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精选12篇
(完整版)苏州评弹精选12篇

苏州评弹精选12 篇苏州评弹;苏州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
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 余年至今不衰。
简介苏州评弹演出形式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苏州评弹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近40 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
演出方式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编辑本段流派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
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
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
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苏州评弹开篇选曲选段选回

苏州评弹开篇选曲选段选回•弹词开篇《活捉张三郎》高博文吴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十朋参相》范林元王建中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文姬归汉》邢晏芝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徐惠新倪迎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智斩安德海-慈禧佯怒保都堂》郑缨演唱李奕昂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宫怨》张建珍张毅谋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智贞描容》黄海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简神童》陈希安演唱高博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剑阁闻铃》潘闻荫演唱庄凤鸣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秦建国演唱郑缨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罗汉钱-小飞鹅自叹》沈世华教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梅园赏梅》魏含玉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苏州我可爱的家乡》邢晏芝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太湖四季好风光》赵丽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留园揖峰》胡国梁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请到苏州来》魏含玉侯小莉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赏月听泉在惠山》赵丽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天平摘云》郑缨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阳澄蟹讯》邢晏芝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天堂旅游》程艳秋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苏绣曲》曹莉茵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拙政揽胜》袁小良演唱王瑾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祝贺开篇》张蝶菲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叔嫂相争》蒋云仙江肇焜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野火春风斗古城-大闹逸乐园》蒋云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误进师长府》魏含玉侯小莉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瓶庐怀旧》秦建国华一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别凤》蒋云仙等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玄妙观的变迁》袁小良王瑾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雪地会凤》沈志凤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王妈护凤》胡云燕演出-苏州评弹•弹词开篇《闹春曲》陆锦花弹唱-苏州评弹•评话选段《英烈-力保王玉》陈超吴英杰开讲-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玉蜻蜓-父女相争》秦建国刘雯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人强马壮-接归》俞圣琦刘雯弹唱-苏州评弹•新编弹词《四大美人昭君篇-雁门关》秦建国蒋文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我为人人守海岛》杨骢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潇湘夜雨》范林元演唱冯小英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秦香莲-劝美》王锡钦演唱陆晏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王府情仇-吐露真情》吴静演唱施斌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杨乃武回乡-乌篷船》陆建华演唱潘益麟伴奏-苏州评弹•新编弹词《四大美人西施篇-姑苏台》毛新琳徐惠新倪迎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少奇同志视察到山冲》毛新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凤楼定计-原谅两三分》程艳秋演唱高博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我为祖国献石油》庞婷婷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民兵大摆地雷阵》胡国梁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双珠凤-三试定金》余红仙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水城》王鹰演唱包海燕伴奏-苏州评弹•评弹与芭蕾《心中的月亮》徐惠新倪迎春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寇宫人》范林元弹唱-苏州评弹•滚绣球《打票车》杨骢演唱朱建玲伴奏-苏州评弹•弹词折子《啼笑姻缘-刘福接票》周苏生江肇焜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珍珠塔-唱道情》陈希安赵开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珍珠塔-陈翠娥二次哭塔》饶一尘演唱薛惠君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三笑-梅亭相会》王建中包弘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赵匡胤》张碧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周文宾上堂楼》范林元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春草闯堂-闹堂》张如君演唱刘韵若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珍珠塔-抢功劳》赵开生演唱沈世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范林元冯小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武则天-行刺》龚华声蔡小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我的名字叫解放军》程艳秋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请宴》盛小云演唱胡国梁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六月雪》刘韵若演唱施斌伴奏-苏州评弹•评话选回《水浒-黑白斗》张兆君开讲-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宫怨》沈文军演唱袁小良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西湖十景》刘国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凤楼定计》吴静演唱施斌伴奏•弹词选曲《点秋香》王鹰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珍珠塔-八面活观音》陈希安赵开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白蛇传-端阳》方晏兰演唱陆嘉乐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白虎岭-遇妖》钱玉龙演唱史蔷红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罗汉钱-小飞鹅自叹》沈世华庄凤珠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蛇年开篇》施斌演唱吴静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刀会》金丽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烧夜香》盛小云演唱金丽生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熙凤》余红仙演唱沈世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双珠凤-火烧堂楼》张碧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梁祝》高博文弹唱-苏州评弹•陈调选曲《三笑-笃穷》王玉立演唱庞婷婷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杨乃武-孔方兄》陆嘉乐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玉蜻蜓-智贞描容》袁小良演唱王瑾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新八仙过海》江文兰蒋云仙吴君玉苏毓荫金丽生徐淑娟魏含玉孙扶庶潘瑛弹唱•弹词开篇《桥》包海燕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红娘问病》袁小良王瑾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春草闹堂》丁皆平演唱沈仁华周苏生周强伴奏-苏州评弹•蒋调选曲《林冲-长亭泣别》秦建国蒋文弹唱-苏州评弹•对唱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潘祖强陆月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杨乃武-初审》金丽生李子红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紫鹃夜叹》王建中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罗汉钱-湘江浪》史丽萍演唱郭玉麟秦建国周强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秦香莲-迷功名》黄嘉明演唱赵小敏伴奏-苏州评弹•评弹表演唱《迎亲曲》苏州评弹学校实验演出团演出-苏州评弹•弹词折子《阎瑞生与王莲英》姜韵庭王桃莺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顾鼎臣-父女相会》周剑萍蔡小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误责贞娘》金丽生演唱赵慧兰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玉蜻蜓-拷文》王玉立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哭沉香》徐惠新弹唱黄明亮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黛玉葬花》张碧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蔡伯喈哭坟》周映红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翠凤奇案-悔悟》赵慧兰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荆钗记-祭江》胡国梁弹唱张丽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情探-引路》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珍珠塔-诉恩人》薛小飞邵小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苏州好风光》盛小云王瑾顾佳音包弘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怒责贞娘》周剑萍蔡小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拜月》刘韵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昭君》范林元冯小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拜月》颜丽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三盗芭蕉扇》余红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玉蜻蜓-归宁》周希明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白求恩-赠刀》陆建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琵琶记-哭坟》周映红演唱吴国强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拜月》余红仙周红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昭君出塞》沈伟辰孙淑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上海滩-杨度到沪》杨燕凤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秦香莲-寿堂唱曲》盛小云演唱徐惠新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秋思》周慧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抢功劳》陆嘉玮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董小宛-月夜相思》郑缨演唱袁小良王瑾伴奏-苏州评弹•评弹新曲《笑中缘》范林元冯小瑛弹唱-苏州评弹•评话选回《安平寨》吴君玉开讲-苏州评弹•弹词选回《西厢-闹柬》沈伟辰孙淑英弹唱-苏州评弹•中篇弹词折子《包公休妻》程振秋施雅君弹唱-苏州评弹•评话选回《雍正皇帝-改诏》殷小虹开讲-苏州评弹•评话选回《雍正皇帝-盗宝》殷小虹开讲-苏州评弹•弹词选段《啼笑姻缘-初见将军》蒋云仙魏含玉江肇焜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杨乃武-淑英夜思》金丽生演唱蔡小娟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潇湘夜雨》朱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二见姑》沈彬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英台哭灵》赵慧兰演唱袁小良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十朋参相》秦建国演唱蒋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玄妙观》王瑾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不怕难》金丽生演唱盛小云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花厅评理》黄嘉明演唱秦建国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苏州第一家-人间事太伤心》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玉蜻蜓-王定哭东》王柏荫演唱江文兰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杨振言沈世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林老三诉苦》王承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罗汉钱-小飞鹅自叹》庄凤珠演唱张振华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狸猫换太子》陈烽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孤山探梅》倪迎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方卿写家信》孙淑英演唱沈伟辰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琼花泪》王建中演唱倪荣艳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四郎探母-坐宫》金丽生盛小云弹唱-苏州评弹•燕声远过君山去怀念著名弹词演员严燕君专辑-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苏州好风光》邢晏芝领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林老三诉苦》毛新琳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剑阁闻铃》余红仙演唱周红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三斩杨虎》陈侃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离恨天》徐惠新杨薇敏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祝贺开篇》秦建国黄嘉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王贵与李香香》吴伟东毛瑾瑾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贵升临终》-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杜十娘-梳妆》陆锦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顾亭林》金丽生演唱李子红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珍珠塔-唱道情》赵开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十八因何》陈希安演唱高博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妙玉》陆嘉乐演唱周红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双珠凤-祭夫》王惠凤演唱王文耀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宝玉夜探》陆建华倪迎春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杜十娘》许芸芸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山伯离魂》袁小良演唱王瑾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新木兰辞》盛小云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战长沙》毛新琳高博文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写休书》高博文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三约牡丹亭》华士亭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劝漪》徐惠新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莺莺操琴》秦建国演唱陈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请宴》孙扶庶演唱潘益麟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回《三笑-追舟》包海燕周华弹唱-苏州评弹•弹词开篇《智斗鬼子兵》邢晏春演唱邢晏芝伴奏-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北京的胡同苏州的桥》张碧华演唱陶谋炯潘益麟魏少英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回《闹严府-放婿》张鉴庭张鉴国弹唱-苏州评弹•魏调选曲《珍珠塔-妆台报喜》魏含玉演唱李幽兰伴奏-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蒋调》-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丽调》-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张调》-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琴调》-苏州评弹•七彩戏剧《名家名段评弹杨调》-苏州评弹•弹词开篇《大禹祭》沈文军薛丽兰弹唱-苏州评弹•评话折子《水浒-初会潘巧云》吴君玉开讲-苏州评弹•评话选回《小五义-戏艾》张兆君开讲-苏州评弹•弹词选回《倭袍-别楼》黄静芬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黄慧如与陆根荣-泄密》苏毓荫陈忠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钱秀才-试才》张鉴庭张鉴国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龙凤璧-父女相会》王玉立庞婷婷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回《西厢-操琴》沈伟辰孙淑英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曲《虚情假意-读信》黄惠凤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描金凤-金殿除奸》杨振言吴君玉余红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白蛇传-赏中秋》秦建国蒋文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顾鼎臣-塞赃》周剑萍张鉴国弹唱-苏州评弹•弹词折子《啼笑姻缘-逼唱堂会》蒋云仙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黄慧如与陆根荣-定情》苏毓荫徐淑娟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梁祝-楼台会》郑缨演唱高博文伴奏-苏州评弹•弹词选段《情探-李花落》郑缨弹唱-苏州评弹•弹词选段《白蛇-哭容》沈仁华演唱丁皆平伴奏-苏州评弹•评弹新篇-四大美人《杨贵妃-马嵬坡》邢晏芝张振华弹唱-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唱词选辑

