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它有什么重要发现
![什么是引力波它有什么重要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065134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8.png)
什么是引力波它有什么重要发现关键信息1、引力波的定义2、引力波的产生机制3、引力波探测的方法4、已有的重要发现及成果5、引力波发现的科学意义6、未来引力波研究的展望1、引力波的定义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时空涟漪。
它是由加速运动的质量所产生的,类似于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所产生的涟漪。
引力波以光速传播,携带了有关其源的信息,如黑洞合并、中子星碰撞等剧烈的天体物理过程。
11 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波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物质和能量会弯曲时空,而当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时,这种弯曲会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引力波的振幅非常小,在地球上通常极其微弱,因此探测它们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111 引力波的特征引力波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例如它们是横波,即其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
它们也具有两种极化模式,分别称为“+”极化和“×”极化。
2、引力波的产生机制引力波的产生通常源于一些极其剧烈和高能的天体物理过程。
21 黑洞合并当两个黑洞相互绕转并最终合并时,会产生强烈的引力波。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211 中子星碰撞中子星的碰撞也是引力波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种碰撞不仅会产生引力波,还可能引发剧烈的爆炸和电磁辐射。
212 超新星爆发某些类型的超新星爆发也可能产生引力波,但相对较弱。
3、引力波探测的方法为了探测引力波,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31 地面引力波探测器地面引力波探测器如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和Virgo 等,利用激光干涉的原理来测量引力波引起的微小长度变化。
311 空间引力波探测器未来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如 LISA(激光干涉空间天线)将在太空中运行,能够探测更低频率的引力波。
4、已有的重要发现及成果自引力波被首次直接探测到以来,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
41 首次探测2015 年 9 月 14 日,LIGO 首次直接探测到了来自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事件,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引力波
![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9633b724b90d6c85ec3ac63d.png)
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缩写为LIGO。是美国分别在路易斯 安那州的列文斯顿和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建造的两个引力波探 测器。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
时空波动。通常引力波都很低,宇宙中大质量天体的加速、 碰撞和合并等事件才可以形成强大的引力波,但由于波源超 远距离,引力波传播到地球时变得非常微弱。因此需要超高 灵敏度的仪器才有可能对引力波进行探测。 原理:两条激光在管道内来回反射,路程增加,会产生干 涉条纹;引力波使光程发生变化,因此激光干涉条纹就会出 现变化。
引力波发现的意义
探测引力波意义重大,从科学意义上看, 引力波可以直接与宇宙大爆炸连接。广义相对 论中预言的引力波也可以产生于宇宙大爆炸中, 这就是说大爆炸之初的引力波在 137 亿年后的 今天仍然可以探测到。一旦发现了宇宙大爆炸 时期的引力波,就有可能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 甚至或许能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机制。
谢谢
人类探索引力波的过程
1959年,美国科学家韦伯教授用精密仪器探测到了引力波, 但经过其他国家科学家实验,最终未得到证实。 1980年,美国科学家泰勒等人,靠着射电望远镜,发现了一 个双星体系----脉冲射电源PSR191316。按照广义相对论, 双星互相绕转发出引力辐射,它们的轨道周期就会因此而变 短,(PSR1913 16)的变化率为-2.6*10^12。与广义相对 论所预言的结果相当接近。因此,泰勒等人的发现成为了人 类首次间接定量发现了引力波的证据。 2014年3月17日,美国科学家首次直接探测到宇宙大爆炸第 一波震荡,即原始引力波。 2016年 2 月11日 23 点30分,(美国)物理学家,宣布人类 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
•引力波
引力波简介
什么是引力波它有什么重要应用
![什么是引力波它有什么重要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8a3195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d.png)
什么是引力波它有什么重要应用关键信息项:1、引力波的定义2、引力波的产生机制3、引力波的探测方法4、引力波在天文学中的应用5、引力波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6、引力波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潜在应用11 引力波的定义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涟漪。
它是由于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或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111 引力波的本质引力波实质上是时空弯曲的动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112 与其他波的区别与电磁波等常见的波不同,引力波是由物质和能量对时空的扰动引起的。
12 引力波的产生机制引力波的产生通常源于一些极其剧烈和高能的天体物理过程。
121 恒星爆发例如超新星爆发,当恒星内部的核燃料耗尽,无法抵抗自身的引力时,会发生剧烈的坍缩和爆炸,产生引力波。
122 双黑洞合并两个黑洞相互绕转并最终合并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强大的引力波。
123 双中子星合并双中子星在相互靠近并合并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引力波。
13 引力波的探测方法为了探测引力波,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测技术和设备。
131 地面引力波探测器如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通过测量激光在长干涉臂中传播时的微小变化来探测引力波。
132 空间引力波探测器计划中的天基引力波探测器,如 LISA 等,能够探测更低频率的引力波。
14 引力波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引力波的发现为天文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手段。
141 观测黑洞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黑洞的性质和行为,如黑洞的质量、自旋等参数。
142 研究星系合并揭示星系合并过程中的细节和机制。
143 探索早期宇宙为研究宇宙早期的物理过程提供重要线索。
15 引力波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物理学领域,引力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51 验证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152 探索量子引力为探索量子引力理论提供可能的途径。
153 了解物质的本质有助于揭示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和性质。
什么是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961709f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b.png)
什么是引力波?
