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非金属知识规律总结
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b355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f.png)
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一、非金属的性质1. 导电性非金属通常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这是因为非金属元素的价电子较多,通常与其他非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形成共价键,而共价键不利于电子的流动。
例如氧气、氮气、氢气等都是不导电的非金属,它们在纯净的状态下无法导电。
2. 延展性和韧性非金属一般不具有金属的延展性和韧性。
大多数非金属元素是脆性的,即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
例如碳的最稳定的形式-石墨是层状结构、导电性能好、韧性好,而另一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却是透明的、脆性的。
3. 熔点和沸点非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较低,通常为固体。
例如氧气的熔点为-218.79°C,沸点为-182.96°C;氮气的熔点为-210°C,沸点为-196°C,而卤素的熔点和沸点均在常温下。
非金属的这一特性与其分子间的势能相对较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有关。
4. 光泽非金属的表面易于变得粗糙,表现出磨砂的外表,不光滑,无光泽。
这与金属的光泽性相对应,是金属与非金属的一个显著区别。
5. 氧化还原性非金属元素常常表现出较强的氧化还原性。
在化学反应中,非金属元素通常是被氧化剂氧化,或者它们是还原剂,可以还原其他物质。
6. 酸碱性非金属元素大多数是酸性的。
例如氧气形成酸性氧化物,氮气形成氮化物,硫形成硫化物等。
这与金属形成碱性氧化物的性质相反。
二、非金属的分类非金属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存在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气态非金属、固态非金属和液态非金属。
1. 气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为气态的非金属元素。
常见的气态非金属有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氯气(Cl2)等。
这些气态非金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于生物的生长、大气的成分、化学反应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2. 固态非金属固态非金属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元素。
常见的固态非金属有碳(C)、硫(S)、磷(P)、硒(Se)等。
这些固态非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于生物的组成、材料的制备、化学反应等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772c1def4028915f804dc241.png)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一)非金属元素概论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22种,除H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在左上方)。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2)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
(3)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O、F无+6、+7价)‘对应负价以绝对值等于8–主族序数。
如S、N、C1等还呈现变价。
3.非金属单质(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O2、Cl2、H2、Br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C60、O3等原子晶体的金刚石,晶体硅等。
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等。
(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常温下有气态(H2、O2、Cl2、N2…),液态(Br2)、固态(I2、磷、碳、硅…)。
常温下是气钵,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及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少量的像硅、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混合型”晶体。
4.非金属的氢化物(1)非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①IVA—RH4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VA—RH3三角锥形,极性分子;VIA—H2R为“V”型,极性分子;VIIA—HR直线型,极性分子。
②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2O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般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3)非金属氢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如:NH3:H2S可被O2氧化HBr、HI可被Cl2、浓H2 SO4氧化等等。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的组成和酸性。
非金属的知识点总结
![非金属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3df6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1.png)
非金属的知识点总结非金属的性质1. 导电性:非金属通常是较差的导体,它们的电子结构使得电子难以自由传导。
在晶体中,非金属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或离子键,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电子难以自由移动,导致非金属的导电性较差。
然而,一些非金属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显示出一定的导电性,例如石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2. 热导性:非金属的热传导性一般也较差,这是由于非金属晶体中的原子结构导致热能传导困难。
部分非金属,如硅和石墨,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表现出较好的热传导性能。
3. 机械性能:非金属的机械性能通常较差,它们的原子结构使得非金属材料容易发生断裂或变形。
然而,一些非金属材料在加工和处理后,可以获得较好的机械性能,如聚合物材料和陶瓷材料。
4. 化学性质:非金属在化学性质上与金属有着显著的区别。
非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易于与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
非金属还具有较强的活泼性,容易与氧气、氯气等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此外,非金属在一些条件下也可以发生自身氧化、还原等反应。
非金属的分类1. 碳族元素:碳、硅、锗、锡和铅。
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包含4个价电子,它们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4价。
2. 氮族元素:氮、磷、砷、锑和铋。
这些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3价。
3. 氧族元素:氧、硫、硒、碲和钋。
这些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
4. 卤素元素:氟、氯、溴、碘和砹。
这些元素通常表现为-1价,并且具有较强的活泼性。
5. 气态元素:氢、氮、氧、氟、氦、氖、氩、氪、氙、氡。
这些元素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常为气态存在。
6. 其他非金属元素:包括氢、磷、硼、硅、硫、氯等元素。
非金属的应用1. 氧气:氧气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代谢的必需气体,同时也是许多物质燃烧的氧化剂。
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冶金等领域。
2. 硫: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备硫酸、硫化物、硫胺等化合物。
硫还用于制备硫化橡胶、制皂、农药等产品。
3. 硅: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光伏、光电等领域。
高考化学非金属性原理专题总结
![高考化学非金属性原理专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85c8dcf78a6529657d5353.png)
高考化学非金属性原理专题总结一、比较非金属性强弱依据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F>O>N>C>B;Cl>S>P>S i等。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O>S>Se;N >P>As等。
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特例,氮气)如F2、Cl2、Br2、I2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特例,氮的非金属性很强,但是氮气和氢气反应很难,因为氮氮三键键能大。
