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简介

合集下载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李四光(1889~1971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欢迎阅读。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一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是我国地球学和地质学的奠(diàn)基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kān)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kuí).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bǎo),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

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m?m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chǔ)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砹?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后??李四光独自一人?淼轿洳?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几十年??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二李四光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全家人只靠父亲做私塾老师的一点点收人生活,有时候父亲收的学生不多,家里就可能断炊,生活非常困苦‘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四光从小就非常懂事,总是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放羊、砍柴、挑水、打扫房子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关于李四光的名人故事

关于李四光的名人故事

关于李四光的名人故事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23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接下来就由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李四光艰苦读书的故事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家里很穷,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家里供不起他上学。

村里有个老秀才叫陈二爹,李四光经常去他家玩,跟着他读书识字,算是启蒙。

李四光聪明好学,受到陈二爹的夸奖,就免除李四光的学费,免费授课。

李四光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

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

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

父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某某某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李四光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

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李四光用拨灯轻轻拨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

”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

”“不是这个意思,妈妈。

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

”李四光说。

妈妈也就不再勉强。

李四光就这样默默地读呀,写呀,谁也不打扰谁,一直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

妈妈坐在他们的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

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的笔墨纸张。

李四光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精彩的人生,而他留下的这段学某某某历依然激励着我们。

二、从小爱动脑的李四光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 他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的态度 • 勤奋刻苦,不畏艰难,不断追求科学真理
李四光对后人的启示与教诲
李四光的事迹启示我们要热爱祖国,献身科学事业
• 他热爱祖国,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李四光的治学态度启示我们要严谨治学,勤奋刻苦
• 他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刻苦 •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李四光的构造地层学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 为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 • 有助于提高石油地质勘探的效率
李四光石油地质研究的影响与价值
李四光的石油地质研究对国际石油地质学的影响
• 李四光的理论在国际石油地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为国际石油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四光的石油地质研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他的理论为中国地质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02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概述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主要包括
• 地壳波浪状运动 • 构造地层学 • 地壳演化
李四光的地壳构造理论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之作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中国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01
李四光的生平与成就
李四光的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
李四光回国后投身地质事业
• 1927年回国 -先后在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 开始了他的地质学研究生涯
李四光出生于1899年
• 中国湖北省黄冈市 • 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 早年在家乡接受教育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字仲揆,湖北黄岗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

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李四光的资料

李四光的资料

李四光(1889~1971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

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国际上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东南方,紧靠长江北岸有一个叫黄冈(今黄州市)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历代州府所在地,史称黄州。

1889年10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就出生在黄冈县城北大约25公里的一个叫下张家湾的小村庄。

李四光本名李仲揆(kuí),李四光这个名字,是后来李仲揆去上学的时候,需要填写报名单,李仲揆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随手就写了个“十四”,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年龄。

可是,他马上便发觉填错了栏目,这下可怎么办呢? 聪明的李四光就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成“李”字,可“李四”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正在为难的时候,李四光抬头看见堂中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写“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

从此,李仲揆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早年经历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的一个贫寒人家,取名“李仲揆”。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的李仲揆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并改名为李四光。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5月,李四光官费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同年12月,李四光结识了当时在东京法政大学学习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经宋教仁介绍又认识在东京京西大学学习工艺化学的马君武。

此时,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中国现代地理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地理学家:李四光人物简介
• 他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被地质学界广泛尊敬和传承
• 为地质学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李四光对地质学界的贡献被地质学界广泛认可和尊敬
• 他的地质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被地质学界广泛学习和借鉴
• 为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ATC H I N G
• 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
04
李四光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贡献
李四光对地震预测的研究及其方法

李四光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关注地震预测问

• 他认为地震预测是地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 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四光提出了地震预测的“脉动”理论
• 这一理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地球的脉动有关
• 他提出了地球构造运动的“山字形”理论
• 这一理论为中国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02
李四光是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奠基人
• 他创立了“构造地层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
• 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3
李四光还是中国地震预测研究的开创者
• 他提出了地震预测的“脉动”理论
• 为中国地震监测与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 为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03
李四光对中国石油地质的贡献
李四光与中国石油地质的早期研究
李四光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关注中国石油地质问题
• 他认为中国的石油资源潜力巨大,应该加强石油地质研究
• 为中国石油地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四光在留学英国期间,就开始研究英国的石油地质情况
• 他学习了英国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为中国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借鉴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李四光。

