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导论、阴阳、五行(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导论、阴阳、五行(精)

中医学

第一章导论

绪论:人类最早形成体系的三大传统医学:

中医学与古巴比伦医学、印度医学。

中医学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属生命科学范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疗经验的医学体系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官方中药本草辞典中收录的药物。

草药(medicinal herbs; herb medicine ):民间散在的本草药物。

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药与草药合称为中草药。

中成药(prepared Chinese medicine):根据中药药典制剂规范、处方手册等所载的方剂或新近研究的成果,用不同的方法将原料药物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包括膏、丹、丸、散等多种中药制剂

一、中医学的起源

-------生产生活实践。

二、孕育中医学术的人文背景

(一)中国农耕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

世界文化原型: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航海文化

农耕文化的特点:注重实用,注重实践;

敬仰天地,服从自然;

长于体察,注重微细;

追求统一,强调范式。

(二)人文地理的隔绝状态对中医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确保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消极影响:自身较为封闭,易排斥外来先进科技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汉——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

(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完成)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大法。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伤寒论》—外感热病的六经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论治

(二)晋隋唐---理论充实与系统化

王叔和《脉经》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世界现存最早的病理学专著。

孙思邈《千金方》

唐《新修本草》---第一部国家药典

(三)宋金元---百家争鸣,理论突破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寒凉派”(“火热论”)

张从正——“攻下派”

李杲——“补土派”(“脾胃派”)

朱震亨——“养阴派”

(四)明清---理论集大成

明•李时珍(湖北蕲州)《本草纲目》

温病学发展---传染病

明末吴又可提出传染病病因新见解:“戾气”学说。

《温疫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

清代

叶天士口授顾景文整理《温热论》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五)近现代----中西医汇通

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一)中医理论

(二)中医临床知识与技能

(三)中药方剂知识与经验

(四)养生保健技能及生活科学

二、中医学的学科优势

(一)综合性

“环境-社会-心理-生物-人伦”医学模式

(二)实用性

(三)诊疗手段的非损伤性

(四)注重自身内因,重在调整状态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2)精、气、血、津液与神的统一

“形与神俱”、“形神合一”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天人相应”

(1)人与四时、昼夜相应

(2)人与地理区域相应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恒动观念

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念,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

(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辨证施治):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包括: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哲学基础: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理论基础: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诊疗特点:辨证论治

第三节中医学的认知方法

一、中医学认知方法的总体特点

注重整体联系

讲究系统原则

注重捕获灵感,强于顿悟,长于非逻辑思维,而拙于形式逻辑

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强

二、具体的有特色的中医认知方法

司外揣内(以表知里)

援物比类

心法和顿悟

试探和反证

司外揣内:是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认知方法。

黑箱方法:通过对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之间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测知对象内部的大致联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现代控制论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