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
淤地坝隐患排查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淤地坝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我国水土流失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淤地坝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淤地坝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告对某地区淤地坝进行隐患排查,并对排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排查范围及方法1. 排查范围本次隐患排查范围包括某地区已建成的淤地坝,共计100座。
2. 排查方法(1)查阅资料:收集淤地坝建设、运行、维护等相关资料,了解淤地坝的基本情况。
(2)现场调查:对淤地坝进行实地勘查,观察坝体、坝基、溢洪道、排水沟等部位,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专家咨询:邀请水利、地质、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
三、排查结果1. 坝体安全隐患(1)部分坝体出现裂缝、沉降现象,如某坝体裂缝长度达10米,沉降量超过30厘米。
(2)部分坝体存在渗流现象,如某坝体渗流量达到每小时100立方米。
2. 坝基安全隐患(1)部分坝基出现变形、滑坡现象,如某坝基出现20米长的滑坡体。
(2)部分坝基存在渗漏现象,如某坝基渗漏量达到每小时50立方米。
3. 溢洪道安全隐患(1)部分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如某溢洪道设计流量为100立方米/秒,实际流量仅为50立方米/秒。
(2)部分溢洪道存在堵塞现象,如某溢洪道被树枝、杂草等杂物堵塞。
4. 排水沟安全隐患(1)部分排水沟淤积严重,如某排水沟淤积厚度达到50厘米。
(2)部分排水沟存在渗漏现象,如某排水沟渗漏量达到每小时30立方米。
四、原因分析1. 设计不合理:部分淤地坝在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导致坝体、坝基、溢洪道等部位存在安全隐患。
2. 施工质量不达标:部分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现象,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
3. 运维管理不到位:部分淤地坝缺乏有效的运维管理,导致坝体、坝基、溢洪道等部位出现安全隐患。
4. 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部分淤地坝周边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坝体、坝基稳定性降低。
淤地坝

淤地坝
淤地坝是以拦泥淤地为主要目的的治沟工程,是沟道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一般由坝体、放水建筑物和溢洪道等组成。
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淤地坝具有
(1)稳定和抬高侵蚀基点,制止沟底下切,防止沟岸扩张;
(2)拦泥淤地,建设高产稳产田。
据调查,丘陵区每平方公里可建成沟坝地(坝内所淤成的土地)80~100亩,因此,通过筑坝拦泥扩大耕地面积具有很大潜力。
同时,坝地淤泥,大都是从坡面流下来的肥沃土壤,养分充足,且沟底因水分聚集,墒情(墒情是指作物根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少的情况)好,抗旱力强。
因而坝地产量比坡地高很多,而且比较稳定。
一般坝地亩产量为250~300kg,甚至可达500kg,相当于一般坡耕地亩产量的4~5倍;
(3)拦截泥沙,减少下游水库淤积及入河泥沙;
(4)滞洪削峰,减轻下游洪水危害等作用。
陕西韭园构淤地坝淤地坝系
淤地坝。
淤地坝原理范文

淤地坝原理范文淤地坝是一种利用河底负荷、浓度流和沉降的原理,将水流中的泥沙沉积在水底,形成一堵临时性堤坝,从而达到调整河道水深、改变河床形态、防治洪水和治理含沙量的目的。
淤地坝的原理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沉降、沉积、蓄水和结构。
沉降是指河水中的泥沙由于受到引力的作用而向下沉积。
泥沙中的颗粒经过沉降后会与水分离,从而形成泥沙层。
沉降过程中,泥沙颗粒会逐渐减速,并在沉降的过程中与周围的颗粒发生碰撞,从而积聚成块状结构。
这些沉积的颗粒能够有效地吸附水分和其他颗粒,从而形成稳定的沉积物。
沉积是指泥沙在沉降的同时,在水底沉积形成沉积物层。
泥沙会随着水流的冲刷和移动而被带到河道的下游,当水流速度减小时,沙粒的沉降速度也会减慢,导致沙粒沉积在河道底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逐渐堆积,逐渐形成淤地坝。
蓄水是指淤地坝能够将水流中的水分储存起来。
在淤地坝上方的河水流入淤地坝后,由于淤地坝可以有效地阻挡泥沙的流动,使泥沙颗粒沉积在水底,只有水分进入淤地坝,从而使得淤地坝的内部可以积聚更多的水分。
结构是指淤地坝的内部结构和稳定性。
淤地坝一般由泥沙、砂石和砾石等材料构成,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固定泥沙颗粒,增加淤地坝的稳定性。
在建造淤地坝时,通常会选择结构稳定的材料,以保证淤地坝能够经受住水流的冲击和泥沙颗粒的挤压。
总结起来,淤地坝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河水中的泥沙通过沉降和沉积形成沉积物层,从而达到调整河道水深、改变河床形态、防治洪水和治理含沙量的目的。
淤地坝依靠沉降、沉积、蓄水和结构四个方面的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实现预期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淤地坝是一种临时性堤坝,其效果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修复。
淤地坝名词解释