引力波是一种由爆炸、碰撞、旋转等扰动引起的曲率。
这种曲度向外
传播,就像在水面引起的波浪一样。
引力波的发现揭示了爆炸、合并
和旋转事件所产生的物理现象,也为宇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那么,引力波究竟是什么呢?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详细解析引力波的科学原理,以及与该发现相关的
最新研究成果。
1. 引力波的产生
引力波的产生需要存在质量大而密度高的天体。
一般指的是具有极高
质量的天体,例如:黑洞或中子星等。
当这些天体在距离地球非常遥
远的时候,它们发生运动或碰撞时也就会产生引力波。
在引力波的产
生过程中,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都会影响引力波的传播速度和波形。
2. 引力波的探测
由于引力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对空间结构带来细微的扰动,因此,要
想探测到引力波,需要极高的技术难度和高精度的设备。
2015年9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
3. 引力波的研究进展
引力波的探测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新纪元,同时也为黑洞和中子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
最近,科学家还通过探测引力波来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宇宙学课题,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演化和结构。
总结
引力波的发现在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除此之外,它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宇宙的奥秘。
未来,引力波天文学将会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并为我们揭开更多宇宙之谜提供新的线索和答案。
什么是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2353a2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1.png)
什么是引力波引子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寻找新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宇宙的奥秘。
其中,引力波作为一种新的天文现象,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引力波、它的发现历程以及它对宇宙研究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引力波引力波是由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质量加速或变动的物体所产生的扰动传播而成的。
简单来说,当两个巨大的物体(如黑洞或中子星)以极高的速度相互运动或碰撞时,它们会产生引力波。
这些引力波会像水面上的涟漪一样向外扩散,并在宇宙中传播。
引力波是一种与电磁波截然不同的波动形式。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引力波则是由时空本身的弯曲和拉伸所引起的扰动,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引力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都是以无法想象的速度传递信息。
引力波的发现历程对于引力波的存在,爱因斯坦在1916年首次提出了理论预言。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找到直接证据来支持这个理论。
直到2015年9月14日,美国的LIGO(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探测器成功地探测到了来自两个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
LIGO探测器是一个由两个位于不同地点的激光干涉仪组成的实验设备。
当引力波通过地球时,它会引起激光光束的微小变形,从而导致干涉仪输出的光强发生变化。
通过精密的测量和分析,LIGO团队最终成功地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
自此以后,LIGO团队陆续发现了多个引力波事件,包括黑洞合并和中子星合并等。
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并为宇宙研究提供了新的窗口。
引力波的重要意义引力波的发现对宇宙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引力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探测手段,使我们能够窥探到宇宙中以往无法观测到的事件。
例如,通过观测黑洞合并事件,科学家们得以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对黑洞的性质和演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什么是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7c474a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a.png)
什么是引力波引子引力波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它被誉为“宇宙中最强大的震荡”。
2015年,科学家首次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这一重大突破被认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发现。
那么,什么是引力波呢?本文将从引力波的概念、产生机制、探测方法以及对人类科学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引力波的概念引力波是由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天体物理现象。
广义相对论认为,质量和能量会扭曲时空结构,形成引力场。
当质量或能量分布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引力波,这种波动会传播到周围空间中。
可以将引力波类比为在水面上扔入石子所产生的涟漪,它们都是通过波动传递信息的。
引力波的产生机制引力波的产生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大质量天体的运动:当两个巨大质量天体(如黑洞或中子星)相互绕转或碰撞时,它们的运动会引起周围时空的扭曲和震荡,从而产生引力波。
2.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在初始阶段释放了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释放也会导致时空结构的变化,产生引力波。
3.星体的自转和潮汐效应:当恒星自转或受到其他天体的潮汐作用时,也会产生引力波。
引力波的探测方法引力波的探测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需要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技术。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用于引力波的探测:1.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利用激光的干涉原理来测量空间中的长度变化。
当引力波通过探测器时,它会引起空间的微小变化,从而改变激光的传播路径。
通过测量激光的干涉图案变化,可以间接检测到引力波的存在。
2.脉冲星定时阵列:脉冲星是一种具有极高稳定性的天体,它们会以非常规律的脉冲信号发射射电波。
通过多个脉冲星的定时观测,可以检测到引力波对它们的影响。
当引力波经过地球时,它会导致脉冲星的到达时间发生微小变化,从而可以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
引力波的意义与应用引力波的探测对于人类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还为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手段。
引力波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1.宇宙学研究:引力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
