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新疆自治区联考2019年高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新疆自治区联考2019年高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自治区联考2019年高考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精神结构主要包括精神信仰体系、科学认知体系、审美艺术体系。

在当下的大变革时代,人类精神结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确定的前景。

其中,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审美艺术受到根本性的挑战与挤压。

审美艺术通过对感受的呈现和创作,让人回归万物一体的状态和高远存在的境界。

与精神信仰体系、科学认知体系一样,审美艺术体系同样根源于人的有限性与追求无限性之间的关系。

但与精神信仰不同,审美艺术是人类依靠感受、感悟、体验和直觉去理解和把握事物本质和世界本体,追寻人性本源,从而获得了生命的伟大感、美妙感、永恒感、力量感、价值感、神秘感和幸福感。

感受是审美的本质,艺术是感受的创作和呈现。

审美艺术与科学认知也是迥然不同的。

它本质上具有超日常生活性、超实用功利性、超物质现实性、超技术操作性、超逻辑概念性等审美特性,并以自身独特的机制推动着人类精神结构的生成、变迁和发展。

审美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了存在本体的追问和沉思,那就是不问青红皂白、不问来龙去脉的精神直观、生命直观、审美直观,也就是瞬间忘乎所以的心灵震颤。

这是不假思索的非理性的东西。

中华民族以诗性特质和丰硕的审美艺术财富打造了诗的国度、审美的国度、文学的国度。

不同于西方美学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及时事物本体的追求和主体知情意的划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是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为基础的,是人生经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庄子•齐物论》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中国古人认为,天为万物之根本,人道源于天道;就连审美经验和艺术经验也是生于人,本于天。

中华美学中的气韵生动、涵化融通、阴阳化育、写意传神、和谐共生、情理交融、感悟直观等艺术概念与追求,才是对这一理念的呈现和阐发。

艺术创作最终想要呈现出的是一个莺飞鱼跃的生机活泼的世界。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比任何时期都来得更加直接、更加猛烈、更加深刻。

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陕西省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

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的标识。

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

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公认。

炎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图腾,改为.龙图腾。

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

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

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

并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

’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

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一是华夏民族向外兼并扩张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一是外围民族认炎黄为租宗归依华夏的内向认同,夷变为夏,于是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都成了黄帝炎帝的后裔,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分子,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民族不断壮大。

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

正如德国思想家谢林所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

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考试版)

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考试版)
时节,整个老家瓦屋都笼罩在淡淡的清香里。 二叔来找母亲。他手里提着一个药口袋,背上背着一个喷雾器。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农活儿,时常靠
二叔过来帮忙。 二叔满脸喜气,告诉母亲,看今年青果花开的样子,一株挂百多斤,应该没问题。二叔替母亲算着账,
一株一百斤,二十多株就是两三千斤,好几千元啊! 母亲也很高兴,似乎感觉到钱已装进她口袋了。她说准备将卖青果的钱款,拿来安装天然气,入户费
………………○………………外………………○………………装………………○………………订………………○………………线………………○………………

学 校 : ______________姓 名 : _____________班 级 : _______________考 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因为四川凉山的森林火灾没有山西长治火灾投入的消防人员多,致使 30 名扑火人员牺牲,令 人扼腕。
D.森林防火要从我做起,确保不人为引发森林火灾。比如自觉移风易俗,祭祖时把上坟烧纸改为敬 献鲜花,及时播报不利气象等。
6.面对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政府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请简要概括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母亲的青果 曾瓶 父亲去世那年,栽了四十多株青果苗。父亲说,以后这青果林,就是他和母亲的养老林! 七八年时间,父亲栽下的青果树有二十多株长大成林。当初不足半人高的幼苗,足有碗口粗了。花开
期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特别是春节期间森 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于 1 月 11 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南方重点片区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 险防控工作座谈会,对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真题及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真题及解析

2019年全国三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019年全国三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图片来源:摄图网)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蘊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

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

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工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第1卷各题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答题卡上4.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第Ⅰ卷一、A.质疑桎梏炙手可热栉风沐雨B.攻讦拮据捷足先登嗟来之食c.缄口悭吝间不容发兼收并蓄D.裨益庇护髀肉复生鞭辟人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安详拌脚石革故鼎新金碧辉煌B.惶恐顺口溜钩心斗角条分缕析c.编缉干瞪眼矫揉造作插科打诨D.蝉联出洋相人才倍出不稂不莠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心中的郁闷如果得不到宣泄,长期积压会变成情绪障碍,所以及时情绪十分必要。

