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共三篇-最新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6篇
二、古文与白话文对照读。正好我们班部分同学参加了小古文社团活动,学过这篇小古文,让他们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透过对照学习,学生更好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三、为了弄懂寓意,在讲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类似于急于求成而办坏事的状况吗?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已的见解,道出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搞笑的事。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高,你说行吗?学生都笑着说:不行,不行。请学生举例说明。
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再引导: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亲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一什么?学生会根据事物的生长过程去分析说: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不能违背了事物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同时也设计了例如:请同学发挥想象力,如果你是小苗,你被这个人拔起时,你会怎样说呢?续编故事环节,又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让学生透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简单了。整节课最终在学生的分主角读文和绘声绘色的故事中结束了
求成,反成坏事。同时也设计了例如:请同学发挥想象力,如果你是小苗,你被这个人拔起时,你会怎样说呢?续编故事环节,又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让学生透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简单了。整节课最终在学生的分主角读文和绘声绘色的故事中结束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的是: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
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小学生,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结尾,揭示故事所反映的道理。
不足之处:上完课之后,听了刘教授的话,很多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让我吓了一大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刘教授说我没有关注所有学生,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说实话这点可能使大多数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通病,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专门找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差生不管不问,只要教学过程顺畅、好看就行了。
今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课,我们都是在为学生讲,而不是其他人。
今后讲课时,一些容易理解的问题要留给差生,不能把课堂变成好学生表现的专场。
其次,在出示朗读的方法时,顺序不太合理,课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通,特别是文言文,暴露出自己对文言文的教材没有研究透,暴露出自己的备课有些飘,这一点是今后教学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还有其它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不够新颖,部分学生的朗读不够入情入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强化浮于表面,本来应有练习背诵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如期完成。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相关推荐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12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1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的是: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
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小学生,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结尾,揭示故事所反映的道理。
不足之处:上完课之后,听了刘教授的话,很多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让我吓了一大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刘教授说我没有关注所有学生,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说实话这点可能使大多数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通病,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专门找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差生不管不问,只要教学过程顺畅、好看就行了。
今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课,我们都是在为学生讲,而不是其他人。
今后讲课时,一些容易理解的问题要留给差生,不能把课堂变成好学生表现的专场。
其次,在出示朗读的方法时,顺序不太合理,课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通,特别是文言文,暴露出自己对文言文的教材没有研究透,暴露出自己的备课有些飘,这一点是今后教学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还有其它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不够新颖,部分学生的朗读不够入情入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强化浮于表面,本来应有练习背诵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如期完成。
拔苗助长教学反思优秀11篇
拔苗助长教学反思优秀11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一《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
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本课教学中,利用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农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中的作用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向”体会农夫的“傻”。
同时我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因为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想象,如: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农夫会说些什么?你会对种田人说写什么?在学生在想像中发表自己对寓言故事的领悟、见解,说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拔苗助长》读后感篇二春秋时期,有个农夫,是个急性子。
他每天去地里都要量一量禾苗有没有长高。
可是,几天过去了,禾苗还是老样子。
有一天,农夫坐在田地边上休息,看着地里的禾苗,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开始行动。
农夫把每一个禾苗都拔了一下,他以为这样禾苗就长高了。
到了秋天,农夫高高兴兴的到田里去看,以为禾苗已经长的很高了,但是一看,全都枯死了。
有一天,我看见我的妹妹使劲的扯自己的头发,她说:“我的头发长长了!”。
她可真是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就与求成,反而坏事。
农夫心急,拔了禾苗,结果全都枯死了。
我的妹妹心急想要头发长长,差点扯掉头发,变成光头。
《拔苗助长》读后感篇三今天,我读了《拔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
书中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宋国人,性子很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比其他人快,刚种下的稻田,就想比别人的稻田长的快一点。
他天天到稻田里看他的青苗长高了没有,可是,青苗天天就是一个样,看不到青苗的生长变化。
他非常着急。
一次,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把一棵棵青苗都拔高了一点,心里还乐滋滋的想:哈哈!我太聪明了!这样他们就会长得快一点了!我也就很快就能收获了!就这样,他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一」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