苏州评弹唱词选辑《小金钱》陈莲卿、祁莲芳(白)小姐,容卖柴小生奉告。
(唱)提起身世泪如麻,我含羞带惭诉根芽。
原籍开封登封县,东祀村里是我家。
小生姓刘名邦才,幼入黉门逞才华。
先父昔日为刑部,十年前一命染黄沙。
母子家贫难度日,我投亲不遇难回家。
如今流落异乡地,长街卖柴作生涯。
(表)兰英听见,心如刀割。
(唱)闻言暗地倍心酸,痛痒相关两泪悬。
想你堂堂刑部佳公子,不读文章不做官,单身卖柴进花园。
我爹爹昔日将亲对,与郎君一十余年间音信远。
今朝夫妻重相会,兰英岂可不周全!《秋海棠-恨不相逢未嫁时》范雪君[秋海棠](白)罗女士,古人有一句诗:“恨不相逢未嫁时。
”我的痛苦,就在这一句诗上。
(唱)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罗敷陌上采桑枝。
她说道:“使君有妇休相恋,我二人今日相逢已太迟。
”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文君新寡亦情痴。
她听到相如弹出求凰曲,竟然是夤夜私奔不自持。
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宓妃留枕惹相思。
可怜那陈王八斗高才学,只落得假托神仙枉赋辞。
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贾家姬妾好丰姿。
为了那幽期密约遭横祸,他两人路隔幽明尚不知。
恨不相逢未嫁时,昔日里定庵文笔有相知。
他二人诗词唱和为媒妁,到后来中毒身亡悔已迟。
恨不相逢未嫁时,想起了玉梨魂中留心事。
我爱那梦霞高洁梨娘节,他二人白璧无瑕好自持。
恨不相逢未嫁时,可知道前人即是后人师。
所以说有花堪折直须折,劝世人莫待无花空折枝。
《红娘问病》侯莉君春意浓浓淡淡风,张生有病在房中。
红娘奉了千金命,来到书房问情衷。
闻说相公身有病,你因何不请个妙郎中?姐姐呀,我的病根只为千金起,好比那水阻蓝桥路不通。
想医家虽有回春术,然而是难救我相思病万重。
若要小生身康健,有劳你红姐达姣容,了却相思病就松。
红娘闻听轻轻“啐”,正要开言叫相公,哪知外边来了小琴童。
转身即便匆匆去,回转闺房,他独坐西厢,绣阁中,在念姣容,想起张郎,想起了千金,常挂胸。
《落金扇-庆云自叹》蒋如庭朱介生陆庆云小姐病犯七情自言自语,岂知晓外头红玉丫环隔仔纱窗侧耳静听。
苏州评弹演讲稿