②电视业的兴盛凸显了电影的,网络令电影不得不面对更大的挑战。

③讲到动情处,她的眼泪含在眼眶里,我们也为之感动。

A.疏通衰弱不无B.疏导衰落无不c.疏导衰落不无D.疏通衰弱无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有许多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有浩如烟海的学术资料,有非常成熟的学科体系,这是其他学科难以相比的。

B.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c.刚刚过去的奥运会,有太多的风云人物让我们铭记。

他们创造着奇迹,一如《希腊神话)中的众神。

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复制着让众生癫狂的欢笑和眼泪。

D.新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朝关系,使朝鲜人民深切感到朝中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牢不可破。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首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名校云集:牛津、剑桥、麻省理工悉数登场,北大、清华、人大各展风采,热闹非凡。

B.公安部、外交部目前发布并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

c.麦收以后,别的地方都播种完了,就剩下这块地。

2019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高考全国II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2019届高三三测语文参考答案

2019届高三三测语文参考答案

肇庆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36分)(一)1. D(D项张冠李戴,“文学才不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是就“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而言)2.C(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结构,不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也不是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3.B (B项推断的依据是“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

”;A项,“变”和“新创”就是这样的定海神针的说法有误,“中国精神”才是“定海神针’。

C 、D项推断都不成立。

)(二)4.A(“断层式发展”无中生有,“导致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困难”强加因果,“加强引领力度”与题干前面内容不构成因果。

)5.B(曲解文意。

原文表述为“可以多用一些课时来完成”,不代表向课内讲解倾斜,也不存在“应当”。

)6.①各科教师都应承担责任,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②将课堂上提纲挈领式的讲解与课下个性化指导相结合;③在提倡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书籍;④重视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6分。

每点2分)(三)7.B (小说没有描写主人公的语言。

)8.【参考答案】①指的是声音温和不刺耳的电动剃须刀。

②指的是营销者展示给顾客温和的笑容背后所藏起来的如刀尖的脾气。

③指的是主人公作为温和的农村子弟心中藏着的冷酷性情。

④指的是一件件貌似无伤大雅但对主人公内心不断造成伤害的小事。

⑤指的是看似温和实则拒绝与伤害外来弱者的冷漠城市。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9. 【参考答案】①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

②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兼职、与同学交谈、与父亲争执等内容,丰富了故事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具体可感。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2019.3河北省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19.3河北省高三联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省2019届高三语文3月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生存的三类主要空间。

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

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

这是思考、推进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

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

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

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

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单一化。

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

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

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届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届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届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D【解析】A鳞(lín);B扣压—扣押;C落(lào)色。

2.A【解析】“独具只眼”应为“独树一帜”。

风格不能说是“独具只眼”。

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3.C【解析】括号及括号中内容应移至后引号外、句号前。

4.C【解析】A成分残缺,“加大”后应该加一个“对”字;B“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删除“因为”;D语序不当,“四次按季度开展了”应为“按季度开展了四次”。

5.①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②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结果)③虽然唐僧师徒共经历了八十一难(每句意到即可得1分,共3分)6.示例:热烈祝贺贵校在我市第十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勇夺冠军!(喜报原因1分)特此报喜!(报喜语1分)同时谨向教练员孔维汉同志,徐之航、徐壮壮两位队员致以诚挚的祝贺!(祝贺对象1分)这一可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练员和队员的共同努力,(成绩原因,团队层面,1分)更是贵校多年来秉持素质教育的结果。

(成绩原因,学校层面,1分)希望贵校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期望语1分)7.B【解析】B项中,“中国文化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文中无据,至多是某些方面有优势。

8.B【解析】A重点论述的是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和目的;C材料四不认为“文化全球化”弊多利少,而是对“文化全球化”进行了否定,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D三个“都”概括错误:材料二没有把“文化全球化”作为论述对象,只是涉及了“文化全球化”;材料二没有揭示作者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材料四在论述中没有体现作者的辩证思想,因为作者是否定“文化全球化”这一说法的。

9.①保持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性,不被外来文化损害或同化;②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去除阻碍现代化的不利因素;③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④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I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I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III卷)一、现代文阅读(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六校联盟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从法学的角度看,它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这是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命题。

