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辩证法
辩证法原理
辩证法原理
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法的基本原
理是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辩证法的运用贯穿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首先,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原理,它指出事物发展
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的规律。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例如,世界上存在着夜与昼、冷与热、阴与阳等对立统一的现象。
在社会历史中,阶级斗争、社会矛盾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表现。
只有正确把握对立统一的规律,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
其次,辩证法强调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发展规律,它指出事物
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过程。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部分,并得到了新事物的肯定。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
例如,资本主义否定了封建社会,但又保留了封建社会的某些成果,然后被社会主义否定,但又保留了资本主义的某些成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之,辩证法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
规律。
正确运用辩证法原理,可以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辩证法原理,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从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开展和取得更大的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法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法思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辩证法思维被视为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独有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
它在揭示现实社会运动规律、分析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辩证法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地位和功能。
一、辩证法思维的内涵与基本原则辩证法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其核心是对于事物发展的全面、具体、矛盾统一的认识。
辩证法思维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辩证思维的全面性。
辩证法思维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把握事物的内外因素、矛盾的主次关系、事物的发展历程等多个方面,形成对于事物的全面认识。
2. 辩证思维的具体性。
辩证法思维要求我们从具体事物出发,研究事物的具体本质、特点和规律,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形式上。
3. 辩证思维的矛盾性。
辩证法思维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4. 辩证思维的统一性。
辩证法思维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矛盾统一性,即事物内部矛盾的统一和外部事物之间矛盾的统一,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二、辩证法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功能1. 深刻认识社会矛盾。
辩证法思维帮助我们深刻而全面地认识社会矛盾的本质和特点,揭示社会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坚实的分析基础。
2. 分析现实问题。
辩证法思维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辩证分析,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审视问题,避免片面和形式的思维,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3. 推动社会变革。
辩证法思维指引着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实践,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
辩证法思维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的矛盾性和变化性,从而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使得社会主义事业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4.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辩证法思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理论基础,它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辩证规律,进行科学的实证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辩证法思维的应用使得科学研究更加深入、准确和全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规律及范畴总结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基本概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不同,可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的矛盾(全程性);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阶段性);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每一对矛盾决定矛盾性质的矛盾方面(暂时性)。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辩证关系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另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发展。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之中包含共性,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世上没有特殊独立的事物,没有共性也没有个性。第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既在一定场合相互区分,又可在不同场合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一般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个别的;由于世界范围的广阔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二者在不同场合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在这一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个性,反之亦然。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二,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是第一位的因素,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第二,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和环境,是第二位的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物质基础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辩证法则是分析和把握对象内部矛盾、变化与发展的方法。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状况。
这意味着社会的变革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而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内在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来解决。
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的、非线性的演变过程,社会的进步和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辩证法的方法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
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找出其内在的矛盾,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演化。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矛盾的特殊性则是指每一对矛盾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2. 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辩证法区分了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对于事物的发展决定性作用,次要方面则在其主要方面的指导下发生变化。
3. 矛盾的转化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事物发展的驱动力。
在矛盾不断斗争、变化的过程中,新的方面取代旧的方面,形成新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4. 否定之否定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取消、转化和推进的过程。
在矛盾的斗争中,旧的事物被否定,但同时产生了新的事物,从而达到事物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这种方法论不仅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有重要应用,也指导着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工具。
总结一句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方法论,通过分析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冲突、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可以深刻认识世界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唯物辩证法
2021/1/14
• ②世界上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
• ③任何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或 “脱离运动的物质”的观点都是错 误的
• (4)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021/1/14
• 物质的具体形态及其具体运动形式是无 限多样的
• 与形而上学根本否认矛盾的思维方 式相反,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客 观存在,承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 及每一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都自始至 终存在着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1/1/14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 对立的联系与发展观。其对立主要 表现在:
•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三节 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 基本规律
• 一、对立统一规律 • 二、质量互变规律 •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2021/1/14
一、对立统一规律
•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021/1/14
二、质量互变规律
• (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 (质、量、度) • (二)量变和质变 • (三)量变和质变的普遍性 • 和复杂性 • (四)质量互变规律的 • 方法论意义
2021/1/14
2、 辩证法用永恒发展的思维方 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