苏州评弹演讲稿穿过窄窄曲折的小巷,细腻又有特色的女声渐渐清晰。
转眼间,一个木制大门映在我眼前,我们来到了苏州琵琶语评弹馆。
刚下了雨的平江路,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泥土的清新。
来到琵琶语的大院,透过玻璃窗看,一位女演员正深情地演唱着,怀中还抱着个琵琶……“先进来五个人!”一个女店员招呼着我们。
我便穿过拥挤的座位,落座在舞台边的一个小茶位上。
表演还没开始,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不大的舞台。
舞台背后是一面墙,被装饰着一扇很大的圆形窗户。
透过窗,墙上还画着一枝出墙的树枝,上面花朵簇拥着,绿叶掩在桃红的花朵下。
树枝上站着两只鸟,都是黑白羽毛相间的,一只展翅欲飞,一只仰头眺望。
“我们送给大家一首《枫桥夜泊》!”这时,两位演员走上了舞台,一男一女。
男演员较老,气质很好,穿着一身浅蓝色大褂,手中握着三弦。
他身后的那位女演员长相清秀,一头利落的短发,空气刘海下透着浓浓的眉毛,双眼镇定地注视着观众。
桃红色的`汉服再配上那历史悠久的琵琶,两位演员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了情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一阵沉重的男低音在琵琶声与低沉的三弦声中响起。
第一段是男声。
那位男演员坐着,表演却很吸引人。
听着他的声音,我好像穿越到了古代的那个夜晚,落寞与伤感飘在空中。
“好听!”台下的观众在小声地谈着,赞美着。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亮的女声响了起来。
琵琶声也渐渐盖过了三弦声,将我带入孤舟客子那羁旅之思的惆怅情绪中。
曲子在一阵轻柔的颤音下结束,我对苏州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我听着独特的评弹小调,走在这拥有优雅历史的苏州小街上,心情如水一般流淌。
评弹的作文

评弹的作文说起评弹,那可真是一种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形式。
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评弹,是在苏州的一条古街上。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信步在古街的青石板路上,感受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宁静与韵味。
走着走着,一阵悠扬的琵琶声和软糯的唱腔传入了我的耳朵。
那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牵引着我不由自主地朝着声音的源头走去。
转过一个街角,我看到了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
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评弹表演”几个字。
我心头一喜,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
茶馆里面不大,但布置得很有味道。
几张木质的桌椅摆放得错落有致,墙壁上挂着一些评弹艺人的照片和古老的戏曲脸谱。
我找了一个靠近舞台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碧螺春,静静地等待着表演开始。
不一会儿,一位穿着旗袍的女子和一位身着长衫的男子走上了舞台。
女子怀抱琵琶,男子手持三弦,两人相视一笑,便开始了表演。
那女子轻启朱唇,一开腔,那声音如黄鹂出谷,婉转悠扬。
她唱的是一段,讲述的是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情感,时而哀怨,时而欣喜,仿佛她自己就是白素贞,正在经历着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而那男子的三弦则配合得恰到好处,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诉说着故事中的喜怒哀乐。
我听得入了迷,眼睛紧紧地盯着舞台上的两人。
女子弹奏琵琶的手法十分娴熟,手指在弦上飞快地跳跃着,犹如灵动的蝴蝶。
那琵琶声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沉如幽咽泉流,让人的心情也随着音乐起伏不定。
男子的三弦则为琵琶声增添了一份厚重和沉稳,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乐章。
在表演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女子的表情和动作也非常丰富。
她会随着唱词微微皱眉,或者轻轻摇头,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男子则会在适当的时候与女子对视一眼,彼此之间的默契让人惊叹。
当唱到白素贞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时,女子的声音变得悲切起来,眼中闪烁着泪光。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白素贞的绝望和无奈,心中也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悲伤。
而男子的三弦声也变得低沉而压抑,仿佛在为这段悲惨的爱情叹息。
家乡传统习俗作文苏州评弹