淤地坝名词解释淤地坝相关名词淤地坝是一种阻拦河流水流的土坝,其主要功能是使河流水位上升,增加河流的水力能,使水流能够顺利输送,达到调节水流、蓄洪和供水等目的。
以下是与淤地坝相关的名词及其解释说明:1. 沉积物(Sediment)•解释:河流携带的泥沙、砂砾等颗粒状物质经过河床的边缘和减慢的地方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例子:在淤地坝的下游,河流水流减慢,沉积物开始沉积,逐渐形成河床。
2. 蓄水(Reservoir)•解释:淤地坝通常通过拦截河流水流,形成蓄水的效果,使河水聚集在坝后形成水面。
•例子:世界上的很多淤地坝都是为了蓄水目的而修建的,如中国的三峡淤地坝,形成了巨大的蓄水湖。
3. 溃坝(Dam Failure)•解释:溃坝指淤地坝发生破裂、决口或其它破坏,导致蓄水湖内的水突然释放出来,形成洪水灾害。
•例子:2018年,老挝农村水电公司一座正在建设中的淤地坝发生溃坝事故,造成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失踪,引发了一场严重的洪水灾害。
4. 淤积(Siltation)•解释:淤积是指河流在特定区域的泥沙颗粒聚集、沉积形成河床的过程。
•例子:淤地坝会导致水流减速,从而加剧了淤积现象,使河道逐渐变窄,水位上升。
5. 引高(Raise)•解释:淤地坝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拦截水流,引高河流的水位,从而增加河流的水力能。
•例子:修建淤地坝后,河流的水位被引高,使水流能够顺利输送,满足灌溉和供水等需求。
6. 泄洪(Flood Discharge)•解释:淤地坝在发生洪水时,通过泄洪口或泄水道放水,以减轻坝体压力,控制洪峰流量,降低洪水灾害风险。
•例子:当洪水来临时,淤地坝会开启泄洪口,将一部分水流释放出来,以防止坝体破坏和洪水泛滥。
以上是关于淤地坝相关名词的列举与解释。
淤地坝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结构,在水资源调节和防洪减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淤地坝管理措施

淤地坝管理措施引言淤地坝是一种常用的水利工程措施,用于调节河流水位、防洪和灌溉等目的。
淤地坝的管理措施对于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淤地坝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预案、水文监测等方面。
定期检查和维护1.定期巡视:淤地坝应定期进行巡视,一般按季度或半年进行。
巡视时要检查淤地坝的坝体、溢洪道、排水系统等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坝体渗漏、裂缝、松动等。
还应关注坝上下游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否有可能对淤地坝造成影响的工程活动。
2.定期维护:维护淤地坝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坝体决口和破坏,保证淤地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维护工作包括坝体修复、溢洪道清淤、排水系统维护等。
定期维护应按照维护方案进行,包括工作内容、维护周期和责任部门等。
应急预案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淤地坝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包括灾害情景模拟、应急响应措施、人员疏散等内容。
预案的制定要考虑坝体破坏、漫顶流和泄洪等不同情景,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
2.定期演练:制定了应急预案后,需要定期进行演练。
演练的目的是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培训相关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演练应包括指挥部组织、人员疏散、通信联络、抢险救援等环节。
水文监测1.水位监测:对淤地坝上下游的河流进行水位监测,实时掌握河流水位的变化情况。
淤地坝的安全运行与水位的控制密切相关,水位监测数据为淤地坝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排泥监测:淤地坝的排泥系统是防止淤积的关键。
通过监测排泥系统的工作情况,确保排泥系统正常运行,防止因淤积导致的水位上升。
3.渗流监测:及时监测淤地坝的渗流情况,防止渗流引起坝体破坏或溃坝事故。
渗流监测需定期进行,包括渗流压力、渗流量等参数的监测。
结论通过定期巡视和维护、制定应急预案和进行演练、进行水文监测等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保证淤地坝的安全运行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淤地坝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对各项管理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执行。
淤地坝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淤地坝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淤地坝是一种用于阻断水流并集水的工程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水利灌溉、水电工程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积水阻挡大量的泥沙,使水中的悬浮物沉积下来,形成一块可以长期积蓄水源的区域。
本文将探讨淤地坝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淤地坝的设计淤地坝的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复杂过程。
首先需要对研究区域的地质、水流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包括土壤类型、土质密度、泥沙含量以及水流速度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工程师可以评估淤地坝的设计参数,如高度、长度、倾斜度和底宽等。
此外,设计者还需考虑淤地坝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在淤地坝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水位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设计者需要预测坝体在不同水位下的受力情况,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同时,也要考虑到坝体对水流的阻碍程度,避免造成过高的水位上涨以及溃坝等灾害。
二、淤地坝的施工技术淤地坝的施工需要合理的方案和专业的技术。
常用的施工材料包括土石方、淤泥、隔离膜以及过滤材料等。
在施工阶段,首先需要进行场地平整和预备工作,确保坝基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接下来,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方案逐渐堆填土石方,形成坝体。
在堆填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坝体的加固和压实,以保证其稳定性。
在淤地坝的施工中,还需要注意有效的防渗措施。
为了防止坝体内的水分和泥沙渗透到周围的土壤中,施工者会使用合适的隔离膜和过滤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渗透,同时保持水流的畅通。
此外,精确的施工测量也是淤地坝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精确测量坝体的高度、倾斜度和水位变化等参数,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准确把握施工进度,确保坝体的质量与稳定。
现代技术的应用,如激光测距仪和GPS定位系统,使施工测量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
三、淤地坝的应用淤地坝在水利灌溉、水电工程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水利灌溉中,淤地坝可以积蓄大量的水源,以供农业用水。
它通过阻断河道中的泥沙,能够减少灌溉渠道的沉淤,提高水利效率。
淤地坝施工方案