• 运用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我们就 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 科学,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科学,作 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 平理论也是发展的科学。
2021/1/14
3、 辩证法用矛盾即对立统一的思维 方式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学说的一个重要区别。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下形成的。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反映和表现。
社会意识的变革必然要从社会存在的变革中得以实现。
只有当社会存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时,社会意识才会发生突破性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主张改变社会存在,创造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使社会意识得到彻底的改变。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们对外界物质世界进行认识和改造的活动。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实践被认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从客观世界中获取真理,而不是凭空臆想或主观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本质的反映。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从而获取真理。
通过实践的不断实践和检验,人们可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对客观世界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实际操作。
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指导,也是理论的来源和基础。
只有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方法论。
它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辩证法为中心的一种哲学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矛盾和运动组成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事物前进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存在和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而矛盾的统一使事物得以保持相对的稳定。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阐释社会历史的辩证法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阐释社会历史的辩证法思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理论总结。
其中,辩证法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方方面面。
本文旨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辩证法思维进行阐释,探讨它在解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辩证法思维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对立统一和运动发展。
对立统一是指矛盾的普遍存在,并且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运动发展则表明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孕育了新的矛盾和新的发展动力。
辩证法思维充分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性,通过对矛盾的具体分析和辩证的思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二、辩证法思维在社会历史解释中的应用1.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解释辩证法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应用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解释。
社会历史是一个具有阶段性和演进性的过程,不同社会形态的兴起和变革都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激化和运动的发展。
辩证法思维通过对矛盾的把握和研究,揭示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过程。
辩证法思维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发展正是矛盾斗争推动的结果,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是旧矛盾的解决和新矛盾的产生。
2.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辩证法思维在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分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事件和现象都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通过辩证法思维的运用,可以揭示事件和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并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辩证法思维使人们不仅看到表面现象,更能深入分析事件和现象的本质和根源。
通过辩证法思维的指导,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轨迹和变革趋势,为社会变革和进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三、辩证法思维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辩证法思维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思维方法,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发展概论第三章唯物辩证法是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 任何一个事物, 不论其范围大小, 在特定的条 件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即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 。
的诸要素的总和。 • 2.条件具有多样性 • 条件是具体多样的, 有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非充分
条件、决定的条件和非决定的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 和客观条件, 等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 3.条件具有可变性 •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当不利条件多于有利条件时, 不必灰心丧气、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 系统论揭示的是事物联系的整体性。系统方法把整体性的原则作为基 本出发点, 强调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它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 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中, 总体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择 优选取总体上最好的方案来处理问题。系统论虽然证实和丰富了唯物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 但它不能代替普遍联系的原理。因为 系统论不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是属于具体科学。我们应当 把两者联系起来, 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它们之 间同样存在着科学丰富哲学、哲学指导科学的辩证关系。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 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构成的运动, 我们只能在认识 中把它们分开, 在现实中我们是无法将它们分开的。对客观事物来 说, 联系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 没有联系就构不成运动, 离开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也就无从考察事物的运动, 更 谈不上了解运动的实质。相互联系是构成和显示运动的必要条件, 孤立的物体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另一方面, 离开事物的运动, 也 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离开了运动来考察联系, 把联系看作绝对静 止的一潭死水, 实际上是否认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当然也就否认了事物的相互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辩证法思维方法辩证法思维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重要性辩证法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辩证法思维方法的核心理念是矛盾和斗争,它通过分析矛盾的存在和统一、斗争的原因和结果,来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辩证法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一、辩证法思维方法的内涵辩证法思维方法是指通过矛盾的分析和斗争的观察,把握事物的本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辩证法思维方法包括矛盾分析的方法、斗争观察的方法以及统一运动的方法等。
辩证法思维方法要求我们不能以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而是要从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找出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辩证法思维方法的重要性1. 辩证法思维方法可以揭示事物自身的规律性。
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通过辩证法思维方法的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找出矛盾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从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2. 辩证法思维方法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处理问题。
辩证法思维方法要求我们从全面、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出问题的矛盾所在,然后寻找平衡和解决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避免片面和偏激的观点,促使我们做出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判断。
3. 辩证法思维方法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维方法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当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从社会全局的角度来考虑,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这种思维方法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4. 辩证法思维方法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辩证法思维方法要求人们善于从矛盾中寻找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培养人们的辨别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如何运用辩证法思维方法1. 分析问题的矛盾所在。
