲解PPT。

3.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优秀朗诵作品。

4. 互联网资源:用于查找相关朗诵素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进行示范朗诵。

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学生进行朗诵实践,教师给予指导。

3. 第三课时:学生进行诗词鉴赏与朗诵实践,教师给予反馈。

《朗诵》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2. 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朗诵能力,增强自信心。

3. 通过朗诵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增强语感。

4.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的美,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朗诵技巧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选取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3. 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情感内涵。

4. 进行朗诵实践,分组练习,个人展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朗诵技巧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随模仿。

3. 分析法: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情感内涵。

4. 实践法:分组练习,个人展示,互相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朗诵技巧的基本概念、示范朗诵等。

2. 文学作品:选取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等。

3.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朗诵作品。

4. 评价表:用于学生互相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朗诵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朗诵技巧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如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随模仿,体会朗诵技巧。

4. 分析: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5. 实践:分组练习,个人展示,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朗诵技巧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诵练习。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朗诵技巧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实践作品,对学生的朗诵技巧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身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践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引入新课:《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十九首》的定名《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

《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三、《行行重行行》的作品分析《古诗十九首》描写的是人类情感的共相和基调,表现出质朴的特色,达到了情真,景真,意真的境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走了就是走了,无论指送行者,还是远行者,总而言之是两个人的分离。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那远行的人向前走再向前走,前边的道路无穷无尽,而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

朗诵教学详细教案模板范文

朗诵教学详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朗诵的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朗诵技巧的掌握,包括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的运用。

2. 难点:如何将朗诵技巧与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3. 朗诵示范视频或音频。

四、课时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分配:导入5分钟,讲解朗诵技巧10分钟,朗诵实践20分钟,总结与反思5分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朗诵示范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什么是朗诵?朗诵有什么作用?2. 讲解朗诵技巧(10分钟)- 语音:正确发音,避免口音和方言的影响。

- 语调: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调整语调,使之富有变化。

- 语速:适当控制语速,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

- 语感: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使之在朗诵中得以体现。

3. 朗诵实践(2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诗歌或散文进行朗诵。

-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朗诵技巧。

- 分组朗诵,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二课时1.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学生分享朗诵心得,总结朗诵技巧的运用。

- 教师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朗诵实践(15分钟)-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散文进行朗诵。

- 教师提供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诵水平。

3. 总结(5分钟)- 强调朗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朗诵练习。

-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一首诗歌或散文,并尝试进行朗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朗诵实践等。

2. 朗诵技巧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对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感的运用。

3. 作品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朗诵表现,评价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由覃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希望大家能认真听讲,等下老师可要提问的哦!(你们把笔和笔记都准备好了吗?)2、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看一幅画,看看大家能从图片中回忆起我们低年级曾学过的哪一首古诗吗?请看屏幕:(有人知道与图有关的诗句吗?嗯,是《村居》)3、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二月早春乡间孩子们放学回来后兴致勃勃放风筝的情景。

这样惬意的童年生活,真是让现在还宅在家里的我们感到羡慕是不是?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2、(1)现在来认读这一课的几个生僻字,注意读准字音。

(2)接下来学习4个会写的字,请大家注意听(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纸上把这几个字练写一遍。

3、学完了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三、再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的“四时”是指一年四季;“田园”是乡村;而“杂”是有感而发;注意这个“兴”的读音。

“其三十一”就是第三十一首。

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这首古诗,(出示要求)请结合注释大概了解一下诗句意思。

(1)理解词语: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2、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这是大部分同学一看就知道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古诗的韵味:《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朗诵讲课教案设计模板及范文

朗诵讲课教案设计模板及范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诵讲课,使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朗诵的基本技巧,如气息、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

2. 难点:如何将朗诵技巧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朗诵艺术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朗诵的魅力。

2. 讲解(1)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气息、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朗诵技巧在课堂中的应用。

3. 实践(1)分组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朗诵。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足。

4. 互动(1)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朗诵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总结(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练习朗诵。

1. 学生朗诵作品的完整度、流畅度、情感表达等方面。

2. 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范文:朗诵讲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知识,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3. 激发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气息、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朗诵技巧。

2. 难点:如何将朗诵技巧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朗诵艺术的基本知识,如朗诵的定义、起源、发展等。

(2)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朗诵的魅力。

2. 讲解(1)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气息、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朗诵技巧在课堂中的应用。

3. 实践(1)分组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朗诵。

《朗诵》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演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诵姿势和呼吸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正确的朗诵姿势和呼吸方法,基本朗诵技巧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理解,朗诵情感的把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朗诵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3.2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正确的朗诵姿势和呼吸方法,示范并进行实践指导。

