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北邮信通院移动通信实验报告1

北邮信通院移动通信实验报告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班内序号:日期: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设备 (2)三、实验内容 (2)1.TD-SCDMA系统认知 (2)1.1TD-SCDMA概述 (2)1.2EMB-5116设备认知 (3)2.设备工作状态观察 (4)2.1光传输模块工作状态观察 (4)2.2GPS卫星强度观察 (5)2.3时钟源信息查询 (6)3.网元布配 (6)四、实验总结 (8)一、实验目的1.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2.了解RNC各类型单板及功能;3.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4.了解OMT创建基站方法。

二、实验设备EMB5116基站,装有LMT-B软件的电脑。

三、实验内容1.TD-SCDMA系统认知1.1TD-SCDMA概述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

该标准是集CDMA、TDMA、FDMA、SDMA技术优势于一体、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技术。

它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动态信道分配、低码片速率、自适应功率调整等技术。

其组网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 TD-SCDMA组网示意图各个主要模块的功能为:RRU:远端射频单元。

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射频单元调制放大后输出到天线。

BBU:基带处理单元。

完成Uu接口基站侧的基带处理操作。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

它是接入网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链接管理和切换机制。

OMC:操作维护中心。

操作维护系统中的各功能实体。

1.2EMB-5116设备认知EMB5116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成本低、安装灵活的特点,可应用于室外宏覆盖,如城市热点地区、郊区、乡镇、农村、公路沿线等,使用拉远技术可以低成本快速覆盖主要业务区域。

北邮通信工程校内专业实习报告

北邮通信工程校内专业实习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习报告附:实习总结及心得体会:课程回顾:1、电声演播数字电视这是第一个实验,历时一天半。

此实验主要围绕H.264标准进行。

老师介绍了电声演播及数字电视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本实验室的历史与发展。

然后介绍了各种声学图像方面的老设备以及发展状况,包括留声机、录像机和老式的播放电影带的放映机,到当今的2.0、5.1音响,PL,VCD,DVD等设备。

讲解了图像编解码方面的各种知识。

*H.264-SVC的全称为可伸缩视频变换编码,以提高压缩视频流在丢包信道下传输时的错差恢复能力。

根据具有不同空间层和时间级的主图像在编码结构中的重要性的不同来优化冗余图像码率的分配。

在有效的控制冗余速率的同时,解决了在丢包信道传输视频时的误差漂移问题。

该方法使用简单的粗糙量化主图像的方法来生成冗余图像,大大减小了差错恢复工具对编解码复杂度的增加。

仿真结果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冗余图像能够在有限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有效抵制丢包信道下视频传输产生的误差漂移现象,使解码视频质量有明显改善。

H.264-SVC采用分层技术,分为基本层和增强层。

实验中,老师改变编解码器不同参数,入帧间隔、编码比特率、编码帧率等,观察视频质量效果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改变量化参数QP,通过观察,可知QP值越小,编码后文件大小越小,图像效果越差。

通过改变码率进行流提取,发现视频子层数减少,画面播放速率加快。

丢包率的测试中,丢包率越小画面越清晰,但相同丢包率时,有记忆的丢包模式比无记忆丢包模式解码产生的画面更清晰。

声学实验中,实验室放着各种设备,其中一套5.1声道环绕立体声音响放在实验室四周。

我们坐在中间,听老师播放出来的不同性质的声音,让我们体会不同因素对声音效果的影响。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了一些原理。

最后一部分是用声压计测声强,见附加的实验报告。

2、天线射频讲课及实验这个实验很遗憾没有看到各式各样的天线,但是听了老师对专业的介绍剖析,并且给我们分析了就业出国和考研的利弊,受益匪浅。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序号:**日期:**一、程控交换机1、概念程控交换机通常专指用于电话交换网的交换设备,它以计算机程序控制电话的接续。

程控交换机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完成控制、接续等工作的电话交换机。

2、主要功能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基本功能主要为:用户线接入,中继接续,计费,设备管理等。

本地交换机自动检测用户的摘机动作,给用户的电话机回送拨号音,接收话机产生的脉冲信号或双音多频(DTMF)信号,然后完成从主叫到被叫号码的接续(被叫号码可能在同一个交换机也可能在不同的交换机)。