什么是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c2e5c8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1.png)
什么是引力波引力波是由于引力传播而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它是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并于2015年首次直接探测到的,这一发现也为科学界带来了极大的轰动和重要意义。
引力波是由质量巨大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描述,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会扭曲时空结构,这种扭曲就像是将一块薄膜弯曲使其形成波浪一样,这种波动传递的就是引力波。
引力波具有传播速度极高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空间中任意的介质传播,无需依赖于物质介质。
引力波的探测需要精密的仪器和技术。
目前,常用的引力波探测器是利用激光干涉技术构建的,它包括两条相互垂直的光线路径,并利用激光干涉的原理来探测空间中的微小振动。
当引力波通过探测器时,会导致空间的微小扭曲,进而影响到光线的传播路径,从而可以通过测量干涉程度的变化来检测引力波的存在。
引力波的探测和研究对于了解宇宙的本质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了引力理论。
其次,通过分析引力波的特征和信号,可以获取物体的质量、形状、轨道和运动状态等信息。
例如,通过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科学家们成功地观测到了两个黑洞的合并过程,证实了黑洞融合的理论。
此外,引力波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宇宙的起源、宇宙背景辐射等重要问题。
引力波的探测与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2015年,美国的LIGO实验设备首次成功地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这一发现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做出了实证。
此后,LIGO又成功探测到了多起引力波事件,包括了由黑洞合并和中子星合并所产生的引力波。
此外,与LIGO相配合的欧洲的Virgo实验设备也在引力波探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基础科学的研究,引力波的探测也具有一系列的应用价值。
引力波探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地球上发生的大型地震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新的手段。
此外,在导航和定位、通信、天文观测等领域中,引力波的探测技术也有望得到应用和发展。
宇宙中的引力波(三体中引力波宇宙广播)
![宇宙中的引力波(三体中引力波宇宙广播)](https://img.taocdn.com/s3/m/c344fd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7.png)
1. 引言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有了巨大的飞跃。
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关于宇宙的惊人事实,包括黑洞、星系和许多神秘的现象。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就是引力波。
2. 什么是引力波?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测之一,它是由于物体的加速度而产生的曲率所导致的。
这些波被认为是一种扰动,并且可以以光速传播。
引力波的存在在2015年首次被直接探测到,这标志着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
3. 引力波的探测引力波的探测需要极其精密的仪器和技术。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激光干涉仪,这种仪器可以感测到非常微小的长度变化。
当引力波通过地球时,它会造成微小的长度变化,这可以被激光干涉仪捕捉到。
这项技术需要非常高的精度,因为引力波的效应非常微弱。
4. 引力波的来源引力波的产生需要极端条件,例如两个非常巨大的天体相互缠绕并旋转。
这种情况下,它们会以非常高的速度发射引力波。
黑洞的合并也是一个极好的引力波源。
当两个黑洞合并时,它们会发射出巨大的引力波,这些波可以被探测到。
5. 引力波的应用引力波的探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还可以得到许多实际应用。
例如,引力波探测可以用来研究黑洞的性质和行为。
它还可以用来监测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和彗星,因为这些物体的轨道通常会受到引力波的影响。
6. 引力波的未来引力波探测技术正在不断改进,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加精确地探测到引力波。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也将有助于我们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7. 结论引力波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科学发现,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
随着引力波探测技术的不断改进,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并为我们揭示更多宇宙的秘密。
引力波
![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c376ce1af12d2af90242e698.png)
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认为是时空弯曲的一种效应。
这种弯曲时因为质量的存在而导致。
通常而言,在一个给定的体积内,包含的质量越大,那么在这个体积边界处所导致的时空曲率越大。
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在时空当中运动的时候,曲率变化反应了这些物体的位置变化。
在某些特定环境之下,加速物体能够对这个曲率产生变化,并且能够以波的形式向外以光速传播。
这种传播现象被称之为引力波。
当一个引力波通过一个观测者的时候,因为应变(strain)效应,观测者就会发现时候时空被扭曲。
当引力波通过的时候,物体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有节奏的增加和减少,这个频率对于这了引力波的频率。
这种效应的强度与产生引力波源之间距离成反比。
绕转的双中子星系统被预测,在当它们合并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强的引力波源,由于它们彼此靠近绕转时所产生的巨大加速度。
由于通常距离这些源非常远,所以在地球上观测时的效应非常小,形变效应小于1.0E-21。
科学家们已经利用更为灵敏的探测器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
目前最为灵敏的探测是aLIGO,它的探测精度可以达到1.0E-22。
更多的空间天文台(欧洲航天局的eLISA计划,中国的中国科学院太极计划,和中山大学的天琴计划)目前正在筹划当中。
引力波应该能够穿透那些电磁波不能穿透的地方。
所以猜测引力波能够提供给地球上的观测者有关遥远宇宙中有关黑洞和其它奇异天体的信息。
而这些天体不能够为传统的方式,比如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所观测到,所以引力波天文学将给我们有关宇宙运转的新认识。
尤其,引力波更为有趣的是,它能够提供一种观测极早期宇宙的方式,而这在传统的天文学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在宇宙再合并之前,宇宙对于电磁辐射是不透明的。
所以,对于引力波的精确测量能够让科学家们更为全面的验证广义相对论。
(图1)图1:引力波谱;不同引力波源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注意频率是取了对数后的值),周期。
以及所对应的探测方式。
通过研究引力波,科学家们能够区分最初宇宙奇点所发生的事情。
引力波源宇宙原初引力波
![引力波源宇宙原初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833f59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2.png)
• 引力波源概述 •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产生机制 •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观测与探测 •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研究价值与前景 • 结论
