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1.3地球的历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课件

[归纳总结]
地球环境的演化历史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可知,地球形成约有 46 亿年的历史了。
从其形成到现在,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地
层的研究认识其环境的演变过程:
栏目导航
1.海陆的演变 (1)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 (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4)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 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栏目导航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 46亿 年。 2.认识途径:研究 地层 是最主要途径。
栏目导航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3.地层 (1)含义:具有 时间顺序 的层状岩石。
具有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
后沉积的层在上。
(2)沉积地层特点常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的生物遗
栏目导航
宙
显生 宙
代纪
世
第四纪 新 生 新近纪 代 KZ
栏目导航
2.大气层的演变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 少氧气。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栏目导航
3.生物的演化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 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 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如下为部分地质年代表:
体或遗迹。
(3)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 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3节 地球的历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对点训练
1.(2022·山东济宁微山二中月考)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正确
的是
(C )
A.不同时代的地层也可能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研究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D.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
[解析] 同一时代的地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不同时 代的地层中,不会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A错误。不同时代的地层, 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在古老的地层中,应该含有低级、简单生物的化 石。B错误。一般而言,地层中低级生物化石形成年代早,高级生物化 石形成年代晚,可据此研究地球生命演化进程;C正确。岩浆岩是岩浆 上升冷却形成的,在岩浆岩中不能形成化石的。D错误。故选C。
自主梳理•探新知 合作探究•释疑难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自主梳理•探新知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 (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__层__状___岩石。 (2)特征: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__层__理___构造。 2.化石 (1)概念: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生物的__遗__体___或_遗__迹____在沉积 物中保存下来。 (2)特征: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__相__同___或者__相__似___的化石,越 古老的地层,含有越__低__级___、越__简__单___生物的化石。
典例剖析
例题2 (2021·山东潍坊期中)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 原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质时期是指 A.古生代 C.新生代 (2)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历史》PPT课件

后流水侵蚀作用减弱,继续沉积形成地层C;地层B形成后,气温下降,地点3被冰川覆盖,地层 B被冰川侵蚀和搬运,气温回升后继续沉积形成地层C;地点3地处海滨,地层B被波浪侵蚀和搬运而缺失。
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素养凝练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 上的海陆变迁。【区域认知】
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3.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说明地壳与生命的演
化过程。【综合思维】
4.通过地质史上的生物灭绝,认识保护濒危动植物的
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知识清单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
(1)概念:具有
时间顺序
(2) 沉积岩 地层特点
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素养应用 例1:(地理实践力) 阅读图文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燕子石,又叫多福石,学名叫三叶虫化石。在其形成进程中,三叶虫的一部分形成化石,这一部分 化石头鞍弯曲如弓,两弓刺大于身一倍,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身小如雨燕而得名,石玩者又称它
为“飞上天石”。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如果把地球“有生以来”作为24小时,那么地球在0时诞生,6时以后才在海水中出现最原始的细 胞,21时以后海洋中出现三叶虫,22时45分开始有恐龙出现,23时20分哺乳动物出现,直到23时
59分,才出现了最早的猿人。
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生命化学起源说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球的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到有 机、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成为原始生命体。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3地球的历史(43张PPT)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2.最主要的途径: 研究地层
火山喷发
板块碰撞
3.地层
(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太行山王莽岭的地层
(2)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下老上新)
太行山脉王莽岭的地层
地层层序关系: 地层层序正常或未经变动时,地层上新下老,1~4表示 从老到新。
时间:6600万年前至今
①海陆演化: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 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生物史上的重大飞跃
③气候演化: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处于温暖期。
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 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 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9.该地质时期 ( C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解析】7选B,8选C,9选C。第6题,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 图,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第7题,在中生代,爬行 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第8题,中生代由 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祼子植 物繁茂,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③地质矿产: 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蕨类植物
古生代末期:发生地球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 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二、地球的演化历史
(三)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历史》PPT优秀课件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D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3.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依据( C )
A.化石种类和数量
B.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
C.岩石的绝对年龄
D.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
练习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阶段
划分
主要特征
距今 早古生代 ①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 5.41 (寒武纪、 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亿 奥陶纪、 ②陆地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古 年— 志留纪) 生 — 晚古生代 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代 2.52 (泥盆纪、 ②鱼类——两栖类——爬 亿年 石炭纪、 行类的进化;
二叠纪) ③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 物繁盛。
练习
侏罗纪景观复原
三叠纪景观复原
中华龙鸟复原
演化 时间 阶段
新 距今 生 6600 代 万年
至今
具体阶段 划分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主要特征
①被子植物繁盛; ②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③第四纪出现人类。
现代海陆格局形成; 现代地貌形成。
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 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C)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5.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C)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
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
A.哺乳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课件(32张PPT)

生代由此告终。
19
• 寒武纪海洋景观复原
• 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地球的演化历史
3.中生代
(1)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2)地球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 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3)生物演化: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 ,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中后期,一些爬行 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 位。
②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 。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 晚期,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 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 密的森林。
(4)矿产: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5)物种灭绝: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