家乡传统习俗作文苏州评弹
在我们家乡苏州,有一种超级有趣的传统习俗叫做评弹。
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家都会聚在一起听评弹,嘻嘻,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大年三十,我们全家都在家里等着听评弹。
我和弟弟妹妹都坐在沙发上,等着表演开始。
爸爸妈妈忙得不得了,一会儿忙着摆放水果,一会儿又在厨房里忙碌,简直跟打仗一样。
终于,评弹开始了。
我特别喜欢评弹的旋律,好听极了!我还喜欢评弹的表演方式,评弹师父一边唱,一边拨着弦,一边做出夸张的表情,有时候还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评弹的内容也很有趣。
有的评弹讲述古代的英雄故事,有的评弹则讲究幽默搞笑。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搞笑的评弹,每次听都能笑得肚子疼,哈哈哈!
评弹不仅有好听的旋律和有趣的内容,还教给我们很多道理。
有一次,评弹讲了一个孝顺父母的故事,让我更懂得了孝顺的重要性。
评弹师父说:“孝顺父母,是天下第一。
”听了以后,我更加珍惜爸爸妈妈了。
听评弹不光是听,还可以和家人一起互动。
有时候评弹师父会问观众问题,我们要一起回答。
我每次都希望能答对,因为答对了会得到奖励呢!
评弹结束后,我们全家还要一起吃团圆饭。
团圆饭上,大家一边吃一边聊评弹的趣事,简直是天上人间呀!
评弹不仅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也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每逢过年过节,听评弹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习俗。
我好期待下一次的评弹呢,希望评弹师父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好笑的故事!
嘿嘿,苏州的评弹真的超级有趣,你们有没有听过呢?。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吴侬细语HAVE A NICE TRIP人生最好的旅行莫过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提起评弹,人们耳边总会不由自主地扬起琵琶三弦的委婉旋律和呖呖莺啭的吴侬软语。
而吴侬细语又被称为“中国最美的语言”。
虽然曾经辉煌至“居家必备”的曲艺艺术也一度陷入落寞,但悉心的人们不难发现,伴随着评弹从题材到形式、从规模到包装的全方位创新,一场评弹的甜蜜风正在悄然发酵并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到新一代人的生活。
大家都在看江南民歌小曲28首江南养生音乐30首“吴头楚尾水乡情,江左文采出评弹。
”比较经典的苏州评弹有:《杜十娘》、《芦荡情思》、《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
它们出自历史故事系列的有:《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
不过,小编今天精心挑选了目前最为火爆的十曲苏州评弹哦,不多说了,直接为你奉上大餐。
01赏中秋- 弹唱:张怡晟&归兰 -这首弹词而最让人喜欢的还是歌词,朴实不雕琢的大众语言,几句话就写出了许仙得到白娘子的那种大为兴奋,不无得意,演员脸庞儿醉生春,情至缠绵笑语温,而更有几分感激惶恐之情。
而白娘子的略带规劝的贤惠,对爱情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将传统女性的柔媚之美展露无遗。
在八月中秋的时候,他们未尝想到法海在九月端午的横加阻挠,以至于棒打鸳鸯,白娘子仙山盗草受尽了煎熬。
在八月赏中秋的时候,他们也未尝想到夫妻反目,水漫金山,最后雷峰塔下成永诀。
想到这一点,再听这首曲子,想象一下曲子中表现的快乐和期待,对比幸福幻灭后的痛苦和惨烈,真让人感慨好花不永,世事无常。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出自三言二拍,也许作者的意思也是提醒世人虽然大家总期待美好,但结果其实殊难预料。
02苏州好风光- 弹唱:高博文&刘雨欣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用来形容苏杭的美丽繁荣,典故出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描写苏州评弹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苏州评弹的唯美句子(第一篇)1. 江南烟雨,苏州评弹如一朵绽放的莲花,美如天仙舞动之姿。
2. 琴声深沉如大江东流,弱水三千只是一曲苏州评弹。
3. 细腻婉转的唱腔,如春风拂面,让人陶醉其中。
4. 梨花荡漾,琴瑟和谐,苏州评弹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5. 那一曲江南小调,如同泛舟在古典画卷中,恍若时光倒流。
6. 清新雅致的音乐,如莲花盛开的水面,美绝人寰。
7. 文姬归汉,诸葛亮借箭,苏州评弹将历史与艺术完美结合。
8. 月下鸟语、风起花落,苏州评弹的唱词如诗如画。
9. 曲调凄美,如冬日寒梅般清寂,引人入胜。
10. 歌声如泉水流淌,草木润泽,耳畔萦绕不去,回味悠长。
11. 静如古渡,听苏州评弹,恍若身临其境。
12. 弦断三千丈,却唤起千年浓情。
13. 苏州评弹独有的轻捷唱腔,犹如大自然中跳跃的溪流。
14. 老街巷,水巡游,苏州评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交织。
15. 优美的旋律,仿佛解读了江南人的心事与情愫。
16. 弦声飘逸,舞姿婀娜,苏州评弹是动人心弦的艺术。
17. 清风拂面,夜幕降临,苏州评弹渲染出浪漫而又深沉的氛围。
18. 音符跳跃,唱出苏州女子的柔情似水。
19. 一曲苏州评弹,撩动了多少江南儿女的情怀。
20. 春笋初长,水乡盛开,苏州评弹点亮了江南的音乐版图。
21. 阳光映照,湖面泛起涟漪,苏州评弹在江南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22. 红楼词曲婉转,苏州评弹字字真情,打动人心。
23. 苏州评弹像是一台戏剧,剧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动人心魄。
24. 那首首动人的歌,如湖光山色一般令人陶醉其中。
25. 苏州评弹用音乐诉说,将浪漫唱给江南。
26. 绣花针在轻捻琴弦,苏州评弹将传统技艺传承至今。
27. 清新如水墨画,苏州评弹勾勒出一幅幅唯美的江南图景。
28. 一声声歌唱,如风轻拂柳絮,柔软无比。
29. 绵延万里的河流,苏州评弹水乡情思绵长。
30. 浓郁的乡愁,流淌在苏州评弹的旋律中。
31. 诗意盎然的乐曲,苏州评弹如同一首首写下的诗篇。
苏州评弹名曲欣赏

苏州评弹名曲欣赏苏州评弹,是中国戏曲中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以苏州方言为主要表演语言,以优美的曲调,细腻的表演技巧和精彩的曲艺结合而闻名于世。
苏州评弹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在苏州评弹的演出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我个人喜爱的苏州评弹名曲。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红楼梦》中的名曲《贾母送玛丽亚入京城》。
这首曲子出自苏州评弹经典剧目《贾母送玛丽亚入京都》,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情感演绎了贾母情深母爱的形象。
这首曲子以舒缓的节奏开始,展现了贾母为玛丽亚入京教书、嫁人的深切关怀。
旋律悠扬,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接下来,我想介绍的是《西游记》中的名曲《三打白骨精》。
这首曲子是苏州评弹艺术家张桂凤根据《西游记》改编而成的。
曲子的旋律优美动听,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戏剧性。
演唱时,评弹艺术家运用各种表演技巧,将白骨精的狡猾与孙悟空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曲子在苏州评弹演出中非常受欢迎,也成为了苏州评弹的代表曲目之一。
此外,还有一首我非常喜欢的苏州评弹名曲是《寿山禅寺》。
这首曲子以寿山禅寺的故事为素材,展现了禅宗的修行与智慧。
曲子的旋律舒缓,给人一种宁静与内省的感觉。
在演唱时,评弹艺术家通过细腻的嗓音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将僧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展现得深入人心。
这首曲子在苏州评弹的演出中被广泛演唱,并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喜爱。
在苏州评弹的世界中,这些名曲只是冰山一角。
还有许多优秀的曲目如《杨家将》、《西施》等,都展现了苏州评弹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每一首苏州评弹的名曲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令人痴迷。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苏州评弹这一独特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苏州评弹的名曲如同明珠一般,闪耀着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于艺术的赏析,苏州评弹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
希望苏州评弹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在更多人心中得到传承和发展,继续闪耀其独特的光芒。
苏州评弹 曲目

