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题(含答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他们(农奴)不能擅自离开土地,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享用一日三餐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晚餐。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中世纪庄园B.西周诸侯国C.古希腊城邦D.印度种姓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农奴”“定期给领主干活”,可知这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情景,故选A项。
2.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府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
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答案:A3.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下图)。
此后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在本质上反映出当时欧洲(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控制精神世界答案:A解析: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受到教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
4.由于商业贸易的兴盛,仅公元1100—1300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
这些中世纪的“城市”( )A.均由教会把持军政大权B.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C.居民均为破产农民D.孕育着反封建的力量答案:D5.某历史学家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
”据此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公民要求的契约自由B.宣扬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C.巩固皇权并维护国家秩序D.利用法律教化帝国的民众答案:C解析: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维护其统治地位,保证专制权力,下令编纂法典,故选C项。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含答案)
《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一、单选题1.某地,地主将耕地划分为三大区块,或春耕,或秋耕,或休耕;为了恢复地力,休耕的土地种植豆科植物等绿肥。
农家使用地主提供的农具与牲口,共同耕作。
村庄另有许多共同的设施,如马厩、作坊、烤坊、牧场、林地及宗教场所。
这种生产、生活方式曾普遍地存在于A.四世纪的埃及B.七世纪的希腊C.十三世纪法兰西D.十五世纪的中国华北2.从1世纪开始西欧的城市逐步发展复兴,他们通过斗争和赎买政策取得了城市的自治权,甚至有的城市成为城市共和国。
这一现象的出现( )A.说明城市市民已经转化成为资产阶级B.为西欧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使农村的封建经济开始大规模解体D.为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提供了条件3.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
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
材料所述现象最早当发生于A.中世纪初期的西欧B.中世纪初期的东欧C.中世纪后期的西欧D.中世纪后期的东欧4.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
这一事件反映出A.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 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制衡C.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 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5.下列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6.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某城的描绘:(它)是一座极大的城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
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作者对唐朝的评价。
(2)试用所学知识论证作者的观点。
26.王权的沉浮
在西欧中世纪,王权曾经代表了进步的因素,社会各阶层都倾向于王权,促使西欧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A.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
B.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
C.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D.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
19.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这句教诲对阿拉伯人及其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这种影响的是
A.借鉴印度数字发明了阿拉伯数字B.全盘接受希腊罗马文化成果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5世纪时,有人游历西欧。他可能看到
A.政治统一,社会安定B.庄园盛行,经济自足
C.城市繁荣,环境整洁D.王权趋强,贵族没落
2.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
3.一幅图画描述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C.都是独立的政治单位D.都实施直接民主政治
9.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的诞生地,位于如图的
A.①B.②C.③D.④
10.中世纪后期,德意志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中的“自由”是指:
A.空气清新B.自给自足C.自治地位D.自产自销
11.“贵族在其居住的领地中为其家臣建立次级采邑。封建领主同天子的情感纽带是宗教性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减弱”。文中描述的是
A.13世纪B.15世纪C.17世纪D.19世纪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1.中古时期,西欧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同时设总管、管家监督依附农和奴仆的劳役,以及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
这说明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A.具有自然经济特征B.带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兼有政治和经济的功能2.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
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D.领主附庸地位平等3.“……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使用的原则来处理。
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有法律效力”。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基督教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B.神学涵盖了政治、法学及其他一切科学C.基督教影响着欧洲社会各个方面D.圣经词句具有法律效率4.一份1064年欧洲的文书中一个穷人对寺院长说:“老爷,现在我向你亲自移交自己和我的儿子,充当农奴,使今后我本人,我的儿子以及他们所有的后嗣,世世居留,充当圣玛丽寺院及圣玛丽寺院僧侣的农奴,和那里的其他世袭农奴一样。
”这说明,当时A.教会同时是欧洲的封建主B.教会是欧洲封建制的支柱C.教会严重束缚了人性发展D.农民在法律上是非自由民5.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因争夺司法权发生冲突。
腓力四世于1302年5月10日,首次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听命于国王,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这反映了法国A.王权与教权长期并存B.阶级结构出现改变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君主世俗权力加强6.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