在接续完成后,交换机将保持连接,直到检测出通信的一方挂机。

其中通话接续部分是利用交换机中的数字交换网络,采用PCM方式实现数字交换的,控制部分是通过软件由计算机来实现的。

3、基本构成电话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通话的接续。

基本划分为两大部分: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

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如用户线接口和中继线接口电路等)和交换(或接续)网络;控制设备在纵横制交换机中主要包括标志器与记发器,而在程控交换机中,控制设备则为电子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

总体来说,程控交换机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交换网络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

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2) 用户电路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北邮移动通信实验的实施情况、结果和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解释,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实验旨在深入研究移动通信领域的相关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二、实验概述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行实际操作,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标准和技术,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2·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和软件工具包括:●移动通信实验设备(包括基站、移动终端、信道仿真器等)●相关的软件平台和工具(如Matlab、C++开发环境等)3·实验步骤本实验的步骤如下:●确定实验需求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配置实验设备和软件环境●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收集和处理本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主要包括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参数、信道传输情况、功率消耗等方面的指标。

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与基站的功率、天线高度、信道特性等因素相关●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调制方式和信噪比等因素相关2·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容量可以通过调整基站的功率和天线高度来改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通过增加信道带宽、改变调制方式和提高信噪比来提升四、实验总结1·实验成果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2·实验建议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在设计移动通信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基站的功率和天线高度对系统覆盖范围和容量的影响●需要注重提升信道传输质量,通过增大信道带宽、改变调制方式和提高信噪比等手段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方案设计图等。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软件进行通信原理实验,探究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内容1.利用软件计算并绘制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2.通过软件模拟并比较维纳滤波器与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3.仿真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在理想信道中的性能。

三、实验步骤1.理想低通滤波器的设计:(1)利用软件,设置滤波器参数,如截止频率和滤波器类型。

(2)计算并绘制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2.维纳滤波器与理想低通滤波器的比较:(1)利用软件设置维纳滤波器参数,如截止频率和信噪比。

(2)仿真并比较维纳滤波器与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3.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的性能仿真:(1)设置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参数,如载波频率和调制系数。

(2)仿真并分析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的性能,如频率响应和误码率。

四、实验结果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能够更清晰地展现滤波器的特性,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

其次,维纳滤波器相对于理想低通滤波器而言,频率响应存在一定的失真,但对于噪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滤波器类型。

最后,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的性能仿真结果能够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性能,如误码率和频率响应。

通过调整调制系数和载波频率,可以使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性能。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软件仿真,我们探究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理想低通滤波器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特性;维纳滤波器能对噪声进行一定的抑制,但频率响应存在一定的失真;带通调制器和解调器在适当的调制系数和载波频率下能够获得较低的误码率和良好的频率响应。

总之,本次实验通过软件仿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通信原理中的数字通信系统及其性能分析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现代通信之我见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现代通信之我见

现代通信之我见我记得在第一次上实验课的时候,老师提到了人是通过感官来向外界获取信息的,我当时就想起了我在一部动漫里面看到的各种场景。

动画是以网络游戏为题材的,讲的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个人的PC终端已经不再是现在的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而是一个呆在脖子上的电子产品。

这个东西非常小,但是连接着人体全身的神经,其运算速度也非常快。

由于PC连接着人体神经,所以人际之间的交互都是由神经电信号完成的,只要控制神经,就可以使人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体验。

所以游戏中的玩家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完全置身于游戏场景中,能闻到草木的芳香、能尝到游戏中食物的味道、能感受到肌肤的触感、也能感受到打斗时的疼痛感。

我看到这些画面,羡慕的同时,也想到了要提供这些体验,就需要一个非常高性能的网络来提供如此大的信息传输量。

对于网络的带宽要求极高,时延要求非常苛刻,极低的误码率(误码很有可能对人体神经造成损伤),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以及一些材料和密封问题。

然而在另一部动画中,网络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人生活的各个细节。

不仅使数据网、电话网、广播电视网融合在一起,而且还将全国的所有监控系统、全自动化的无人农业系统也一起管理起来。

这个系统还可以判断人的优点和缺点,判断人们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判断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指数。