有的学者认为,将风能和太阳能确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具有可行性。

根据物权法原理,物权具有支配性和排他性的特征,物权客体须具有既存性、有形性、独立性、特定性。

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其存续具有时间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难以成为物权客体。

传统民法和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要素(如水、空气、阳光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是一种“自由财产”,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任何人无需支付对价即可对其占有和处分。

然而,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价值性,如果固守传统的“环境无价值”、“自然资源无价值”的偏见,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十分不利。

气候资源具有物的一般属性,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利益界定,明确其所属所归;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为我之物”;它必须是独立于主体的“自在之物”。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判断“气候资源能否成为法律上之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显然,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控制,并独立存在,因此,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三)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

B项,以偏概全,认为二者可以并列的只是“先哲”。

C项,曲解文意。

是“过程”非“方式”,原文是“在天道与人道的互动中展开”“德”观念的自觉探讨。

D项,曲解文意。

文中是“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而“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2.D。

论证的是“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的观点。

3.D。

A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而非“源于神话”。

B项,“实现了”错误,原文为“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C项,强加因果。

“要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的原因是先哲“深信天、人之间是可以通过‘德’来沟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A(太绝对,文中有“除非是在土地异常丰裕的国家(如南美)”。

)5.C(材料一中明确说“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振兴乡村经济”“单独谈乡村经济是没有意义的”;材料三的标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产业》,“产业”不等同于“经济”。

)6.①优化人居环境。

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大大落后于城市,许多地方的卫生、给排水和炊事等方面的生活便利程度依然不高。

②扶持农村教育。

农村学校数量下降,劳动力素质偏低。

③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④加快振兴农村产业。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关键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落后。

⑤改善农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6分,提出一个方法或建议给1分,结合文本1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7. D并非写实8.①从“我”的角度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使用“我”与母亲的对话形式,使叙事更为集中;③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使行文条理清晰;④叙述中回环复沓,突出“我”内心的悲苦;⑤采用具有魔幻色彩的超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6分,五点答对三点即可给满分)9. ①赞美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关爱与奉献;②表达了对母亲凄苦命运的怜悯与同情;③否定与批判了容不得人心的罪恶社会现实;④体现了对人性的关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分,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另请老师们关注近两年去世的文学大家及其作品,如余光中,林清玄,洛夫,金庸,杨绛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 D11.C (这里指授予官职)12.D (“那些人最终都知恩图报”无中生有)13.(1)怎么可以把俸禄看得很重,而把离开父母看得很轻呢?(长葛县)虽然离家近,也不能实现我赡养(父母的愿望)。

(5分,“重”“去”“遂”各1分,句意2分)(2)担任庆州知州,秦中正遭遇饥荒,(纯仁)擅自打开常平仓(发放粮食),赈济(百姓),他的僚属请求上奏朝廷等待批复。

(5分“知”“发”“报”各1分,句意2分)附参考译文:范纯仁,字尧夫,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母亲李氏梦见小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用衣襟接着,就生下了范纯仁。

范纯仁天资机警颖悟,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

凭借他父亲的官职而担任太常寺太祝。

考中皇佑元年进士,调任武进县知县,但因远离双亲而不赴任;改派为长葛县知县,仍然不前往。

范仲淹对他说:“你以前总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现在很近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范纯仁说:“怎么可以把俸禄看得很重,而把离开父母看得很轻呢?(长葛县)虽然离家近,也不能实现我赡养(父母的愿望)”范仲淹门下有很多贤能之士,纯仁都与他们交游。

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学习,到半夜还不睡觉,把灯放在帷帐中,(烟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

范仲淹去世后,(纯仁)才出来做官。

签字(出任)许州观察判官、襄邑县知县。

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

这处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主事的人发怒说:“这是皇上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这件事向皇上禀报,朝廷审查治罪,很是急迫。

范纯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从田税里出的,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皇上下诏释放了他,并听任牧地由县管辖。

宋朝牧地归县管辖,是从范纯仁开始的。

担任庆州知州,秦中正遭遇饥荒,(纯仁)擅自打开常平仓(发放粮食),赈济(百姓),他的僚属请求上奏朝廷等待批复。

纯仁说:“若待批准则等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责任的。

”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百姓的数目不真实,(皇上)下诏书派使者核实追查。

正值秋天大丰收,老百姓高兴地说:“范公的确使我们活了下来,怎么能忍心牵累他呢?”昼夜争着把粮食粟米送还给他。

等到使者到来时,已经无没有欠什么了。

朝廷授予范纯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官职。

范纯仁凡是举荐人才,一定凭天下公众的议论,那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范纯仁推荐的。