它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
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首先,我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引导学生质疑: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就紧紧扣住课题:《揠苗助长》这4个字,特别是“助”,抓住“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怎么揠苗?结果怎么样?”这3个前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读文中明白揠苗人的“帮助”是起到了反作用,这都是因为他的帮助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二」《揠苗助长》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其中寓意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
但这寓意比较抽象,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的,面对这样一篇文章,我摒弃了按部就班的程式和繁琐的分析,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重视朗读训练。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学反思参考3)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最新4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最新4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一揠苗助长是一个成语故事。
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用拔高禾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按事情的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在学习时,抓住“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这一关键的句子展开阅读,先找出描写农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词句,从“巴望”“天天”“焦急”等语句上感受农夫内心的焦急;再抓住“终于”“急忙跑到田里”等词句体会农夫想到办法后急切、兴奋的心情。
然后边读边想:“农夫帮助禾苗长高的结果?禾苗为什么没有长高反而都枯死了?”从而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教师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比如,在对每一段重点词的处理上,因对课堂的时间把握的不太准确,害怕学生回答不上来,好几个学生才能说对,这样浪费时间。
所以,直接把重点词告诉了学生,这样的问题设计的非常好,但是这样的处理对学生课文的推敲训练效果是非常微小的。
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要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随时进行改正,提高课堂效果。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第【1】篇〗这篇寓言故事很老了,基本的含义是教育人们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违背。
但一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这点。
本单元主题是“愿望”。
和这个主题结合,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应落脚到人不但要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还要有正确的奋斗方法。
我设计了让学生分析这个农夫的思想行为这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在读书、思辨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我没有用多媒体课件。
语言本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因此需要的不是再现情景,而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的广度,是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确体现出了思维的不断提升。
他们不断讨论,倾听,思考,争辩。
我都不置可否,没有直接给出我的判断。
而是适时的给与引导。
最终道理很自然地摆在大家面前,一点也不勉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第【2】篇〗《揠苗助长》是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则寓言故事。
文中讲述了一位农夫因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故事,文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得孩子们的喜欢。
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办事会酿成大错的道理。
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说出这则故事所表达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可能知其理而不能表其意。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把明白的道理表达出来呢?在教学中我以解题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思考并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农夫为什么拔苗?农夫怎样拔苗?最后结果怎样了?将三个问题串成一条线,以清晰的思路展开课堂教学。
一、以学定教,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拔。
首先,以讲解题目为切入点,学生们分别提出三个问题:农夫为什么拔苗?农夫怎样拔苗?最后结果怎样了?以这三个问题为课堂准绳,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
要求学生要以读为前提,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进行领悟。
在第一段中同学们抓住了“巴望、焦急、天天”这几个重要词语,品味了农夫的“急”。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 一,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师 可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 能力和素养。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对《揠苗助长》教学的反思,有助 于引发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 讨,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教学内容概述
寓言故事解读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讲解《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和 寓意,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 刻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 素养。
通过讲解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 任感。
农业生产知识
结合寓言故事,向学生介绍农业生产 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让学生了解农业 生产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
02
CHAPTER
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寓 言故事的图片和视频,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 究,共同讨论寓言的寓意 和启示,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和探究能力。
课堂表演展示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展 示,将寓言故事生动地呈 现出来,加深学生对寓意 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参与情况
提问与回答
01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小组讨论
0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角色扮演
03
