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总复习 文言文对比整合

中考总复习 文言文对比整合

2.社会环境 《桃花源记》:平和、宁静;百姓安居乐业、热情、淳朴;和谐,无战乱。 《醉翁亭记》:太平祥和。 (二)思想感情 1.乐 《小石潭记》:“心乐之”,作者流连忘返,但他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 因此“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所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①相同点:作者触景生情,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 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②不同点:范仲淹的乐是心忧天下的先忧后 乐,立意深远;欧阳修的乐则是与民同乐,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表明他心中以百 姓安居乐业为重。 《记承天寺夜游》:包含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仕途失意的苦闷,人生的感慨, 自我排遣的旷达。
不同点 (一)描写对象及其特点 1.自然环境 《桃花源记》:优美、恬静、惬意。 《小石潭记》:①水:清澈;②游鱼:数量多、活泼、自由;③植物:树木茂盛;④溪身: 曲折;⑤氛围:凄凉。 《岳阳楼记》:①洞庭湖远景:雄伟壮丽;②洞庭风雨图:阴冷、萧条;③洞庭春晴图: 春风和畅、波光明丽、水天一碧。 《醉翁亭记》:地理位置优越、朝暮变化、四季变化。 《三峡》:①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②水:湍急(夏)、清澈(春冬)、凄凉(秋)。 《答谢中书书》:江南山川景色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记承天寺夜游》:月光澄澈、空灵。 《湖心亭看雪》:雾气弥漫、天地相连、浑然一体。 《与朱元思书》:①水:清澈透明、急速奔涌;②山:山高林密、千姿百态。
3.邹忌:保持头脑清醒,不被逢迎之语迷惑;同时善于思考,实事求是,从日常小事推 及国家大事,可见其勤于政事;思考成熟后,设喻类比,委婉劝谏,可见他善于辞令, 足智多谋。 4.齐威王:作为一国之君,他善于听谏,果断、大胆地广开言路,对奖赏制度的详细 规定,可见他条理分明的做事风格。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贤明且治国有方的君主。 5.诸葛亮:本是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为了蜀国基 业,谆谆劝谏、不辞辛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愚公:有顽强的毅力,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憧憬,并能为之执着地奋斗。 7.卖油翁:是一个技艺高超、谦虚低调、睿智的老者。 8.周亚夫:作为一军之将,有着恪尽职守、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范。 9.汉文帝:面对边患,亲赴一线,有作为君主的担当;深明大义,知人善任。 10.唐雎:机智沉着,不畏强暴,胆识过人,善于雄辩。 11.孙权:直言不讳,赏识人才,能发现别人的潜力并善于开发,是个贤明的君主。

文言文比较阅读与简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与简答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异同?相同点:1、主题上:都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情操。

2、主要写法上: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是借“陋室”来言志,一是借“莲”来表达情操。

不同点:1、文体不同,“铭”文讲究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要押韵,音乐感更强;“说”是古代接物、事说理的文章,借“爱莲”表达自己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2、写法上,《陋室铭》的开篇和结尾都用了类比写法,《爱莲说》用了衬托法。

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异同?1、内容主题不同:《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

而《岳阳楼记》主要是为勉励好友滕子京,抒发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直抒胸意。

作者在比较了文人骚客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后,直接道出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境界来自勉勉人。

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2、表述方式不同:《岳阳楼记》为阐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伟大政治报负,采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通过联想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洞庭湖的不同感受。

《醉翁亭记》却用记叙、描写、抒情自然融合的方式,表达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借以排遣他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语言表述不同:《岳阳楼记》在语言上骈句结合,抑扬顿挫;短语成对,用对偶句式琅琅上口,文句整齐,造词精警,音韵铿锵。

