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讲义总结讲解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颜色反应一、目的意义1、学习几种鉴定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一般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和了解一些鉴定蛋白质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1、双缩脲反应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2分子尿素发生缩合放出1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这一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相似的键,因此也具有双缩脲的颜色反应.借此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存在或测定其含量。

应当指出,双缩脲反应并非蛋白质的特异颜色反应,因为凡含有肽键的物质并不都是蛋白质.2、茚三酮反应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蓝紫色化合物,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及α-氨基酸(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所共有。

含有氨基酸的其他化合物也呈此反应.该反应十分灵敏,1:1500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就能呈现反应。

因此,此反应广泛用于氨基酸的定量测定.3、黄色反应含有苯环侧链的(特别是含酪氨酸)蛋白质溶液与硝酸共热时,呈黄色(硝基化合物),再加碱则变为橙黄色,此反应也称为黄蛋白反应。

OH+HNO3HO NO2+H2OHO NO2+O NOH三、仪器与试剂1、试剂(1) 蛋白质溶液:取10mL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得上清液。

(2) 0。

3%色氨酸溶液、0。

3%酪氨酸溶液、0。

3%脯氨酸溶液、0。

5%甘氨酸溶液、0.5%苯酚溶液。

(3) 0.1%茚三酮-乙醇溶液:称取0。

1g茚三酮,溶于100mL 95%乙醇。

(4) 10%NaOH溶液、1%硫酸铜溶液、尿素、浓硝酸.2、仪器:试管及试管夹、酒精灯。

四、操作方法1、双缩脲反应(1) 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少量尿素,用微火加热使之熔化,待熔化的尿素开始变硬时停止加热。

此时,尿素已缩合为双缩脲并放出氨气(可由气味辨别).待试管冷却,加入约1mL10%NaOH溶液,振荡使其溶解,再加入1滴1%硫酸铜溶液。

混匀后观察出现的粉红色. (2)另取1支试管,加入1mL蛋白质溶液,再加入2mL 10%NaOH溶液摇匀,然后再加入2滴1%的硫酸铜溶液。

生物化学讲义第四章生物氧化

生物化学讲义第四章生物氧化

+第四章生物氧化【目的和要求】1.掌握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掌握线粒体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种类。

3.掌握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胞液中NADH的氧化,二条穿梭途径。

4.熟悉氧化磷酸化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及其调节,P/O,ATP的生成和利用。

5.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及方式,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其他氧化体系。

【本章重难点】1.呼吸链组成、脱氢部位及产能部位,偶联机制。

2.氧化磷酸化概念,影响因素。

3.二种穿梭作用。

4.呼吸链组成、脱氢部位及产能部位。

5.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学习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成ATP的氧化体系第三节其他氧化体系第一节概述一、概述⒈生物氧化的概念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指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的过程。

生物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为生物体提供能量.⒉生物氧化的过程⒊生物氧化的特点⑴相同点:体内氧化与体外氧化① 物质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②物质氧化时消耗的氧量、得到的产物和能量相同。

⑵不同点 :体内氧化 体外氧化 ①反应条件: 温和 剧烈 ②反应过程:分步反应,能量逐步释放 一步反应,能量突然释放 ③产物生成: 间接生成 直接生成 ④能量形式: 热能、ATP 热能、光能第二节 生成ATP 的氧化体系一、呼吸链 (Respiratory Chain)⒈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一系列酶和辅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可以将代谢物脱下的氢(H ++e )逐步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由于此过程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有关,所以这一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多糖 脂肪 蛋白质葡萄糖 甘油+脂肪酸 氨基酸HC O 2T A C乙酰C o AO 2H 2O能量⒉呼吸链的组成用胆酸、脱氧胆酸等反复处理线粒体内膜,可将呼吸链分离得到四种仍具有传递电子功能的酶的复合体。

生化知识简单汇总

生化知识简单汇总

《生物化学》复习讲义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 非极性中性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②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③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④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3.理化性质(1)两性解离与等电点: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解质。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数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通过对280nm波长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可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3)茚三酮反应氨基酸的残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

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二、肽键与肽链: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NH-)。

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即自由氨基端(N 端)与自由羧基端(C端),肽链的方向是N端→C端。

人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重要的有: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整理总结(一)2024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整理总结(一)2024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整理总结(一)引言概述: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组成和化学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能量转化、生物催化反应等。

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酶和代谢等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一、有机化合物1. 碳的特殊性质:四个共价键、构成多样性、形成立体异构体等。

2. 元素组成和结构:碳水化合物、脂肪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3. 功能基团:羟基、羰基、氨基和羧基等。

4. 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的氧化与还原过程。

二、蛋白质1. 构成和结构:氨基酸的化学性质、蛋白质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等。

2. 功能和特性:酶活性、运输和传导、免疫反应等。

3. 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转录和翻译过程、蛋白质的降解途径。

4. 蛋白质与疾病:蛋白质突变引发的疾病、蛋白质药物的研发等。

三、核酸1. DNA和RNA:结构、功能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2. DNA复制:原核和真核细胞的DNA复制机制。

3. RNA转录:转录过程和各类RNA的功能。

4. 遗传密码和蛋白质合成:密码子的识别、蛋白质的翻译过程等。

四、酶1. 酶的特点和作用:催化速率、特异性、酶活性的调节等。

2. 酶的分类和结构:氧化还原酶、水解酶、激酶等不同类型的酶。

3. 酶促反应机制:底物结合、过渡态形成、产物释放等过程。

4. 酶动力学:酶的速率方程、酶的抑制剂等。

五、代谢1. 细胞代谢的概念和分类:有氧和无氧代谢、异养和自养代谢等。

2. 能量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等。

3. 合成代谢:核酸、脂类、蛋白质和多糖的合成途径。

4. 代谢调控:转录调控、翻译调控和代谢产物的反馈调控。

总结: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组成和化学过程的重要学科。

本文通过梳理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酶和代谢五个大点的相关知识点,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整理总结。

深入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为后续的学习和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化学讲义第五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讲义第五章糖代谢

第五章糖代谢【目的和要求】1、掌握糖分解代谢,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途径及催化所需的酶,特别是关键酶和主要的调节因素以及各通路的生理意义。

2、掌握肝糖原合成、分解及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掌握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3.熟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糖是生物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血糖的概念,正常值以及血糖的来源、去路。

