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理解句子含义(练习)
![理解句子含义(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55b7a7465ce0508763213e0.png)
一、理解句子含义,最后请归纳出做这种题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作者为什么说“那紫色的笑,听了都叫人心颤”?(3分)
2、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3分)
3、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分)
4、简要阐释如今母亲远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在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和梧桐了,只能为自己贴上没有人情味的创可贴了”的含义。
5、简要阐释“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
笔吧!”含义(《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6、简要阐释“点燃一个冬天”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7.简要阐释“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牺”这句话在句中的含义是什么?。
申论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模板
![申论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abf5c8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9.png)
申论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模板一、词句理解题型特点解释、阐释一个/两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思、含义、定义等。
或者谈谈对一个/两个词、一个句子的理解,分析等。
二、词句理解作答方法1、当题干中问到一个名词意思、定义、含义等,在作答内容上我们只答表层,即:概念+表现+举例子。
(注:举例子没有可以不写或者字数不够时也可以不写例子。
)例如:【例】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
(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所谓“预先失败”指不自信的心理感受,实质是心理亚健康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判断不准确不自信,过分依赖所谓的专家指导系统。
例如:养生热、选秀热等。
跟风现象都是预先失败的表现。
当题干中问到一个名词的全面解释、理解等,在作答内容上我们答表层和深层,即:表层:概念+表现+举例子。
(注:举例子没有可以不写或者字数不够时也可以不写例子。
)深层:为什么、怎么办。
“为什么”一方面包括:意义、积极影响、积极作用、积极效果等;另一方面包括:危害、消极影响、消极作用、问题等。
(注:在这一环节中,材料中有什么要素提炼什么要素,都有都提炼,没有可以不写。
)“怎么办”包括:做法、对策、建议、措施等。
(注:对策环节建议考生必须写,材料中只要有就直接摘抄,若没有根据材料的核心问题进行反推一句话对策即可,若材料没有问题就好上加好,将好的东西传承下去、发扬下去、宣传下去等。
)例如:“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
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
(15分)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300字。
“人口诅咒”是指:我国制造业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随着人口红利出现问题,企业面临着不稳定、不可持续的发展困境。
这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不重视技术,持续发展能力缺失。
例如盛昌这样的依靠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的代工企业,随着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升,企业艰难维持甚至破产。
对某词或字或句的深刻含义的题的技巧和方法(最好有题练)
![对某词或字或句的深刻含义的题的技巧和方法(最好有题练)](https://img.taocdn.com/s3/m/a0b30ebcce2f0066f4332210.png)
对某词或字或句的深刻含义的题的技巧和方法(最好有题练)一、常见题型:题型1、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题型2、代词指代的内容题型3、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题型4、动词、形容词的作用题型5、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2、常见题型分类讲解:题型1、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1)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
“轻轻”写出了儿子抱着母亲时动作的轻柔以及那种生怕有所闪失的心理,(1分) 表现出对母亲的敬重、体贴……(符合题意即可)(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①(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
②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一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两个加点词的理解同样要联系文意和人物形象。
“颤颤抖抖”既是瞎婆婆年事已高的体现,也是她对来之不易的“一元钱”做出“送”的决定时的表现。
“颤抖”则是“我”见到瞎婆婆的举动后倍受感动的心情的表现。
(3)结合作者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语言的感情色彩,是作者抒情成分的体现。
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有利于准确地理解内容。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如《孔乙己》:“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推测,“的确”表肯定,表面看自相矛盾不好理解,但联系上下文便可想到,孔乙己是生活在封建末世的下层知识分子,他的死活无人关心,只能用“大约”,从他饱经摧残又被打折双腿的幸遭遇看,必死无疑,所以用“的确”。
两个看似矛盾的词用在一起,既揭示了当时人们的冷漠麻木,又鞭挞了社会的黑暗、冷酷,表达了作者深沉冷峻的思考和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病态社会的批判。
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起句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下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时加点词语处于文中的总结句中,则需要我们根据上文的具体表述来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如何答语文阅读理解题中的含义类的题
![如何答语文阅读理解题中的含义类的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7567147cd184254b353579.png)
