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咏史怀古诗--2022届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咏史怀古诗--2022届高考语文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26b924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3.png)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咏史怀古诗一、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桂枝香·金陵怀古①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②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本词写于作者出任江宁知府之时。
金陵系六朝古都,从公元222 年东吴在此建都起,东晋、宋、齐、梁、陈亦先后在此建都。
②谩嗟:徒然感叹。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晚秋”点明时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似”、“如” 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由远而近,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下片由上片的写景转入怀古,以陈后主奢靡颓唐以致国家灭亡为例,引发出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答案】1.整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悲愤交织的情感。
①通过追思六朝皆因竟逐繁华而相继覆亡的史实,引发出作者对六朝兴亡的悲伤感慨之情;②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典故,表达对于人们遗忘六朝亡国的惨痛教训愤慨之情;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不满之情,委婉劝告宋统治者励精图治,莫蹈六朝灭亡覆辙。
【解析】词的上片描写词人登高所观的肃爽壮丽之景,体现出古都的壮美风貌;词的下片写词人登高所感,“念往昔”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主旨。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词人发六朝兴亡的感慨,突出门外楼头的旧事,其实是借古伤今;“于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从后人感怀的角度,把感叹的深度和力度推向极致;“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怀古咏史诗词鉴赏(配套练习)
![怀古咏史诗词鉴赏(配套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c6df8d6a1c7aa00b52acb29.png)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二、明确概念
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 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 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 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故类
㈢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 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予怀, 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 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 个人意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㈡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 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 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 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 候。诗中抒发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之感。 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2、意象
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 马嵬、华清宫、汴河 西塞山(古战场)金谷园 (西晋富豪 石崇的庄园 杜牧《金谷园》)、秦淮河 、乌 江 亭、隋 宫
乌衣巷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 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 唐后蜀等。
咏史怀古诗对点练习教师版
![咏史怀古诗对点练习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1967ec783e0912a2162abd.png)
咏史怀古类诗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一问: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
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六)——咏史诗(教师版)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六)——咏史诗(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a66549b307e87101f69691.png)
1、(2012无锡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呼应题目,为下片怀古伏笔;③“晚秋”点明季节,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在写法上有何特点?(3分)①比喻、拟人、借代;②远近结合(由近及远);③动静结合;④绘形绘色;⑤点面结合。
(3)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说明样的思想感情?(4分)①悲叹六朝统治者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登上高处,面对着这千古以来便不曾变化的景色,徒自叹息六朝诸国的兴衰败亡。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苍绿的颜色。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咏史怀古诗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咏史怀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0975027be2bd960590c677ea.png)
【古诗鉴赏专练】咏史怀古诗【经典精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山形依旧、寒江流淌,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人世变化的兴亡之感。
②对比的手法。
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的这一段历史。
③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
赏析:“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两句是对当年历史的回顾。
公元279年(西晋咸宁五年),司马炎完成统一的大业,下令伐吴。
在东起滁州西至益州的辽阔战线上,组织了数路大军,向东吴发动了全面进攻。
当时身为龙骧将军的王濬,在益州造战船,“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处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晋书•王濬传》),此即诗中所言之“楼船”。
船造好后的第二年,王濬带兵从益州出发,沿江东下,很快攻破金陵,接受了吴主孙皓的投降,从此东吴灭亡。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是承上联具体地写出金陵政权“黯然收”的景况和原因。
“千寻铁锁”是东吴在西塞山下江险碛要处的设防。
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孙皓政权尽管腐败,但还是不愿轻易失国,而进行拚死抵抗的;二是渲染王濬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当时的东吴,为防御晋武帝的讨代,曾在西塞山一带筑营垒,设江防,并用铁锁链横截长江,以阻挡王濬的楼船。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doc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10eba7b552ea551811a687b4.png)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一、怀古咏史诗常见思想感情:( 1)缅怀古人: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 2)怀古伤时: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越中览古》( 3)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 过度奢侈 / 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台城》( 4)悲叹自己:表达对时光易逝、老大无成感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赤壁怀古》《贾生》( 5)冷静思考:表达诗人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冷静思考。
《题乌江亭》二、常见手法: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
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
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4、用典。
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
一般常考的史实都是教材中曾出现过的。
也要注意看后面的注解。
5、以景结情。
