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考点归纳
教师招聘新课程知识
教师招聘新课程知识一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造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筹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定了18个学科的课程尺度,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代替过往的教学筹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换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着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治理的创新,强调履行国度、处所、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提倡全人教育。
增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毕生学习的欲望与能力,处置好知识、能力、以及情绪、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战胜课程过火重视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寻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敬学生的奇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期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毕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巧,转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造计划明白了课程构造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教师招聘新课程知识二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剂:(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任务教育课程。
新课改常考主观题考点汇总
新课改常考主观题考点汇总教师招聘考试中,新课改改革部分知识点,一直在试卷中受到青睐,但是很多考生对于主观题考察时候,该回答的知识范畴是哪些仍不明确。
今天就由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为大家深入解读新课改常考主观题的考点汇总,给大家复习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四、教师观(教师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五、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六、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七、课程评价的发展的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学频道。
教师招聘教育学知识点:新课改深入解读
教师招聘教育学知识点:新课改深入解读_备考事业单位的同学们,新课改在辨析题和材料分析这两种题型的考频都非常高,关于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案例教师的做法有没有符合新课改政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涉及的知识点比较繁杂,所以今天给大家梳理一下。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辨析题中谈到新课改相关知识,可以用此作为首句铺垫。
)2.课程目标转变:注重知识技能取向。
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转变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析和案例中老师不仅做到了传授知识和注重学生品德发展、人格养成正体现教师践行了新课改理念。
)3.课程结构:分科主义,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繁多,相互分离,缺乏整合。
转变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时比例更加均衡)、综合性(科目设置更加综合)和选择性(可供学生选择)(案例中学校根据发展自行设置多样性课程供学生选择,体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老师做到了每一门科目都同等重要,课时分配均衡践行了新课改的理念。
)4.学习方式: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学习方式。
转变为自主学习(自立、自为、自律)、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辨析题中容易与其他知识点联系考题,如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启发式教学法,赫尔巴特与杜威的理论对比,案例中老师不仅通过讲授法传授学生知识,还通过讨论,实验,练习等方法使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知识,践行了新课改学习方式的转变。
)5.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以选拔为主要的评价取向,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转变为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即发展性评价观,评价主体多元(自评、互评、他评)内容综合化、过程动态化、方式多样化。
教师招聘新课标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新课标复习资料新课程知识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打算阶段(1999年——2022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22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22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22年与2022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开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开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治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治理。
3、根底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养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开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培养终身学习的心愿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开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开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表达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根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开展必备的根底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紧密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课程设置应表达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常考知识点详解配套练习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常考知识点详解配套练习第一部分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第一章新课程改革第一节新课程改革概述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一)课程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人才的缺乏是影响我国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全面提高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增强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关键。
本知识讲解依照考试大纲要求,参照教师招考的权威教材,符合学生学习和指导教学的特点,注重教学的教育性,旨在为考生节约宝贵的复习时间。
同时提醒广大考生注意,教师类考试时间比较分散,科目设置较为灵活,面试方式各异,有的考试为网上报名,有的为现场报名,考生务必高度留意招考公告,切莫错过考试时间!(二)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新课改实施的背景条件是,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显露的一些问题:1.课程目标混乱;2.课程内容庞杂;3.课程观念陈旧;4.课程形式呆板;5.实施方法落后;6.课程评价扭曲。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新课改要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1.新课改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注重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几方面分别构建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甚至更深层次的目标,每一门课程都相应地提出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
2.新课改变革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3.新课改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记忆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
4.新课改倡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还注意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归纳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归纳(一)教学观新课改的教学观是教师编制考试中的考点之一,主要涉及三类题型。
(一)以单选的形式进行考查。
(二)以辨析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卷中。
(三)以案例题的形式出现在综合素质和科目二的试卷中。
考查学生对其中的每一条具体理念的理解。
以下我们将围绕新课改教学观进行详细陈述,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编的同学。
一、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教育者中心”是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一种理念,突出表现为教师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主导一切,主控课堂,一味的采用灌输式的理念和作风。
这种专制的教育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性的发展。
第八次新课改,国家对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要求教育应该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让学生回答问题、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对于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营造一个民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
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比如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回答问题或者上语文课的时候表演课本剧。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在课堂中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避免一直向学生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做到问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启发性。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及需求。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提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在过去的考试中,有出现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启示是什么这样的题目,其实就是考我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过去的教学强调的就是一味的给学生传授知识,把教师单纯当做知识的传授者是一种传统的教育观点。
面对现在急速更新的知识体系和高速发展的社会,为了让学生提升能力和生存适应性,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
新课改知识点梳理
教师招聘新课改易考点梳理一、客观题客观题离不开积累,多做题,多整理,多记忆。
1.学校课程的“三个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2.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高质量。
3.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公务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
4.全国和省级教材审定机构审定委员和审查委员,在被聘期间不得担任教材编写人员。
5.筛选课程资源三环节: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二原则: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基本方针是“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7.新课程关于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即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
8.质性评价方法:行为观察、情境测验、学习日记、成长记录。
9.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于2001年启动,2003年基本完成,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启用新课程。
10.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邓小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三个代表”。
11.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2.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的实质是交往。
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
13.构成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14.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是民主、开放、科学。
15.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的结论、他人评价的结果以及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
16.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17.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
18.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著名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方面卓有成效。
20.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的问题是管理问题、知识的琐碎化问题、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21.改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为主要目的。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考点归纳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考点归纳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旳发展”在教学中旳详细体现:(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旳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旳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旳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旳人;(2)学生是独特旳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旳人。
3.新课程中教师旳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1)在看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看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协助、引导;(3)在看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看待与其他教育者旳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
4.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1)探究式学习;(2)合作式学习;(3)自主式学习。
5.现代学习方式旳基本特性是什么?(1)积极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旳关系上看,新课程要讨教师是学生学习旳增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旳关系上看,新课程要讨教师是教育教学旳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旳关系上看,新课程要讨教师是课程旳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小区旳关系上看,新课程要讨教师是小区型旳开放旳教师。
7.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它旳特点是什么?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旳过程。
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
8.综合性实践活动旳重要内容是什么?(1)研究性学习;(2)小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9.请你说出新课程改革六个方面旳详细目旳?(1)实现课程功能旳转变;(2)体现课程构造旳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亲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旳联络;(4)改善学生旳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旳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0.在教学中,除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可运用哪些课程资源?直观教具(含图片)和实物、录音、录象资料、广播影视节目、多种形式旳网络资源、多媒体光盘资料、报刊杂志、幻灯、自制图片报纸等等。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考点归纳