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检测卷(二)(含答案)高中历史部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元检测卷(二)(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4·北京通州区高一期中)在世界历史上,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的时间段大致为( )5—15世纪公元前5—5世纪1—10世纪公元前6—15世纪2.(2024·重庆名校联盟高一联考)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结构“其统治关系极其复杂多变,例如一个附庸可能同时效忠两个领主甚至多个领主,而所效忠的领主之间又结成复杂的效忠关系……它的基本关系不是国王与臣民,也不是国家与公民,而是领主与附庸。
”更符合该学者观点的图示是( )A B C D3.(2024·河南商丘高一期中)西欧封建制是一种以社会契约关系为基础,把权利的分配和土地的分配联系起来的等级责任制。
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分割,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实际上并不受国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辖。
由此可推知,西欧的这一现象( )易使政治上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推动民族国家兴起不利于强化贵族阶层的政治权力减少了封臣的义务4.(2024·北京通州区高一期中)10世纪以后,英国林肯城的市民通过与封建主谈判、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从英王亨利二世手中得到特许状,赢得了一定程度的城市管理权。
这可以用来佐证西欧的( )城市自治王权衰落封君封臣制强大民族国家形成5.(2024·河南开封五校联盟高一期中)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对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这些状况( )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6.(2024·浙江余姚中学高一质检)《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C.成文法代表了平民的利益D.注重维护法律程序的公正
20.某一时期,欧洲各地开始出现一种团体,成员须学习古典希腊哲学、基督教神学与人文学知识。后来,法学与医学逐渐成为重要学习科目。该团体当是
A.修道院B.行会C.等级会议D.大学
21.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
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的根本
23.“将国家掌握土地、没收叛乱贵族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不得世袭。”这是指
A.西周 封邦建国制B.拿破仑 民法典
A.农民阶级B.封建贵族阶层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
8.欧洲近世的文明有三个来源:封建制度、希腊哲学、耶稣教。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
A.封建制度—希腊哲学—耶稣教B.希腊哲学—封建制度—耶稣教
C.耶稣教—希腊哲学—封建制度D.希腊哲学—耶稣教—封建制度
9.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
A.封建等级;分裂割据B.君主等级;民族国家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融合与创新的文明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16.《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
论证:中世纪的英国,教权与王权并存,分散了国家最高权力;在封君封臣制下,领主即贵族的经济、政治实力不断上升,他们联合起来即可与王室抗衡;中世纪早期英国许多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并从封建主手中取得自治权,骑士和市民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壮大,既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世纪社会政治结构多元化的直接体现,经济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于是在这种王权与“民”权相对均衡的背景下,贵族组成上院、骑士和市民组成下院,英国议会制由此诞生。
总结:由以上论述可知,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是独特历史土壤的产物,很好地诠释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
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6.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
A.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以抵御外来影响B.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C.武士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D.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6.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最大贡献是
A.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B.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C.建立了庞大的阿拉伯帝国D.沟通和传播了东西方文化
17.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是在
奥斯曼土耳其人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是在a12世纪中期b13世纪末期c14世纪中期d15世纪末期18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的条件是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罗马帝国东部演变为拜占庭帝国法国国王基本完成法兰西的统一a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
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
材料反映中古时期西欧()A.罗马帝国日渐衰败B.农奴人生自由得到保障C.庄园经济自给自足D.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2.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
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
这反映了当时()A.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B.社会世俗教育的普及C.基督教会权威的丧失D.宗教改革成效的显著3.有学者统计了英格兰若干郡的27个庄园13世纪至16、17世纪之间的租金变化,结果表明,在这三百多年间,租金基本是稳定的。
这种现象()A.说明了农村经济结构稳定B.加速英国封建制度的衰落C.根源于资产阶级反抗斗争D.导致农村贫富差距极端化4.1040年,米兰城的中小贵族和工商业者联合起来,赶走了大主教。
1045年,在出身贵族的人民领袖兰佐内的领导下,米兰城内的小贵族和城市工商业者开始融为一体,他们的联合被称为“和平联盟”。
上述现象()A.导致天主教会迅速衰微B.瓦解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C.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呈现了王权逐渐加强的趋势5.13世纪时,一个德国男爵同时从20个封君那里领取土地,有的封臣甚至有43个封君。
这一现象()A.对封臣忠诚度是一种考验B.源于城市工商业逐渐发展C.反映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D.表明封君封臣制难以维系6.“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是楔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
但无论如何,它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下列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教会统治逐渐衰落B.城市自治权逐渐增强C.农奴制的日益盛行D.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7.公元8世纪中期,某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中世纪早期,西欧实行封建制度,此制度得以形成和维系的基础是( )A.关系与财富B.种族与阶级C.土地与契约D.宗教与习俗2.领主可以用来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地方是( )A.领主自营地B.农民份地C.元老院D.庄园法庭3.1215年6月,在强大的压力下,英王约翰在兰尼米德签署了《大宪章》。