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
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层序规律是 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 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 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 ,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 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11
• 若岩层出现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 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 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 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 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 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3)生物演化:在此期间,地球也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 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冥古宙时期,只有一些有 机质,没有生命;太古宙时期,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元古宙时期,蓝藻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 物。
1.3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详细讲解板块构造学说,包括板块的定义、板块的运动、板块边界类型等。
4.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地震、火山喷发、造山运动等。
5.介绍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如地壳、地幔、地核等,并讲解各层的特点。
3.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地质现象,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如“如何解释地震的发生?”“火山喷发对环境有何影响?”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成员之间分享观点、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演变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历史。
2.提出问题:“你们对地球的历史了解多少?地球是如何演变至今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如原始太阳星云、地球的分裂与熔融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地球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地质现象有何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成员之间分享观点,互相启发。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阐述讨论成果。
4.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地球的形成、地质年代的划分、板块构造学说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历史的兴趣,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2.通过对地球历史的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3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4.学生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知识,对地质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其对地球历史的直观感受。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地球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思考和评价。
4.教师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学习持,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历史的敬畏之心,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
2.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提高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其对地球科学研究的兴趣。
4.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本案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改进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全面:本案例涵盖了地球历史的基本概念、地质年代表格、不同地质时期的特征等内容,对地球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同时,通过实地考察、模型演示等手段,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这种全面深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地球历史发展的系统认识。
1.3地球的历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教学中,本章节“1.3地球的历史”是学生理解地球演变和地质时期划分的重要内容。地球的四十六亿年历史,涵盖了从原始太阳星云形成地球,到今日生机勃勃的生物圈的全过程。学生需要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地质年代表格,了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并能够分析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环境的变化。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3节《地
球的历史》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
第一章讲述宇宙中的地球。
人类的家园——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太阳的惠泽使它生机盎然。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地球上诞生了生物,生物不断进化,并出现了人类;地球具有类似同心圈层的结构,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中?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化历程?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本章内容包括四节: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3节《地球的历史》和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节课主要阐述地球的历史,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第三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图表和案例分析阐述了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概念及重要地理意义。
最后教材以图片和探究活。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3地球的历史(2)-地球的演化历程(共34张PPT)

显生宙
代 纪
动 生物 命 演 化植
物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前寒武纪
寒奥志泥石二三侏白古新第
武陶留盆炭叠叠罗垩近近四
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
没 有 生 命 的 迹
原蓝 核细 生菌 物等
和演蓝 多化细 细出菌 胞真大 生核爆 物生发
海洋无脊椎 脊椎动物 动物 鱼类→两栖
爬行动物
菌藻类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人 动哺 类 物乳 诞
新生代 (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距今6 600万年至今
→ 生命演化 •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新生代 (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距今6 600万年至今
→ 第四纪时期,全球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 生命演化
地球的演化历程
宙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人教版高中地理·2020 地理 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演化历程
注:隐藏页可点击相应词句链接进入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地球演化历程的学习,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2. 能够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及古生物特点。
温故知新
• 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自然环境
生物 时间
化石 地层
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地质年代表
冥古宙 太古宙 古生宙
显生宙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奥志泥石二三侏白古新第 武陶留盆炭叠叠罗垩近近四 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
问题导学
阅读课本16-18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2. 归纳地球的演化历程信息,完成下表。
1.3 地球的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

1.3 地球的历史(教案)教学目标•认识地球的演化史,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掌握地球的地质时代划分及各时代的主要特征和事件;•理解地球的演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2.地质时代的划分与特征3.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教学重点•地质时代的划分与主要特征•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教学难点•地球演化与人类文明的关联教学方法•授课讲解•图片和动画展示•分组讨论教学资源•地球演化的图示和模型•地球演化的动画视频•地球历史演化的课件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引出本课的主题:地球的历史。
2.提问学生对地球历史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使用幻灯片或图表展示地球形成的几个关键阶段。
2.讲解地球形成的主要理论,如原始地幔喷发论和天体碰撞论,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步骤三:地质时代的划分与特征(30分钟)1.介绍地质时代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地质时代的划分依据和原则。
2.分别讲解各个地质时代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事件,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3.结合图片和动画视频展示地质时代的演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步骤四: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2.汇总各组的观点,进行展示和讨论。
3.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步骤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确保学生掌握主要知识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Markdown文本格式撰写一篇关于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地球的演化史以及地质时代的划分和特征。
通过掌握地球演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学生对地球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将今论古读地书
思考
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一时代的地层 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A
B
一部长篇小说,都要分卷立册。卷、册之内又分章、回,使 人读起来,章回有序,前后衔接。同样,一部史书,也都要 分朝化代,人们读后,人事清楚,前后贯通。那么,漫长的 地质史书怎样划分呢?