01
引力波源概述
引力波的发现
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 论中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1974年,科学家首次通过观测 双星合并事件间接证实了引力 波的存在。
在大爆炸后的宇宙演化过程中,只有在宇宙早期阶段,物质和能量分布足够不均匀, 才有可能产生原初引力波。
随着宇宙的演化,物质和能量分布逐渐变得均匀,因此原初引力波的产生条件逐渐 消失。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强度与频谱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强度取决于产 生它们的引力场的强度和持续时
间。
原初引力波的频谱取决于产生它 们的物质和能量分布的特点,以
01
02
03
频率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频率非 常低,一般在$10^{-15}$ 到$10^{-8}$Hz之间。
幅度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幅度非 常微弱,需要极高精度的 探测器才能观测到。
意义
宇宙原初引力波是研究宇 宙大爆炸的重要手段,有 望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之谜。
02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产生机制
大爆炸后的宇宙演化
要点二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探测有助于检 验广义相对论和其他物理理论
观测宇宙原初引力波可以检验广义相对论和其他物理理论 在极端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正确性,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04
宇宙原初引力波的研究价值与前景
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揭示宇宙起源
宇宙原初引力波携带了宇宙大爆炸后的信息,研究这些波有助于 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该理论的正确性。
探索引力本质
通过研究宇宙原初引力波,可以深 入了解引力的本质和作用机制,为 理论物理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什么是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a57281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0.png)
1.引力波的定义和概述引力波是由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天体物理现象。
它是一种传播在时空中的扰动,由质量和能量的加速运动产生。
引力波可以看作是时空结构的震荡,类似于水波在水面上的传播。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理论,质量和能量会使时空弯曲,就像将一张弹性的橡皮膜放在平面上,当在其上放置质量或能量时,橡皮膜会产生弯曲。
当质量或能量发生变化时,这种弯曲也会随之改变。
引力波就是这种时空弯曲的扰动,它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
引力波的产生通常源于质量和能量巨大的天体事件,例如两个黑洞合并、中子星碰撞等。
这些事件引发的巨大能量释放会在时空中产生引力波,这些波会以光速传播,穿过宇宙的各个角落。
引力波的探测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和结构非常重要。
通过探测引力波,我们可以间接观察到宇宙中黑洞、中子星等强引力场的存在,进而验证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引力波的探测也为研究宇宙的起源、星系演化等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窗口。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建造高精度的引力波探测设施,如LIGO、VIRGO等,成功地捕捉到了多个引力波事件的信号。
这些发现引发了引力波物理学的革命,并为将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引力波的研究和探测领域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宇宙的奥秘,并可能带来更多关于引力波的新发现和应用。
2.引力波的发现历史和重要性引力波的存在是由爱因斯坦在1916年基于他的广义相对论理论预言的。
然而,直到近一个世纪后的2015年,科学家们才首次成功地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引力波物理学的突破。
发现引力波的重要性无法低估。
首先,引力波的直接观测为广义相对论的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爱因斯坦在他的理论中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和性质,而通过成功探测到引力波信号,我们能够验证这一理论在极端条件下的准确性。
其次,引力波的探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测宇宙的方式。
传统的天文观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电磁辐射,如可见光、射电波等。
第十讲引力波及其探测
![第十讲引力波及其探测](https://img.taocdn.com/s3/m/909a9e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6.png)
引力波旳探测—韦伯旳尝试
假如入射波满足共振条件,形变能够被大大加 强并超出背景噪声,棒上附属旳压电晶体就会 探测到位移,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达给外 电路。为了确保足够旳共振时间,同步也为了 降低系统噪声,棒旳阻尼要比较小。
为了尽量排除干扰,韦伯旳策略是,只有两个 以上旳金属棒同步收到超出背景噪声旳信号时, 才将其作为确切成果记下。他在距离马里兰上 千公里旳芝加哥设置了一种共振棒。
牛顿啊,请 原谅我……
换句话说,虽然你跑 得非常快,你也无法 追上光。
爱因斯坦决心重新审查万有引力 理论,他在《自述》这篇文章中, 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牛顿啊, 请原谅我……”
引力波旳预言----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旳原理:
光速是恒定旳,完全不依赖于观察者及光源旳 速度。
物理学旳法则并不依赖于观察者旳运动,除非 观察者旳速度有变化。
理论研究表白: 只有由两颗中子星构成旳 双星体系才有可能检验引力辐射阻尼。
在已经发觉旳大约五百颗脉冲星中, PSR 1913+16 是最早旳一种由两颗中子星构成 旳双星系统。
轨道周期7.75小时 椭率0.617
引力子旳探测 — 引力波自然源
从1974年后来, 泰勒和他旳合作者赫尔斯 不断地分析积累数年旳观察资料, 发觉:
狭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定律,都只是广义相对 论在特殊情况之下旳特例。狭义相对论是在没 有考虑重力时旳情况;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 距离近、引力小和速度慢时旳情况。
引力波旳预言----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应用广义相对论回答刚开始提出旳问题:假如太 阳忽然消失,将会发生什么?
根据广义相对论,行星之所以围绕太阳是因为它 们沿弯曲时空旳最短路线行走。
特点:随机性。
什么是引力波如何探测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如何探测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fde8e14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3.png)
什么是引力波如何探测引力波关键信息项:1、引力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力波的产生机制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见的引力波探测方法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测引力波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引力波探测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前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力波的定义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物质和能量的扰动。
