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停车位管理的案例研究
上海市浦东新区物价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物价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275949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8.png)
上海市浦东新区物价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浦东新区物价局•【公布日期】2006.11.17•【字号】沪浦发改价[2006]798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上海市浦东新区物价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沪浦发改价[2006]798号)各有关单位:现将《浦东新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浦东新区物价局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浦东新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浦东新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的机动车停车收费行为,保护业主(使用人)、物业管理企业等停车管理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颁发的《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和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局)沪计价督(2003)001号《关于〈上海市定价目录〉中区域性定价权限的通知》等有关停车收费管理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浦东新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含区域内非住宅部分)从事机动车停放、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企业和其它相关单位均应遵守本规定。
业主大会成立前,物业管理区域的车辆停放收费,按照本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业主大会成立后,决定对在共用部位停放车辆实行收费的,参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收费。
第三条住宅前期物业管理区域的停车收费属政府指导价。
本规定确定的停车收费标准为最高收费标准,不得超过标准收费,但可下浮收费;硬件设施或管理服务存在不足的,应当降低标准收费。
第四条浦东新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机动车停放收费的最高收费标准为:(一)停车库临时停放:普通停车库2小时内每辆每次5元,2小时以上至24小时每辆每次10元;高标准停车库2小时内每辆每次10元,2小时以上至24小时每辆每次20元。
长期停放:普通停车库每辆每月250元;高标准停车库每辆每月500元。
住宅地下车库优化设计实践——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东城区G-C2-2
![住宅地下车库优化设计实践——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东城区G-C2-2](https://img.taocdn.com/s3/m/33239eeb7c1cfad6195fa7ed.png)
2017年5月下【规划设计】住宅与房地产住宅地下车库优化设计实践——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东城区G-C2-2地块新建住宅项目为例王晓晖(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 200333)摘 要:文章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东城区G-C2-2地块新建住宅项目为例,从规划、建筑、结构、机电、景观等各方面阐述了住宅地下车库优化设计的方法,以达到控制成本,提高项目利润的目的。
关键词:住宅地下车库;成本控制;建筑设计;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U46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7)05-0172-02根据目前上海新建住宅项目建设情况统计,住宅配建的地下车库达到项目总规模的20%~30%,车库建造成本占项目总建造成本的20%左右。
人防车库的单方造价约3800~4000元/m2;非人防车库的单方造价约3200元/m2;而住宅的单方造价(毛坯)约为2300~2600元/m2,地下车库较地上住宅造价高出约40%~50%;在价值贡献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降低车库成本,将是提升项目利润贡献的重要手段。
文章旨在通过对惠南镇东城区G-C2-2地块新建住宅项目中地下车库设计的回顾、总结,找出一些有利于降低车库成本的共性方法,从而有效的控制成本。
1 规划设计1.1 结合自然地形,提高土方平衡经济性本项目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东至规划创海路,南至G-C2-1,G-C2-4地块,西至观海路,北至规划拱晨路。
基地南北长320m,东西长470m,总用地面积123063.70m2,总建筑面积321108m2,其中计容总建筑面积246127.4m2,容积率2.0。
地势较为平坦,经规划同意结合市政规划道路,取道路交叉点最高点吴淞高程4.63m,再上抬0.6m确定场地室外标高为吴淞高程5.23m。
基地整体上抬后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及基坑支护难度并整体提升小区的品质。
1.2 通过调整总图布局,合理确定地库范围本项目共包含26栋小高层住宅,3栋裙房商业,5栋配套商业,1栋配套办公。
浦东新区潮汐式停车解停车难题
![浦东新区潮汐式停车解停车难题](https://img.taocdn.com/s3/m/85bd71c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6.png)
浦东新区“潮汐式停车”解停车难题居民区白天空位多商务楼晚上地库空张钰芸■ 浦东新区唐桥社区与区域商务楼签定“潮汐式停车”仪式资料照片“停车难”是交通管理中的瓶颈问题,也是市民关心的民生问题。
“潮汐式停车”依托多元主体、多元手段,实现停车位资源挖潜,错时共享,一方面创新管理,实践交通需求管理、“互联网+停车”理念,另一方面创新机制,强化市场导向,激发基层活力,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白天缺少两三千个工作停车位,晚上缺少两三千个居住停车位。
作为本市规模颇大的商住混合型社区,浦东新区塘桥街道曾经大受“停车难”的困扰,如何解决这一城市治理中的典型难题,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智慧。
运用创新思路,发挥社区共治的作用,塘桥街道近年来在全市率先推出的“潮汐式停车”,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
“潮汐式停车”是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通过社区多元共治,向社会要活力,向市场要动力,整合白天和晚上、商务楼和居民区的停车资源,实行错时停车,有效缓解“停车难”。
先到先得“一位难求”开车,停车难;不开车,出行难。
随着本市小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提升,这样的场景绝对不陌生:一到夜晚,小区内车头贴车尾,居民进出困难,小区外则是沿着墙边、路边,一溜儿排开。
到了白天,无论是办公大楼的地下车库,还是商场、餐馆边的停车位,总是见缝插针,先到先得。
这样的情况,曾经在浦东塘桥街道屡见不鲜。
“我们塘桥是典型的商住混合型社区,街道所辖有70个居民小区,还有巴黎春天、沃尔玛等大型商超,两个三甲医院,以陆家嘴软件园为代表的多幢商务楼等。
”塘桥街道市政科科长王明昌告诉记者,仅陆家嘴软件园每天就有3万名白领上下班,再加上医院、商场带来的人流,以及当地居民,每天在塘桥出没的人流量不少于10万人次。
人多了,车自然也多了。
除了给周边交通带来压力,停车难也不容回避。
“我们统计过,周边固定车位8000多个,存在缺口两三千个。
白天商务楼、商场缺车位,晚上居民小区难停车。
”固定车位存在大缺口,却总得找地方停。
最新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最新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题目选题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5eacdd4cdd88d0d232d46a25.png)
最新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
本文就以公共管理为例,为大家整理提供部分公共管理研究生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学习下。