化石
恐龙化石 鱼化石 三叶虫 古植物
沉积岩层平均厚度仅有1.8公里,可是,它可以分出几 十、几百甚至上千层,恰似一张“千层饼”。因为每一层的 形成年代、岩石性质均不相同,所以它又好比一页一页装订 起来的厚厚的一部“地书”。
如果说,地壳是地球几十亿年以来演化历史的见证人, 那么,沉积岩层就是这位见证人谱写下的地质记录之一,而 沉积岩层中所含的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则是这部地质记录中 的象形文字。有了它,地质学家才能给漫长的地史分朝化代, 才能重现那已逝去的有趣的“亘古世界”。
地球起源
01
地层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 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多次火山 爆发、板块碰撞等,要了解这些 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砾 石、沙子、黏土等,这些碎屑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 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历史》PPT精品课件

11-12:AD
17(1)AD(2)自西向东 近圆形 共面性 (3)BD (4)太阳系 (5)去图书馆查阅相 关资料;互联网进行搜索;专业人员进行咨询
校本作业2:答案:1-5CABAB 6-10BBAAC 11-14AAAC
15.(1)在太阳内部高温、高压、高密度下,太阳上的氢能够发生核聚变反应,并 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海陆分布特点
海
陆
开始形成 大气、海
分 洋、陆地
布 前寒武纪
地壳运动剧烈, 形成联合古陆
古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 联合古陆解体
中生代
形成现代 海陆格局
新生代
联合大陆
联合大陆解体
现代海陆格局
总结2
1.进化特点
植 物
藻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前寒武纪 古生代
裸子植物 中生代
被子植物 新生代
2.进化特点
动 原始单细 物 胞动物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整个中生代都是恐龙的时代,它们是不 可一世的霸主。但是,随着中生代的结束,恐龙统统灭绝了,无一幸存, 这实在是个谜。
中生代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请你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
对恐龙灭绝的解释众说纷纭,主要有 以下几种假说:①陨星碰撞说; ②气候变迁说;③大陆漂移说; ④被子植物中毒说等。
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叫标准化石。鱼化石——水生环境 恐龙化石——陆生环境 化石可以用来指示古地理环境,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
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称指向化石。
标准化石和指向化石结合起来,是确定地层时代、岩相和重
塑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课堂练习 1.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 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 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下面“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下题。
【原创】新人教版第一册课件:1.3 地球的历史

海洋面积 广大
真核生物 多细胞生物
海洋无脊 椎动物
海洋
面积
气候
脊椎 缩小 两栖 变干 爬行
动物 动物 动物
鸟类 小型哺乳动物
低等陆生 植物
蕨类植物
物种大灭绝 重要成煤期
裸子植物
物种大灭绝 重要成煤期
哺乳动物
人类
被子植物
科普知识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 年轻烟煤。
太行山王莽岭的地层
■ 沉积岩地层
裸露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雨打、 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为砾 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 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 作用,形成沉积岩。
问题导学
1. 比较沉积岩地层A、B、C、D形成
的先后顺序。
2. 若在沉积岩地层中都发现化石,
相对简单、低级的生物化石,可能在
请将同一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
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 为什么同一地层海拔高度不同?
3. 猜测B地缺失A地顶部地层的可能原因?