如何答语文阅读理解题中的含义类的题理解,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理解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理解句子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必考题型.如何准确理解句子,正确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分别从试题题型和解答方法两方面作以探析.理解句子类题型一、理解句子含义.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问题的主要形式有: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二、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或情感,作者是通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来表达基本意思和情感的.三、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类句子多是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观题出现.四、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问题的主要形式有: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第x段摘抄与第y 段中画线部分照应的文字.五、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考纲》要求初中生识别: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对比等八种修辞方法.考生对这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掌握不好,是无法解答这种题的.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根据理解句子题目所考查方面多少的不同,可分为单一题型和综合题型两大种,在解答时要具体区分,分别对待. 理解句子解答法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例如:《哈尔威船长》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从字面上看,这个句子很简单,没有难懂的词.我们在分析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后,就辨析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英雄.当然,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到位的,因为忽略了“又一次”这一关键点.通过对上文的阅读,明白了句子的深层含义:哈尔威船长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做人之道.在灾难突然到来的时候,他选择了以身殉职,再一次体现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这样的理解就深入到位了,只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答案就可以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要从前后句中找准所能答题的句子,切不可来个全句照抄,认为只要多答,就能答到点子上.二是在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时,一定要语言简洁、扼要、连贯,切不可有语病.又如:《故乡》中的一句,“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的四角的天空.”“他们”,指谁,前句有交待,是“我往常的朋友”,而“我”,在第二节中写道“我正是一个少爷”,所以“他们”,是指和“我”一样的少爷.这句话写在闰土讲述许多“新鲜事”之后,又明白了“他们”指谁,就不难理解“高墙”与“四角的天空”不是字面所指,而是指封建家庭的束缚,从而写出“我”对闰土的羡慕,对自己生活在封建束缚之中的不满情绪.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原则.把握中心整体领悟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无论记认、叙事、状物或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我们说,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例如:《生命常常如此之美》一文,文后第三题:认真品味画横线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听着她絮絮的温语,我就会感到一波波隐隐的暖流在心底盘旋.”她是卖菜人,我是买菜人,只是因路过相遇而数次寒暄,便有温暖之感,这该如何理解才合情合理呢?联系文章的中心,我们知道:本文记叙了“我”和三个普通劳动者交往的故事,表现了蕴涵在他们身上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优秀品质.作者告诉人们的是:要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美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和勤勤恳恳的工作中.那么这句话便可以理解为:这个普通的卖菜妇人和我拉家常,使我对她产生了亲近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温暖.又如:在《小橘灯》中,作者写到小橘灯发出“朦胧的橘红的光”,初一看,这句话没什么深意,但你从全文来看就不同了,这句话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还象征着那个做小橘灯的姑娘有着美好的心灵.这层含义,单单在这个句子中是看不出来的,应从全文着眼才能体会得到.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例如:《荷塘月色》中,“薄薄的清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句中“浮、洗、笼”这三个动词,写出了月光从上而下朗照荷塘、雾气从下而上轻盈升腾那种醉人的朦胧的飘飘欲仙的情景,描绘出了荷花荷叶在月下雾中特有的乳白的颜色和娇媚欲滴的姿容、轻柔飘渺的状态.达到了让读者如亲临荷塘、见到那迷人的月下荷塘美景一般的效果.理解句子,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难懂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替换”.我们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可以给句子换一种说法,用自己的语言库里的语言去理解句子.应这样思考:这句话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什么话?句子中这个词可以换上我们平时说的哪个词?又如:《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在理解这个句子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词语去替换“灵魂里的杂草”.经过分析,找到了许多可以替换的词语,如“不良的思想”、“坏思想”、“不健康的想法”、“邪念”等等.通过替换词语,整个句子的含义就显而易见了. 辨析修辞思考意图文中的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例如:《提醒幸福》一文中对幸福有以下的描述: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的训练.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从修辞入手理解画线句的含义,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金鬃毛”比喻“幸福”.正确答案应该是:人们经常拥有幸福.又如:《苏州园林》中的语段阅读题:“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弄清“寂寞”一词的含义,它的本义是指人在冷清的环境中感到孤单,而这里是用来形容树的;从修辞的角度看,这句用了“拟人”的手法;句中的“这”,它指代上文三种树形成的景致;最后联系到这一段文字的说明重点.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句子写得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园林中的落叶树与常绿树以及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写活了,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理解句子,就是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在文中表达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因此,考生要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审读具体语言环境,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考关键语句的,辨析修辞方法及作用,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只要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正确解答“理解句子含义”这类试题了.。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五种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五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85df6683c4bb4cf7ecd185.png)