3.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PH3,所以非金属性:F >O>Cl>N>Br>I>S>P。
特例,虽然N的非金属性强于C,但是由於CH4是正四面体结构异常稳定,而NH3是三角锥形在稳定性上差了一截,由於N的非金属性并不能弥补结构所带来的差异因此NH3稳定性反而比CH4小.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则非金属性:Cl>S >P>C>Si。
特例,O的非金属性强于S,但是氧没有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F 也没有5.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
如2F2+2H2O→4HF+O2↑Cl2+2NaBr→2NaCl+Br2 ;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
特例,F2通入食盐水中,置换出氧气6.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则非金属性S <I<Br<Cl<F。
7.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 →CuCl2;2Cu+S→ 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
8.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高考化学非金属知识规律
![高考化学非金属知识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55f3dd0aaea998fcd220e70.png)
高考化学非金属知识规律非金属知识规律【考试大纲要求】1.理解非金属的概念.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非金属(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 .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规律总结】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F.O.Cl.N.Br.I.S.P.C.Si .H:2.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 >Cl, N>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_lt; Cl2,N2_lt;Br2.3.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八条依据(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如F>O>N>C>B;Cl>S>P >S i等.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如F>Cl>Br>I;O>S>Se;N>P>As 等 .(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如F2.Cl2.Br2.I2 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3)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HF>H2O>HCl>NH3>HBr>HI >H2S>PH3,所以非金属性F>O>Cl>N>Br>I>S>P.(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则非金属性Cl>S>P>C>Si.(5)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如2F2+2H2O=4HF+O2↑;O2+4HCl=2H2O+2Cl2(地康法制Cl2);Cl2+2NaBr=2NaCl+Br2 ;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6)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则非金属性S<I<Br<Cl<F.(7)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CuCl2;2Cu+S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8)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二.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三.常见非全属单质的制取方法1.电解法①电解水溶液:如2NaCl+2H2O2NaOH+Cl2↑+H2↑②电解熔融物:如2KHF2F2↑+H2↑+2KF2.分解法:如2KClO32KCl+3O2↑CH4C+2H2 2H2O22H2O+O2↑3.置换法:如Cl2+2NaBr=2NaCl+Br2 2H2S+O2(不足)2H2O+2S 4.氧化法:如MnO2+4HClMnCl2+Cl2↑+2H2O4NaBr+3H2SO4+MnO2=2Na2SO4+MnSO4+2Br2+3H2O2H2S+SO2=3S+2H2O5.还原法:C+H2OCO+H2,Zn+2HCl=ZnCl2+H2↑2C+ SiO2Si+2CO↑【思维技巧点拨】例1(1)氰化钾.氰化氢的制备反应式为:K2CO3+C+2NH32KCN+3H2O;△H=+276kJ/mol ①CO+NH3HCN+H2O;△H=+46kJ/mol ②氰离子为负一价(CN-),其中碳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以上两个反应是否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制备纯净无水HCN(沸点299K)的另一种方法是 :混合磨细的KCN和KHS粉末适度加热①试写出这个反应式.②为什么要磨细和用粉末?③为什么要强调适度加热?解析据共价键理论,一般当碳同非金属性比它强的元素结合时,碳显正价,氮为负价,为-3价,所以(CN-)中碳为+2价,氮为-3价.故①为氧化还原反应,②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种方法制备HCN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故磨细和用粉末的目的是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据题意知,第二种方法制备HCN如温度太低,反应速率较小,温度太高,则酸式盐易分解发生副反应:2KHSK2S+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N+K HSHCN↑+K2S.例2金属M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下列五个反应:M+A→I,M+B→H,M+C→H+F, M+D→H+A, M+E→I+G.其中(1)A.B.C.D.E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气体,并且C是CO 2.(2)上述反应的产物,在不同条件下,还可和有关反应物发生下列反应:F+B→C A +G→E,(3)I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可以水解产生一种白色沉淀和E.该白色沉淀加热可分解为H和H2O.而E则是分子晶体,其分子中共有10个电子,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并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 __,H________,I________,M________.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M+C→H+F,而C为CO2.一般同CO2能发生反应的金属就现有知识来讲,只能是Mg.F.H中有一为碳,根据F+B→C,则C为CO2,B为气体,F肯定为碳,H为MgO.扫描全题,得知E是分子晶体,且其分子中共有10个电子.分子中有10个电子的有:HF.H2O.NH3.CH4等.而E又通过一种离子化合物水解而得到,E 可能为 HF或NH3.如E为HF,根据M+E→I+G,HF同Mg作用,但事实HF同Mg不反应.如为NH3同样根据A+G→E,A为N2或H2.因为Mg可跟A作用,显然A为N2,I 为Mg3N2.再根据M+D→H+A,M为Mg,H为MgO,A为N2,则D只能为NO2.A:N2,B:O2,C:CO2,D:NO2,E:NH3,F:C,G:H2,H:MgO,I:Mg 3N2,M:Mg.【能力突破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高温高压下可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B.从煤焦油中可分馏出苯.甲苯.酚等有机物C.制取镁粉时,可将镁蒸气在氮气中冷却D.〝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B.凡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C.含氧酸可作氧化剂,无氧酸只能作还原剂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活泼,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3.地壳中含量第一和第二的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具有的性质是( )A.熔点很高B.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C.可与纯碱反应D.与碳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取两元素中一种单质4.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可发生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关于R 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位于周期表中VA族B.R的气态氧化物的水溶液是强酸C.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5.磷酸的结构式为,两个磷酸分子可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焦磷酸(H4P2O7).含磷洗衣粉中含有三聚磷酸钠(Na5P3O10),1mol此钠盐中P-O键的物质的量为( )A.7mol B.8mol C.9mol D.12mol6.在相同状况下,将下列四种混合气体:①体积比为3∶1的NH3和N2 ②体积比为1∶1的NO2和N2 ③体积比为1∶1的NO2和O2 ④体积比为4∶1的NO2和O2,分别置于相同的四支试管中并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h1.h2.h3.h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h4B.h4>h3>h2>h1C.h4>h1>h3>h2D.h2>h3>h1>h47.