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至20xx年7月,我县共发生非正常死亡××*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其中: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1-8月共发生××*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

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工作总结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

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

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

2014中国法治报告:群体性事件

2014中国法治报告: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诱因及其应对本报告收集了中国10年来公开途径可获取的群体性事件信息,通过统计、比对,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规模、特点、诱因,研究了群体性事件所暴露的国家法治发展、政府管理、纠纷化解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因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其成因复杂多样,影响面各不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更对政府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全面分析中国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引发因素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根据新闻媒体的公开报道,对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发生在中国境内、规模在百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报告着重研究其特点及法律应对。

一调研概况群体性事件往往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由特定群体或不特定群体的多数人参与,以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等为目的。

考虑到在当前阶段,参与者达1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具有高度的代表性,且一些地方将100人作为评价群体性事件严重程度的分界线,项目组将1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本次调研所采集的数据均来自中国境内正式出版发行的纸质媒体以及拥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网络媒体(统计仅含上述网站的新闻报道板块,微博、博客、论坛和评论等板块中的群体性事件信息不作统计)的报道。

项目组通过逐条检索媒体报道的方式,统计了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发生在中国境内的1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

由于无法通过逐条阅读的方式统计群体性事件数量,为尽可能全面统计相关事件,项目组采取了“规模关键词+性质关键词”的方式进行检索。

其中,界定规模的关键词包括:聚集、聚众、不明真相的群众、大规模、大批,百、上百、百余、数百,千、上千、千余、数千,万、万余、上万、数万;亦可检索00(表示三位数以上)。

界定性质的关键词包括:抗议、骚乱、罢工、请愿、上访、游行、静坐、示威、讨薪、冲突、斗殴、械斗、罢课、医闹、堵路、围堵、围攻、打砸、抗议、维权、群殴、流血、抗法、暴力、罢市、拆迁、环保、征地、城管、警察、袭警、下跪、自焚、聚众、集会。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范本)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范本)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X年至201‎X年7月,我县共发‎生非正常死亡××*‎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其中:‎201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1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1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1X年‎1-8月共发生××‎*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

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

‎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个私企业劳动用工的日益普遍等等,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可调和的一面,有些矛盾甚至表现得异常激烈,如果不能妥善加以解决,随时会导致群体性事件。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多,既影响社会的稳定,又破坏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因此,认真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遏制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办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之中,防止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既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更是巩固党和政府执政地位的需要。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则反映出我们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较弱,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较低,地方干群关系对立较为严重等方面存在的事实。

从近年来了解到的我市和外地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看,最突出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腐败问题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导火线。

从多起群体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腐败问题是其导火线。

特别是在企业改制中,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国有集体资产流失问题;职工群众有关待遇不能兑现而企业领导吃喝玩乐,大肆挥霍公款的问题;企业干部以权谋私,用国有集体财产经商办私人公司为自己寻找发财之路的问题等等。

应该说,职工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在不同改制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如果企业在厂务公开上做得不够,解释不及时,更增强了群众的猜疑,再加上职工群众突然面临着下岗失业,对未来生存缺乏信心。

如果少数人趁机以反腐败为借口,造谣煽动,进行组织串连,很容易挑起群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进而形成群体性事件。

决策失误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定时炸弹。

当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有经济发展成就是干部政绩的片面认识,或个别领导干部求功心切,在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企业改制等工作决策中,事前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分析研究;没有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进行充分的论证;没有召开一定范围的群众座谈会,认真征求意见,而是盲目决策,仓促决策。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2019年精选范文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2019年精选范文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至20xx年7月,我县共发生非正常死亡××*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其中: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1-8月共发生××*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

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

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

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

群体性事件处置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处置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处置调研报告群体性事件处置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群体性事件在中国社会中时有发生,其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和效果进行调研是非常必要的。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和效果,为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和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处置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

四、调研结果1.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根据调研结果,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政府干预:政府通过派出特警队伍、防暴警察等力量进行干预和控制。

(2)舆情引导:政府通过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方式,调动公众对事件的态度。

(3)决策协调:政府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各方协商一致。

(4)法律制裁:对煽动、教唆、参与暴力行为的个人和组织进行法律制裁。

2.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效果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效果较好,大部分事件得以及时控制和解决。