这个系统或者说网络的覆盖面已经涉及到了整个地区的所有角落、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试想一下,在一张网络上融合这么多各具特点的子网络,保证网络核心运行正常,无论是从硬件角度还是软件编程都极具挑战。

为此才另辟蹊径,使用人脑成为整个网络的高速运算核心。

人脑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成功担当此任。

从以上的两个例子不难看出,社会所需要传输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的发展方向必然是高速、高效、高可靠性。

高速涉及到的主要是网络带宽问题,信道容量越大,传输的信息量也就也大。

材料科技以及开辟新的信息载体都是为了提高传输速率。

北邮通信信息工程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6QAM结果分析

北邮通信信息工程通信原理实验报告16QAM结果分析

实验二、16QAM调制
四、实验结果
1、无噪声情况下,即序列均值为0,方差为0。

原基带信号:
调制信号(同向)
(正交)
无噪眼图:
无噪星座图:
眼图(有噪):
星座图(有噪):
五、结果分析
从上述实验结果图中可以看出:
1、原基带信号经过调制后,同向正交都满足。

2、在无噪情况下,眼图较清晰,眼睛睁开较大,表明码间干扰较小;
星座图能量较规整,误码率相对较低。

3、在有噪情况下,眼图较,眼睛睁开较小,表明码间干扰较大;
星座图能量杂乱,误码率较高。

4、可见,噪声对系统性能有一定影响。

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在通原理论的基础上又比较系统地了解了16QAM的调制与解调,在做实验仿真时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努力找到最饥饿路径解决问题,无形间提高了我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并且同学之间还能相互探讨,相互促进吧。

通过实验我也知道了平时所学如果不加以实践的话等于纸上谈兵。

在实验中我们对16QAM的调制解调在噪声存在与否、滤波带宽、阶数等参数进行不同设置,
特别好地从不同方面、深入地理解通信的知识。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班级: 2012211110学号: 2012210299姓名:未可知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课上,老师提到的一个词“通信人”警醒了我,尽管当初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通信工程最终也如愿以偿,进入大三,身边的同学忙着保研、考研、出国、找工作,似乎大家都为了分数在不懈奋斗。

作为一个北邮通信工程的大三学生,我也不断地问自己想要学习的是什么,找寻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通信这个行业如此之大,我到底适合什么。

本学期,现代通信技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规划,也让我对“通信人”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通信知识的储备《现代通信技术》第一页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现实世界而获取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

所谓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可靠的因素”,它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

因此,我们通信人的任务就是利用有线、无线等形式来将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在传输过程中保证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而具体来讲,要实现信息传递,通信网是必需的通信体系,其中通信网分层的结构形式需要不同的支撑技术,包括业务网技术,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介入与传送网技术,实现信息由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或一些点的功能。

对此,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安排让我们一步步打下基础,建立起知识储备。

知识树如下:如知识树所述,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一下6类基础:数学基础: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基础,随机过程;电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电路;场与波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射频与天线;计算机应用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时嵌入式系统信号处理类课程: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DSP原理及应用;通信类课程: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北邮实习报告5篇

北邮实习报告5篇

北邮实习报告5篇北邮实习报告篇1总结:大学三年的生活已经结束,在这个暑假学校安排我们进行了专业实习,但是我理解的实习并不是这样子的,我原来想象的是我们会做一些真正和以后工作紧密相关的实习,进入到真正的运营商或者设备商什么的,看看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通信业的准专业人士到底是怎么去工作。

可是由于实际情况,我们被分配到学校的全程全网实习基地,在这里我们进行了为期8天的实习工作,同样我们也了解到了许多原来在书本上不曾知道的知识。

印象最深的是吴建伟老师给我们在最后一节课和所来的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大家就以后毕业找工作还是选择读研进行了讨论,老师说我们现在必须进行很好的自我剖析,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设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地去追随大流,老师问我们有没有谁在大学这三年将一件事一直坚持着,老师说他在大学期间每天坚持早起锻炼身体,告诉我们要去坚持做一件自己认为很有意义的事。