李四光。

字仲拱。

原名李仲揆。

湖北黄冈人。

蒙古族。

地质学家。

教育家。

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

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28年1月。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

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

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

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

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9月。

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

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

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

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

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

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

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中文名,李四光。

别名,字仲拱。

原名李仲揆。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

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1971年4月29日。

职业,地质学家。

教育家。

毕业院校,英国伯明翰大学。

主要成就,为中国石油的勘探和开发贡献重大,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原子弹。

氢弹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

人物生平。

1889年10月26日。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贫寒人家。

李四光先生(1889-1971)-2012.5.29

李四光先生(1889-1971)-2012.5.29

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章鸿钊会长,李四光, 翁文灏副会长; 1929年中国地质学学会,李四光任会长; 1929年-1949年,李四光荣任4届中国地质学会会长; 1922-1971年,李四光任10届中国地质学会会长; 1922-1949年中国地质学年会上,李四光至少做过7次 大会报告。
③在地质构造形成等重大问题上挤身于国际讨论之中
③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及建立地质力学
• 李四光说:“地质力学之意义,在从地表岩体所 经过各种变形或破坏之方式,根据力学原则,探 求各地域地壳内发生运动之原因。”
地质力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1921年,研究石炭纪和二叠纪沉积地层时,注意到 中国南北方的不同,对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有所认识;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后期及30-40年代,对构造形迹的定型、 定位、定时开展研究,提出构造体系;40年代初,提出地质 力学。
• 1962年,李四光完成《地质力学概论》; • 1962年-1966年6月,为了地质力学理论的普及,共办了3期地 质力学进修班,学员达153人。
在伯明翰大学逗留期间,李四光在学 校的机械系车间制作了一个铅质空 心的球体,里面涂一层薄蜡,用来做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引起地壳运动的实 验,这个球体,李四光带了回来,后 来保存在李四光纪念馆中。

195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地震工作委员会,李四光亲自兼任 主任委员,赵九章为副主任,分设综合、地质、历史等组。李四 光几次找范文澜商谈如何收集中国历史文献中丰富的地震记录, 弥补科学记录的不足。 • 1955年,他在《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 系复合问题》一书中,专门论述了中国西北部活动性构造体系与 地震带分布的关系; • 1962年,广东新丰江水库发生6.3级地震之后,特别是1966 年邢台地震之后,李四光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用了很大的精力来 抓地震预报。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北师大版选修4历史教案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北师大版选修4历史教案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北师大版选修4历史教案介绍李四光,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出生于1929年,祖籍河南省南阳市,是中国地质科学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是最早从事我国古地磁工作的专家之一,也是我国城市地形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

他长期从事古地磁学与岩石磁学方面的研究,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科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平李四光于1950年在北平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到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并于1961年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961年回国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在此期间,他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地磁总站的组建,同时也在古地磁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6年,李四光被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并于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

他致力于推动城市地形学的研究,成为国内城市地形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并多次担任国际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学术组织的成员和负责人。

学术成就李四光在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方面的研究,使他成为国际地学领域中的知名学者。

他开展了大量的古地磁研究,在地球物理、地质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等交叉领域方面都有所贡献。

针对中国地形地貌的特点,他提出了地形地貌红线理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地形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他还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

教育贡献在教育教学方面,李四光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培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包括首位进入剑桥大学的中国古地磁学者。

他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结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是我国地质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在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城市地形学领域的创新性理论贡献,为我国地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教育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地质科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才华和成就将永远被地质学界铭记。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湖北省黄冈县人。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蒙古族[1]。