《醉翁亭记》叙事明快简洁,写景物美境幽,抒情深沉含蓄。

四、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谏。

五、《曹刿论战》和《出师表》中作者对战争取胜前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前者:战争取胜的条件是:取信于民,作战时抓住主要的作战时机。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国内: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非常全面 顾及各种人的心理
百姓非常的支持
齐威王知错能改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 “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 威王爱隐语,谋士淳chún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 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 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 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四、知识落实与情节梳理:
知识落实方面:由于文章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小组合 作探究的方式即可完成,教师可以进行疑难回答,重点强 调等工作。对于知识梳理及归纳总结工作,可以布置给学 生课下完成。(如重点实词虚词意思的归纳,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现象的整理,特殊句式的总结等。) 在落实方面不建议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 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初一初二两年的积累,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这两篇文章篇幅不长、故事 性强,对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文章除个别词句外,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基本上 可以疏通文意。 两篇文章在故事情节发展上非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他们也可以对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作 出自己的评价。 “士”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并且这一部 分内容对学生来说太过复杂难以理解,所以为了学生更 好理解,我们将落脚点放在对“士”这一群体的品质的 探究。通过对曹刿和邹忌美好品格的分析以及学生对相 关内容的自行探究,相信学生可以对“士”的品质有一 定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思路:
• 用一个核心问题引出对全文内容的认识理解; • 以情节梳理为序,依次对人物形象做出准确中肯的 评价; • 先单篇整理,再通过对曹刿和邹忌品质的分析进行 归纳合并。 • 通过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总结概括“士”的特点, 通过教师归纳,让学生对“士”这个群体有一个基本了 解,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最新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最新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

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间:_____ (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从从: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文言文对比训练:《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

文言文对比训练:《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

【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15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间为古田尉。

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

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泉州府记》)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还于旧都所恶有甚于死者B.忠之属也子之听夫志C.元贞间为古田尉不足为外人道也D.帅府嘉其忠勇稍稍宾客其父6.解释加点词。

(3分)⑴北定中原__________ ⑵小大之狱_________ ⑶可以去乎____________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答案】5.(3分)D6.(3分)⑴向北⑵案件⑶离开7.(6分)⑴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故”“崩”“以大事”各0.5分)⑵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

(补主语,“敌”“力”各0.5分)8.(3分)诸葛亮忠诚蜀汉,报先帝忠陛下;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柯焕誓死抗敌,为国为民。

【参考译文】柯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

元贞年间担任古田县尉。

有一次邻近的敌兵侵扰古田县,有人问:“可以逃跑吗?”。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及对比阅读(含答案)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及对比阅读(含答案)

《曹刿论战》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把握重点字词含义。

(一)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二)古今异义词1、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能愿的动词。

(三)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福,名词活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或用作动词,击鼓(四)一词多义:1、师:遂逐齐师(军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2、属:忠之属也(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4、信必以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小信未孚(信用)5、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6、以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7、之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公与之乘(他,指曹刿)小大之狱(的)公将鼓之(助词,无义)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故克之(他们,指齐师)忠之属也(这)故逐之(他们,指齐师)8、其公问其故(这样,如此)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他的,指曹刿) 下视其辙(他们,指齐师)三、重点语句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的人来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比较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比较阅读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50分】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3题。

(13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3.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5分)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4题。

(16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文言文比较阅读实用八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实用八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实用八篇文言文比较阅读 1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1题。

(12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__屯新野。

徐庶见__,__器之,谓__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__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__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辫,而涉猎书传。

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

②平陵:汉朝县名。

③徐: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汉明帝__。

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2分)①由是__遂诣亮()②不耻劳辱()2.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分)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

(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5.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

文言文对比阅读整理

文言文对比阅读京信友谊中学向仕雄比较形式及方法:一、从文体比较:《马说》《爱莲说》和《陋室铭》都是古代的一种体裁,都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马说》借题发挥,通过封建社会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爱莲说》通过对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节操)。

《陋室铭》则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志趣,展示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从主人公比较:《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与《出师表》中的诸葛亮有何异同。

相同的是:邹忌和诸葛亮两个人都是谏臣,都忠心耿耿,都有远见卓识;不同的是:邹忌是讽谏,用暗示、比喻(委婉规劝)的方法提建议;诸葛亮则是直谏,用表文的方式直接向君主提建议。

三、从景物入手比较:如:《三峡》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写景抒情的文章。

《三峡》描写了三峡壮丽秀美的风光,激发读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则描写了优美的庭中月景,抒发了作者宁静淡泊、旷达乐观的心情,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

或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淡淡的哀愁,面对挫折的旷达乐观。

如:《岳阳楼记》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

《醉翁亭记》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都是借景抒情,但所描写的景物及抒发的感情则有所不同。

都有古今传诵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从主旨入手比较:例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岳》体现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情调激昂。

《醉》则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情调较为低沉。

如:《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马说》相同之处:这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在位统治者的劝谏:《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亲近贤人,远离小人,还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5——9题。

(17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事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他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宫。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逐他们。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你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工比,谁漂亮?”妾说:“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的看他,邹忌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5)《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 14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12.⑴穿戴⑵偏爱13.B14.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2/ 14什么可说的了。

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2022年中考语文专练《议论文阅读》(附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练《议论文阅读》(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4题。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耿银平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开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沉着不迫、饱满自在。

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开展的重要构成。

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开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

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

其一,读书速成化,不管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

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方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