一、理解句子类题型1、理解句子含义。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2、问题的主要形式有: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3、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类句子多是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观题出现。
4、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5、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考纲》要求初中生识别: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对比等八种修辞方法。
考生对这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掌握不好,是无法解答这种题的。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根据理解句子题目所考查方面多少的不同,可分为单一题型和综合题型两大种,在解答时要具体区分,分别对待。
二、理解句子解答法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三、把握中心整体领悟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中心,因为无论记认、叙事、状物或抒情,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或情感,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和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
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句子,有的是针对全文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子的依托。
我们说,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四、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或是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初中语文: 中考题型之句子含义的理解-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
![初中语文: 中考题型之句子含义的理解-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考前要点提炼](https://img.taocdn.com/s3/m/20d617f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f.png)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儿童的感觉是心酸的,“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出其童年生活的艰苦和沉重, 家中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 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淘气和充满幻想,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 物在一起,能有书读,什么困苦都会忘记。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注意,原句在课文中间部分)
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收回来?八下《我的第一本书》 写我的疑惑,不指出父亲的用意,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注意,原句在课文中间 部分)
说说下列句子的作用,练一练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阿长...》 这句话承上启下,由上文写我为隐鼠复仇,诘问阿长,过渡到下文阿长为我买《山
说说下列句子的作用
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八下《敬畏自然》 “陷阱”引申为灾难与危机。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燃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
了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本身。反问引发人 思考,警告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总结:
1.理解句子的含义:表层+深层含义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 的诗。
作者的第一本书意义非凡,是“我”求知的第一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 如果不写出来,就意味着自己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所以在这里,作者用 “枉”字表达了这种心情。它不仅意味着作者自此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本书 饱含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生活的苦难以及跟苦难生活抗争的心路历程。
8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之:词语含义的理解
![8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考题型之:词语含义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0c16c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6.png)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之——理解词句的含义说明文中对于词句的考查除了体会语言特色外,还会考查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也是在考试中常常遇见的,因此对于词语或者句子的含义题应该怎么答,掌握住这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一、常见的考试题型1、解释某词在文中的含义;2、某词在文中指代内容;3、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4、画线句的理解。
二、解题思路(一)说明文词语含义(1)关键词的类型○1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和其他特殊含义等,结合特定语境去分析临时意义或隐含意义。
○2指代性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指代的内容。
答题技法○1分析词语所在语句、段落、篇章对词义的限制;○2借助语感确定词义;○3通过语境(上下文)理解词语;(二)说明文句子的含义(1)关键句的类型○1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段落的首尾处的概括性强的中心句;○2起总领、过渡、照应的结构句;○3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句。
○4具有言外之意和多重含义的句子。
答题技法○1从整体入手,在比较中理解。
文中的句子都是为了说明对象服务的,而关键性的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把握住关键句,就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意;○2借助语法知识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理解单句,就要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理解复句,就要抓住表示特定关系的关联词进行分析;理解特殊句子,就要抓住因句子成分的次序变动而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分析。
○3从文章的内在联系、写作思路去分析。
有些句子的内涵较为丰富,需要仔细体会,弄清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内在联系,对理解文章帮助很大;○4借助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就可以根据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
