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册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七年级历册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1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单元分析】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第一单元的特点时段:从早期人类约170万年至距今约4000 多年前。
特点:“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
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
炎、黄作为传说人物成了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反映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
(二)第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下设4 课:第 1 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正文有三目,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重点。
第 2 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正文有三目: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及大汶口原始居民。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重点,农耕文化的特征是难点。
第3 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正文也是三目:炎帝与黄帝、尧舜“禅让”、大禹治水。
炎帝与黄帝是重点,“禅让”是难点。
第 4 课“破解彩陶之谜”是一堂学习与探究课。
(三)第一单元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以“中华文明起源来概括?”而不以“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远古时代” 来命题?(1)强调历史的连续性。
说明今日文明是古老文明的延续,以求表现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
(2)强调人性化。
以祖先创造的实际成果入手(如用火,种植粟、稻,房屋),有利于直接感受祖先对后人的恩泽,较“母系氏族繁荣期”为好。
(3)强调贴近生活。
“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专业用语太难,而“中华文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4)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
由于采取主题单元式安排教材,同一个单元内应相互照应。
以“中华文明起源”能概括四课内容。
2.谁是中华大地最远古的人类?目前一致公认的是元谋人。
另有重庆的巫山人(240万—180万年前)、山西的西侯度文化(180 万年前)。
人教版七年级历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历法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2.理解公历与农历的区别和使用方法;3.掌握历法计算及四年一闰的方法;4.能够通过历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公历和农历的区别;2.公历和农历的使用方法;3.历法计算及四年一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历法计算及四年一闰的方法;2.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授课;2.案例演练。
五、教学准备1.课件;2.白板、黑板及粉笔;3.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时间和历法的基础知识,包括:•一天有24小时;•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月份有30或31天或28、29天;•一年有12个月份。
2. 新知引入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并与学生探讨两种日历的优缺点,并分析现代社会对日历的需要。
3. 理论掌握介绍如何计算公历和农历,并引导学生通过课件和练习册进行练习。
1.公历计算方法:年、月、日;2.农历计算方法:干支纪年、月、日;3.四年一闰的计算方法。
4. 案例演练引导学生通过教学案例进行计算实践,并解决以下问题:1.计算1992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对应的公历日期;2.计算2005年五月十五日是农历几月几日;3.2050年的闰月是哪一月。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探讨历法在现代社会应用的多样性,并进行扩展拓展,例如:1.如何计算跨年节气的时间;2.如何计算夏至冬至等传统节日。
3.如何计算万年历中的天干地支。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旨在检查学生是否能够:1.了解历法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2.区分公历与农历的使用方法;3.掌握历法计算及四年一闰的方法;4.能够通过历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历法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掌握公历和农历的区别和使用方法,了解历法计算及四年一闰的方法,并能够通过历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人类始祖
教学目标
-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 知道人类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教学重点
-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2. 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早期文化的特点
2. 考古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引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任务,加深对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教师讲解早期文化的特点和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看法和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化
的内容,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早
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了解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和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8新教材)
2018年秋最新编辑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6年秋改版最新审定教案说明:本教案是2016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
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科目历史教学班级七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每周节数节总授课节数节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第一单元1、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2、原始农耕生活3、远古的传说2222第二单元4、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5、青铜器与甲骨文6、动荡的春秋时期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8、百家争鸣22222第三单元9、秦统一中国10、秦末农民大起义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3、东汉的兴亡14、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15、两汉的科技和文化2222222第四单元16、三国鼎立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0、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21、让我们共同感受历史222222222期末复习期末考试期末复习期末考试新课标人教版历史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初一历史教科书教案7篇
初一历史教科书教案7篇初一历史教科书教案精选篇1《三国鼎立》[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
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七年级历史老师教案范文四篇
历史不是故纸堆里的旧事,它能给你开拓点完全不同的新思路。
历史2113学科是一间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5261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观4102、世界观、道德信仰和精神1653意念等万面的建设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教案,欢迎查阅!七年级历史教案1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期教学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
然而,从上学期上课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效果差距较大。
有的学生基础很好,视野开阔,并能对历史事件发表很多自己的见解,这也让教师必须加大备课的深度和广度。
有的学生基础一般,但课堂回答积极。
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基础差,所以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讲授。
这学期的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本学期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开皇之治;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新罗、日本的关系;唐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北宋的统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和战;宋与金的对峙;南方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宋代衣食住行的基本情况;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与民族融合;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的疆域;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的政策;《资治通鉴》;佛教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发明;《本草纲目》;赵州桥;北京城;教学难点:隋朝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唐代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宋时期,政府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间复杂的关系;对蒙古族统一中国应如何看待;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四、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七年级历册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朝代的起伏变迁。
2.掌握中国古代朝代的名称及其对应的时间。
3.探究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原因。
教学重点:1.划分中国古代朝代的时间段。
2.了解各个朝代的名称及其对应的时间。
3.探究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
教学难点:1.探究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
2.对各个朝代的时间、名称进行记忆和理解。
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历史地图、历史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或简短的视频片段展示中国古代朝代的起伏变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通过课件或板书的方式,介绍中国古代朝代的划分标准和各个朝代的时间段。
2.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疆域变化。
3.介绍各个朝代的名称及其对应的时间。
三、学习活动(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白纸上。
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或课件上。
四、归纳总结(15分钟)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进行复习和掌握。
五、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与当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有相似之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中国古代朝代的兴衰原因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并整理成小组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朝代的起伏变迁、掌握各个朝代的名称及其对应的时间,并且对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进行了探究。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引发了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思考和讨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各个朝代的时间和名称,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互动游戏,如朝代时间快速填空、朝代名称排列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册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册教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一、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