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另一气体仍无沉淀,通入的气体可能是( )A.CO2B.NH3C.NO2D.H2S8.如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有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H2SO4②NaOH溶液③Na2SO3溶液④NaCl溶液A.②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9.有A.B.C三种气体,它们是Cl2.HCl.HBr,已知A.B混合不反应,则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C绝不是HClB.A.B能确定C.C可能是HClD.C不是Cl2,也不是HBr10.湿润的淀粉KI试纸接触某气体而显蓝色,该气体中可能有①Cl2②NO2③H2S ④SO2⑤HCl⑥溴蒸气( )A.①③④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②④⑤二.非选择题11.光化学烟雾(主要含有臭氧.低级醛.硝酸酯等)是二次污染物,主要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与O2反应而形成.首先NO2分解成NO和氧原子,氧原子与O2结合成O3,进行包括三个反应的产生O3的循环,请补充化学方程式②和③①NO2NO+O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以上三个反应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臭氧再与汽车尾气中其它成份反应可生成醛.试写出尾气中的2-丁烯被臭氧氧化成乙醇并释放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12.现有A.B两种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S表示硫)A+B+H2SO4→Na2SO4+S↓+H2O; A+H2S O4→Na2SO4+D↑+H2O;B+H2SO4=Na2SO4+E↑;D+E→S↓+H2O; E+Br2→S↓+HBr根据反应事实,推断A.B.D.E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13.下图为喷泉实验装置图.(1)若大烧瓶内充入的为干燥NH3,要使喷泉形成表中的各种颜色,请写出A溶液里溶质(如能用有关离子表示,请写出离子符号)的名称或离子符号.编号A溶液颜色B溶液颜色A溶液中溶质①无色红色②黄色棕褐色浑浊③红色黄色④无色乳白色浑浊(2)若大烧瓶内充的是不易形成喷泉的含氧72.7%的_O2气体,但如果加入固体YOH 再作轻轻振荡后,则可形成喷泉.实验后取烧瓶内溶液作焰色反应,其焰色为浅紫色,则_O2的化学式为________.14.图示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A.B是两种正盐,均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A.B 溶于水后得到混合溶液①.(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混合溶液①中的两溶质A.B可能存在多种组合,将其可能的组合中A和B的化学式及其物质的量nA.nB间应满足关系的数学表示式填入下表中(有几种情况填几种,可不填或也可补充):组合ABnA与nB的关系ⅠⅡⅢ参考答案【能力突破练习】1.C,2.D,3.B,4.B,5.C,6.C,7.A,8.C,9.A,10.C 11.O+O2=O3,2NO+O2=2NO23O22O3,CH3CH=CHCH3+2O32CH3CHO+2O212.Na2SO3 Na2S SO2 H2S13.(1)①酚酞②FeCl3③甲基橙④AlCl3(2)CO214.(1)H2S+2HO-=S2-+2H2O; SO+Br2+H2O=SO+2Br-+2H+ (2)Na2S,Na2SO3,; Na2S,Na2S2O3,。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非金属知识规律总结.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非金属知识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ba10ff0c22590102029df2.png)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非金属知识规律总结【高考导航】一、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特点1、除H 外,非金属元素均在“阶梯线”的右上方。
共有16种非金属元素,其中包括稀有气体元素6种。
2、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均在主族(零族。
非金属元素一般都有变价。
3、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H、B 除外。
4、原子半径比同周期金属半径小(稀有元素除外。
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试题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 1、单质跟H 2化合难易程度(反应条件,剧烈程度,反应热的大小,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如BrCl 中,Cl 为-1价,Br 为+1价,说明非金属性Cl >Br 。
4、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确定非金属单质的氧化能力,进而比较非金属性。
需要指出的是,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与非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有密切的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例如氮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当强,可是它的单质N 2化学性质却不很活泼。
单质的化学性质不仅取决于原子结构,而且取决于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 1、单质:(1结构:除稀有气体外,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非金属单质的成键有明显的规律性。
若它处在第N 族,每个原子可提供8-N 个价电子去和8-N 个同种原子形成8-N 个共价单键,可简称8-N 规则;(H遵循2-N 规则。
如ⅦA 族单质:x-x ;H 的共价数为1,H -H ,第ⅥA 族的S 、Se 、Te 共价单键数为8-6=2, 第ⅤA 族的P 、As 共价单键数8-5=3。
但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单质中N 2、O 2形成多键。
(2熔沸点与聚集态。
它们可以分为三类:①小分子物质。
如:H2、O 2、N 2、Cl 2等,通常为气体,固体为分子晶体。
②多原子分子物质。
如P 4、S 8、As 4等,通常为液态或固态。
均为分子晶体,但熔、沸点因范德华力较大而比①高,Br 2、I 2也属此类,一般易挥发或升华。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5a07a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3.png)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知识总结非金属是指在常温常压下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
氯、硫和氮是化学中较为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之一、下面是关于氯、硫和氮元素的一轮复习知识总结。
一、氯元素1.基本性质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原子量为35.5、它是一种黄绿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二原子分子,符号为Cl22.物理性质氯气可以被液化,其液态为黄绿色。
氯气可溶于水,形成盐酸(HCl)。
3.化学性质氯元素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它能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氯气也能与非金属直接反应,生成氯化物。
氯气可以使蓄电池中的氢气爆炸,因此具有剧毒性。
4.应用氯气的重要应用之一是用于消毒和净化水源。
氯化氢(HCl)是一种具有很强腐蚀性的气体,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
二、硫元素1.基本性质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原子量为32.1、硫是一种黄色固体,符号为S。
2.物理性质硫在常温下呈现为黄色晶体,不溶于水,但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在加热下,硫会熔化和汽化,形成紫色的蒸汽。
3.化学性质硫是一种相对不活泼的元素,但它可与氧、氯和碱金属等反应。
例如,硫和氧反应形成二氧化硫(SO2)和三氧化硫(SO3)等化合物。
硫也能与金属反应,形成硫化物。
4.应用硫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制造硫酸,生产硫酸肥料,用作消毒剂,以及在橡胶工业中用作硫化剂。
三、氮元素1.基本性质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原子量为14.0。
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双原子分子,符号为N22.物理性质氮气具有惰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它可以被液化并成为液态氮。
液态氮具有极低的温度(-196℃),被广泛用于冷冻保存食物和生物样本。
3.化学性质氮气在高温高压下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二氮(N2O)或氮氧化物(NOx)。
另外,氮气也能与一些金属反应,生成氮化物。
4.应用氮气常用于工业中,尤其是在电子行业中,用来清洗和保护电子设备。
此外,氮气还广泛用于化学实验、灭火等领域。
高中化学——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4d892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1.png)