它是由加速运动的有质量物体产生的时空弯曲的涟漪,以光速在时空中传播。
111 引力波的基本特征引力波具有极微弱的特性,其强度非常小,对探测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同时,引力波的频率范围很广,从极低频率到极高频率都有可能存在。
112 引力波与电磁波的区别引力波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电磁波是由电荷的加速运动产生的,而引力波是由质量的加速运动产生的。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而引力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12 引力波的产生机制引力波主要由以下几种天体物理过程产生:121 致密双星系统的合并包括双黑洞、双中子星以及黑洞中子星的合并。
在合并过程中,双星系统的轨道逐渐缩小,速度加快,产生强烈的引力波辐射。
122 超新星爆发恒星在内部核燃料耗尽后,可能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在这个过程中,恒星的核心塌缩,物质的运动也会产生引力波。
123 宇宙早期的相变在宇宙大爆炸后的极早期,可能发生了一系列的相变过程,这些过程也可能产生引力波。
21 常见的引力波探测方法211 地面引力波探测器地面引力波探测器主要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
什么是引力波介绍引力波的发现和意义
![什么是引力波介绍引力波的发现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b4b267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5.png)
什么是引力波介绍引力波的发现和意义知识点:什么是引力波以及引力波的发现和意义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个预言,它是由于宇宙中的质量变化而产生的空间和时间的波动。
这种波动以光速传播,能够穿越物质而几乎不被吸收或散射。
在引力波被发现之前,它是唯一未被直接观测到的相对论预言现象。
引力波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测宇宙的新方法。
通过引力波,我们可以探测到那些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天体,如黑洞和中子星,甚至可能揭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
此外,引力波的发现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多信使天文学的时代,即利用不同类型的信号(如电磁波、中微子、引力波等)来研究宇宙。
2015年,LIGO科学合作组织首次直接观测到了引力波,这一发现被誉为物理学的里程碑,为我们提供了探测宇宙深处事件的能力。
此后,引力波观测站已经探测到了多次引力波事件,每一次发现都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在我国,科学家也积极参与到引力波的研究中。
例如,我国的“太极一号”卫星就是一款专门用于探测引力波的空间任务,它旨在验证引力波探测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能进一步理解宇宙的本质,探索其中的未知现象。
总结来说,引力波作为一种新型的观测工具,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开启了对宇宙深处事件的研究。
它的发现不仅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宇宙的新途径。
习题及方法:1.习题:引力波是由什么产生的?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引力波是由于宇宙中的质量变化而产生的空间和时间的波动。
因此,正确答案是质量变化。
2.习题:引力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引力波以光速传播。
因此,正确答案是光速。
3.习题:引力波能够穿越物质吗?如果能,会发生什么?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引力波能够穿越物质而几乎不被吸收或散射。
因此,正确答案是引力波可以穿越物质,几乎不被吸收或散射。
4.习题:引力波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哪种新的观测宇宙的方法?解题思路:根据知识点,引力波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测宇宙的新方法。
引力波介绍
![引力波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8879fe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2.png)
引力波介绍引力波是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它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预言,并在2015年首次被科学家们直接探测到。
以下是引力波的详细介绍:1. 引力波的定义引力波是一种由质量大的天体在运动时产生的扰动,这种扰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在时空中,就像水波在水面上传播一样。
引力波是一种重力场的扰动,它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并在时空中传递能量和动量。
2. 引力波的产生引力波的产生源于质量和能量的不均匀分布。
当质量大的物体如恒星、黑洞、中子星等以非对称的方式运动或碰撞时,它们会加速并改变它们周围的时空结构,产生引力波。
这些引力波传播出去,携带着信息关于它们的源。
3. 引力波的传播引力波是由时空中的弯曲或曲率引起的,它们传播时不需要介质,因此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引力波以波动的方式传递,类似于光波,但它们是时空弯曲的一部分,而不是电磁波。
4. 引力波的探测引力波的探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们的幅度非常微弱。
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名为干涉仪的高度精密的设备来探测引力波。
这种仪器可以测量引力波通过时空传播时引起的空间的微小扭曲。
2015年,通过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和欧洲的Virgo探测器,科学家们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这一历史性时刻被誉为“引力波突破”。
5. 引力波的应用引力波的探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使我们能够研究宇宙中一些最极端和神秘的天体现象,如黑洞的碰撞、中子星合并等。
它们还有望帮助解答一些宇宙学的重大问题,如宇宙暴胀、暗物质和暗能量等。
此外,引力波技术还可以用于地球上的应用,如地震监测、测量大气密度等。
引力波研究也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有望带来未来的科学突破和技术应用。
6. 结论引力波是一项令人激动的物理发现,它揭示了宇宙中的新现象,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观察和理解宇宙。
随着引力波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在未来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解答一些最基本的科学问题。
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引力波发现和应用的出现。
引力波简介
![引力波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158064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6.png)
引力波简介引力波是一种由质量和能量引起的时空弯曲而产生的波动。
它是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并于2015年首次被直接探测到。
引力波的发现被认为是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不仅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还为研究宇宙的未知领域打开了新的大门。