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鉴赏练习:1、过明太故宫清孔尚任匆忙又散一盘棋,骑马来看旧殿基。
夕照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
门通大内红墙短,桥对中街玉柱欹。
最是居民无感慨,窝炉僭用瓦琉璃。
( 1)中间两联写了明太祖故宫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中间两联通过夕阳西下、乌鸦点点、秋风萧瑟、红墙低矮、玉柱倾斜等意象,描写了明太祖故宫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明王朝昔盛今衰的感慨。
( 2)作者在描写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诗进行赏析。
示例一:白描的手法。
颈联仅用“红墙短”“玉柱欹”六个字,语言简洁地写出了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景象。
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颔联通过“夕阳”、“乌鸦”“秋风”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明太祖故宫的荒凉破败,颈联“红墙短”“玉柱欹” 则是正面直接描写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ad6d37fd0a79563c1e72fe.png)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一、怀古咏史诗常见思想感情:(1)缅怀古人: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2)怀古伤时: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越中览古》(3)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台城》(4)悲叹自己:表达对时光易逝、老大无成感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赤壁怀古》《贾生》(5)冷静思考:表达诗人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冷静思考。
《题乌江亭》二、常见手法: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
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
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4、用典。
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
一般常考的史实都是教材中曾出现过的。
也要注意看后面的注解。
5、以景结情。
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鉴赏练习:1、过明太故宫清孔尚任匆忙又散一盘棋,骑马来看旧殿基。
夕照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
门通大内红墙短,桥对中街玉柱欹。
最是居民无感慨,窝炉僭用瓦琉璃。
(1)中间两联写了明太祖故宫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中间两联通过夕阳西下、乌鸦点点、秋风萧瑟、红墙低矮、玉柱倾斜等意象,描写了明太祖故宫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明王朝昔盛今衰的感慨。
(2)作者在描写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诗进行赏析。
示例一:白描的手法。
颈联仅用“红墙短”“玉柱欹”六个字,语言简洁地写出了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景象。
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颔联通过“夕阳”、“乌鸦”“秋风”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明太祖故宫的荒凉破败,颈联“红墙短”“玉柱欹”则是正面直接描写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怀古咏史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怀古咏史诗](https://img.taocdn.com/s3/m/020093da26fff705cc170a28.png)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
[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
[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
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
”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5分)(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5、阅读吴激的《人月圆》,完成词后问题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c5524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0.png)
咏史怀古诗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2、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
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
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3、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
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完整版)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教师版)
![(完整版)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ef109d7cd184254a35358e.png)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一、怀古咏史诗常见思想感情:(1)缅怀古人: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2)怀古伤时: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越中览古》(3)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台城》(4)悲叹自己:表达对时光易逝、老大无成感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赤壁怀古》《贾生》(5)冷静思考:表达诗人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冷静思考。
《题乌江亭》二、常见手法: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
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
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4、用典。
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
一般常考的史实都是教材中曾出现过的。
也要注意看后面的注解。
5、以景结情。
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鉴赏练习:1、过明太故宫清孔尚任匆忙又散一盘棋,骑马来看旧殿基。
夕照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
门通大内红墙短,桥对中街玉柱欹。
最是居民无感慨,窝炉僭用瓦琉璃。
(1)中间两联写了明太祖故宫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中间两联通过夕阳西下、乌鸦点点、秋风萧瑟、红墙低矮、玉柱倾斜等意象,描写了明太祖故宫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明王朝昔盛今衰的感慨。
(2)作者在描写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诗进行赏析。
示例一:白描的手法。
颈联仅用“红墙短”“玉柱欹”六个字,语言简洁地写出了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景象。
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颔联通过“夕阳”、“乌鸦”“秋风”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明太祖故宫的荒凉破败,颈联“红墙短”“玉柱欹”则是正面直接描写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PPT《怀古咏史诗》专项练习(含答案)中考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系列指
![PPT《怀古咏史诗》专项练习(含答案)中考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系列指](https://img.taocdn.com/s3/m/b06cd2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7.png)
怀 古 伤 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 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 家பைடு நூலகம்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 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伤今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 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中考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系列指导
怀古咏史诗