苏州评弹曲目苏州弹词,简称“弹词”,俗称“小书”,是江苏省主要曲艺品种之一,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和上海。
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是采用一人说唱结合念白和弹唱的方式,说白以苏白为主,有时也用普通话;弹唱以琵琶、三弦伴奏,有时也加上扬琴。
其曲目丰富,包含传统和新编两类,传统曲目多为长篇,新编曲目多为中、短篇。
下面列举苏州弹词的代表曲目:1、《珍珠塔》:这是一部传统的苏州弹词长篇曲目,讲述了官家小姐鲍彩娥为报恩而嫁给穷书生方卿的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是苏州弹词的经典之作。
2、《玉蜻蜓》:这是一部讲述爱情故事的苏州弹词长篇曲目,描写了苏州望族张家二少爷与少女王志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鲜活。
3、《描金凤》:这是一部讲述友情故事的苏州弹词长篇曲目,讲述了苏州书生徐惠兰与表兄吴文龙之间的深厚友谊。
故事情节感人至深,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双金锭》:这是一部讲述婚姻故事的苏州弹词长篇曲目,讲述了苏州商人刘天宝与妻子双儿之间的婚姻生活。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5、《白蛇传》:这是一部讲述神话故事的苏州弹词长篇曲目,讲述了白蛇精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生动鲜活。
6、《孟丽君》:这是一部讲述女性励志故事的苏州弹词长篇曲目,讲述了孟丽君女扮男装考取进士并最终成为女官的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除了上述曲目,苏州弹词还有许多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如《包公案》、《岳飞传》、《狄青传》等。
这些曲目都以丰富的历史背景、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为特点,深受听众喜爱。
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也具有独特性。
表演者通常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通过说、念、唱、弹等多种方式,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听众。
这种表演形式既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具有现代艺术的创新。
苏州弹词的传承和发展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苏州弹词面临着许多挑战。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汇总

评弹开篇(选曲)精选评弹是江南艺术的一枝奇葩,评弹开篇的唱词不仅是普通的口头文学,而且许多开篇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现在评弹开篇的书较少,不少评弹爱好者听老开篇(选曲)会遇到困难,我准备编辑一些评弹开篇(选曲),供评弹爱好者参考,希望大家喜欢!评弹开篇(选曲)精选,曲目编排以笔画为序。
1.一双军鞋重三斤(薛筱卿)好八连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是毛主席教养的好学生。
艰苦朴素高风格,革命传统永继承。
有一位以身作则张连长,一双军鞋格重三斤,已经穿了四年零,补丁打得密层层。
战士有心来开玩笑,说道一双军鞋倷勿离经,好送到那博物院中当展览品。
张连长笑盈盈来答一声,你么休把破鞋看得轻,他对革命也曾立过一点小功勋。
它帮助我踏平长江千里浪,它帮助我战斗美蒋百万兵。
须知道,艰苦奋斗是革命的传家宝,这传家宝是革命前辈付咱们。
有了这传家宝,高插红旗在井冈山顶,有了这传家宝,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有了这传家宝,保卫了革命胜利的延安城。
有了这传家宝,走上了祖国的天安门。
有了这传家宝,保证了推翻三座大山,凯歌高唱入青云。
我们的革命还需继续向前进,这传家宝还需世代永相承。
我还要补丁补丁再补丁,三斤三斤又三斤,穿了它跨进共产主义凯旋门。
2.一粒米(严雪亭)一粒米啥稀奇,一粒米哪哼好算大事体?大不可小算从古说,一粒米的当中有大道理。
你勿要看轻一粒米,何妨拿把算盘来算仔细。
有一位老贫农想出一个好主意,为了使年青的一代要珍惜一粒米,俚拿出一两米,叫小孙子一粒一粒搭我数仔细。
共总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一数数出仔格大问题。
如果全国人民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或者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一进一出数目大得邪邪起。
我伲全国人口六亿五千万,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日天就是三万五千三百七十四斤,一年算起来一千二百七十三万四千多斤米。
拨勒五千人工厂当口粮吃,吃仔七年还多一些些;如果拨勒农村里一个生产小队当口粮吃,阿要几化日脚可以吃完俚?好吃一百六十年,阿爹吃到孙子手里,还没吃完什梗一粒米,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如果折合人民币拿来买机器,一粒米好换四十多部小型拖拉机,你说道阿稀奇来勿稀奇!一点一滴水汇成东海阔,一粒一粒沙堆得泰山齐。
评弹 作文

评弹作文篇一《评弹:江南丝竹间的独特韵味评弹,这一江南传统曲艺形式,就像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以前,我对评弹那是毫无概念,觉得不就是几个人在台上说说唱唱嘛,能有啥特别的?直到那次去苏州旅行,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在苏州的一个小巷子里闲逛,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丝竹声混着软糯的吴侬软语。
顺着声音找过去,就看到一个古旧的茶馆,里面坐满了人,台上两个演员正在表演评弹。
男的穿着长衫,女的穿着旗袍,那扮相,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旧时光里。
女艺人抱着琵琶,轻轻撩拨琴弦,那声音就像流水一样淌出来,清脆悦耳。
男艺人手持三弦,两根手指熟练地在弦上跳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而他们的唱腔,那可真是一绝。
每一个字都拖得长长的,又婉转又细腻,就像苏州的小河一样,曲曲折折。
我虽然听不太懂词儿,但光听那调儿就感觉特别舒服。
有一段词儿我印象特别深刻,虽然不知道具体含义,但是女艺人唱起来的时候,眼睛微微眯着,像是沉浸在一个美好的故事里。
她轻轻晃动着身体,随着琵琶的节奏,就好像她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女主角,那种投入的神态把我也带进了那个情境里。
周围的老茶客们都在微微点头,有的还跟着节奏轻敲桌面,显然都非常沉醉。
在那个小小的茶馆里,评弹像是有魔力一样,把所有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
从那以后,评弹就在我心里扎了根儿。
这评弹啊,可不光是唱腔和乐器的展示,更是一种带着江南水乡风情的文化传承,就这么不声不响地在每一个听者的心中种下了江南的种子。
篇二《爱上评弹的那个午后》以前我是个极爱听流行音乐的人,对那些传统的曲艺啊根本不感兴趣。
可那一回的邂逅,让我一头栽进了评弹的世界。
那是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原本是打算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的。
走着走着,到了一个小园子门口,听到里面传出的琵琶声和温软的歌声。
我脑子一抽,就想进去看看。
进去后才发现是一场评弹演出。
台上那表演的先生往那儿一坐,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儒雅。
他穿的长衫虽然旧了些,但是干干净净的,透着一股清爽劲儿。
他开始弹三弦的时候,手指头就像长了眼睛似的,每一下都落在该落的地方,发出那种独特的嗡嗡声。
苏州评弹名家名篇赏析自录