在面对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问题的矛盾点,找出问题的矛盾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包含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而在唯物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唯物辩证法。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展开探讨,并深入分析其核心理念和应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基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发展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
同时,唯物辩证法也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矛盾和冲突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
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物质世界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通过运动和发展来改变和塑造世界。
物质世界的辩证法研究了物质的属性、本质和发展规律。
2. 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这一原理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
3. 矛盾和冲突的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是驱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力量。
矛盾和冲突的分析对于理解事物的规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辩证法的运用1. 社会历史领域:唯物辩证法对于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出社会矛盾、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规律。
2. 自然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唯物辩证法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揭示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3. 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唯物辩证法在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法,有助于合理制定目标和策略,推动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唯物辩证法的意义1. 科学性: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追求真理和客观规律。
2. 预测性:唯物辩证法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分析,可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
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共有的规律,即一般规律或 普遍规律,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之中;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 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哲学既要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 么,又要回答世界的状况怎么样。 关于世界状况怎么样的观点,通常 在哲学上称为发展观。在人类认识 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 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第 四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 律是唯物辩证法与形 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第四,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的状态。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
系统论的观点深化了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
第一,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第二,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一定联系或关系结 合在一起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发展的实质
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又是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也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二、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发展的实质
➢ 辩证的发展是一个前进上升的过程。辩证的发展不是单一水 平方向的变化,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由无序到有序、由简单到复 杂的前进上升的变化。
➢ 辩证的发展是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 新旧事物的不断更替。
➢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以及体现这些 制度和设施的意识形态的总和,包括政治上层 建筑和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生产方式是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社会政治结构和 社会意识结构,这就是上层建筑。
1、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 间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 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 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 力,构成生产力的主要 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 对象和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观点:
A、阶级根源
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列宁论国家的起源
“国家这种强制人的 特殊机构,只是在社会 划分为阶级,即划分为 这样一些集团,其中一 些集团能够经常占有另 一些集团的劳动的地方 和时候,只有在人剥削 人的地方,才产生出来 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观点:
B、社会根源
国家的产生又与社会管理职能的独立化密切 相关,这是国家产生的一般社会根源。
从历史上看,社会管理职能的独立化与阶级 的形成是交织在一起的,当国家成为管理社会生 活的独立机构时,它不可避免地同时成为统治阶 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在国家产生的阶级根源和一般社会根源中, 前者是本质的、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从属的 。
阶级的暴力机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专题第三讲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A、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 程。 • B、要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去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 • C、要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 • D、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_ 善于发现新事物,勇于支持新事物 善于发现新事物,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歌谣:起风了,小猫饿死了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 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 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里的水洒在了地板上。 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里的水洒在了地板上。 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 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倒了。 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 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 木匠砍倒了一颗大树, 木匠砍倒了一颗大树, 大树把面包房的房子砸坏了,面包师搬家了, 大树把面包房的房子砸坏了,面包师搬家了, 老鼠没有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 老鼠没有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 小猫饿死了┈ 小猫饿死了┈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空间上
时间上
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杜弼《檄梁文》 ——杜弼 檄梁文》 杜弼《
•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 • ——《左传 僖公 《左传·僖公 五年》 五年》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指( 联系的普遍性指(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 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 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 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C 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C)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和历史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矛盾运动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首先,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
对立统一指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和对立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劳资之间的对立、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对立和矛盾,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质量互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质量互变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发展过程中,事物的质量和性质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激化和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不断的,质量互变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点,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否定之否定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
否定之否定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否定,新事物被肯定,然后新事物又被否定而产生新的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发展是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对旧事物进行批判和否定,积极创造新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矛盾运动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不断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考
是不是所有前后相继的都是原因和结果 的关系? 不是
2、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 势,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 势,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 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告诉我们什么?