其中,政府干预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派出特警队伍和防暴警察等力量,对事件进行干预和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政府通过舆情引导和决策协调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事件局势,并避免了事件的进一步升级。

3. 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还显示,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沟通不畅: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舆情的不可控。

(2)缺乏专业人员: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支持,对事件处理能力存在一定的瓶颈。

(3)政策应对不够灵活: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几乎都是涉及到社会矛盾和民众权益的问题,政府对此需要更加灵活的政策应对措施。

五、调研结论本次调研结果表明,目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方式和效果整体上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提高政府的处置能力,并制定灵活的政策应对措施。

群体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事件调研报告群体事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群体事件是指由一群人同时或连续地在特定时空中发生的事件,涉及到一定的人数和社会关系。

调研其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群体行为的本质和社会动态的演变。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群体事件的案例和理论研究。

2. 实地观察:我们走访了一些曾发生群体事件的地点,并与当地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

3. 社会调查:了解一些居民对群体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对这些事件的影响感受。

三、调研结果1. 群体事件的原因群体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社会不公、政策失误、资源短缺等。

这些因素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和不平等感,最终导致了群体事件的发生。

2. 群体事件的特点群体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集体性:群体事件必然涉及到一定数量的人,他们通常具有相似的目标和诉求。

(2)集中性:群体事件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这种集中性使得事件对社会秩序和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3)传染性:群体事件容易引发其他人的模仿和跟从,形成扩散效应,给社会治理带来一定的难题。

3. 群体事件的影响群体事件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包括:(1)社会秩序的动荡:群体事件的发生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使得社会变得混乱不安。

(2)政府形象的受损:群体事件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提出了质疑,对政府形象造成一定的冲击。

(3)经济发展的影响:群体事件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阻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四、调研建议在防范和应对群体事件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健全社会福利:提高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程度,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

2. 加强社会治理:建立健全的社会调解机制,提升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沟通渠道,增加社会的和谐性。

3. 改善民生政策:关注民众的实际需求,解决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加强法治建设: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度,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周巷镇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一直是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群体性事件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从我镇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事故、生产安全、医患纠纷,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0年7月,我镇共发生非正常死亡57起,死亡60人,本市人数19人,外市人数41人,其中:2007年15起,死亡15人,2008年11起,死亡11人,2009年20起,死亡22人2010年1-7月共发生11起,死亡12人。

按事件诱发原因归类,57起非正常死亡中,交通事故7起,死亡8人;安全生产事故22起,死亡23人;医患纠纷7起,死亡人,猝死10 起,死亡10人;溺水7起,死亡8人;刑事案件3起,死亡3人;自杀1起,死亡1人。

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

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

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例如:2009年12月24号下午5时左右,在周巷镇老周西公路与登州街村交接的岔路口,一辆牌照为浙BJ0268的公交车(系慈溪市大通运输公司)在往南行驶途中,一辆自行车突然横向撞到公交车的车厢上,骑自行车的正是回家的杭州湾初级中学14岁学生施挺(周巷镇建五村人),肇事司机马上送伤者往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于下午6时死亡。

由此关于如何赔偿的纠纷产生。

交通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堵住周潭公路,中断了交通,为化解事情,镇领导决定动用司法所力量进行调解。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2019年精选文档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至20xx年7月,我县共发生非正常死亡××*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其中: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1-8月共发生××*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

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

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

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群体活动。

这些群体活动有时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同一社会阶层或者同一利益集团之间发生的大规模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是由于某种社会机制刺激或者某种社会问题引起的,这些机制往往与人们的利益、观念、心理和文化等因素相关。

针对这些群体性事件,调研工作非常必要。

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何进行好一次群体性事件调研。

一、调研目标调研的目标是对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过程、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调研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同时做好调研方法的选择。

调研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

这些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事件的本质及其影响。

二、调研内容调研内容应当着意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影响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在收集调研内容时,应该注意采用尽可能客观、真实、全面的数据,确保调研结果科学、可靠、有效。

此外,应该进行横向、纵向对比,以便更好地发现事件的本质和规律。

三、调研时间调研时间要选择原事件发生期间、影响最大的时段,或者影响虽然已经过去,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的时间段。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发生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四、调研对象调研对象是指主要涉及到的人群和相关社会机构。

