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历年7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20分)
1.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 )。
A.管仲
B.荀子
C.李斯
D.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的思想。
A.孔子
B.孟子
C.曾子
D.荀子
3.谶纬神学正式被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是( )。
A.西汉末年
B.东汉
C.西晋
D.南北朝
4.“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出自( )。
A.《淮南子》
B.《新书》
C.《春秋繁露》
D.《新语》
5.在体例结构上体现了“王政布于上,诸侯奉于下,礼乐抚于中”原则的是( )。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大律》
6.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
A.礼
B.理
C.人情
D.经义
7.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 )。
A.王弼
B.鲍敬言
C.郭象
D.嵇康
8.“教随时设,政因事论”是谁提出的变法主张?( )
A.汉文帝
B.孝文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9.隋文帝杨坚的立法思想是( )。
A.立法简约
B.以轻代重
C.贵贱同法
D.约法省刑
10.柳宗元在其( )中集中批判了“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的谬说。
A.《天说》
B.《伐宋》
C.《时令论》
D.《断刑论》
11.提出“悬法学为上科”、“升法直为清列”主张的思想家是( )。
A.白居易
B.柳宗元
C.韩愈
D.苏轼
12.认为只有刑、礼、道“循环表里,迭相为用”,才能使“王者之化”成功的是( )。
A.柳宗元
B.韩愈
C.白居易
D.朱熹
13.“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是我国法律史上最早的关于律、令的明确界说,提出者是( )。
A.杜预
B.张斐
C.刘颂
D.王弼
14.朱熹的“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思想体现在刑罚手段上为( )。
A.主张恢复肉刑
B.主张取消肉刑
C.主张扩大赎刑
D.主张取消赎刑
15.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 )。
A.儒学
B.道学
C.理学
D.“法治”思想
16.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洪仁玕的这一观点体现在哪一著作中?( )
A.《资政新篇》
B.《英杰归真》
C.《诛妖檄文》
D.《立法制喧谕》
17.主张“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8.1897年,康有为出版了( ),为变法提出了思想理论依据。
A.《新学伪经考》
B.《大同书》
C.《孔子改制考》
D.《春秋董氏学》
19.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 )。
A.主权在民
B.司法独立
C.直接民权
D.自由、平等、博爱
20.提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的理论的是( )。
A.顾炎武
B.王夫之
C.龚自珍
D.魏源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墨家的法律思想有( )。
A.兼爱、交利
B.尚同、尚贤
C.无为而治
D.非攻
E.一同天下议
2.道家主张实行愚民政策,消除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提出( )。
A.“去甚、去奢、去泰”
B.“绝仁弃义”
C.“绝圣弃智”
D.“绝巧弃利”
E.“立公弃私”
3.《淮南子》一书的法律思想包括( )。
A.主张无为,即要求积极参加政治
B.兼采儒法,而注重法治
C.“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说
D.“立经陈纪”,刑不上大夫
E.“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4.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 )。
A.何晏
B.阮籍
C.王弼
D.郭象
E.嵇康
5.体现在《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包括( )。
A.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B.维护等级特权
C.刑无等级,一断于法
D.封建纲常的法律化
E.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6.唐初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是( )。
A.严刑峻法
B.安人宁国
C.法贵简当
D.慎狱恤刑
E.明正赏罚
7.下列是白居易提出的有( )。
A.贫穷是犯罪的根源
B.“天人不相预”
C.肉刑可废不可复
D.性三品说
E.慎选司法官吏
8.黄宗羲的法律思想有( )。
A.“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学校议政”的设想
D.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
E.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9.谭嗣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 )。
A.《仁学》
B.《变法通义》
C.《以太说》
D.《报贝元征书》
E.《大同书》
10.在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与法理派争论最激烈的两条是( )。
A.亲属相奸
B.干名犯义
C.无夫奸
D.子孙违反教令
E.存留养亲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西周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
2.邓析为了反对周礼,提出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这一口号。
3.张斐以礼率律的法律观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以礼率律的主张上。
4.唐律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法。它始终贯穿着以礼为主,礼法结合的精神。
5.柳宗元认为国家和法律起源于势。
6.白居易对传统的宽猛理论进一步加以论述,认为要人民有悦服之心,在司法中必须贯彻理大罪赦小过的原则。
7.朱熹法律思想是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
8.为了保证民主与平等,黄宗羲提出学校议政的设想,这可以说是近代议会政治的雏形。
9. 洪仁玕十分重视太平天国的法制建设,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
10.为了维护纲常名教,曾国藩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秉于礼”。
四、名词解释
1.《春秋》决狱:指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审理案件时,根据犯罪的事实,考察行为者的动机,只要有犯罪动机,就应当惩罚,不必待其成为行为对首犯要从重惩罚,如果只有犯罪没有犯罪动机就应当从轻处罚。---实际上是一种原心论罪,一种动机论,在判断一种行为时候,看行为人的动机而不是看结果。
2.理学:指宋代形成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学术思想,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流,其最高范畴是理,理是宇宙万物最高的本体和产生万物的本原;
它的产生标志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作用和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3.《大学衍义补》:指丘濬的作品,此书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专门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主张,在广泛汇辑整理前代的关于法律制度,思想的丰富资料基础上,阐述总结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实际是在理学的立场上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总结和发挥;
4.太平之世不立刑-----指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指出:公羊三世里的太平世即大同世界,是人类发展阶段的至善至美的理想社会,在那里,人们摆脱了乱世中存在的各种苦道,社会上致人犯罪的政治经济根源消失了,人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社会就可以达到治至刑措,实现太平之世不立刑;
五、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