3.3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评价,教师巡回指导。

3.4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4.2 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

4.3 评价内容朗诵姿势、呼吸方法、文学作品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下周课堂分享。

5.2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注重个体差异。

5.3 教学反思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语文》课本中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6.2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朗诵道具等。

6.3 参考资料相关朗诵技巧的书籍、视频资料等。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7.2 示范法教师进行朗诵示范,展示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

7.3 实践法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4 互动法第八章:教学步骤8.1 准备阶段学生准备好朗诵的作品,教师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8.2 教学阶段教师讲解朗诵技巧,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8.3 展示阶段学生进行朗诵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大全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大全

朗诵初中课程教案大全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热爱朗诵,提升语文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概念2. 朗诵的技巧3. 朗诵的表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些经典的朗诵作品,让学生对朗诵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朗诵与口语表达的区别,引发学生对朗诵的思考。

二、教学朗诵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朗诵的本质。

2. 介绍朗诵的特点,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三、教学朗诵的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呼吸控制、声音调节、情感把握等朗诵技巧。

2. 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教学朗诵的表演(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表演的要求,如舞台表现力、肢体语言等。

2. 学生进行朗诵表演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朗诵表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朗诵的技巧(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诵情况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改进朗诵技巧。

2. 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朗诵的表演(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增加朗诵表演的魅力。

2. 学生进行朗诵表演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投入。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热爱朗诵,积极参与朗诵活动。

朗诵课指导教案设计模板

朗诵课指导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朗诵技巧:气息控制、发声方法、情感表达、节奏感等。

2. 朗诵作品:诗歌、散文、小说节选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经典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朗诵课的意义和目标。

2. 讲解朗诵技巧(1)气息控制:讲解呼吸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

(2)发声方法:讲解发音部位、发音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3)情感表达:讲解如何通过语气、语调、表情等表达情感。

(4)节奏感:讲解节奏的把握,指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3. 朗诵作品分析(1)选取一首适合朗诵的诗歌或散文,进行逐句分析。

(2)讲解作品的主题、情感、节奏等,指导学生理解作品。

4. 学生实践(1)分组进行朗诵练习,互相点评。

(2)邀请学生上台朗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朗诵技巧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朗诵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朗诵技巧,如气息控制、发声方法、情感表达、节奏感等。

2. 评价学生的朗诵作品,如内容理解、情感表达、节奏把握等。

3.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以下为朗诵课指导教案设计模板的具体内容: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朗诵技巧:气息控制、发声方法、情感表达、节奏感等。

2. 朗诵作品:诗歌《再别康桥》、散文《荷塘月色》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经典朗诵视频《再别康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朗诵教案(范文模版)

朗诵教案(范文模版)

朗诵教案(范文模版)第一篇:朗诵教案(范文模版)朗诵课教案开课的意义1、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朗诵能力训练不容忽视。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我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听、说、读、写” “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读”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地位。

2、从社会发展的要求看,朗诵能力训练非常必要。

今天,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许多时候需要谈判、辩论、宣传、演讲……。

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朗诵训练十分迫切。

大多数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如人意,朗诵没有激qing,缺乏朗诵的技巧,加强朗诵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从学生写作训练看,加强朗诵训练尤为重要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源于语言词汇的匮乏,与阅读欣赏好的文章较少有很大关系。

加强朗诵训练有助于推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搜寻一些精典的、优美的诗篇、散文,在提高同学们朗诵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所特有的抑扬顿挫的声调美,特别是诗歌作品的音韵美、节奏美。

2、学习朗诵的技巧,提高朗诵的水平。

做到仪态大方,吐字清晰,语音标准,声音洪亮。

3、认识到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密切接触语言,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了作品的欣赏能力。

4、通过朗读,.增大语文的阅读量,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具备社会交际能力,便于工作与人沟通打下基础。

6、通过当众朗诵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紧张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学方法]:运用听录音示范与自我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同学模仿示范材料练习。

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后,教给朗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篇1)中班古诗教案《江雪》【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像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一)作者写作*的背景和目的何在?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

朗诵讲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朗诵讲课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诵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情感表达、节奏把握、声音调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朗诵的基本概念:朗诵是指将文学作品通过声音、语调、表情等方式进行表演的过程。

(2)朗诵的技巧:停顿、重音、语速、语气、情感表达等。

3. 实践(1)教师示范朗诵一段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等技巧。

(2)学生分组练习朗诵,教师巡回指导。

4. 情感表达训练(1)教师讲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示范如何通过声音、表情传达情感。