《大宪章》被后世誉为“现代社会法律体系根基”。
这是因为《大宪章》( )A.迫于压力而签署B.代表资产阶级利益C.确立君主立宪制D.限制了君主的权力4.恩格斯曾经指出,(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是指( )A.君权神授观念B.人文主义思想C.基督教神学思想D.自然法精神5.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
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土地所有权B.投票选举权C.城市自治权D.自由贸易权6.拜占庭帝国曾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但其自身也无法避免衰亡的历史命运。
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 ) A.阿拉伯帝国B.奥斯曼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帝国7.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
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C.留下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8.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在( )A.8世纪中期B.9世纪中期C.10世纪中期D.11世纪中期9.下列对奥斯曼最高统治者苏丹的表达正确的是( )①宗教领袖②国家和军队的主宰③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④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游牧民族。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含答案)
《中古时期的世界》检测题一、单选题1.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
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D.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2.从历史发展趋势看,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的众多城市A.增强了领主力量B.助长了教会的扩张C.壮大了割据势力D.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中世纪的西欧是在多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中发展起来的。
创造这些文明的人包括①蒙古人②罗马人③日耳曼人④土耳其人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4.受中国政治文明影响较深,曾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政权是A.阿拉伯帝国B.奥斯曼帝国C.笈多帝国D.高丽王朝5.他们在数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
他们是A.古代埃及人B.古代阿拉伯人C.古代希腊人D.古代印度人6.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的地点是A.亚历山大B.麦加C.麦地那D.巴格达7.它从公元前4世纪的铁器时代至公元1世纪之间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限制进出红海的船只的门户通道。
4世纪时,在国王埃扎纳统治下进行文字改革,创制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埃塞俄比亚文字。
埃扎纳所统治的国家是( )A.桑海B.津巴布韦C.阿克苏姆D.印加8.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特征之一,以下对其认识最全面的是A.直接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B.有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和发展C.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对佛教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9.如果你穿越到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可能看不到的现象是A.封建庄园大小不一B.农奴为领主无偿耕种C.农民为领主无偿耕种D.领主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10.希腊早期城邦主要靠自给农业、放牧和捕鱼为生,公元前8 世纪,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向海外殖民,并促成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地矛盾的凸显B.重商主义的盛行C.人文思想的滥觞D.航海技术的发展11.“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4·茂名高一检测)公元8世纪西欧推行的封君封臣制,改变了过去将土地无条件赏赐的做法。
接收封地的豪绅显贵,必须提供自备马匹武器的骑兵,上下之间结成封主与附庸的关系。
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制()A.以土地为纽带维系政治关系B.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C.导致社会缺乏秩序动荡不安D.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实践经验【深化点拨】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容易形成西欧社会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2.(2024·南昌高一检测)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
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A.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C.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D.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3.中古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A.巩固了天主教对西欧国家的控制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结束了西欧政治的分裂割据状态D.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深化点拨】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4.(2024·天津高一检测)中世纪的西欧,市民阶层最初只注意本城市的利益,但随着工商业和国内外政治的发展,他们改变了对国家事务的冷淡态度,开始帮助国王,促进统一。
这表明()A.封建庄园制经济逐步解体B.市民联合以争取城市自治C.王权的社会基础有所扩大D.国王依靠市民来治理国家5.有学者说:“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一批城市的理论家们致力于挖掘传统、开拓创新,从而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测试卷(后附详解)
部编版⾼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测试卷(后附详解)第⼆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测试卷⼀、选择题1.下列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封建主通过耕种的⽅式向帝王效忠B.⼤⼩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C.⼤⼩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2.以下对封建时代西欧庄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西欧庄园中的农民和农奴要向国王缴纳租税B.庄园的⼟地分两部分,⼀部分是领主的“直领地”,⼀部分是佃户的“份地”C.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说明领主与佃户之间具有⼀定的契约关系D.西欧庄园中的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的⼀些权益3.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
这反映出()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态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C.市民⽂化和观念⽇益消极世俗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4. 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
1200年前后的⼏年中,马赛等地⼀度建⽴起意⼤利式的⼩型城市“共和国”。