高中化学——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硅及其化合物(一)硅1、硅的存在和物理性质(1)存在:只以化合态存在,主要以SiO2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岩层里,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
(2)物理性质:晶体硅是一种灰黑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熔沸点较高,能导电,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硅的化学性质3、用途:制造半导体、计算机芯片、太阳能电池。
(二)CO2和SiO2的比较(三)硅酸及硅酸盐1、硅酸(1)物理性质:与一般的无机含氧酸不同,硅酸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弱酸性:是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弱,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3)制备: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得,如Na2SiO3溶液与盐酸反应:(4)用途:硅胶可用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等。
2、硅酸盐定义: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所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1)硅酸盐结构复杂,一般不溶于水,性质很稳定。
通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其组成。
例如:硅酸钠Na2SiO3(Na2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书写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注意事项:① 氧化物之间以“·”隔开;②计量数配置出现分数应化为整数。
(2)硅酸钠:Na2SiO3,其水溶液俗名水玻璃,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是一种矿物胶,用作黏合剂和木材防火剂。
(四)常见无极非金属材料及其主要用途(五)总结提升1、硅(1)硅的非金属性弱于碳,但碳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却只有化合态。
(2)硅的还原性强于碳,但碳能还原SiO2产生,但Si能跟碱溶液作用放出(3)非金属单质跟碱溶液作用一般无H2H:2(4)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反应,但硅能跟氢氟酸反应。
(5)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但硅为半导体。
2、二氧化硅(1)非金属氧化物的熔沸点一般较低,但SiO2的熔点却很高。
高考化学非金属知识要点归纳
![高考化学非金属知识要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d8eb3d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1e.png)
高考化学非金属知识要点归纳高考化学非金属知识要点归纳高考化学全面复习已经开始,考生在复习中要夯实考点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其中非金属这个模块的知识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考化学非金属知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
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
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
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
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
(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4HF == SiF4 ↑+2H2OSiO2+CaO ===(高温) CaSiO3SiO2+2NaOH == Na2SiO3+H2O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 +2NaCl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
一般不溶于水。
(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
高考化学总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总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41bcec19c281e53a5802fff7.png)
第四讲、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要点】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F、O、Cl、N、Br、I、S、P、C、Si 、H:2.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 N >Br;而单质的活泼性:O2< Cl2,N2<Br2。
3.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如F2、Cl2、Br2、I2与H2化合由易到难,所以,非金属性F>Cl>Br>I。
(3)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如稳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 >PH3,所以非金属性F>O>Cl>N>Br>I>S>P。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则非金属性Cl>S>P>C>Si。
(5)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
如2F2+2H2O=4HF+O2↑;O2+4HCl=2H2O+2Cl2(地康法制Cl2);Cl2+2NaBr=2NaCl+Br2;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
(6)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则非金属性S<I<Br<Cl<F。
(7)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CuCl2;2Cu+S 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
二、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三、常见非全属单质的制取方法1.电解法①电解水溶液:如2NaCl +2H 2O 电解2NaOH +Cl 2↑+H 2↑②电解熔融物:如2KHF 2 电解F 2↑+H 2↑+2KF2.分解法:如2KClO 3 MnO 22KCl +3O 2↑ CH 4C +2H 2 2H 2O 2MnO 22H 2O +O 2↑ 3.置换法:如Cl 2+2NaBr =2NaCl +Br 2 2H 2S +O 2(不足) 点燃2H 2O +2S4.氧化法:如MnO 2+4HCl MnCl 2+Cl 2↑+2H 2O4NaBr +3H 2SO 4+MnO 2=2Na 2SO 4+MnSO 4+2Br 2+3H 2O5.还原法:C +H 2O CO +H 2,Zn +2HCl =ZnCl 2+H 2↑ 2C + SiO 2Si +2CO ↑【例题分析】[例题1]氯化碘(ICl )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 、HI 和HClOB 、HCl 和HIOC、HClO3和HIOD、HClO和HIO【拓展】从某些方面看,NH3和H2O相当,NH4+和H3O+(简写为H+)相当,NH2-和OH-相当,NH2-(有时还包括N3-)和O2-相当(1) 已知在液氨中下列2个反应能发生,完成并配平方程式:NH4Cl + KNH2→ , NH4I + PbNH →(2) 已知M为正二价金属,完成下列反应式:M+NH3→,MO+NH4Cl →M(NH2)2→[例题2]可以验证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弱的事实是()①硫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能形成H2S、H2S受热300℃左右分解。
[精华]高考化学非金属常识总结
![[精华]高考化学非金属常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82bf8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3.png)
[精华]高考化学非金属常识总结非金属知识总结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特点(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16种,稀有气体元素有6种,除H 位于左上方的?A 外,其余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且都属于主族元素。
(2)原子结构特点及化合价在所有元素的原子中,H原子半径最小。
在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属原子半径小于金属原子半径;非金属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金属阳离子半径。
最外层电子数:除H、B外,其余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4。
一般来说,非金属原子得电子的倾向较大。
化合价可表现为负价,也可表现为正价。
一般有下列规律: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 == 主族序数(O、F除外)最低负价 == 最外层电子数— 8 == 主族序数— 8(H例外)非金属元素大多数有变价。
如:S主要有:-2、+4、+6(偶数) Cl主要有:-1、+1、+3、+5、+7(奇数)N主要有:-3、+1、+2、+3、+4、+5(奇偶数匀有) 2(常见非金属单质的晶体类型和同素异形体(1)常见非金属单质的晶体类型分子晶体:稀有气体、卤素、H、O、N、S、P等,这些晶体熔沸点低,硬度小,不导电。