其三,就是功利化。

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阔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

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

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急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急躁心态的表现吗?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最全)有译文及答案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最全)有译文及答案

曹刿论战(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

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

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

”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译文】: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

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

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

②[令]限令。

③[疏军]撤兵。

疏,散、撤。

④[谍]刺探军情的人。

⑤[信]信用。

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

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 ?????????? 10.翻译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

(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

新课标文言文主题分类比较阅读归类及经典中考题举例宋古二中曹丽敏教学目标:1:明确重点文言文的归类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做题技巧3:掌握文言文中考考题特点教学过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

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

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复习时要注意:(1)准确掌握字词句的含义,重视课文下面的注解,重要的词句及一些含有深意的语句;(2)作必要的知识归类,每复习一篇课文就做好一篇课文的知识整理,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作家作品等,整理时注明出处,便于查找。

二:近几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出现,给文言文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初中三年我们共学文言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

“记”“说”“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

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劝谏治国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劝谏治国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劝谏有技巧,治国有担当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劝谏治国类一、内涵:“劝”意为用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谏”意为规劝,使改正错误。

劝谏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

“劝谏文化”兴于先秦,是向君王提出意见或建议,为国为君为民的初衷勇敢的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达到劝说目的。

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

二、分类:从劝诫方式劝谏可分为直言进谏和曲言劝谏。

如:《出师表》《曹刿论战》是直谏,正面劝说,直陈道理,向君主提建议;《孙权劝学》是引经据典,借例言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讽谏,用设喻说理的方式委婉劝谏广开言路治国。

三、课本篇目:劝谏类:《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诫子书》《送东阳马生序》《孙权劝学》《曹刿论战》;治国类:《大道之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专题演练:【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杂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乙】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①观焉。

反曰:“不可伐也。

其忧在上,其乐在下。

且贤臣在焉,曰沈驹。

”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

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

其君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

兴师伐之,其民必反。

”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节选自《说苑·奉使》)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一)【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g):重复,再次。

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劝谏专题复习资料:对比阅读《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课件32张)

劝谏专题复习资料:对比阅读《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课件32张)

结构分析:
形势 帝死天下三分
分析 益州疲弊
论述透辟
开张圣听
出 师
提出 赏罚分明 建议 亲贤远佞
句句在理




晓之以理
事 抒
追述身 世表明 忠贞
以身许国 创业艰难
夙夜忧叹 请命北伐
分述职责 诹善纳雅 动之以情
言词恳切 情
字字有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
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 《
史书。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 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
传 》
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 简
出师表
诸葛亮(181─234), 三国 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 山东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 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 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 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 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 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 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 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 后卒于军中。
真良死节之臣:
比干:挖心--------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
魏征:死谏---------唐太宗:明君
伍子胥:赐剑自刎---------吴王夫差:
司马迁:蒙宫刑之辱------汉武帝 真良死节之臣:
写作背景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优秀课导学案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优秀课导学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考试真题再现2011年临沂市考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⑪月色入户.。

⑫盖.竹柏影也。

⑬止.午、未、申三时。

⑭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⑫安可为俗士道哉?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⑪写月语句⑫描写方法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2012年临沂市考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葛天氏之民欤?”选自《五柳先生传》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好读书,不求甚解;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山市》)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3.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2013年临沂市考题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

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

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

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

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

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

令为僧,亦不从。

乃幽之民舍。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往之女.家②或.败奔③同敞危坐不去.④适.同敞自灵川至(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

(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3.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5分)
答案:
1、①偏爱②确实,的确③担任④离开
2、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3.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

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后一问略)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
(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_____。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答案:1.(1)驱车(追赶)(2)倒下 (3)士气(4)锐利(饱满)
2. (1)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啊。

(意思对即可)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第二问答案要点:
(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用兵之法:高陵①勿向②,背丘③勿逆④,佯北⑤勿从⑥,锐卒勿攻,饵兵⑦勿食,归师勿遏⑧,围师⑨必缺⑩。

穷寇⑾勿迫⑿。

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注释】
①陵:山头。

②向:仰攻。

③匪:高地。

④逆:迎击。

⑤佯北:假装失败。

⑥从:追逐。

⑦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

⑧遏:阻击。

⑨囤师:包围敌方部队。

⑩缺:让条出路。

⑾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

⑿迫:逼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2)公将驰.之 (3)既克.
(4)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甲文中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4.结合“长勺之战”,对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答案1.(1)(共同)乘车
(2)(驱车)追赶
(3)战胜 (4)倒下。

2.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3.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一致(文中有“惧有伏焉”句)
4.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