A、B两地地层及化石示意
1. 有同一时代地层,因为同一时代地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2. 两地的岩层发生断裂,并在垂直方向发生了位移。 3. 可能一,B地顶部最初可能存在该地层,在隆起后经风化、外力侵蚀后消失;
哪个岩层,为什么?
沉积岩地层的形成
1. 地层形成由早到晚顺序依次为:A、B、C、D。
DC B A
高中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历史教案

4、新生代:意为“最近的生物时代”
时期
时间
地质年代
演化特点
3
新生代 (最近的 生物时代 )
6600 万 年 古近纪 至今
新近纪 第四纪
①海陆演化:
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①海陆演化: 地壳运动剧烈, 形成联合古陆;
②生物演化: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动 海 洋 无 脊 椎 动 脊椎动物 :鱼类
物 物 ( 三叶虫、笔 - 两 栖 类 - 爬 行 石,鹦鹉螺等 ) 类
植 陆上低 等植物 裸 子 植 物 出
物 (蕨类植物)
现,蕨类植物
繁盛 (成煤期 )
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 95%的物种消失
A .蕨类植物 → 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
B .三叶虫 → 鱼类 → 恐龙
C.元古代 → 古生代 → 太古代
D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 两栖类
4、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
为学生展
( 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B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1、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B)
A .古生代末期 B .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2、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C)
A. 原始鱼类
B. 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 蕨类植物
3、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1.3地球的历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3.研究地层和化石的地理意义
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化石是生物遗体和遗迹沉积在地层中保存形成的。 只有在沉积地层中才能找到化石,但是并非所有沉积地 层中都含有化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4.地质年代表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 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 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 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 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 行系统性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太古宙时期(距今40-25亿年),出现了蓝细 菌等原核生物。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氧。
冥古宙时期(距今46-40亿年),地球上只有 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前寒武纪是 重要的成矿 时期,大量 的铁、金、 镍、铬等矿 藏出现在这 一时期的地 层中。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前寒武纪
距今5.41亿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球约有 46亿 年的历史,在这漫长 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板 块碰撞等。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 地层 是最主要的途径。 1.地层: 1)含义:地层是具有 时间顺序 的 层状 岩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多细胞生物出现
气候温暖湿 润
地壳运动剧 烈,海陆格 局多次变迁
元古宙
太古宙 冥古宙
5、41 蓝细菌大爆发,真核生物(绿藻)出现
25
原核生物(蓝细菌)出现
40
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
46
震旦纪大冰期
大气中开始有氧气
原始大气中缺 少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探究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考向1化石与地层读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个地层中,形成最早的最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个地层呈层状分布,为沉积岩层。
地层形成过程中,形成早的岩层位于下部,故D项正确。
2.①②③④岩层具有的特征是()①含有生物化石②有较多的气孔③岩层致密坚硬④有明显的层理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③④岩层为沉积岩层。
沉积岩有两大特征:含有生物化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故B项正确。
考向2地质年代表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依次为()A.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B.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显生宙C.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D.冥古宙、元古宙、太古宙、显生宙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时间顺序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4.①②③依次为()A.古生代、新生代、中生代B.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C.早生代、中生代、晚生代D.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时间顺序可知,①②③依次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探究二地球的演化历程考向1生物的进化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地球生物进化过程的一般序列,正确的是()A.先有两栖类动物后有鱼类B.先有裸子植物后有蕨类植物C.先有爬行动物后有哺乳动物D.先有被子植物后有裸子植物答案C解析鱼类出现于两栖类之前;蕨类植物在裸子植物之前;爬行动物出现在哺乳动物之前;裸子植物出现在被子植物之前。
6.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B解析古生代是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时代。
7.出现人类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答案A解析人类出现在新生代。
考向2物种灭绝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物种,也有不少物种灭绝。
据此回答8~10题。
8.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全部灭绝的地质年代是()A.早古生代B.前寒武纪C.古生代末期D.中生代末期答案C解析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全部灭绝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末期。
9.中生代结束的重要标志是()A.出现了原始鱼类B.出现始祖鸟C.三叶虫灭绝D.恐龙灭绝答案D解析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10.恐龙灭绝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C.环境变迁D.全球变暖答案C解析环境变迁破坏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进而导致恐龙灭绝。
考向3海陆分布与地形变迁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海陆分布以及地形起伏不断变化。
据此回答11~12题。
11.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前寒武纪答案C解析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分布格局不断变化。
到后期,陆地汇集成一个整体,形成联合古陆。
12.下列山脉中,属于新生代形成的是()①喜马拉雅山②安第斯山③大兴安岭④阿尔卑斯山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为高大的山脉,形成于新生代;大兴安岭为低缓的山脉,形成较早。
