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

合集下载

画说 “弗莱彻”级: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队绝对主力

画说  “弗莱彻”级: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队绝对主力

画说“弗莱彻”级:二战美国海军驱逐舰队绝对主力这幅绘画中的战舰是“弗莱彻”级驱逐舰,它是美国二战中最著名的驱逐舰,是二战中后期美国海军驱逐舰队的主力。

它诞生在“需要速度”的年代,总共175艘的“弗莱彻”级在短短两年间赶造出来,并参加了战争中后期的各次重要海上战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驱逐舰的设计从“弗莱彻”级开始又回到了平甲板船型的路子上来。

二战后,幸存的“弗莱彻”级进行了改装,部分舰只重新定级为DDE和DDR,70年代全部退役。

有一部分移交其他国家海军。

在1940年1月“弗莱彻”级以1941型驱逐舰的名义定型并开始详细工程设计的同时,一项庞大的驱逐舰建造计划也渐渐浮出水面。

1940年6月28日,美国海军开出首批7艘“弗莱彻”级的建造订单,接着又在7月1日追加了另外17艘。

同年9月9日,军方再次向全国造船企业抛出一个大蛋糕,一举订购了多达96艘“弗莱彻”级驱逐舰,虽然在同年12月16日取消了其中7艘的建造计划,但同时又增加了6艘新舰,使得“弗莱彻级的建造数量达到119艘,所需资金全部由1941财年的预算拨付。

在1941年12月日军奇袭珍珠港后,美国海军立即决定增建56艘同级舰,由1942财年的预算提供资金支持,这样“弗莱彻”级的总建造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75艘!“弗莱彻”级的建造计划极大刺激了美国造船业的扩张和由民船建造向军船建造的转型。

由于建造数量庞大,需要更多的船厂参与其中,一些民间船厂借此东风得到政府的资助,完成升级改造,承建新型驱逐舰,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圣佩德罗的伯利恒船厂最初只是一座修船厂,在承接海军订货后升级为造船厂,最终建造了10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一些老牌造船企业也借机开辟新的生产线,扩大产能,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

最终有11家造船企业瓜分了175艘驱逐舰的订单,其中包括8家民间船厂和3家海军船厂,以缅因州的巴斯钢铁公司建造数量最多,达到31艘!最先开工的“弗莱彻”级驱逐舰是1941年3月3日在巴斯钢铁公司铺下龙骨的“尼古拉斯”和“奥班农”号,其中“尼古拉斯”号于1942年2月19日下水,1942年6月4日竣工,成为第一艘服役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到1942年底时已经有22艘同级舰建成。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款舰载炮之一—MK7舰炮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款舰载炮之一—MK7舰炮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一款舰载炮之一—MK7舰炮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当之无愧世界军事最强国,在很多方面美国都走在了世界最前头,例如在航母,核潜艇以及隐身战斗机等等这些方面,美国都是最先进的,今天要介绍一款来自美国的舰炮,同时也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舰炮之一,它就是MK7舰炮。

这款MK7舰炮是美国在1939年设计研发的,在1943年正式服役,这款舰炮的炮身整体长度为20.73米,内膛长度为20.32米,膛线长度17.35米,单门炮的炮身重量达到了十二万一千多吨,射程能够到三十八公里,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发射两发炮弹。

而且这款MK7舰炮所采用的冶金工艺是当时最先进的,成功的将身管的结构减小到了三层,并且将自身的重量也减轻到了一百零八吨,从而大大了减少了所使用的生产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这款MK7舰炮所使用的是MK8重型穿甲弹,这种弹药具有着非常不俗的威力,在十八公里开外的地方,这种弹药可以轻松的击穿厚度为五百毫米的钢装甲,在曾经的海湾战争之中,这款MK7舰炮就让人们见识到了它那及其强大的威力,非常轻松的就击穿了一度厚度达到十米的混凝土墙。

并且因为这款MK7舰炮使用MK8重型穿甲弹的缘故,所以装备上这款MK7舰炮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以及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拥有着世界上最厚重的船舷,因此这些战列舰是足以抵挡来自于其他强大舰炮所带来了的威胁。

总体上来看,虽然目前日本大和级460毫米主炮的威力比这款MK7舰炮还要更胜一筹,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射程,精准度以及所搭载的战列舰这些方面综合来看,这款MK7舰炮和大和级460毫米主炮相比还是丝毫不落下风的。

而在未来战场上,这种强大威力的舰载炮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是致命的,并且随着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海军实力的发展,这款MK7舰炮的战略价值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并且搭载在一些及其先进的战列舰之上,使得这款MK7舰炮的威慑力还要上升几个档次。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款MK7舰炮可还是美国在八十年前的所研发制造出来的,而这将近快一个世纪的时间之内,美国到底在这款武器的技术上发展到那一程度,我们都是不得而知的,但是中国可以做的,也就是尽快的发展自身的军事实力,以此来慢慢缩小和美国的差距。

二战战列舰战役

二战战列舰战役

二战战列舰战役作战背景也许是为了洗雪当初仓皇撤离菲律宾之辱,1944年7月,美军攻占塞班岛后,美国高层将下一步作战目标选定为菲律宾。

为此,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倾力出击,其中第七舰队包括6艘战列舰、18艘护航航母、9艘巡洋舰、108艘驱逐舰以及众多轻型舰艇,掩护400多艘登陆舰杀向菲律宾。

10月17日,美军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

此时,已现颓势的日军联合舰队发出“捷一号”作战计划,命令粟田舰队自文莱向莱特湾增援,其麾下的西村舰队使命“特殊”——率领战列舰“扶桑”号和“山城”号、重巡洋舰“最上”号及4艘驱逐舰,强行穿越苏里高海峡,吸引附近美军海空火力,为粟田舰队其他同僚争取成功回援的机会。

对西村来说,这几乎就是死亡任务。

因为他手下最强的“扶桑”号和“山城”号是日本最早的“超无畏战列舰”,虽然各装备12门356毫米舰炮,火力不弱,但由于设计时强调火力,防护能力反被削弱,况且它们的舰龄已达30年,舰体老化,最高航速仅能达到24节,会严重拖累舰队的行动速度。

事实上,这2艘老舰平时只是用来训练新兵而已。

作战过程10月22日西村舰队出航,最初两天没有遇到任何敌军,反而遇到了己方的志摩舰队。

志摩舰队跟西村舰队不是一个指挥系统,两位舰队司令的军衔和资历也相差无几,虽然都被要求穿越苏里高海峡,但却决定各自为战。

舰载机空袭24日上午,美军舰载机呼啸而来。

日军战列舰拼命对空发射三式弹在炮弹中装填480个充满燃烧剂的小铁管,杀伤半径达152米,但只击落1架美军战机,反而所有日舰皆受轻伤。

此时,美国航母发现了日本主力舰队,于是掉头北上,西村舰队和志摩舰队侥幸逃过一劫,但其位置已被告知美军第七舰队。

当晚,39艘美军鱼雷艇以3艘为一组率先出动,艇上官兵用艇载简易雷达细致搜索海面,终于在22时36分发现西村舰队。

PT-131号艇冒着日舰炮火,一边向敌舰发射鱼雷,一边向舰队司令部发报,不仅拖延了西村舰队的行进速度,还重创志摩舰队的1艘轻巡洋舰。

海上霸主的巅峰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海战

海上霸主的巅峰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海战

海上霸主的巅峰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海战航海小达人世界上什么军舰最强大?毫无疑问,你一定会说是航空母舰。

没错。

在所有的舰船中,无论是吨位、体积,还是作战能力,航空母舰都居于首位,它的海上霸主地位不可撼动。

可是你知道吗?在20世纪中期之前,海军的主力舰一直是战列舰。

那么,航空母舰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海上霸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惊心动魄的航母大海战吧!海战的前奏在航空母舰发展初期,大舰巨炮的威力正如日中天,拥有巨大身躯、厚重装甲、强大火力的战列舰独步海上,而航空母舰主要担负舰队侦察、护航和火炮校正等辅助任务,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闪现了航空母舰的影子,但它并没有给世人留下多少印象。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军备竞赛时期,航空母舰在改装和建造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在整体性能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为后来航母在“二战”的海战战场上大出风头打下了基础。

小达人24航海小达随着“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的扩展,美、日之间以航空母舰为主要攻击力量的海战接踵而至。

1941年12月8日早晨,在波涛汹涌的北太平洋上,一支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日本特混舰队准备去执行一项冒险的任务——偷袭珍珠港。

该舰队共出动飞机354架,先后分成两批,对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和岸上各种军事设施进行狂轰滥炸,仅仅 2 个小时就使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共有12艘舰船被击沉或损坏了,188架飞机被摧毁,2 000多名美国人遇难。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在偷袭珍珠港的第三天,日本海军又击沉了英国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彻底打破了战列舰统治海洋的神话。

一鸣惊人的珍珠港事件1939年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

战争初期,由于体积大而易遭攻击、飞机性能差和缺乏优秀飞行员等因素,一些航空母舰遭到潜艇和其他军舰攻击后沉没。

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航空母舰上的设备日益完善,鱼雷技术和俯冲轰炸技术更加成熟,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力也显著提升,这时的航空母舰对其他舰艇构成了足够的威胁,开始让人们刮目相看。