另外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四句话: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质、积累职业经验、掌握职业技能,这四句话我们必须全方位深入的去理解,而不能像那么肤浅的草草了事,其中蕴含的道理是非常丰富的,是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职场人所必须具有的,同样也是我们在平时对待知识所应有的态度。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漫长的过程。

很遗憾的是现今像我们这样的很多大学毕业生直到找到第一份工作为止,也没有很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更不用说做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了。

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并不明确,对于未来的规划与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都不明确,这种情况将导致找工作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对于平时的学习更是没有很好的目标。

要找到满意的工作,决胜点在于长期的点滴积累,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大学生没有注重有计划的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真正有发展有潜力的一面,因而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非常必要。

当我们树立了这样的职业生涯意识后,我们应该更好地培养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就是共识,也是企业对职场人的基本要求。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所专注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的高校,北京邮电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在通信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

本实验报告将对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和解码等相关知识。

三、实验内容1.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

学生们了解到数字通信系统主要由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信道、解调解码等几个关键部分组成。

2. 调制解调技术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重点学习了调制解调技术。

学生们使用软件仿真工具进行了调制解调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他们深入理解了调制解调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信道编码和解码信道编码和解码是数字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们通过实验了解了不同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如卷积码、RS码等,并分析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调制解调技术的选择对通信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 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误码率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3.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评估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和解码等相关知识。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北京邮电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班级:专业:姓名:学号:班内序号:一、实验目的........................................................................................................................... .. (2)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2)2、网管操作实验 (2)二、实验设备........................................................................................................................... .. (3)三、实验内容........................................................................................................................... .. (3)1、TD_SCDMA系统认识 (3)2、硬件认知........................................................................................................................... ..32.1移动通信设备......................................................3 2.2 RNC设备认知.............................................................................................................4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6 2.4 LMT-B软件................................................................................................................7 2.5通过OMT创建基站 (8)四、实验总结........................................................................................................................... (17)一、实验目的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1.1 RNC设备观察实验 a)了解机柜结构b)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c)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b)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c)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2、网管操作实验a)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二、实验设备TD‐SCDMA 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三、实验内容1、TD_SCDMA系统认识全称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英文对应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移动通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性能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址接入等重要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移动通信领域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实验箱、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示波器、计算机等。

移动通信实验箱是核心设备,集成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模块,能够模拟不同的通信场景和参数设置。

三、实验原理(一)信号传输在移动通信中,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幅度、相位等参数携带了信息。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衰减、干扰、多径效应等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二)调制解调调制是将数字或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三)信道编码为了提高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可靠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码、Turbo 码等。

信道编码通过增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四)多址接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用户需要同时共享有限的频谱资源。

多址接入技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常见的多址接入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信号传输特性测试1、连接实验设备,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

2、通过移动通信实验箱的发射模块将信号发送出去,在不同距离和障碍物条件下,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信号幅度和波形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信号传输的衰减特性和障碍物对信号的影响。

(二)调制解调实验1、在实验箱中设置不同的调制方式(如 AM、FM、PM),输入一个数字或模拟信号。

2、观察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和波形,分析调制方式对信号频谱和带宽的影响。

北邮13年通信工程校内实习报告

北邮13年通信工程校内实习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三声压计的使用和多种环境下的声压值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声压计的使用。

(2)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环境,不同地点的声压典型数值,建立声压的概念。

(3)了解几种不同的计权网络,并能分析出不同计权引起的差异原因。

(4)探索研究道路旁噪声的空间垂直分布。

二.实验原理人耳的分辨能力不但与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的绝对值有关,而且还与它们的相对值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级的方法来计量如下。

在声学测量仪器中,通常根据等响度曲线,设置一定的频率计权电网络,使接收的声音按不同程度进行频率滤波,以模拟人耳的响度感觉特性。

当然我们不可能做无穷多个电网络来模拟无穷多根等响度曲线,一般设置A,B和C三种计权网络,其中A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度,当信号通过时,其低、中频段(1000Hz以下)有较大的衰减。