1.某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一组化石和岩石图片。
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请帮助该同学完成探究任务。
(1)确定两个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并说明两个地质年代生物进化特征。
(2)推测煤层可能出现的地质年代。
(3)判断岩石类型并说明其特征。
成果展示(1)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陆地上逐渐出现植物;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出现鱼类,陆地上出现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陆地上蕨类植物繁盛,出现裸子植物。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
恐龙化石:中生代。
爬行动物盛行,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裸子植物兴盛;中生代末期,发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物种灭绝事件。
(2)古生代或中生代。
(3)沉积岩。
含有生物化石;具有层理构造。
2.读地层与化石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A、B、C岩层中最老的是________层,最年轻的是________层。
(2)地点3缺失B岩层,推测其原因。
(3)若地点1的A岩层含有煤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
若地点2的B地层含有珊瑚,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为________________。
成果展示(1)A C(2)当时为高地,没有接受沉积,不能形成B岩层;当时接受沉积形成了B 岩层,后又上升为高地,被外力侵蚀掉了。
(3)暖湿的陆生环境温暖的浅海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一、选择题)地球的历史好像是一本“书”。
据此回答1~3题。
1.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A.标本、化石B.标本、地层C.地层、化石D.岩石、化石答案C解析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2.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4 600页的书,下列地质年代中,占有页数最少的是()A.元古宙B.太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每页代表100万年;地质时代时间越短,占有的书页越少,新生代是“最近的生物时代”,故D项正确。
3.某类岩石能够记录地球的历史,关于该类岩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含有生物化石B.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是岩浆活动形成的D.具有层理构造答案C解析能够记录地球历史的岩石为沉积岩。
该类岩石的特征:含有生物化石;具有层理构造。
其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与岩浆活动无关。
地球生物处于不断地进化中。
据此回答4~5题。
4.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①蕨类植物时代②被子植物时代③裸子植物时代④海生藻类时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D.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顺序:海生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5.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大陆发展,该地质年代是()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B解析晚古生代地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蕨类植物盛行,动物以两栖类为主,正处于由海洋到陆地的发展时期。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两栖类D.鱼类答案D解析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答案B解析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
8.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答案B解析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回答9~10题。
9.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哺乳类D.新生代、鱼类答案B解析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10.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环境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环境D.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C解析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含三叶虫化石的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煤层的地层出现在古生代晚期或中生代地层。
其次,结合地质年代与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12.地层④~①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答案B解析从动物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
二、综合题(共52分)13.读地质年代表,完成下列问题。
(26分),(1)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丁是________。
乙、丙、丁统称为________。
(10分)(2)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6分)(3)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⑤是________。
(10分)答案(1)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前寒武纪(2)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3)寒武纪志留纪石炭纪侏罗纪第四纪解析根据教材地质年代表示意图即可回答。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6分)2018年1月15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
他们发现一个和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巨嵴彩虹龙。
下图为巨嵴彩虹龙复原图。
(1)恐龙生活在________代,该时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__的时代”。
(10分)(2)简要说明恐龙生活的时期生物进化的表现。
(6分)(3)在白垩纪,发生了____________事件,恐龙也从地球上消失,成为____________的标志。
(4分)(4)恐龙曾是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有的恐龙为草食动物,有的恐龙为肉食动物。
在6 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
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
(6分)答案(1)中生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爬行动物(2)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大量繁殖;爬行动物逐渐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3)物种大灭绝中生代结束(4)陨星撞击说:陨星是来自于地球以外的小行星,如果陨星体积、质量较大,在地球表面会形成巨大的撞击力,产生强烈地震,破坏了恐龙的生存环境。
火山爆发说:大规模、大范围的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破坏了地球恐龙的生存环境,导致恐龙灭亡。
气候变化说:受板块运动等的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变化,由温暖湿润的环境逐渐演变为寒冷干燥的环境,导致恐龙灭绝。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中生代的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动物主要是爬行动物,并向鸟类进化,出现了小型哺乳动物;恐龙在中生代晚期灭绝,此时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恐龙食物匮乏,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