闪电战-战舰目录

闪电战-战舰目录

闪电战总目录第1期德国钢盔的发展与鉴赏武装党卫军一级上将——“泽普”?迪特里希zimmerit战车防磁涂层“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征战史第2期德国钢盔的发展与鉴赏(增补篇)“硕鼠传说”——图解二战德国超重型坦克发展武装党卫军第七“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总体战的荣誉”——德国战争功勋十字勋章第3期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一部分)——党卫军迷彩计划溯源、党卫军迷彩类型“斯卡帕湾的公牛”——普里恩与U-47的传奇故事飞行的狼群——王牌迭出的美军第56战斗机大队第4期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二部分)——迷彩防潮布与迷彩帐篷、党卫军迷彩罩衫类型“暗夜幽灵”——神秘的德国空军KG200轰炸机联队用鲜血证明——德国战伤勋章鉴赏第5期飘扬的意志——二战德国军旗战旗查考二战德国钢盔发展与鉴赏之——德国伞降猎兵的钢盔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三部分)——头部伪装项目约翰之虎——战争系列漫画(1)北海孤魂——“提尔比兹”号战史完结篇第6期闪电天兵——党卫军第500/600伞兵营战史零下52℃——东线冬季作战奖章鉴赏SS制服风范(1)——绪论、党卫队黑色制服约翰之虎——战争系列漫画(2)【德国空军史话】“炮兵之眼”——德国空军的Fw189“枭”式轻型侦察机第7期喋血105天——霍尔姆战役与霍尔姆盾章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四部分)——党卫军装甲兵的伪装与迷彩服STORM 日耳曼暴风——二战德军的MP38/40冲锋枪风笛征程——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苏格兰部队(一战篇)第8期装甲掷弹兵——德意志的精锐机甲武士SS制服风范(二)——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制服、党卫队土灰色制、党卫队土灰色宽松型野战上衣一夜回到解放前——阿登战役60周年纪念活动实录裂空长剑——第三帝国的地对空导弹风笛征程——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苏格兰部队(二战篇)第9期轴心欧罗巴——二战德军的欧洲志愿兵运动希特勒煎蛋——德意志十字奖章鉴赏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第五部分)——党卫军M44型迷彩野战服、警察迷彩野战服燃眉狙击——第三帝国的空对空火箭与导弹第10期装甲迈尔——党卫军少将库尔特?迈尔的传奇一生狼牙棒之舞——法莱斯口袋封闭处的战斗扑克游戏——二战欧洲战区美军钢盔标识指南灭顶之灾——第三帝国的空对地火箭与制导武器第11期第二个珍珠港——1943年12月2日的巴里大空袭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六)——冬季伪装御寒服项目沙漠游侠(上)——英军沙漠突击队的故事战争系列漫画从小做起——德国一号坦克族谱第12期永不言败——库尔兰战役与库尔兰荣誉袖带二战单兵装备系列(一)——德军步枪皮质弹夹包的发展与鉴赏沙漠游侠(下)——英军沙漠突击队的故事战争系列漫画尼什防御战——“欧根亲王”师在1944年秋的关键之战武装党卫军少将奥托?库姆第13期指之图腾——第三帝国的军政戒指鉴赏武装党卫军迷彩大系(完结篇)——战场改造项目热带雄师——德意志非洲军及非洲战役袖带惊雷第一击——但泽?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攻防战空中叠罗汉——奇异的B-17碰撞事件第14期我心狂野——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师战史(上)国家意志——纽伦堡党代会纪念章鉴赏德国海军的原野灰色大檐帽鉴赏腊包尔航空战狭路相逢——袭击舰与自由轮的一场不对称战斗“内华达”号的英勇逃亡潜艇防空的缘起——详解比斯开湾海空对抗第15期我心狂野——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师战史(下)百战将心——“希特勒青年”将领列传幸运的黑13——德国空军王牌京特?拉尔访谈二战德国陆军伞兵证章鉴赏星光中的决斗——第463伞降炮兵营在巴斯通零距离对抗——浅析二战中的步兵反坦克战术(上)第16期如虎添翼——二战德军单兵作战装具巡礼(上)顶尖杀手认证——独力击毁坦克臂章鉴赏德国炮、捷克造——二战德军中的斯柯达重炮征俄苦旅——一个意大利军官的东线记忆各显神通——浅析二战中的步兵反坦克战术(下)第17期如虎添翼——二战德军单兵作战装具巡礼(下)老兵不朽——莫辛-纳甘步枪略传目标:鹰巢!——1945年盟军在贝希特斯加登从海底归来——U505艇员的战争经历昙花一现——二战日军伞兵的发展与作战(上)第18期欧洲新十字军——党卫军第5“维京”师战史(上)凤舞危城——汉娜?莱契在第三帝国的最后岁月对诺贝尔奖说:“不”——记纳粹德国艺术和科学奖章被遗忘的牺牲——1940年加来保卫战海军烧火棍——二战美国海军的鱼雷危机昙花一现——二战日军伞兵的发展与作战(下)第19期欧洲新十字军——党卫军第5“维京”师战史(下)枭雄本色——“维京”师将校列传梅斯铁闸——1944年梅斯战役与梅斯袖带马金悲情——短命的利斯康姆湾号护航航母七十罗汉——英国第198号战俘营越狱事件第20期铁腕——第三帝国的安保警察部队迈向荣耀之始——二级铁十字勋章鉴赏重塑经典——1939年款奔驰越野车修复记碧海迷踪——二战德国海军的巡洋作战攀登新高山1208——阿部善次大尉的战争回忆第21期链狗——第三帝国的军事警察部队弑蛇之符——二战德国反游击作战奖章鉴赏坚定不移——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的战争经历(上)一战成永恒——一名陆战队员眼中的硫磺岛之战皇家铁骑——二战中的英国禁卫装甲师第22期掘壕据守——二战德军的野战工事研究(上)踏过荣耀之途——一级铁十字勋章鉴赏坚定不移——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的战争经历(下)阿登血劫——1944年马尔梅迪惨案之详述飞越莱茵——1945年盟军伞兵的“大学”行动第23期掘壕据守——二战德军的野战工事研究(下)SS制服风范(三)——党卫队白色制服系列废墟之虎——Sturmtiger“突击虎”全接触绿衫幸运儿——德国伞兵中尉莱普科夫斯基战记第24期步上荣耀之巅——骑士十字勋章专集?1939年版骑士十字勋章弗里茨?克林根伯格——贝尔格莱德的征服者?骑士十字勋章之橡叶饰奥托?卡里乌斯——德国陆军虎式坦克王牌?骑士十字勋章之双剑饰奥托?克雷齐默尔——头号潜艇王牌?骑士十字勋章之钻石饰维尔纳?默尔德斯——德国空军战斗机总监?骑士十字勋章之钻石金橡叶饰?1957年版骑士十字?逝去的荣耀——大铁十字勋章鉴赏?橡叶以上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完全名单第25期以元首之名——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师战史(一)SS制服风范(四)——党卫队的运动服铁钳的右齿——德军第10装甲师在维亚济马国中之国——从政治视角检视魏玛国防军第26期以元首之名——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师战史(一)视死如归——二战德国近战突击系列勋奖章鉴赏从敦刻尔克到长崎——一位英军军医的炼狱之旅刺刀见红——二战步兵班排级战术浅析(一)第27期以元首之名——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师战史(一)精英圣殿——“警卫旗队”荣誉榜一去不返的伟大时代——二战顶尖空中王牌巡礼刺刀见红——二战步兵班排级战术浅析(下)第28期被曲解的千年吉祥——万字符号人文史叹息之墙——大西洋壁垒之法国篇(上)SS制服风范(五)——党卫军的热带制服亚平宁黑旋风——美军黑人步兵在意大利短兵相接——二战步兵连营级战术浅析(上)第29期优秀是一种习惯——奥托?魏丁格尔的战争经历沙漠风暴——非洲军团装甲车辆鉴赏叹息之墙——大西洋壁垒之法国篇(下)阿三从军记——德军中的印度志愿兵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短兵相接——二战步兵连营级战术浅析(下)第30期报复兵器第一号——第三帝国的地对地导弹之V-1篇SS制服风范(六)——党卫队与武装党卫军的大衣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2)巴黎在燃烧吗?——1944年巴黎解放之旅第31期为领袖而生、为政治而狂——普通党卫队面面观承前启后——德国二号坦克族谱(上)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3)痛扁“恶汉”——德国第6伞兵团圣基梅恩村战记蓝色安魂曲——1944年德军夏季攻势回顾第32期奥得河畔之离歌——1945年布雷斯劳攻防战承前启后——德国二号坦克族谱(下)疤面飞将军——德国空军王牌施泰因霍夫传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4)谁点着了大雪茄?——“兴登堡”号罹难记第33期报复兵器第二号——第三帝国的地对地导弹之V-2篇无冕之王(上)——头号坦克王牌科尼斯佩尔传希姆莱的MSL弯刀——党卫军第13“圣刀”武装山地师战史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5)第34期﹡腾飞伊比利亚——德国秃鹰军团系列勋奖章鉴赏赤色防火墙——二战苏军野战防御技术研究无冕之王(下)——头号坦克王牌科尼斯佩尔传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6)﹡从本期开始,出版发行由“《闪电战》杂志社”变成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35期履带上的重甲骑兵——德国装甲兵1934-1945万里赴戎机——千奇百怪的德军自行火炮(上)梦回中世纪——希姆莱的雅利安黄金时代臆想盟军的闪电战——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在法国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7)第36期尘埃落定——二战德国高级军衔译名辨析与确定万里赴戎机——千奇百怪的德军自行火炮(中)履带上的重甲骑兵(续一)——德国陆军装甲兵的制服壮哉元首团——党卫军第4步兵团的勒热夫之战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8)第37期燃烧的国王之山——1945年东普鲁士柯尼斯堡攻防战万里赴戎机——千奇百怪的德军自行火炮(下)德国装甲兵的制服与徽标(续)——德国空军、党卫军及警察的装甲兵制服生死最前线——步兵骑士施奈德拉赖特战记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9)第38期一鸣惊人的沉默战士(上)——二战德军的反人员地雷履带上的重甲骑兵:德国装甲兵1934-1945(续三)——德国装甲部队徽标(一)北极光下的战斗——党卫军第6“北方”山地师芬兰战记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0)第39期帝国苍穹下——二战德国巨型防空塔探秘履带上的重甲骑兵:德国装甲兵1934-1945(续三)——德国装甲部队徽标(二)消逝的极光——“北方”山地师西线战记雪花之锋芒——“北方”师将领列传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1)第40期海峡上空的小鸟——不列颠空战头号王牌维克少校画传一鸣惊人的沉默战士(下)——二战德军的反坦克地雷我们捍卫领袖与元首——党卫军意大利军团记事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2)第41期止步!这里是伯爵的领地!——1942年杰米扬斯克战役回顾荣耀领地的记忆——杰米扬斯克战役盾章鉴赏真相或谎言——科隆大教堂前的黑豹故事新书预览——《美军步兵武器全集》之点四五手枪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3)第42期MIR DIR 莉莉?玛莲——二战中的德国女性辅助人员陆地巡洋舰——匪夷所思的德国千吨坦克发展计划棍棒即权威——第三帝国警察大将达吕格画传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4)第43期我们走在大路上——“鲜花战争”系列奖章鉴赏铁手传奇——SS17“古兹?冯?贝利钦根”师战史(上)勇敢的心——装甲王牌卡尔?尼克卢西-莱克战记(上)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5)第44期至高无上的神秘之环——党卫队骷髅戒指解析与鉴赏铁手传奇——SS17“古兹?冯?贝利钦根”师战史(中)勇敢的心——装甲王牌卡尔?尼克卢西-莱克战记(中)长篇连载——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16)第45期渐行渐远的自由之梦——二战德军中的哥萨克部队铁手传奇——SS17“古兹?冯?贝利钦根”师战史(下)勇敢的心——装甲王牌卡尔?尼克卢西-莱克战记(下)屈斯特林的圣火——第三帝国陆军元帅冯?博克画传长篇连载——博克元帅战争日志(1)第46期夺堡奇兵——艾本艾玛尔要塞与“花岗岩”突击队的故事报复兵器第三号——第三帝国的V-3多药室远程火炮杀入重围的神兵——二战期间的空降部队与空降作战面面观炮长命短——一名苏军反坦克炮手的战斗回忆长篇连载——博克元帅战争日志(2)第47期喷火的毒蛇——巴赫姆Ba 349“蝰蛇”火箭动力截击机史上最强空战联队——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史(一)从坦克杀手到战场幽灵——一个苏联小兵的战争经历(上)长篇连载——博克元帅战争日志(3)第48期默默无闻的战力之源——图解二战德国陆军的野战炊事部队毁灭与拯救——第一次诺曼底战役中的鲁昂之战史上最强空战联队——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史(二)从坦克杀手到战场幽灵——一个苏联小兵的战争经历(下)长篇连载——博克元帅战争日志(4)战舰总目录战舰1地中海夜宴——1941年英意马塔潘角海战神鬼之争——二战前夕日本战列舰设计的技术考察海狼之巢——二战中的U艇基地与洞库沉默的斗士——美国海军上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巨人的肉搏——近代海军冲撞战术的使用研究战舰2忍者大杀器——全面透视日本帝国海军的氧气鱼雷海狼之巢——二战中的U艇基地与洞库(中)太平洋之冠——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通览(上)捍卫法兰西尊严——法国海军“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的起源胆瓶中的海魔——魏玛时期德国海军的复兴与发展战舰3上帝与安拉的碰撞——1571雷班托海战海狼之巢——二战中的U艇基地与洞库(下)太平洋之冠——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通览(下)旧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火力系统(开篇序章)——日本海军战列舰的主炮及炮弹——日本海军战列舰炮术概述——日本海军的测距仪及其支持结构战舰4日本空母机动部队的发展历程与战术怒海挽歌——英国皇家海军“玛丽女王”号的日德兰不归途神风吹不倒——冲绳战役中的美国海军“拉菲”号驱逐舰斯大林狂想曲——苏联海军的纸面战巡(上):“喀朗施塔得”级战舰5深渊的刺客——二战德国海军第7潜艇编队史双岛攻略——1942-1943年美日阿留申群岛战记百鬼夜行——1904年2月8日旅顺口夜袭战斯大林狂想曲——苏联海军的纸画战巡(下):“斯大林格勒”级战舰6南方佬的铁棺材——邦联海军的潜艇和水雷艇 1861-1865沙恩之死——1943年英德北角海战始末能游会跑的美利坚鸭子——美国军用2.5吨DUKW两栖卡车的发展与运用万岁EUROPE——二战日本潜艇访欧纪行(一)战舰7皇家海上绿林军——伊丽莎白时代的海盗战争咆哮1918——一战美国海军356毫米列车炮图珍海鹫之绝唱——1944年日本海军“阿”号作战始末(上)鹰坠wang洋——一战美军头号空中王牌里肯巴克的海上磨难万岁EUROPE——二战日本潜艇访欧纪行(二)战舰8海狼前传——德皇时代U艇的技术发展与作战历程海鹫之绝唱——1944年日本海军“阿”号作战始末(下)身披和服的牛仔——美国海军“斯图尔特”号驱逐舰的传奇故事万岁EUROPE——二战日本潜艇访欧纪行(三)战舰9从沉睡中醒来——珍珠港及瓦胡岛之岸防体系(1907-1950)最后的武士——日本幕末戊辰之箱馆攻略铁鲸自杀记——1923年美国海军翁达角集体触角事件之万岁EUROPE——二战日本潜艇访欧纪实(四)战舰10游猎与征服——古代北欧维京舰船的历史演变和技术考证与风一起战斗——通过《怒海争锋》了解纳尔逊时代的皇家海军凯撒之血——1940年英意卡拉布里亚海战为不列颠铸剑——英国皇家海军首席造舰师斯坦利爵士战舰11地狱边缘的烈焰——1944年佩莱利乌登陆战役日本海军航空技术厂发展简史与技术考察谜の大爆沉——1943年“陆奥”号战列舰爆沉事件探析环球归家之旅——一名德国海军战俘的西伯利亚脱逃之旅战舰12美国内战时期的邦联军铁甲舰 1861-1865英德纳尔维克海战 1940法国海军“让-巴尔”号战列舰主炮颠沛流离的故事浅析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预科练制度。