引力波的存在是由爱因斯坦在1916年首次提出的。
他的广义相对论认为,质量和能量会导致时空弯曲,就像放在一个弹性薄膜上的物体会使其产生凹陷一样。
当质量和能量发生变化时,时空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就是引力波。
引力波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例如质量和能量的变化必须具有足够的速度和加速度。
这通常发生在极端的天文现象中,比如两个黑洞合并或恒星爆炸。
这些巨大的质量和能量变化会导致周围时空发生剧烈的扭曲,从而产生引力波。
引力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
引力波是一种纵波,可以沿着任意方向传播,而光是一种横波,只能沿着电磁场的方向传播。
这意味着引力波可以穿过任何物质,包括宇宙中的黑暗物质,而光则会被物质吸收或散射。
引力波的探测对于研究宇宙的未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引力波,科学家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黑洞、中子星和宇宙大爆炸等宇宙现象的信息。
它们还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为了探测引力波,科学家建造了一种名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的设备。
该设备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光束组成,分别从两个方向射向一组镜子。
当引力波通过时,它会导致镜子之间的距离发生微小变化,从而引起干涉光的相位差变化。
通过测量这种相位差的变化,科学家可以间接地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
2015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首次成功地探测到了引力波。
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震动。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到的引力波信号,确定了它们来自两个质量巨大的黑洞合并的事件。
引力波的发现不仅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还为研究宇宙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引力波观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解开宇宙的谜团,探索宇宙的奥秘。
它们也有望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更好地理解黑洞、中子星和宇宙大爆炸等现象。
引力波简介
![引力波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c9b6e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2.png)
引力波简介引力波是一种由质量可能引起的时空弯曲而产生的波动。
它是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15年首次被直接探测到,并由此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引力波的发现对于物理学界来说是一次重大突破,因为它不仅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还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观测宇宙的方式。
引力波是由质量在空间中运动所产生的,类似于水波的传播,但是引力波传播的是时空的弯曲,而不是介质的振动。
这意味着引力波能够穿过任何物质,并在传播过程中几乎没有衰减,因此具有非常远大的探测距离。
引力波的探测需要使用极其精密的仪器,最著名的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该实验采用了一对相互垂直的激光干涉仪,通过测量光的相位差来检测引力波的存在。
当引力波经过地球时,它会引起空间的微小变形,从而导致光的相位差发生变化。
通过对激光干涉仪的精密测量,科学家们可以探测到这种微弱的信号,并进一步分析它的来源和性质。
引力波的探测不仅在理论上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还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测手段,可以窥探宇宙中隐藏的物质和事件。
例如,引力波可以用来观测黑洞的合并、恒星的爆炸以及宇宙大爆炸等极端物理现象。
此外,引力波还可以用来测量宇宙的膨胀速度,进而研究宇宙的演化和结构。
引力波的发现不仅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一方面,引力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震活动,从而为地震预警和地质勘探提供新的手段。
另一方面,引力波的探测技术也可以用于开发新型的精密测量设备,包括激光干涉仪、光学陀螺仪等。
然而,引力波的探测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引力波的信号非常微弱,只有极小的幅度变化,因此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和技术才能探测到。
其次,引力波的背景噪声也非常强大,来自于地球的震动、大气的干扰以及仪器本身的噪声等。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不断改进仪器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以提高引力波的探测效率和准确性。
引力波的发现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成就。
什么是引力波
![什么是引力波](https://img.taocdn.com/s3/m/ef39fb1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b.png)
什么是引力波一、定义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是指弯曲时空的波状的形式,当一对引力源接近对方,就会造成时空的弯曲,从而产生引力波,这种波是以光速传播的。
二、起源引力波源自于亚历山大·牛顿发现的引力定律,牛顿认为引力是一种无穷范围作用力,受物体间彼此引力产生影响的物体离的距离越近,引力力量也会越大,1960年,波士顿学者罗伯特·喷射胡克就基于牛顿引力定律,提出了引力波的理论存在假设,并做出了力学和数学计算,紧接着克劳斯等科学家也参与进来,真正使得引力波理论得到了肯定。
三、产生条件1. 能够产生引力波的物体需要有质量,物体需要大到足以产生引力,由此可知,物体本身重量大小对于是否可以产生引力波有一定的关系。
2. 形成引力波的物体必须互相接近,如黑洞和星系之间的距离越近,产生引力波机会也越大,否则,就无法产生引力波。
3. 产生引力波的物体必须一起加速,即物体的运动轨迹是交叉的,否则,就无法产生引力波。
四、传播特征1. 引力波是以光速传播的,因此,它的速度永远是恒定不变的。
2. 引力波的传播受到物质的阻挡,要穿过一些星体,会以某种方式被星体吸收,并释放出一定的能量,这可能会使引力波的传播影响到它的效果。
3. 由于引力波本身会弯曲和随应时间变化,所以会传播出一系列复杂的波形,因此,检测到的信号是个多变的过程,贯穿始终。
五、意义1. 引力波的发现不仅使我们的观测范围再次扩大,还使一些认为不可能被发现的宇宙现象可以通过引力波的方式来直观观测。
2. 通过观测引力波,人们可以更精确地描述宇宙早期物质特性,也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宇宙的起源,另外,引力波也是核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一些复杂的核反应机制。
3. 此外,引力波也是重力论实验的最强检验研究方向,可以有效检验和验证一些有关重力的理论和模型,进而有助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重力。
以上就是关于引力波的科普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引力波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引力波的概念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引力波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aea051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8.png)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引力波的概念引力波引力波的相关概念•引力波是由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天体物理现象。