有人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门下呢?”范纯仁说:“只要朝廷引进任用人才不错失正直的人,何必要知道是我推荐的呢?”范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容,不用疾言厉色对待别人,符合道义的,他就挺身而出,一点也不屈从。

常常告诫子弟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有聪明才智,宽恕自己时也是糊涂的。

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

”有一个来向他请教的同族亲人,纯仁(对他)说:“只有俭朴可以用来促进廉洁,只有宽恕可以用来成就美德”。

那人把(这句话)写在座位的一角上。

范纯仁在熟睡中去世,享年七十五,谥号“忠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D (“语言明白晓畅,全用常见语”错误,实际上是“蕴藉深沉,用语新奇”。

)15.答:①与儿时好友分居南北,书信不通的遗憾之情。

②曾经短暂相聚的快乐与别后长久不见的深切思念。

③对友人身为县令却家徒四壁为官清廉以及治国才能的钦佩。

④为发奋读书、头发已白的好友身处瘴气弥漫、猿猴哀鸣的边远之地得不到重用而深感不平。

(5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望帝春心托杜鹃杨花落尽子规啼(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C 解析:(第一空)委曲求全:勉强地去将就别人,以求得保全。

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

忍辱负重:忍受耻辱,承当重任。

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忍辱负重”的词义程度比“委曲求全”重,此处当用“委曲求全”。

(第二空)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庸人自扰: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

两个成语意义着重点不同:“杞人忧天”偏重在“忧”,指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害怕;“庸人自扰”则偏重“扰”,除了不必要的担心、害怕之外,还指自找麻烦、自寻烦恼、自讨苦吃等。

此处用“杞人忧天”更为恰当。

(第三空)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心有余悸: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心里还感到害怕。

“提心吊胆”可以用于事情正在进行时,而“心有余悸”指的是事后,因此用“提心吊胆”更为妥当。

18.B。

解析:A项中途易辙,此句应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后面断句,再在“更是”的前面添加“这个文件”作为主语。

或者把“发布了”改为“发布的”。

C项搭配不当,“生活方式”可以和后面的“调整”搭配,但是“生活方式”不能和“出现某些健康状况”相搭配,可在“出现某些健康状况”前加“身体”二字。

D项不合逻辑,去掉“不”字。

19. A。

解析:本题可从表意的需要选择。

通览文段,原文表达出以下几点:(1)徐悲鸿作为留学生很用功。

(2)徐悲鸿进步很快,并且进步的速度让导师吃惊。

(3)徐悲鸿通过三年的努力,作品终于得到认可,从最后一句看出,以前可能不被认可。

据此,B项不妥在于徐悲鸿“用了三年时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达到……水平”,“整整用了三年”也与文意不符。

C项和A项大意相同,A项用了“仅”,更能突出徐悲鸿进步之快,更能让导师“吃惊”。

至于D项,不符合语义相关原则,当排除。

20.①这些小家伙都是同一片蓝天下的山里孩子。

②他们没有因生活窘迫而丧失斗志。

③他们怀有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5分,对1句1分,对2句3分,全对5分。

)21.答案示例:站在岱山上远眺,四周的松林一片葱翠,穿过松林,是一条小溪,溪水清澈,漂浮着瓣瓣梨花,仿佛还带着芬芳。

缘溪而行,下到山脚,得一石桥。

伫立桥头,忽有歌声飘来。

寻声望去,采莲的娃儿赤着双脚坐在船头,唱着不知名的山歌,清脆的歌声回荡在山谷。

(6分,三个意象3分;两个感官1分;语言2分。

)请老师们引导学生关注下列题型:21.仔细观察下面图画,回答后面问题。

(6分)这幅图画是现代画家蒋兆和先生于1962年创作的杜甫像的局部,请你根据图画,发挥想象,用一段文字描述画中杜甫的外貌、神态和心理活动。

要求:使用第三人称开头,必须引用杜甫的诗句,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参考答案:他体格消瘦,面容清癯。

眉头紧蹙,似忧“边庭流血成海水”;目光深邃,似盼“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高昂的头颅,仿佛告诉我们什么叫不屈;他飘扬的冠带,仿佛让我们感受到盛唐气象。

四、写作(60分)22.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