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考点归纳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考点总结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研究方式?探究式研究;合作式研究;自主式研究。
5.现代研究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研究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7.什么是综合性研究?它的特点是什么?综合性研究是一个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
它的特点包括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8.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性研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9.新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是什么?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研究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0.在教学中,除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可以利用哪些课程资源?直观教具(含图片)和实物、录音、录像资料、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多媒体光盘资料、报刊杂志、幻灯、自制图片报纸等等。
11.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已经没有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了。
教师招聘新课改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新课改知识点总结一、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1.1 新课改的起源和背景新课改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2001年12月2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新课程的改革是继90年代初创,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
1.2 新课改的意义新课程改革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的个性、情感、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素质。
同时新课程改革是有利于加强学校教育对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和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服务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2.1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指追求真理、依靠事实。
实事求是原则是做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主导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的思想方法及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具体体现在新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方方面面。
2.2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通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态度,或者增加他们对学习更积极的回报,并为自己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2.3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是以学习者的年龄、兴趣、能力、价值取向、文化程度、习惯、风格、个性、思维方式和学习交往等多方面因素为依据,对学习者进行个别差异化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合理的、适宜的教育,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2.4 促进全面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是指,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方式。
2.5 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不仅仅是实施新课程的地方,而且是学生的学习的地方。
学生是新课程实施改革目标的主体。
三、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和任务3.1 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是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健康素养等。
新课改教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新课改教师考试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概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内容,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课程理论: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和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教育价值观:包括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6. 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教育行政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教育技术专业知识1. 教育技术理论: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多媒体教学:包括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制作和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远程教育:包括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教学软件:包括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网络教学:包括网络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6. 教育信息化:包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心理学专业知识1. 心理学基础:包括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学习心理学: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教育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教育评价心理学:包括教育评价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6. 特殊教育心理学:包括特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实践专业知识1.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实施: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教学管理:包括班级管理、课堂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教学评价:包括教学评价的原则、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新课改教招知识点总结
新课改教招知识点总结一、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意义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改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新课改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4. 促进社会发展。
新课改教学模式的提出,可以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新课改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新课改教学模式是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 人本教育。
新课改教学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 实践性教学。
新课改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实践,提倡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 个性化教学。
新课改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5. 教育信息化。
新课改教学模式注重教育信息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6. 融合教学。
新课改教学模式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招聘英语新课标考点
教师招聘英语新课标考点教师招聘考试中,英语新课标考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课标理念:理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如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以及这些理念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
2. 课程目标:熟悉新课标设定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 教学内容:掌握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
4. 教学方法:了解并能够运用新课标推荐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5. 评价方式:理解新课标对评价的要求,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评价的多元化。
6. 教学资源:了解如何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网络资源等。
7. 教学设计:能够根据新课标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8. 跨文化交际: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9.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掌握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如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10. 教师专业发展: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包括终身学习、教学反思、教育研究等。
11. 教学法规与政策:了解国家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这些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2. 学科融合:理解并能够实践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如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13. 学生差异:认识学生个体差异,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14. 课堂管理:掌握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创造一个积极、有序的学习环境。
15. 教学反思:能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考点不仅涵盖了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也体现了教师在新课标下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通常会通过笔试、面试、教学设计、教学演示等多种方式来考察应聘者对这些考点的掌握程度。
教资考试资料——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编)
新课程改革知识点汇编考点·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专题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
考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注意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或者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
考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专题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考点·三维目标的内涵1.知识与技能(1)知识: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2)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一般可分为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技能;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推理等技能。
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四是自我认知技能:认知活动中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开发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2)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2)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3)价值观: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其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考点归纳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
4.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1)探究式学习;(2)合作式学习;(3)自主式学习。
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7.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它的特点是什么?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
8.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9.请你说出新课程改革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0.在教学中,除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可利用哪些课程资源?直观教具(含图片)和实物、录音、录象资料、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多媒体光盘资料、报刊杂志、幻灯、自制图片报纸等等。
11.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
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
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
'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
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
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
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
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
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
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
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
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2)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
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
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
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
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3.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
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
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
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1)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2)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
(3)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
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
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
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
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
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
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
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
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
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
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
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