这些对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区别性等特点,同时其贡献和意见也决定了调研结果的可信度和效应。

调研对象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调研方法的要求来确定。

五、调研报告的撰写调研报告应该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包括摘要、引言、调研方法、调研结果、研究结论等部分。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需要突出事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对解决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

此外,应该注重报告的表述方式、表述技巧和文风,以便更好的吸引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六、对调研结果的运用调研结果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运用,实现调研目标的阶段性和全面性目标。

政府和相关社会团体应该积极采用调研结果,并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地解决社会问题,以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关于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的探索与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的探索与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的探索与研究—调研报告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改革逐步深入、法制日臻完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成份日趋复杂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继涌现。

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众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诸多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因城市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日益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加之相应法律法规的匮乏,使处置工作异常艰难和棘手,一旦处置不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会使矛盾升级,导致事件恶化。

因此,在新形势下,应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使其在未发生时能有效预防,刚萌生时能有效化解,发生后能快速有效、稳妥合法地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小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从而从源头得到预防、从源头得到消除、从源头得到控制。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诱因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积累、激化的反映,既有深层次原因,又有表层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

只有客观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成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全局的高度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寻求出正确预防和妥善处置的工作机制。

1、社会多元化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升级,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人们的文化关怀、物质需要、精神诉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不断趋于多元化,直接影响着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

社会各阶层、群体和组织进一步分化,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在不断被唤醒和强化,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竞争和冲突,且日趋激烈,从而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

关于群体事件的情况汇报

关于群体事件的情况汇报

关于群体事件的情况汇报最近发生了一起群体事件,我在这里汇报一下情况。

这起群体事件发生在上周五的下午,地点在市中心的广场上。

据目击者描述,当时有数百人聚集在广场上,情绪激动,有的人高喊口号,有的人举着标语,场面混乱。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但由于人数众多,局势一度失控,警方不得不动用防暴装备进行维持秩序。

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发现这次群体事件的起因是一起针对环境污染的抗议活动。

据抗议者称,他们是因为对当地工厂排放污染物的行为感到愤怒,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而另一方面,工厂方面则表示他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不存在违规排放的情况。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发现抗议者和工厂方的矛盾是这次事件的核心。

双方在环保问题上存在分歧,而这种分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群体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事件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环保问题的具体情况,明确工厂的排放情况以及当地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

只有了解清楚问题的本质,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沟通和协商。

抗议者和工厂方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诉求和利益都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

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双方进行对话,寻找共识,化解矛盾。

最后,我们需要依法处理。

无论是抗议者还是工厂方,都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行使自己的权利,不能采取激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政府部门也需要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总的来说,这次群体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环保问题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事件的处理,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环保问题,保护人民的生活环境。

卫健系统关于社会领域重大风险调研报告

卫健系统关于社会领域重大风险调研报告

卫健系统关于社会领域重大风险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国务院卫健委关于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的调研要求,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研工作,收集整理了大量数据和信息,现将报告结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社会领域重大风险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等。

这些事件都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影响,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社会的危害性和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近年来,我国经历了多次SARS、鸟流感、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处置的应对策略,并且建立了以疾控中心为主的应急体系,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三)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社会领域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风险。

据统计,每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十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千亿级别。

目前,交通法规已经不断完善,各地不断加强交通管理和安全教育,力求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四)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一定群体的行为或情绪,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和媒体关注,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影响性和社会性的事件。

这类事件多数与社会矛盾、经济困难等问题相关,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很容易引发极其恶劣的后果。

我国目前对于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和社会应对措施也在不断加强。

(五)对策建议针对社会领域重大风险,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继续加强预防为主,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2.对于交通事故,要从根源上加强交通管理和安全教育,加强交通法规的执法力度,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对于群体性事件,要紧盯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发生,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及时化解矛盾和危机,保障社会稳定和安全。

综上所述,社会领域重大风险主要集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等方面。

我们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应对和防范措施,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问题调研报告

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问题调研报告

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问题调研报告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患纠纷也呈现出日益严重化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因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患者及家属采取非正常途径处理纠纷的事件也频频出现,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怎样从源头上预防医患纠纷的发生和妥善处理因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就这一课题开展了认真的调研和思考,现将调研材料整理如下。