2224原子晶体:金刚石、晶体硅、硼,这些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不导电(但硅可做半导体)。
非金属单质绝大多数为气体或固体,只有Br为液体。
2(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与石墨:组成晶体的结构不同所致,前者为典型的原子晶体,后者为混合型晶体(原子间既有共价键又有范德瓦斯力);C、C等与金刚石或石墨:组成晶体的类型不同所致,C、C等为分子晶体; 60706070O与O: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不同所致; 23白磷与红磷: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和晶体结构都不同所致。
3(非金属单质的制备(1)原理化合态的非金属有正价态或负价态: 。
(2)方法分解法:如2KClO 2KCl + 3O? 2KMnO KMnO + MnO + O? 32424222HO 2HO + O? 2222置换法:如Cl + 2NaBr == 2NaCl + Br 22氧化法:如MnO + 4HCl(浓) MnCl + Cl?+ 2HO 2222还原法:如C + HO CO + H 2C + SiO Si + 2CO? 222电解法:2NaCl + 2HO 2NaOH + Cl?+ H? 222物理法:如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N、O、惰性气体等。
高三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32a43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0.png)
高三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一、非金属元素概述非金属元素指的是在常温常压下不具备金属特性的元素。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较低的熔点和沸点,一般为非导电材料。
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1. 卤素:氯(Cl)、溴(Br)、碘(I)、氟(F)、砹(At)。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常见的有氯气、溴水和碘酒等。
它们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常用于消毒和制取其他化合物。
2. 碳族元素:碳(C)、硅(Si)、锗(Ge)、锡(Sn)、铅(Pb)。
碳族元素包括非金属碳和金属锡、铅。
碳是生命的基础,硅在地壳中含量最多,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
3. 氮族元素:氮(N)、磷(P)、砷(As)、锑(Sb)、铋(Bi)。
氮族元素以氮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是植物的重要养分,也是制造硝酸等化学品的原料。
4. 氧族元素:氧(O)、硫(S)、硒(Se)、碲(Te)、钋(Po)。
氧族元素中的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火焰燃烧的必需元素,还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氧化物。
5. 半金属元素:硼(B)、磷(P)、砷(As)、锑(Sb)、碲(Te)、硅(Si)、锗(Ge)。
半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导电性能。
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1. 氯气(Cl2):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杀灭细菌,常用于消毒。
还用于制取盐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2. 碳(C):纯碳以金刚石和石墨的形态存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纯碳还可以形成许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3. 氮(N):氮气是最常见的氮原子聚集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中。
氮还可以形成氨、硝酸等化合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4. 氧(O):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元素聚集形式,是许多生物和燃料燃烧的必需气体。
氧还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氧化物,在金属冶炼中具有重要作用。
5. 硫(S):具有刺激性气味,常用于制取硫酸和二硫化碳等化学品。
硫也是生物体中的必需元素,例如常见的蛋白质中就含有硫。
6. 磷(P):广泛存在于地壳中,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高考非金属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非金属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ef3a6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d.png)
高考非金属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中,化学是考查的科目之一,其中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非金属知识点对于化学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非金属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硫的化学性质硫是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之一,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首先,硫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这个反应是一种典型的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 + O2 -> SO2其次,硫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如:2Na + S -> Na2S硫酸的形成也是硫的重要反应之一,如硫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 + 2H2SO4 -> 3SO2↑ + 2H2O二、氯的化学性质氯是另一个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它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如:2Na + Cl2 -> 2NaCl此外,氯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氯酸:Cl2 + H2O -> HCl + HClO氯的氧化性还表现在与非金属的反应中,如氯与碳反应生成二氯甲烷:CH4 + Cl2 -> CH2Cl2 + HCl三、硝酸及其盐的性质硝酸是常见的非金属酸,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硝酸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硝酸盐,如: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硝酸盐也具有重要的化学性质。
亚硝酸盐是硝酸盐的一种重要衍生物,可以通过硝酸盐的还原来制备。
例如:2NaNO2 + 2HCl -> 2NaCl + H2O + Cl2↑ + 2NO↑四、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
首先,它是一种稳定的物质,在常温下不易发生反应。
其次,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机酸,可以与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如:CO2 + 2NaOH -> Na2CO3 + H2O五、硅的化学性质硅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高考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考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08aa73e53a580217fcfe0d.png)
高中化学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卤族元素1、包括: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卤族元素最外层有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族,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除氟元素外,其它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通式为。
2、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得电子的能力逐渐,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
3、4、F2有性,它与H2相遇即爆炸,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它与水反响的方程式为。
5、氯气的性质①Cl2密度空气,有气味,毒。
氯气的电子式为,是一种常见的剂。
②Cl2与H2在或条件下都可发生反响,写出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③Cl2能在条件下,与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发生反响,写出铁在氯气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响的实验现象为,把得到的色固体溶于水中,可配制成色的溶液;写出铜在氯气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响的实验现象为,把得到的色固体溶于水中,可配制成色的溶液。
④氯气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响生成两种酸:和,其中有漂白性,一旦漂白有色织物,颜色不能复现。