4.了解糖的吸收方式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糖代谢异常。

【本章重难点】⒈糖酵解及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径及关键酶⒉TAC、糖异生的生理意义⒊糖原合成分解的调节⒋血糖的调节⒌TAC循环、生理意义、调控⒍糖异生学习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第六节糖异生第七节血糖及其调节第一节概述糖的主要生理功能⑴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据估计人体所需能量50%~70%左右是由糖氧化分解提供的。

⑵糖也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如核糖构成核苷酸及核酸成分;蛋白多糖构成软骨、结缔组织等的基质;糖脂是生物膜的构成成分等。

⑶体内还具有一些特殊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糖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糖类主要为淀粉,口腔唾液腺及胰腺分泌有淀粉酶,仅能水解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产生分子大小不等的线形糖。

淀粉主要在小肠内受淀粉酶作用而消化。

在小肠黏膜细胞刷状缘上,含有α-葡萄糖苷酶,继续水解线形寡糖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

消化道吸收入体内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经门静脉进入肝,部分再经肝静脉入体循环,运输到各组织,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

糖的储存形式是糖原。

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糖的分解代谢是糖在体内氧化供能的重要过程。

糖氧化分解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无氧酵解;②有氧氧化;③磷酸戊糖途径。

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的葡萄糖单位通过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进而还原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由于此过程与酵母菌使糖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生物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化学基本概念1.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的合成、转化和降解规律的一门学科。

生物体内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等,它们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和结构组分。

2.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单元,具有结构、酶、携氧、抗体等生物学功能。

(2)核酸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载体,包括DNA和RNA两大类,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具有储存遗传信息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功能。

(3)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的主要来源。

(4)脂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还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 蛋白质的结构(1)蛋白质的结构级别蛋白质的结构级别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α-螺旋、β-折叠等次级结构,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立体构象,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多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

(2)蛋白质的构象变化蛋白质的构象包括原生构象、变性构象和热力学稳定性构象。

蛋白质的构象变化直接影响着蛋白质的功能。

2.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作为生物体内最主要的功能分子,具有结构、酶、携氧、抗体等多种功能。

其中,酶是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细胞内代谢调节的主要媒介,参与了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代谢过程。

三、酶的性质和功能1. 酶的结构和功能(1)酶的结构酶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其结构由氨基酸残基序列决定,具有特定的三级结构和活性位点。

(2)酶的功能酶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参与了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