一、近年来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情况2012年,全县
共发生各类医患纠纷5起,其中,2011年28起;2010年20起;2009年14起。

四年来,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46起,占
医患纠纷总数的%。

其中,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27起,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15起,100人以上的4起。

从我县
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总体情况看,其主要直接诱是:抢救无效死亡、孕妇分娩、治疗无效死亡、药物过敏、因治疗后残疾或损伤、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或疾病、其他等。

2009年至2012年9月,因治疗无效死亡引发22起,因孕妇分娩引发6起,因抢救
无效死亡引发2起,因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或疾病引发12起,因
治疗后残疾或损伤引发2起,引发原因不明的2起。

从赔偿金额来看,200...。

群体事件 情况汇报

群体事件 情况汇报

群体事件情况汇报最近发生了一起群体事件,情况汇报如下:事件发生时间为2022年10月1日,地点位于某市某小区内。

当天下午,一群青少年在小区内聚集,并开始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

随着比赛的进行,人数逐渐增多,吸引了周边居民前来围观。

在比赛过程中,部分青少年的行为开始变得粗鲁,出现了推搡、争吵等情况。

随后,一些围观的居民也加入了比赛,导致人群聚集在一起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群规模的扩大,小区内的秩序逐渐失控。

有居民担心安全问题,纷纷报警求助。

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派遣了多名警力前往现场,进行维护秩序和疏导人群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警方最终成功将人群疏散,并恢复了小区的正常秩序。

在此次群体事件中,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首先,小区内的居民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部分居民表示对此次事件感到不安和恐慌。

其次,警方的大量出动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压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秩序。

最后,此次事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引发了公众的热议和讨论。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小区物业需要加强对小区内活动的管理,规范居民的行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警方需要加强对社区的巡逻和监管,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安全隐患。

最后,社会各界也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根源上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总的来说,此次群体事件给小区居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压力。

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控和预防,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能够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让社区居民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安定有序。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摘要:本文旨在阐述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特点、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同时,本文也将就相关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和提出建议,以帮助相关机构更好地应对此类事件。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应对措施、建议一、引言群体性事件,在中国社会中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词汇:从“钉子户”到“城管暴力执法”,从“婴儿被卖”到“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一次次地刺痛着公众的神经。

面对这类事件,社会各界都在探讨怎样避免和应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尝试找出其性质、特点、原因等方面的规律,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特点群体性事件,依照社会学的定义,指的是“集体性的、带有社会性冲突性质的事件”。

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例如抗议、示威、闹事、游行等。

据此,我们可以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总结如下:(1)集体性:群体性事件始终与群体有关。

(2)社会性冲突性:群体性事件是指对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聚集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

(3)多元:群体性事件向来是多元的,包括社会性质、政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素。

(4)阶级性:群体性事件包括群体的财富、地位、权利等方面,因此会产生阶级性的影响。

(5)爆发性:群体性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而这种爆发性往往引发的不止是事件本身,还会引发其他方面的难以控制的不良后果。

三、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依照事件本身的性质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原因也各不相同。

但总的趋势来看,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发展的不平等和社会制度的不公正。

同时,也与政府和市民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根据针对具体的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产生事件的原因概括如下:(1)收入分配不公:收入不均导致大部分人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得生活水平的保障。

(2)基层民众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一些基层民众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或者受到地方政府官僚的压迫。

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范文

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范文

对认识和处理民生利益性群体性上访的调研报告范文近年来,**县始终把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认真处置新形势下涉及民生问题的群体性上访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课题落到实处。

3月份,我县妥善处理了城区**花苑小区172户业主代表46人到县委、政府反映房屋公摊面积过大、要求开发商退还房屋面积缩水的返还款和按购房约定(口头)免交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等纠纷引发的群体上访。

我们的体会是:一、坚持情感沟通在先,接待来访突出一个“诚”字能否顺利解决群体性上访问题,接访起到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3月10日,26名业主代表第一次来到县委大院,说要向县委书记当面反映开发商迟迟不退房款、还要在房屋返还款中扣减车库、杂物间公摊费用等问题,个个情绪激愤,言辞激烈。