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
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现象()A.城市⾃治B.殖民扩张C.君权神授D.三⾓贸易5.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当时中国的城市的最⼤不同点是()A.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B.脏、乱、差C.允许⼿⼯业者居住D.可以拥有⾃治权6.1453年,延续了⼀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其灭亡,盛极⼀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我们()A.要以排外的⼼理对待外来⽂化B.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C.⾛向辉煌后必然⾛向灭亡D.只有扩张才能促进经济发展7.达?芬奇的某代表作中描绘了耶稣遇难前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的情景。
与该画作相关的宗教创始于()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3世纪C.公元1世纪D.公元7世纪8.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是根据他们⽐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评B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其次单元测评(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个拥有9个封臣的封君本人或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是另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大化改新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C.罗马教廷的统治D.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答案:B2.封建庄园制度盛行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
下列对庄园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庄园中的耕地均由农奴集体耕作B.高校主导着庄园农户的精神生活C.城市兴起对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D.庄园是封君封臣制存在的经济基础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故C项正确。
庄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夫份地组成,农夫份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解除A项。
教会主导了西欧人的精神生活,解除B项。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故D项错误。
3.庄园法庭档案记录:下列诸人不得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行为侵扰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牵走牲畜,从今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某人不按规定价格卖酒也要罚款。
这表明法庭维护( )A.领主利益B.贵族利益C.佃户权益D.公共秩序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这些规定涉及的都是公共秩序方面的内容,说明庄园法庭维护公共秩序,故选D 项。
4.12世纪30年头以后,欧洲的一些地区起先出现“市政官”。
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
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
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A.城市自治B.殖民扩张C.君权神授D.三角贸易答案:A解析:中世纪,欧洲很多城市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自治权,可以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自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故选A项。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达标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达标检测(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说明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A.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B.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C.基本上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D.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局限明显【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封君封臣制适应了中古西欧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封君封臣制对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封君封臣制的作用,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的局限性,排除D项。
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这段材料反映了( )A.庄园经济是开放式经济B.庄园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D.庄园是发达的经济实体【答案】C 【解析】材料“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反映出中古时期欧洲的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C项正确;庄园经济封闭性较强,排除A 项;庄园经济并不发达,而且其经济形态不是商品经济,排除B、D两项。
3.纵观整个中古时期的英国,国王权力始终处于一种不完整的状态之中,其限制既来自作为中古时期思想文化权威的教会,也来自作为贵族势力和平民势力代表的议会。
这反映了中古时期英国国家权力结构的突出特征是( )A.有限王权的传统B.国家结构的松散C.民主政治的确立D.权力分配制度化【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古时期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教会和议会的限制,体现了有限王权的政治传统,故 A项正确;中古时期后期,英国的王权得到加强,国家结构相对紧凑,排除B 项;中古时期的英国并未实行民主制,排除C项;限制王权不等于权力分配制度化,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27.(1)出现了由国王、贵族、骑士、市民等共同参政的等级代表会议(或等级君主制);但该制度尚未成熟,骑士和市民并不固定参加会议;尽管王权在不断增强,但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
(2)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力量在增长;国王或贵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是否让骑士和市民持久参政犹豫不决。(注意上下两题答案的对应性)
A.13世纪B.15世纪C.17世纪D.19世纪
22.奥斯曼军队攻下君士坦丁堡的那个世纪,西欧社会正值
A.采邑改革开启B.君主专制正走向衰落
C.封建制度产生D.新航路开辟拉开帷幕
23.“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前5世纪希腊B.3世纪罗马C.13世纪西欧D.19世纪英国
4.奈良时代日本的“文物礼乐,悉遵唐制”,但例外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B.以儒学为官学C.以科举选拔官员D.孔庙与祭孔典礼
5.13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等级代表会议的与会者不包括
A.教会贵族B.世俗贵族C.城市市民D.自由农民
6.“新教徒”“Protestants”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Protestari”, 意指 “抗议”和“宣称”,其抗议的主要对象是
17.默罕默德宣布在攻城战中除了城市本身,城中的一切财产,包括居民和金银财宝都属于胜利的将士。而守城全体居民举行全城祈祷仪式,索非亚教堂圣像被抬上城头。以上这一场景记叙的是
A.日尔曼蛮族进攻罗马B.阿拉伯人进攻巴格达
C.土耳其人进攻君士坦丁堡D.蒙古人进攻巴格达
18.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曾经用金钱从城市领主——琅城主教手里买得自治权。不久,主教出尔反尔,撤销城市自治的权力。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处死主教,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以上现象说明
