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精讲优练课型)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163e123312b3169a551a437.png)
氨与铵态氮肥1.有关氨及氨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3是10电子分子,具有还原性B.液氨、氨气、氨水是同一种物质C.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D.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解析:每个NH3分子中有10个电子,因N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具有还原性。
氨气、液氨是纯净物,为同一种物质,氨水是混合物,三者不是同一种物质。
氨气是非电解质,NH3·H2O是电解质。
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氨水是一种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
答案:A2.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的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提高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处理后幕布不易着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环境温度;二是氯化铵分解生成的NH3和HCl可以有效隔绝幕布与空气的接触。
答案:B3.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口内,A不正确;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B不正确;C中气体的流向错误。
答案:D4.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解析:铵盐的检验原理是N+OH-NH3↑+H2O,再用试纸或浓盐酸检验氨气的存在。
A中固体加热,可能产生其他气体造成干扰。
答案:A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O2、CO2、HCl、NH3、NO、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通过图中洗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通过干燥管后气体呈红棕色(未与空气接触),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干燥管内固体为碱石灰B.原气体中只有NO和CO2C.原气体中不一定有NH3D.原气体中一定没有HCl、Cl2、O2解析:混合气体无色,则不可能有Cl2。
全程学习方略学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 鲁科版必修1
![全程学习方略学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a8ae0c602d276a201292e05.png)
氨与铵态氮肥(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015·银川高一检测)室温时,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有M和N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取下弹簧夹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接触(如图),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编号①②③气体M NO H2NH3气体N O2Cl2HCl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解析】选B。
假设每个烧瓶常温常压时,所盛气体物质的量均为nmol,①中发生反应:2NO+O22NO2,两个烧瓶内还剩余 1.5nmol气体;②中不发生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仍为2nmol;③中发生反应:NH3+HCl NH4Cl,不剩余气体。
剩余气体越多,压强越大,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
2.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液氨用作制冷剂【解析】选A。
B项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铵盐的水溶性与制氨气无关;D项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用氨的易液化的性质,故B、C、D选项均错误,A项正确。
3.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A.NH4HCO3B.NH4ClC.(NH4)2CO3D.NH4NO3【解析】选A。
因产生的两种气体一种为NH3,一种为CO2,故A、C符合,而加入BaCl2溶液后,无明显变化,C 选项与BaCl2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为NH4HCO3。
3.2.2氨和铵态氮肥每课一练(鲁教版必修1).doc
![3.2.2氨和铵态氮肥每课一练(鲁教版必修1).doc](https://img.taocdn.com/s3/m/386caa9c7e21af45b207a825.png)
B.硝镀 D.碳鞍3.2.2氨和镀态氮肥♦ ♦恳础过关♦♦1. (2012•烟台高一检测)利用如图装置可进行的下列实验是()A. 用NH 4C1和Ca (OH )2制取氨气B. 用MnO2和浓盐酸制破氯气C. 用双氧水和MnCh 制取氧气D. 用锌与稀H2SO4制取氢气解析:选A 。
该装置适用于固体+固体亠制气体的装置特点。
2. 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 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 氨水中的NH 3 H 2O 电离出少量的OH 「C. 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 氨本身的碱性弱解析:选B 。
NH3是非电解质,本身不电离,不显碱性,NH3溶于水后,NH 3 + H 2O K VNH 3-H 2O 、 、:NH ; + OH ,使氨水显弱碱性。
3. 一包氯化鞍中混有一种其他氮肥,经测定这包不纯氯化鞍含氮25.7%,则混入的氮肥可 能是(双选)()A. 尿素[CO (NH 2)2]C.硫镀 解析:选CD 。
纯净NH4CI 的含氮量为26.17%>25.7%,所以杂质含氮量必须<25.7%。
四个 选项中氮的质量分数依次是46.7%、35%、21.2%和17.7%。
4. 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 氨水呈碱性B. 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C. 氨气易液化D.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解析:选B 。
A 、C 、D 选项内容不是喷泉形成的原理。
5. 在标准状况下,将多余氨气用水吸收,下图中哪个装置最好()解析:选C 。
由于NH3极易溶于水,A 、B 、D 将会出现倒吸现象。
而C 中当液体沿漏斗向 上倒吸时,液面与漏斗面脱离,这时漏斗中液体又回落下来,故不会出现倒吸现象。
6. (2012-惠州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硫酸鞍溶液与氢氧化钗溶液共热:NHt+SOr+Ba 2++OH'^^BaSO 4 ; +NH 3 t +H 2OB. 氯化鞍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Ht + OH _^^NH 3H 2OC. 氯化鞍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t + OH _^^=NH 3 t +H 2OD. 碳酸鞍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O1 + CO 2+H 2O=2HCOr解析:选 D 。
【配套K12】学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精讲优练课型)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