1、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TOT项目融资集成管理研究2、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政管理体制研究3、公共组织冲突演进机理与管理策略研究4、南京公共旅游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5、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6、基于物联网的政府公共服务研究7、低碳经济背景下湖州地区公共交通管理研究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融资模式研究实用文档9、权责发生制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1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11、服务型招商: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招商模式转变研究12、基于绩效评价导向的政府会计体系改革研究13、安徽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14、德国绩效预算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5、基于公共管理理念的湘潭红色旅游开发研究16、区域一体化态势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公共问题治理机制研究17、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课程设置研究18、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比较研究19、浅析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0、网络监督功效分析与深化发展研究21、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研究22、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模式研究23、基于博弈理论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若干问题研究24、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5、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26、新公共管理理念下陕西省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提升研究27、节约型政府视野下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研究28、构建公共财政下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体系29、中国黑色旅游开发研究实用文档30、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危机管理研究31、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与改进对策研究32、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进口食品口岸监督管理33、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管理案例库构建方法研究34、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及其在我国预算支出管理中的运作研究35、耕地保护的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36、县域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公共管理分析37、公共管理视野中的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服务38、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税务机关绩效考评体系研究39、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40、新公共管理治理理念与政府审计机制创新41、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研究42、论城市管理中公民参与机制的建设43、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研究44、论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重建45、基于人本管理的公共组织凝聚力增强研究46、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的土地储备制度探讨47、我国公共工程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48、基于公共审计治理理念的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研究49、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0、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实用文档51、公共服务的多主体供给分析52、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53、公共管理学演进态势的计量学研究54、株洲市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改革研究55、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56、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57、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建构58、论多元治理结构下的社会中介组织59、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困境与重构60、公共服务事业外包问题研究61、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责任研究62、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63、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我国纳税服务问题研究64、现代公共决策的经济学分析65、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研究66、基于风险评价的公共工程项目融资方案选择研究67、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营销68、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温州城市综合公园运营模式分析6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70、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对北京商品房价影响分析71、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一体与多元化”研究实用文档72、标杆管理对公共项目管理绩效的改善研究73、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网格化管理研究74、“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研究75、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公共财政应对机制研究76、温州商会参与城市公共管理的个案研究77、食物安全公共管理体系构建研究78、城市公共住房政策分析及对策研究79、湄洲湾LNG船舶海事安全监管研究80、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81、地方政府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82、公共租赁住房动态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8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公共租赁住房供给与后期管理研究84、PPP模式下公共管廊运营管理研究85、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广州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模式研究86、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政府管理会计框架构建87、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的公共管理研究88、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89、城市管理的公共性研究90、基于公私合作制(PPP)的上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研究91、从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谈异地商会制度建设92、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及其均等化对策研究实用文档93、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研究94、广西铁路客运产品市场化供给研究95、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研究96、民航公共危机管理跨部门合作研究97、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市场化研究98、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体系研究99、基于物联网的旅游公共管理优化设计100、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海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101、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海南海事局服务型海事建设探析102、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研究103、商业保险参与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证研究104、沈阳市铁西新城公共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研究105、新公共管理视阈下我国税制改革研究106、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阴山岩刻保护研究107、政府会计改革、政府审计完善与政府治理绩效108、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设问题研究109、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110、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流程标准化问题研究111、城市规划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塑造112、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研究113、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停车位管理的案例研究实用文档114、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纳税服务优化研究115、论基层税务局纳税服务优化116、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现状和问题研究117、