苏州评弹名家名篇赏析自录苏州评弹名家名篇赏析自录近年来,评弹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艺术爱好者们追捧的热门项目。
作为江南文化瑰宝的代表,苏州评弹名家们创作的作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在此,笔者将为各位介绍几位苏州评弹名家及其代表性作品,与大家一同探索评弹的独特魅力。
一、名家介绍1.毛建华毛建华是苏州评弹艺术研究院院长,也是著名的评弹表演艺术家。
他曾师从评弹大师钱湖平、冯益民等人,掌握了评弹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欢迎。
毛建华的代表作品有《马文才的故事》、《珠帘寺》等。
2.李国泉李国泉是苏州评弹名家中较为年轻的一位,但他的实力不容小觑。
他曾经获得了“中国评弹金奖”等多项大奖,深受评弹爱好者的喜爱。
李国泉擅长演唱《金瓶梅》、《红楼梦》等经典作品,表演风格沉稳优美,婉转动人。
3.王敬芬王敬芬是苏州评弹名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位,她自幼师从评弹大师陆填之,对评弹的艺术造诣非常高。
王敬芬的代表作品有《诉衷情》、《梁祝》等,她的表演风格热情大方、慷慨激昂,极具感染力。
二、作品赏析1.《马文才的故事》《马文才的故事》是毛建华创作的一部评弹作品,通过对一位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路程的描绘,讲述了艺术家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表达了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
毛建华在表演中设置巧妙的情节,高昂的唱腔,深情的词曲,将故事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沉浸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境中。
2.《珠帘寺》《珠帘寺》是毛建华和李国泉合作创作的一部评弹作品,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
毛建华和李国泉在表演中相互配合,曲高和寡、意境深邃,将乐坛词曲与评弹融合的天衣无缝。
整部作品情感饱满,表达了深深的爱情和对生命的珍视,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
3.《诉衷情》《诉衷情》是王敬芬创作的代表作品,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王敬芬在表演中体现了她独特的表演风格,姿态优雅、表情丰富,流畅自然的唱腔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观众为之动容。
忆江南(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
苏州苏评州弹是评苏弹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
产生并流苏行州于评苏弹州是及苏江、州浙评、话沪和一弹带词,用的总称。它产生并流 苏 时州期苏方已州行弹言颇弹于 的演流词苏 历唱行通州 史。。过及 悠评说弹江 久、的噱、,历、浙清史弹、乾悠、沪隆久唱一时,交清带期代乾故,已隆用颇苏流州行方 。言演唱。评 事情节,苏抒州发弹人物词感通情过。说曲、调噱优美、流弹畅、,唱交代故事情节, 富有江抒南发地人方物特感色。情伴。奏曲乐调器优以美小三流弦畅、,富有江南地方特色。 琵琶为伴主奏,乐有器单以人、小双三人弦和、多琵人琶等表为演主形,有单人、双人和多 式。用人以等吴表语演为形中心式的。方用言以演吴唱语,并为吸中收心的方言演唱,并吸 吴 婉 为地的上民风下收格歌格句吴 。的。变地 唱曲唱化民 词调词反歌 以,以复具七结的 七有字构曲字轻句,调句歌为表,为慢主演具主捻,灵有,、唱活秀腔简轻唱丽基便歌腔委本。慢基捻本、为秀 上丽 下委 句婉 变的 化风 反 苏州评复弹结已构被,列表入第演一灵批活国简家便级。非物苏质州文评弹已被列入第一批 化遗产国名家录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 鼓”,形成于清末,盛行于 20世纪20年代。因演员演唱 时兼打檀板和皮鼓,且用北 京语音演唱而得名。其音乐 柔婉细腻、清新流利,唱腔 与伴奏融为一体,是鼓词类 的典型曲种,主要流行于我 国北方京、津地区,唱腔属 板腔体,伴奏乐器以三弦、 四胡为主。京韵大鼓名家有 刘宝全、骆玉笙等。
曲名流行地方言曲调伴奏风格忆江南重整河沪一带以吴语为中心的方言演唱优美流畅小三弦琵琶北京方言演唱清新流利三弦四胡字正腔圆刚劲洒脱
曲 坛 音 韵
竹板这么一打呀, 别的咱不夸, 我夸一夸传统美食狗不理 包着。 这狗不理包着, 它究竟好在哪那? 它是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 褶儿, 就像一朵花。 这是形容包着, 你可不能乱用它。 说那个姑娘长的美, 就像一朵花。 你可千万不能说那个姑娘, 长得像包着。
赞美苏州评弹的诗句(一篇)

赞美苏州评弹的诗句(一篇)赞美苏州评弹的诗句 1(一)我喜欢听这,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
尤其是那三弦琵琶的,悠扬的丝弦声和清丽委婉的,吴语软侬的唱腔,令我赏心悦目。
苏州评弹,把江南水乡水的清韵,味渗入到,弹词丝弦音韵的骨髓里,化作评弹的灵魂。
使我感到,欣赏评弹艺术音韵中,如同喝了一大碗江南水乡,特酿的存年米酒来,味__,鲜亮甘纯,人微酡沉醉.苏州评弹和刺绣、苏州园林, 被称为苏州三绝。
这三绝无论这,评弹刺绣园林艺术的塑造, 都是这样精美清新秀丽,使人感受到苏州人,聪慧智巧和这,艺术的无穷的魅力。
在这月夜江南小河边,潺潺流水声中的茶楼里,喝着春茶听着这,清音雅乐般的评弹来,那不知有多惬意哟!在白天铺着青石板的,水乡小镇上徜徉在店铺里,欣赏着精细雅致的、惟妙惟肖的苏绣画品里。
或是带上家人流连在,这清泉流韵,千姿百态的亭台楼阁,琪花瑶草和山石奇叠,相趣成荫的苏州园林中,真让人领受到,苏州三绝的艺术魅力,而使人惊叹万分来...... (二)苏州评弹,最最令我赞赏的,应是她的角色塑造。
也许这么说并不确切,有人可能会说我外行:苏州评弹只是评书、弹词而已,谈不上角色不角色,弹词演员不过是,在演绎故事和角色。
其实我的赞赏,也正是因此而生的。
别的形式的评书、鼓书、快书、琴书,等等讲说者、演绎者大多停留在,说“书”的层面,但苏州弹词的表演者,在说“书”的同时,也进入了,“角”的内心世界、倾诉者“角”的内在情感。
就以我所看到的《雷雨》为例,许多的细节和情节,简直让人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在“说书”,还是在“演戏”。
语气语调的把握、人物情感的揣度、场景环境的拟设。
叹为观止呀!有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错觉,演绎者是在演绎故事吗?他们不是在,明明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诉求吗?戏里戏外,无障碍出入,只有嘴上功夫,没有高超的“演”技,应是无法做到的。
演绎者们在“演戏”时,是绝对不操吴语的.,纯正的普通话!相信不懂苏州话的观众,也会喜欢的。
非遗系列之苏州评弹

