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1章 第2节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 第二节
3
4
在极地地区,随时都能看到美丽的极光。
太阳活动时所发出的电磁波,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
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知识归纳
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
光能
太阳大 气层结构 太阳辐射
影响 太阳对地球 的影响 太阳活 动影响 太阳活动 类型 黑子 耀斑 太阳风
风能
水能 生物能
短波通信
磁暴
极光
自然灾害
一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目前备受关注。我国太
解析 答案
图中信息可推断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的判读
专项提能1
图表特征
该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
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典 型 例 题
(1)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D.整体分布较均衡
活动类型 位置 形态 活动特征 温度比光球层表面 其他地方低 色球层太阳大气高 度集中的能量释放 过程(色球爆发) 对地球的影响 ①黑子、耀斑增多→电磁波扰动地 球大气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 ②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扰 耀斑 色球层 大而亮的
黑子
光球层 黑色斑点
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日珥
色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剧烈太 阳活动现象
喷射的气体呈弧状,像太阳 的耳朵一样而得名
日全食时,可肉眼观测到
日冕物质抛射
表现为日冕结构在几分钟至 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向 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 使大范围日冕受到扰动,破 坏了太阳风的流动,是规模 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 动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共30张PPT)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 规律。
(2)由材料二分析可知,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 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现象
意义
耀斑 B 增亮斑块 太阳活动的
黑子 C 暗黑斑点
标志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3)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能源,如煤、石油等。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①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00-日出时间)×2=(日落 时间-12)×2。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00-日落时间)×2。 (3)特殊地点的昼夜计算。 ①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②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 ③极夜区:昼长=0小时,夜长=24小时。
(2)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故除春、秋分日外,某地点昼长或夜长越接 近12小时,越靠近赤道,纬度也就越低。
(3)同一地点,距春分日或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想一想1: 春秋分昼夜都等分,如何判断是春分还是秋分? 【答案】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春分日后北半球昼变长、夜 变短;秋分日后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小技巧: 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直射点位置 (1)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 (2)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 (3)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
①概念:□15太__阳__光__线__与地平面的夹角,又称太阳高度。
②数值: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 度是0°。
③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时的太阳高度,其计算公式为H=90° -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纬度分布。
每年有□21 ___两_____次直射
[小提醒]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并非都达到了一年中 的最大值。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不 是在夏至日,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时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四季更替
(1)形成:由于 □22 昼__夜__长__短__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太阳辐射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活
动
p9页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
图 1.8 北 半 球 大 气 上 界 太 阳 辐 射 的 分 布
拓展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图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活
动
p9页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太阳辐射大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
热 带 雨 林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亚寒带针叶林 亚
热带雨林
图1.9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一般,太阳辐射越多的地区,生物量也多。
活
动
p9页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太阳辐射大致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4月1日凌 晨出现在 新西兰达 尼丁市上 空的一片 壮观的红 色极光。
在芬兰 南部的 海文卡 城出现 了清晰 可见的 美丽极 光。
“极”航天器(Polar)成 功拍摄到记录地球南北 极两端同时出现美丽极 光景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国海军海岸
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报告,说雷达受到了来自东
太阳辐射的 巨大能量是 怎样产生的?
太阳辐射对 地球和人类 有什么影响?