(2)学生根据所给题材,进行情感表达训练。

5. 节奏把握训练(1)教师讲解节奏在朗诵中的重要性,示范如何把握节奏。

(2)学生根据所给节奏,进行节奏把握训练。

6. 声音调控训练(1)教师讲解声音调控的方法,示范如何运用气息、共鸣等技巧。

(2)学生根据所给要求,进行声音调控训练。

7.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技巧和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学生自选一首诗歌或散文,进行朗诵练习。

2. 家长协助学生进行朗诵指导,记录学生的进步。

朗诵讲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诵的基本概念、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情感表达、节奏把握、声音调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春江花月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朗诵的基本概念:朗诵是指将文学作品通过声音、语调、表情等方式进行表演的过程。

朗诵模板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朗诵模板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掌握朗诵的模板结构。

2. 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朗诵的基本技巧。

2. 朗诵模板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朗诵技巧。

2. 如何将朗诵模板应用于实际朗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优秀的朗诵作品,让学生感受朗诵的魅力。

2. 提问:你们知道朗诵的基本技巧吗?请简要谈谈。

(二)讲授新课1. 朗诵的基本技巧:a. 声音要洪亮、清晰、富有感情;b. 语速要适中,注意节奏感;c. 语气要抑扬顿挫,富有变化;d. 做好停顿,突出重点。

2. 朗诵模板的结构:a. 开头:引出主题,引起听众兴趣;b. 主体:围绕主题展开,层次分明;c. 结尾:总结全文,强化主题。

(三)示范讲解1. 教师示范朗诵一段课文,讲解朗诵技巧和模板结构。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诵,感受朗诵的魅力。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篇课文,运用朗诵模板进行朗诵。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模板结构。

(五)评价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模板结构。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朗诵方面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诵技巧和模板结构,使学生掌握了朗诵的基本方法。

2. 在实践练习环节,学生的朗诵水平得到了提高。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课后作业1.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运用所学朗诵技巧和模板结构进行朗诵。

2. 收集优秀的朗诵作品,分析其朗诵技巧和模板结构。

朗诵稿子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朗诵稿子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技巧:气息、节奏、停顿、语气、语调等。

2. 朗诵的方法:如何选材、如何处理文本、如何运用表情和动作等。

3. 朗诵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散文、小说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一段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朗诵?朗诵有什么作用?(二)基本技巧讲解1. 气息:讲解气息在朗诵中的重要性,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

2. 节奏:讲解节奏在朗诵中的运用,教授如何把握节奏。

3. 停顿:讲解停顿在朗诵中的作用,教授如何正确处理停顿。

4. 语气、语调:讲解语气、语调在朗诵中的运用,教授如何调整语气、语调。

(三)朗诵方法讲解1. 选材: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朗诵的稿件。

2. 处理文本:讲解如何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情感和意境。

3. 表情和动作:讲解如何运用表情和动作来增强朗诵效果。

(四)朗诵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篇朗诵作品。

2. 每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3. 各组轮流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强调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朗诵的技巧运用情况。

2. 评价学生在朗诵中的情感表达和表现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 朗诵视频、音频资料。

2. 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朗诵作品。

3. 朗诵技巧书籍、教程等。

六、教学时间1. 导入:5分钟2. 基本技巧讲解:15分钟3. 朗诵方法讲解:10分钟4. 朗诵实践:20分钟5. 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朗诵》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培养学生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诵文本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朗诵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将文本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选择适合初中生朗诵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确保文本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教育意义。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使用示范法,由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朗诵示范。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以一段精彩的朗诵视频或音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朗诵的概念和重要性。

3.2 讲解与示范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声音的调节、语调的把握、情感的表达等。

请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朗诵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文本进行朗诵练习。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充分表达文本中的情感。

3.4 展示与评价每组选代表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态度。

评估学生对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4.2 朗诵展示对学生在朗诵展示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评估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段文本进行课后朗诵练习,并录制视频或音频。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诵作品,进行互评和交流。

5.2 朗诵比赛组织一次班级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舞台感和表现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语文》教材中适合朗诵的课文。

参考《朗诵技巧》等专业书籍,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朗诵》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朗诵》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和语音发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朗诵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朗诵素材,如古诗、现代诗、散文等。

确保文本内容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教育意义。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朗诵方式和表情动作。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朗诵水平。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素材,引发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和好奇心。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2 讲解与示范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发音、呼吸控制、情感表达等。

进行示范朗诵,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朗诵的艺术魅力。

3.3 练习与指导分组让学生进行朗诵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朗诵技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进步情况。