保护措施
自2006年苏州市人大颁布了国内唯一针对戏曲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苏州市昆区保护条 例》之后,苏州市出台了《关于苏州评弹艺术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苏 州评弹艺术传承人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扶持农村、社区书场开展评弹长篇书目公益 演出的奖励方法》等系列文件。建立传承人制度、扶持发展评弹书场、深化评弹表演团体 改革、加强行业联合会和评弹光裕社建设、完善基础职业教育建设的“五管齐下”工作方 案。
从另一方面来看,苏州评弹的 影响力日益提高。中国国内, 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中出现了 苏州评弹的影子。例如,《金 陵十三钗》中重现金陵秦淮十 里繁华的《秦淮景》就是以苏 州评弹的方式演唱的。在国外, 苏州评弹艺人盛小云带着评弹 曲目《枫桥夜泊》登上维也纳 的联合国圆大厅,展现了苏州
评弹的独特魅力传承保护源自贰 流行地区流行地区
流行地区
苏州评话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 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 地区;苏州弹词发源并流行于 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 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
20世30年代,无线电广播开始发 展,评弹艺术进入电台节目,其 传播范围不再限制于书场观众, 通过广播电台传播至苏州市区及 吴县部分地区。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视书场开始诞生,如苏州电视 台的《苏州电视书场》节目便吸 引了许多观众,中央电视台的 《曲苑杂坛》也曾录播评弹《珍 珠塔》的选段,得到了观众的好 评
苏州评弹 非遗系列 苏州评弹与昆曲、苏州园林一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文化三绝”
吴侬软语四百年

吴侬软语四百年——苏州评弹
文/口节妍冰(城轨公司)
南宋的宫女微微一笑,为我们掀起了历史的门帘,沿着隋朝的京杭大运河行至临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临安,酒肆茶楼、灯火楼台;姑苏,琴韵优雅、山水秀丽。
相对临安的热闹繁华,我更偏爱苏州的清淡古朴。
像天上的仙女一样,遮着一层美丽的纱衣。
站在苏州轻巧细致的拱桥上,双手支贻,聆听潺潺地流水声,眼望两排白墙青瓦的小屋,小屋里传来阵阵吴侬软语的评弹,是多么美好的感受。
“啪”评弹台上的舞台灯打开,一评弹女艺人着旗袍端坐在高脚凳上,玉指轻弹,琵琶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朱唇轻启,众人屏气静听。
评弹产生流传于江、浙地区。
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书有三大流派,分为陈调,马调,俞调,历经百年,又不断出现继承三位名家的风格,繁衍形成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景象。
在苏州的评弹中抑扬漫游,抑扬着江南水乡女子特有的温婉。
临水而建的舞台掩映在江南的楼阁里,台上三弦,琵琶
声悠扬,台下品一壶清茶,全部沉浸在酥软的评弹里,水中乌舟或正或斜,停在岸边,仿佛时间停滞一样。
评弹还在继续……小河两岸的民居灯光点点,墙纸上的印影或隐或现,让游人不禁驻足观看。
屋在树后,人在楼中。
水在灯光下荡漾,带着游人荡漾在姑苏的评弹曲中。
十首清丽委婉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

十首清丽委婉吴语软侬的苏州评弹三弦琵琶喝茶听评弹是江南的传统休闲形式,再加上评弹曲韵优美,节奏清丽,亦说亦唱,叙事抒情,细腻含蓄,委婉动听。
一茶一坐间,欣赏一曲评弹,或是听听演员们改编的江南小调,消遣时光、松弛神经、释放心情,不亦乐乎。
这一期的苏州评弹,让我们从风靡大江南北近半个世纪的评弹样板戏《蝶恋花》开始吧,这曲评弹文革时期达到了巅峰哦。
别错过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01演唱:余红仙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优秀作品,于1960年秋在上海的西藏书场首次公演,由弹词演员余红仙演唱,一举成功。
半个世纪以来,它风靡大江南北,不仅是苏州评弹艺术创新的经典代表,而且在新中国的音乐史上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
这首评弹最初是三弦和琵琶伴奏,文革期间改成意气激昂、充沛磅礴的旋律,并以管弦乐队的伴奏,200人的合唱队伴唱。
这在文革期间,能体现吴刚捧酒、嫦娥迎舞、忠魂泪飞的形象。
评弹最后的合唱把这首充满革命豪情的诗篇推向了高潮,连歌数叠,歌声虽尽而词意不尽。
02弹唱:高博文、解燕根据1937年老电影《马路天使》中演唱的插曲《四季歌》改编的苏州评弹风情展《江南如诗》,用吴侬软语唱响丝竹江南,如诗如梦。
这首曲子从各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
使人不经意间走进这幅美丽的江南画卷之中。
江南,梦里的江南,小桥流水,灰瓦白墙,一幅墨染的小镇,一狭石板桥曲曲弯弯,在细雨润酥的云雾里走来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白衣飘飘的书生邂逅,攥写成江南芳菲四月里一段段荡心动魄的传奇。
江南,梦里的江南,层峦叠嶂,一衣带水,秀色可餐。
一抹落日的余晖倾洒,就笼罩了如诗如画的碧水青山,好想驾一叶扁舟,摇一浆撸,携一枚筝,在湖中央,在落霞与孤鹜齐飞中,弹拨一曲渔舟唱晚。
有谁,听弦音。
03弹唱:施斌《玉蜻蜓》故事是这样的:苏州南浩街的富豪金贵升,夫妻关系不睦。
金贵升私恋尼姑王智贞,以扇坠玉蜻蜓为信物相赠,并留宿庵中,不思归家,致智贞怀孕。
赞美苏州评弹作文民俗