![【配套K12】学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精讲优练课型)课时自测-当堂达标区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732f3d2910ef12d2af9e7d8.png)
氨与铵态氮肥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它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B.工业上用H2和N2合成氨与自然界中放电时O2和N2反应都属于氮的固定C.大型中央空调的制冷剂可用液氨D.铵盐易溶于水,且可与强碱发生复分解反应【解析】选A。
NH3易挥发,故通常把NH3转化为铵态氮肥使用。
2.(2015·六安高一检测)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甲为无色,可由两种气态单质化合而成。
在一定条件下,甲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乙;乙不溶于水,但能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丙;甲溶于水后其溶液的pH>7,丙溶于水后其溶液的pH<7。
则甲和乙依次为( )A.NH3、NOB.NO2、NOC.NH3、NO2D.NO、NO2【解析】选A。
甲溶于水后,其溶液的pH>7,则甲为NH3,NH3能氧化为NO,且NO不溶于水,NO能氧化为NO2,故乙为NO,丙为NO2,所以A项正确。
3.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 )A.气体能使酚酞试纸变红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气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铵盐D.气体与浓盐酸反应生成铵盐【解析】选C。
A、B选项所叙述的实验现象能证明被检验的是碱性气体,即氨气。
NH3与挥发性酸所产生的气体接触时,能生成相应的铵盐,产生“白烟”,如与HCl、HNO3、HBr等气体接触都产生白烟。
4.(2015·盐城高一检测)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与Ca(OH)2发生反应【解析】选C。
NH4Cl是常用化肥,而NaHCO3为小苏打,不能用作化肥,A错误;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错误;图中涉及的NaCl与Ca(OH)2不反应,D错误;NH3能和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
高中化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3f9c88e9b6648d7c0c74616.png)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氨的性质,〔硝酸的性质〕〔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2、补充实验。
2021年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每课一练 鲁科版必修1
![2021年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每课一练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3e0d10033d4b14e8424683f.png)
2021年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每课一练鲁科版必修1 1.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两种离子D.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小2.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B.氨水呈弱碱性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3.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是( )A.浓硫酸 B.碱石灰C.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4.有关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H3是4核10电子的分子,具有还原性B.NH3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做制冷剂C.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D.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遇氨气可产生白烟5.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6.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假设每步反应气体完全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NH3 B.O2C.H2O D.CO27.体积不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盛满了NH3、HCl和NO2,将它们倒扣在水槽中充分溶解后,塞住瓶口取出,烧瓶内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2∶2∶3C.3∶3∶2 D.无法判断8.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9.如图所示,夹子开始时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
学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
![学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bc792173968011ca2009119.png)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21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22
1.原理 2.反应装置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
固+ 固
加热 气体
氨水的成分:三分子:NH3、H2O、NH3·H2O 三离子:NH4+、OH-、H+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1
【思考与交流】
氨水呈弱碱性,因此氨水是弱碱,对吗? 【提示】不对。一水合氨是弱碱,因此氨水 显碱性,但是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碱。
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
NH3 + H+ 实质:
==== NH4+
用于检验 氨气是否 收集满或 者输送氨 气的管道 是否泄漏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5
(3)NH3的催化氧化
高温 4NH3+5O2 ====== 4NO+6H2O 催化剂
注意:(NH3在空气中反应) ①反应条件:催化剂、高温 ②是工业制硝酸中的关键一步,也叫氨的催化氧化 ③说明氨有一定的还原性,可被O2、Cl2、CuO等氧化
纸变蓝(唯一的一种碱
性气体)
氨水溶液体积也是VL
氨水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V/22.4)/V= 0.045 mol·L-1 注意:氨水中溶质是NH3,不是NH3·H2O 。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0
2.化学性质
(1)与H2O反应: NH3+H2O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3.2 氨和铵态氮肥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中第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3.2 氨和铵态氮肥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中第](https://img.taocdn.com/s3/m/a15de19631b765ce0408143e.png)