写出氯气与水反响的离子方程式,在该反响中,氯气起到了剂的作用。
假设有1mol氯气参与反响,有mol电子发生转移。
⑤氯气的水溶液叫做,包括的微粒有。
其中使氯水有酸性,使氯水有强氧化性。
⑥氯气与强碱溶液可发生反响,类似于氯气与水的反响,在反响中能生成两种盐。
写出氯气与NaOH溶液反响的离子方程式,该反响的产物中,是家庭常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氯气与熟石灰反响可以用来制漂白粉,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在产物中起到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⑦当把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化为,写出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写出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在以上的两个反响中,氯气都作剂。
⑧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该生产过程又叫做,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金属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金属非金属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d8b61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04.png)
高中化学金属非金属知识点总结_ 钠及其化合物钠⑴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在常溫时4Na+O2=2Na2O ?? 在点燃时??2Na+O2=Na2O2(淡黃色).钠能跟卤素.硫磷氢等非金属直接发生反应生成相应化合物,如2Na+Cl2=2NaCl 2Na+S=Na2S(硫化钠)2Na+Br2=2NaBr(溴化钠)钠跟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钠由于此反应剧烈, 能引起氢气燃烧, 所以钠失火不能用水扑救, 必须用干燥沙土来灭火。
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可以从一些熔融的金属卤化物中把金属置换出来。
由于钠极易与水反应, 所以不能用钠把居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钠之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钠与酸溶液反应钠与酸溶液的反应涉及到钠的量, 如果钠少量, 只能与酸反应, 如钠与盐酸的反应:2Na+2HCl=2NaCl+H2如果钠过量, 则优先与酸反应, 然后再与酸溶液中的水反应钠与盐反应a将钠投入盐溶液中, 钠先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 生成的氢氧化钠如果能与盐反应则继续反应。
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b与熔融盐反应这类反应多数为置换反应, 常见于金属冶炼工业中, 如4Na+TiCl4=4NaCl+TiNa+KCl=K+NaCl ★钠与熔融盐反应不能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钠与有机物反应钠还能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钠与乙醇反应:2Na+2C2H5OH2CH3CH2ONa+H2⑵钠化学方程式与非金属单质: 2Na+H2=高温=2NaH 4Na+O2=2Na2O 2Na+O2=点燃=Na2O2 (淡黄色粉末)与金属单质; 不反应⑶与水: 2Na+2H2O=2NaOH+H2 ⑷与酸: 2Na+2HCl=2NaCl+H2⑸与碱; 不反应(与碱溶液反应) ⑹与盐; ①4Na+TiCl4=高温=4NaCl+Ti 6Na+2NaNo2=高温=N2+4Na2ONa+KCl=高温=K+NaCl ②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或2Na+2H2O=2NaOH+H2 NH4Cl+NaOH=NaCl+NH3+H2O ⑺与氧化物: 4Na+CO2=点燃=2Na2O+C⒉氧化钠⑴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Na2O+H2O2NaOH②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③与酸反应Na2O+HCl=NaCl+H2O⑵合成方法Na2CO3△Na2O+CO2⒊过氧化钠①与最高价气态非金属氧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盐, 放出氧气, 例:2NaO+2CO══2NaCO+O 2NaO+2SO══2NaSO+ O②与次高价气态非金属氧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盐, 但不放出氧气, 如:NaO+CO ══NaCO NaO+SO══NaSO③与水反应, 生成氧气:2NaO+2HO ══4NaOH + O, 反应放热制作Na2O+O2=Na2O2⒋碳酸钠①其水溶液呈碱性, 能与酸产生一定反应。
高中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高中非金属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84a75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e.png)
《高中非金属知识点总结》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非金属元素具有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掌握非金属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一、非金属元素概述高中阶段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氢、碳、氮、氧、硅、磷、硫、氯等。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通常是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获得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
这使得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表现出氧化性。
二、氢气(H₂)1. 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 化学性质(1)可燃性:2H₂ + O₂ =点燃= 2H₂O,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还原性:H₂ + CuO =加热= Cu + H₂O,氢气还原氧化铜,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三、碳(C)1. 同素异形体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C₆₀等。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C₆₀是一种新型的碳单质,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2. 化学性质(1)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C + O₂ =点燃= CO₂(充分燃烧),2C + O₂ =点燃= 2CO(不充分燃烧)。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 2Cu + CO₂↑,碳还原氧化铜。
四、氮(N)1. 氮气(N₂)(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高压、放电等条件下,能与氢气、氧气等发生反应。
2. 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无色气体,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2)二氧化氮(NO₂):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 氨(NH₃)(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NH₃ + H₂O ⇌ NH₃·H₂O ⇌ NH₄⁺ + OH⁻。
最新高考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详解
![最新高考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e14a029a0116c175e0e4877.png)
专题(八)非金属元素【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掌握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关系。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Cl、Br、I、F、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知识总结】一、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落实存在、性质、制备、用途四要点。
(1)从位置出发,以Cs为例。
位置:第六周期,IA族。
→结构特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原子半径大。
→比Na、K更活泼的金属元素,具强的金属性。
→应隔绝空气保存;与水反应剧烈,可能发生爆炸;与氧气迅速反应,主要产物肯定不是Cs2O。
(2)从结构出发:已知某元素原子有六个电子层,最外层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少,电子层数多,应是活泼金属,金属性大于钙→与水剧烈反应;氢氧化物是可溶性强碱;碳酸盐、硫酸盐均不溶于水。
(3)从性质出发:某单质能从水中置换出O2。
→非金属性大于氧,应为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F→在周期表的右上角,第二周期ⅦA族→可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甚至某些稀有气体直接反应;化合价只有-1价;几乎无法用氧化剂将F-氧化成F2。