赞美苏州评弹作文民俗
今天放学时,我在回高中的路上,经过公园的时候,听到一阵阵好听的“咿呀”声,像是鸟儿在唱歌。
我惊讶地探头往里看,原来是几位老爷爷老奶奶在表演苏州评弹!
评弹的声音好美,像清脆极响的雨滴,也像温柔似水的溪流。
他们的动作也很美,一个个手势,一颦一笑,都演绎着故事。
我听得看得入了迷,仿佛自己也变成了故事里的人物,在他们讲述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我问爸爸,评弹是什么?爸爸说,评弹是苏州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像会讲故事的歌,有许多不同的故事和人物,可以让人沉浸其中,感受不同的情感。
我才发现,评弹还会用不同的声音来演绎同一个角色。
有的声音像爷爷,有的声音像奶奶,有的声音又像小朋友,真是五花八门!
我以后也要经常去看评弹,最近很喜欢评弹,它让我感受到了苏州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弹精选12篇评弹;评弹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于及江、浙、沪一带,用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最著名的艺人有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
嘉庆、道光年间有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湘舟、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简介评弹演出形式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评弹长,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近40多年来,评弹从容到形式推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
演出式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编辑本段流派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
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
如"调"的继承人天韵、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俭安)调、“琴调”(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
(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月泉)调又出自“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一)简介弹词又称“小书”,是一种散韵文体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言说唱艺术。
发源并流行于以为中心的东南部、北部和上海等语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
由于和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评话合称之为“评弹”。
(二)历史溯源“弹词”一词,始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其中记载八月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
”汝衡《弹词溯源和它的艺术形式》(1983年)一文认为是“远出真,近源词话”。
关于“真”,《西湖游览志余》记:“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真。
”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1952年)考证:“真和弹词同是用七言诗赞的讲唱文学,两者只有名称差异。
”他认为,“就历史的发展说,元明的真是弹词的前身,而明清的弹词又是真的绵延,两者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清代初年,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弹词在已经盛行。
康熙末年定居于的兴人董说在他的《西游补》小说中,就描写了盲女弹词使用言演出的情况。
至乾隆年间,关于弹词形成的记载日益增多。
知名的代表人物有外号“紫癞痢”的士。
士擅唱《游龙传》,吸收昆曲、歌的声腔,滩簧的表演,以单档起“十门角色”而闻名。
清《县志》记载,乾隆南巡,在行宫召士御前弹唱,赐七品冠带,随驾回京。
当时的史学家翼在《瓯北诗钞·赠说书紫癞痢》中对其说书的“噱”、“说”、“弹”、“唱”因素都作了评价:“恃滑稽一尺口”,“但闻喷饭轰满堂”;“妙拨丝擅说书”,“自演俚词弹脱手”;“优孟能会故相生”,“绝技俳优侍至尊”。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士于宫巷第一天门创立包括评话艺人在的行会组织光裕公所,以示评弹艺术“光前裕后”之意。
他从正反两面总结自己说书艺术经验的《书品》和《书忌》,被后来的弹词艺人奉为说书的信条。
嘉庆时(1796--1820年),弹词迅速发展,此时刻印传世的书目有《三笑》、《倭袍》、《义妖传》、《双金锭》等;知名的弹词艺人增多,弹词发展史上的“前四名家”(具体说法不一)即于此时出现。
他们发展了士的书艺,丰富了上演书目,创造了流派唱腔,拓宽了技巧思路,奠定了今天弹词的基本形式。
道光、咸丰时期(1821-1861年),出现的女子弹词以常熟人为多数,弹唱的开篇、书目、曲调和当时流传的大体相同,但多数不会说唱整部,只会说“书中的一段”。
弹词艺人马如飞在开篇《阴盛阳衰》中有较为具体的反映:“花样年年换,书场都用女先生”。
•|《瀛孺杂志》记当时弹词女子弹唱“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因而“每一登场,满座倾倒”。
民国时期,弹词的从艺人员激增。
据民国16年(1927年)统计,当时光裕社拥有社员200人,而未人光裕社的艺人有近2000人,艺术竞争十分激烈。
表现在书目上求新,唱腔上创新,表演上革新,演出场所上要标新。
这一时期涌现的弹词新书目有《乃武》、《秋海棠》、《啼笑姻缘》等。
艺人所创新腔有:钰卿的[调],筱亭、仁麟父子的[小调],夏荷生的[夏调],玉泉的[调],云志的[调],祁莲芳的[祁调],月泉的[调],薛筱卿的[薛调],鉴庭的[调]等等,流派纷呈。
这一时期弹词的演出形式,也起了很大变化。
随着女子弹词的重新兴起,双档已成为主要的演出形式。
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又出现了三个档、四个档的演出。
此时供评弹演出的场所很多,装潢华丽、场子宽大的称“新式书场”,在游艺场占一席之地的称"游艺书场",每场演出两档弹词、一档评话的称“花色书场”,由商业电台播放评弹的称“空中书场”。
中华人民国成立后,1956年参加登记的弹词艺人有600人,其中市区480人。
登记后,这些艺人分别参加了各地评弹演出团体,根据“百花齐放、推出新”针,对书目、唱腔等作艺术改革。
(三)艺术特色弹词的演出地域,南不出,西不过,北不越常熟,东也超不过上海松江。
地域小,艺人多,听众要求不一,迫使艺人在创新书、新腔、新的表演风格等面去作各种探索。
同治、光绪年间,评弹发展史中的“后四名家”。
这四名家中,三家为弹词艺人,他们使弹词确立了自己的艺术体制:书词中的散文部分,用“说”来表现;叙述和描写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思想和活动环境,称为“表”;人物语言叫“白”;书词中以七字句为主的韵文,用三弦、琵琶自弹自唱,相互伴奏,称“唱”和“弹”;在故事中穿插喜剧因素,称作“噱”;演员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表情、语言、语调及某些动作称“演”或“学”,也称“做"。
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
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
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
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
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
讲究“说噱弹唱”。
“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
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
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
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
在审美追求上,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
“理者,贯通也。
味者,耐思也。
趣者,解颐也。
细者,典雅也。
技者,工夫也”。
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
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士、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豫章、马如飞、湘舟和泉等。
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俭安)调”、“薛(筱卿)调”、“(钰卿)调”、“夏(荷生)调”、“(玉泉)调”、“(云志)调”、“(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
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闯》、《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四)传承价值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
中华人民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
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
然20世纪末期以来,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