二战大口径舰炮

二战大口径舰炮
这可能是所有在海军服役的最好的战列舰主炮。最初设计为发射较轻的1016公斤的Mark 5型穿甲弹,但在依阿华号开始建造前,他的装弹系统被重新设计以发射1225公斤的Mark 5型“特重”穿甲弹。这种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接近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主炮,但是它的重量不到460mm炮弹的3/4。
在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海战中,麻萨诸塞号(BB-58)发射的2发穿甲弹击穿了法国战列舰让?巴尔号的甲板装甲,另一发穿甲弹暂时压制了他唯一能作战的一个主炮塔。在同一个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华盛顿号(BB-56)击沉了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巡洋舰,直接命中至少9发穿甲弹。
此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重量:双联装532吨(纽约级)
双联装532吨(内华达级)
三联装748吨(内华达级)
三联装714-724吨(宾夕法尼亚级)
俯仰角度:-5°/+15°(纽约级)
-5°/+30°(其他)
俯仰速度:4°/秒
旋转角度:-150°/+150°
射程:38720米(AP Mark 8)
38059米(HC Mark 13)
穿甲能力(侧装甲):
20000码(18228米):509mm
30000码(27432米):380mm
初速:762m/s(AP Mark 8)
820m/s(HC Mark 13)
有一种说法,亚利桑纳号(BB-39)从来没有发出过愤怒的炮弹。1944年秋,内华达号(BB-38)的1号炮塔装备了从打捞上来的亚利桑纳号2号炮塔上拆卸下来的356mm/45炮。在1945年太平洋战役中,这些炮参加了对岸炮击。最终我们还是能说亚利桑纳号的大炮发射了他复仇的炮弹。亚利桑纳号的3和4号炮塔被完整的打捞了上来并被用为夏威夷的岸防炮,但是他们在二战快结束时才安装完毕。亚利桑纳号的1号炮塔由于损坏严重,仍旧留在了沉没的亚利桑纳号上。

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

二战中的美国海军舰炮

战列舰主炮在二战中,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在海上作战的龙头地位被推翻了。

但是战列舰在水面舰艇作战中还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主炮就是他的灵魂;同时他是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的利器。

二战中美军共有10级26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在役,他们装备了406mm,356mm,和305mm三种口径的主炮。

本文将分别对美国海军二战期间所使用的一些主要舰炮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火炮炮管材质以及构成Mark 7型406mm/50,装备于依阿华级战列舰。

这可能是所有在海军服役的最好的战列舰主炮。

最初设计为发射较轻的1016公斤的Mark 5型穿甲弹,但在依阿华号开始建造前,他的装弹系统被重新设计以发射1225公斤的Mark 5型“特重”穿甲弹。

这种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接近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主炮,但是它的重量不到460mm炮弹的3/4。

Mark 7型406mm炮所发射的穿甲弹能穿透9m的水泥,而它的高爆弹能制.造一个15m宽6m深的弹坑。

Mark 7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

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

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正在组装上舰的Mark7型舰炮等待组装中的炮管组件型号:16英寸/50(406mm)Mark 7设计时间:1939年服役时间:1943年炮重:108.5吨全长:20.726米管长:20.320米膛线长度:17.344米膛线:96条,3.88mm深射速:2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8 (1,225 kg)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射程:38720米(AP Mark 8)38059米(HC Mark 13)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509mm30000码(27432米):380mm初速:762m/s(AP Mark 8)820m/s(HC Mark 13)炮管寿命:290-350发备弹:1号炮塔387发2号炮塔456发3号炮塔367发总计1210发,备弹数据各处出入较大,以上是密苏里号1955年退役时的数据。

美国二战驱逐舰

美国二战驱逐舰

美国二战驱逐舰桑普森级驱逐舰(Sampson)简介“桑普森”级驱逐舰又被称为“一千吨级”型(" Thousand Tonners " Type),基本上是先前的“塔克”级的翻版,但增加了鱼雷武装。

“桑普森”级的6艘皆在1916-17年完工,但仅有“艾伦”号保存到了二战,其余舰只皆在30年代解体。

数据标准排水量:1073吨;主尺度:全长96.09米,全宽8.96米,吃水3.05米;航速:30节;舰员:101人;主炮:单管4吋炮4座;鱼雷:三联21吋鱼雷管2具;防空兵器:3吋防空炮1座。

小档案“桑普森”级驱逐舰是第一种搭载防空武器的美国驱逐舰。

二战中的桑普森级舷号舰名译名完工备注DD-66 Allen 艾伦1917 1946年解体“艾伦”号在二战中主要用于训练用途。

考德威尔级驱逐舰(Caldwell)简介“考德威尔”级是著名的“平甲板”型驱逐舰的原型,装有相当强的鱼雷武备。

共造6艘,其中3艘1940年通过《驱逐舰换基地协议》移交英国皇家海军,并成为英国50艘“城”级驱逐舰的一部分。

数据满载排水量:1200吨;主尺度:全长96.16米,全宽9.53米,吃水3.50米;航速:30节;舰员:146人;主炮:单管4吋炮4座;鱼雷:三联21吋鱼雷管4具;防空兵器:单管1磅乒乓炮2座,0.3吋机枪2挺。

二战中的考德威尔级(按字母音序排列)舷号舰名译名完工备注DD-72 Conner 康纳1918 1940移交英国,改名为“利兹”号,1947年解体DD-70 Conway 康威1918 1940移交英国,改名为“刘易斯”号,1946年解体DD-74 Manley 曼利1917 1938 1940 1945改为杂用军辅船AG-28改为快速运输舰APD-1改回驱逐舰,1946年解体DD-73 Stockton 斯托克顿1917 1940移交英国,改名为“勒德洛”号,1947年解体到二战时“考德威尔”级已减少两具鱼雷发射管。