课时2 氨和铵态氮肥考点1 氨气的性质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来作制冷剂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NH3能电离出OH-答案: B解析: 氨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A项错误;4NH3+5O24NO+6H2O,B项正确;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NH3和H2O,C项错误;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NH3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电离出OH-,D 项错误。
2.(2019·河南南阳一中高一月考)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氨是氮肥工业及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NH3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二者都是电解质C.NH3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答案: C解析: N2和H2合成氨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N2和H2不发生反应,故A项错误;氨水能导电是因为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NH3自身不能电离,因此NH3不是电解质,HNO3属于电解质,故B项错误;浓硝酸易挥发,NH3与挥发性的硝酸反应生成NH4NO3固体,现象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故C项正确;用氨制备硝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4NO2+O2+2H2O4HNO3,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至+5价,被氧化,故D项错误。
3.(2019·天津和平区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故可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C.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D.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答案: C解析: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二者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因此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B项错误;检验氨气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D项错误。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学案+每课一练: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20份)3.2.2 氨与铵态氮肥 学案
![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学案+每课一练: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20份)3.2.2 氨与铵态氮肥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6f481ab307e87101f696ab.png)
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氨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氨与酸的反应。
2.通过分析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
3.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知识点一氨气的性质【探究活动】1.喷泉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打开橡胶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气形成喷泉实验的物理学原理是什么?2.实验:分别在两个集气瓶中滴入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盖上玻璃片,将两集气瓶口上下对齐,然后抽去中间的玻璃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实验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各具有什么性质?(3)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除了能与盐酸反应外,还能与硫酸、硝酸反应吗?若能,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上述实验中若将浓盐酸用浓硝酸、浓硫酸代替,会观察到同样的现象吗?为什么?3.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具有什么性质?它可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反应?4.通常状况下,氨与氧气不反应,但在催化剂(如铂、铑等)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和H 2O 。
4NH 3+5O 2=====高温催化剂4NO +6H 2O (1)该反应在工业上有什么价值?(2)把烧红了的铂丝插入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下列现象:①液面上的铂丝保持红热;②瓶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③有时瓶口有白烟出现。
学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
![学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5c4e84d011ca300a7c39019.png)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6
二、铵盐与铵态氮肥
1.化学氮肥 NH4+ 。 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 化学氮肥 NO3- 。 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 CO(NH2)2 。 有机态氮肥:尿素_________ 2.铵盐 铵根离子 和_________ 酸根离子 组成的盐。 (1)概念:由_________ 均易溶于 水。 (2)铵盐的溶解性:__________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3
一、氨气的性质
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
体积的氨气,所以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中的典型实验。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4
1.请你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探究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思路分析】NH3溶于水后,大部分与H2O结合成NH3·H2O,
11
(3)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 ______________ (4)棉花的作用。 防止NH3和空气对流,吸收多余的NH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2
1.氨水与液氨是同一种物质吗?