(2) 太 阳 的 能 量 来 源
氢、氦
主要成份
核聚变 4H
高温 高压 二 十 二 亿 分 之 一
He+能源
影对 响地 深球 远和 人 类
地球
表面温度
6000K
炽热气球体
思考:如果没有了太阳辐射,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2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更替和五带划分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 综合思维:通过观测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的变化规律及在现实 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产生的影响。
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现象,运用
2.说明四季和五带的 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理论,解释楼间距、太阳能
归纳拓展 1.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如上图)。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日出为 0°—逐—渐—增大→正午最大—逐—渐—减小→日落为 0°。 (2)正午太阳高度:特指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 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 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 低。 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2)极值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2)说明: 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纬度差:若两点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用高纬度减去低纬度;若两 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相加求和。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 HA=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 HC=90°-(10°+23°26′)=56°34′
材料二 我国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节约土地投资成本,使楼间距越 来越小,许多地区出现了牵手楼,如下图:
据此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小区业主为什么这么重视楼间距问题? (2)楼高与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底层业主们采光条件最差的季节是 哪一个?为什么? 提示:(1)楼间距与太阳光照相关,在太阳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楼间距 的大小会影响到采光效果。 (2)冬季。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四季中最小,前楼的影子最长。
(新教材)地理必修1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二节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目标1.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2.了解并熟悉地质年代表。
3.熟悉地球的演化历史,掌握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1.地层与化石(1)地层: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
在未受剧烈地壳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
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2)化石: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3)地层与化石的关系:化石是确定其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2.地质年代表(1)地质年代: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者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
(2)地质年代表: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的时间顺序表。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1.原始地球: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星云盘内的物质经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
2.地核、地幔、地壳形成: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
密度大的物质逐渐聚集到地球的中心,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
3.大气圈: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圈。
4.水圈:随着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发生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
5.生命开始:目前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亿年。
6.生命大爆发:大约5.4亿年前,在相对短暂的2 000多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生物种类。
此后地球进入显生宙。
7.人类诞生:大约180万年前。
判断1.地球温度是不断升高的。
( × )2.地球生命大爆发大约发生在2 000多万年前。
( × )连线把地质事件与大致对应的时期用线段连接起来。
答案三、地球演化过程1.生物演化(1)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多彩课堂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色球层:耀斑 (yàobān)
第十四页,共23页。
太阳活动(tài yánɡ huó dònɡ)极大年
太阳活动(tài yánɡ huó dònɡ)极大年
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周期大约(dàyuē)是多少? 11年
第十五页,共23页。
1705
1980
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是否(shì fǒu)与(1) 相同?
太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 (
)
A.光球层
B.色球层
2. C.日冕层
D.太阳内部
2.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
(huó dòng)和变化的主要B 动力是(
)
A.重力能 B.太阳辐射 C.风能 D.生物能
第二十页,共23页。
1999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空间中心发 表公报说,人类将迎来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美国空间 环境中心将对其密切观察,并及时发布有关信息(xìnxī) 。据此完成3~4题。
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xíngshì) 向四周放射能量
高压
4H
高温
核聚变 1He + 能量
第四页,共23页。
2.太阳辐射对地球(dìqiú)的影响
(1)太阳(tàiyáng)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第五页,共23页。
(2)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huó dòng)的主要动力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章 行星地球。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突破课本活动,得出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和我国的 分布规律。(2)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太阳辐射能
新教材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42张PPT)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5-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3)季节变化 纬度带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南北回归线之间
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每年受到太阳直射两次
实践链接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我国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为何 比南方大?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课标阐释
1.结合示意图分析正 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 化、纬度变化规律,解 释太阳能热水器集热 板角度随季节变化调 整的原因 2.结合示意图分析昼 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规律及成因, 解释生活中昼夜长短 变化的现象 3.说明四季和五带的 形成及其划分方法
-23-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主主题题探探究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