专项练习(含答案)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 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 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 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昔 盛 今 衰 型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 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 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 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 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 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 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 冷静的思考。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①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②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③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怀 人 伤 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 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怀 人 伤 己
借 古 讽 今
如唐代杜牧的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7cf54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6d.png)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3.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注释①金谷园:晋代石崇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的金谷涧中..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绿珠..孙秀要抢夺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就假传圣旨;要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1诗人描绘的金谷园遗址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思 4分2诗人在景物描写中最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加以分析、说明;并说出它的作用..4分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1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水殿龙舟: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出游的船;他自己乘坐的称船“龙舟”;高四层;还有高三层的“水殿”九艘..1本诗第二句中“至今”和“千里”两词的用意是什么2诗人对隋炀帝修汴河这一历史事件持何种态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1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2全诗除了使用典故之外;还用什么手法阐明了什么道理9.阅读下面二首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咏史·赤壁胡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10.阅读下面二首怀古咏史诗;完成以下题目..过华清宫绝句杜牧甲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乙新丰绿树起黄埃②; 数骑渔阳探使回③..霓裳一曲千峰上④; 舞破中原始下来..注:①华清宫:建在骊山上今陕西临溪县南的唐代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游乐之地..②新丰:唐县名;在陕西临津东北;离华清宫不远..⑧渔阳:唐郡名;是范阳节度使所统辖的八个郡之一..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这里用渔阳指代安禄山反叛之地..④霓裳一曲:霓裳羽衣曲;唐代着名舞曲..1 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2“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无人知”三字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试作分析..参考答案:一、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2分;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分2.比喻..2分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2分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二、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意思答对即可..三、参考答案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四、参考答案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五、参考答案1.描绘出一种苍凉、凄迷的境界;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怀古幽思..2.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如“无情”的流水;“自春”的草;啼鸟的“怨”等..既反衬出诗人的多情──对“繁华事散”的不尽感慨;还抒发了对“繁华事散”产生无穷的感伤..解题指要拟人修辞手法容易回答;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在发挥时应抓住“繁华事散”这四个字;因为这是诗眼..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耀”;就是说鉴赏时必须透过诗眼;窥视诗人神府..六、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七、参考答案1.从时间之久和地域之阔评说大运河影响之长远、作用之重大..2.诗人从客观角度肯定了大运河的功劳从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可看出..;后面两句通过假设的方式表明对隋炀帝的否定..分析:三四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这种荒奢享乐的事情;那么把修浚运河与大禹疏河治水的功德相提并论;也是不过分的..这个假设尖锐地指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出发点是为自己的荒唐享乐;与大禹艰辛劳累为民造福不可同日而语..八、1.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2.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人才得失是大业成败的关键;善于择相使刘备开创大业;短于教子却葬送了基业..也可回答为:该诗不仅用盛衰对比;还以刘备长于任贤择相和短于教子对比;说明创业难;守成更难..解析:古代怀古咏史诗大致有倾向于感性和倾向于理性之细别;前者通过一些氛围情调的渲染;感叹前朝;发思古之幽情;后者则通过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后世之借鉴..这首诗属于后者;作者用意在于揭示刘备基业丧失的原因短于教子本可避免..九、参考答案1.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解析: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字面上是讲二乔;实际上是说这一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则家国难保..而胡诗则是称颂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敌人的智慧..2.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解析:注意辨别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十、1. “笑”字描写了荔枝到来杨妃的神态;寄寓了作者的讥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乱产生的后果;象征着苦难而饱含作者的愤慨..2.“无人知”三字指出只有杨妃知道;是荔枝送到了..既是陈述;又包含着飞骑送荔之举的荒唐程度令人难以置信的讥讽和愤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咏史怀古诗专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咏史怀古诗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2cbca6b90b4e767f5bcfcea4.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咏史怀古诗专练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
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
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1、D解析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
2、①抒发了诗人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
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
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失意之感。
鉴赏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
“安史之乱”后,杜甫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中,穷困潦倒,故“漂泊西南天地间”,只叙事实,感慨至深。
颔联承上漂流西南,点明所在之地。
这里风情殊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
山区百姓身穿带尾形的五色衣服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追究支离漂泊的起因。
这两句是双管齐下,因为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它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咏怀。