它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波动,通过时空中的弯曲传播,是一种扰动时空结构的波动。
引力波的发现历程•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首次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
•2015年,LIGO探测器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并宣布了这一历史性的发现。
引力波的特点•引力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一种无质量、无电荷的波动。
•引力波具有“伸缩性”和“压缩性”的特征,可以产生空间的拉伸和收缩。
•引力波具有极高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宇宙中的一切物质。
引力波的产生和传播•引力波产生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天体物体。
例如,两颗密度巨大的中子星合并时会产生巨大的引力波。
•引力波通过时空的弯曲传播,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引力波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引力波的发现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
•引力波可以被用来探索宇宙的奥秘,例如黑洞、中子星等天体的特性和形成过程。
•引力波的研究对于解决宇宙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宇宙膨胀速度、宇宙暗能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引力波的探测技术和应用可以用于开发更加精确的测量设备,例如地震仪、无人机导航等领域。
结语引力波作为一种神奇的物理现象,为我们研究宇宙的奥秘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引力波研究将会取得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成果。
引力波的探测器•目前,最主要的引力波探测器是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
•LIGO通过激光干涉仪的工作原理,探测到由引力波引起的空间的微小变化。
引力波的重要实验结果•LIGO在2015年和2017年分别探测到了两次引力波信号。
•这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分别来自于两颗合并黑洞和两颗合并中子星。
•这些结果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并且为引力波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力波的未来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观测到更多种类和来源的引力波信号。
引力波的探测
![引力波的探测](https://img.taocdn.com/s3/m/a14b5b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8.png)
引力波的探测引力波,是由于质量引起的时空弯曲传播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它于2015年被首次探测到,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
本文将从引力波的概念、探测方法以及其对宇宙学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力波的概念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言之一,它认为质量和能量改变时,会引起周围时空的弯曲。
这种弯曲会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类似于在水中扔入的一个石头会引起波纹的形成。
引力波是弯曲时空的扰动,没有质量和电荷,是一种纯粹的几何现象。
二、引力波的探测方法1. 干涉仪探测法目前主要采用的引力波探测方法是利用干涉仪的原理。
干涉仪由两个垂直放置的光束组成,光束之间通过半透镜分开。
当引力波通过时,会引起空间的扭曲,导致光束的路径发生变化。
通过检测光束之间的相位差,就可以得知是否存在引力波的信号。
2. 脉冲星探测法脉冲星是一种具有极高精度的自转稳定脉冲信号的天体。
当引力波通过地球时,会引起地球的微小振动,进而改变脉冲星的到达时间间隔。
通过监测脉冲星到达时间的变化,可以推断出是否存在引力波。
三、引力波的意义1. 验证广义相对论引力波是对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验证。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给出了引力的几何解释,引力波的探测正是对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实践检验。
2. 研究黑洞和中子星引力波的探测可以帮助我们研究黑洞和中子星等宇宙奇迹。
在引力波探测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多起黑洞和中子星的碰撞事件,这些事件为我们认识这些宇宙天体提供了重要线索。
3. 宇宙学研究的新突破引力波探测的成功也为宇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通过引力波的观测,科学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演化、结构和宇宙学常数等重要问题。
四、未来发展和挑战目前,引力波的探测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和设备升级。
例如,提高探测灵敏度、拓宽探测频率范围等都是未来引力波研究的重要方向。
总结:引力波作为现代天文学的重要发现,给我们揭示了宇宙中更多神秘的一面。
通过引力波的探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演化规律和结构,验证广义相对论并探索更多未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力波(Redirected from 重力波(相对论))本文介绍的是相对论中的引力波。
关于流体力学中的重力波,详见“重力波(流体力学)”。
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指时空曲率中以波的形式从射源向外传播的扰动,这种波会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根据他的广义相对论[1],于1916年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
理论上可以被探测到的引力波射源包括由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组成的联星系统。
引力波现象是广义相对论的局域洛伦兹协变性的结果之一,因为它限制了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
相反,牛顿引力理论中的相互作用都以无限的速度传播,所以在这一理论下并不存在引力波。
科学家已通过各种间接方法发现了引力辐射的证据。
例如,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在互相公转时逐渐靠近,这为引力辐射的存在提供了证据;两人因这项发现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科学家也利用引力波探测器来观测引力波现象,如简称LIGO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2014年3月17日,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宣布利用BICEP2探测器在宇宙微波背景中观测到引力波的效应,一经证实,这将成为宇宙暴胀和大爆炸理论的强烈证据。
概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引力,是时空曲率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质量可以导致这种曲率。
当物质在时空中运动时,附近的曲率就会随之改变。
大质量物体运动时所产生的曲率变化会以光速像波一样向外传播。
这一传播现象就是引力波。
[7][8]当引力波通过远处的观测者时,观测者会发现时空被扭曲了。
两个自由物体之间的距离会有节奏地波动,频率与引力波相同。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这两个自由物体并没有受力,座标位置也没有变化;改变的,是时空座标本身的距离。
在观测者处的引力波强度和与波源间的距离呈反比。
根据预测,螺旋形靠近的中子双星系统由于质量高、加速度高,因此在合并时会发射出强大的引力波。