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 时 30 分 9 时 9 分 11 时 25 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17-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主主题题探探究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白昼以12时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 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配套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
预习过关检验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 000 ℃。( × ) ②太阳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正处于稳定的青年期。( × ) ③太阳辐射是整个太阳系光和热的主要源泉。( √ ) ④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只是太阳辐射总能量中非常少的一部分。( √ ) ⑤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的周期都是11年。( √ ) ⑥太阳活动只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 (× ) ⑦太阳活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只会给人类带来不利。( × ) ⑧太阳活动的影响程度还受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 √ )
纬度
60°N
50°N
40°N
30°N
可能总辐射 量/(W·m-2)
139.3
169.6
196.4
216.3
有效总辐射 量/(W·m-2)
54.4
71.7
98.2
120.8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20°N 228.2 132.7
0° 248.1 108.8
美元贷款帮助美国某公司建立位于南加利福尼亚州的当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据此完
成3~5题。
3.太阳能量巨大,是因为( A )
A. 内部有核聚变反应
B. 内部有核裂变反应
C. 内部有岩浆活动
D. 内部有放射性元素
4.与建设核电站相比,建太阳能电站的优势是( D )
A. 投资少,建设快
B. 技术要求低
配套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次黑子最大值出现的年份相差12 年 B. 黑子出现最大值的年份与出现最小值的年份相差11 年 C. 两次黑子最小值出现的年份相差10 年 D. 连续两次黑子最大值出现的年份相差11 年 解析:(1)一次太阳活动会影响部分地区,但不可能使全球各地均出现停电现象,A 项错 误;耀斑爆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 项正确;我国 华北地区纬度相对较低,看不到极光,C 项错误;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D 项错误。 (2)连续两次黑子最大值出现的年份相差大约为11 年,A 项错误,D 项正确;黑子出现最 大值的年份与下一次出现最大值的年份相差大约为11 年,B 项错误;连续两次黑子最小值 出现的年份相差大约为11 年,C 项错误。 答案:(1)B (2)D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③北半球冬半年(图3)。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南 半球相反。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此 时极夜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
(3)极昼与极夜范围的确定方法。 若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α,则该日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为φ=90°α(如图所示)。如:太阳直射10°N,则这一天发生极昼的范围为80°N及其以 北地区,发生极夜的范围为80°S及其以南地区。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_昼__弧和_夜__弧两部分,某点所处 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北
昼短夜长 长
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连一连]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属的温度带相连。
【思考】 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变为20°,则五带的范围将如何变化? 提示: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能力1 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判断: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两 看”:
【解析】1选B,2选A。第1题,B位于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时为 北半球的夏至日,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夏半年;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最大;太阳黑子数目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没有关系;只有春秋分时晨昏 线与经线重合。第2题,D位于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时为北半 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地球1月初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所以 这一天地球公转速度将变快;地球自转速度不受公转速度变化的影响;该日北半 球纬度越高其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高一上学期地理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件 第一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8张PPT)
直接影响
①万物生长靠太阳 ②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③提供太阳能
间接影响 ④提供矿物燃料
8
三、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1、纬度:
问1:由图1.12推测,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问2:生物量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什么关系?
一般情况下,纬度高低与太阳辐射量成负相关。(读图1.12、图1.13, 完成活动后问题)
A.降低大气温度
B.提高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A
D.增强地面辐射
14
案例分析: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为什么太阳辐射量大?
①海拔高,空气 稀薄,杂质少, 对太阳辐射削弱 作用弱;②晴天 多;③日照时间 长,获得太阳辐 射多
四川盆地为什么太阳辐射量低?
①盆地地形,地 势低;②水汽不 容易扩散,阴雨 天多,对太阳辐 射削弱作用强; ③日照时间短, 获得太阳辐射少
27
28
读图回答,图中信息最能直接反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B.在南北极形成极光
C
C.产生“磁暴”
D.诱发自然灾害
26
课堂小结:
形状 主要成分 表面温度 日地距离
概况
太阳
影响
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
概念 能量来源 对地球影响 影响因素 中国太阳能分布
太阳大气结构 概念 类型 周期 对地球影响
4
一、太阳概况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到 达地球的是二十二亿分之一
5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具体表现
1、万物生长靠太阳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6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具体表现
3、直接为人类提供太阳能(光和热)
2019秋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问题研究 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共13张PPT)
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五星” 方式,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六号”卫星及“天平一 号”A星与B星“嘉定一号”、软件定义卫星等4颗微纳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据此完成1题。 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是
5.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
(1)甘肃省的酒泉发射基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其有利的发射条 件: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 性好。
(2)太原发射基地位于山西省的高原地区,其有利的发射条件:① 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②自然环境优美;③具有发 射多型号卫星的能力。
3.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宇航器的发 条件 射和跟踪
纬度 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发射燃料