接到情况报告后,县委政法委立即将所有上访人员请到了本单位会议室,让他们一一坐下来,工作人员给每位上访对象倒上一杯热茶,政法委、维稳办、信访局、房管局、建设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在联合接访时把“态度热情、换位思考、公平公正”贯穿于全过程,认真如实记录下每个上访人员的发言,当时就向他们反馈梳理汇总情况,看有无遗漏之处。

实践证明,这“十二字”指导思想很快就拉近了部门与上访人员之间的距离,赢得了上访人的信任,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政府为群众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真心诚意,为事情的有效化解提供了可靠基础。

二、坚持群众利益为重,维护民生彰显一个“实”字。

购房置业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牵涉面广、领导关注、群众反映强烈。

在接访当中,针对上访群众提出的所有问题,主管部门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该解决能解决的立即答复;暂时解决不了的说明原因、向群众讲清楚,承诺期限及时解决;不该解决的讲清道理,取得群众的理解,避免了矛盾激化。

如,上访群众首先提出了要由县委、政府部门牵头,与开发商当面谈判。

对这个合理要求,我们给予了充分满足,督促开发商叶某和唐某两人在半小时内赶到了会场,与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打开了问题化解的快捷之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个私企业劳动用工的日益普遍等等,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显现出其不可调和的一面,有些矛盾甚至表现得异常激烈,如果不能妥善加以解决,随时会导致群体性事件。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多,既影响社会的稳定,又破坏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因此,认真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遏制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办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之中,防止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既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需要,更是巩固党和政府执政地位的需要。

一、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则反映出我们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较弱,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较低,地方干群关系对立较为严重等方面存在的事实。

从近年来了解到的我市和外地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看,最突出的是以下四个方面。

腐败问题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导火线。

从多起群体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腐败问题是其导火线。

特别是在企业改制中,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国有集体资产流失问题;职工群众有关待遇不能兑现而企业领导吃喝玩乐,大肆挥霍公款的问题;企业干部以权谋私,用国有集体财产经商办私人公司为自己寻找发财之路的问题等等。

应该说,职工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在不同改制企业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如果企业在厂务公开上做得不够,解释不及时,更增强了群众的猜疑,再加上职工群众突然面临着下岗失业,对未来生存缺乏信心。

如果少数人趁机以反腐败为借口,造谣煽动,进行组织串连,很容易挑起群众与政府的对立情绪,进而形成群体性事件。

决策失误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定时炸弹。

当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有经济发展成就是干部政绩的片面认识,或个别领导干部求功心切,在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企业改制等工作决策中,事前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分析研究;没有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进行充分的论证;没有召开一定范围的群众座谈会,认真征求意见,而是盲目决策,仓促决策。

这种决策缺乏民主性,缺乏科学性,必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必然会导致决策失误,严重地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同时,在工作不断推进中还会矛盾迭出,并不断积聚,但矛盾无法得到有效地化解时,就必然会产生群体性事件。

执法水平不高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启爆器。

在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中,由于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马列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缺乏公仆意识、宗旨意识,相反特权意识却相当严重,说话办事唯我独尊,甚至为所欲为。

这种意识的存在,在机关往往表现为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在执法中表现为态度粗暴,徇私枉法,自以为是,肆意用法律作为自己谋私的工具;不依法办事,随心所欲使用处罚权;知法犯法,使用法律所明令禁止的执法手段执法等等,这就必然会引起被执法对象的不满,造成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对立。

执法不公往往会因很小的事情,也会产生群体性事件,既严重地损害执法部门形象,又破坏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肥沃土壤。

应该说,当前在基层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经济发展,但忽视了对发展中产生矛盾的解决,忽视或放弃了做细致认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认为市场经济时代一切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金钱,而不去疏导、化解群众的心里埋怨不满情绪。

同时普法宣传、法律知识教育仅仅流于形式,如上报纸,上电视等。

这不仅淡化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也导致群众缺少理想信念,缺少理解宽容,缺少友情关爱,因此很多人都显得心浮气躁。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有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政府及有关部门稍微认识不到位,处理不及时,都能迅速引起群体性事件。

二、群体性事件带来的危害一是严重地干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正常工作。

由于群体性事件中各类矛盾相互交错,有些问题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解决;有些问题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是群众对政策不理解,提出超越政策规定的要求,根本就不可能解决的。