2. 酶的性质(1)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金属离子等。

(2)酶的抑制酶的活性可以被抑制,包括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等。

生物化学讲义

生物化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中各种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生物化学又称为生命的化学简称:生化,是研究生命分子基础的学科;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二、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1.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织、结构、特性及功能; 蛋白质、核酸2.研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代谢调节;研究糖、脂、蛋白质、核酸等物质代谢、代谢调节等规律,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3.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研究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及表达、基因工程等,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是现代生化研究的重点;三、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四、生物化学与健康的关系生化是医学的基础,并在医、药、卫生各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课程不仅是基础医学如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组织学等的必要基础课,而且也是医学检验、护理等各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五、学好生物化学的几点建议1.加强复习有关的基础学科课程,前、后期课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熟练应用;2.仔细阅读、理解本课程的“绪论”,了解本课程重要性,激发起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每次学习时,首先必须了解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预读教材,带着问题进入学习;4.学习后及时做好复习,整理好笔记;5.学生应充分利用所提供的相关网站,从因特网上查找学习资料,提高课外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6.实验实训课是完成本课程的重要环节;亲自动手,认真、仔细完成每步操作过程,观察各步反应的现象,详细、科学、实事求是地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主要元素组成:C、H、O、N、S;特征元素:N元素含量比较恒定约为16%故所测样品中若含1克N,即可折算成克蛋白质;实例应用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AA一编码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蛋白质合成时受遗传密码控制的氨基酸,共有20种二氨基酸的结构通式:L-α-氨基酸甘氨酸除外三氨基酸根据R基团所含的基团,可分为酸性氨基酸羧基、碱性氨基酸氨基及其衍生基团和极性的中性氨基酸羟基、巯基和酚羟基;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蛋白质的基本结构1.肽键和肽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共价键称肽键,肽键是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之间相互连接的主键;2肽:氨基酸通过肽键而成的化合物称肽;3生物活性肽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概念: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意义:是空间结构及其功能的基础;实例分析:胰岛素、分子病等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曲而成的三维结构,又称构象;维系空间结构的化学键:氢键、盐键、疏水键和二硫键等空间结构可分下列层次: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特点是多肽链中疏水的氨基酸一般集中在分子内部;有些蛋白质仅有一条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其表面可形成活性中心,具有活性;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的概念、数目、种类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分类一、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两性电离与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离子,其分子所带电荷受环境pH的影响;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呈电中性时的溶液pH值称蛋白质的等电点pI;1蛋白质在pH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呈阳离子,2蛋白质在pH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呈阴离子,3蛋白质在pH和其等电点相同的溶液中不带电,此时溶解度最低,易于沉淀析出;临床应用:电泳技术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朝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方向泳动,称电泳electrophoresis;电泳技术是目前分离、提纯、鉴定蛋白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2.蛋白质的亲水胶体性质临床应用:盐析salt precipitaion、有机溶剂沉淀法3.蛋白质的沉淀1盐析法2有机溶剂沉淀法3生物碱试剂法4重金属沉淀法4.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破坏,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丧失的过程;引起蛋白质变形的因素:举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变性的本质:非共价键断裂,使蛋白质分子从严密有规则的空间结构变成松散紊乱的结构状态;蛋白质变性的实际应用举例:应用变性的实例、防止变性的实例5.紫外吸收性质及呈色反应在280 nm具有紫外吸收的特点临床应用:用280nm 吸收值测定对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二蛋白质的分类1.按分子形状分类球状蛋白质、纤维状蛋白质2.按组成分类单纯蛋白质、结合蛋白质第二章核酸的化学核酸的分类、分布与生物学功能一组成成份1.碱基 A G C U T2.戊糖3.磷酸比较两类核酸的化学组成组成成分DNA RNA磷酸磷酸磷酸戊糖2-脱氧核糖核糖碱基 A G C T A G C U二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1.核苷2.核苷酸二、核酸的分子结构一核酸分子的一级结构二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1.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其主要特点是:1两条链方向相反、相互平行、主链是磷酸戊糖链,处于螺旋外侧;2碱基在螺旋内侧并配对存在,A与T配对的G与C配对,A与T之间二个氢键相连A-T,G与C之间三个氢键相链G-C;3螺旋直径2nm,二个碱基对平面距,10bp为一螺距,距离为;4稳定因素主要是碱基之间的氢键和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堆积力;DNA的二级结构的生物学意义:1提出了遗传信息的贮存方式、DNA的复制机理2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分子基础2.RNA的空间结构tRNA二级结构特点:呈三叶草形,有三环四臂;第三章酶一、酶的概述一酶的概念1.酶的定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本质为蛋白质,具有高度专一性和高效的催化作用;2.酶促反应、底物和作用物二酶促反应的特点1.高度的催化效率在常温常压及中性pH条件下,酶比一般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107 -1013 倍;2.高度催化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从酶对底物分子结构要求不同,可分三种专一性:1对专一性:一种E只能催化一种S 脲酶2相对专一性:一种E只能催化一类S 一种化学键/水解酶类3立体异构专一性:一种E只能催化一种S的某一种特定构型LDH --- 乳酸脱氢酶3.高度的不稳定性易受变性因素影响而失活二、酶的结构与功能一酶的分子组成1.单纯蛋白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脂酶等水解酶;2.结合蛋白酶:酶蛋白+ 辅助因子结合成全酶才有活性1酶蛋白:决定催化反应的特异性选择E催化的S2辅助因子:决定催化反应的类型递电子、氢或一些基团主要有金属离子和有机小分子辅基/辅酶参与组成二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1.活性中心:存在于酶分子表面的局部空间区域构象,由必需基团所组成功能:结合底物并催化底物进行反应2.必需基团:与酶活性中心有关的功能基团酶发挥催化作用所需要基团,一般指分布在酶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包括-COOH、-NH2、-OH、 -SH、咪唑基等;功能:在活性中心内活性中心的组份——有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在活性中心外——维持构象稳定三酶原与酶原激活1.概念: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酶原2.酶原激活:在一定条件下,使酶原转化成活性的酶,称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的过程通常是在酶原分子中切除部分肽段,从而有利于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或暴露;3.意义:在特定条件下被激活,可调节代谢、保护自体避免细胞自身消化,保持血流畅通许多蛋白水解酶如消化腺分泌的蛋白酶、参于血液凝固的酶和溶解纤维蛋白凝块的酶均以酶原形式存在,发挥作用前需先经过加工;实例:胰蛋白酶原激活四同工酶1.概念:催化功能相同,但酶蛋白的组成与结构等均不同的一组酶特点:a. 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成或同一组织同一细胞中;b. 一级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包括带电性质不同,免疫学性质不同,但空间结构中的活性中心相同或相似;c. 往往是四级结构的酶类;d. 已发现一百多种酶具有同工酶性质;发现最早研究最多的是乳酸脱氢酶,它有五种同工酶;临床测定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多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组成、分型、分布、命名和医学应用以乳酸脱氢酶为例:LDH是由2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共有5种分型;LDH同工酶在诊断中的意义:心肌炎:LDH1↑,肺梗塞:LDH3↑,肝炎:LDH5↑三、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激活剂等;必需采用测定反应初速度的条件;一底物浓度的影响——矩形双曲线二酶浓度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足够高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三pH的影响酶活性最高时的pH值称酶的最适pH;大多数酶最适pH值在7左右,亦有偏酸和偏碱的例外;四温度的影响最适温度:最大酶促反应速度时的温度;五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凡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称激活剂activator;2.通常分必需激活剂和非必需激活剂两类,前者多为金属离子;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凡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作用称抑制作用,使酶活性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制剂;根据抑制剂与酶结合的方式不同,抑制作用可分为不可逆抑制和可逆抑制两大类;1.不可逆抑制:例子:重金属离子对巯基酶的抑制作用;有机磷农药对羟基酶如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2.