地势 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 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 位置 交通 条件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 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1.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 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 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 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我国古书上将火 星称为“荧惑星”,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
()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解析海南文昌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 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器发射。 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问题探究
材料一 “蜀犬吠日”图:
材料二 素有“日光城”之称的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藏语意为 “圣地”。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 657米。这 里属高原干旱气候,特点是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年日照时 间长达3 000小时以上。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蜀犬吠日”反映了什么地理现象。形成原因是什么? (2)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地理原因是什么?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
(1)分类: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
(2)特征
亮度
厚度
密度 温度
观测
光球层 最强 约500千米 大 色球层 较弱 约1 500千米 小
低
肉眼直接观测
高
在日全食时或借助望远镜观 测
日冕层 极弱 几个太阳半径 最小 最高 在日全食时或用日冕仪观测
①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被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数量变化 具有__周__期__性___。
阳
不开太阳
水循环、大气 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 运动的动力 活动的主要动力
工业燃料的源 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
泉
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生产、生活用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 能的源泉 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 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纬度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天气
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 太阳辐射弱
地势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 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大气透明度
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 辐射弱
3.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典例剖析
例题 1 (2020·海南东方月考)读“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 布曲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D ) ①纬度较低
②距海远,降水少
区域认知:能够解释不同区域太阳辐射强弱 差异的原因。
综合思维:能够合理描述和解释太阳活动, 并说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太阳辐射和太阳活 动,说明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本节要点
1.太阳辐射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温度,是 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 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自主梳理 合作探究 素养培优 课堂小结 随堂达标 开阔视野 课时作业
自主梳理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_电__磁__波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核__聚__变___。
2.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___光__和__热__,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 和生命活动的主要__动__力___。 (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__能__量___。可直接转化为热能,也可以被捕 获并存储,转换成热能、电能等。人们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 __矿__物__燃__料___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__太__阳__能___。
3.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地球的磁场,产生__磁__暴___现象。 (2)扰动地球的大气层,使两极地区产生__极__光___现象。 (3) 当 这 种 扰 动 足 够 强 烈 时 , 还 会 对 ___卫__星__导__航__ 空 间 通 信 、 _电__网____、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提示:(1)“蜀犬吠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四川太阳能资源的贫乏。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南方.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 地形封闭,大气密度大。阴雨天气多,故日照时间较少。
(2)拉萨所在地区的降水较少,空气稀薄,日照时间较长。
归纳拓展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作用
表现
万物生长靠太 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
②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流被称为 __太__阳__风___。地球磁场能够阻挡__太__阳__风___,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
2.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大气的__变__化___称为太阳活动。 (2)类型及分布
类型 分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太阳黑子 光球层
太阳耀斑 色球层
日珥 色球层
日冕物质抛射 日冕层
③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④气候干燥,降水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C )
A.黑子
B.耀斑
C.极光
D.极昼
[解析] (1)甲地位于30°附近,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同时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故而 太阳辐射丰富,D正确;距海远近以及海拔高低在该纬度范围不是主要的 影响因素(30°S附近,既有离海洋近的地区,也有离海洋远的地区,既 有高山地区,也有低海拔地区)。(2)读图,乙地位于南极点附近,且太阳 辐射量为0,说明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无法观测黑子、耀斑等太阳活 动,可能观测到极光现象,C正确,A、B、D错误。
对点训练
1.(2019·安徽安庆一中期末)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对比图”,回 答(1)~(2)题。
(1)我国东部的M地区太阳总辐射量最少的原因是( C )
A.纬度高
B.海拔低
C.降水多
D.晴天多
(2)太阳总辐射量N大于P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降水多
D.晴天多
[解析] 第(1)题,依据纬度可知,M位于我国东部地区30°N附近, 纬度较低,A错。海拔低与太阳总辐射少没有必然联系,B错。M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晴天少,所以太阳总辐射量少,C对,D错。故 选C。第(2)题,图中P、N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从纬度位置可看出,N 应该位于青藏高原、P位于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太阳总辐射量大于西北地 区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B 对。纬度不是主要因素,A错。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但太阳辐射总 量低,天气不是主要因素,C、D错。故选B。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 响。
2.学会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 因素。
3.结合图片及相关资料掌握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和太阳活 动的类型。
4.结合实例分析太阳辐射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调查等 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