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上海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118、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整治研究与应用119、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研究120、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21、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122、社会保障资金绩效审计研究123、我国保障性住房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研究124、长白山生态旅游公共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125、服务型政府构建视角下的纳税服务研究126、公共管理视角下改进港口国监督管理工作的研究127、知识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28、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改革研究129、公共财政管理腐败及其综合防治130、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研究131、粤港澳区域公共管理合作研究132、网络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与创新13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究134、中国干散货航运业发展问题研究实用文档135、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136、常德市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137、基于三阶段DEA的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评价研究138、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性的丧失及其对策139、政府部门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140、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模式研究141、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142、公共危机管理审计研究143、新公共管理视野下完善税收服务的对策144、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公共管理机制研究145、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对策研究146、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市域会展业资源整合途径研究147、完善地方税源管理的途径研究148、中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149、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资溪县生态旅游发展研究150、关于公共管理合理引导我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的研究151、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152、英国与日本铁路市场化改革的比较研究153、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Y市城市照明管理问题研究154、新公共管理视域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研究155、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实用文档156、我国PPP模式物有所值评价研究157、浦东新区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优化研究15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海事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研究159、温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研究160、山东省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管理问题研究161、东莞市公共交通服务管理质量研究162、广西边境旅游业发展的政府职能研究163、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研究164、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税收服务的转型与优化问题研究165、公共危机管理下的航班延误问题与对策研究166、军队医学院校公共管理专业硕士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167、上海市枢纽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管理研究168、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地方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优化探索169、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纳税服务社会化研究170、广东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研究171、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研究172、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研究17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区域公共管理的障碍及对策研究174、我国政府公共科技管理研究175、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西安地税纳税服务优化研究176、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税收服务优化问题研究实用文档177、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失效研究178、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完善海关稽查职能研究179、国有企业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80、上海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立体机制研究181、区域公共管理中的协调合作组织优化研究182、我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价格评估研究183、公共治理理论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研究184、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城市更新模式研究185、我国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危机领导研究186、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187、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个体工商户放松管制研究188、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89、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190、我国区域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研究191、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大连城市精神塑造研究192、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193、应用PPP模式发展公共租赁房的研究194、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质量评价195、公共部门与企业组织绩效管理比较研究196、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广佛公共交通一体化研究197、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治理模式研究实用文档198、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野中的中国海关绩效预算研究199、平衡计分卡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0、公共治理视野下的食品安全管理研究201、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城市片区拆迁研究202、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构建有效供给体制构想203、外商直接投资统计的公共管理分析204、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策略分析205、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研究206、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上海信用制度建设207、政府公共预算管理的中美比较208、区域公共管理视阈下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研究209、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服务型税务组织构建研究210、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211、论新公共管理理念下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212、我国城市公共危机管理模式选择研究213、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