1. 引言淤地坝是一种常用的水利工程结构,通过利用粘土、砂土等材料在水域中形成一段防渗透的屏障,以达到防止地下水流动或调节水位的目的。
本文档将介绍淤地坝施工方案,包括淤地坝的选址、工程准备、材料选取、施工流程等内容。
2. 选址淤地坝的选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质条件:地质条件需要具备厚度适宜、土质均匀、无裂隙、无滑动层的特点。
•地理位置:淤地坝应尽量远离地震带、山体滑坡区、断层带等危险地段,在安全性上要有保障。
•水文地质条件:淤地坝应选址在含水层水位较低的区域,并且有足够的地下水补给。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确定最佳选址。
3. 工程准备在淤地坝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程准备工作:•勘察设计:根据选址情况,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勘察,编制淤地坝的施工设计方案。
•材料调查:对施工所需的土、砂等原料进行质量检测,并在施工前准备足够的材料。
•设备采购: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流程,购买和租赁所需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运输车辆等。
•人力准备:组织施工团队,培训工人,并制定安全施工计划。
4. 施工材料选择淤地坝施工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稳定性:•主体土质:通常选用黏土、砂土等具有一定粘性的土质作为淤地坝的主体材料。
•合理掺和比例: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淤地坝主体土材料的掺和比例,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填筑材料:填筑材料应从本地区合理选用,确保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和结构的一致性。
5. 施工流程淤地坝施工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清理现场:清除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
2.开挖基坑:根据设计要求,开挖淤地坝的基坑,确保基坑底部的均匀和平整。
3.填筑土体:将选定的土质和掺和比例的材料依次填筑到基坑中,进行均匀压实,确保土体的稳定性。
4.层层填筑:按照设计要求,将填筑土体分层填筑,每一层均匀压实,并进行质量监控。
5.防渗透层施工:在淤地坝的内部或底部加设防渗透层,防止水的渗漏。
6.排水系统: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确保淤地坝内部的水分平衡。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一、背景介绍。
淤地坝是一种利用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坝体,常用于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治理和保护工程中。
淤地坝的建设和维护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方案。
1. 调查研究。
在制定淤地坝工作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水域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水域的水文、水质、生物等方面的调查,了解水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 工程设计。
在淤地坝工作方案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淤地坝的位置、尺寸、材料等参数,确保淤地坝的建设符合工程要求,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3. 施工实施。
淤地坝的建设需要进行施工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淤地坝的建设质量。
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4. 监测评估。
淤地坝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监测评估工作。
通过对淤地坝的效果进行监测评估,了解淤地坝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作措施。
1. 生态保护。
在淤地坝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问题。
在淤地坝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确保淤地坝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
2. 安全施工。
在淤地坝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施工的要求。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 定期维护。
淤地坝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工作。
定期检查淤地坝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淤地坝的正常运行。
4. 宣传教育。
在淤地坝工作中,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淤地坝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公众参与淤地坝建设和维护工作的积极性。
四、总结。
淤地坝工作方案及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基本知识1. 淤地坝的定义与分类淤地坝是一种通过灌注固化土壳而构筑的水工结构,用于阻断河流或溪流的洪水,形成人工水库以供水源、发电或防洪目的。
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淤地坝可以分为坝区和围堰两大类。
•坝区:是指淤地坝主体部分,主要由灌注土、砂砾土、爆破或踏量混凝土等材料构成。
•围堰:是指淤地坝的边坡及护坡结构,主要由砂砾土、粘土、碎石等材料组成。
2. 淤地坝建设的主要步骤淤地坝的建设过程包括选址、设计、施工和监测等多个步骤。
以下是淤地坝建设的主要步骤:2.1 选址选址是淤地坝建设的第一步,需要考虑河流或溪流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建设的便利性等因素。
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水源、洪水泄洪、地质条件等因素。
2.2 设计淤地坝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抗洪设计两个方面。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坝区和围堰的稳定性、抗滑稳定性、坝体渗流等问题。
抗洪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坝体和围堰的安全高程,以确保坝体在洪水冲击下能够安全运行。
2.3 施工淤地坝的施工包括坝区和围堰的建设过程。
坝区的施工一般包括地基处理、灌注土浆注入和固化等步骤。
围堰的施工一般包括土方开挖、护坡构筑、加固等工程。
2.4 监测淤地坝的运行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工作,以确保坝体的安全运行。
监测内容包括坝体位移、渗流量、围堰稳定性等方面。
监测结果需要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 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的重要性淤地坝建设安全运行管理是保障淤地坝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源供应、发电、防洪等方面。
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淤地坝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3.1 风险预防和控制淤地坝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坝体渗流、坝体位移、围堰稳定性等问题。
通过监测和管理,可以及时掌握和评估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淤地坝的安全运行。
3.2 应急响应淤地坝运行中可能出现突发情况,如地震、洪水等。
什么是淤地坝工程