祖父厍里是蒙古族人,通汉文,以在乡间设私塾为生,与汉族妇女结婚,后代取李姓。

[2]李四光是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拓者,创立大地构造理论地质力学,对亚欧大陆东部山脉体系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是现代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之前的大地构造理论之一。

李四光是大清的工科进士[3],中华民国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李四光的评价,大部分人[谁?]承认其对中国地质科学的重要贡献。

也有部分人士[谁?]认为其学风霸道,不能容忍不同意见。

特别是在1949年以后利用权力对其地质力学理论和第四纪冰川理论进行的推广和对其他观点的压制,被认为是政治对科学发展和传播产生负面影响的典型例子。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十三岁(1902年冬)赴武昌求学小学报名时误将年龄十四填入姓名一栏,增添几笔遂改成李四光[5],取光被四表之意,而以仲揆为字。

光绪三十年五月1904年赴日本留学,同年参加同盟会,先后在东京弘文学院、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选学舶用机关。

1911年毕业回中国。

1911年9月到京师参加海归考试,以最优等成绩获赏工科进士。

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转学地质学,1918年5月,他以《中国之地质》的优秀论文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学位,接着到欧洲大陆做地质考察。

1919年获硕士学位。

同年回中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

后再赴英国深造,1927年获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中国。

1928年7月至1938年4月任国立武汉大学建筑筹备委员长,后在南京参与创建中央研究院,并任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直至1948年。

1932年曾出任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

1949年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

1952年筹建北京地质学院。

地学之光—李四光

地学之光—李四光

地学之光—李四光李四光,1988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冈,地质学家、教育家。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地质学之光”。

铀的发现和勘探: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

他在1949年从英国回来时,就带回来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

李四光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石油的勘探和开发:国外权威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可李四光不信,他在仔细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后,深信在这辽阔的土地上,一定蕴藏着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

在他的指导下,找到了大庆、胜利、江汉等油田,摘下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特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他更加坚定了中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的信心,指出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是可靠的,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地震预报:他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

因此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他在邢台地震之后,对河间、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孕育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过一些预测性的意见,后来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可惜这项工作他没有来得及深入总结,就与世长辞了。

第四纪冰川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世界地质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倔强的李四光不信,开始对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他行遍太行、云贵、鄂西、湘西、桂北等地,经过多年的实地勘察,找到了中国存在冰川的证据,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

人生评价:他是中国地质事业也可以说是地球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中国地质学的贡献、他的治学精神和高风亮节,都堪称后世师表。

尽管他走过的道路曲折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

李四光的事迹

李四光的事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李四光中国“贫油”帽子是可以摘掉的,“地震不可知论”是不成立的--在新中国地质事业的群星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李四光。

李四光以科学家、地质学家等享誉全球,作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他也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李四光字仲揆,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创始会员之一。

1913年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18年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地质人才。

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31年获伯明翰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赴英国讲学,在伦敦、剑桥等八所大学举办“中国地质学”讲座。

194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李四光自英国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部部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地震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震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还任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8年,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同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69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毕生致力于地球科学事业。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注重实践,悉心钻研,勇于创新,写下了数百万言140余篇(部)科学论著,为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建的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为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地质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他关于古生物蜓科化石分类标准与鉴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道路;他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为第四纪地质研究,特别是地层划分、气候演变、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新思路。

“地质之光”之李四光

“地质之光”之李四光

六,人物评价

李四光一生,经历了祖国几次伟大的社会变革。 他由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参加了民主主义革命, 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 义战士。毕生为繁荣中国近代科学事业,提高地质 科学水平,发展地质工作,做出了光辉的业绩。他 留下了数百万言的科学论著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以 及他创造性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和奉献精神,都 是祖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后人应当继续 发扬光大之。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到中国调查地质, 写了《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下了“中国贫油” 的结论。从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但是,李四光根 据自己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在1928年就提出了:“美孚的失败, 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以后他在《中国地质学》一 书中,又一次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 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个沉积物讲的就是石油。 因此, 李四光乐观地回答了国家领导人的提问:“我们地下的石油储 量是很大的。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 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 1955年,普查队伍开 往第一线。在几年里,就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1958 年6月,喜讯传来: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被探明。地质部 立即把队伍转移到渤海湾和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以后,大港 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地质部又转移到其他的 平原、盆地和浅海海域继续作战。 1964年12月,周总理在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一 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中国地质专家独创的 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李四光的工作得到了党和 国家的充分肯定。
五,主要作品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中国地质学》 《中国震旦纪冰川》 《东亚构造格架》 《新华夏海的诞生》 《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 《中国地质及大陆运动》 《地震地质》 《地质力学概论》 《天文、地质、古生物》 《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的建设者》 《追寻永恒—共和国英模的昨天和今天》 《“脊梁”礼赞—共和国群英谱》 《李四光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四光简介(一):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的首任院长。