B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度,它对信号的低频段有一定衰减。

而C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度,在整个频率范围内有近乎平直的响应。

A、B、C计权的频率响应曲线(计权曲线)已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为标准。

三.实验要求(1)选择几个特定场合测试其声压级。

(2)分别记录A计权和C计权的值,并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

(3)将测试结果纪录在下面表格中。

(4)测量交通要道旁的大楼中(宏远楼)不同楼层的声压值,根据测试值绘制变化曲线(横轴为楼层值,纵轴为测试声压值)——f-spl曲线,并分析曲线产生的原因。

1.时间选择:最好在车辆比较密集的时候,如上午10-11点左右;2.考虑到声源的随机性,测试每隔一定时间(如1分钟)测试一次,每层楼共测试10次,求平均值,并将原始数据表附在报告中;f-spl曲线四、思考题1、在什么情况下,A、C计权不同,为什么?f< 800Hz时, A、C计权不同。

答:音频cA计权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敏感不同,变化率明显,导致变化很大;C计权则对大部分频率的声音基本平坦,宽度较宽。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二报告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现代通信实验报告二班级:姓名:学号:序号:日期:实验一光纤熔接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光纤熔接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 熟悉光缆的开剥及光纤端面制作;3. 掌握光纤熔接技术;4. 学会使用光纤熔接机熔接光纤。

二.实验器材光纤熔接机、光纤切割机、光纤剥纤钳、酒精棉。

三.实验内容1.使用光纤剥线钳剥开光纤;2.切割光纤;3.使用熔接机熔接光纤。

四.实验原理1.光纤结构光纤内心层是一根计息的玻璃柱,称为轴心(Core)。

轴心被一圈玻璃包围,称为被覆层(Cladding),被覆层的折射率比轴心小,所以轴心里传导的光线如果折射到被覆层,便会折回轴心内。

最外层涂层(Coating),起保护作用。

2.光纤熔接机原理光纤熔接机主要用于光通信中光缆的施工和保护。

主要是靠放出电弧将两头光纤熔化,同时运用准直原理平缓推进,以实现光纤模场的耦合。

一般光纤熔接机由熔接部分和监控部分组成两者用多芯软线连接。

熔接部分为执行机构,主要有光纤调芯平台、放电电极、计数器、张力测试装置以及监控系统的传感系统和光学系统等,由于光纤径向折同,镜反射进入摄像管的光亦不同,这样即可分辨出代接光纤而在监视器荧光屏上成像。

从而监测和显示光纤耦合和熔接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中央处理机,后者再回控微调架进行调接,直至耦合最佳。

3.光纤涂覆层的剥落可采用剥线钳、刀片等方法进行剥除;包层表面的清洁既可采用物理方法,也可采用化学方法;采用不同的切割工具对光纤端面进行切割。

五.实验过程1.去皮使用光纤多孔钳剥离光纤表面皮层大约16cm左右长,使用剪刀剪掉纺纶线。

并使用光纤剥纤钳剥去5~6cm长的光纤,使用光纤剥线钳前面的粗口剥掉光纤包裹层,并用里面的小口剥去光纤表面的透明包裹层。

注意不要用力过大弄断光纤。

方法要领如下:光纤涂面层的剥除,要掌握平、稳、快三字剥纤法。

“平”,即持纤要平。

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紧光纤,使之成水平状,所露长度以5cm为准,余纤在无名指、小拇指之间自然打弯,以增加力度,防止打滑。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1. 引言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学会使用软件模拟通信系统•了解信道编码和纠错技术3. 实验步骤步骤1: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软件:•一台个人计算机•MATLAB或其他模拟通信系统的软件步骤2:信号调制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学习数字信号的调制方法。

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法包括调幅(AM)和调频(FM)。

我们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信号调制的模拟。

步骤3:信号解调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模拟信号中恢复出数字信号。

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常见的解调方法包括包络检测和相干解调。

我们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信号解调的模拟。

步骤4:信道编码和纠错在实际通信中,信号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容易出现误码。

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我们需要使用编码和纠错技术。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和纠错处理。

步骤5: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我们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加深对通信系统的认识。

4.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信号调制、解调以及信道编码和纠错的实验。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信道编码和纠错技术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非常重要。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并学会了使用软件模拟通信系统。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信道编码和纠错技术的重要性。

6. 参考文献[1] 通信原理与系统仿真实验教程 [2]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以上是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的详细内容。