让学生扮演《揠苗助长》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参考3)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8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8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8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揠苗助长》在品读表现农夫急性子的语句时,学生感情把握非常充分,文章读得非常有味道。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孩子能够把句子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文味,这个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品味,消化,吸收,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1.读准字音。
古文中有许多生僻字、异读字,如果不及时扫除这些障碍,将会对学生理解古文意思、领悟内涵造成一定的困难。
学生只有在读准难读字的字音后,才能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
在初读这一环节,老师先让学生自读寓言,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寓言”的自读要求。
之后,在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这一环节,又非常注意发现学生的读音错误,并及时纠正。
2.读出语气。
古文教学如果单纯地讲解古文意思,不但学生不易听懂,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效果适得其反。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古文教学尤需如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
第一句“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是故事的起因,比较难理解。
老师从“方”字入手,通过师生对比的朗读,让学生体会鹬和蚌的动作非常迅速、敏捷。
第二、三句“鹬曰:‘今日不雨,时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是故事的经过,老师主要采用的是分角色读的方法。
老师扮演“鹬”,抽一名学生扮演“蚌”,连读三遍,老师(鹬)越读越快,学生(蚌)也越读越快,“争”得不可开交,下面的学生大笑,都想来“争”一“争”。
接着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在自悟自得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何为“争”,如何“争”,“争”出了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充分展示了“以读促悟”的理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5篇)
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5篇)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通用5篇)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1这则寓言故事学生早已有所耳闻,故事中的农夫为了能让自家的禾苗长得快些,愚蠢地将田里的每棵禾苗都往上拔了许多,辛苦了一天没有想到反而帮了倒忙,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农夫做事很性急,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找从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这是个性急的农夫。
学生通过朗读,找到“巴望”、“天天”等词,比较“天天”和“常常”的区别,想象农夫“天天”去农田看禾苗的情景,从故事的一开始就埋下伏笔,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农夫。
不同寻常的农夫终于做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将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尽管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仍然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因为禾苗在他的帮助下长高了。
可是第二天,等儿子去看的时候,结果却出乎意料,禾苗都枯死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违背了事物的生长规律,由于他天天去农田看禾苗,就不容易觉察到禾苗的细微变化;由于他心太急了,就越希望禾苗长得快些,在这样的心里怂恿下,他做了一件蠢事。
学生在课堂上生动地再现了农夫在田里忙活的情景,抓住表情和语言表现出农夫的性急,很好的表演了这个故事。
遗憾的是,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延伸出去。
假如农夫现在知道了这个道理,他会采取什么行动促使他的禾苗长快些呢?假如农夫的儿子早点制止父亲愚蠢的行为,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假如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怎么劝阻这位农夫呢?课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2《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故事中那个忙着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并累得筋疲力尽的农夫显得很可笑。
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禾苗的生长是有其发展规律的,不遵循其生长规律,任意拔高结果当然适得其反。
我们在嘲笑愚蠢的农夫的时候,却常常自己也不自觉地做着农夫一样的傻事儿。
只是我们的劳动对象不是禾苗而是学生而已。
正如农夫一心巴望自己家的禾苗长得高一点儿一样,我们做教师的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好点儿,再好点儿。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优秀7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优秀7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一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篇二《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篇课文,是一则传统寓言。
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的道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理又会表达呢?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的:揭题释题--初读了解大意--品读体会“焦急”--感悟寓意--点明寓意。
首先,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在图片的辅助下,理解揠苗的意思,并从文中找出有关揠苗意思的句子。
当学生明白揠苗的意思后,我适时追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是为了什么呢?这样让孩子们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水到渠成。
关于《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
关于《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
明确本则寓言的寓意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课文透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要弄懂寓意就有点困难了。
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几步做法:一、以多种形式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读课文,最后到分解色读文。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反复地朗读,__的意思就不言而喻,在总结寓意时也就得心应手。
二、古文与白话文对照读。
正好我们班部分同学参加了小古文社团活动,学过这篇小古文,让他们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透过对照学习,学生更好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三、为了弄懂寓意,在讲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类似于急于求成而办坏事的状况吗?”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已的见解,道出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搞笑的事。
“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如果此刻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高,你说行吗?”学生都笑着说:“不行,不行。
”请学生举例说明。
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老师再引导:“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亲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一什么?”学生会根据事物的生长过程去分析说:“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不能违背了事物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同时也设计了例如:“请同学发挥想象力,如果你是小苗,你被这个人拔起时,你会怎样说呢?”续编故事环节,又使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让学生透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
