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摘要:水环境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对水体采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水体中所存在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组成所进行的鉴定分析与动态监测,
依靠科学的实验方法对水环境质量作出系统的评价判断。随着人们对于水环境安
全的日益重视,对于水环境监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水环境监测管理,提高水环境监测水平,掌握水资源质量与污染情况,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
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环境监测。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水环境监测是水环境保护和治理重要的手段和技术前提,通过对水中污染物
的监测分析,寻找污染源,并进行水污染程度分级,对保障人们用水安全有着重
要的意义。
1 水环境监测发展
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滞后于西方国家,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以及水污染给我
国水资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南方水
资源相对充足,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用水紧张。合理用水对水环境的监测工作有
着很高的依赖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设完成了各大江、大河和
湖波等水源区的监测网络,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详尽的技术规范,在监测点布置、水样采集和运输等工作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一些重要的水源地,自动
化水环境监测系统也已经开始运行发挥作用。
2 水环境监测现状
2.1 不满足环境预警相关要求。通过水环境的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对水质的自动监控,在高科技的协助之下让监测信息技术整合得以实现,同时将水文和气
象特征对环境的利用空间和承载能力进行科学预警,如此一来便需要保证管理能
够实现高效运行。但由于现在我国的水环境监测系统不是非常完善,加上部门责
任义务不明确,使得在监测范围之内所形成的信息并不科学。
2.2 无法适应监测分析形式以及水环境情况。目前,在进行水资源监测时,其监测标准里面还并无对废水监测的分析方式进行逐项的规定,同时也没有满足监
测分析标准化最低的要求。现如今,在污水排放和水环境质量相关要求里面对近
百余项污染物展开了控制,然而现在的分析方式并不配套。在国家重点控制的水
污染物中欠缺快速、简单的分析方式,导致应急监测不能对污染事故进行及时的
分析和判断。
2.3 不统一的监测体系管理。环境监测把同一生态流域由多个部门进行管辖,进而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再加上水资源管理人员太过重视辖区范围内的利益,
而对全流域利益欠缺考虑,并未深人流域管理概念。使区域控制和流域控制实现
有机结合,还需要确保水资源的监管系统具备长期性,按照不同河段、流域以及
不同水利工程影响经济的程度来对流域内管理任务和权限进行统一,并尽可能做
到权利、责任、利益的统一。
2.4 较少的水环境评价和监测指标。水环境监测开展的依据便是水污染的排放标准和水环境的质量标准,它的标准限值和监测项目是监测体系建立的导向和依据。现如今,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项目包括饮用水水源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以
及基本项目。事实上,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项目在全国渠道、水库、运河、湖
泊等地表水域中都非常适用;以饮用水水源补充项目以及特定项目作为项目补充
指标,并用相应水资源的监测指标来评价水质很显然是不够充分的。
3 水环境评价体系建立以及水环境监测方法
3.1 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分析。一是以生物种群与水质的关系进行评价的生物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水域中的生物进行系统的调查、检定,并
根据生物种类的数量进行水质的评价,生物的密度和生物数量等数据都可以表示
水质的营养状态,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时涉及的生物种类繁多时,会出现很大的
偏差,对水质评价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二是单一参数评价法。单一参数评价
法是将某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与评价标准相对比,来确定水质的好坏,这种方法
操作简单、使用广泛,可以直接的了解水质状况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但是这
种方法只能检测出水中的一种污染物对水质的污染程度,而无法全面的反应出水
质的整体情况。三是多项参数评价法。这种方法是以单一参数评价法为基础,通
过数学运算得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这种方法用于在同一水体的基本污染情况和
变化的比较,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说明污染程度的轻重,而不能确定其功能的具体
类别。
3.2 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水环境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环境的安全评价指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且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性,水环境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供需矛盾。第一,水资源条件。对当地水资源量以及过境的水分配量等进行分析。对人均水资源量以及每亩水资源量进行分析;第二,可供水量。主要
包含的方面为:地下水利用程度、引水功能供水比例、污水排放量、污处理率以
及单方污水处理投资等;第三,需水量。主要涉及的方面为:工业节水水平、农
业灌溉面积、农业节水水平、田间水利用率、人均用水量以及河道外生态需水等。
(2)生态环境。第一,水环境安全。其中主要涉及农村水体内亩氨氮含量,河流水质级别;第二,生态安全。包含内容有草场的退化面积率、水土流失率等。
(3)饮用水安全。第一,水量安全。包含内容为:饮用水短缺风险、得不到安全饮用水的人数。第二,水质安全。包含内容为:水质污染程度、污水灌溉面积。
3.3 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能力。对于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首先应该根据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大气降水监测、生物监测以及水污染监测等不同的监
测内容,单独确定监测项目以及监测方法。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标准性与可比性,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技术规范中标准的监测分析方法。同时,在水环境监测分析工
作中,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具有多参数采集、快捷连续的自动化监测分析能力的新
设备,强化对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监测分析与识别能力,以提高
水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参考。
3.4 水环境监测能力的强化。通过对通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加以利用,水环境监测系统能更加准确的对水域质量状况加以反映,
同时它还具有多参数采集、实时、连续的特点,同时要求其配置灵活、高自动化、组网方便。对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会造成实验室采样点少、随机误差大以及劳动
强度高,通过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数据,能为科学决策提供监测数据支撑。此外,
水利监测部门应该使实验室的配置水平得到提升,按照水环境变化对有机物、重
金属、有毒物质等监测项目所需的设备、仪器、配置等展开实时更新,进而让环
境监测新技术的使用程度得到增大。通过对GIS、红外遥感等技术加以利用,使
水环境监测网络得以形成,从而增强其在线监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