北邮通信网实验二报告

北邮通信网实验二报告

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报告实验二:端间最短路径算法的仿真实现27班项明钧201321073127班唐睿2013210742一、实验目的通信网络中为传输信息,需要求解网络中端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和路由。

此时网络可以用图,)G V E =(来表示,每条边(,)i j 的权,i j w 可为该边的距离、成本或容量等物理意义。

端间最短径问题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寻找指定端至任意其它端之间的最短距离和路由,可以使用Dijkstra 算法解决;寻找任意两端之间的最短距离和路由, 使用Floyd 算法解决。

Dijkstra 算法为标号置定法,通过依次置定指定端与当前端的最短距离和回溯路由来实现;Floyd 算法为标号修正法,通过初始化图的距离矩阵和路由矩阵、并在迭代过程中不断刷新最短距离和路由信息,直至算法结束才能求出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矩阵和前向(或反向)路由矩阵。

本次实验要求利用MATLAB 分别实现Dijkstra 算法和Floyd 算法,针对输入的邻接距离矩阵,计算图中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矩阵和路由矩阵,且能查询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和路由。

二、实验原理2.1 Dijkstra 算法描述如下:D 算法的每个端点i v 的标号为(,)i l λ,其中i λ表示1v 到i v 的距离,而l 为端点是1v 到i v 最短路径的最后一个端点。

图G V E =(,)的每一边上有一个权()0w e ≥。

D0:初始(0)1{}X v =,记10λ=,设1v 的标号为1(,1)λ。

D1:对任一边()()()(,)()(,)k k k i l i l X v X v X ∈Φ∈∉反圈,计算i il w λ+的值。

在()()k X Φ中选一边,设为00()()00(,)(,)k k i l i l v X v X ∈∉。

使000()(,)()()min k i i l i il i l X w w λλ∈Φ+=+,并令00l i i l w λλ=+,并且0l v 的标号为0,l i λ()。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实验报告⒈引言⑴实验目的⑵实验背景⒉系统架构和技术原理⑴移动通信系统架构⑵无线信号传输原理⑶调制解调技术⑷多路复用技术⑸传输介质⒊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⑴实验设备列表⑵软件环境需求⒋实验步骤⑴实验准备⑵实验步骤说明⒋⑴步骤1:搭建基站⒋⑵步骤2:配置移动终端⒋⑶步骤3:进行通信测试⒌实验结果与分析⑴信号质量测试结果⑵带宽利用率分析⑶成功率和丢包率分析⒍实验总结⑴实验心得体会⑵实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⒎附件附件1:实验所需材料清单附件2:实验数据记录表注释:-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基站和移动终端等相关组件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涉及传输媒介、信号的传输方式和调制解调等基本原理。

- 调制解调技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 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在有限的传输资源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

- 传输介质:指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信号所使用的媒介,如光纤、电缆、无线等。

本文档涉及附件:⒈附件1:实验所需材料清单该附件列出了进行移动通信实验所需的所有设备和材料清单,方便实验人员进行准备工作。

⒉附件2:实验数据记录表该附件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以供后续分析和总结。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指通过无线方式传输信号的技术原理。

⒉调制解调技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调制解调技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⒊多路复用技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多路复用技术指用于在有限的传输资源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序号:日期:一、实验目的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1.1 RNC设备观察实验a) 了解机柜结构b) 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c) 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a) 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b) 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c) 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2 网管操作实验a) 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b) 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二、实验设备TD‐SCDMA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

三、实验内容1 TD-SCDMA系统认识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TD-SDMA是由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业务支持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易。

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TD-SCDMA还具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

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带。

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图 1 3G网络架构2 硬件认知2.1 RNC设备认知TDR3000整套移动通信设备机框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TDR3000 设备外观机框主要功能如下:①支持 14 个板位,作为19〞机框通用背板使用。

②满足 PICMG3.0、PICMG3.1 规范。

③实现机框内以太交换双星型物理连接拓扑。

④对各前插板提供板位编号(HA0~7)。

⑤对各前插板提供 Fabric、Base、CLK、Update 数据通路。

⑥提供对所有 FRU 单元的IPMB 总线通路。

⑦提供‐48V 冗余供电通路。

如图2所示,ATCA 机框的UPDATE CHANNEL设计规则为物理板位1-13、2-14、3-11、4-12、5-9、6-10、7-8 两两之间设计UPDATE CHANNEL。