可逆抑制:1竞争性抑制:重要实例: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2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可逆地与酶的非活性中心区结合,由于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故称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四、酶与医学的关系一酶与疾病发生酶的质、量异常可致疾病白化病/ 蚕豆黄二酶与疾病诊断酶活性高低可反映疾病主要是血浆中的细胞酶类三酶与疾病治疗多酶片:治疗消化不良尿激酶酶:治疗血栓、抢救心梗糜蛋白酶:治疗老慢支、清创溶酶片:治疗口腔溃疡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小分子有机物,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需由食物提供,一旦缺乏会导致缺乏症;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包括A、D、K、E;缺乏维生素A易导致夜盲症和干眼病;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佝偻病及软骨病;维生素E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维生素K促进多重凝血因子形成;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两大类;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引起口角炎等;缺乏维生素PP易导致癞皮病;维生素B6构成转氨酶的辅酶磷酸吡哆醛;生物素是羧化酶辅酶;泛酸构成的HSCoA 是酰基转移酶辅酶;叶酸是一碳单位的载体,维生素B12是甲基转移酶辅酶,缺乏叶酸和B12都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C是羟化酶辅酶,参与胶原蛋白形成及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缺乏维生素C导致坏血病;维生素、辅酶与相关酶之间的关系维生素活性形式辅助因子形式相关酶B1焦磷酸硫胺素TPP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B2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黄素酶PP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不需氧脱氢酶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转氨酶、脱羧酶泛酸辅酶AHSCoA酰基转移酶生物素生物素羧化酶叶酸四氢叶酸FH4一碳单位转移酶B12甲基B12CH3- B12甲基转移酶C L-抗坏血酸羟化酶第四章糖代谢一、糖的分解代谢一糖的酵解1.糖酵解的概念:糖的无氧分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因其反应过程与酵母的生酵发酵相似,故又称糖酵解;反应部位:在细胞浆内进行,因酵解过程中所有的酶均存于胞浆;2.反应过程:可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第二阶段:丙酮酸还原成乳酸3.糖无氧氧化的生理意义1糖无氧氧化是机体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迅速获得能量的有效方式;2有些组织细胞,如神经、白细胞、骨髓、成熟红细胞、肿瘤等,即使氧供充足,也主要依靠糖无氧氧化获得能量;3成熟红细胞因缺乏线粒体不能依靠糖的有氧氧化来获得能量,所需能量的90%——95%来自于糖酵解;二糖的有氧氧化1.糖的有氧氧化的概念: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彻底氧化成C02和H20的过程;是糖氧化产能的主要方式;2.糖有氧氧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3.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在有氧条件下,人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主要利用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量 1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净得38或36分子ATP,是无氧氧化的19或18倍 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3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相互联系与转化的枢纽; 三磷酸戊糖途径二、糖原合成与分解一糖原的合成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 二糖原的分解由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分解,习惯上指肝糖原的分解;三、 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是指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一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无氧氧化的可逆过程,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空腹或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有利于乳酸的利用 3.调节酸碱平衡;四、 血糖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浓度为~L 葡萄糖氧化酶法2.血糖恒定的意义: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对保证组织器官,特别是对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1.组织器官的调节 肝 2.激素的调节调节血糖的激素有两大类,一类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即胰岛素;另一类是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素等; 三高血糖和低血糖 1.高血糖和糖尿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L 称为高血糖;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L 时,一部分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称之为糖尿;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2.低血糖空腹血糖浓度低于L 称为低血糖;低血糖影响脑组织的功能,会出现头晕、心悸、倦怠无力等,严重时血糖浓度低于L 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如不及时给病人静脉补充葡萄糖,可导致死亡;CO 2+H 2O+ATP葡萄糖或糖原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胞液 线粒体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引起低血糖的病因有:①胰性胰岛β-细胞功能亢进、胰岛α-细胞功能低下等;②肝性肝癌、糖原累积病等;③内分泌异常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④肿瘤胃癌等;⑤饥饿或不能进食者等;第六章脂类代谢脂类包括三脂酰甘油甘油三酯及类脂;一、概述一脂类的分布与含量二脂类的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甘油三脂的中间代谢一三脂酰甘油的分解代谢1.三脂酰甘油动员2.脂肪酸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和水3.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氧化不完全所产生的一类中间产物的统称,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酸1.酮体的生成:生成部位:肝脏2.酮体的利用:利用部位:肝外组织意义:当糖供应不足时,酮体是脑组织的主要能源;饥饿、糖尿病等情况下,脂肪动员增加,肝内生酮增加,血中酮体增加,可产生酮血症、酮尿症甚至酮症酸中毒;二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三、类脂代谢一甘油磷脂代谢二胆固醇代谢1. 胆固醇的合成合成部位肝脏合成原料乙酰辅酶A合成过程 1.二羟戊酸的合成 2.鲨烯的生成 3.胆固醇的生成2.胆固醇的转化与排泄转化为:胆汁酸;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转化为维生素D3四、血脂与血浆脂蛋白一血脂的组成与含量血浆中的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肪酸;二血浆脂蛋白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1电脉分类法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乳糜微粒2超速离心法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2.血浆脂蛋白的性质、组成、功能见表6-2三高脂血症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标准:空腹12-14小时血甘油三酯>2;26mmol/L200mg/dl,血胆固醇>6;21mmol/L240mg/dl为标准;第七章氨基酸分解代谢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维持组织细胞的生长、更新和修复2.参与体内各种生理活动3.氧化供能二蛋白质的需要量1.氮平衡 16%2.蛋白质的需要量 80克/天二、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一氨基酸代谢概况血中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来源1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2组织蛋白质降解3体内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去路:1合成组织蛋白质此为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2分解成CO2 + H2O + 尿素 + 能量;3转变成其它含氮化合物;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1.转氨基作用重要的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肝脏活性最强和谷草转氨酶/ASP心肌细胞活性最强,这两种酶均为细胞内酶,借此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2.氧化脱氨基作用3.联合脱氨基作用——主要方式联合脱氨基作用是指转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催化和谷氨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由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偶联的过程;这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方式;三氨的代谢1.体内氨的来源氨对机体有毒,因此机体必需及时消除氨的毒性作用;氨的来源有三:1氨基酸脱氨生成是NH3的主要来源,2肠道NH3的吸收,此途径的NH3由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及尿素的肠肝循环产生,酸性的肠道环境可减少NH3的吸收;3肾脏产NH3,部分可吸收入血;2.氨的主要去路——合成尿素尿素生成部位:肝脏生成过程:鸟氨酸循环;尿素合成的意义:NH3有毒,尿素是中性无毒高度溶解的化合物,可随血由肾排出,故尿素的生成是体内解除氨毒的最主要方式,是NH3的主要去路;四α–酮酸的代谢1.合成非必需氨基酸2.转化为糖和脂质3.氧化供能三、个别氨基酸代谢一氨基酸脱羧基作用1.组胺来自于组胺酸组胺有扩血管降血压,促进胃液分泌等作用2.GABA 来自于谷氨酸γ-氨基丁酸为抑制性神经递质3.5-HT 来自于色氨酸 5-羟色胺与睡眠疼痛和体温调节有关二一碳单位的代谢:1.概念:指蛋白质代谢中所生成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如:-CH3、-CH2-、-CH=、-CHO等;2.转运载体:四氢叶酸FH4;3.生理功用:参与嘌呤、嘧啶和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三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1.苯丙氨酸代谢先天性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引起苯丙酮酸尿症;2.酷氨酸代谢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可导致白化病;肝脏生化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器官,成人约1500克,占体重的%左右;肝有“物质代谢中枢”之称,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在物质代谢、生物转化及排泄中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的鉴别指标正常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1mg/dl >1mg/dl>1mg/dl >1mg/dl 结合胆红素 极少 ↑ ↑↑ 未结合胆红素 0~dl ↑↑ ↑ 尿三胆尿胆红素 - - ++ ++ 尿胆素原 少量 ↑ 不一定 ↓ 尿胆素 少量 ↑ 不一定 ↓ 粪胆素原 40~280mg/24h↑ ↓或正常 ↓或-粪便颜色正常 深变浅或正常完全梗阻时白陶土色肝胆生化。