研究214、税收遵从分析-试论构建新型税收服务体系215、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及实践思考216、罗伯特·B·登哈特的公共组织理论217、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改进研究218、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市场化运营研究实用文档219、城市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偏好显示机制研究220、我国公共部门管理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221、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基层税务机构改革问题探析222、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研究223、吉林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24、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会计的应用研究225、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政府审计226、企业化激励机制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227、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区域公共管理创新研究228、南北钦防城市群建设中的区域公共管理创新研究229、新公共管理语境下顾客导向理念的二重悖论问题研究230、布坎南宪法经济学理论研究231、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纳税服务研究232、产业融合视角下浙江海洋旅游管理体制研究233、新型城镇化视域中的山东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234、朝阳县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235、区域公共管理视阈下的山东省区域发展研究236、公共治理视角下税务行政危机管理研究237、我国个人所得税管理公共化问题研究238、公共管理学科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研究239、经济理性与新公共管理实用文档240、公共管理的制度研究--关于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实证分析241、我国农村土地公共管理研究242、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研究243、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研究244、构建“服务型税务管理体系”的研究245、论服务型政府的建构246、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47、我国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研究248、区域经济一体化视域下的地方公共管理创新249、基于公共管理视角的纳税遵从研究250、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优化广州地税纳税服务的启示251、公共管理视阈中我国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52、新公共管理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特许经营研究253、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重庆市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254、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阈下高新区管理创新研究实用文档。
关于上海、杭州城市道路、广场停车管理的调研报告[管理资料]
![关于上海、杭州城市道路、广场停车管理的调研报告[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3f312da915f804d2a16c121.png)
关于上海、杭州城市道路、广场停车管理的调研报告为准确把握我国城市道路、广场停车管理的最新动态,积极应对南京市城市停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依据有关统计数据和资料,结合07年5月25日参加陆冰副市长、陆平贵副秘书长带队赴杭州实地考察了解到的情况,对上海市和杭州市城市道路、广场停车管理进行了分析,就进一步提高我市道路、广场停车管理水平,缓解我市公共停车矛盾和压力提出了建议。
一、我国城市停车的宏观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出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据统计,,%%,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增长约18%,产能增长约20%。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给各大中城市带来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城市停车困难已成为驾车人和城市管理者共同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城市交通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
截至2006年末,上海、南京和杭州的机动车保有量已分别达到213万辆、。
一方面城市机动车辆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作为静态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停车空间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城市动态交通的增长,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商务、公务、社交等活动日益频繁,而城市公共停车场(库)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人们对城市道路、广场等城市公共停车空间的需求激增,这已经成为城市停车矛盾中十分突出和普遍的问题。
为了缓解城市停车压力,促进城市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和谐互动,近年来上海市和杭州市分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城市道路停车的规范和管理。
二、上海市道路、广场停车管理的基本做法上海作为中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停车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2005年上海市开始进行城市道路停车管理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从城市停车规划、城市道路停车收费、城市道路停车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上海市城市停车的基本状况1、城市交通快速增长,停车需求与日俱增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信息网()的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底,,同比增加10万辆,增长5%。
以公用管理破解“停车难”
![以公用管理破解“停车难”](https://img.taocdn.com/s3/m/b9a6f846561252d380eb6e7e.png)
以公用管理破解“停车难”问题摘要:停车难这个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有车一簇越来越多而更加严重,特别是对北京,上海这些人口密集的发达城市来说象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各地政府也通过限制上牌,限行,提高停车费这些手段来解决“停车难”这道难题,本文通过提出公用车辆,让车子动起来,以解决大城市的停车难问题。
关键词:“停车难”,“公用车辆”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车子也越来越多的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中。
在方便了人们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阻塞,交通噪声和交通事故等,更有“停车难”这个问题产生,特别是在市中心,商业中心这些人多车多的地方,有时开几分钟的车程,却可能花几十分钟找车位。
如何解决好停车问题,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停车难”问题,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生活的正常运作,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二、当前解决“停车难”问题所采取的方法与其不足现在,各大城市车满为患,要在中心商业区,CBD,医院等地找车位那真是难于登天。
而北京,上海因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有车一簇更多,使“停车难”这个问题是更加的严重,据统计,到2012年底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增到520万量。
要为这么庞大数量的车子找到足够的车位,使各地的管理部门都很头痛。
各地也想出了各种方法来解决“停车难”问题1、限制上牌继北京、上海等城市限制机动车量上牌照后,天津也在近日宣布限制上牌,以从总体上控制车辆数量。
这种方法是在城市道路资源与车位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剥夺一部分人拥有汽车的权利。
2、限行,限号各地推出限行,限号的政策,比如限制外地车进入主城,根据车牌尾号限制出行日期等。
也是控制车辆进入中心区域的数量。
但是这些限制方法产生地域矛盾,牺牲有车一族的方便快捷。
3、加大投入,新建停车场为了解决停车问题,各大城市不断新建,扩建停车场,有些还在公路边,人行道,公共绿地上都划出有临时停车位。