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
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简单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5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5篇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1、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我应该采用逐字理解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使学生容易体会这篇寓言故事。
2、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我反而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做事急与求成,只顾把问题罗列出来要求学生解答,本来是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但却把事情弄的更加糟糕,而且还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和回答不出问题时心理受到的压力。
学生不懂问题更不懂答案,所以课堂气氛较紧张。
我应当让学生多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对他们提出问题并且要求他们解答问题。
3、我罗列出的问题没能抓住重点,没能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应当将不必要的问题去掉,整理出重点问题,一步步将他们引导到寓言的含义上。
4、我本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所以才自作聪明的让这些根本不懂课文内容的学生对本课进行表演。
这次的教学中,我由于紧张和上台经验不足,把原本备课时就规划好的一些内容给忘记了,没能将他们完全展现,望各位领导老师理解并给予指导、批评。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2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
《拔苗助长》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
就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语文学习应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带到生活中。
本片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拔草的感受,利用已有的经验体验劳动的辛苦,再让学生演"筋疲力尽"可谓水到渠成。
这样的教学,唤醒了生活场境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沟通了书面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发了学生与语言文本的对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培养学生独立创造、主动求索的精神,这是阅读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在《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
猜测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
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教者较好地运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
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教者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诸如:盼苗生长的形象、帮苗生长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黄的形象。
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
教者还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
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蕴涵的感悟和挖掘。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
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
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提建议,说感受。
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筹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求索,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2《揠苗助长》在品读表现农夫急性子的语句时,学生感情把握非常充分,文章读得非常有味道。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反思【第1篇】通过对《揠苗助长》这篇课文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分成以下几点:1.首先犯了知识性错误,例如在生字教学上,“揠”里面的“女”字和“截”的笔顺搭错了,以后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应尽量避免,现在我们的管教王上就有生字教学这一部分,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
2.对“寓”字的字面解释上,它是“寄托”的意思,由于口误说成了“精神”。
3.给“焦”组词中,学生组了焦耳这个词语,它是正确的,焦耳是一个计量单位,作为老师忘记了给她加以诠释。
“截”字既可以组成“截留”也可以组成“截流”,在这里应该都加以肯定。
4.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所要表达在效果。
例如:寓言的寓意应该由学生自身总结出来,并由教师加以指导,这样让学生更能体会其中的寓意。
或者在教学时可明确提出疑问,既然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使禾苗正常成长,并联系实际谈谈我们生活中哪些事情不能揠苗助长,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5.如果选择课件上课,有些突发状况是难以预测的。
我在这里给老师们一个建议,在多功能话筒的利用中,请不要中途关闭开关。
否则就像我今天这样,设备暂停工作,导致不能正常为你服务。
6.整堂课时间把握得不够好,在生字和词语上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整堂课龙头蛇尾。
作为教师,教二年级的孩子时,在“我会读”“我会写”的生字中一定要分清主次。
7.最后,整堂课欠尾了。
其实《揠苗助长》中的寓意和道理在动画中也专门涉及到,但是由于已经下课,不好意思再拖堂和浪费各位老师的时间,便草草结束,没有让学生真切感悟和对课文加深更深的印象。
在这里我也真诚的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传经送宝,多多指点、指出不足、明确提出建议,在今后在教学中大家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反思【第2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身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揠苗助长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意指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在教学中,有时候教师也会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希望能够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
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反思。
一、学生的学习节奏1.1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不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知识。
1.2 揠苗助长会导致学生焦虑如果教师过于急于求成,给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1.3 学生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揠苗助长会让学生无法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调整,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学习疲劳和学习兴趣的下降。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2.1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来调整教学进度,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
2.2 教师应该给学生适当的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过大的压力会让学生感到沮丧,影响学习效果。