分析:归纳:2.总结规律、串联比较,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归纳思维过程:位置→最外层电子数→成键情况→实际价态→化学式即:位置→结构→性质3.以结构为主线,以元素周期律为指导,联系类型、掌握递变。
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1.22种非金属元素,有6种是稀有气体;除H外均处于周期表右上方;除第一周期外,每周期非金属元素数目=8-周期序数。
2.除H、He、B外,最外层电子数≥4;且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金属元素小。
三、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状态:气态H2、N2、O2、F2、Cl2(稀有气体除外);液态Br2;其余为固态。
2.晶体类型:原子晶体B、C、Si;分子晶体:除B、C、Si外的其它(常见)非金属单质。
3.溶解性:除F2与水发生置换反应,Cl2、Br2在水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外,可以说非金属单质均难溶于水。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梳理:非金属元素的梳理和综合
![高三化学复习知识梳理:非金属元素的梳理和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4e32b97ebceb19e8b9f6bad8.png)
非金属元素的梳理和综合考点聚焦1.《考试大纲》中对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这块内容可分成二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卤素等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第二部分是其它非金属元素(如氢、氧、硫、氮、磷、碳和硅等)的化合物。
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往往都要考查到典型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往往跟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等基础理论内容相综合。
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要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跟基础理论内容的综合应用,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
3.《考试大纲》中有多条类似于“以××为例,了解(或理解、掌握)××××”的内容叙述,如: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等等。
对这些内容的要注意理解实质,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
在这些内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4.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中要注意相似、相近内容的总结归纳。
如SO2、CO2、SO3、P2O5、SiO2等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在性质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点。
高考命题时常会把这种关系编入试题中。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趋向比较明显,值得大家重视。
5.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跟化学实验的综合。
近几年的实验试题,都是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落点。
估计近几年内这种命题趋向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知识梳理1.氯元素的知识网络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
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NaClO + CO2+H2O=NaHCO3+HClO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NaHCO3=NaCl+CO2↑+HClO(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a0e14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d.png)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非金属是指在常温下不具有金属光泽和导电性的元素或化合物,非金属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分布广泛,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总结和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将就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应用和合成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非金属元素的性质:1.物理性质:非金属元素一般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其中气态非金属元素包括氢、氮、氧、氟、氯、溴、碘等。
非金属元素的密度一般较小,可以轻松地浮在水的表面。
非金属元素的熔点、沸点和硬度较低,一般具有较弱的热传导性和电导性。
2.化学性质:非金属元素一般具有较高的电负性,能够与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稳定性较高,常常作为助剂或催化剂参与反应。
3.光谱性质:非金属元素常常具有多种发光性质,在光谱分析和光电子学中具有重要应用。
二、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1.氢:氢是一种无色、无味、轻于空气的气体,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氢具有非常高的比热容、导热性和燃烧性。
氢气可用作气体燃料、合成氨、氢氟酸等的原料。
2.氧:氧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大气、地壳和水体中。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氧气的主要应用包括呼吸、氧气焊接和燃烧等。
3.氮: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占据大气中约78%的体积比例。
氮气主要应用于提供氮气氛,保护易氧化的物质,例如电子元件、食品包装、制药工业等。
4.碳:碳是一种有黑色固体、透明、高熔点的物质,具有较高的强度、导热性和化学的稳定性。
碳的主要应用包括作为能源燃料、制备有机化合物、电池材料和制造钻石等。
5.硫:硫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硫主要应用于制造硫酸、橡胶、农药和颜料等。
6.卤素:卤素包括氟、氯、溴、碘和石碱等元素。
它们一般是气体或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颜色和腐蚀性。
卤素的主要应用包括消毒剂、制冷剂、荧光灯、镜子反射的涂层和荧光染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非金属知识规律总结【高考导航】一、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特点1、除H外,非金属元素均在“阶梯线”的右上方。
共有16种非金属元素,其中包括稀有气体元素6种。
2、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均在主族(零族)。
非金属元素一般都有变价。
3、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H、B除外)。
4、原子半径比同周期金属半径小(稀有元素除外)。
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试题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1、单质跟H2化合难易程度(反应条件,剧烈程度,反应热的大小,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如BrCl中,Cl为-1价,Br为+1价,说明非金属性Cl>Br。
4、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确定非金属单质的氧化能力,进而比较非金属性。
需要指出的是,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与非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有密切的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例如氮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当强,可是它的单质N2化学性质却不很活泼。
单质的化学性质不仅取决于原子结构,而且取决于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递变规律1、单质:(1)结构:除稀有气体外,非金属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非金属单质的成键有明显的规律性。
若它处在第N 族,每个原子可提供8-N个价电子去和8-N个同种原子形成8-N个共价单键,可简称8-N规则;(H遵循2-N规则)。
如ⅦA族单质:x-x;H的共价数为1,H-H,第ⅥA族的S、Se、Te共价单键数为8-6=2,第ⅤA族的P、As共价单键数8-5=3。
但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单质中N2、O2形成多键。
(2)熔沸点与聚集态。
它们可以分为三类:①小分子物质。
如:H2、O2、N2、Cl2等,通常为气体,固体为分子晶体。
②多原子分子物质。
如P4、S8、As4等,通常为液态或固态。
均为分子晶体,但熔、沸点因范德华力较大而比①高,Br2、I2也属此类,一般易挥发或升华。
③原子晶体类单质。
如金刚石、晶体硅和硼等,是非金属单质中高熔点“三角区”,通常为难挥发的固体。
(3)导电性:非金属一般属于非导体,金属是良导体,而锗、硅、砷、硒等属于半导体。