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
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
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二)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着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初一历史七年级教案5篇
初一历史七年级教案5篇初一历史精品七班级教案篇1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崛起1.(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建立的基本状况)老师叙述:女真崛起的基本状况。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从今,女真族的力气不断增加。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太祖实行巩固统治的措施)读教材,总结金太祖实行巩固统治的措施金太祖仿照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进展生产,女真势力快速壮大。
目标导学二金灭辽及北宋(一)灭辽1.图片展现(多媒体展现宋金对峙形势图)2.提出问题:图中金灭辽的基本概况?老师指出:女真崛起之时,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据的失地,遣使与金相约夹攻辽朝。
1125年,辽被金灭亡。
(二)灭北宋1.(多媒体展现以下材料)史料解读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2.(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背景)老师鼓舞同学叙述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提示: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斗。
3.(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基本状况)引导同学叙述金灭北宋的基本状况?答案提示:宋徽宗、宋钦宗无心反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目标导学三南宋的偏安1.(多媒体出示问题:南宋的建立状况)老师叙述:南宋建立的基本状况。
(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多媒体出示岳飞图像)依据课本学问回答岳飞抗金的成果答案提示:①收复失地: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很多失地。
②郾城大捷: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老师叙述: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加深了当地的贫困落后。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崇尚和平、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4.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掌握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的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1.第一单元:中世纪的世界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的世界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罗马帝国的灭亡、封建制度的兴起。
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中世纪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封建制度的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了解中世纪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形成报告形式进行展示。
4.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扩展自己的历史知识。
2.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课程目标: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起源、大航海时代的探索。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
2.讲解文艺复兴的起源和影响,以及大航海时代的探索和发现,与学生进行讨论。
3.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观后感的写作。
4.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研究和展示。
3.第三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课程目标:了解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步骤: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近代世界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的思考。
7年级历册教案【五篇】
精心整理7年级历册教案【五篇】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以下是整理的7年级历册教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1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面,列表归纳)。
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年代体质特征穿着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五、收获与疑问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哪些问题?【教学后记】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初一年级历册说课稿
1、教材地位和作用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我国古 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地位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 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以此为依据,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 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 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 科技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 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 技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 观。
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录像资料和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利用 网络搜索和本课相关的重要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动手制作活字,从而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突破方法利用视频、图片、网络等教学资源,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还需要做以下准备。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在教师博客中建立四大发明的专题资料等。
学生准备准备自制活字、指南针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法分析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地参与 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学法分析在学习方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动手操作、上网搜索等方 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修订稿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七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教者:江平二00六年九月为你打开一扇门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繁星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冰心诗四首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的:1.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2.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诗歌2.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后记“诺曼底”号遇难记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形象的能力。
2、通过角色假想,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3、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哈尔威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古代寓言二则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方法;讲读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往事依依高邮市送桥镇初中江平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初一年级历册说课稿
初一年级历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实行教材分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地位和作用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地位的科技成就,向学生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以此为依据,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况,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水平,概括归纳水平,想象水平及表达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科技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录像资料和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理解,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和本课相关的重要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动手制作活字,从而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突破方法:利用视频、图片、网络等教学资源,进一步理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还需要做以下准备。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在教师博客中建立四大发明的专题资料等。
学生准备:准备自制活字、指南针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法分析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直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学法分析在学习方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动手操作、上网搜索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归纳历史知识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学生初一历史教案七篇
学生初一历史教案七篇学生初一历史教案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
因此,是我国封建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
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初一历史教案大全优秀8篇
初一历史教案大全优秀8篇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阅读,这次为您整理了初一历史教案大全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初一历史的教案篇一[学习目标]: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锻炼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学习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采用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通过小组合作、年代尺、历史短剧、辩论等形式,激发兴趣,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新课:观看flash动画──“大禹治水”导入: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二、学习新课1、夏朝的兴衰(1)夏朝的建立首先请同学观看多媒体屏幕上《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为学生设疑:这些历史资料说明了什么?(夏朝已是早期国家了),并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请同学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2)末代暴君夏桀首先多媒体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插图,引起学生注意,然后阅读教材,请同学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能体会到夏朝的灭亡,并由此因此本节第二个内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提出问题:商汤为什么能灭夏?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记忆夏的灭亡和商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