通过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4.2 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朗诵比赛或展示活动。

邀请家长、老师和同学作为评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打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资源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朗诵教材,如《朗诵艺术》等。

利用教材中的示范文本和练习题目,进行教学活动。

5.2 媒体资源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创作一段朗诵文本。

朗诵教学设计

朗诵教学设计

朗诵教学设计朗诵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朗诵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朗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大胆开口,学习朗诵教学重点:朗诵的技巧教学难点:让学生张口朗诵课型:新授课活动课教法:以课文为例,教师指导学生朗诵教学过程:导入:人,生在社会当中,就不可能不跟别人打交道,这就是人际交往。

我们也常听别人说:“你看看谁谁,真会办事!”其实这里面包含的一个是处理事情的能力,一个就是交际的能力。

还有人说:“人才不一定会说话,但会说话的一定是人才。

”这就告诉了我们交际的必要性,而要想学会交际,朗诵是第一步,也就是说你要大胆开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一种语言艺术。

要想成为口语表达与交际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首先请一名同学来朗读《雨巷》。

但这位同学是念书,不是朗诵。

教师做朗诵示范。

学生分小组首先揣摩作者思想感情,完成后进行第一轮筛选。

在此期间,哪里把握不好,随时请教老师。

(学生都能积极的问问题,能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

)在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在课堂上朗诵,选出前三名。

完成之后,教师再次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注意感情的投入,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相融,想像自己就是作者。

第二要注意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1、停顿、相连2、重音、轻音3、语速、节奏4、语气、语调教师结合具体篇目具体讲解。

学生自主体会作业:短文:今天我朗诵。

课后反思:学生课堂气氛热烈,投入了两节课时间,基本每个学生都朗读了一遍,但总觉得收获了了,不知道是不是教师讲得少的原因。

朗诵教学设计2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朗诵的基本知识掌握朗诵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实践掌握朗诵常用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朗诵活动把我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诗歌散文等的音韵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
【第一课时】
草原
【教学目标】
1.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会有感情地朗诵这篇课文。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谈谈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

3.轻声有感情朗诵课文。

4.小组比赛朗诵。

【第二课时】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体会诗词意境,联系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2.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诵读时如何做到抑扬顿挫;
4.个人表演朗诵。

【第三课时】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有感情的读文。

3.诵读时如何做到抑扬顿挫。

4.个人表演朗诵。

【第四课时】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诵这篇美文。

2.感受文章所描绘的美好景色,产生对祖国美好风光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自我展示,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

2.初读感知,了解诗歌意境。

3.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大意。

4.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5.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理解课文,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能积极地参与美文朗诵活动,并能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学习美文。

2.初读感知,了解课文意境。

3.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4.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
【第六课时】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感情朗读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投入到课文的角色读课文。

3.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第七课时】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感情朗读人物的对话
【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有感情的读文。

3.诵读时如何做到抑扬顿挫。

4.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第八课时】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齐读,初步感受爱家乡的情怀。

2.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朗诵,熟读课文。

4.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
【第九课时】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情读文。

【教学过程】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情境。

2.重点引导,入情入境。

3.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4.A.小组表演b.个人表演
【第十课时】
彩色的非洲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情境。

2.重点引导,入情入境。

3.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4.a.小组表演b.个人表演
【第十一课时】
白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诵读时如何做到抑扬顿挫。

4.个人表演朗诵。

【第十二课时】
三字经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字经的内容。

2.受到思想教育,学会如何做人。

3.背诵三字经。

【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三字经》的内容。

3.诵读时如何做到抑扬顿挫。

4.个人表演朗诵。

【第十三课时】
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欣赏美文,感受梦想的力量
【教学过程】
1.示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感受意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第十四课时】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感受异国风情,感情读文。

【教学过程】
1.示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感受意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
【第十五课时】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教学过程】
1.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3.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分角色朗诵。

【第十六课时】
必备古诗词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1.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4.朗读指导,熟读成诵。

5.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
【第十七课时】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朗诵,熟读课文。

4.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
【第十八课时】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诵课文。

2.体会凤辣子鲜明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2.初读,感知文意。

3.自读课文。

4.分角色表演朗诵课文
【第十九课时】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人物对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识字正音。

理解课文,体会文意。

把握情感,分角色朗诵人物对话。

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
【第二十课时】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3.感悟这课文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2.探究文意,以知促情。

3.指导朗诵,熟读诗歌。

4.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第二十一课时】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投入到课文的角色读课文。

3.a.集体朗诵b.小组朗诵c.个人朗诵d.比赛朗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