但是因为天文距离尺度之大,就算是最激烈的事件所产生的引力波,在到达地球后效应已变得极低,其应变的数量级低于10−21分之一。
[9]为了探测到这种细微的变化,科学家不断增加探测器的灵敏度。
截至2012年,最为敏感的探测器位于LIGO和VIRGO天文台,灵敏度高达5×1022分之一。
[10]这些天文台未能探测到引力波,这为这种引力波的频率设下了上限。
欧洲空间局正在研发一座用来探测引力波的空间天文台,激光干涉空间天线。
线性偏振引力波引力波能够穿透电磁波所无法穿透的空间。
科学家推测,引力波能够帮助了解位于宇宙远处的各种天体,例如黑洞。
这类天体无法用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等传统方式观测。
宇宙学家还能够利用引力波来观测宇宙最早期状态。
传统的天文学方法无法用来直接观测早期宇宙,因为在复合之前,宇宙无法被电磁波所穿透。
[13]对引力波更精确的测量还能进一步验证广义相对论。
引力波理论上可以取任何频率,但极低频率几乎无法探测,而极高频率也没有可观测的已知波源。
史蒂芬·霍金和维尔纳·伊斯雷尔(Werner Israel)预测,可以被探测到的引力波频率在10−7 Hz和1011 Hz之间。
引力波通过时的效应一个由粒子组成的环在十字型偏振引力波下的作用一个由粒子组成的环在交叉型偏振引力波下的作用要了解引力波通过观测者时的作用,可以想像一个完全平坦的时空区域,里面有一组静止的试验粒子形成一个平面。
当引力波沿着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通过这些粒子的时候,它们就会随着扭曲了的时空而“十字形”摆动(见右边动画)。
试验粒子所包围之面积不变,而且粒子不会沿波传播的方向运动。
当横向粒子距离最大时,纵向的粒子距离就最小;相反,横向离子距离最小时,纵向粒子距离就最大。
动画大大夸大了粒子的摆动,引力波的振幅实际上是非常小的。
两个质量互相作圆周轨道运动,就可以产生这种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引力波的振幅不变,但其偏振平面会以公转周期的两倍旋转。
所以引力波大小(周期性时空应变)会随时间改变,如动画所示。
如果轨道呈椭圆形,则振幅本身也会随时间变化。
正如其他波一样,引力波也有几项特征属性:•振幅:通常记作h,描述波大小的一个无量纲量,是两个粒子间距离的最大挤压度占原距离的比例。
[注1]动画中的振幅大约为h=0.5。
两个黑洞合并时所产生的引力波在通过地球时,振幅只有h~10−21•频率:通常记作f,波振动的频率(1除以两次最大挤压之间的时间间隔)。
•波长:通常记作λ,波的两个最大挤压处之间的空间间隔。
•速度:波传播的速度。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以光速c传播。
从这些量可以算出,引力波的光度为一个关于四极矩的三阶时间导数的函数。
引力波的速度、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为c = λf,这与电磁波的对应方程相同。
例如,动画中的粒子大约每2秒摆动一次,即频率为0.5 Hz,波长约为600,000 km,即大约地球直径的47倍。
以上例子假设了波具有“十字型”线性偏振,记作。
和光波的偏振不同的是,引力波的偏振之间呈45度角,而非90度。
如果偏振为“交叉型”,那么试验粒子的波动十分相似,只是方向旋转了45度,正如第二幅动画所示。
和光波一样,引力波偏振还可以以圆偏振波表示。
引力波的偏振取决于波源的性质和角度。
振幅上限的估算一个典型系统的四极矩分量具有的量级,这里M是系统的质量,R是系统的尺寸半径,因此可以认为这一分量对时间的二阶导数具有的量级,其中是系统内部引起引力辐射的运动速度的平方。
则代入四极矩公式可得辐射的引力波强度为。
注意到这里就是波源外部距离为r处的牛顿引力势,引力波强度与外部引力势的比值为。
根据自引力系统的位力定理,这个比值不能大于波源内部牛顿引力势的最大值。
这样得到了一个很方便实用的估算引力波振幅上限的方法:。
对于一个在室女座星系团内放出引力辐射的中子星,可估算出其引力辐射的上限为5×10-22。
几十年来,科学家都利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引力波探测器灵敏度的最低要求。
频率上限的估算对某些特殊的引力波源而言,其引力辐射频率是受波源运动直接制约的,例如一个自转的脉冲星的引力辐射频率是其自转频率的两倍。
但对大多数双星系统,引力辐射频率和其自然频率相关,自然频率定义为这里是波源的能量-质量的平均密度。
对双星系统这个频率和其轨道频率有相同的数量级。
很显然波源的质量M和尺寸半径R决定了它的自然频率,对球体而言有。
对一个质量为1.4倍太阳质量,半径为10千米的中子星,其自然频率为1.9千赫兹;对一个质量为10倍太阳质量,视界半径为30千米的黑洞,其自然频率为1千赫兹;而对于质量为2.5×106倍太阳质量,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其自然频率为4毫赫兹,因为其密度反而更低。
从自然频率估计的引力辐射频率一般来说在数量级上是正确的,本质上是一个快捷但很粗略的估计,得到是其真实频率的上限。
引力波源LIGO和LISA主要探测的波源频域分布。
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引力波振幅。
引力波的产生,是因为非对称的运动造成了四极矩随时间变化。
笼统的说法是,只要一个系统在运动时轮廓变化了,就能够生成引力波。
例如,一支铅笔的旋转会否产生引力波,要看其旋转轴:沿着铅笔则无,垂直于铅笔则有。
另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哑铃的旋转。
如果哑铃的两端好像两个天体互相公转(即旋转轴垂直于连接哑铃两端的把手),它就会产生引力波。
如果哑铃的两端质量极高,就可以模拟中子星或黑洞双星系统。
非对称系统的质量越高,运动速度越高,其散发的引力波就会越强。
引力波的频率取决于动态系统的特征时间尺度。
对于双星系统,两个天体相互公转的频率就是引力波的频率。
引力波源一般以频带分类。
1至10 kHz的归为高频波源,来自于中子双星、双黑洞、超新星等等,这一频率段在地基引力波探测器的侦测精度范围以内。
1 mHz至1 Hz的归为低频波源,来自于超重黑洞、矮双星、白矮双星等等,能用太空激光干涉仪和航天器多普勒跟踪方法来侦测。
1 nHz至1 mHz的归为甚低频波源,来自于超重黑洞、宇宙弦尖点(cosmic string cusp)等等,这是脉冲星计时实验所研究的频带。
最后10−18至10−15 Hz的归为极低频波源,对应于宇宙微波背景中所能探测到的引力波特征。
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绕质心运动的示意图,在牛顿力学中这个轨道总是稳定的,但在相对论力学下引力辐射会造成轨道的缓慢收缩能够辐射可观测量级引力波的密近双星系统包括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等致密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例如黑洞双星、黑洞-中子星、双中子星、双白矮星等等。
它们具有很大且随时间变化的四极矩,对LIGO等地面探测器和空间探测器LISA而言都是重要的引力波源,也是至今唯一由间接观测证实的引力波源(脉冲双星系统PSR 1913+16)。
从总体上看,双星系统的引力辐射过程实际是一个双星逐渐接近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按顺序分为旋近、合并、自转减缓三相。
引力辐射会使在旋近态中的双星损失动能,造成其轨道以很缓慢的速度发生衰减,两颗恒星逐渐接近。
换句话说,它们发生引力辐射的时间尺度远大于其公转周期,因此这一过程被认为是绝热的,最常用的预测波形的方法是后牛顿近似方法。
从引力波的频率估算方法可知,双星系统的辐射频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
地面探测器可探测的双星包括中子星和恒星质量黑洞,LISA则负责探测白矮星等未知双星和超大质量黑洞。
轨道运动辐射的能量会造成轨道的收缩,其结果是观测到发射的引力波频率随时间增长,这种波叫做啁啾(chirp)信号。
如果能够观测到啁啾的时间尺度,就可以推算出双星的啁啾质量[注2];进而可以从啁啾质量和观测到的引力波振幅推算出双星到地球的距离,这意味着将有可能进一步借此测量哈勃常数和其他宇宙学常数。
随着双星系统的轨道衰减逐渐加快,绝热近似不再适用,这样双星系统进入合并态:两颗恒星接近后发生猛烈的接触合并成一个黑洞,并有相当部分的质量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的制约无法离开黑洞视界,从而在黑洞附近形成吸积盘,一般说法认为这有可能会导致伽玛射线暴的形成),这里后牛顿近似方法不适用(参见恒星质量黑洞一节);这个合并形成的黑洞随后进入自转减缓态,随着引力辐射黑洞的自转频率逐渐降低,最后稳定成一个克尔黑洞。
本质上,双中子星在宇宙中的数量相对稀少,在可观测的范围内它们的数量要少于中子星-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更少于宇宙中广泛存在的低频(10−5至10−1 Hz)的双白矮星系统。
这些双白矮星在数量上和寿命上都要远大于像PSR B1913+16这样处于轨道收缩态的双中子星。
这是由于大多数恒星都具有较小的质量,而大多数恒星又都是双星。
据估计,LISA有可能发现上千个这样的双白矮星系统,其发现概率远大于地面探测器对双中子星的探测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