(完整word版)生物化学部分总结

(完整word版)生物化学部分总结

第19章代谢总论1、分解代谢: 有机营养物, 不管是从环境获得的, 还是自身储存的, 通过一系列反应步骤变为较小的, 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称为分解代谢。

2、合成代谢: 又称生物合成, 是生物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原件建造成自身大分子的过程。

3、ATP储存自由能为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满足以下四方面的需要: ①生物合成、②肌肉收缩、③营养物逆浓度梯度跨膜运送、④在DNA、RNA、蛋白质能生物合成中, 以特殊方式起递能作用。

4、能够直接提供自由能推动生物体多种化学反应的核苷酸类分子除ATP外, 还有GTP, UTP, CTP。

GTP对G蛋白的活化,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蛋白质的寻靶作用, 蛋白质的转运等等都作为推动力提供自由能。

5、FMN, 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 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它们是另一类在传递电子和氢原子中起作用的载体。

FMN和FAD都能接受两个电子和两个氢原子, 它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特别是在氧化呼吸链中起着传递电子和氢原子的作用。

6、辅酶A, 简写为CoA, 分子中含有腺嘌呤、D-核糖、磷酸、焦磷酸、泛酸和巯基乙胺。

在水解时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

第20章遗传缺欠症缺乏尿黑酸氧化酶, 导致酪氨酸的代谢中间物尿黑酸不能氧化而随尿排出体外, 在空气中使尿变成黑色。

苯丙酮尿症, 是苯丙氨酸发生异常代谢的结果, 这是尿中出现苯丙氨酸。

但酪氨酸的代谢仍然正常。

通过以上两种不正常的代谢现象, 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得到了阐明。

第21章生物能学1、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碳氧键..氮磷键型-如胍基磷酸化合物。

1.磷酸肌酸。

2.磷酸精氨酸..硫酯键型-活性硫酸基.1.3’-腺苷磷酸5’-磷酰硫酸.2.酰基辅酶A..甲硫键型-活性甲硫氨.2、ATP水解释放的自由能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当ph升高时ATP释放的自由能明显升高。

还受到Mg2+等其他一些2价阳离子的复杂的影响。

3、ATP在磷酸基团转移中作为中间递体而起作用。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命现象的化学基础。

在生物化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类。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由氨基酸经缩合反应而成,具有多种功能,如酶、激素、抗体等。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和RNA,它们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承担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多糖是由单糖分子经缩合反应而成,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和结构支持材料。

脂类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经酯化反应而成,包括脂肪、磷脂和类固醇等,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和结构组成物质。

其次,我们来讨论生物体内的能量转化。

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的摄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转化为生物体内的能量。

新陈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有氧呼吸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水。

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的条件下,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和乳酸或乙醛等。

此外,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最后,我们来谈谈酶的作用。

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酶的作用是高度特异的,对于不同的底物有不同的作用。

酶的活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酶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几乎所有代谢过程。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知识点涉及到生物大分子、能量转化和酶的作用等内容,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现象的化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生命的奥秘,为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引发更多关于生物化学的思考和探讨。

生物化学讲义

生物化学讲义

蛋白质元素组成C、H、O、N、S、P、Fe、Zn¡­¡­每100份蛋白质中约含16份N(即:每1gN相当于6.25g蛋白质)2.1 蛋白质的分类按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分子形状,溶解度,生物功能等进行分类。

2.1.1 根据分子形状分类①球状蛋白②纤尘维状蛋白③膜蛋白2.1.2 根据分子组成分类(1)简单蛋白质;(2)结合蛋白质; 2.1.3 根据功能分类2.2 蛋白质的组成的单位-----氨基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是各种AA的混合物。

部分水解的产物是各种大小不等的肽段和AA。

氨基酸与蛋白质AA、非蛋白质AA。

2.2.1 AA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立体异构体: D-AA ; L-AA2.2.2 AA的分类(1)蛋白质中常见的氨基酸见表2-2依AA的极性状况及其在PH = 6~7间是否带电而分为①非极性氨基酸②极性不带电荷③极性带负电荷④极性带正电荷(2)蛋白质中不常见的氨基酸(3)非蛋白质氨基酸2.2.3 AA的重要理化性质(1)两性解离和等电点①何谓氨基酸的等电点PI? ②PI值:(2)AA的化学性质①与水合茚三酮反应;②与甲醛反应;③与2,4-二硝基氟苯(DNFB)反应;⑤与亚硝酸反应;⑥与荧光胺反应;⑦与5,5’-双硫基-双(2-硝基苯甲酸)反应。

2.3 肽寡肽;多肽;蛋白质。

2.3.2 生物活性肽的功能生物活性肽:谷光甘肽;催产素和升压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3.3活性肽的来源(1)体内途径(2)体外途径2.3.4 活性肽的应用第一个被阐明化学结构构的蛋白质--胰岛素一级结构确定的原则:2.4.2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构象或高级结构)概念、肽键与酰胺平面(1)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1 共价键: 肽键,二硫键。

维持一级结构2 次级键: 氢键,疏水键,盐键,范德华力等。

维持空间(高级)结构。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概念①а-螺旋结构;②B-折叠;③β凸起;④ß-转角(β-弯曲、发夹结构);⑤无规卷曲(3)超二级结构与结构域;(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5)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及亚基。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04 糖代谢途径与调控机制
糖类概述及分类方法
糖类定义
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 总称。
糖类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糖类生物学作用
提供能量;物质代谢的碳骨架;细胞的组成成分。
糖无氧氧化过程剖析
糖无氧氧化定义
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经分解代谢为乳酸或乙醇的过程。
糖无氧氧化过程
葡萄糖磷酸化;异构化;裂解;还原。
质谱法
利用蛋白质分子在电场或 磁场中的运动规律进行测 定。
cDNA测序法
通过测定编码蛋白质的 cDNA序列,间接推断蛋 白质序列。
蛋白质高级结构类型及特点
二级结构
主要依靠氢键维持的局部 空间结构,包括α-螺旋、 β-折叠等。
三级结构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 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包括 结构域、超二级结构等。
脂类分类方法
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质,脂类可分为简单பைடு நூலகம்质(如脂肪酸、甘油酯等) 和复合脂质(如磷脂、糖脂等)。
脂类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不同生物体内的脂类分布有差异,如动物体内主要储存甘油三酯, 而植物体内则以脂肪酸为主。
甘油三酯分解代谢过程剖析
01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途径
甘油三酯在体内主要通过脂肪酶的催化作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而
糖异生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糖异生定义
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 过程。
糖异生过程
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 葡萄糖或糖原。
糖异生生理意义
维持血糖恒定;补充或恢复肝糖原 储备;利用乳酸。
05 脂类代谢途径与调控机制
脂类概述及分类方法
脂类定义及主要功能
脂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 主要功能是储存能量、构成生物膜、参与信号传导等。

生物化学总结串讲

生物化学总结串讲

生物化学总结串讲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科学。

它涵盖了从分子水平理解生命现象的众多方面,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其结构层次包括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线性排列)、二级结构(如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多肽链的三维折叠)和四级结构(多个亚基的组合)。