图 3 机框背板功能分布示意图其中蓝色连线表示具有Update Channel 连线的板位分配,物理板位7,8 固定为两块交换板,其余板位固定为功能板。

图 4 机框背板接口后视图机框物理上是一种13U 标准的ATCA 插箱,机框背板主体尺寸为ATCA 标准定义部分:354.8mm 426.72mm。

主体之下为背板的风扇、电源接口引入部分,风扇接口包括风扇电源和IPMI接口,背板与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源接口包括两路-48V 供电和四路风扇电源输入。

背板与各前插板之间的电源接口采用分散供电方式,每个前插板有两路‐48V 供电。

背板下部左右两部分中间位置各预留1 英寸安装输入电源插座(‐48V/风扇电源)。

2.2 单板结构单板相关描述中,采用“逻辑板(物理板)”的描述方式,其中逻辑板为从软件功能及操作维护台显示的单板;物理板为硬件单板,其单板名称印刷在在物理单板面板下方。

采用该表达方式的目的,是便于使用者能随时直观地了解逻辑板与物理板的映射关系,避免不熟悉两种单板类型映射关系的用户频繁地查找单板对应关系表。

TDR3000 各种单板的类型及功能如下:机框槽位布局如下,可以使用LDT软件查看硬件是否正常。

其中使用的各单板功能如下:➢GCPA(GMPA+SPMC+HDD)全局控制处理板完成以下功能:●全局处理板完成RNC全局资源的控制与处理、以及与OMC‐R的连接。

全局控制板支持板载2.5〞IDE 80GB硬盘数据存储功能;●处理以下协议:RANAP协议中的复位,资源复位,过载控制消息;SCCP管理、MTP3B管理、ALCAP管理、M3UA管理协议等;●两块GCPA 以主备用方式工作;➢RSPA(GMPA+SPMC)无线网络信令处理板完成以下功能:●处理Iu,Iub 接口的控制面协议以及传输网络高层协议,完成无线网络协议的处理,以及呼叫处理功能;●处理的协议有:RRC 协议,RANAP 部分协议,NBAP 协议,无线资源管理;SCCP 部分协议,ALCAP 部分协议,MTP3B 部分协议,M3UA 部分协议,SCTP 协议等;●两块RSPA 以主备用方式工作;➢ONCA/IPUA(MNPA+GEIC)板的主要功能如下:●ONCA/IPUA(MNPA+GEIC)配合GEIB 后插板完成4xFE/GE 接口功能。

●网络处理器完成外部IP 到内部IP 的转换、处理功能;➢TCSA(MASA)板的主要功能如下:●支持控制面Base 交换和业务面Fabric 交换两级交换,完成业务和控制面的L2、L3以太交换功能;●固定使用2 个交换板槽位,即框中的第7、8 槽位;●同时完成整个机框的ShMC(机框管理器)功能,同时兼容IPMC 功能,可根据不同ATCA 机框进行灵活配置;●提供架框号的编码配置功能;●支持对网同步时钟的接入、分配功能;●以主备用方式工作;➢RTPA(MDPA)板由单板控制模块、单板以太交换模块、DSP 处理模块、电源模块、IPMC模块组成,主要功能如下:●单板控制模块完成板内的各种控制管理功能;●单板以太交换模块实现完成RTPA(MDPA)板内的以太数据交换;●DSP 处理模块主要由DSP 和其外围来实现,完成业务数据和协议的处理;●电源转换模块从背板接入双路‐48V 电源,经过电源转换芯片转换后,给单板提供各种芯片正常工作的各种电压;●IPMC 模块主要完成单板上电的控制,以及温度、电压监控等功能。

➢PTPA(MNPA)板的主要功能如下:●完成Iu‐PS 用户面协议处理功能;●GTPU 处理板,完成IP(OA)、UDP、TCP、GTP‐U 协议模块处理;●Host 部分完成网络处理器运行状态监视、性能统计等功能。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EMB5116室内基站主设备主要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主机箱、电源单元、EMx板卡、风机及滤网单元、功能板卡。