三、答题模板答题模板:解释词语本义+语境义(比喻义)四、例题示范例题1: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朴实”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土豆——托起“生命的方舟”》②其貌不扬的土豆,一向以“朴实的块茎”著称,它能够负担这样沉重的责任吗?它又是怎么走进联合国的视野呢?原来,从安第斯山脉走向世界六大洲的土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并逐渐成为了世界人口膳食中的一种主粮,这种主粮已经成为了全球粮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加强世界粮食安全和减轻贫困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句子含义题答题模板
![句子含义题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52d9b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b.png)
句子含义题答题模板句子含义题是阅读理解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以下是一些答题模板,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解答这类题目:1.语境分析法:分析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具体语境。
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可以推测出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2.句子主干法:提取句子的主干,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句子中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往往能够表达更多的情感色彩和深层含义。
3.背景知识法:利用自己的背景知识,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时候句子中会出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或表达方式,通过背景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4.情感色彩法:分析句子的情感色彩,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句子中使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往往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情感色彩,通过分析情感色彩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5.上下文呼应法:关注句子与上下文之间的呼应关系,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有时候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等,通过上下文的呼应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扩展知识:一、常见题型1.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某个句子的理解。
2.请写出这个句子的两层含义。
3.对文章中某段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4.文章结尾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二、回答要点1.有修辞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有关键词语——把关键词语解释一下,再把整个句子连起来说一遍。
例:请你解释“即使是百兽之王吊睛猛虎撞见它,也只能‘望树兴叹’,‘束肢’待毙”这句话的意思。
答:“望树兴叹”一词来自成语望洋兴叹,说的是看着树叹息。
“束”是束缚、绑的意思。
“束肢”指的是绑着肢体。
这句话说的是,就算是老虎见了奠柏树也要看着它叹息,被绑着身体,等待死亡。
3.有原因——根据文本,把原因解释清楚。
例:请你解释“那时候我们的心有些慌”这句话的意思。
答:“心慌”指的是一个人心里不安。
那时候我们的心有些慌的原因是我们怕辜负村民的期望。
有关句子含义及作用的题型
![有关句子含义及作用的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804bc31152d380eb62946d21.png)
有关句子含义及作用的题型:常见题形:某语句的深刻含义?关于句子含义题的答题方法:答题步骤:A.寻找所在句子中带有情感性或议论性的词语B,看他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看他在修辞和描写抒情上的特点C,看句子中一些副词分析人物的句子那么注意这个句子说完了表达了这个人的情感分析景物的句子那么注意这个句子说完了之后要说出景物的特点句子结构常见题形:1,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作者说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3,某句段(对于诗歌而言是某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某句段在谋篇布局,行文,思路上有什么特点?5, 题目明明是这个,作者开头却写了那个跑题了吗为什么关于句子的结构方面答题方法: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
内容上A:突出强调上下文什么内容或揭示段意B联系中心观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结构上:看句子或段落的位置:文首(前三段):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总领全文 =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领起下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看到景色描写)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景色描写和大段大段的记叙)=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张本=引起下文=起兴=抛砖引玉。
文中:承上启下= 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引起下文 =过渡文末(后三段):点明中心(文章的中心不是在文章的开头出现的,如果在开头出现他的作用就变成了首尾呼应)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感情升华(以小见大,深化主旨)含义隽永=意味深长《父子之间的怯意》的第一自然段/sanersbook/Efp_Bl_1001689210.aspx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1,照应“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2,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
注意,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光把标准答案答上去,一定要答上文章的内容。
这就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
申论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模板
![申论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12ddb0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7d.png)
申论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模板答题思路:先释义,再分析相关要素(问题、原因、危害、意义、事例等)(一)真题回顾1.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
(10分)要求:准确、简明。
不超过150字。
2.阅读“给定资料7”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
(25分)要求: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
不超过200-300字。
3.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
(10分)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150字。
(二)题型判断1.题干判断标准:理解,解释,阐释。
(某一连贯的句子,短句或常见表达)的内含,含义或意思。
要揭示词语背后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等2.常见作答要求:往往常出现准确,简明或全面,准确的字眼。
3.出题形式参照:一般为第一题的第二小问,偶尔出现在第二题之中,字数较少。