什么是淤地坝工程
淤地坝系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淤地坝主要目的在于拦泥淤地,一般不长期蓄水,其下游也无灌溉要求。
随着坝内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能较快地连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可看作是一个重力式挡泥(土)墙。
一般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个部分组成,其置形式如图溢洪道是排泄洪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
放水建筑物多彩竖井式和卧管式,沟道常流水,库内清水等通过水设备排泄到下游。
反滤排水设备是为排队坝内地下水,防止坝地盐丰功伟绩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而设置的。
淤地坝设计、施工、管理技术与水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
淤地坝在构成上也要求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涵管“三大件”齐全,但由于它主要用于拦泥而非长期蓄水,因此,淤地坝比水库大坝设计洪水标准低,坝坡比较陡,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坝基、岸坡处理和背水坡脚排水设施篇章。
淤地坝在设计和运用上一般可不考虑坝基渗漏和放水骤降等问题。
淤地坝的作用

淤地坝的作用
淤地坝是一种人工建造的地形工程,在河道中设置以阻拦沉积物,改变水流方向,调节水流速度和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的重要设施。
淤地坝在河流管理和水资源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淤地坝的作用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1. 防治水土流失
淤地坝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通过拦截沉积物和减缓水流速度,淤地坝能有效
减少河道中的泥沙冲刷,保护土壤资源,减少洪灾造成的破坏。
2. 调节水流量
淤地坝可以调节河道水流的数量和速度,通过调整淤地坝的高度和形状,可以
控制河道水流的量和速度,从而避免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3. 改善水质
通过拦截污水、沉积泥沙等杂质,淤地坝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提高水
体的透明度和水质标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构筑生态环境
淤地坝能够创造出新的水域环境,提供栖息地和繁衍场所给水生生物,促进河
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增加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5. 提高灌溉效率
在农业灌溉中,淤地坝可以调节灌溉水的数量和时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综上所述,淤地坝在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改善水质,还可以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调节水流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淤地坝的建设和管理对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强对淤地坝的规划、建设和维护工作,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标。
黄土高原淤地坝原理

黄土高原淤地坝原理
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拦截泥沙,从而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可以对河流进行滞洪和削峰,减轻下游的洪涝灾害。
具体来说,淤地坝通过在沟道内修建土坝来抬高水位,从而将泥沙截留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截留的泥沙会逐渐沉淀,形成一片土地,这就是淤地坝。
淤地坝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些额外的土地资源,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除此之外,淤地坝还可以起到调节河流洪水的作用。
在洪水期间,淤地坝可以滞洪和削峰,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总的来说,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的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于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6.1-2 淤地坝

<3>坝址地质构造稳定,两岸无疏松的坍土、滑坡体, 断面完整,岸坡小于60°。坝基均匀性好,压缩性 较小。岩层要避免活断层和较大裂隙,尤其要避免 可能造成坝基滑动的软弱层。
<4>应避开沟岔、弯道、泉眼,遇有跌水应选在跌水 上方。坝肩不能有冲沟,以免洪水冲刷坝身。 <5>库区淹没损失要小,应尽量避免村庄、大片耕地、 交通要道和矿井等被淹没。
Bi Bi 1 A i Li 2
式中:ΔAi—同一坝高两个横断面之间的水面面积,m2; Bi,Bi+1—同一坝高上,相邻两横断面顶部宽度,m; ΔLi—相邻两横断面之间的距离,m。
计算库容时,在各横断面图上以不同高度线为顶线,求出其 相应的横断面面积,由相邻的两横断面面积平均值乘以其间 距,便得出此二横断面不同高程时的容积。最后把部分容积 按不同高程相加,即为各种不同坝高时的库容。最后绘出相 应曲线。
第六章 淤地坝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淤地坝的作用、组成和分类 淤地坝工程规划 淤地坝调洪演算 土坝设计 溢洪道设计 放水建筑物设计
淤地坝: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
淤地所建的横向建筑物,坝内所
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第一节 淤地坝的作用、组成和分类
图6-1 淤地坝示意图 1-坝体;2-排水体;3-溢洪道;4-竖井;5-排洪渠;6-防洪堤
三、淤地坝的分类 按筑坝材料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 坝等; 按坝的用途可分为缓洪骨干坝、拦泥生产 坝等; 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夯碾坝、水力冲填坝、 定向爆破坝、堆石坝、干砌石坝、浆砌石 坝等。
4 水文气象资料:包括降水、暴雨、洪水、径流、泥沙情况, 气温变化和冻结深度等。
淤地坝科学小知识

