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本质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方本质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历程
浅谈西方本质主义哲学思想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本质主义作为西方近代及其以前统治西方哲学领域的思维方式,虽经历了不同时期,但本质主义一直影响着西方哲学发展并推动哲学领域的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通过西方哲学史纵向和横向的研究,试图将西方本质主义思想体系立体的呈现出来,在分析纵向核心问题演变的同时分析每一段历史时期代表人物和代表思想的特征,掌握内在的发展脉络,从而更系统的展现西方本质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本质主义本质西方
研究西方哲学史,通过西方哲学家关于一系列突出重大问题的探讨,分析各家之言,以此来整体上把握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本质主义作为西方近代及其以前哲学领域较为一统的思维方式,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学者颇多,有学者专注于研究西方历史上某个或某几个哲学家的本质主义思想,有学者研究其本质主义的发展,我将努力整理本质主义思想发展历程。
本文将以西方哲学史为资料,以历史时间为纵向研究轴,从西方本质主义思想的萌芽到其发展并高潮最终走向没落,探寻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转变原因以及重大突出问题的各家之言等关键性问题;同时将每个历史阶段的横截面作为其横向研究轴,代表人物、代表思想进行对比、研究和总结,从而更深刻的认识西方本质主义思想的每个
历史阶段的横向发展特点。
从历史的纵横研究之间,将西方本质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系统的形成立体脉络,整体把握西方本质主义的思想发展规律。
一、本质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古希腊“本质”萌芽与发展
可以说,西方近代及其以前的哲学思想都在基本都在围绕着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在进行。
最早进行探索的是古期古希腊哲学家在探索宇宙论、本体论、实在等形而上学的问题,他们寻找解释宇宙最高原则,出现例如物质、精神和存在等一系列命题,并根据这些原则对宇宙做最本质的思考,也正是这样,古希腊哲学率先开始了关于本质的思考。
随着泰勒斯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并且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本原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决定意义的词语,他的问题和思维方式更是表现出了哲学思维的本质特征。
随着更多的哲学家开始关注什么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泰勒斯之后,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命题,阿那克西曼德提出了生成万物的本原是“无定”,它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之后的阿那克西美尼和赫拉克利特在曼德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气本原说”和“火本原说”根据它们思考问题和给予本原的答案,并且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遵照命运而来,命运就是必然性-他宣称命运的本质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 ,人们将这些人称为伊奥尼亚学派,他们的共同点是承
认世界万物具有统一性,是一个变化着的“一”。
于此同时,另外一个哲学团体毕达哥拉斯学派则将“数”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提出了数字先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与伊奥尼亚学派不同的是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众多。
于此同时的爱利亚学派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而且认为神使唯一不变的,是无形体的,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在之后中世纪本质主义盛行的特征中发现有爱利亚学派神论的影子。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爱利亚学派代表人物巴门尼德,以“是者”代替了“神”的概念,虽然与克塞诺芬尼的“神”概念一样,都表示“不变的一”,但“是者”开创了用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先河,同时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时还有一个学派认为元素是事物最小的单位,并提出了原子说等解释世界本原的理论,元素派以变化的多来解释世界的本原。
此时以探寻本源为目的,以时间上的先在为特点。
古希腊哲学之后的继承者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如果说苏格拉底只是改变古希腊朴素思维方式到之后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方式,那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明确的表述了关于理念和实体等逻辑上的本质内涵。
并且亚里士多德还指出了本原就是“万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从它产生出来,最后又归于它” 。
这也预示着古希腊从探究事物本原转化为本质主义哲学的研究。
(二)中世纪神权统治下的本质主义发展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开始兴起,其宗教神学开始统治社会,而古希腊时期那种理性的本质主义也开始被中世纪这种宗教神权下的信仰本质主义所取代。
从古希腊哲学后期,哲学领域怀疑主义深入人心,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思想力量。
这里不得不提出基督教哲学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他在《教义手册》中有段话很好的解释了信仰本质主义代替原始理性本质主义是其历史的必然。
这段话是“这些哲学家们,虽然具有很多天才,有火热的研究志愿,享受丰富的闲暇时间,又有人类推测力的资助和历史经验的凭借,却还没有把一切事物都寻求出来,弄个明白。
甚至连他们所夸说的各种发现也有许多仍是些推测,不是确定的知识。
”在这样的理性本身出现其缺陷的时候,哲学家们将通过自然的理性所证实的成果自然而然的引向超乎理性之上的东西,这便是神学的领域。
而哲学也并未推出历史舞台,神学利用哲学的思辨性来发展自身,哲学成为了神学发展自身的.工具。
奥古斯丁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和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都是利用哲学来使得神学哲学化。
基督教统治之下,本质主义以比之前更加明显的方式体现出来,世间一切都是上帝所造,上帝所安排好的,即使是基督教的两重世界也是由上帝所掌握。