提示:不是。氨水是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10
根据上述装置,结合NH3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原理。
△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2)验满方法。 立即变蓝 ; ①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__________
产生大量白烟 。 ②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时_______________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 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5f7892df7ec4afe04a1df90.png)
编辑ppt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3)氨气能否用CaCl2、浓硫酸或P2O5等干燥?为什么?应 用什么来干燥? 提示:不能,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浓硫酸和 P2O5干燥,NH3与CaCl2生成CaCl2·8NH3。应用碱石灰或 NaOH固体来干燥。 (4)如何处理制取NH3实验中产生的尾气? 提示:可在集气瓶口塞一团蘸有稀硫酸的棉花。
少,就可形成喷泉。
(2)讨论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提示:①装置气密性要好;②烧瓶要干燥;③气体的纯度要
大;④气体收集要满。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编辑ppt
(3)是否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进行喷泉实验?若不 是,还有哪些气体可以? 提示:①极易溶解于水的气体,如NH3、HCl、SO2等可进 行喷泉实验。②气体极易与某种溶液反应,如SO2、NO2、 H2S与浓NaOH溶液,NH3与稀盐酸;反应后气体体积减 小的一类反应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如氯气与红磷反应、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等。
编辑ppt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例1 某同学学习了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后,想自己设计并做 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气 氧化的情况。经过仔细考虑,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认 真分析他设计的实验,然后回答问题:
编辑ppt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实验方法:在锥形瓶中加入浓氨水,然后将铂丝加热到红 热状态,将红热的铂丝插入锥形瓶中,同时鼓入空气,观 察现象。 (1)该同学想探究氨的催化氧化,他为什么选择浓氨水?若 想快速看到实验现象,应向浓氨水中加入什么物质或进行 什么操作? (2)你推测他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编辑ppt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规范解答】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在催化 剂和加热的条件下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 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 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具有挥发性),硝酸遇到氨气产生大 量的白烟,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放热。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打包) 鲁科版优质课件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打包) 鲁科版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150df7aaea998fcd220e9b.png)
4NH3+5O2=高=温=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HNO3+NH3=NH4NO3
拓展
氨气和氯气接触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什 么? 在纯氧中燃烧如何反应?
①2NH3+ 3Cl2= N2+ 6HCl (氨气不足) ② 8NH3+ 3Cl2= 6NH4Cl+N2(氨气过量)
第2节 氮的循环
(三)氨与铵态氮肥
1、氨的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 准状况下,密度为0.771 g ·L_1,比空气轻; 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
思考:
1、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 喷泉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
2、氨气的化学性质
性
的
NH3+HNO3=NH4NO3 (白烟)
酸 反
应
有
2NH3+H2SO4=(NH4)2SO4
白 烟
⑶、NH3具有还原性
-3
催化剂 +2
4NH3+5O2=△== 4NO+6H2O
注意: (NH3在空气中反应) ①反应条件:催化剂、加热 ②是工业制硝酸中的关键一步,
也叫氨的催化氧化 ③C说l2明、氨C有uO一、定氮的的还氧原化性物,等可氧被化O2、
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了CO2
结论:
1.固体铵盐均受热易分解,若是非氧化性的酸形成的 铵盐则放出NH3,并生成相应的酸或酸酐。 2.氧化性酸的铵盐,受热分解情况复杂,产物可能为 NH3或N2或氮的氧化物等[NH4NO3、(NH4)2SO4]。 3.铵盐分解并不一定有氨气生成。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3.2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3.2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https://img.taocdn.com/s3/m/a7ff4017580216fc700afda9.png)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化学•必修1•(配鲁科版)◆
综合拓展
铵盐在加热条件下的分解情况分析
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所有的铵盐
都是晶体,都能溶于水。受热均易发生分解,分解产物一般为
NH3和相应的酸(或酸的分解产物)。因为生成的NH3在高温下 具有还原性,故当对应的酸是非氧化性酸时,铵盐分解的产物
答案:A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化学•必修1•(配鲁科版)◆
3.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 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之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放在试管口试之
答案:B
名师点睛:氨水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当NH3 溶于 水时,大部分NH3 与水反应,生成了NH3·H2O,NH3·H2O 可H2发O 生高微温 弱NH电3·离H2,O产高生温 NNHH4+4和++OOHH--,。可表示为:NH3+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化学•必修1•(配鲁科版)◆
答案:
错误之处 ①试管a管口向上倾斜 ②铁夹夹的位置不对 ③试管b管口向上 ④试管b塞上橡皮塞 ⑤反应物没加热
应如何改正 应略向下倾斜 应夹在离管口1/3处
应向下 将橡皮塞改为棉团