但是现在大城市中心寸土寸金,而停车场所要的土地面积很大,所产生的效益却不大。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1b29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4.png)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需要充分了解市区道路网络,找寻停车位资源。
市区道路狭窄、交通拥挤是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的一大难题。
研究人员需通过实地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上海市的道路网络和停车位资源分布情况。
只有充分了解了市区道路网络的特点,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方案。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需要调查共享汽车用户的出行需求。
共享汽车用户的出行需求是决定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的关键因素。
研究人员需要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行为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共享汽车用户的出行习惯、出行频次、出行距离等信息,从而为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提供科学的依据。
只有充分了解了用户的出行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停泊地布局方案。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共享停车智能管理系统。
共享停车智能管理系统在国内外已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停车位资源的智能分配和管理。
通过借鉴国外共享停车智能管理系统的经验,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提供参考和借鉴。
只有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共享停车智能管理系统,才能实现共享汽车停泊地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停车位的利用率,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需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停泊地布局方案。
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在制定停泊地布局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只有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才能保证停泊地布局方案的实施效果,实现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的优化目标。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只有充分了解市区道路网络、了解用户的出行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共享停车智能管理系统,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停泊地布局方案,提升共享汽车的服务品质,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推动共享汽车的健康发展。
公共经济学编写案例:如何破解停车难问题
![公共经济学编写案例:如何破解停车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e19f2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63.png)
公共经济学编写案例:如何破解停车难问题案例名称:都市停车难问题如何破解?——析沦停车泊位的经济性质案例来源:根据《嘹望》2003年12月9日刘心惠的文章和李栋2010年8月24日的文章编写案例内容:停车难已成为大城市一个突出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停车位满足率不足20%,也就是说,我国城市每5辆机动车辆只有1个停车位。
截至2003年年底,上海市有停车泊位24万个,其中,配建泊位22.13万个,路外公共泊位8100个,合法的路边泊位8400个,其他泊位3000个。
公共停车泊位占全市机动车量的比例仅为2%,远低于国际10%~15%的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杭州市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城市停车场(点)发展却严重滞后、短缺,城市的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区停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老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及人流相对集中的医院、银行、机关等公共场所和部分住宅小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位难求”。
停车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
杭州市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停车新政”,通过交警、城管、街道“三结合”机制公示施划道路停车泊位49359个,比新政前增加了38385个。
目前,全市共有道路停车收费服务工作点910个,收费泊位18845个。
这些调整远远满足不了汽车快速增长的需求。
2009年11月以来,主城区机动车月上牌量连续突破万辆。
截至2010年7月,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63.4万辆。
停车难已成为杭州市难以破解的城市病。
案例分析:停车难的一个客观因素是汽车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预期水平。
20世纪90年代初,街上为数不多的捷达车也能吸引人们的好奇目光。
谁能想到,20年之后就车满为患了。
直到1994年,居住小区建设规划中才开始设立机动车停车泊位指标。
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新建或改造项目中,不按规划配建停车位的问题又暴露出来。
在城市新建和改造项目中,有关部门对写字楼、娱乐类建筑、餐饮类建筑的停车场用地提出过要求,但各地普遍存在不做停车场用地规划或有规划不落实等问题。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9d510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b.png)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
首先,本研究通过对目前上海市主要区域的物业密度、住户人均汽车拥有量、出租车数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适宜布局的区域。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和综合评估,我们筛选出浦东新区和静安区等少数几个区域作为共享汽车的主要停车区域。
因为这些区域人口密集,且居民对共享汽车的需求较高。
其次,本研究还通过对当前共享汽车停泊地的布局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共享汽车停车场地点的看法和意见。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共享汽车停车场地点布局不合理,停车均匀性较差,且停车位不足,导致居民使用难度大。
为此,我们建议在上海市共享汽车停车场地点的布局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计共享汽车停车场地点的规模和数量。
在选择共享汽车停车场地点时,应考虑周边停车位的分布和需求情况,确保停车位充足,不影响周边车辆的停放。
二是应考虑共享汽车停车场地点的位置是否方便,并尽量与公共交通站点相邻。
因为共享汽车的使用者大多是没有私家车的居民,为方便这些人群的出行,共享汽车停车场地点应布置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方便乘客从公共交通站点过来使用共享汽车。
三是应针对共享汽车的使用模式,进行合理布局。
共享汽车一般都是由多个用户轮流使用,因此需要在停车场地点布局时,考虑到不同汽车之间的距离问题,以便更好的解决停车空间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优化上海市共享汽车停车场地点布局方案存在多种具体实现的方法,不同的实现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优化。
共享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实现共享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大城市停车问题对策——以上海为例
![大城市停车问题对策——以上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2977ff4693daef5ef73d8a.png)
大城市停车问题对策——以上海为例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陆锡明施文俊陈必壮上海1997年人均GDP已达3000美元,机动车总量82万辆,与1992年相比,机动车拥有量翻了一番。
在此期间,频繁投资数百亿元于道路交通建设,使道路设施的容量增加50%。
但与此同时停放车设施增长却相对缓慢,引起了令人担忧的机动车辆停放混乱无序等社会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效果仍不理想。
为此需要从更高层面上加以研究并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
与动态交通相比,停放车往往处于全面滞后状态。
这已成为大城市难以医治的通病。
上海亦是如此,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自备车位”不足,侵占其它用地;∙配建停车位不足,且大量挪为它用;∙公共停车场缺乏,而使用率又很低;∙路内停车有增无减,影响周围交通;∙公交运营过程中车辆停放矛盾突出。
1、规划层面的战略思想针对上述所存在的5个问题,根据停车需求趋势的预测,我们认为停放车系统规划要制定鲜明的战略思想和目标体系。
从上海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4个战略。
1)“自备车位”发展战略棗“拥车者有其位”。