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如催化化学反应(酶)、运输物质(血红蛋白)、免疫防御(抗体)等。

核酸是另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具有双螺旋结构。

RNA 则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发挥关键作用,如信使 RNA(mRNA)传递遗传信息,核糖体 RNA(rRNA)参与蛋白质合成,转运 RNA(tRNA)携带氨基酸。

糖类在生物体内也具有重要作用。

单糖是糖类的基本单位,如葡萄糖、果糖等。

多糖则包括淀粉(植物中的储能物质)、糖原(动物中的储能物质)和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脂质是生物体内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一类化合物。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储能和保温)、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和胆固醇(参与细胞膜的稳定和激素合成)。

接下来,我们看看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糖代谢是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例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

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产生少量ATP。

三羧酸循环则是有氧呼吸的核心环节,产生大量能量。

脂代谢包括脂肪的分解和合成。

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通过β氧化产生能量。

蛋白质代谢涉及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

在合成过程中,mRNA 上的遗传信息被翻译成多肽链,经过加工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分解时,蛋白质被水解为氨基酸,可用于重新合成蛋白质或通过脱氨作用产生能量。

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主要通过呼吸链进行,最终产生大量的 ATP。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讲义笔记解析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讲义笔记解析

第五章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一、研究蛋白质构象的方法 ㈠X-衍射法:推算出分子的形状,原理,步骤
更多资料下载:
才思教育考研考博全心全意
㈡研究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光谱学方法 1、紫外差光谱:推断蛋白质分子的大体构象 2、荧光和荧光偏振:测定疏水区形成的微区 3、圆二色性:测定-螺旋,-折叠片含量 4、核磁共振:蛋白质分子的三维构象 5、拉曼光谱:测定主链构象。 二、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 键能 肽键 二硫键两者共90kcal/mol 离子键3kcal/mol 氢键1kcal/mol 疏水键1kcal/mol 范德华力0.1kcal/mol 这四种键能远小于共价键,称次级键 提问:次级键微弱但却是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中主要的作用力,原因何在?,数量巨大 ㈠氢键:多肽主链上的羰基氧和酰胺氢形成氢键,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侧链间、侧链与水 介质、 主链肽基与侧链、主链肽基与水之间均可形成氢键
胶原蛋白有多种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类型的胶原由于氨基酸组成和含糖量不同物理性能不同。 2、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含有很高量的Gly(30%)和Pro(13%),并含有3个不常见的氨基酸;胶原蛋 白 是糖蛋白,糖是在肽链合成以后,折叠前发生的。 六、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㈠超二级结构 定义: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螺旋、折叠、转角)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 能辨 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 类型: 、、-曲折 1、:由两股平行或反平行的右手螺旋彼此缠绕形成的左手卷曲螺旋或称超螺旋,也有三股螺旋和四股 螺 旋,肌球蛋白、角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主要结构元件。 2、:二段平行的折叠股和一段链连接组成,最常的是3段平行股和二段螺旋构成 3、-曲折:-曲折:折叠中相邻的两条反平行链通过转角连接而成,希腊钥匙拓扑异构 ㈡结构域 1、结构域的概念 多肽链首先形成二级结构,相邻的二级结构片段组装在一起形成超二级结构,进而多肽链折成近乎球形的 结 构;对于较大蛋白质分子和亚基,多肽链往往有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三维,这种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就是 结 构域,蛋白质三维折叠的一个层次;结构域进一步缔合就形成三级结构 2、多肽链的手性效应:多肽链折叠形成的螺旋结构大多数是右手;折叠股亦具有轻度右手扭曲成β的倾向; 一 种效应是β折叠股间的右手交叉连接;一种效应是β折叠片也以右手方式扭曲 3、结构域的类型:四种类型:全α-结构,α/β-结构,全β-结构,金属或二硫键 七、球状蛋白质与三级结构 ㈠球状蛋白质的分类 1、全α-结构(反平行α螺旋)蛋白质 主要由α-螺旋组成,这些α-螺旋由结构域表面的环区域相连接。 在已知的蛋白质结构中,有两种最常见的螺旋排列方式。 其一是四螺旋束,如细胞色素b562,非血卟啉含氧转移蛋白。 其二是球状折叠,如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 2、α/β结构(平行或混合型β折叠片)蛋白质 含有一个由α-螺旋包围着的平行或混合β-回折的核。 所有的糖酵解酶都是α /β型结构,许多其他的酶以及结合运输蛋白也是这种结构。 在α /β型结构中,由环区域形成结合裂缝,这些区域虽对结构的稳定无作用,但通常参与结合和催化活 性。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超二级结构:
在球状蛋白质中,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 元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组合在一 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 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并充当三级 结构的构件,基本组合有:αα,βαβ, βββ。
结构域:
结构域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 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 一个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2、当溶液中的pH值大于某一可解离 的pKa值时,该基团有一半以上被解离。
3、氨基酸的等电点(pI):使氨基酸处于净 电荷为零时的pH。
对于R基不解离和酸性氨基酸: pI=1/2(pKα1+pKα2)
对于碱性氨基酸:
pI=1/2(pKα2+pKα3)
以谷氨酸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测定纯度:通过测定A260/A280的比值鉴定纯度,纯DNA比值大于1.
二级(20)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酸的结构式,环腺苷酸的结构式。 与羧基的反应:成盐和成酯反应(保护羧基);
反应过程:脱氢,水化,脱氢,硫解 2)模板:DNA双链中的一条链 与核苷酸结合,起始和催化部位。 2)肽酰转移酶在P位点切断肽链和tRNA之间的键。 从头合成途径的产所:细胞质 9、酶的专一性分为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底物的方式解除。 ,与苯异硫氰酸(酯)的反应
氨基酸与 5一二甲氨基萘-1-磺酰氯(dansyl chloride,DNS)的反应
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二级(2 )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0 无义突变:氨基酸转变为终止密码子→蛋白质合成停止
2)以DNA为模板,并且需要一段引物,引物是一段与模板互补的核酸(DNA或RNA)片断,有3’-OH。 1、脂肪酸的氧化分解——β-氧化

《生物化学》(张洪渊)川大

《生物化学》(张洪渊)川大

《生物化学》(张洪渊)讲义-川大第一章绪论(1-2节)一. 如何学好生化课1.生物化学的特点.内容分布:生物化学这门课,从教材上看,通常都分为上下两集,上集谈的是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功能,很少涉及它们的变化,这些生物分子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酶、激素、维生素以及抗生素等,叫做静态生化,以DNA结构为例。