二战美军舰炮

二战美军舰炮

二战美军舰炮十二吋五十倍徑 (30.5 cm)12"/50 Mark 8此種無畏艦時代口徑的艦砲是運用在美國海軍的大型巡洋艦阿拉斯加級上.跟日本的超級甲等巡洋艦一樣,阿拉斯加級是美國海軍史上僅有的奇怪船艦之一.為了填補新型戰艦和條約型重巡間的戰力,列強間開始有了設計介於兩者之間戰力軍艦的構想.近似於以前的巡洋戰艦,但是在武裝裝甲配合度上和運用思想尚未盡相同.本砲基本上是以採用於美國舊戰艦懷俄明級上的12"(30.5)Mark7為基礎來發展改良.跟老型砲比起來,本砲擁有一個較輕而且較為簡易的構造.而且,本砲可以發射新型的超重穿甲彈,這使得這種砲的舷側裝甲貫透值在18290~27430公尺時跟口徑更大的14"/50(35.6)相當,而甲板貫透值更是勝於後者.雖然看起來是一門十分優秀,極具意義的迷你戰艦砲,但是因為二次大戰戰局的推演,和大型巡洋艦的出廠時間,這種砲從來沒有機會當過場.彈砲諸元使用船艦阿拉斯加級設計年代 1939服役年代 1944砲重 55262kg砲長 15.545m膛長 15.240m容積 194.4 liters射速每分2.4-3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517.093kg高爆彈-426.38kg推進藥所需 123.672kg NC砲口初速穿甲彈:762m/s增大膛室後:808m/s工作壓力 2,835 kg/cm2壽命 344發每砲攜帶彈數 166發射程諸元射角(度) AP Mark 18shell517.093kg穿甲彈之射程(m)10 1572015 2030020 2432325 2784330 3072435 3291840 3456445 35271穿甲力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接觸速度落角0m 24.48"(622mm) / 762m/s 0.04572m 21.34"(542mm) 0.51"(13mm) 675m/s 2.6 9144m 18.23"(463mm) 1.26"(32mm) 594m/s 6.0 13716m 15.56"(395mm) 2.14"(54mm) 532m/s 11.0 18288m 12.73"(323mm) 3.02"(77mm) 472m/s 17.5 22860m 10.52"(267mm) 4.02"(102mm) 437m/s 25.3 27432m 9.08"(231mm) 5.11"(130mm) 427m/s 32.8 14630m 8.9"(226mm) 7.18"(182mm) 437m/s 44.5砲塔諸元裝數配置阿拉斯加級:三連裝三基重量 922-934噸俯仰 -3~+45度俯仰速率每秒12度旋轉 +150/-150度轉速每秒5度裝填角度 +7度大型巡洋艦夏威夷號上的十四吋聯裝主砲塔.jpg2006-3-26 18:05:23十四吋四十五倍徑 (35.6 cm)14"/45 Marks 1, 2, 3 and 5此種砲是美國海軍初次使用的十四吋砲,事實證明他是一種可靠的武器.14"/45的Mark1歷經了多達十四次的改良與現代化,其中在Mod6時導入了向下開啟的膛塞,在Mod12的時候增大了膛室空間以增加火藥量來發射需要更高初速的砲彈.最早的Mark1 Mod1在砲身上有連結結構的問題,所以在改良的時候都陸續加上箍環加強.Mark2很類似於Mark1,而Mark3引進了較長的滑道,但是他只有三個箍環,到了Mark5的時候則增加為五個.這些砲都能互換,而在美國戰艦上也常看到這些混用型式的砲.這種最初期的十四吋砲後來持續改良,衍生出Mark8及以後的砲種.彈砲諸元使用船艦德克薩斯級.奧克拉荷馬級.賓夕法尼亞級設計年代 1910服役年代 1914砲重 64633kg砲長 16.318m來福線部分長 13.530m容積 251.2 dm3射速每分1.25-1.75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635kg推進藥所需 165.6kg NTC擴大膛室後:190.5kg NTC砲口初速穿甲彈:792m/s(原始)增大膛室後:823m/s工作壓力 2,835 kg/cm2射程諸元射角(度) 635kg穿甲彈之射程(m)15 21030m穿甲力距離側邊裝甲5490m 17.2"(437mm)8230m 14.4"(366mm)10920m 11.9"(302mm)14630m 8.9"(226mm)18290m 6.7"(170mm)砲塔諸元裝數配置德克薩斯級:聯裝五基奧克拉荷馬級:聯裝兩基,三聯裝兩基賓夕法尼亞級:三聯裝四基重量聯裝(德克薩斯級):506噸聯裝(奧克拉荷馬級):532噸三聯裝奧克拉荷馬級)748噸三聯裝賓夕法尼亞級)714-724噸俯仰原始:-5~+15度俯仰速率每秒四度旋轉 +150/-150度轉速每秒一點七度戰艦紐約號上的十四吋聯裝主砲塔.jpg2006-3-26 18:06:13十四吋四十五倍徑 (35.6 cm)14"/45 Marks 8, 9, 10 and 12在一九三零年代的現代化工事中,老舊的14"/45(35.6cm)砲在結構上升級改良,並加大了膛室以容納更多火藥來給砲彈提供更大的初速.Marks1,3,5就變成了Marks8,9,10.另外,Mark12更進一步的鍍上了鉻層來提高砲管使用壽命.這些各種形式的十四吋砲都可以互換,而且大多數的美國戰艦上都有混用的情形.戰艦奧克拉荷馬級和賓夕法尼亞級的主砲又更進一步的改良,使得仰角可達30 度.這兩級的戰艦上的十四吋主砲可以使用新型較重的穿甲彈,因為他們的給推進藥裝的容量較大.但是較老的德克薩斯級的兩艘,德克薩斯號(BB35)和紐約號(BB34)並沒有以上的近代化,不能承受新式穿甲彈所需求的藥量,所以他們只能用舊式的穿甲彈.兩座從亞利桑那號戰艦上搶救起來的砲塔原本預定要裝設在夏威夷基地的陸地上當作岸防砲,但是一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實現.彈砲諸元使用船艦德克薩斯級.奧克拉荷馬級.賓夕法尼亞級設計年代 1928服役年代 1933砲重 62000kg砲長 16.318m膛長 16.002m來福線部分長 13.530m容積 294.0dm3射速每分1.25-1.75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635kg穿甲彈-680.4kg高爆彈-578kg推進藥所需 190.5kg NC砲口初速穿甲彈:792m/s(原始)高爆彈:834m/s工作壓力 2,835 kg/cm2壽命 Marks8,9,10:175-200次Mark12:250次射程諸元射角(度) 680kg穿甲彈之射程(m) 578kg高爆彈15(現代化前最大仰角) 21030m 21490m30(現代化後最大仰角) 31360m 31730m穿甲力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10520m 18"(457mm) /12350m / 2"(51cm)13530m 16"(406mm) /17190m 14"(356mm) /21400 12"(305mm) /22400 / 4"(102mm)25880 10"(254mm) /28800 / 6"(152mm)31360 8"(203mm) /33190 / 8"(203mm)砲塔諸元裝數配置德克薩斯級:聯裝五基奧克拉荷馬級:聯裝兩基,三聯裝兩基賓夕法尼亞級:三聯裝四基重量聯裝(德克薩斯級):532噸聯裝(奧克拉荷馬級):618噸三聯裝奧克拉荷馬級)748噸三聯裝賓夕法尼亞級)714-724噸俯仰原始:-5~+15度(紐約號,德克薩斯號)現代化後:-5~+30度(賓夕法尼亞級,奧克拉荷馬級)俯仰速率每秒四度旋轉 +150/-150度轉速每秒二度戰艦賓夕法尼亞號上的十四吋三聯裝主砲塔.jpg2006-3-26 18:06:54十四吋五十倍徑 (35.6 cm)14"/50 Marks 4and 1214"/50(35.6cm)Mark4十四吋五十倍徑砲被裝用於戰艦新墨西哥級和加利福尼亞級上.在1920年代時,美國海軍被遠距離的砲彈散射問題所困擾,在遠距離的砲戰中,數枚同時發射的砲彈在飛越長距離後,往往落在相差很遠的地點,這是因為誤差和飛行距離成正比的原因.其改良辦法就是:增加砲彈飛行時的阻力,和縮緊膛室以免造成砲彈裝填時的鬆動.更重要的是改良砲基使得砲彈在搖晃的狀態下也能正確的就定位置.這些砲在1930年代的時候大多已經現代化,變成Mark11,但是留駐夏威夷的戰艦田納西號仍然裝備著舊式的Mark4.彈砲諸元使用船艦新墨西哥級.加利福尼亞級. 設計年代 1916服役年代 1918砲重 81473kg砲長 18.136m膛長 17.780m來福線部分長 15.427m射速每分1.75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635kg高爆彈-578kg推進藥所需 213.2kg NC砲口初速穿甲彈:853m/s(原始)高爆彈:610m/s工作壓力 2,835 kg/cm2壽命 Mark12:250次射程諸元射角(度) 680kg穿甲彈之射程(m)15 21950m穿甲力(325kg穿甲彈)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5490m 17.2"(437mm) /8230m 14.4"(366mm) /12980m 11.9"(302mm) /14630m 8.9""(226mm) /18290m 6.7"(170mm) /砲塔諸元裝數配置新墨西哥級和加利福尼亞級:三聯裝四基俯仰 -5~+15度(新墨西哥級)-5~+30度(加利福尼亞級)戰艦愛達和號上的十四吋五十倍徑三聯裝主砲塔.jpg2006-3-26 18:08:16十四吋五十倍徑 (35.6 cm)14"/50 Marks 7 ,11 and MarkB14"/50(35.6cm)Mark7和Mark11是Mark4的改良版,他們擁有一個比較緊縮的膛室和許多機構上面的改良.Mark11則鍍上了一層鉻來延長砲管的壽命.在一九三零年代的現代化改裝中,14"/50(35.6cm) Mark11被用在改裝新墨西哥級和加利福尼亞級的戰艦上,其中加利福尼亞級裡的田納西號則未參與這次的改裝,直到1942年才換上這種新式砲.美國海軍在Mark4上所擔憂的散彈問題似乎已經在Mark11上獲得解決,在雷伊太大海戰中的蘇利哥海峽戰鬥中,戰艦田納西號和加利福尼亞號所傳回來的數據顯示在遠距離砲戰中Mark11的誤差距離並不亞於新式戰艦的主砲.另外,14"/50(35.6cm)MarkB是一門夢幻砲種,他本來預計裝在新型戰艦北卡羅來納級上,打算以四聯裝砲塔的形式裝用三基.數據顯示這種砲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具威力的十四吋砲,比起14"/50(35.6)Mark4和Mark11,這種砲更顯得結構簡易和重量輕量化.但事實上美國海軍在新戰艦上裝載這種砲只是為了掩蔽軍縮條約的限制,等待條約限制解除,未完工的新戰艦紛紛改用16"/45砲,所以這種砲從來就沒有機會服役.註:以下數據除標明外都是指14"/50Mark11彈砲諸元使用船艦 Mark11:新墨西哥級.加利福尼亞級.MarkB:北卡羅來納級設計年代 Mark11:1930Mark B:1938服役年代 Mark11:1935Mark B:/砲重 81473kg砲長 18.136m膛長 17.780m來福線部分長 15.427m容積 278.3 dm3射速 Mark11:每分1.75發Mark B:每分鐘兩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680kg高爆彈-578kg推進藥所需 190.5kg NC砲口初速穿甲彈:823m/s(原始)高爆彈:861m/s工作壓力 2,835 kg/cm2壽命 Mark7:175-200次Mark12:200-250次射程諸元射角(度) 680kg穿甲彈之射程(m) 578.3kg高爆彈之射程(m) 2.8 5490 /5.0 9140 /8.75 14630 /10.0 / 1737412.0 18290 /15.0 / 2286017.6 23770 /20.0 / 2697522.4 27430 /25.0 / 3063230.0 33650 3346735.0 36393 3611940.0 38496 3794845.0 39502 38940穿甲力(680kg穿甲彈)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接觸速度落角0m 28.03"(712mm) / 823m/s 04572m 23.66"(601mm) 0.48"(12mm) 709m/s 2.369144m 20.12"(511mm) 1.27"(32mm) 622m/s 5.6113716m 16.76"(426mm) 2.13"(54mm) 545m/s 10.2318288m 13.75"(349mm) 3.02"(77mm) 484m/s 16.3322860m 11.27"(286mm) 4.05"(103mm) 443m/s 24.0827432m 9.29"(297mm) 5.31"(135mm) 424m/s 33.032004m 7.82"(199mm) 6.97"(177mm) 427m/s 42.5砲塔諸元裝數配置 Mark11:新墨西哥級和加利福尼亞級:三聯裝四基Mark B:北卡羅來納級:四聯裝三基重量 897-958噸俯仰 -5~+30度俯仰速度每秒九度旋轉速度每秒兩度戰艦加利福尼亞號上的十四吋五十倍徑三聯裝主砲塔.jpg2006-3-26 18:09:07十**十五倍徑 (40.6 cm)16"/45 Mark 1相對應於日本長門級的十六吋主砲級戰艦,美國海軍在1916年度計劃中擺了美國首次出現的十六吋主砲艦馬里蘭級,該級戰艦計劃建造四艘,每艘裝用四個聯裝十六吋砲塔.16"/45(40.6cm)Mark1就是美國最初實用的十六吋艦砲.但是由於軍縮條約的關係,四艘中只有三艘得以建造完成.此種砲提供了比12"/50(30.5cm)砲近兩倍的能量,也比14"/45(35.6cm)砲多了近百分之五十.彈砲諸元使用船艦馬里蘭級設計年代 1913服役年代 1923砲重 106959kg砲長 18.694m膛長 18.288m來福線部分長 15.668m容積 385.3 dm3射速每分1.5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957.1kg穿甲彈-1016kg高爆彈-862kg推進藥所需 267.6kg砲口初速穿甲彈957.1kg-792m/s 穿甲彈1016kg-768mps高爆彈:803m/s工作壓力 2,835 kg/cm2壽命 350次射程諸元射角(度) 951kg穿甲彈之射程(m) 15 2094020 2505525 2852930(砲塔最大仰角) 31090穿甲力(957.1kg穿甲彈)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5490m 25.8"(655mm) /8230m 22.2"(564mm) /10920m 18.9"(480mm) /14630m 14.8"(376mm) /18290m 11.5"(292mm) /砲塔諸元裝數配置馬里蘭級-聯裝砲塔四基重量 880-920噸俯仰 -4~+30度俯仰速度每秒八度旋轉速度每秒兩度戰艦科羅拉多號上的十六吋四十五倍徑聯裝主砲塔.jpg2006-3-26 18:09:47十**十五倍徑 (40.6 cm)16"/45 Marks 5 and 8這種砲是用在美國首次十六吋砲戰艦馬里蘭級上,在一九三零年代的近代化改裝裡用來取代原先裝用的16"/45(40.6cm)Mark 1艦砲.這些砲雖然不能發射較重的2700磅(1224.7kg)Mark 8超重穿甲砲彈(因為此彈太重且太長),但是仍可以發射2240磅(1016kg)Mark 5穿甲彈.而這種穿甲彈的威力仍遠比早期16"/45(40.6cm)Mark 1艦砲使用的957.1kgMark 3穿甲彈來的大.相對於16"/45(40.6cm)Mark 1,本砲的改良在於結構和材質的強化,使得本砲能承受更高的裝藥量.而後來發展的Mark 8則是鍍上了鉻來增加砲管壽命.以下數據是16"/45(40.6cm)Mark 5 Mod 5的資料彈砲諸元使用船艦馬里蘭級設計年代 1920服役年代 1923砲重 106959kg砲長 18.694m膛長 18.288m來福線部分長 15.668m容積 385.3 dm3射速每分1.5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Mark 3 -2100磅(957.1kg)穿甲彈Mark 5 -2240磅(1016kg)高爆彈-1900磅(862kg)砲口初速穿甲彈Mark 3 -792m/s穿甲彈Mark 5 -768m/s高爆彈-803m/s工作壓力 2,835 kg/cm2壽命 Mark 5 -320次Mark 8 -395次射程諸元射角(度) 1016kg穿甲彈之射程(m) 接觸速度(m/s) 落角(度) 2.9 5490 671 3.15.1 9140 612 5.99.1 14630 536 11.512.3 18290 497 16.318 23770 459 25.122.7 27430 449 31.731.7 32920 456 42.4仰角(度) 862kg高爆彈時射程(m)30(砲塔最大仰角) 31910m穿甲力(1016kg穿甲彈)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15360m 18"(457mm) /18560m 16"(406mm) 2"(51mm)20120m / 4"(102mm)22400m 14"(356mm) /25790m / 6"(152mm)26970m 12"(305mm) /31550m / 8"(203mm)32460m 10"(254mm) /35200m / 10"(254mm)砲塔諸元裝數配置馬里蘭級-聯裝砲塔四基重量 880-920噸俯仰 -4~+30度俯仰速度每秒八度旋轉速度每秒兩度戰艦科羅拉多號上的十六吋四十五倍徑聯裝主砲塔,他現在正在砲轟沖繩島.jpg2006-3-26 18:10:33十**十五倍徑 (40.6 cm)16"/45 Mark 6相對於舊式的十六吋砲艦馬里蘭級搭載的16"/45(40.6cm)Mark 5,本砲是為了美國海軍的新戰艦群所設計.在軍縮條約失效後,美國紛紛將建造中的新型戰艦換上這種口徑的主砲.包括了北卡羅來納級的北卡羅來納號,華盛頓號,和其改良型的南達科他級的南達科他號,印第安那號.麻薩諸塞號,阿拉巴馬號都是裝用這種主砲.本砲可謂構成美國海軍新35000噸級戰艦群的主要兵器.各艦都裝載了三聯裝砲塔三基,以前二後一的方式配置.本砲與之前馬里蘭級所使用的舊型砲的最大改良點就在於能使用2700磅(1224.7kg)Mark8重型穿甲彈-因為他在結構上有更進一步的強化,這種重型穿甲彈給予這門砲極大的威力,使他成為有史以來16"/45艦砲中威力最大的一種.由於初速較低,擊角較大,使得這門砲具有較16" /50(40.6cm)Mark 7更高的甲板穿透力,是一門美國風格十足的艦砲.