(三)答题思路1.答题步骤: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虽然句的分析与词的分析类似,可以拆分开表达,但由于句子本身具有连贯含义所以往往解答时也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因而句的分析题可以将答题思路具体化,即按照逻辑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作答。
2.答题形式:句子所描绘内容可以分为正面,负面及中性,当所涉及内容为正面及中性的句子需要解释时,往往为什么部分答的是表现/原因/意义,而涉及内容为负面的则侧重表现(特点)/原因/危害。
(四)例题参考作答要求:“给定资料1、2”里说“连‘健康’都算不上”是什么意思?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00字。
参考解析:是指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发展滞后,与城市改造不同步,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政府对市政公用事业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比例很小,规模不大。
因此要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题型一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提问方式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题型一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提问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de6bfdc87c24028905fc34f.png)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题型一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提问方式:1.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这句话? 3.某句话里的...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答:○1写出表面意思;○2写出深层意思。
(1)对重要词语的“理解”例2006年湖南《在山阴道上》:“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①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内涵意义) (2)对句子的理解例2007年广东卷《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
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3)对标题的含义的理解例《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试结合文章内容,解释题目“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的含义。
(4分)答:○1“秋日”果实累累,文中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学有所成的学生们,“春风”指的是李文珍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人格光辉;○2秋天的果实包含着春天雨露的滋润,寓学生对李文珍先生的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题型二:文章的写作思路提问方式:文章是怎样表现……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答:○1从结构和内容入手;○2从写作手法入;如修辞的运用。
如修辞的运用。
b 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3.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5.正话反说: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6.顺序错乱:时间先后错位,逻辑事理先后错位,空间位置错乱。
如何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48162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3.png)
如何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 筛选文中的信息, 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的思路, 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因此每年各地的中考题都以此为考查重点。
这类考点常见的题型为: 1、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2、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3、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5、特殊句式的表达意图;6、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类题目考卷中屡见不鲜。
所谓理解含义, 是指既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 又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句子的表层意思也就是本义, 中考中一般不会直接考查。
往往是考查与本义紧密相联的深层。
怎样解答, 有许多好的方法, 这里, 笔者从句子深层含义的种类, 进行分类例说, 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主旨牵引法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也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它是用来回答“为什么要写”。
用文章的主旨进行牵引, 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一、联系选文主旨, 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 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相关文段]: 老人说: “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 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
不知感恩的人, 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 纵使给他阳光, 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 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想来也是,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 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 都应心存感激。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 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 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 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有关句子含义及作用的题型
![有关句子含义及作用的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8517e0b94b73f242336c5ff9.png)
点明中心(文章的中心不是在文章的开头出现的,如果在开头出现他的作用就变成了首尾呼应)
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感情升华(以
小见大,深化主旨)含义隽永=意味深长
《父子之间的怯意》的第一自然段http:
///sanersbook/Efp_Bl_10.aspx
1,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说某一重要语句的原因?
3,某句段(对于诗歌而言是某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某句段在谋篇布局,行文,思路上有什么特点?
5,题目明明是这个,作者开头却写了那个为什么
关于句子的结构方面答题方法: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
内容xxA:
突出强调上下文什么内容或揭示段意
B联系义?