用酒精灯加热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化学•必修1•(配鲁科版)◆
名师点睛:判断图示实验装置是否有错误的一般方法 有四看:
返回
◆化学•必修1•(配鲁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碱石灰
C.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
【解析】选B。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
五氧化二磷等干燥,由于氯化钙吸收氨气,也不能干燥氨气。
4.(LK必修1·P83改编)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 )
A.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反应
【解析】选C。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得烧瓶内压减小,水进入烧瓶形成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
一、氨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_无__色__
状态 气体
气味 刺激性
溶解性 _极__易__溶于水
密度 比空气_小__
【微点拨】液氨是氨气加压或者冷却氨气后得到的,属于纯净物。
2.化学性质:
性质
与水反应
与酸 反应
盐酸 硫酸
催化氧化
反应方程式
_N_H_3_+_H_2_O______N_H_3·__H_2_O_ ________________ NH3+HCl====NH4Cl
3.实验成功的关键——“三要”: (1)装置气密性——要好。 (2)烧瓶和气体——要干。 (3)烧瓶内的氨气——要满。
4.能形成喷泉的两类情况: (1)极易溶于水或易溶于水的气体与水可形成喷泉,此类气体有NH3、 HCl、NO2等。 (2)气体与能与之反应的液体形成喷泉,如酸性气体(Cl2、CO2、HCl、 NO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等。
(2)不稳定性:N 受H 热3H 易2O 分解 N H 4 O H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H3·H2O ==== NH3↑+H2O
【微点拨】1
L
1
mol·L-1氨水中含NH3、NH3·H2O、 N
H
+ 4
的物质的
量之和为1 mol,而不是指NH3·H2O为1 mol。
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③装置:
④收集:_向__下__排空气法。 ⑤干燥:NH3通过盛有_碱__石__灰__的干燥管。 ⑥验满:用湿润的红色_石__蕊__试纸或沾有_浓__盐__酸__的玻璃棒。
【微点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 纯净的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H2SO4====(NH4)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
4NH3+5O2
=====
催化剂
4NO+6H2O
【微点拨】氨气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但氨气不是碱。
二、一水合氨
(1)弱碱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反应:NH4HCO3 ==== NH3↑+CO2↑+H2O
铵盐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 H 4 O H N H 3H 2O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NH4Cl、Ca(OH)2 ②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氮肥:
N
H
4
N
O
3
【自我小测】 1.思考辨析: (1)液氨就是氨气的水溶液。 ( ) 分析:×。液氨是液态氨,是纯净物,而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2)氨气与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和氨气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一样, 二者均会产生白烟。 ( ) 分析:×。由于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所以与氨气反应时不会有白烟产 生。 (3)铵盐受热分解都有氨气生成。 ( ) 分析:×。铵盐受热易分解,但是不一定都有氨气生成。
2.(LK必修1·P84改编)下列气体中,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无色气体
是( )
A.H2
B.NO
C.NO2
D.NH3
【解析】选D。由无色气体首先排除NO2;H2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排
空气法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氨气只
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3.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 )
A.浓硫酸
【拓展深化】 1.喷泉实验形成溶液浓度的计算 实验完成后,溶液充满烧瓶,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由体积换算确定)。 标准状况下若烧瓶体积为VL,则有V(aq)=VL,
nB22.4VLLmol1,
cBVnaBqVL/22V.4LLmol1
1 22.4
mol
L1。
2.防止气体倒吸的装置 (1)倒吸:由于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如将气体通入溶解度大的试剂时、 冷却加热过的仪器等),大气压大于内部压强将水压入容器内,形成倒 吸。 (2)常见防倒吸装置:
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三、铵盐 1.物理性质:
颜色 _白__色__
溶解性 易溶于水
状态 _晶__体__
2.化学性质:
(1)受热分解:(写出下列铵盐受热分解方程式)
a.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Cl ==== NH3↑+HCl↑
b.NH4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为
N
H
+ 4
+
OH-
△
====
NH3↑+H2O。
(
)
分析:×。例如,硫酸铵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的反应就不可以用
+OH- △ NH3↑+H2O表示。
N
H
+ 4
(5)碳==酸=铵=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所得产物种类相同。(
)
分析:√。碳酸铵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得到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典题训练】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 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
其操作方法是
。
(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
喷泉。
一、氨气的喷泉实验 思考探究: 图中的烧瓶中装满干燥的氨气,挤压胶头滴管的胶 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即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 沿导管喷入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 (1)为什么烧杯中的水会喷入烧瓶? (2)喷泉实验与生活中的喷泉原理相同吗?
【归纳总结】 1.实验原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大,两者接触时,短时间内产生足 够大的压强差,烧杯内的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2.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