正是因为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互相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解决的难度,在政府未能及时有效处理问题时,有些人为了实现个人目的,鼓动群众集体到党委政府机关静坐,纠缠领导,给当地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严重地干扰了地方党委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

二是严重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有些人的鼓动,再加上群众心中有埋怨情绪,以及心里失衡等原因,往往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如冲击机关,围攻殴打劝解人员;在重要交通干线上设置障碍,阻塞交通;甚至于酿成打砸抢,既破坏了社会稳定的大局,又严重地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甚至给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三是严重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客观地造成党和政府与部分群众的对立态势,如果解决的好,会让矛盾迅速得到化解;如果解决得不好,会引起更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但即使是处理好了,有些问题的解决容易使人认为是政府在某些方面给予让步,容易让人误解不采取过激行为就难以促成问题的解决,因而会给人们心里留下闹而有理、闹则有效的错觉,但最根本的是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解决的对策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各级组织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本着“有理推定”的原则,开展答复办理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如果我们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进行“有理推定”,特别是在群众上访的时候,我们认为群众上访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事出有因,就会认真倾听,热情接待,这样有利于稳定群众的情绪,有利于群众宣泄心中郁闷;同时,有这样态度就会积极地解决人民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妥善化解矛盾,避免激化事态。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会让群众看到问题能够解决的希望,群众就会耐心配合有关部门按照程序进行调查和处理,使问题在有理、有节、有序中获得解决,即使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也会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要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人民群众所迫切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遏制群体性事件发生。

第二,要坚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才有信心面对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拓宽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要把发展和改革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要求。

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与法律意识,使人民群众逐步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

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我们就会少走弯路,就会避免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遭受损害,真正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前进、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

第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多谋福利,是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最好体现。

各级政府要花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关注的人多,解决好了,就会减少对立面;长期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就会对政府感到失望,就会采取过激的方式来力求引起上级的重视,这样很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要采取包案制、联系点等多种方式努力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化解。

同时,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和掌握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着力研究解决办法,努力使矛盾得到迅速化解,从萌芽状态将群体性事件苗头坚决予以铲除。

第四,要关心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疾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是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作为基层组织,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方式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

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弱势群众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并将其纳入体系中,要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真正让穷困无助的弱势群体有所依靠。

要特别重视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要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发动党政群机关、效益好的企业开展帮扶活动,帮助弱势群体实现自我发展,逐步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

领导干部要带头访贫问苦,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坚决反对一阵风、形式主义的错误行为。

切切实实让弱势群体真正感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四、纪检监察部门要在遏制群体性事件产生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一、要坚持依照政策和法律办理群众信访问题。

要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

对法律和政策有明文规定的,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或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纪检监察部门特别是信访举报工作部门不能让群众的信访件转来转去,使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把小问题酿成大问题;对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但又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抓紧研究解决的办法;对违反法律和政策的,协助有关部门共同讲清道理,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不能随意开口子,坚决防止出现"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怪现象。

第二,要加大查信办案力度,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和惩治腐败。

要依照法律和政策,敢于及时处置违法乱纪的案件,特别是对群众举报的腐败问题,要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及时移送案件审理部门、司法部门审理尽快给予严肃处理,使群众最痛恨的腐败问题得到认真解决。

积极审查群众多次申诉的案件,对行政执法部门,基层干部以权谋私,打击报复等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姑息养奸。

要围绕城市改造、征地拆迁、教育乱收费、拖欠农民工工资、医疗药品等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顿,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制度,切实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减轻人民群众负担。

第三,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要协助政府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坚决同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对群众的事情久拖不办、互相推诿的部门和个人要敢于曝光,严肃处理;对“吃拿卡要报”的行政执法人员该调出的调出,该辞退的辞退。

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校、医)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权力运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高效、务实、廉洁、依法行政的服务型政府。

第四、要强化信访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综治信访联席会议制度。

各级组织要认真落实《信访条例》,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排查可能发生的信访苗头,对重点信访案件的当事人、上访户派专人做好帮教工作,随时掌握信访人动向,及时依法办理信访遗留案件,防止出现新的信访过急事端。

根据"依法受理,负责到底"的指导原则,坚持并完善控申首办责任制,力争把群众的控告、申诉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避免重复、越级上访,久诉不息的情况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