而下集则讲的是这些生物分子的来龙去脉,即合成与分解,叫动态生化,以DNA的复制为例。

.特点:概念性描述性的内容居多,很少有推导性或计算性的内容,因此,它不同于理科而更近似于文科,记忆的东西多,女生常常比男生学得好,巧妙记忆成为学好生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学完生化课后,你们应该有一种意外的惊喜,阿,我的脑子咋变得这样好使呢? 2.师生合作.老师备课:由于生物化学是我院最重要的课程(课时多以及研考跑不掉),所以我得竭尽全力准备,既要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又不能照本宣科,注意理论和实践、经典与前沿的融合,使生化课变得兴趣盎然而不是枯燥无味,要做到这些,备课是相当辛苦的,且听我来表一表,我在四川大学上了320节生化课(200节理论,120节实验),上课笔记成了现在的讲课笔记的一部分,后来临时抱佛脚,又到南大进修了200学时的生化理论课(生化专业用)以及120学时的理论课(非生化专业用),讲课教师叫杨荣武,是个教书天才(合作文章(在我几十篇文章中,这是最得意的一篇)、同学的师弟、上海生化所),听课笔记真是一摞一摞,从中精炼出我们现在的6-70学时理论课(难呐),还要增补一些名人趣闻、科学前沿之类的味精,总的算来,我给你们讲一节课,自己要听7节课,再准备三小时,代价不菲,所以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一定要学好这门课,学不好很对不起人,在你最对不起的人里面,我应该列在前三名。

.学生学习:看小说似的预习几遍,尤其上课要用心听讲(省时省力),当场或课后整理笔记(重要性),择重记忆(注意方法),几个小窍门:早上多吃糖(原因,脑血糖),站立听课(肾上腺,恐怖电影,我讲课)。

生物化学讲义(3)讲述

生物化学讲义(3)讲述

⽣物化学讲义(3)讲述第三章核酸(6学时)核酸是⽣命最重要的分⼦,最简单的⽣命仅含有核酸(病毒)。

1868年⾸次在绷带上的脓细胞核中发现⼀种富含磷酸呈酸性⼜不溶于酸溶液的分⼦,命名为核素,其实是核蛋⽩,1898年从⼩⽜的胸腺中提取了⼀种溶于碱性溶液中的纯净物,这才是真正的核酸,从此,对核酸的研究全⾯展开,揭开了⽣物化学领域惊天动地的⼀页。

1944年Avery等所完成的著名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是蛋⽩质。

1953年Watson-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从分⼦结构上阐明了DNA的遗传功能。

核酸(nucleic acid)是重要的⽣物⼤分⼦,它的构件分⼦是核苷酸(nucleotide),天然存在的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和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两类。

DNA贮存细胞所有的遗传信息,是物种保持进化和世代繁衍的物质基础。

RNA中参与蛋⽩质合成的有三类:转移RNA(transfer RNA,t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

20世纪末,发现许多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RNA,⼏乎涉及细胞功能的各个⽅⾯。

第⼀节碱基、核苷和核苷酸⼀、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化学组成核酸分为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98%核中(染⾊体中)真核线粒体(mDNA)核外叶绿(ctDNA)DNA 拟核原核核外:质粒(plasmid)病毒:DNA病毒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信使RNA --mRNA核糖体RNA--rRNA转移RNA--tRNA核酸的化学组成:对核酸的⽔解发现(脱氧)核酸—--→(脱氧)核苷酸—------→P+(脱氧)核苷----→戊糖+碱基由上⾯可知,核酸的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核苷酸由戊糖、磷酸和含氮碱三部分构成。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在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化学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了生命体内物质的合成、降解和转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生命活动的调控和影响。

生物化学知识点包括了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功能、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等内容。

下面就对生物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一、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丰富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起着结构支持、酶催化、运输、信号传导等重要功能。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也是构成细胞壁、核酸、多糖等物质的重要成分。

3. 脂类:脂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储存物质,同时也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分。

4. 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类,它们负责存储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信息。

二、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1. 糖代谢:糖代谢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包括糖原合成、糖原降解、糖酵解等过程。

2. 脂质代谢:脂质代谢包括脂肪酸的合成、分解和氧化,以及胆固醇的合成和降解。

3.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包括蛋白质合成、降解和氨基酸的代谢。

4. 核酸代谢:核酸代谢包括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5.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能量的产生主要依靠有机物的氧化和磷酸化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

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双螺旋结构,由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

DNA负责存储遗传信息,并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进行表达。

2. RNA的结构和功能:RNA是单链结构,由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

RNA包括mRNA、tRNA和rRNA等,它们分别参与遗传信息的转录、转运和翻译。

3.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转录是指DNA的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指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匹配,从而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讲义总结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 非极性中性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②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③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④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3.理化性质(1)两性解离与等电点: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解质。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数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通过对280nm波长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可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3)茚三酮反应氨基酸的残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

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二、肽键与肽链: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NH-)。

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即自由氨基端(N 端)与自由羧基端(C端),肽链的方向是N端→C端。

人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重要的有: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

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

GSH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巯基以免被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于活性状态。

三、肽键平面(肽单位):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组成肽键的四个原子及其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为刚性平面结构,称为肽键平面。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人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等层次。

一级结构为线状结构,二、三、四级结构为空间结构。

1.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其维系键是肽键。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2.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骨架盘绕折叠而形成的构象,借氢键维系。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⑴α-螺旋:其结构特征为:①主链骨架围绕中心轴盘绕形成右手螺旋;②螺旋每上升一圈是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③ 相邻螺旋圈之间形成许多氢键,α-螺旋的每个肽键的N-H和第四个肽键的羧基形成氢键,氢键的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行;④ 侧链基团位于螺旋的外侧。

影响α-螺旋形成的因素主要是:① 存在侧链基团较大的氨基酸残基;② 连续存在带相同电荷的氨基酸残基;③ 存在脯氨酸残基。

⑵β-折叠:其结构特征为:① 若干条肽链或肽段平行或反平行排列成片;② 所有肽键的C=O和N—H形成链间氢键(即它们之间靠链间肽键羧基上的氧与亚氨基上的氢形成氢键维系构象稳定);③侧链基团分别交替位于片层的上、下方。