(1)、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 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 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 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 动的反映。” —— 恩格斯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2)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 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 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 ,是同人类的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 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因此,可以 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揭示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着的 事物现象先后相继、彼此制约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因果联系的特点:一是前因后果;二是引起 与被引起的必然关系。
思
动画片
电视剧
歌曲 戏曲 绘画
(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可能性和现实性:
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 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 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 取实现好的可能。
2、必然性和偶然性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学说。
它的提出和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方法原则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对立的把握和认识,是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认识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辩证法看来,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原因。
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二、主要特点1.对立统一:辩证法强调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矛盾。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对立双方的矛盾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对立双方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2.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既包括了对立双方之间的斗争和消极的否定,也包括了新事物的积极的肯定和建设。
在事物发展的历程中,旧事物被否定,但同时也会发生新事物的肯定并取代旧事物,这就是辩证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3.渐进性: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是沿着渐进的方向向前发展的。
虽然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曲折和倒退的现象,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
三、方法原则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认识和思维方法,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原则。
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辩证法要求人们以辩证思维方法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2.分析整体和个别的关系:辩证法强调整体和个别的关系,强调事物的全面性分析,不片面、不武断。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辩证法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去检验和验证理论,才能够得出科学的结论,只有把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四、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以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讲
能获得它的地位。——黑格尔
一、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联系的特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
食物链
(2)联系具有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 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
矛盾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 般不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 成: △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当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 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 无,有车之用。《道德经》 相随。《道德经》
Apple Macintosh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环节的展开,包含并体现为一系 列基本规律,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 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核 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心。” 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 和范畴的钥匙; 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 矛盾分析的 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法 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三大规律及范畴总结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事物发展质量互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理论意义: 第一, 认识和处理问题上坚持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统一,把握适度原则,既要“注意分寸”,又要“掌握火候”;第二,正确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重视积累反对急躁冒进和急于求成式的“激变论”,又要反对畏首畏尾坐失良机和保守落后裹足不前的“庸俗进化论”。第三,坚持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相统一,反对形而上学只单纯承认事物飞跃式间断性或渐进式连续性的观点; 现实意义:第一,定性和定量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准确把握这个定性分析,又要注重量的积累。在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质量关系,一步一个台阶,为实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二,在实际工作中注重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掌握适度原则。每个人都要把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学习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切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易小做起。“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辩证法基本原理
辩证法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存在和斗争的结果。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矛盾普遍存在: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会存在着内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无论是自然界的万物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2. 矛盾的主要形式:辩证法将矛盾分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相对次要的矛盾。
3. 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存在意味着矛盾双方的斗争,这种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但是,矛盾的斗争并不是无休止的,最终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矛盾的统一,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4. 质量互变: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的变化。
当事物的内部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质的飞跃,使事物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质的状态。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些原理的运用,要求我们全面把握事物的各个方面,辩证思考问题,以更科学的方法促进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辩证法第一节联系与发展一、相关概念1、联系:作为哲学范畴,包括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整体: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4、部分: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5、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标志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
6、发展: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从总体上概括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有方向的运动。
7、新事物:合乎历史发展方向,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二、普遍联系原理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1、联系的客观性事物本身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联系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反映。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观点。
2、联系的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在和其它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3)整个世界及每个事物都是由无数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3、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各种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作用是不一样的。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改变了,联系的性质、方向也随之改变。
(1)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3)改变条件也是要有条件的,只有有条件这点才是无条件的。