淤地坝科学小知识淤地坝是一种结合了淤地和堤的工程,它是由一堆淤泥和其他类型的土壤紧密地压实而成的大坝,用于控制水流和保护岸线。
下面是一些关于淤地坝的科学小知识。
1.淤地坝的作用淤地坝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水流,根据需要提高水位,以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侵袭。
淤地坝也可以用于修建海岸线保护工程、水库和灌溉系统等。
2.淤地坝的构造材料淤地坝主要由淤泥和其他类型的土壤构成。
淤泥是含有高度有机质的泥土,由于具有压实性和切变强度,可以有效地保护岸线免受水流的侵蚀。
除淤泥外,淤地坝的构造材料还包括沙、砾石和黏土等物质。
3.淤地坝的施工方式淤地坝的施工方式包括布线、挖掘和倒填等步骤。
首先,需要使用放样工具将设计图纸的线路布置到现场,确保淤地坝的位置和高度符合要求。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挖掘土壤并将淤泥投放到挖掘的沟槽中。
最后,对淤泥进行压实,以确保其具有充分的强度和稳定性。
4.淤地坝的维护措施为保持淤地坝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维护。
这包括检查并维修任何可能引起渗漏或决口的缺陷,例如坝体开裂和漏沙,以及淤泥覆盖物的消失等等。
定期清理淤地坝也是维护淤地坝的重要步骤。
清理可以在降雨季节和水位下降时进行,以削减沉积物在坝的表面积累的风险。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大坝,淤地坝有许多优点。
首先,在施工方面,淤地坝可以使用环保方法,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因为淤地坝主要由淤泥和其他类型的土壤构成,所以成本较低。
此外,淤地坝很适合亚热带、季风和热带气候,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具有高含水量的河流和河口。
最后,淤地坝还可以提高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境。
总之,淤地坝是一种重要的土木工程结构,可以对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和海水冲击起到关键作用。
它的施工方法和维护措施对于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淤地坝

淤地坝一、什么叫淤地坝淤地坝(soil-retaining dam)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二、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1.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2.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3.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4.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建淤地坝要破三道难题难题之一:水文泥沙指标的选取难题之二:坝系布局方案的比选难题之三:坝系运行机理的模拟针对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中央曾明确提出:“加强封山育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淤地坝’等多种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致富、减少入黄泥沙的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
水利部也将淤地坝建设列入2003年水利工作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并由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负责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淤地坝?淤地坝显著的效益表现在哪里?一、什么是淤地坝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具体做法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内(控制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
之后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直至把整条沟淤积成小平原、小盆地。
最早的淤地坝是自然形成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子洲县黄土洼,因自然滑坡,形成“天然聚湫”,后经人工整修,形成坝高60米,淤地800多亩的淤地坝。
坝地土质肥沃,年年丰收,一直是当地人民群众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
有文献可考的人工修筑淤地坝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的山西汾西县。
据《汾西县志》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涧河沟渠下湿处,淤漫成地易于收获高田,值旱可以抵租,向有勤民修筑”。
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

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一、淤地坝工程的定义淤地坝是指以土石材料填充于岸坡之间,或石块钢筋混凝土作砌体的坝。
其构造简单,投资省,易于整治及保养,适用于小型洪水频繁的河道等地区。
淤地坝工程是一种以填筑体为主体,辅以支护结构的大坝工程形式。
其作用主要是解决河流漫滩和堤岸内镇压的问题,减小河岸面积,降低河道水位,防止洪水漫出,增加水库的蓄洪容量,对于治理水土保持、提高灌溉用水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二、淤地坝工程管护的重要性淤地坝工程的管护工作是保证工程长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而且对于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工程安全:定期对淤地坝工程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延长工程寿命:定期维护保养淤地坝工程,检修损坏部位,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3.提高工程性能:对淤地坝工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造,提高工程的性能,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保证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4.提高工程利用率:对淤地坝工程进行有效的管护,能够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提高利用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5.保护生态环境:淤地坝工程的管护工作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生态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的建立为了保证淤地坝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的管护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淤地坝工程管护制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制定管护规章制度:建立淤地坝工程的管护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条例和标准,规范化操作,强化组织管理。
2.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证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避免管理真空。
3.定期巡查检修:制定定期巡查检修计划,对淤地坝工程的各个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档案资料:做好淤地坝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日后的维护保养提供依据。
淤地坝实施方案

淤地坝实施方案淤地坝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工程措施,用于控制河流、河道或渠道中的泥沙淤积,保护河流周围的土地和基础设施免受洪水和泥沙侵蚀的影响。
淤地坝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下面将从设计原则、施工工艺、监测管理等方面介绍淤地坝的实施方案。
设计原则。
淤地坝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合理确定淤地坝的位置、高度和长度。
在选择淤地坝的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水流速度、泥沙含量和泥沙质量,以确保淤地坝的布置能够有效控制泥沙淤积。
同时,还需要考虑淤地坝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施工工艺。
淤地坝的施工工艺包括材料准备、施工设备选择、施工工艺流程等。
在材料准备方面,需要选择适合的淤地坝材料,如砾石、沙子、淤泥等,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在施工设备选择方面,需要根据淤地坝的规模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
在施工工艺流程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淤地坝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监测管理。
淤地坝的监测管理是保障淤地坝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淤地坝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淤地坝进行定期监测,包括泥沙淤积情况、淤地坝结构稳定性、周边生态环境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淤地坝管理制度,确保淤地坝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总结。
淤地坝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和监测管理等方面,确保淤地坝能够有效控制泥沙淤积,保护河流周围的土地和基础设施。
同时,还需要注重淤地坝的环境影响和生态保护,促进淤地坝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淤地坝的实施方案有所帮助,为相关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三个概念区别