數種類型中從Mod 1開始就具有鉻層鍍金以增加砲管壽命.Mod 2則是有特別的套件裝置以改裝到馬里蘭級上.本砲約生產了120門,其中大多是屬於Mod 1.彈砲諸元使用船艦北卡羅來納級,南達科他級設計年代 1936服役年代 1941砲重 97231kg砲長 18.694m膛長 18.288m來福線部分長 15.668m容積 380.1 dm3射速每分2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Mark 8 -2700磅(1225kg)高爆彈Mark 13 -1900磅(862kg)彈長穿甲彈-182.9cm高爆彈-162.6cm推進藥量 247.04kg NC砲口初速穿甲彈Mark 8 -701m/s高爆彈Mark 13 -803m/s工作壓力 2835 kg/cm2壽命 395次射程諸元射角(度) 1224.7kg Mark8穿甲彈之射程(m) 861kg Mark13高爆彈的射程(m) 10 14539 1618515 19202 2139720 23317 2556825 26975 2898630 29444 3191335 31547 3421940 33010 3584445 33741 36741穿甲力(2700磅 1224.7kg Mark 8穿甲彈)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接觸速度落角(度)0m 29.74"(755mm) / 701m/s 04572m 26.6"(676mm) 0.76"(19mm) 637m/s 39144m 23.51"(597mm) 1.87"(28mm) 579m/s 6.813716m 20.47"(520mm) 3.04"(77mm) 529m/s 11.718288m 17.62"(448m) 4.29"(109mm) 489m/s 17.922860m 15.05"(382mm) 5.76"(146mm) 463m/s 25.427432m 12.77"(324mm) 7.62"(194mm) 454m/s 34.132004m 10.49"(266mm) 10.57"(268mm) 488m/s 45.2砲塔諸元裝數配置北卡羅來那級,南達科他級-三連裝砲塔三基重量 1403-1437噸俯仰 -2~+45度俯仰速度每秒十二度旋轉 -150度~+150度旋轉速度每秒四度戰艦北卡羅來納號上的十六吋四十五倍徑三聯裝主砲塔.jpg2006-3-26 18:11:22十六吋五十倍徑 (40.6 cm)16"/50 Mark 7裝載於愛荷華級戰艦和預定裝載於超級戰艦蒙大拿級上的這款16"/50(40.6cm) Mark 7艦砲無疑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具威力的艦砲,也可以說是世界上從古到今數來最理想的一門艦砲.本砲原來預計使用2240磅(1016kg)Mark5穿甲彈,但是後來改良到能使用2700磅(1224.7kg)Mark8超重穿甲彈.這種高性能砲彈使得這門十六吋五十倍徑砲在遠距離穿甲能力上直逼裝用於日本超級戰艦大和級上的十八吋(46cm)四十五倍徑主砲,而且毫無遜色.Mark8穿甲彈在這種砲的配合下,能貫穿達九公尺厚的混凝土.而當本砲裝用Mark 13高爆彈時,能在地上開出一個15公尺寬6公尺深的彈坑.彈砲諸元使用船艦愛荷華級,蒙大拿級設計年代 1939服役年代 1943砲重 121519.2kg砲長 20.726m膛長 20.320m來福線部分長 17.344m容積 442.5 dm3射速每分2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Mark 8 -2700磅(1225kg)高爆彈Mark 13 -1900磅(862kg)彈長穿甲彈-182.9cm高爆彈-162.6cm推進藥量 301.5kg NC砲口初速穿甲彈-762m/s高爆彈-820m/s工作壓力 2910kg/cm2壽命 290-350次射程諸元射角(度) 1224.7kg Mark8穿甲彈之射程(m) 861kg Mark13高爆彈的射程(m) 10 16139 1664215 21854 22.3720 26518 2633525 30450 2990130 33558 3291835 36119 3534240 37884 3716345 38720 38059穿甲力(2700磅 1224.7kg Mark 8穿甲彈)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接觸速度落角(度)0m 32.62"(829mm) / 762m/s 04572m 29.39"(747mm) 0.67"(17mm) 695m/s 2.5 9144m 26.16"(664mm) 1.71"(43mm) 632m/s 5.7 13716m 23.04"(585mm) 2.79"(71mm) 577m/s 9.8 18288m 20.04"(509m) 3.90"(99mm) 530m/s 14.9 22860m 17.36"(441mm) 5.17"(131mm) 497m/s 21.1 27432m 14.97"(380mm) 6.65"(169mm) 478m/s 28.25 32004m 12.97"(329mm) 8.48"(215mm) 474m/s 36 36576m 11.02"(280mm) 11.26"(286mm) 490m/s 45.47 38720m 9.51"(241mm) 14.05"(357mm) 514m/s 53.25砲塔諸元裝數配置愛荷華級-三連裝砲塔三基蒙大拿級-三連裝砲塔四基重量 1701-1708噸俯仰 -5~+45度俯仰速度每秒十二度旋轉 -150度~+150度旋轉速度每秒四度戰艦愛荷華號上的十六吋五十倍徑三聯裝主砲塔正在怒吼.jpg2006-3-26 18:29:29中口径舰炮四吋五十倍徑 (10.2cm)4"/50 Marks 7,9 and 10本砲廣泛的運用在美國海軍幾乎所有在1914年到1922年間建造的"平甲板"型驅逐艦上,s級潛艦上也搭載這種砲.這種砲由於輕便,容易操作,十分適合在小型船艦上運用.彈砲諸元使用船艦平甲板型驅逐艦s級潛艦設計年代 1910服役年代 1914砲重 2.725噸砲長 5.2496m膛長 5.080m容積 10.73dm3射速每分8-9發彈重含殼彈重-62.4磅28.3kg 推進藥所需 14kg砲口初速 884m/s工作壓力 2,680kg/cm2壽命 500發每砲攜帶彈數 300發射程諸元射角(度) 33磅穿甲彈之射程(m) 20 14560使用33磅穿甲彈時穿甲力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3380m 3.0"(76mm) /57600m 2.0"(51mm) /16730m / 1.0"(25mm)砲塔諸元裝數配置單裝:Mark12連裝:Mark14重量 Mark12:4.53~5.63噸Mark14:9.41噸俯仰 -15~+20度俯仰速率人工操作旋轉 +150/-150度轉速人工操作裝填角度人工操作驅逐艦平甲板型瓦德號(DD-139)上裝備單裝四吋砲.jpg2006-3-26 18:30:25五吋五十一倍徑 (12.7cm)5"/51 Marks 7,8,9,14 and 15本砲是美國海軍典型的舊式五吋砲,廣泛的運用在1910年到1920年中建造的戰艦,驅逐艦和潛艦上.在戰艦上,這種砲被拿來當作驅逐水雷艇的小型火砲. 有些早期的航艦也搭載這種砲.另外,這種砲也大量的被拿來當作岸防砲使用,最有名的恐怕舊式在太平洋戰爭開頭在威克島擊沉來襲日本驅逐艦疾風號和如月號的砲台了.美國海軍十分寵愛這門砲,並給予極高的評價,雖然他和當代同時期的其他各國海軍的五吋砲比起來並沒有特別出色.到了1930年代,這些砲的地位都被新型的5"/38(12.7cm)Mark12高平雙用砲所取代.彈砲諸元使用船艦戰艦紐約級,內華達級賓夕法尼亞級,新墨西哥級田納西級,科羅拉多級航艦蘭格雷號,長島號桑加孟號平甲板驅逐艦DD231-DD235潛艦梭魚級(SS-163)和T級(SS198)設計年代 1912服役年代 1914砲重 5.05噸砲長 6.636m膛長 6.477m容積 19.7dm3射速每分8-9發彈重 50磅22.7kg推進藥所需 11.1kg砲口初速 960m/s工作壓力 2,680kg/cm2壽命 900發每砲攜帶彈數戰艦:230發射程諸元射角(度) 50磅穿甲彈之射程(m) 15 1285020 1449045 18420使用50磅穿甲彈時穿甲力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2930m 4.0"(102mm) /4750m 3.0"(76mm) /7320m 2.0"(51mm) /17920m / 1.0"(25mm)砲塔諸元裝數配置單裝:P13,P15潛艦用:Mark18重量 P型:10.0~11.9噸Mark18:10.7噸俯仰 P13:-10~+20度P15:-15~+20度Mark18:-8.5~+25度俯仰速率人工操作旋轉 +150/-150度轉速人工操作裝填角度人工操作戰艦加利福尼亞號上的五吋單裝砲正在進行夜間射擊訓練.jpg2006-3-26 18:31:19六吋五十三倍徑 (15.2cm)6"/53 Marks 12~15 and 18本砲是美國海軍在二次大戰時算較舊型的中型中口徑艦砲.輕巡洋艦奧馬哈級,以單裝和連裝型式並載此砲,裝置方式十分特別,艦首和艦尾分別有一座連裝砲塔, 而在前後艦橋上又各有四座單裝砲.美國海軍中罕見的大型"巡洋潛艦"舡魚級(SS-166)和角鯨級(SS-167)也以此砲作為搭載砲,在艦橋前後各有一門.另外,條約前的計劃戰艦南達科他級(BB-49,請勿與二戰新銳戰艦南達科他級BB-57混淆)和巡洋戰艦列克新敦級也以此砲作為副砲使用.彈砲諸元使用船艦輕巡奧馬哈級戰艦南達科他級(未成戰艦)巡戰列克新敦級(未成巡戰)潛艦舡魚級,角鯨級設計年代 1920服役年代 1923砲重 10.27噸砲長 8.255m膛長 8.077m容積 34.4dm3射速每分6-7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105磅47.6kg 通常彈-105磅47.6kg推進藥所需 20kg NC砲口初速穿甲彈:914m/s工作壓力 2,760kg/cm2壽命 Mark12:400發Mark18:700發每砲攜帶彈數奧馬哈級:200發潛艦:360發(通常彈)射程諸元射角(度) 47.7kg穿甲彈之射程(m) 20 1929025 2130030 23130使用105磅47.6kg穿甲彈時穿甲力(巡洋艦用)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5760m 4.0"(102mm) /8230m 3.0"(76mm) /12620m 2.0"(51mm) /15730m / 1.0"(25mm)19020m / 1.5"(38mm)21580m / 2.0"(51mm)砲塔諸元裝數配置奧馬哈級:連裝二基,單裝6-8基南達科他級,列克新敦級:單裝潛艦:單裝兩基(無盾)重量連裝:51.8噸單裝:19.1噸單裝潛用(無盾):17.71噸俯仰連裝:-10~+30度單裝:-10~+20度單裝潛用:-10~+25度俯仰速率連裝:每秒7.6度單裝,單裝潛用:人力調整旋轉連裝:+150/-150度單裝;+75/-75度單裝潛用:360度輕巡洋艦奧馬哈級洛利號CL-7上的6吋主砲,請注意艦上有單裝型式也有連裝型式.配置方式奇特.jpg2006-3-26 18:32:19**十七倍徑 (15.2cm)6"/47 Mark 16本砲是美國海軍為了接續使用於輕巡奧馬哈級上的6"/53(15.2cm)砲而開發的砲種.本砲與舊式使用推進藥包的艦砲不同,這種砲是將推進藥用殼附接在砲彈後面,發射後再將彈殼退出,就像是手槍或步槍的子彈一樣.這樣的好處是再發射裝填時能比較利便.舊式的砲需要先放置好藥包,再放上砲彈一並推入砲膛,而這種新式的砲在裝填時只需要將一整個砲彈裝入砲膛,因為藥包和砲彈已經整合在一起,能夠提高發射裝填的效率.基於舊型15公分級艦砲的發展基礎,美國海軍在本砲上作了不少革新,使得本砲能成為一門優秀的近代化中口徑艦砲.另外,在美國海軍輕巡洋艦上使用本砲的砲塔,採取三連裝的方式,砲塔裡的每一門砲都無法獨自動作,必須三門同時俯仰.彈砲諸元使用船艦輕巡布魯克林級聖路易級克利夫蘭級設計年代 1932服役年代 1937砲重 6.5噸砲長 7.62m膛長 7.169m容積 24.1dm3射速每分8-10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超重)-130磅59kg穿甲彈-105磅47.6kg通常彈-105磅47.6kg推進藥所需 14.5kg NC砲口初速穿甲彈(超重):762m/s穿甲彈,普通彈:853m/s工作壓力 2,910kg/cm2壽命 750-1050發每砲攜帶彈數 200發射程諸元射角(度) 使用130 lbs(59 kg)穿甲彈射程接觸速度(m/s) 落角3.3 5,490 m 548 4.156.5 9,140 m 435 9.714.5 14,630 m 344 24.322.3 18,290 m 336 36.644.5 23,770 m 369 58.147.5 23,881 m / /使用105磅47.6kg穿甲彈時穿甲力射距舷側裝甲甲板裝甲7,500m 6.0"(152mm)---9,330m 5.0"(127mm)---11,520m 4.0"(102mm)---13,530m --- 1.0"(25mm)14,810m 10"(254mm)---17,010m --- 1.5"(38mm)20,120m --- 2.0"(51mm)24,320m --- 3.0"(76mm)砲塔諸元裝數配置布魯克林級:三連裝五基聖路易級:三連裝五基克利夫蘭級:三連裝四基重量布魯克林級,聖路易級:154-167噸克利夫蘭級:165-173噸俯仰原始:-5~+40度增加後:-5~+60度俯仰速率布魯克林級,聖路易級:每秒10度克利夫蘭級:每秒11度旋轉 +150/-150度旋轉速率每秒十度裝填角度 ~20度輕巡洋艦克利夫蘭級曼徹斯特號CL-83上的6吋三連裝主砲.jpg2006-3-26 18:33:27八吋五十五倍徑 (20.3 cm)8"/55 Marks 9~14此種砲是廣泛為美國條約型重巡洋艦採用的典型砲種.彭薩克拉級,北安普敦級,阿斯托利亞級,和印第安那波里斯級都是採用這種八吋砲.這種較舊式的八吋砲無法發射所謂的"超重穿甲彈".另外,由圖片上可以清楚看出,這種砲的連裝或三連裝型式砲塔無法讓各砲管單獨動作,也就是說他們是連在一起動作的.除了條約重巡以外,由巡洋戰艦改造過來的航空母艦列克新敦號和薩拉托加號也配備了這種砲,不過是連裝的.當這些搭載在航艦上的砲被更換下來後,他們被安置在夏威夷歐胡島當作海岸砲台使用.Mark9是此砲群中最早的設計,約在1920年代出現.Mark10沒有被製造出來過.Mark11在構造上有些許改變,Mark13是Mark9加鍍鉻曾以增加砲管壽命.Mark14也是有鍍有鉻層,他的膛室比起Mark9更小一點.在二次大戰中,大部分的這些其他形式都被更換為Mark14.彈砲諸元使用船艦空母列克新敦級重巡彭薩克拉級,北安普敦級阿斯托利亞級印第安那波利斯級設計年代 1922服役年代 1930砲重 30噸砲長 11.405m膛長 11.179m容積 79.6 dm3射速每分3-4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118kg高爆彈-118kg推進藥所需 40.8kg NC砲口初速穿甲彈:853m/s工作壓力 2,680kg/cm2壽命 715發每砲攜帶彈數 150發射程諸元射角(度) 118kg穿甲彈之射程(m) 接觸速度(m/s) 落角(度) 2.5 5490 660 3.04.8 9140 549 6.49.7 14630 421 15.414.2 18290 374 24.424.1 23770 359 40.433.8 27430 374 51.441 29131 / /使用118kg穿甲彈時穿甲力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8230m 10.0"(254mm) /11340m 8"(203mm) /12340m / 1.0"(25mm)14630m 6.0"(152mm) /16090m / 1.5"(38mm)17830m 5.0"(127mm) /19390m / 2.0"(51mm)21580m 4.0"(102mm) /24140m / 3.0"(76mm)27070m 3.0"(76mm) /27610m / 4.0"(102mm)砲塔諸元裝數配置列克新敦級:連裝四基彭薩克拉級:連裝兩基,三連裝兩基北安普敦級:三連裝三基阿斯托利亞級:三連裝三基印第安那波里斯級:三連裝三基重量 294噸俯仰 -10~+41度俯仰速率每秒6度旋轉 +150/-150度轉速每秒3.5度裝填角度 +5度重巡洋艦印第安那波里斯號上的八吋三聯裝主砲塔.jpg2006-3-26 18:34:33八吋五十五倍徑 (20.3 cm)8"/55 Marks 12 and 15本砲是前代Mark14的改良型,從重巡洋艦阿斯托利亞級中的區分級塔斯卡魯沙級(CA-37)開始裝備於美國重巡洋艦上.裝備於塔斯卡魯沙級上的砲塔型式跟舊型重巡砲塔一樣,三連裝砲管一起動作,無法獨自俯仰.但是到了重巡維契托級和巴爾第摩級以後的重巡洋艦,搭載的此型砲砲塔都可以讓每門砲獨自作俯仰的動作,如照片所示.巴爾第摩級以後使用此砲的重巡因為擁有較強的機構而足以發射較強的335磅152kg"超重穿甲彈".比舊式重巡使用的260磅118kg穿甲彈威力更上一層樓,在對甲板上的貫穿利達兩倍之譜.彈砲諸元使用船艦重巡塔斯卡魯沙號(CA-37)維契托級,巴爾第摩級阿斯托利亞級印第安那波利斯級明尼安那波里斯號(CA-36)(1944改裝)設計年代 1933服役年代 1939砲重 17.11-17.17噸砲長 11.405m膛長 11.179m容積 79.6 dm3射速每分3-4發彈種與重量穿甲彈-335磅152kg穿甲彈-260磅118kg高爆彈-118kg推進藥所需 39kg NC砲口初速 335磅穿甲彈:762m/s高爆彈:823m/s工作壓力 2,870kg/cm2壽命 715發每砲攜帶彈數 150發射程諸元射角(度) 118kg穿甲彈之射程(m) 接觸速度(m/s) 落角(度) 3.1 5490 608 3.75.8 9140 519 7.511.3 14630 418 16.916.5 18290 380 25.727.5 23770 372 41.640.7 27430 394 54.541 27480 395 54.7使用335磅152kg穿甲彈時穿甲力距離側邊裝甲甲板裝甲9880m 10.0"(254mm) /14080m 8"(203mm) /16820m / 2.0"(51mm)19020m 6.0"(152mm) /21760m / 3.0"(76mm)22310m 5.0"(127mm) /25240m / 4"(102mm)26150m 4.0"(102mm) /砲塔諸元裝數配置所有級別:三連裝三基重量塔斯卡魯沙號:250噸。