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

首创地质力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等职。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着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李四光-简介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理解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

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

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

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

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8年李四光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必须有石油。

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推荐,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

这样,不仅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李四光-生平1889年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

他在日本理解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

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

”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

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

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

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

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

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

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

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

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

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理解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

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

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

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背景1、鉴于李四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地位,蒋介石多次表示要其出任教育部长、大学校长或驻英大使,都被他拒绝。

2、抗战期间他两次见到了周恩来。

之后他说:“我在周先生身上产生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期望。

”李四光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几次大的变革。

辛亥革命的经历,使他得出应以科学来改变旧中国面貌的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种“科学救国”的理想已是难以实现的幻想。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之间混战不已,没有一个管老百姓的死活。

李四光曾化名在报上发表过一些讽刺、责骂的。

南京政府时期,他亲眼看到国民党的腐败和对科学的不重视,看到爱国青年仍然受到追捕迫害。

1933年,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兼“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被特务暗杀,李四光十分气愤,把刚鉴定出来的一个古生物化石新属以杨铨的名字来命名,用这种科学家特有的方式表示纪念与抗议。

鉴于李四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地位,蒋介石多次表示要其出任教育部长、大学校长或驻英大使,都被他拒绝。

在困顿与痛苦中,李四光逐渐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抗战期间,他在重庆两次见到了周恩来。

之后他说:“我在周先生身上产生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期望。

”这也是他在国外那么热切地怀念祖国、那么坚定地回到新中国的一个根由。

李四光-故事1、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迹了。

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李四光对冰川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

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

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

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口泉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虽遭一些外国专家傲慢地否定,他却没有丧失勇气和信心,继续带领学生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等地考察,又发现了许多有力的证据。

1933年,李四光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为题,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次年会上作了学术演讲,会后专门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

有的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迹了。

此后,李四光加紧了对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扬子江流域、黄山等地发现了超多遗迹,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

其研究成果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对发展建设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毛泽东问:“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李四光根据数十年对地质力学的研究,说明中国的陆地必须有石油。

解放初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后就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全国所需石油80%至90%都依靠进口。

1953年底,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把李四光请到了中南海。

毛泽东十分担心地问李四光:“有人说‘中国贫油’,你对这个问题怎样看呢?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从他建立的构造体系、个性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必须有石油。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推荐,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

这样,不仅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3、196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有关方面向国务院报告,当天清晨7时某地将发生7级地震,周总理紧急找到李四光……196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周总理紧急找他,说有关方面向国务院报告,当天清晨7时某地将发生7级地震,请国务院批准立即通知居民搬到室外去住。

周总理问:“李老,你的看法怎样,真是这么急吗?”李四光立刻给当地的一些地应力观察站打电话了解状况,根据无异常变化的反映及自己的分析决定,对周总理说明不必发警报。

之后的事实证明了李四光的决定:该地没有发生强烈地震。

李四光晚年仍极大地关注地震研究。

他经常分析超多的观察资料,还冒着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

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1949年以前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等职。

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地质部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突出贡献1、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轴矿资源。

回国时,他克服重重困难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玛仪,为之后寻找轴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拉开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序幕。

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和刘杰、钱三强一齐作了工作汇报。

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

在中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

”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

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于开采著称全国。

到”二五”末,中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

四十多年来核工业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他身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