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三个概念区别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三个概念区别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三个概念区别2022年-08-0110:17:01| 分类:农业综合开发参考|举报|字号订阅刘全仁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治理项目,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是小流域治理的三个基本内容,往往有时在设计中予以混淆。
下面就此做一阐述:一、淤地坝:淤地坝(soil-retaining dam)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在于:1.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 2.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3.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4.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谷坊:谷坊(check dam)是修建在深丘区、山区及土石山区侵蚀沟内的土、石坝。
谷坊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沟底下切、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抬高侵蚀基面,坝的高度一般不超过5m,有干砌石谷坊、柳条谷坊、土谷坊等类型。
谷坊的最大特点是透水不透沙。
土、石谷坊―般布设在侵蚀沟中地质条件好、工程量小、拦蓄径流泥沙多、工程材料充足的地方;植物谷坊应设在坡度平缓、土层较厚且湿润的沟道内。
三、骨干坝:骨干坝(key dam)是在小流域治理中,为了提高拦沙效益,使整个小流域中的其他小型淤地坝更安全,同时对部分河滩地进行灌溉而修建的库容相对较大、坝相对较高(一般为20米以上,坝体土方量大于50万平方米)的拦河坝。
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治理项目,它的宗旨是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淤地坝、谷坊和骨干坝只是其中的流域沟底的治理。
为了早日实现效益型开发,目前实施的是坝地同时建设,同年见效,此和以前的坝体建成后自然淤地有所不同。
作为连片开发,按整个流域的最大洪水情况,一般上游应考虑有1――2个骨干坝控制工程,起到保护流域系统的淤地坝不被冲毁。
单个淤地坝的设计要考虑控制的面积内地表径流的大小和淤地的面积,科学合理地确定淤地坝和淤地坝之间的距离。
6.1-2 淤地坝