关于句子含义题的答题方法:
答题步骤:
A.寻找所在句子中带有情感性或议论性的词语
B,看他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看他在修辞和描写抒情上的特点
C,看句子中一些副词
分析人物的句子那么注意这个句子说完了表达了这个人的情感
分析景物的句子那么注意这个句子说完了之后要说出景物的特点
句子结构常见题形:
铺垫与伏笔:
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描写中渲染。
伏笔:
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描写的细节描写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而伏笔,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句子含义的理解练习题
![句子含义的理解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ce3e4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6.png)
理解句子含义:1.抓关键词语来答题。
(1)句中的特定称谓、句中的指示代词。
(2)句中的动词和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和表示条件、原因的词语。
(3)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多指比喻、比拟、借代、反语等。
2.由浅入深,全面完整的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
(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表达意思。
(2)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
(3)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常考题型: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文中画线文句的理解。
3.作者写某句话的目的是什么?(一)温暖的雪书清晨出门,才惊喜地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这几年,杭州难得下雪,即使下雪,落地就融化了。
这场意外的大雪,立即引起了早起的人们一阵阵的惊呼。
雪景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
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
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
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
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
他是在提醒我吗?他会是谁呢?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
乘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走出来。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回头一看,是停在我后面的一辆车。
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幅画,是一座房子,还有一只高高的烟囱。
女车主不解地看着画,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小心开车吧。
女车主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
句子理解含义题应该怎么答
![句子理解含义题应该怎么答](https://img.taocdn.com/s3/m/04f4883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1.png)
句子理解含义题应该怎么答语文学科中,句子理解含义题是比较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通过一段文字或者句子,让学生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
正确理解乃至准确表达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因此做好句子理解含义题,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如何正确理解题目、常见的句子理解含义题型以及解题技巧三个方面,阐述对句子理解含义题的正确对策。
一、如何正确理解题目首先,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成功的第一步。
考生在考场上,要清楚的把题意读懂,再结合自己的语文素养、生活经验和一定的推理能力,进行答题。
具体方法为:1、仔细阅读题目,观察有没有关键词、关键句或者易混淆部分。
2、尝试翻译出来整个句子或段落。
(如果是篇章级别的题目,可以整体理解主要内容)3、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
例如:题目:作者希望做到“雨水和普通的人都应该具有的沉静和内省”。
关键词:作者;雨水;普通的人;沉静;内省翻译:作者想表达的是,雨水和普通人都应该具备平静沉着,内省思考的素质。
逻辑关系:表示一种意愿、期望修辞手法:对比二、常见的句子理解含义题型1、文学阅读理解这种题型通常会配上文学作品中某一段话,要求考生阅读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这种题型考察的主要是考生对文学作品中情境、人物、语义、修辞等方面的理解,所以要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
例如:题目:请解释下列诗歌中“索尼娅卡”的意思。
在叶赛宁的诗歌《一枝小草》中,出现过“索尼娅卡”的名字,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叶赛宁一位亲人的名字,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想到亲人,于是就在诗歌中随意安置了一个名字,以表达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2、句型转换这种题型要求考生阅读原句,理解原句的含义,然后按照一定方式对原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后面所给的条件。
此类题目设计,可以考查考生对语句综合的理解能力。
例如:题目:请修改下列句子使其语义相反。
原句:他是我朋友。
变幻后:他不是我朋友。
3、决策词选择决策词选择就是给学生一个句子,让学生从所给的几个选项中选择出正确的词汇。
考查的是考生的词汇掌握及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之理解句子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之理解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94b04d0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a.png)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之理解句子篇一、理解句子。
考题形式:1、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答题技巧: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
方法指导:先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甚至是标点,单独理解,然后结合语境弄懂全句的意思。
例: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草原》思路分析:一碧千里:一望无际的草原全是碧绿碧绿的。
茫茫:朦胧、模糊的样子。
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就自然会明白这句话。
答:一望无际的草原是碧绿碧绿的,远处也是一样,一点儿也不模糊。
随堂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答题技巧: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
方法指导:有的语句在一篇文章或语段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理解它,必须注意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起到什么作用。
如果句子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理解它就必须联系它领起的内容;如果句子在文中起小结或总结的作用,理解它须从前文去找相关信息;如果句子在文中起过渡的作用,理解它就必须从前后文中找相关的内容。
例: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山谷中的谜底》思路分析: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是文章的一个重点句。
联系前文中提到的内容,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恰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这样句子的意思不讲自明了。
答: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想办法克服。
但如果困难很大,暂时无法克服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退让,保存实力,以便以后能找到机会克服。
3、联系文章的中心理解句子答题技巧: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
方法指导: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文章中心例: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麦穗》思路分析:这个句子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ad86bc65727a5e9846a6188.png)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