但半导体与导体不同之处是导电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化学活性及反应:③非金属一般为成酸元素,难以与稀酸反应。
固体非金属能被氧化性酸氧化。
2、氢化物:(1)气态氢化物性质比较(2)由于氢键的存在,使得第ⅤA、ⅥA、ⅦA氢化物的熔沸点出现了反常。
第ⅤA中:SbH3>NH3>AsH3>PH3;第ⅥA中: H2O>H2Te>H2Se>H2S;第ⅦA中HF>HI>HBr>HCl。
(3)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碱性及与水作用的情况。
①HCl、HBr、HI溶于水成酸且都是强酸。
②HF、H2S、H2Se、H2Te溶于水成酸且都是弱酸。
③NH3溶于水成碱,氨水是弱碱。
④PH3、AsH3、CH4与水不反应。
⑤SiH4、B2H6与水作用时分解并放出H2。
3、非金属氧化物的通性:(1)许多非金属低价氧化物有毒,如SO2、NO、NO2、CO等,注意不能随便排放于大气中。
(2)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大都是分子晶体,熔沸点相差不大。
(3)非金属氧化物大都为酸酐,相应的酸易溶于水,则氧化物易与水化合,反之水化反应难以进行。
(4)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不溶于水,也不与碱反应。
虽然N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但NO2不属于酸酐。
4、含氧酸(1)同周期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从左到右酸性增强。
(2)氧化性:同种元素低价强于高价含氧酸.如:HClO>HClO3>HClO4(稀)H2SO3>H2SO4(稀)HNO2>HNO3(稀)(3)对于同种非金属形成的不同含氧酸,价态越高,酸性越强。
其顺序如:HClO4>HClO3>HClO2>HClO,H2SO4>H2SO3。
(4)难挥发的H2SO4、H3PO4受热难分解;强氧化性的HNO3、HNO2、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非氧化性的H2CO3、H2SO3易分解。
强酸可制弱酸,难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
(5)常见含氧酸的一般性质:①H2SO4: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强酸,沸点高,不挥发,稳定。
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②H2SO3:仅存在于溶液中,中强酸,不稳定。
③HClO4:在水溶液中相当稳定,最强无机酸,有强氧化性。
④HClO:仅存在于溶液中,是一种弱酸,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极不稳定,遇光分解。
⑤HNO3:无色液体,强酸,沸点低,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有强氧化性。
⑥H3PO4:无色晶体,中强酸,难挥发,有吸水性,稳定,属于非氧化性酸。
⑦H2CO3:仅存在于溶液中,弱酸,不稳定。
⑧H2SiO3: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弱酸,不挥发,加热时可分解。
⑨常见酸的酸性强弱。
强酸:HCl、HNO3、H2SO4;中强酸:H2SO3>H3PO4(H3PO4中强偏弱);弱酸:HF>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
四、11种无机化学气体的制取和性质(O2、H2、Cl2、CO、NO、SO2、NO2、CO2、H2S、HCl、NH3)。
(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制取的气体有:O2、H2、Cl2、NO、NO2等。
(2)利用复分解制取的气体有:SO2、CO2、H2S、HCl、NH3等。
(3)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有:H2、CO2、H2S等。
(4)只能用排气法收集的是:Cl2、SO2、NO2、CO2、H2S、HCl、NH3等。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NO、CO。
(5)使红色石蕊变蓝的气体是NH3;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SO2和C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SO2和Cl2;使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气体有H2S和SO2。
(6)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H2S;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Cl2、SO2、NO2、HCl、NH3等;毒性气体有:Cl2、CO、NO、SO2、NO2、H2S等。
(7)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H2S、CO、H2等。
【典型例题】例1:现取用一个容量为200mL的大注射器(A),在注射器的套筒内预先盛放0.2414g漂粉精,然后吸入足量的盐酸,反应充分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小心地推出,这时注射器内的黄绿色的气体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40.32mL。
(1)然后用B注射器在A注射器的橡皮管上抽取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黄绿色气体5.00mL,再吸入水若干,当B注射器内气体恰好全部溶入水中时,形成的氯水约为多少体积(20℃时,氯气的溶解度0.72939/100g 水,假设该氯水的密度为1g/cm3)?漂粉精是NaClO和NaCl的混合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在制漂粉精时,难免有极少量的烧碱多余,你能否计算出这种漂粉精中除NaClO和NaCl之外的杂质含量为多少?B(2)将二滴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反映了氯水具有什么性质?(3)将该氯水放置一段时间,B注射器内会出现气体,且将注射器剧烈振荡也不能使气体消失,相反地,气体数量还略有增加,这是为什么?(4)若将该氯水长时期放置,你估计B注射器内出现气体的体积约是多少?你可用怎样的化学方法确定这种气体是什么?具体的操作步骤怎样?(5)你还可以利用A注射器内的氯气做哪些氯气性质的试验?当实验结束时,A注射器内多余的氯气应如何处理?解析:(1)NaClO Cl2,向右的反应是产生氯气;向左的反应是吸收氯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NaClO+2HCl→NaCl+H2O+Cl2↑74.5 22400x 40.32NaClO理论质量x=0.1341g;0.2414×y%×74.5/(74.5+58.5)=0.1341;y%=0.9917杂质含量1-99.17%=0.83%。
5.00rnL氯气的质量为:71×5.00/22400=0.01585g设z克水能吸收0.1585g氯气。
0.01585/0.7294=z/100,解得z=2.173g,由于氯水的密度为1g/cm3,故能形成2.173mL氯水。
(2)氯水中含有以下多种微粒,存在下列平衡: Cl2+H2O H++Cl-+HClO,石蕊试纸由蓝变红,是盐酸和次氯酸的酸性(H+)所致。
石蕊试纸又由红变白,是次氯酸的漂白性所致。
−光2HCl+O2↑,剧烈振荡增加分子间碰撞的机会,促进HClO的分解。
(3)2HClO−→(4)由于2Cl2→2HClO→O2;2Cl2→O2;若HClO全部分解可产生O2约2.5mL。
2.5mL的氧气,要能检验出来,最好能找1个略大于2.5mL的小试管粗细的容器,用注射器将氧气推入小容器中,立即将带余烬的卫生香插入,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的存在成功率比较高。
(5)可利用注射器内的Cl2试验卤素的活动性。
如果是用来做氯氢爆鸣、氯气跟金属的反应,请注意反应具体步骤的可行性,并防止氯气的逸出。
实验结束,将多余的氯气通入石灰水中(或NaOH溶液)中。
答案:(1)2.173mL 0.83%(2)石蕊试纸由红变白,说明氯水中的次氯酸分子具有强氧化性(3)次氯酸分解产生O2(4)(5)见分析。
例2:工业制纯碱时,第一步是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它的反应原理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NH3+CO2+H2O=NH4HCO3 ; NH4HCO3+NaCl(饱和)=NaHCO3↓+NH4Cl以上反应的总结果是放热反应。
请设计一个实验: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模拟实现这一过程,获得碳酸氢钠晶体。
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6 mol·L-1盐酸,6mol·L-1硫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消石灰、石灰石、氯化铵、食盐、蒸馏水和冰,以及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⑴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在图中玻璃容器旁自左至右分别用A、B、C……符号标明(请见题后说明)⑵请写出在图上用A、B、C……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A: B: C: D:E:⑶利用在本题所提供的实验用品,如何判断得到的产品是碳酸氢钠的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食盐结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①本题装置示意图中的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敞口玻璃容器有塞玻璃容器玻璃漏斗分液漏斗玻璃导管(但应标示出在液面上或液面下)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联接胶管等,在示意图中不必画出。
如需加热,在需加热的仪器下方,标以“△”表示。
解析:本题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设计一个最简单实验方案,评价不同实验方案优劣的新情境实验题。
题目要求用限定的仪器装置和药品,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来获得碳酸氢钠的晶体。
主要考查学生接受题给信息和排除干扰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