4 水文气象资料:包括降水、暴雨、洪水、径流、泥沙情况, 气温变化和冻结深度等。
5 天然建筑材料的调查:包括土、砂、石、砂砾料的分布,结 构、性质和储量等。 6 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包括流域内人口、劳力、家畜、土地利 用现状、水土流失情况、治理现状及治理经验。
7 其他条件:包括交通运输、电力、施工机械、居民点、淹没 损失、当地建筑材料的单价等。
(一)坝系规划原则
1 以小流域为单元,上下游、干支沟全面规划,统筹安排。 坚持沟坡兼治、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水土保 持体系。 2 最大限度地发挥坝系调洪拦沙、淤地增产的作用,充分利 用流域内的自然优势和水沙资源,满足生产上需要。 3 各级坝系,自成体系,相互配合,联合运用,调节蓄泄, 确保坝系安全。 4 坝系中必须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性的骨干坝,作为安全生 产的中坚工程。 5 坝系规划的同时,提出交通道路规划。 6 对泉水、基流水源,提出保泉、蓄水利用方案,勿使水资 源埋废。并提出坝地盐渍化防治措施。
3%,适宜建坝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可建坝3-5座/km2;
(三)坝系形成顺序
1 先支后干。优点:工程安全,见效快,先易后
难,节节拦蓄。
缺点:控制面积小,淤地少
2 先干后支。优点:控制面积大,淤地多。 3 以干分段,按支分片,片段分治。流域面积大, 乡村多时,可分段划片包干治理。
缺点:设计标准高,投资大。
①等高线法:利用库区地形图,等高距按地 形条件选择,一般为2-5m。首先量出各层等 高线间的面积,→计算各层间库容及累计库 容,→然后绘出H~A和H~V关系曲线。相邻 两等高线间的体积为:
A n A n 1 Vn Hn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淤地坝4.1 概述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修建的具有缓洪、拦泥、淤地、发展生产等功能的水土保持工程,一般由坝体、放水建筑物和溢洪道三部分组成,距今已有400多年[1]。
根据淤地坝的规模、功能和作用的不同,淤地坝运行有单坝运行和坝系运行两种方式,骨干坝在其中发挥着主导和控制作用。
4.1.1 淤地坝的发展[1~5]淤地坝诞生历史悠久,是现代坝工建设领域取得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成就。
实践证明,淤地坝在拦泥淤地、防洪减蚀、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控制入河泥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淤地坝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人工修筑阶段(1569年~1949年);(2)试建阶段(1949年~1985年);(3)兴建治沟骨干工程阶段(1986年~现在)。
最早的淤地坝不是人工修筑,而是地震和地下水等作用,造成沟坡发生大体积的滑坡或塌坑,堵塞河道,形成天然坝库。
明代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陕西省子洲县境内的黄土洼,因沟壑两岸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天然聚湫,聚水拦泥,后经过人工修整,形成高为62m,集水面积为2.72km2的淤地坝,见图4.1。
它长期拦蓄洪水泥沙,淤地53hm2,坝地土地肥沃,连年丰收。
人工修筑淤地坝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 ~1619年)的山西省《汾西县志》,距今已有400多年。
早在清代嘉庆之前(公元1796年),淤地坝开始引起官方的重视,并由山西省西部地区向周边地区及陕西省北部区域推广。
194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关中保持试验区在西安市荆峪沟流域修建淤地坝一座,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土高原修建的第一座淤地坝。
从1949年开始在陕西省米脂县试修淤地坝。
1952年绥德水保站成立以后,以绥德、蜜汁、佳县、吴堡四县为重点试建区,积极宣传推广修建淤地坝,两年内修建淤地坝214座,一般坝高5~10m。
1953年~1957年在晋、陕、蒙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筑坝技术也得到了普及。
仅榆林地区先后修建淤地坝9210座,其中百万方以上29座,并举办淤地坝技术培训班,边试建边示范,西峰水保站也重点开展了塬面治理和沟壑治理的试办和推广,创建了南小河沟十八亩台沟壑土坝。
1986年以后,在认真总结筑坝经验教训以后,为提高防洪标准,仅国家纪委立项批准,开展在黄河中游地区进行了治沟骨干坝专项工程建设。
骨干坝工程由于库容较大,不仅有拦泥库容,而且有防洪库容。
2000年以后随着淤地坝工程的大量建设,已逐渐形成坝系。
主要遵循“小多成群,骨干控制,上拦下保,综合利用”,实现其拦泥、淤地、防洪、保收等综合效益。
图4.1 陕西省子洲县境内天然形成最早的淤地坝据2010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截至2008年年底,黄土高原地区已建成淤地坝91093座,其中骨干坝和大型淤地坝5509座,中型淤地坝11234座,小型淤地坝74350座。
按区域分:多沙区占总数的93.4%,多沙粗沙区占总数的75.1%。
截至2008年年底,黄河流域分省(区)淤地坝建设情况详见表4.1[17]。
表4.1 黄河流域分省(区)淤地坝建设情况省(区)淤地坝(座)小计骨干坝、大型坝中型坝小型坝合计91093 5509 11234 74350 青海574 154 97 323 甘肃1465 508 372 585 宁夏1117 347 324 446 内蒙古2376 735 517 1124 陕西38951 2555 9045 27351 山西44575 1032 590 42953 河南2035 178 289 15684.1.2 淤地坝的作用淤地坝属水土保持沟道治理工程,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5][17]。
(1)拦泥保土,防洪减灾拦蓄坡面下泄的洪水泥沙,削减洪峰,调节洪水径流,提高沟道工程防洪标准,减少洪水灾害,保持下游农田、城镇、村庄、道路、工况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稳定岸坡,防止侵蚀抬高侵蚀基点,固定河床,减少沟道比降,制止沟底下切;防止沟岸坍塌,稳定沟坡,防止和减缓沟道扩张与沟头前进。
经过坝库调节之后的下泄洪水,冲蚀强度减小,降低了对下游沟道的侵蚀能力。
(3)淤地造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拦泥淤地,增加基本农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
坝路结合,便利了山区的道路交通,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4)滞洪蓄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沟道坝系的形成可以抬高地下水位,增加沟道长流水。