借鉴日本等国家一些城市的经验,必须实行购车者“自备车位”法规。
规定每一辆机动车(摩托车除外)必须在住宅(单位所在地)500米至2公里范围内确保一个自备车位,车位在形式上并不规定自建或租用。
这就要求所有车辆拥有者,必须提供汽车停放场地的有效证明,方可申请牌照。
而且,该车位必须是路外停车位。
2)“社会性车位”发展战略棗“行驶与停放平衡增长”,动态车辆行驶与静态车辆停放必须相辅相成或协调增长。
做到这一点要解决好3个突出问题:a) 车位密度适当提高b)停车设施显著调整c)公共停车场库布局因地而易3)“专业运输停车位”战略棗“兼顾交通秩序与运输需要”,在停放车规划中,我们还要考虑那些特殊车种的停车需求,即出租汽车、公交车、货车的停车需求。
4)停车位规划指标调整战略棗“兼顾经济发展与道路容量”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配建停车设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停车供应中均占主要比例,因此我们需要坚持配建停车场的建设。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830b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9.png)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一、当前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存在的问题1. 停车位不足:上海市车位资源紧张,共享汽车停车位更是供不应求,停车位常常被占用,导致共享汽车无法停靠,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增加了共享汽车的管理成本。
2. 停车混乱:由于缺乏规范的停车指引,共享汽车停车地点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用户无法方便的找到停车位,也容易出现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给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 停车距离远:目前部分共享汽车停车点距离市区或者居民区较远,用户使用不便,无法满足市民日常出行的需求。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1. 增加停车位数量:针对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共享汽车停车位数量来解决。
可以在城市道路两侧、公共广场等地方划定专门的停车区域,增加共享汽车停车位数量,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
2. 设立停车标识:为了解决停车混乱的问题,可以在停车点设置停车标识,指示共享汽车停放的位置和方向,提高停车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减少停车混乱现象的发生。
3. 优化停车地点布局:对于停车点距离远的问题,可以在市区或者居民区增设共享汽车停车点,方便市民的日常使用。
可以通过调研市民出行的热点区域,合理规划共享汽车停车点的布局,使其更贴近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共享汽车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4. 加强共享汽车管理:为了保障共享汽车停车点的秩序和规范,可以加强对共享汽车停车点的管理和维护。
可以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共享汽车停车点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停车点的整洁和有序。
1. 提升城市交通效率:通过优化共享汽车停车点的布局,可以提高共享汽车的使用便利性,降低市民出行的成本和时间,提升交通出行的效率和质量。
2.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通过优化共享汽车停车点的布局,可以分散车辆在城市道路上的停放,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提升城市交通的通畅性和安全性。
对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进行优化研究,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
![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72f5542e3f5727a5e96258.png)
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简介: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关键字:城市规划交通1、研究背景1.1 建立完善的停车系统,是实现上海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当前,上海市正处于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迈进的重要阶段,随着新世纪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加入W m后私人购车高峰期的即将到来,交通需求将显著增加,停车设施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和生活环境品质,停车设施的过度短缺、布局不合理和管理不规范,都将对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从上海市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看,结合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建立和完善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停车系统,十分紧迫和必要。
1.2 尽快改善停车供给状况,是适应城市机动交通快速发展的要求一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道路容量限制、全国汽车产业政策和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等因素。
上海人均GDP已达到4500美元,正开始进人机动车快速增长的时期,全市机动车拥有量从1995年底的40多万辆增至1999年底的70万辆。
当前,“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已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私人轿车消费的政策进一步出台及各种型号轿车的争相上市,上海的私车消费将会加速发展。
为了适应城市机动交通的发展趋势,必须在轿车家庭消费的高潮来临之前,未雨绸缪,提高前瞻意识,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停车设施,以免加剧现有停车供需的矛盾。
1.3 调整优化停车供需关系,是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长时期以来,上海的停车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于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致使停车矛盾愈加严重,“停车难、乱停车”的恶性循环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停车?白位供给短缺直接引发出行不便、堵塞交通、损毁绿化、破坏环境、威胁安全等问题,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成本,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其危害不言而喻。
如果不及早采取措施,将不利于城市有序、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必须对停车的供需关系进行优化调整,促进城市停车系统的协调发展。
车位问题法律纠纷案例(3篇)
![车位问题法律纠纷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30e3f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b.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车位资源日益紧张。
在不少小区,车位短缺问题引发了诸多纠纷。
本案即是一起因车位问题引发的典型法律纠纷。
二、案情简介原告李某系某小区业主,于2015年购买了该小区一套住房。
由于小区车位不足,李某一直未能购买到停车位。
2018年,李某发现小区地下车库内有一处闲置车位,遂与物业公司协商,以每月1000元的价格租用该车位。
双方签订了为期一年的租赁合同,并约定租金每年递增5%。
2019年,李某续签了车位租赁合同,但租金上涨至每月1100元。
此时,小区业主委员会开始关注车位问题,并决定对地下车库进行改造,增加车位数量。
在改造过程中,李某发现改造后的车位中有一处与他租用的车位位置相同。
经了解,该车位原为小区开发商所有,后因开发商未售出而闲置。
李某认为,开发商未售出的车位应归全体业主共有,自己有权继续租用原车位。
但业主委员会认为,李某与物业公司签订的租赁合同无效,其无权继续租用原车位。
双方协商未果,李某遂将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诉至法院。
三、争议焦点1. 开发商未售出的车位是否属于业主共有?2. 李某与物业公司签订的车位租赁合同是否有效?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1. 关于开发商未售出的车位是否属于业主共有,法院认为,根据《物权法》第七十条的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车位、车库享有共有和使用的权利。
本案中,开发商未售出的车位属于建筑物内的车位,应归全体业主共有。
2. 关于李某与物业公司签订的车位租赁合同是否有效,法院认为,李某与物业公司签订的租赁合同在签订时是合法有效的。
但根据《物权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业主对共有部分享有优先购买权。
本案中,李某未在法定期限内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其与物业公司签订的租赁合同应视为无效。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如下:1. 开发商未售出的车位归全体业主共有;2. 李某与物业公司签订的车位租赁合同无效。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车位所有权、租赁合同效力等多个法律问题。
规范上海市浦东新区停车管理工作的思考