5、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系统论(整体和部分)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整体: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2、相互区别(1)概念不同(2)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3)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3、相互联系(1)二者不可分割。
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2)二者相互影响。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
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4、方法论意义(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前进的变化或进化。
(1)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包括:1、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新陈代谢,是事物的质变;2、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由简单向复杂的前进上升运动;3、发展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所推动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2)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①就新旧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之所以是新,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而旧事物之所以旧,在于旧事物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②就新旧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说,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腹”中孕育成熟的。
对于旧事物来说,新事物既是促使其灭亡的因素,又是其赖以存在的因素,它是旧事物无法克服、无法消除的因素;对于新事物来说,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却吸取、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仍然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东西,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东西,因而它在内容上比旧事物丰富,在形式上比旧事物高级和复杂,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阶级的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应着社会进步的要求,因而最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因而,凡是符合社会历史规律、顺应社会进步潮流的新生事物,不管经过怎样艰难曲折的道路,终究是不可战胜的。
第二节辩证法的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1、质是一事物成为他自身,并和其它事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量是同质事物相区别的外在规定性。
量变是事物存在期间的变化,是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意味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质变是事物产生和灭亡的变化,是间接的显著的变化,意味着事物的非存在和转化。
2、质量互变规律:(1)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是新的量变发生的前提。
(2)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质变的情况;在事物质变的过程中存在着量变的扩张现象。
(3)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产生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形成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质量互变规律就存在于这个过程中。
3、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临界点超出了度,就导致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又引起了新的量变,这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
4、方法论意义(1)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就是这样的错误观点。
(2)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既要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又要反对右倾保守主义。
二、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
1、矛盾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1)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性质;(2)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除、相互否定、相互分离的趋势;(3)关系:矛盾斗争性寓于矛盾同一性之中,矛盾同一性以矛盾斗争性为前提。
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导致绝对斗争性,或陷入抽象同一性。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②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③掌握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学会用“一分为二”或“两点论”的方法分析问题。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认为:①每一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点;②事物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上的矛盾也都有其特点;③简单事物中矛盾双方各自的地位不同,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④复杂事物有两个以上矛盾,由于矛盾地位不同,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别,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⑤由于每个事物的性质不同,因此,解决事物矛盾的方法就必须不同。
(3)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被矛盾的普遍性所规定,二者不可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依据,也是我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
4、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我们把占统治地位,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方面称为肯定;否定:我们把处于被统治地位,且同事物性质相反的矛盾方面叫做否定。
2、辩证的否定观:(1)唯物辩证法对否定的理解是辩证的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否定。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2)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处理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要求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3、否定之否定规律(1)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由于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必然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否定之否定就是概括这个过程的哲学范畴。
这个过程具有规律性,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周期性。
内容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①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趋势,即事物发展的方向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②指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路径,即事物的发展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曲折过程;③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辩证统一的。
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曲折性道路,才能实现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前进上升运动;事物的发展只有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道路才能被称为曲折性道路。
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直线论”和“循环论”错误观点。
4、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道路。
在对待社会发展和人生道路问题时,才能坚信前途是光明的,树立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才能相信道路是曲折的,磨练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第三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1、含义(1)原因:在事物的因果联系中,我们把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叫原因;(2)结果: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
2、辩证关系(1)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2)原因和结果相互包含,因中有果,果中有因;(3)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3、方法论意义既要反对否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的主观唯心主义,也要反对把因果关系神秘化而宣言神学目的论的客观唯心主义。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把握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预见未来,正确地提出行动目标。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1、含义(1)必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出现的确定不移的趋势;(2)偶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辩证关系(1)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路;(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在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方法论意义割裂二者关系必然导致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它要求我们既要发现必然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1、含义(1)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尚未实际存在,但能实际存在的种种趋势;(2)现实性是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存在性。
2、辩证关系(1)现实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没有可能性就没有现实性;(2)可能性是孕育在现实中的发展趋势,没有现实性就没有可能性;(3)可能性可以变为现实性,现实性又包含着新的可能性。
3、方法论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一定要立足于现实,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同时还要放眼未来,树立理想,争取把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