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动 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三、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详细、 生动地描写了……〔对象〕……〔动作、 特点〕所以……
•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 描写了……〔对象〕……〔特点〕所 以……
•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 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络详细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 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 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
线索大致分六类:
• 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 木雕?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 亲的背影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 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孤独之旅?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 反了复…—…—突出强调
拟人这—个—句使子事运物用生了动反形复象的,修表辞意手丰法富,。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 了〕……,抒发了……
第四: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答案示例:
▪ 最后一句点明并升华了文章的主 旨,黄色的菊花勾起了作者对孩 提时的美好回忆和对美的追求, 驱散了秋天的寒意,让心灵一片 温暖,而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已 不言而喻了。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2009年中考试题)⑤ 我正为这些枫树惊叹的时候,又有几棵红了,又有十几棵红了, 又有上百棵红了;接着,一批一批地红,一片一片地红;接着,红在这边喊叫,红在 那边喊叫,都喊烫了烫得快着火了!到处闹闹嚷嚷,闹嚷声中到处已有了烟儿,叫人 真不知该看哪里。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 1.理解某一句话在句中的作用
▪ 2.加点字或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或 作用
▪ 3.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例题1:文中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形象 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进行具体赏析。
▪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 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 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 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 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 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 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 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 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 兴奋着,欣喜着。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
▪ “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 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
下)。
▪ “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还需
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
解。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课后作业:
完成《学升.中考必备》
P94 《向一棵树鞠躬》
《昙花终于怒放》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记叙文“理解句子含义”类 试题指导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考试说明
▪ 语体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从“词句理解、 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从”形象、情 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 品的水平。考查学生区分叙述、描写、说明、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的能力;考查 学生体会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能力以 及能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判断语言表达的 准确性的能力。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例题3
▪ 《 菊有黄花 》中的结尾:我买了一盆, 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 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文章的结尾含义深刻,你是怎样理解 的?请结合全文简答。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题技巧
▪要领会句子的深层含义或 表达作用,或理解对人物 或主旨起重要作用的描写 句、议论句的妙处等。
▪ 23、简析第④段中 “熬”字好在哪里?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答题技巧
1、加点词语在这个语境中的 意义及其隐含的信息。
2、结合文章主旨,思考为什 么要这么说?
3、作者着重想突出什么?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答案示例
▪ “熬”字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 忍 受、支撑艰苦的漫长过程;
▪ ②表现了她的刚强、坚忍的品质, 富有表现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讲清要点,学生整理归纳并能学以致用。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答题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学习,具有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奋斗的精 神。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答题技巧 1、运用了什么方法? 2、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有什么作用?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答案示例:
▪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野菊花开放的姿态,表现它 “随意又随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 者对它的喜爱和赞美。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例题2
(2010年中考试题)④她终于熬到了把日本鬼 子赶出中国的那一天,可是她的儿子却在炮火 连天的岁月里,由于缺衣少药,又极度缺乏营 养,患病夭折了。她的丈夫不吃不喝在床上躺 了两天两夜,她流着泪对丈夫说:“咱们的命 苦啊,不过再苦也得过啊,儿子没了咱再生一 个,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⑨哦,红着喊着千百树,树树似人,人也似树!
▪ 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 红在这边喊叫,红在那边喊叫,都喊烫了烫得快着火了!
答案示例: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枫树的生机和活力。
▪2、第⑤段加点的“又”字,好在哪里? ▪答案示例 ▪变红速度快,写出枫树争先恐后变红的态势,体现了生机勃勃的 景象。
3、文章最后说“树树似人,人也似树”,联系全文,说说人与树的“似” 主要体现在哪里。 答案示例: 我们要像文中的枫树一样尽享美好的青春,充满生机和活力。
理解句子含义常见题型
技巧小结:“一注意”、“三
想到”
▪ “一注意”是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
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 读空间。
▪ “三想到”:“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