硬件单元排布如图5所示。

图 5 EMB5116 槽位框图EMB5116基站整体系统结构如图6所示。

图 6 EMB5116基站整体系统结构2.4 LMT-B软件使用LMT-B软件进行网络布配,完成光纤与RRU的配置1)单天线模式配置配置参数如图7:图7 单天线模式配置详细参数布配结果如图8:图8 单天线模式配置结果2)分布式单天线模式配置:配置参数如图9,布配结果如图10:图9 分布式天线模式配置详细参数图10分布式天线配置结果2.5 通过OMT创建基站Step1:准备工作首先选择需要接入的RNC接口板,以及板上接口。

记录下接口板位置,接口板对应IP地址,接口号等信息。

实验时统一选择0为端口号。

Step2:在OMT上配置IP端口根据基站实际所在RNC,打开对应OMC,选择网元参数配置,在对象树中找到IP承载级—>IP协议栈子层,右键点击,选择“创建IP端口”。

图11 找到IP协议栈子层+创建IP端口图12 基本配置图13 IP配置Step3:在OMC上创建NodeB创建第一步:图14 创建第一步创建第二步:图15 创建第二步创建第三步:图16 创建第三步Step4 基站IUB口传输配置登陆LMT-B,V5版本用户名superuser,密码789456,选择指定IP连接NodeB,NodeB的IP地址填写10.10.0.192,该地址根据LMT-B帮助中各站型IP地址规则可以查询到。

图17 各站型板卡和IP地址说明登陆到LMT-B之后,选择配置管理—>传输资源管理—>传输参数配置,会出现如下界面:图18 传输参数的设置【设置物理端口传输参数】:通过该处可以设置各种物理端口参数;【设置逻辑端口传输参数】:通过该处可以设置各种逻辑端口参数;【保存配置文件】:保存已经配置好的传输配置文件,建议保存名称采用NodeB的资产编号算出的EID,这样方便以后下发本地配置文件或者盲起操作时方便。

【下发所有设置】:当所有参数设置完成后,需要选择下发所有设置,并且复位基站,同时选择生成动态配置文件。

具体操作为:选择对象树—>NodeB总体—>系统配置—>设置主机复位;【设置物理端口传输参数】在传输参数设置主界面上点击“设置物理端口传输参数”按钮,进入设置物理端口传输参数界面。

选择设置业务以及信令Iub接口承载的物理类型:IUB接口参数设置:图19 IUB接口参数设置【IUB接口承载业务类型】:选择IP;【IUB接口承载信令类型】:选择IP;【IPran下的FTP服务器IP地址】:固定选择192.166.32.8,OMCR服务器IP;【IPran下的SNTP服务器IP地址】:固定选择192.166.32.3,OMCR服务器IP;【IPran下的网元标示】:由RNC编号及逻辑基站ID编号组成,前4位为RNC编号,后4位为逻辑基站编号,都为16进制,将组合的16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数即为所填写的值,举例:基站EMB5116在RNC的规划数据中是:RNC ID 为1(转换为16进制值为0001),Node B ID为748(转换为16进制值为2EC),则组合的16进制值为000102EC,将000102EC转换为10进制值为66284,该值即为“IPran下的网元标识”处需要填的值。

点击继续设置对应的IUB和接口板插槽号,选择实际使用的插槽号。

图20 Iub接口参数插槽号点击继续,设置NP工作模式,选择ATM模式。

图21 Iub接口参数工作模式以太端口配置:图22 以太网端口配置设置逻辑端口传输参数,IP逻辑端口:图23 逻辑端口传输参数(IP逻辑端口)在传输参数设置主界面上点击“设置逻辑端口传输参数”按钮,进入设置逻辑端口传输参数界面。

选择设“IP逻辑端口”;IP模式下控制面链路,SCTP链路:图24 逻辑端口传输参数(控制面链路)业务设置:图25 逻辑端口传输参数(业务设置)至此,基站连接的创建完成。

2.6 使用LMT-B软件观察信息1)板卡信息图26 板卡信息2)光模块信息图27 光模块信息3)Node B信息图28 Node B信息四、实验总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