![规范上海市浦东新区停车管理工作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07ee3d8b9f3f90f76c61b8e.png)
小陆 家嘴 、 八 佰伴 、 联洋 等 区域 , 商业、 办 公楼 林立 , 窗偷 盗等 治安 案件 的发 生 。
配建 的路 外 停 车 ( 库 )场 因缺 乏 系统 性 引 导 ,可 供 泊 位
利用 率低 下 ,而道 路通 行 压 力显著 。
4 . 停 车供给 与需求 不相 匹 配,存 在结 构性 矛盾
有道路 停车 场停 放情 况的每 周巡 视及 月抽查 工作 。 ( 2 )既有 点位 。经调研 、排摸 和实践 ,上 海浦东 新区 外环 内道 路停车 位设有 2 5 6 处计 1 5 7 5 4 个 泊位 ,其 中内环
以内 8 5处 计泊位 3 7 1 6个 ,内外 坏 间 l 7 l 处计 泊位 1 2 0 3 8
停车管理等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开展停车需求排摸 ,并
初 步选 定 停 放 点位 报 交警 支队 ;交 警 支 队 会 同区 交通 管 理 等相 关部 门提 出 道路 停 车场 设 置方 案上 报 交 警总 队 审
规 范 上 海 市 浦 东
口 王 晓鸣 ( 上 海市浦 东新 区交警 支队
财政收支预算核拨体制。但受各种条件限制,目前浦东
积3 9 5 9 1 4 0 平 方 米 ,泊位 1 0 0 6 3 1 个。 二 、面 临的 核心 矛盾 1 . 学校 及 医院停车 难 问题 区 内东 方 医 院 、仁 济 东院 、 儿童 医学 中心 等 重点 医 统性 矛盾 ,需各 方协 调缓 解 。
2 . 老 式小 区停 车 难 问题
( 场 )( 不含 住宅 区及 内部 专用 配建库 场 )共 3 8 4户计 4 0 5 批 ,经 交警 总 队 核 准后 由交 警 支队 组 织 实施 ,其 中停 车 个 库 ( 场) 。其 中 ,内 环 内 1 8 1 户计 2 0 0个 库 ( 场) ,内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2cdf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9.png)
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研究一、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现状1. 共享汽车停车需求量大目前,上海市的共享汽车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共享汽车出行。
共享汽车公司也在不断扩大其车辆规模,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共享汽车停车需求量大,停车场和停车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2. 停车位分布不均当前共享汽车停车位的分布并不均衡。
一些热门地段的停车位供不应求,导致停车难题,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停车位则闲置无人使用。
这种不均衡的停车位分布严重影响了共享汽车的使用体验。
3. 公共停车设施不足除了共享汽车停车位不均衡外,上海市公共停车设施也存在不足的问题。
很多地方缺少停车场,而道路边停车位也难以满足共享汽车的停车需求。
这给共享汽车停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上海市共享汽车停泊地布局优化建议1. 加强停车位信息服务针对共享汽车停车难题,可以通过加强停车位信息服务来解决。
可以通过建立停车位信息共享平台,让用户能够方便地查找到附近的停车位信息,预约停车位,避免盲目寻找停车位的情况发生。
共享汽车公司也可以将停车位信息加载到APP中,提供导航服务,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停车位。
2. 完善停车位布局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规划共享汽车停车位的布局。
根据需求特点,可以在繁华地段加大停车位建设力度,提高停车位的供给。
还可以在公共停车设施不足的地区增加共享汽车停车位,分散停车需求,减轻热门地段的停车压力。
3. 引导共享汽车停车在一些热门地段,可以通过引导共享汽车停车来缓解停车难题。
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共享汽车停车位,或者与城管部门合作,在特定时间段内允许共享汽车停在一些不影响交通的区域,为共享汽车提供更多的停车选择。
4. 加强管理和监管针对停车位不足和停车位分布不均的现状,可以加强停车位的管理和监管。
可以通过提高共享汽车停车位的利用率,减少闲置停车位的数量,同时加强对停车乱象的管理,保障停车位的正常使用。
5. 建立共享汽车停车位共建共享机制可以通过建立共享汽车停车位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商业地产、物业公司、共享汽车公司等各方共同出资建设共享汽车停车位。
公共设施管理的经验与案例研究
![公共设施管理的经验与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5dba9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a.png)
公共设施管理的经验与案例研究公共设施管理是城市规划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探讨公共设施管理的经验,以期为相关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
案例一:纽约市的公共设施管理纽约市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公共设施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方面,纽约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
例如,纽约市的街道灯泡采用了LED灯,这不仅提高了能效,还降低了维护成本。
此外,纽约市还推行了“绿色基础设施”计划,通过在街道和公共空间种植树木和草坪,提高城市的透水性和空气质量。
案例二:东京的公共设施管理东京作为另一个超大型城市,其公共设施管理也有着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例如,东京在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确保了公共设施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
此外,东京还注重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例如,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公共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
案例三:新加坡的公共设施管理新加坡以其高效和先进的公共设施管理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的公共设施管理注重细节和人性化设计,例如,在公共厕所内提供洗手液、纸巾等用品,方便市民使用。
此外,新加坡还推行了“绿色建筑认证”制度,鼓励公共设施采用环保和节能的材料和技术。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公共设施管理的经验教训。
首先,公共设施管理需要注重创新和技术应用,以提高设施的效率和性能。
其次,公共设施管理需要注重市民的需求和体验,以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便捷的服务。
最后,公共设施管理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以保护环境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以上只是本文的一部分内容,后续还将深入探讨其他案例和经验,以期为公共设施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案例四:伦敦的公共设施管理伦敦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公共设施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伦敦在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确保了公共设施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
例如,伦敦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全面的维护和修复,提高了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车位纠纷法律案例(3篇)
![车位纠纷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e4a8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车位纠纷成为邻里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常见的法律问题。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车位纠纷案例,旨在通过法律分析,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小区业主被告:李某,某小区业主案由:车位使用权纠纷案情概述:张某与李某均为某小区业主。
张某拥有一辆汽车,但由于小区停车位紧张,张某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停车位。
李某拥有一处地下停车位,该停车位原本由李某父亲使用,李某继承后一直使用至今。
某日,张某发现李某的停车位长期被占用,遂与李某协商,希望李某将停车位让给自己使用。
然而,李某以各种理由拒绝,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张某认为,李某的停车位长期空置,应当属于公共停车位,自己有权使用。
李某则认为,停车位属于其个人财产,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出租或让与他人使用。
三、法律分析1. 车位性质认定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对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关于车位的性质,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
但在实践中,通常根据以下因素进行认定:(1)车位的具体位置和结构。
若车位位于地下或小区内部,且与业主的房屋相连,一般认定为专有部分;若车位位于小区公共区域,则可能认定为共有部分。
(2)车位的使用和管理方式。
若车位由业主自行使用,或通过租赁、买卖等方式转让给他人使用,一般认定为专有部分;若车位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供全体业主共同使用,则可能认定为共有部分。
