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一、气象因素 (一)大气圈的结构
1.大气的主要成分: N2(78%)、O2 (21%) 、CO2、 臭氧、水汽及固态尘埃等。
2. 水汽在大气圈中的分布:不均匀 水平方向:赤道带2.6%,北纬70°处0.2%,90°纬度 带0.9%; 垂直方向:下部3.5km为总量的70%,下部5km为总量的 90%,再往高处水汽含量十分稀少。
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由撞入地球的彗星带来 的。美国科学家曾对人造卫星发回的数千张照片进行了研究,认为每分 钟约有20颗由冰物质组成的彗星撞入地球,若每颗彗星直径为10米,则 每分钟就有1000m3的水进入地球,一年则可达0.5亿km3。据此推论:地 球形成距今46亿年中,就有23亿km3的水进入地球,超过了目前海水的总 量(约13.4亿km3)。
(三)与水文循环有关的主要气象因素
气温 气压 湿度 蒸发 降水
1. 气 温
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昼夜变化、季节变化、 多年变化。
气温随空间的变化: 水平方向:由赤道向两极,气温由高到低。 垂直方向:对流层内,随高度增加,气温递 减。每升高100m,气温约降低 0.5°C。
2. 气压:(大气压力)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1 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水起源的假说:
一种观点认为是地球从原始太阳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时候,经过冷凝, 携带有这部分水,起初存在于矿物、岩石中。后来,地球演化中,轻重 物质分离,水从岩石、矿物中释放出来,成为地球上水的来源。
另一些学者认为来自地球内部。据分析研究表明,火山喷发的岩浆 中平均含有7%的水分,而冷凝形成的岩浆中只含1%的水分,其余6% 的水分则聚集成海洋。
3.大气圈分层:
根据大气的热力性质,自地表向上可将大气圈分为5层:
外层 热层 中层 平流层
对流层最接近地表, 其物理状态及运动规律是 影响水文循环和水资源分 布最重要的因素。
对流层
(二)大气的热源
太阳的热辐射是地表和大气的最主要热源。 地表是大气的第二热源。 地表的热力状况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直接 引起大气物理状态的变化。
水文循环
定义: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 循环。(地球浅部层圈水之间的循环) 特点:循环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迅速。 水文循环包括三个阶段: 蒸发 降水
径流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小循环
海陆之间的大循环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入
地下径流
渗
大陆
蒸 发
海洋
海洋内部的小循环
蒸 发 降 水
深部层圈水
深部层圈水:从地壳下部直到下 地幔。在这一范围内地温高达 400°C,压力也很大,水成为被压 密的气水溶液(离解状态的非自由 态的水)。
大气圈
地壳上半部
地壳下半部 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地球浅部层圈水的分布
• 地球表面海 陆面积比例为 “七三开”(即 七成海洋、三 成陆地)”海洋 和陆地的分布 是很不均匀的。 • 由于全球 陆地面积还不 及海洋面积的 一半,所以在 任何一个半球 上,海洋面积 都比陆地面积 要大。
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 下径流。
1. 水系:汇流于某一 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 成水系。
2. 流域:一个水系的 全部集水区域。
3. 分水岭:相邻两个 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 线。
4. 地表径流的特征值:
1)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 量。(m3/s) Q=V·F (V—流速;F—断面面积) 2)径流总量(W):某一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 断面的总水量.(m3) W=Q·T 3)径流模数(M):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 流量。(L/s·km2) M Q 103
课堂习题:
1. 浅部层圈水、深部层圈水的特征;
2.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 循环和 循环;
3.水文循环分为 循环和 循环;
4.水文循环是在 和 作用下,以 、 和 等方式 周而复始进行的;
3. 通过调节 循环条件,加强其频率和强度,可以改善局 部性的干旱气候。目前人力仍无法改变 循环条件;
5.与水文循环有关的主要气象要素有
当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成为露点。当气温降到露点 以下,空气中过剩的水汽即凝结而形成不同形式的液态或固态降
水。
4.蒸发
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面蒸发、叶面蒸发等。通 常用水面蒸发量的大小表征一个地区蒸发的强度。
水面蒸发的速度和数量与气温、气压、湿度、风 速等有关。 饱和差(d)=E-e ,饱和差愈大,蒸发速度愈大。
气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有差别,气压的 差别引起气流,而气流运动使大气中的水分与热 量重新分配,从而引起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
3.湿度
绝对湿度(m/e):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重量单位:用g/m3表示,符号为m; 压力单位:用mmHg或毫巴(1毫巴=102Pa)表示, 符号为e。