这样,人们在对上帝的信仰中,这种信仰本质主义也深入每个人心。
本质主义发展从古希腊时期进入到中世纪时期,原始理性的本质主义发展进入神权统治的信仰本质主义有着其必然性。
正是在古希腊后期理性本质主义逐渐无法解释希腊哲学的核心问题,逐渐导致一种普遍的怀疑主义,对理性的怀疑,对理性本质主义体系的怀疑,最终导致了理性本质主义的暂时下台,信仰本质主义在宗教神权统治下得到巩固。
但不得不提出的是理性本质主义在中世纪并非是终结,而是由于时代局限自身出现缺陷导致人们无法更好的解释世界,从而以一种隐秘的方式潜伏于人们的思维中,而当这种本质主义遇到适当的时机,又会重新占领统治地位。
(三)近代理性本质主义的回归
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展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哲学的理性发展重新开辟了道路。
由于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功,理性的力量得到了人们重新的肯定。
科学家们运用公式和定律解释世界,从而新的理性本质主义开始围绕有关普遍必然性的认识、知识的问题。
此时,近代哲学就是知识论,费希特就把自己的哲学体系称为“知识学”。
在这样的环境中,哲学家们开始研究什么是绝对性知识存在的基础,洛克说,实体是一切存在与观念的支托和支撑物。
“实体”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他认为实体是万变不离其宗,变中保持不变的东西。
洛克和霍布斯都将物质实体来解释世界。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来论证精神实体的存在,以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来解释世界。
而斯宾诺
莎和莱布尼茨则否定两个实体的说法,莱布尼茨认为实体只存在一个,并认为这仅此一个应该是精神实体。
在这样推崇理性,理性至上的时代,中世纪的上帝万能被理性万能所取代。
理性成为发现永恒真理的工具,发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笛卡尔把理性神圣化为“天赋观念”,康德把某些概念看作“先验范畴”,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则把理性发挥到极致。
中世纪之后,理性重新回归本质主义,并且将追求“实体”的本质主义带到了理性的巅峰。
(四)近代之后对本质主义的质疑与诘难
近代之后,西方哲学界出现了反对本质主义的思潮,其中以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较为代表,科学主义要求超越追求世界的本质和本原的传统形而上学,要着眼于人的经验所及的真实世界,哲学应该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
以叔本华等人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要求哲学要超越理性至上、理性万能的倾向,突破狭隘的认识论界限,转向人的真实,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
尼采猛烈抨击了苏格拉底关于把知识当做人生最高目的和道德行为的最高原则,而将理性摆在万能的位置,忽视人的自身。
他认为,形而上学所谓“真实世界”不过是人们为了逃避世俗的痛苦而虚构出来的。
形而上学的真实世界是否定生命、敌视生命和衰败生命的表征。
同样的,海德格尔也指出了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所犯的错误,认为其在没有了解存在者究竟怎样存在以前就肯定了其存在,而使其成为绝对的知识,从而来解构理性本质主义的体系。
在此之
后的维特根斯坦、德里达、福柯等人也明确的开始打出反本质主义的旗帜,维特根斯坦还用一种本质主义的立场来张扬自己的反本质主义的主张。
在近代之后,哲学上都对本质主义持否定和摒弃的态度。
总之,反本质主义提出回到具体,,面向现象的主张,重新思考理性和本质,并予以正确合理的理论范畴。
二、本质主义的特征
首先,本质主义追求事物的“先在”、“本原”和“源头”,不管是从古希腊哲学的水、火、土、气等物质存在作为万物之原,还是把世界归于数、理念、形式等精神性东西,当理性无法解释世界的时候借助于宗教神学的万能的上帝来继续探寻世界,解释世界。
可以说,西方哲学界近代之前一直在找寻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以此来解释世界。
其次,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作为西方近代之前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将所有东西都一分为二,并且将此二者置于封闭,独立,对立的体系中。
现象和本质,物质和精神,绝对和相对,在这样的二元之分下,追求本质,追求绝对,追求其一,执与理性抽象的无限和绝对。
追求完全客观性、绝对性和不变性的东西,因此,本质主义在一分为二的前提下,强烈追求事物的真实和根本,追求绝对的客观,祛除一切主观性的东西。
以此来获得绝对真理,来解释世界,达到真正的理想状态。
最后,本质主义是一元中心论,在一分为二的二元分立之下,一元中心才是本质主义的核心。
其中一方必定是另外一方的
支配者和统治者,一方是真实、绝对的存在,而其他则是非真实本质的存在,这样,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等表现出本质和存在的关系,最终确立本质主义一元中心的价值体系。
三、总结古希腊的理性是与宇宙的心灵相通的思辨,中世纪的理性是神学和信仰的助手,近代的理性则是时代的精神,是自然科学的精神。
西方本质主义在古希腊本体论中本质主义开始萌芽,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万物“本原”的思考带着还原论的色彩,绝对的支配下完成最初的含义从原始到实体或本质的过渡。
由于对理性的发觉同时予以肯定,对感性的相对淡化,造成了这种必然的转化。
从此,西方本质主义在哲学的舞台上生根发芽并开始不断壮大发展。
从古希腊萌芽到中世纪神权下的神性本质主义发展,是古希腊理性存在缺陷而出现的必然结果,是将理性潜伏在神权下的本质主义。
随后文艺复兴之后,理性本质主义重新占领哲学舞台,理性的回归,将之前从本体论的讨论转为认识论的讨论。
近代的理性不同于古希腊的理性,近代之所以被称为理性的时代是因为追求自然本质性问题的求知精神、强调观察和实验的实证精神、通过准确的尺度而达到的确定性和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
这是在人们认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的关于哲学的、理性的、本质主义的进步和发展。
直到近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批反本质主义思潮,本质主义的思想统治在近代之后开始逐渐瓦解。
随着克里普克、普特南在现当代对本质主义的
维护和发展,本质主义也会随着哲学时代的发展逐渐发挥应有的
作用,反过来又会推动哲学上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上海师大等五所大学选编.欧洲哲学史原著选编[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3
[2] 杨适.哲学的童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82
[3] 杨寿堪.实体主义与现象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
报.2001年(05)
[4] 徐岱.反本质主义与美学的现代形态[J].文艺研究.2000
年(03)
[5]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94)
[6] 张家龙.论本质主义[J].哲学研究,1999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