中国舰载火箭炮发展历程

中国舰载火箭炮发展历程

中国海军舰载火箭炮发展历程编者按:作为登陆作战中打击敌滩头目标及火力覆盖的佼佼者,舰载火箭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为军事爱好者根据己公开资料所写,刊登此文并不代表本刊证实或赞同其观点,仗供读者参考。

说起舰载火箭炮的发展就必须将其和火箭炮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说,最早投入使用的舰载火箭炮是美国海军在二战冲绳岛战役中在LSM火力支援船上采用轨道发射器的火箭炮,其只是一个固定的轨道,不能旋转,也不能调节俯仰。

发射的时候必须将船开到一个合适的距离上,并将船头指向目标。

虽然其在冲绳岛战役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射程近、精度低等诸多问题。

20世纪50年代,火炮及火箭炮武器取得了大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一些性能比较优异的火箭炮,但是这一时期美苏等主要军事集团对抗的重点在欧洲,对于两栖登陆作战的要求并不迫切,而且这些国家进行火力支援的手段相对较多,所以这一时期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并没有发展舰载火箭炮。

BM-21式122毫米火箭炮的出现是火箭炮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射程、杀伤威力和精度都较以前的火箭炮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促进了世界各国火箭炮技术的发展。

在上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相继基于本国火箭炮的基础上发展了多个型号的舰载火箭炮。

比如苏联在BM-21基础上改进的舰载火箭炮,并将其装备在"伊万.罗戈夫"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和"蟾蜍"级坦克登陆舰上。

舰载火箭炮在技术上不能等同于普通火箭炮。

普通火箭炮在发射的时候,用助锄或其他手段固定,发射管可以近似地认为处在一个刚性平台上,影响火箭弹精度的除了火箭弹本身的因素外,只有发射装置震动带来的误差。

而在军舰上发射时,由于发射平台本身在海浪的作用下会产生摇摆和位移,并且火箭炮发射的后坐力会增大这种趋势,所以影响精度的因素除了包括陆基火箭炮的两个因素外,还有军舰本身摇摆和位移带来的误差和舰载火箭炮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

为了尽量减小后两者对火箭炮发射带来的影响,舰载火箭炮通常将其发射管装在一个带双向稳定系统的平台上。

二战海军舰艇发展及作战

二战海军舰艇发展及作战

德国海军舰艇发展及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限制德国海军重新崛起。

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塞和》》中,规定德国不准建造和拥有战列舰,只允许装备1万吨级以下巡洋舰6艘,6000吨级以下巡洋舰6艘,900吨级以下驱逐舰12艘,禁止装备作战飞机,潜艇和航母。

且条约还规定了替代舰必须在旧舰下水20年后才能建造,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50毫米等苛刻的条件。

这些条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德国海军只能是一直地区性的海上力量。

一战后,由于大量军舰被销毁和自沉,使得当时德国海军无一艘可以作战的军舰。

心有不甘的德国人想尽办法突破条约限制,企图重振德国海上雄风。

1920年,英国允许德国建造一艘不超过6000吨的巡洋舰。

于是德国把握机会,于1921年12月8日动工建造“埃姆登”号巡洋舰,1925年10月25日服役。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一些旧舰下水时间超过了20年,按照条约规定可以建造替代舰。

为此德国先建造3艘6000吨级的巡洋舰。

1926年4月14日,“柯尼斯堡”级巡洋舰动工建造,首舰“柯尼斯堡”号于1929年4月17日服役;二号艘“卡尔斯鲁厄”号于1926年7月24日动工,1929年11月6 日服役;三号舰“科隆”号于1926年8月7日动工,1930年1月15日服役。

1928年4月4日,德国又开工建造了“莱比锡”号巡洋舰,改建属于“柯尼斯堡”级改型。

于1931年10月8日服役。

1926年,一种防护能力及火力较强的战列巡洋舰方案出台,该舰舰型采用高干舷平甲板,装甲可以抵御英国重巡203毫米主炮的攻击;内部广泛采用隔舱划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战斗损伤。

最后该方案得到通过,被称为“德意志”级战列巡洋舰。

让德国人脸上挂不住的是,该型战列巡洋舰第一次参加战都就碰了一鼻子会。

1936年,“德意志”号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同年9月在为西班牙判军的运输船队护航时被西班牙政府军的“贾米一世”号战列舰的305毫米主炮击中一发炮弹,数名水兵阵亡。

哈曼号驱逐舰

哈曼号驱逐舰

哈曼号驱逐舰引言哈曼号驱逐舰是美国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一艘驱逐舰。

作为美国海军的一员,哈曼号驱逐舰在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哈曼号驱逐舰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和在战争中的表现。

一、历史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海军军力是各国制衡其他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国海军也在战争爆发前积极扩充舰队实力。

哈曼号驱逐舰作为其中的一员,于1941年开始建造并于1942年下水。

进入战争后,哈曼号驱逐舰参与了多个重要战役,展现了其强大的战斗能力。

二、设计特点1. 尺寸与排水量:哈曼号驱逐舰的整体长度为114.8米,舷宽为12.2米。

其标准排水量为2,100吨,满载排水量为3,000吨。

尺寸适中,使得哈曼号驱逐舰在航行和机动性方面具备良好的表现。

2. 舰载武器:哈曼号驱逐舰主要武器包括五座五英寸(127毫米)舰炮,四座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器以及两座双联装40英寸(102毫米)火炮。

这些武器使得哈曼号驱逐舰可以同时面对海上和空中威胁,具备一定的反舰和反潜能力。

3. 舰载雷达系统:为了增强哈曼号驱逐舰的侦测能力,舰上安装了最新的雷达系统。

这使得哈曼号驱逐舰可以更好地探测到敌方舰船和飞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战术应对。

三、战斗表现1. 太平洋战争:哈曼号驱逐舰曾参与过太平洋战争中的多个战役,包括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和关岛战役等。

在这些战役中,哈曼号驱逐舰发挥了重要的支援作用,不仅提供火力支援,还参与了反潜和护航任务。

2. 珊瑚海海战:1942年5月,哈曼号驱逐舰在珊瑚海海战中与日本舰队进行了激烈的交战。

虽然哈曼号驱逐舰在战斗中受到了重创,但其英勇的表现为美国舰队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3.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哈曼号驱逐舰参与了中途岛海战,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役。

哈曼号驱逐舰与其他驱逐舰共同组成编队,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并积极参与反潜和反舰作战。

结论哈曼号驱逐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的一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中美军最重要的自行榴弹炮——美国M7“牧师”自行榴弹炮

二战中美军最重要的自行榴弹炮——美国M7“牧师”自行榴弹炮

二战中美军最重要的自行榴弹炮——美国M7“牧师”自行榴弹炮作者:季伏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7期季伏枥“牧师”也风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参战是比较晚的。

德军的铁蹄踏遍波兰、横扫西欧、进攻苏联,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都在“坐山观虎斗”。

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才正式对日宣战,紧接着,美国又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这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打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光景。

二战的头两年,美国奉行的是“先欧后亚”、“力避决战”的原则,尽管英美联合声明中明确“德国是主要敌人,大西洋和欧洲是主要战场”,但是,美国多多少少有点“隔岸观火”的想法。

直到法西斯德国的胃口越来越大,直接侵犯了英美的利益,美国才明确表态,成立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从此,美国的军火工业和战争机器开足马力生产各种武器,从而使美国成为二战中盟军最大的军火供应者,而获得美国武器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和苏联。