在本案中,李某的停车位位于地下,且与李某的房屋相连,属于专有部分。
因此,李某对该停车位享有所有权。
2. 车位使用权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业主对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在本案中,李某作为车位所有权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出租或让与他人使用。
3. 公共停车位若车位属于共有部分,则全体业主享有平等的使用权。
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停车位数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全体业主的需求。
地面停车位法律案例(3篇)
![地面停车位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7f855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商业区、住宅小区等地,地面停车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将围绕地面停车位的使用权、管理权等法律问题展开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小区业主张先生因购买了一套住宅,入住后发现自己的车位被邻居李先生长期占用。
张先生多次与李先生协商,要求其腾出车位,但李先生以车位是公共区域为由拒绝。
张先生无奈之下,将李先生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李先生腾出车位。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地面停车位是否属于公共区域?2. 业主是否有权占用地面停车位?3. 如何解决地面停车位的管理和使用问题?四、案例分析(一)地面停车位是否属于公共区域根据《物权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然而,对于地面停车位是否属于公共区域,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地面停车位属于公共区域。
理由如下:1. 地面停车位通常位于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公共区域,是供公众使用的设施。
2. 地面停车位的建设和管理往往由开发商或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
另一种观点认为,地面停车位不属于公共区域。
理由如下:1. 地面停车位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不能像道路、绿地等公共区域那样无限供给。
2. 地面停车位的使用往往涉及业主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通过约定或分配等方式确定使用权。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地面停车位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但并非完全属于公共区域。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归属和使用方式。
(二)业主是否有权占用地面停车位在本案中,张先生主张李先生占用其车位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对此,法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张先生是否购买了该车位的使用权。
如果张先生购买了该车位的使用权,则其有权要求李先生腾出车位。
2. 李先生占用车位的行为是否合理。
如果李先生有特殊情况,如车辆故障、暂时借用等,可以适当延长占用时间。
一个统筹的考虑_走出老旧小区_停车难_之困境_李嘉宁
![一个统筹的考虑_走出老旧小区_停车难_之困境_李嘉宁](https://img.taocdn.com/s3/m/08da4e6a5acfa1c7aa00ccac.png)
一个统筹的考虑:走出老旧小区“停车难”之困境□李嘉宁(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上海浦东200135)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机动车普及率的爆发式增长,停车难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国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老旧小区的一个顽症。
这个顽症带来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关于走出老旧小区停车难之困境有许多的尝试和举措,但目前国内外很难破解停车难困境之主要原因在于面对这个问题缺少一个关于规范、主体、时间及路径的统筹考虑。
关键词:停车难;统筹;老旧小区;困境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3)03-0032-05收稿日期:2012-12-10作者简介:李嘉宁(1980—),男,河北秦皇岛人,经济法学博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职员,研究方向为企业法制。
本文系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第一期中青年干部主题研修班A组课题,课题组成员:唐丽红,徐丽红、姚锋,赵小遂,李嘉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机动车普及率提升的速度和程度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于是,停车难问题让城市隐隐作痛起来,特别是对国内汽车保有量高的一些特大型城市来说,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
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1]截止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200万量的城市有北京、成都、天津、深圳、上海共五个城市。
在面对停车难的困扰方面,这些城市无一例外。
大量的民众、官员、学者对破解停车难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2012年8月25日百度搜索引擎以停车难为关键词的中文搜索结果为6,050,000条;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显示,近五年内,各类学术期刊刊载的关于停车难的专业研究文献约有1100篇。
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一些在数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越来越受到停车难问题的困扰。
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基层百姓对破解停车难困境的热烈期盼自然地成为了我们探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停车位管理的案例研究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增长和汽车产业的大力发展,造就了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
特别是从“十一五”期间以来,受一系列促进机动车消费政策影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保持着飞快增长的速度。
机动车由两个最基本的“停”和“行”运动元素组成。
“停”的元素则需要停车场来保证,“行”的元素则需要道路作为条件。
当前国内各大城市均面临着车辆增长速度超过停车场建设速度、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停车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由此产生的城市动、静态交通相互干扰问题也变的空前突出。
在此背景下,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及停车管理对策均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不断发展的机动化,如何制定合理的停车规划与管理对策,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上海浦东新区为案例,上海浦东新区的机动车无论是拥有量还是使用率均都在全国前列。
浦东新区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不仅加重了城市道路网的负荷,同时也使城市静态交通供需呈现较大的矛盾,出现了所谓的停车难问题。
通过对浦东新区的公共停车位的现状、管理流程、管理效果以及公共停车位的问题和面临挑战的全面阐述。
得出浦东新区公共停车位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公共停车位规划的问题、公共停车位服务不足的问题、公共停车位制度保障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三方面分别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剖:一是通过对公共停车位规划问题去分析、二是从公共停车位的服务不足方面去分析、三是从制度保障的不完善去分析,通过对三个要素的分析和解剖,再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治理城市公共停车位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措施,结合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对浦东新区城市公共停车位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由于停车位管理问题不仅仅是交通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经济的方方面面,与汽车产业、房地产业、物价财税等方面都密切相关。
停车位管理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质量。
因此,解决好停车位管理的问题,对于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等以及未来在全国开展的城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方面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