饱和水汽含量(M/E):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可容纳的最 大水汽数量。 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大。代号分别为M或E。 相对湿度(r) = 绝对湿度 = (e/E)×100%
。
3. 绝对湿度、饱和水汽含量、相对湿度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6.在水文学中常用
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主要的水文因素: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 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的定义及计算式。
1.4 我国的水文循环概况
两个特点Fra Baidu bibliotek: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相当不均匀。 我国水文循环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降水在空间 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 的多寡。
可以长期供给利用的水量,只能是该地区经常 参与水文循环的那部分水量。
饱和水汽含量
相对湿度可通过计算求得。若气温为20℃,绝对湿 度e=4.6mm,查表1-2得E=17.5mm, r(20℃)=(e/E)×100%
=(4.6/17.5)×100%=26.3%, 气温下降到0℃,E=4.6mm,则r(0℃)=100%。
当绝对湿度不变时,随气温下降,相对湿度随之增高。当绝 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相等,相对湿度等于100%。
F
4)径流深度(Y):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 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 水层厚。(mm) Y=W/F×10-3
5)径流系数(α):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 径流深度(Y)与降水量(X)的比值。 α=Y/X
湿润地区,径流系数大(南方);干燥地区, 径流系数小(北方).
重点掌握:
主要的气象因素: 气温;气压;湿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 水汽含量的定义,并运用三者的关系来解释降水 的形成。);蒸发;降水。
广义的水圈应包括: 地球深层圈的水 矿物结合水 浅部层圈的水
重点掌握:
地球上水的起源; 地球上水的分布:
浅部层圈水的分布范围及其存在状态 深部层圈水的分布范围及其存在状态 广义水圈的范围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各层圈间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文循环
地质循环
海洋
大陆内部的小循环
蒸
蒸
蒸
蒸 发
蒸 腾
腾 蒸蒸 腾腾
蒸
腾蒸 腾
腾
腾
水文循环的作用
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另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地质循环
定义: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 过程。
发生在岩浆喷发,成岩作用、变质作用、风 化作用等过程中。 初生水:由地幔溶岩物质直接分异出来的水。 再生水:在成岩、变质、风化作用等过程中,
陆地淡水占全球水量的2.532%
冰川和永久积雪虽然为淡水,但却难以开采利用;
较易开发利用的江、河、湖水仅占全球淡水量的百分之零点几,而且时空分布 很不均匀。
地下水占全球淡水的近50%。地下水不仅量多,且分布较普遍,因此,当有限 的地表水源已不能满足人类需要时,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水质良好,分布广泛,变化 稳定以及便于利用,很自然的就成了理想的供水水源。在我国干旱与半干旱的华北、 西北地区,地下水往往是主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供水水源。
注意:气象部门提供的蒸发量,只能说明蒸发的相对强度, 而不代表实际的蒸发水量,因为通常一个地区不全是水面,并 且用小直径的蒸发皿测得的蒸发量比实际的水面蒸发量要偏大 许多。
5.降水
降水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一个地区降 水量的大小,决定了该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二、径 流(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水文因素)
H+和OH-合成为H2O形成。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 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 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 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重点掌握:
水文循环:循环范围,大循环,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作用
地质循环:循环范围,初生水、再生水的定义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目前普遍接受的看法是:
组成地球水圈的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 水),是在原始地壳形成以后,在整个地质 时期内从地球内部不断逸出而起源的。
2.地球上水的分布
浅部层圈水:从大气圈到地壳上
半部。分布有大气水、地表水、地 浅部层圈水
下水及生物体中的水。以自由态H2O
分子形式存在,以液态为主,也有
气态与固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