本来,美国有强大的海军,但是,“偏安于一隅”的思想,使得二战前期美国陆军和空军的发展严重滞后。

有了《租借法案》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刺激,美国的陆军和空军一下子膨胀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陆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一类,才有了火箭般的发展速度。

本文所要介绍的M7“牧师”自行榴弹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陆军就有了“野战炮兵部队自行化”的想法。

但是,由于需求不旺,各方面都不积极。

直到二战爆发后,美国军方预感到潜在的威胁,才重新关注起自行野战炮的研制工作。

1940年6月,美国陆军兵器局下达了“研制自行野战炮的指令”。

一开始,试验过多种底盘,包括:轻型坦克、轮式装甲车和半履带式装甲车的底盘。

但是,当M3中型坦克研制成功之后,为了使自行野战炮具有与中型坦克同样的机动力,决定采用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为底盘,使自行火炮的研制工作走向正规。

大和号战列舰——“大舰巨炮”主义最后的白日梦

大和号战列舰——“大舰巨炮”主义最后的白日梦
大和号战列舰
“大舰巨炮”主义最后的白日梦
目录
• • • • • “大舰巨炮”主义 大和级战列舰一号舰——大和 武器介绍 战舰历史 完美?缺陷!
“大舰巨炮”
• 梗概
大舰巨炮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主流思想,在当时海战的主流是, 要赢得海战,就要有比对手更大吨位的战列舰、搭载更多的火炮、拥有比对方口径更大的 火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这是那个时代海战决胜的不二法门。 • 来源 19世纪末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口径舰炮显示出在海战中决定胜负的作用,尤其是在 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峡海战以后,形成了“大舰巨炮制胜主义”统治海军战略的时代。进 入20世纪,随着1906年英国建造出无畏号战列舰,各各海军强国竞相不惜血本研发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更 高的大口径巨炮,以及为携带这种巨炮而建造吨位更大的战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 德兰海战成为战列舰主宰海洋的“大舰巨炮制胜主义”理论历史顶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空前绝后的战列舰大和号以及姊妹舰武藏号更是把大舰巨炮主义发 展到顶峰。

武器介绍
• 主炮 大和舰的460毫米火炮配有三种炮弹,分别为91式460毫米穿甲弹,三式对空弹和高爆弹。91式穿甲弹弹重1460 公斤(内置炸药33.85公斤),发射时膛压32公斤/平方毫米,炮口初速785米/秒,最大射程42,050米(45度仰 角),需飞行90秒。主炮仰角40度时,射程40,700米,30度时,35,826米,20度时,27,916米,10度时, 16,843米。3式对空弹和高爆弹重量均为1,360公斤,炮口初速也均为805米/秒,前者用于对空射击,最大射 高为11,900米,后者装填有59.5公斤炸药,主要用于打击无装甲目标和执行岸轰任务。大和舰每门主炮配有 120发炮弹,其中100发为穿甲弹。94式主炮的发射速度较低,为1.8发/分钟。 3联装主炮齐射后发射出去的炮弹在飞行中往往会互相干扰而影响射击精度。以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便是让中 间那门火炮与边上的2门交替发射,而大和舰在主炮上装了一种火炮发射延迟装置,使中间那门炮的发射时间比 边上2门延迟3/1000秒—5/1000秒,从而保证3门主炮能够同时射击。 大和舰装备的94式460毫米口径主炮是历史上威力最大的舰炮,与“依阿华”级战列舰配备的MK7式406毫米口 径50倍径舰炮相比,94式460毫米舰炮在穿甲弹重量,炮口初速,射程上均处于优势地位。大和舰主炮无疑要比 “依阿华”主炮有着更强的装甲穿透力。战后美国发表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单纯从数据来看,这种优势似 乎并不明显,但如果考虑到双方的装甲防护水平,大和舰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这是战列舰一般采用的 远程炮战距离)已经可以贯穿“依阿华”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也可以击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主装甲 带),而“依阿华”级的主炮却还难以做到这一点。有认为大和舰的460毫米炮精度较差,射速也比MK7低,因 而怀疑94式炮的实战效能。关于大和舰的主炮火炮精度,由于大和号实战经验少,并未有发现过证明其精度较 差的可靠证据。而就“大和”的94式主炮本身来说,其身管寿命200~250发,而火炮膛压小得多的衣阿华级的 Mk7型主炮身管寿命也只有 290~350发,这说明94式的身管强度并不差。另外还有一个影响战列舰火炮射击的 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战列舰舰体的稳定性实际对主炮射击精度影响非常大,而舰体 粗短的“大和”无疑比舰体细长的衣阿华级拥有着更好的纵向稳定性。

【装备】Mark12型127mm舰炮:二战美军舰高空保护伞

【装备】Mark12型127mm舰炮:二战美军舰高空保护伞

【装备】Mark12型127mm舰炮:二战美军舰高空保护伞看过《男人们的大和》,一定会对里面声势浩大的空袭机群所震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共计有6艘战列舰死于美国飞机之手,而美国海军仅有两艘——“亚利桑那”号和“俄克拉荷马”号,而且他们都死于1941年12月7日的日军偷袭珍珠港。

悬殊的对比之后,固然有两国航空兵发展的差距,但舰载高射炮的发展差距也不容忽视。

二战末期,日本的各种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在美国海军F6F“地狱猫”战斗机、的Mark 12型127mm/38倍径炮、40mm“博福斯”高炮和20mm“厄利空”高炮远近高低组合的防空火力网中几乎不能有效地发起进攻。

回顾整个二战,美国海军的Mark12型127mm/38倍径炮,装备了二战中美军几乎所有的驱逐舰以上的战舰和很多辅助舰以及一些较小的战舰,不少老式战列舰和航母也换装了这一舰炮。

毫无疑问,这是二战中最好的高平两用炮,最初它是为三十年代新建的驱逐舰设计的,Mark 12型127mm/38倍径舰炮在1934年到1945年装备了几乎所有的美国海军主要水面舰艇,并一直沿用到六十年代初的新舰。

这种在各国海军中不常见的标准化大大方便了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后勤保障。

这型炮是手动装弹,机械压弹,使它具有了高射速和全方位装弹能力,这在防空作战中是很宝贵的。

1943年列装的无线电近爆引信更使它大显神威。

在不能对飞机进行精确打击的时代,要想击落一架飞机,通常只有两种方式:尽可能高地提高射速,提高弹药的投送密度,总能击中飞机,但小口径高炮的弹丸威力小,不直接命中就几乎没有伤害,或者提高口径,虽然不能直接命中,但爆炸的炮弹会散布大量的弹片,达到毁伤飞机的目的。

在二战使用,通常使用延时引信去对抗呼啸而来的飞机,面对高速运动的飞机,延时引信的效果可想而知,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一杰作瞬间让大口径的高炮的作战效率不知道提高了多少。

Mark12型127mm/38倍径舰炮配上美军二战舰艇大量装备的Mark 37火控系统,更使它有力的承担了防空任务。

二战:惨烈的塞班岛战役【一】

二战:惨烈的塞班岛战役【一】

二战:惨烈的塞班岛战役【一】美军从6月11日起实施航空和舰炮火力准备,摧毁岛上的大部地面工事。

15日,美国第2陆战师、第4陆战师在塞班岛西岸查兰干诺地区登陆,傍晚占领登陆场。

当日和16日夜,日军多次实施小规模反击,均被击退。

17日夜,日军再次发起反击,一度突入美军阵地,但由于缺乏后续梯队,次日晨被击退。

美军巩固登陆场后,第27步兵师登陆增援,并赶修机场和部署炮兵。

6月19-20日,美、日海军在马里亚纳以西海域激战,日本海军惨败,守岛日军完全陷于孤立。

26日,美军攻占该岛中部制高点塔波乔山,随后向北发展进攻。

经20天激战,日军伤亡惨重,只剩3000人。

7月6日,南云忠一与第43师团师团长斋藤义次自杀。

次日凌晨,日军残部向美军反扑,遭到全歼。

9日,美军占领全岛。

在塞班岛战役中,日军伤亡4.1万余人,被俘近2000人;美军伤亡1.6万余人。

美军夺取塞班岛,为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其他岛屿创造了条件,也为B-29远程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提供了基地。

美军登陆部队为第2、第4陆战师和第27步兵师共6.7万人,由北部突击舰队(特纳海军中将指挥)的470余艘舰艇和近2000架飞机负责海上输送和掩护支援。

守岛日军为第31集团军(司令为小畑英良中将)所辖第43师、第47混成旅等,以及海军中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司令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所属第55海军警备队、横须贺第1特别陆战队等共4.3万余人,有舰艇55艘和飞机630架。

日军企图依托滩头阵地,以火力和反冲击歼灭登陆后立足未稳之敌。

美国鱼雷轰炸机攻击一艘日本油轮,鱼雷爆炸。

在特鲁克泻湖。

特鲁克,Paliau,加罗林群岛拍摄日期:1944年2月受到美国飞机攻击,日本的埃尼威托克环礁飞机跑道上炸弹爆炸飞机支离破碎。

地点:埃尼威托克环礁,马绍尔群岛拍摄日期:1944年2月美军进军塞班岛。

马里亚纳群岛日期:1944年6月在进攻塞班岛战役,日本炸弹在一个美国的航空母舰边缘危险的爆炸。

日期:1944年6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带着防毒面具准备两栖登陆,进攻塞班岛。

大海战2各国舰炮防空炮黄金角度详解

大海战2各国舰炮防空炮黄金角度详解

大海战2各国舰炮防空炮黄金角度详解美国防空炮美国3.0(29级)……………打俯冲轰炸机39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4度/近7度美国5.0(33级)…………打俯冲轰炸机42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3度/近7度美国5.0(40级)……………打俯冲轰炸机37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3度/近7度美国6.0(46级)……………打俯冲轰炸机34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4度/近7度-------------------------------------------------------------------------------------------------------------美国舰炮Lv14 50口径7.62 Mark 27 N型3Inch 速射1.96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45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8Lv15 50口径7.62 Mark 27 L型3Inch 速射2.16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43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8Lv16 50口径7.62 Mark 27 D型3Inch 速射1.84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46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9Lv17 70口径7.62 Mark 23 N型3Inch 速射1.2sec 仰角9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6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7Lv18 70口径7.62 Mark 23 D型3Inch 速射1.08sec 仰角9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9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7Lv20 38口径12.7 Mark 38 N型5Inch 速射1.6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9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8Lv22 38口径12.7 Mark 38 L型5Inch 速射1.76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7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7Lv24 38口径12.7 Mark 38 D型5Inch 速射1.52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40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7Lv26 38口径12.7 Mark 29 N型5Inch 速射2.04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7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7Lv27 38口径12.7 Mark 29 L型5Inch 速射2.24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6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7Lv28 38口径12.7 Mark 29 D型5Inch 速射1.96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8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7Lv29 54口径12.7 Mark 16 N型5Inch 速射2.32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3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2-7Lv30 54口径12.7 Mark 16 L型5Inch 速射2.56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1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1-6Lv31 54口径12.7 Mark 16 D型5Inch 速射2.25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4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2-7Lv35 47口径15.2 Mark16 N型6Inch 速射3.4sec 仰角78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2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1-7Lv36 47口径15.2 Mark16 L型6Inch 速射3.76sec 仰角78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1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2-6Lv37 47口径15.2 Mark16 D型6Inch 速射3.24sec 仰角78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3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7============================================= ==========英国防空炮英国4.0(31级)……………打俯冲轰炸机40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4度/近7度英国4.5(33级)……………打俯冲轰炸机40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4度/近8度英国4.5(35级)……………打俯冲轰炸机39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4度/近7度英国4.7(37级)……………打俯冲轰炸机40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4度/近8度英国4.7(40级)…………打俯冲轰炸机38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4度/近7度英国5.25(44级)…………打俯冲轰炸机37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4度/近7度英国机枪1.57(45级)………打俯冲轰炸机50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21度/近10度英国5.25(48级)…………打俯冲轰炸机39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4度/近8度--------------------------------------------------------------------------------------------------------------英国舰炮Lv15 45口径10.2 Mk XVI N型4Inch 速射2.44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8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2-7Lv16 45口径10.2 Mk XVI D型4Inch 速射2.32sec 仰角85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9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2-7Lv17 45口径11.4 Mk IV N型4.5Inch 速射2.92sec 仰角8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8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7Lv18 45口径11.4 Mk IV D型4.5Inch 速射2.76sec 仰角8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40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2-8Lv19 45口径11.4 Mk V N型4.5Inch 速射2.56sec 仰角8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6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2-7Lv20 45口径11.4 Mk V L型4.5Inch 速射2.8sec 仰角8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5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2-7Lv21 45口径11.4 Mk V D型4.5Inch 速射2.4sec 仰角8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8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2-8Lv21 45口径12 Mks XIX N型4.7Inch 速射2.96sec 仰角4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8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8Lv22 45口径12 Mks XIX D型4.7Inch 速射2.84sec 仰角4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40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8Lv24 50口径12 Mk XI N型4.7Inch 速射3.12sec 仰角5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6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7Lv25 50口径12 Mk XI L型4.7Inch 速射3.44sec 仰角5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4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8Lv26 50口径12 Mk XI D型4.7Inch 速射2.96sec 仰角5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7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8Lv27 50口径13.4 Mk II N型5.25Inch 速射3.32sec 仰角7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4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8Lv28 50口径13.4 Mk II L型5.25Inch 速射3.64sec 仰角7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3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8Lv29 50口径13.4 Mk II D型5.25Inch 速射3.12sec 仰角7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5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8Lv30 50口径13.4 Mk I N型5.25Inch 速射2.48sec 仰角7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4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7Lv31 50口径13.4 Mk I L型5.25Inch 速射2.72sec 仰角7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3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3-7Lv32 50口径13.4 Mk I D型5.25Inch 速射2.36sec 仰角70打俯冲轰炸机通常高度>35 打鱼雷轰炸机低空接近時遠距離-近距離>14-7============================================= ==========日本防空炮日本3.0(34级)……………打俯冲轰炸机48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15度/近8度日本4.7(36级)……打俯冲轰炸机远25度/近28度打低空鱼雷轰炸机远9度/近5度。