⑶β-转角:多肽链180°回折部分,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借1、4残基之间形成氢键维系。

第二个残基常为脯氨酸。

⑷无规卷曲:主链骨架无规律盘绕的部分。

主要化学键:氢键。

3.三级结构:指多肽链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

其维系键主要是非共价键(次级键):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也可涉及二硫键。

4.四级结构:指亚基之间的立体排布、接触部位的布局等,其维系键为非共价键。

在体内有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亚基与亚基之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

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为四级结构。

由一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没有四级结构。

主要化学键:疏水键、氢键、离子键。

五、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两性解离与等电点:蛋白质分子中仍然存在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因此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

蛋白质分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具有亲水溶胶的性质。

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和表面电荷是稳定蛋白质亲水溶胶的两个重要因素。

3.蛋白质的紫外吸收:蛋白质分子中的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残基对紫外光有吸收(由于蛋白质分子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以色氨酸吸收最强,最大吸收峰为280nm。

4.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主要为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常见的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高温、高压、电离辐射、超声波、紫外线及有机溶剂、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等。

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六、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1.盐析与有机溶剂沉淀: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称为盐析。

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

盐析时,溶液的pH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效果最好。

凡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均可引起蛋白质沉淀。

2.电泳:蛋白质分子在高于或低于其pI的溶液中带净的负或正电荷,因此在电场中可以移动。

电泳迁移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量以及分子大小。

3.透析:利用透析袋膜的超滤性质,可将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分离开。

4.层析:(1)离子交换层析:利用蛋白质的两性游离性质,在某一特定PH 时,各蛋白质的电荷量及性质不同,故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得以分离。

如阴离子交换层析,含负电量小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

(2)分子筛,又称凝胶过滤。

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孔内,滞留时间长,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孔内而径直流出。

5.超速离心:利用物质密度的不同,经超速离心后,分布于不同的液层而分离。

超速离心既可以用来分离纯化蛋白质也可用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蛋白质的分子量与其沉降系数S成正比。

七、氨基酸顺序分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分析,即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分离纯化蛋白质,得到一定量的蛋白质纯品;2. 取一定量的样品进行完全水解,再测定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3. 分析蛋白质的N-端和C-端氨基酸;4. 采用特异性的酶(如胰凝乳蛋白酶)或化学试剂(如溴化氰)将蛋白质处理为若干条肽段;5. 分离纯化单一肽段;6. 测定各条肽段的氨基酸顺序。

一般采用Edman降解法,用异硫氰酸苯酯进行反应,将氨基酸降解后,逐一进行测定;7. 至少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处理蛋白质,分别得到其肽段的氨基酸顺序;8. 将两套不同肽段的氨基酸顺序进行比较,以获得完整的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顺序。

八、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1、蛋白质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和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一级结构相似的多肽或蛋白质,其空间构象以及功能也相似。

尿素或盐酸胍可破坏次级键β-巯基乙醇可破坏二硫键2、蛋白质空间结构是蛋白质特有性质和功能的结构基础。

肌红蛋白:只有三级结构的单链蛋白质,易与氧气结合,氧解离曲线呈直角双曲线。

血红蛋白:具有4个亚基组成的四级结构,可结合4分子氧。

成人由两条α-肽链(141个氨基酸残基)和两条β-肽链(1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因为其结构稳定,所以不易与氧结合。

当一个亚基与氧结合后,会引起四级结构的变化,使其它亚基对氧的亲和力增加,结合加快。

反之,一个亚基与氧分离后,其它亚基也易于解离。

所以血红蛋白是变构蛋白,其氧合曲线是S形曲线,只要氧分压有一个较小的变化即可引起氧饱和度的较大改变。

这有利于运输氧,肺中的氧分压只需比组织中稍微高一些,血红蛋白就可以完成运氧工作。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核酸的种类:1、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内2、核糖核酸(RNA),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二、核酸的化学组成:1.含氮碱:参与核酸和核苷酸构成的含氮碱主要分为嘌呤碱和嘧啶碱两大类。

组成核苷酸的嘧啶碱主要有三种——尿嘧啶(U)、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它们都是嘧啶的衍生物。

组成核苷酸的嘌呤碱主要有两种——腺嘌呤(A)和鸟嘌呤(G),它们都是嘌呤的衍生物。

2.戊糖:核苷酸中的戊糖主要有两种,即β-D-核糖与β-D-2-脱氧核糖,由此构成的核苷酸也分为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3.核苷:核苷是由戊糖与含氮碱基经脱水缩合而生成的化合物。

通常是由核糖或脱氧核糖的C1’ β-羟基与嘧啶碱N1或嘌呤碱N9进行缩合,故生成的化学键称为β,N糖苷键。

其中由D-核糖生成者称为核糖核苷,而由脱氧核糖生成者则称为脱氧核糖核苷。

由“稀有碱基”所生成的核苷称为“稀有核苷”。

假尿苷(ψ)就是由D-核糖的C1’与尿嘧啶的C5相连而生成的核苷。

二、核苷酸的结构与命名:核苷酸是由核苷与磷酸经脱水缩合后生成的磷酸酯类化合物,包括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两大类。

最常见的核苷酸为5’-核苷酸(5’ 常被省略)。

5’-核苷酸又可按其在5’位缩合的磷酸基的多少,分为一磷酸核苷(核苷酸)、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

此外,生物体内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环核苷酸,常见的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和环一磷酸鸟苷(cGMP),它们通常是作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核苷酸通常使用缩写符号进行命名。

第一位符号用小写字母d代表脱氧,第二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碱基,第三位用大写字母代表磷酸基的数目,第四位用大写字母P代表磷酸。

如dAMP 。

三、核酸的一级结构: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形成的不含侧链的多核苷酸长链化合物就称为核酸。

核酸具有方向性,5’-位上具有自由磷酸基的末端称为5’-端,3’-位上具有自由羟基的末端称为3’-端。

DNA由dAMP、dGMP、dCMP和dTMP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所组成。

DNA的一级结构就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

RNA 由AMP,GMP,CMP,UMP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RNA的一级结构就是指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

四、DNA的二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是DNA二级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Watson和Crick两位科学家于1953年提出来的一种结构模型,其主要实验依据是Chargaff研究小组对DNA的化学组成进行的分析研究,即D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摩尔百分比为A=T、G=C、A+G=T+C(Chargaff原则),以及由Wilkins研究小组完成的DNA晶体X线衍射图谱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