A.封建领主彼此割据B.森严的等级制度
C.君主集权专制D.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
24.“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造成进入中世纪后,西欧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A.罗马帝国的分裂B.采邑改革的推行
C.阿拉伯帝国的征服D.日耳曼人的破坏
A.西周的分封制B.西欧的封建制C.罗马的奴隶制D.印度的种姓制
12.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 )
A.经济衰退B.文化浩劫
C.国家分裂D.民族灭亡
13.穆罕默德起初在麦加传教,后来带领信徒移居麦地那,继续传教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奠定了后来阿拉伯国家结构的基础。他宣传的宗教是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5世纪时,有人游历西欧。他可能看到
A.政治统一,社会安定B.庄园盛行,经济自足
C.城市繁荣,环境整洁D.王权趋强,贵族没落
2.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
3.一幅图画描述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A.印度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4.英国“没有代表,不纳税”的政治传统源于
A.8世纪前期的“采邑改革”B.13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
C.17世纪中期的“长期议会”D.17世纪末期的《权利法案》
15.15世纪中期,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这一文化的中心位于
A.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
B.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
C.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D.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
19.穆罕默德说:“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这句教诲对阿拉伯人及其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这种影响的是
A.借鉴印度数字发明了阿拉伯数字B.全盘接受希腊罗马文化成果
27.中世纪英国
1265年,在被爱德华击败之前没多久,孟福尔(贵族)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骑士和市民以前也参加过大会,但机会很少,而且叫他们来总是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而从未让他们参与议政。孟福尔把骑士和市民召进来,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这项革新至少在一开始不是成规。在后面几代人的时间里,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
26.(1)A:等级君主制;B:君主专制;C:13。
(2)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市民阶层兴起。在争取城市自治过程中,国王为强化王权与市民阶层及世俗贵族接近,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加强统治,同时市民与贵族分享一定权力;王权不断加强,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封建贵族因各自利益需要王权支持发展经济;王权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初期颁布重商主义政策,一定程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后期专制王权过于强大,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因素。
C.都是独立的政治单位D.都实施直接民主政治
9.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的诞生地,位于如图的
A.①B.②C.③D.④
10.中世纪后期,德意志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中的“自由”是指:
A.空气清新B.自给自足C.自治地位D.自产自销
11.“贵族在其居住的领地中为其家臣建立次级采邑。封建领主同天子的情感纽带是宗教性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减弱”。文中描述的是
A.罗马教皇B.世俗君主C.封建领主D.天主教徒
7.在古老的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起桥梁的是
A.罗马人B.阿拉伯人C.波斯人D.马其顿人
8.古典时期的希腊城邦与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虽然兴起的时空不同,其发展却有不少雷同之处。下列选项中,两者“雷同之处”的是
A.都因商业需要而兴起B.公民都以商人为主体
A.巴尔干半岛B.君士坦丁堡C.阿拉伯半岛D.希腊半岛
16.16世纪左右,欧洲“绅士”(gentry)阶层大多住在乡间宅第,喜爱田猎,坐享田租。他们拥有政治、法律的特权,并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这些“绅士” 获取其身份主要依靠下列哪一途径?
A.经营工商,累积财富B.应征从军,建有军功
C.拥有封地,身份世袭D.通过考试,获得资质
C.承认基督教在阿拉伯帝国的地位D.伊斯兰教吸收了孔子的思想
20.下列事件能表明教皇已摆脱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了与之相抗衡能力的是 ( )
A.丕平篡位B.教皇国建立C.卡诺莎觐见D.“阿维尼翁之囚”
21.陈衡哲《西洋史》中记载了一位法王的所作所为:“他靠了狡计,靠了酷刑,靠了兵力……竟使法王的领土加增了一半。在政治方面,他的权利尤能推及他的领土以外,他已禁止了诸侯的私铸钱币,已使他的法律通行于法国全境之内。”据此推测这位法王的生活年代是( )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的政治状况有何特点?
(2)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D2.B3.C4.C5.D6.A7.B8.A9.C10.C11.B12.B13.D14.B15.B16.C17.C18.B19.A20.C21.B22.D23.A24.D
25.(1)评价:与同时代的西方相比,唐朝时期的中国极盛并处于领先地位。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史纲》
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作者对唐朝的评价。
(2)试用所学知识论证作者的观点。
26.王权的沉浮
在西欧中世纪,王权曾经代表了进步的因素,社会各阶层都倾向于王权,促使西欧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公元9—15世纪,以英国为例,填写其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2)概述上述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作用。
(2)论证:论证同时期的西欧,采邑改革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经济上以封建庄园制为主,政治上长期处于王权羸弱、分裂割据的状况。唐继隋统一之后,不仅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还创造出了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气象。政治制度: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贞观之治”展示的统治者虚怀若谷、开明廉洁的形象,成为后世王朝效法的榜样。社会发展:“开元盛世”,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国力强盛,文化灿烂,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民族关系:大唐王朝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周边各族,如唐蕃和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通过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儒学辐射东亚,中国文化成为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核心。的确,唐朝时期的中国以其先进的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独特魅力。
二、材料分析题
25.极盛时代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得那样地鲜明……在唐朝,中国的极盛时代……中国呈现了繁荣、幸福和文艺活跃的景象远在任何同时代国家的前头。以致在文明史上立刻引起一些最有意思的问题。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