2.3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过分依赖教师。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3.1 课程设置应该合理课程设置应该合理,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避免出现知识点过于集中或者过于零散的情况。
3.2 教学资源应该充足教学资源应该充足,包括教材、资料、实验设备等,这样才能够支持学生的学习需求。
3.3 教学资源应该更新教学资源应该及时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这样才能够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吸引力。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1 学生应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应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思考和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
4.2 学生应该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学生应该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避免揠苗助长导致的学习疲劳。
4.3 学生应该有学习目标和计划学生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成就是什么,然后努力去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中较为成功的是: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读”贯穿始终。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拓展想像。
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想象种田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语言。
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禾苗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作为一个懂得科学知识的小学生,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在学生奇妙的想像中赋予故事新结尾,揭示故事所反映的道理。
不足之处:
上完课之后,听了刘教授的话,很多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让我吓了一大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刘教授说我没有关
注所有学生,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说实话这点可能使大多数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的通病,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专门找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些差生不管不问,只要教学过程顺畅、好看就行了。
今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课,我们都是在为学生讲,而不是其他人。
今后讲课时,一些容易理解的问题要留给差生,不能把课堂变成好学生表现的专场。
其次,在出示朗读的方法时,顺序不太合理,课文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通,特别是文言文,暴露出自己对文言文的教材没有研究透,暴露出自己的备课有些飘,这一点是今后教学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本节课教学还有其它一些不足之处:设计不够新颖,部分学生的朗读不够入情入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强化浮于表面,本来应有练习背诵这一环节,但由于时间限制,没能如期完成。
今后要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使课堂教学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才刚刚起步,就好象是蹒跚学路的小马,外面的世界太大太大,需要进行的磨练还有很多很多,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够有所成长。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2
执教完后,我对这堂课教学有满意的也有遗憾的,下面把自己的感受反思如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由自己周末在家读到的寓言小故事入手,说说你读了什么寓言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练习说完整的话。
孩子们争先发言,进而也明白了寓言就是借助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然后读课题质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老师总结了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问题,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结果,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由于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特别有兴趣。
二、情境创设点明主旨。
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
老师在指导让学生清楚了解禾苗的生长过程时并不是通过枯燥的解说、问答,而是创设了两个情境,教师直接让学生演一演田里的小禾苗,来问学生:小禾苗,小禾苗,你怎么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小禾苗,小禾苗,让我来帮助你把你拔高?你高兴吗?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然地抒发,一下子就阐明了禾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不能违反事物的规律,孩子们接受的又轻松又明了。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朗读指导切实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本节课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读的训练,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
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读到农夫一边喘气一边说时,通过初读、评价、比较、示范、再读,学生们都能读出自己感受到的又累又高兴的情绪,张扬了个性又提高了朗读兴趣。
四、激发想象引出道理。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而老师在教学了全文后顺着文章的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故事的结果在意料中也在意料之外,种田人犯了一个错误,你知道是什么错误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在这一环节指导时,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张津铭说:什么东西都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不能违背它。
祁晋熹说:种田人如果嫌他儿子长得慢了,也来拔一下他儿子,那会怎么样呢?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急于求成,徒劳无功。
这一道理是学生们自己在想象说话中慢慢地得出来的,而教师在其中起了引领的作用。
而且在后一步的写字教学中我把刚刚所学的寓意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说:“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写字也一样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来写,千万不能——学生又一次大声地朗读了黑板上的寓意:急于求成,徒劳无功”。
再一次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生头脑中生根。
为了再加深寓言理解让学生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在课的最后,向学生推荐课外也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了解蕴含的道理。
一堂语文课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揠苗助长一个故事,懂得的不仅仅是急于求成,徒劳无功一个道理,而是把课堂知识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
在上完课后,我认为还有几个地方在处理上还欠到位:
1、整堂课中,教师说的似乎多了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还不够。
2、朗读指导最好再有层次性一点,体现一定的坡度。
3、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方面还可以再好一点。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
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
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