本来,禄山之叛唐,即有似于侯景之叛梁,杜甫遭禄山之乱,而庾信亦值侯景之乱;杜甫支离漂泊,感时念乱,而庾信亦被留北朝,作《哀江南赋》,因身份颇相类,故不无“同病相怜”之感。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4d987e4e53a580217fcfe2f.png)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㈠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㈡(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㈢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㈣(09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fb29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9.png)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一、概念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二、常识: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常见意象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
其他:吴钩、《后庭花》常见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常用技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语文特点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三、专题练习:(一)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解】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不讲究对仗,信笔写来,妙笔天成。
写景疏朗有致,抒情含蓄不露。
B.首联直接点明“牛渚夜泊”之景,诗人文笔大气,将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西江融为一体,境界空阔、渺远。
C.颔联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处境,暗示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
D.颈联抒发不遇知音的感慨。
咏史怀古练习题教师版
![咏史怀古练习题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f85797b7360b4c2e3f6493.png)
初三语文:咏史怀古诗词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2)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1)“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13-14题。
(6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
“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77c49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e.png)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是_____________,从题材上看都是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结合诗句分析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咏鹰(清)陈维崧①寒山几堵②,风低③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④。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陈维崧:清代词人、骈文作家,身世飘零,游食四方。
①堵:座,这里指山。
①风低:写鹰乘风低掠。
①轩举:意气飞扬。
3.请为这首词选择恰当的词牌名()A.沁园春B.声声慢C.水调歌头D.醉落魄4.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山几堵”是背景,既写出秋山之肃杀,又以夸张突出山峦之高峻。
B.“秋空一碧无今古”起着为前二句拉宽气势、扩大氛围的作用。
C.“醉袒貂裘”引出酒醉想起鹰逐兽的地方,富有豪迈雄放又颇多洒脱的神态。
D.“略记”一句是结上片,启承下片,由“鹰”化入人的镜头,即由物转为“我”。
5.结合全词,分析“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两句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醉太平(元)曾瑞相邀士夫,笑引奚奴。
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
苏堤堤上寻芳树,断桥桥畔沽醽醁,孤山山下醉林逋。
洒梨花暮雨。
柳梢青·西湖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
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
正十里、荷花盛开。
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6.“醉太平”是________;“柳梢青”是________。
7.比较这两篇,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游程相同,但游览西湖方式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
一、怀古咏史诗常见思想感情:
(1)缅怀古人: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2)怀古伤时: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越中览古》
(3)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台城》(4)悲叹自己:表达对时光易逝、老大无成感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赤壁怀古》《贾生》(5)冷静思考:表达诗人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冷静思考。
《题乌江亭》
二、常见手法:
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
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
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
4、用典。
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
一般常考的史实都是教材中
曾出现过的。
也要注意看后面的注解。
5、以景结情。
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鉴赏练习:
1、过明太故宫
清孔尚任
匆忙又散一盘棋,骑马来看旧殿基。
夕照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
门通大内红墙短,桥对中街玉柱欹。
最是居民无感慨,窝炉僭用瓦琉璃。
(1)中间两联写了明太祖故宫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中间两联通过夕阳西下、乌鸦点点、秋风萧瑟、红墙低矮、玉柱倾斜等意象,描写了明太祖故宫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明王朝昔盛今衰的感慨。
(2)作者在描写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诗进行赏析。
示例一:白描的手法。
颈联仅用“红墙短”“玉柱欹”六个字,语言简洁地写出了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景象。
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颔联通过“夕阳”、“乌鸦”“秋风”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明太祖故宫的荒凉破败,颈联“红墙短”“玉柱欹”则是正面直接描写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⑴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⑵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3、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答: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
皮诗:以议论为主。
“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似在高度赞扬炀帝修河的功绩,一个“若无水殿龙舟事”又对此进行了否定。
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4、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
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1)“悲”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反语、双关、用典等手法。
汉文帝在历史上是有道明君,但是在对待贾谊态度上,是首先重用,后听信小人之言,疏远贾谊,从而导致贾谊怀才不遇,抑郁而终。
此联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同时借用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用湘水无情地日夜流逝,来抒发作者对前贤的深切凭吊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
5、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四、诗歌附录:
1、借古讽今抨现实之弊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2、怀古伤今写黍离之悲兴亡之感
台城韦庄(晚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悲叹自己发身世之叹不遇之恨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方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发表观点功过之论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揭露统治者压榨百姓的实质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