一些淤地坝前期利用库容蓄水,进行灌溉和发展养殖业,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使黄土高原地区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5)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淤地坝建设所新增的坝地、水地、是解决或部分解决人畜口粮的重要途径,是大面积植被被恢复的可靠保证。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并能确保退得下、留得住、不反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淤地坝设计工程设计的依据是相应的设计规范。
关于淤地坝我国水利行业现行的设计规范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6]。
在本节中,将主要依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
4.2.1 枢纽布置设计以淤地坝为主体的水利水电枢纽与一般土石坝枢纽类似,主体建筑物包括大坝、放水建筑物、溢洪道等。
枢纽布置设计就是优化选择这些建筑物的位置,在适应当地地形、地质、水文、水工、施工等具体条件的情况下,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淤地坝枢纽布置设计的一般原则为[6~7]:(1)骨干坝坝址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坝轴线短工程量小宜采用直线。
2)应有宜于布设放水工程溢洪道的地形地质条件宜选择岩基或粘土基础3)坝址附近应有较充足的筑坝土石料等建筑材料4)坝址应避开较大弯道跌水泉眼断层滑坡体洞穴等坝肩不得有冲沟(2)放水工程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卧管布设应综合考虑坝址地形条件、运行管护方式和坝体加高要求等因素,选择岸坡稳定、开挖量少的位置1)涵洞轴线布设应尽量与坝轴线垂直进口处应设消力池或消力井与卧管连接,涵洞的进口、出口均应伸出坝体以外,涵洞出口水流应采取妥善的消能措施,使消能后的水流与尾水渠或下游沟道衔接。
2)涵洞宜全部布设在岩基或均匀坚实的原状土基上。
(3)溢洪道布设应尽量利用开挖量少的有利地形,进口、出口附近的坝坡和岸坡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和足够的稳定性,出口应采取妥善的消能措施,并使消能后的水流离开坝脚一定距离。
崔家河骨干坝的枢纽布置如图4.2所示[4]。
十八亩台骨干坝的枢纽布置如图4.3所示[8]。
4.2.2 筑坝材料及填筑标准[6]对于筑坝土石料提出的一般要求是:1)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工程性质,例如,坝壳料需有较高的强度,防渗料具有足够的防渗性能。
2)土石料的工程性质在长期内保持稳定。
3)具有良好的的压实性能,例如,填土压实后有较高的承载力;无影响压实的超径材料。
土料填筑标准如下:(1)水坠坝土料选择与填筑标准修建水坠坝的土料(黄土、类黄土)应符合表4.2规定:边埂应采用分层碾压施工,设计干容重不应低于1.5t/m3。
对于冲填泥浆的起始含水量应按照40%~50%控制,相应稳定含水量应控制在20%~24%,设计干容重不应低于1.5t/m3。
图4.2 崔家河骨干坝枢纽布置图图4.3 十八亩台骨干坝枢纽布置图表4.2 填筑土料指标一般黄土类黄土均可作为碾压筑坝土料,其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2%,水溶盐含量不应超过5%。
坝体干容重应按最优含水量控制,不得低于1.55t/m3。
4.2.3 坝体断面设计(1)坝高确定[6]依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规定,坝高按照式(4.1)确定:H=H L+H Z+ΔH (4.1)式中,H为坝高,m;H L为拦泥坝高,m;H Z为滞洪坝高,m;ΔH为安全超高,m。
拦泥坝高H L和滞洪坝高H Z由相应的库容查水位—库容曲线确定。
相应的库容按下式计算:V=V L+V Z (4.2)d ssb L NWVγη)1(-=(4.3)式中,V为总库容,104m3;V L为拦泥库容,104m3;V Z为滞洪库容,104m3;sbW为多年平均总输沙量,104t/a;sη为坝库排沙比,可采用当地经验值;N为设计淤积年限,a;dγ为淤积泥沙干容重,可取1.3t/m3~1.35t/m3。
安全超高ΔH按表4.3规定确定。
水坠坝坝顶最小宽度,当坝高在30m以上时应取5m;坝高在30m以下时应取4m。
碾压坝坝顶宽度应按表4.4的规定确定[6]。
表4.4 碾压坝坝顶宽度单位:m 坝高10~20 20~30 30~40坝顶宽度 3 3~4 4~5 (3)坝坡确定坝高超过15m时,应在下游坡每隔10m设置一条马道。
马道宽度应取1.0m~1.5m。
坝坡按照表4.5的规定进行确定[6]。
表4.5 坝坡坡率坝型土料或部位坝高10~20 20~30 30~40水坠坝砂壤土 2.00~2.25 2.25~2.50 2.50~2.75 轻粉质壤土 2.25~2.50 2.50~2.75 2.75~3.00 中粉质壤土 2.50~2.75 2.75~3.00 3.00~3.25碾压坝上游坝坡 1.50~2.00 2.00~2.50 2.50~3.00 下游坝坡 1.25~1.50 1.50~2.00 2.00~2.504.2.4 坝体排水设计坝体应根据工程规模和运用情况设置反滤体,其形式可结合工程具体条件选定。
一般采用下列形式见图4.4[6~7]。
a)棱式反滤体b)等水平砂沟的棱式反滤体c)贴坡式反滤体1-坝体;2-坝坡;3-透水地基;4-卵石;5-粗砂;6-小砾石;7-干砌块石;8-块石;9-非岩石地基图4.4 反滤体示意图4.2.5 土坝护坡设计土坝表面应设置护坡护坡材料可因地制宜选用。
护坡的形式、厚度及材料粒径等应根据坝的级别、用条件和当地材料情况,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护坡的窿盖范围:上游面自坝顶至淤积面,下游面自坝顶至排水棱体,排水棱体时应护至坝脚。
土坝下游坡面应设置纵、横向排水沟,采用浆砌石砌筑或混凝上现浇[6]。
4.2.6 淤地坝渗流分析(1)渗流分析的主要内容[9~11]1)确定坝体内浸润线及其下游逸出点位置,绘制坝体及坝基内的等势线分布图及流网图;2)确定渗透比降;3)确定渗流量。
(2)渗流分析的目的1)为坝体中各部分土的饱和状态的划分提供依据;2)为坝坡稳定提供依据;3)根据坝体内部的渗流参数与渗透比降,检验土体的渗流稳定性,防止发生管涌与流土;4)确定通过坝体和地基的渗水量损失,设计排水系统得容量。
(3)渗流分析的基本方程达西定律运用比较广泛,适用于水利工程中的一般的渗流问题。
达西定律的形式见式(4.4)[11]:x xy y z z h v k x h v k y h v k z ⎫∂=-⎪∂⎪∂⎪=-⎬∂⎪⎪∂=-⎪∂⎭(4.4)式中,k x 为x 方向的渗透系数;k y 为y 方向的渗透系数;k z 为z 方向的渗透系数;v x 、v y 、v z 分别为x 、y 、z 三个渗透主轴方向的达西流速值;h 为渗流场中各点的测压管水头,其值为压力水头和位置水头之和,即:z rph +=(4.5) 式中,p 为试验流体的压强;z 为各点位置水头;r 为试验流体的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