20大战列舰

20大战列舰

二战十大强劲战列舰排名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由于舰上装备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具有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

战列舰曾经是人类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以下仅列举二战中战力最为强劲的十艘战列舰,以供网友赏鉴。

一、依阿华级战列舰[/IMG]―依阿华‖号战列舰9门主炮右舷顺次射击,据称可导致这艘排水量45000吨的庞然大物侧移10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陆作战。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舰计划建造6艘,首舰依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 舷号BB-61),1940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 Jersey 舷号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 舷号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Wisconsin 舷号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现役。

伊利诺斯号(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号(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后停建,均未建成。

1938年美国海军提出新型高速战列舰––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

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

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为准,依阿华级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重新设计舰体,采用了加大舰体长度和吃水的设计措施,舰体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口径不少于20毫米(0.78英寸,美国为16.7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

现在就跟着小编去看看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吧,资料仅供参考。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卡尔臼炮.900MM口径. 晕了.记得有900口径的么! 二战最大口径的迫击炮(914mm) “小戴维”是二战时期制造的最大口径火炮--二战期间,盟军为正面攻破德军齐格菲防线而秘密设计和制造的。

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径为914毫米,炮座重72560公斤,发射的弹头重1640kg,其中包括700kg的炸药以及970kg的抛射药。

射程达10,000米,战时仅建成1门,没有来得及投入实战。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官里陈列着一门制造十分精致的大炮。

这门被誉为“巨炮王”的大炮是世界上最重的滑膛炮。

“巨炮王”口径为915毫米,炮身长为5.18米,炮身重达40吨,整炮全重80吨;铜制弹膛长1.74米,直径440毫米,发射的空心球形生铁弹重达2吨。

由于火炮太重,人们不得不用粗大的圆木来移动这门火炮。

后来,人们还为这门炮王制作了装饰性炮架。

这门巨炮是为了保卫克里姆林宫主城门和莫斯科渡口而铸造的。

然而有趣的是,这门巨炮至今一炮未发,堪称是徒有虚名的“巨炮王”。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二战美军“小戴维”914mm迫击炮德国巨炮世界第一宽 : 7米高 : 11.6米重 : 1,350吨炮口径 : 800毫米炮长: 32.48米炮重: 400吨射击角度: +53 度炮弹重 : 7.1吨(穿甲弹) 4.8吨(高爆弹) 1.8 - 2.0吨工业品(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 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 (高爆弹) 射程 : 28 - 47 公里呵呵,好像是巴比伦炮。

以前伊拉克的。

口径有两米那么大,有300多米长的炮身。

是一位加拿大的大炮天才设计出来的。

他的名字我。

史上最大口径的火炮:利托尔.戈维特迫击炮又称“小戴维”该迫击炮的炮筒重65304公斤,口径为914毫米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日本二战时的大和号战列舰1945年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还有1艘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列舰主炮在二战中,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在海上作战的龙头地位被推翻了。

但是战列舰在水面舰艇作战中还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主炮就是他的灵魂;同时他是支援两栖登陆作战的利器。

二战中美军共有10级26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在役,他们装备了406mm,356mm,和305mm三种口径的主炮。

本文将分别对美国海军二战期间所使用的一些主要舰炮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火炮炮管材质以及构成Mark 7型406mm/50,装备于依阿华级战列舰。

这可能是所有在海军服役的最好的战列舰主炮。

最初设计为发射较轻的1016公斤的Mark 5型穿甲弹,但在依阿华号开始建造前,他的装弹系统被重新设计以发射1225公斤的Mark 5型“特重”穿甲弹。

这种穿甲弹的穿甲能力接近于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装备的460mm主炮,但是它的重量不到460mm炮弹的3/4。

Mark 7型406mm炮所发射的穿甲弹能穿透9m的水泥,而它的高爆弹能制.造一个15m宽6m深的弹坑。

Mark 7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

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

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正在组装上舰的Mark7型舰炮等待组装中的炮管组件型号:16英寸/50(406mm)Mark 7设计时间:1939年服役时间:1943年炮重:108.5吨全长:20.726米管长:20.320米膛线长度:17.344米膛线:96条,3.88mm深射速:2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8 (1,225 kg)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射程:38720米(AP Mark 8)38059米(HC Mark 13)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509mm30000码(27432米):380mm初速:762m/s(AP Mark 8)820m/s(HC Mark 13)炮管寿命:290-350发备弹:1号炮塔387发2号炮塔456发3号炮塔367发总计1210发,备弹数据各处出入较大,以上是密苏里号1955年退役时的数据。

炮塔:三联装三炮炮塔重量:1701-1708吨俯仰角度:-2°/+45°(1号和3号炮塔)0°/+45°(2号炮塔)俯仰速度:12°/秒旋转角度:-150°/+150°旋转速度:4°/秒后座:1.19米装填角度:+5°16英寸(406mm)各型炮弹特写游戏中的Mark7型舰炮Mark 6型406mm/45,装备于北卡罗莱纳级和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Mark 6型是科罗拉多级装备的Mark 1型406mm/45的改进型,他的设计重量更轻,结构更简单。

最主要的区别是Mark 6型的炮塔是为支持1225公斤的AP Mark 8的穿甲弹而特别设计的。

同Mark 7型相比,由于它的低初速,它的甲板装甲的穿透能力稍强一点。

在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海战中,麻萨诸塞号(BB-58)发射的2发穿甲弹击穿了法国战列舰让•巴尔号的甲板装甲,另一发穿甲弹暂时压制了他唯一能作战的一个主炮塔。

在同一个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华盛顿号(BB-56)击沉了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巡洋舰,直接命中至少9发穿甲弹。

此型406mm炮由膛管,身管,外管,和3层套管组成,采用了2道套管环,膛管身管环,炮尾环,和闩锁膛组成。

部分组件采用了液压自紧技术制成,炮管镀铬以延长炮管寿命。

使用了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

型号:16英寸/45(406mm)Mark 6设计时间:1936年服役时间:1941年炮重:97.2吨全长:18.694米管长:18.288米膛线长度:15.688米膛线:96条射速:2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8 (1,225 kg)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射程:33741米(AP Mark 8)36741米(HC Mark 13)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448mm 30000码(27432米):324mm初速:701m/s(AP Mark 8)803m/s(HC Mark 13)炮管寿命:395发备弹:每门130发炮塔:三联装三炮炮塔重量:1403-1437吨俯仰角度:-2°/+45°(1号和3号炮塔)0°/+45°(2号炮塔)俯仰速度:12°/秒旋转角度:-150°/+150°旋转速度:4°/秒后座:1.219米装填角度:+5°主炮瞄准仪上方是CXAM-1火控雷达Mark 5型和Mark 8型406mm/45,装备于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Mark 5型是科罗拉多级最初装备的Mark 1型406mm/45的改进型,他的炮膛被重新设计以允许使用更大的药包。

稍后的Mark 8型与之相同,只是对膛线有所改进和对炮管进行了镀铬处理以延长寿命。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不能发射1225公斤的Mark 8穿甲弹,它的彈藥升降机无法承受Mark 8穿甲弹的重量和长度。

在三十年代后期,他们配发了1016公斤的重型Mark 5型穿甲弹,比他们原装备的Mark 3穿甲弹有更好的穿甲能力。

1942年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配发了高爆弹。

型号:16英寸/45(406mm)Mark 5 和Mark 8 设计时间:1935年服役时间:1938年炮重:104.8吨全长:18.694米管长:18.288米膛线长度:15.688米膛线:96条射速:1.5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5 (1016 kg)高爆弹HC Mark 13 (862 kg)射程:36760米(AP Mark 5)36730米(HC Mark 13)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412mm30000码(27432米):297mm初速:768m/s(AP Mark 5)803m/s(HC Mark 13)炮管寿命:320发(Mark 5),395发(Mark 8)备弹:每门100发炮塔:二联装二炮炮塔重量:880-920吨俯仰角度:-4°/+30°俯仰速度:8°/秒旋转角度:-150°/+150°旋转速度:2°/秒后座:1.22米装填角度:+1°Mark 7型和Mark 11型356mm/50,装备于新墨西哥级和田纳西级战列舰。

Mark 7型356mm/50炮是在Mark 4型356mm/50炮的基础上改造的,Mark 11型是在Mark 7型的基础上对炮管进行了镀铬处理。

Mark 炮型456mm/50在二战开始时已全面取代原装的Mark 7型。

型号:14英寸/50(356mm)Mark 7 和Mark 11设计时间:1930年(Mark 7),1935年(Mark 11)服役时间:1935年(Mark 7),1940年(Mark 11)炮重:80.5吨全长:18.136米管长:17.780米膛线长度:15.427米膛线:92条射速:1.75发/分钟弹种:穿甲弹AP Mark 16 (680.4 kg)高爆弹HC Mark 22 (578.3 kg)射程:39502米(AP Mark 16)38940米(HC Mark 22)穿甲能力(侧装甲):20000码(18228米):349mm30000码(27432米):297mm初速:823m/s(AP)861m/s(HC)炮管寿命:320发(Mark 5),395发(Mark 8)备弹:每门100发炮塔:三联装三炮炮塔重量:897-958吨俯仰角度:-5°/+30°俯仰速度:9°/秒旋转角度:-150°/+150°旋转速度:2°/秒后座:1.219米装填角度:+1°新墨西哥级,0°田纳西级Mark 8,9,和10型和Mark 12型356mm/45,装备于纽约级,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

在三十年代,老式的356mm/45炮被重建升级,炮膛体积增大以承受更大的药包。

这些改进增加了火炮的初速。

Mark 1,3,和5型变成了Mark 8,9,和10型。

Mark 12型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对炮管进行了镀铬处理的型号。

这些炮使用了侧启式或下启式Welin式断隔螺式炮闩和Smith-Asbury式断隔螺式炮闩简化操作系统。

这几个型号的炮可以互相置换,大多战列舰同时使用不同型号的炮。

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装以将炮塔最大仰角增大到30度。

加大的药包使这些炮能发射680公斤的重型Mark 16型穿甲弹和578公斤的Mark 22型高爆弹。

纽约号(BB-34)和得克萨斯号(BB-35)没有进行改装,他们的彈藥升降机无法接受较长的新型炮弹,为此专门为他们生产了短鼻的Mark 20型穿甲弹和578公斤的Mark 19型高爆弹。

有一种说法,亚利桑纳号(BB-39)从来没有发出过愤怒的炮弹。

1944年秋,内华达号(BB-38)的1号炮塔装备了从打捞上来的亚利桑纳号2号炮塔上拆卸下来的356mm/45炮。

在1945年太平洋战役中,这些炮参加了对岸炮击。

最终我们还是能说亚利桑纳号的大炮发射了他复仇的炮弹。

亚利桑纳号的3和4号炮塔被完整的打捞了上来并被用为夏威夷的岸防炮,但是他们在二战快结束时才安装完毕。

亚利桑纳号的1号炮塔由于损坏严重,仍旧留在了沉没的亚利桑纳号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