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民俗风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依族民俗风情

1、源流与分布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云南布依族人口有5.46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曲靖市的罗平县、富源县,罗平县布依族人口占据了云南全省该族人口的70%,主要集中在其南部、东南部的南盘江、八大河、块择河、多依河、黄泥河流域的八大河布依族乡等几个乡镇。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由古代百越人中的“骆越”及后来的“僚人”逐步发展形成,自称有“布依”、“布越”、“布饶”、“布曼”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无方言差异,只有土语的区别。现在云南布依族男女老幼均通用壮话、汉话,只有在日常用语中,还保留少量布依语的词汇。布依族历史上没有文字,民间保存的宗教祭祀用书是用汉字作记录符号所记录的经典。1956年,国家为布依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拼写方法为基础的布依文,但在云南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2、民居民俗

云南布依族居住地区多为喀斯特丘陵地貌,山川起伏,河流纵横,风光秀丽,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布依水乡”或“水乡布依”的美称。云南有名的“罗平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区即是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布依族风情融为一体的著名旅游地。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竹木掩映,一般二三十户自成村落,同村寨的人家大多有血缘亲属关系。房屋依山建筑,层叠而上,不论干栏、竹木、土石或砖瓦式结构,都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布依族的建筑形式较完整地保留了百越民族干栏式建筑的风格,与傣家竹楼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用木头作为主结构,竹子仅做篱笆围墙或铺地板作晒台。居住在半山的村寨,房屋依山而建,形成半干栏式建筑风格的“吊脚楼”,使建

在斜度较大的山坡地上的屋子能够保持较为宽敞的楼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石墙砖瓦为主的建筑形式日渐普遍,并改变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风格,多改盖为穿栋式瓦房、片石墙瓦房或砖混平顶房。

片石墙瓦房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布依族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布依族充分利用所居住地区丰富的石材资源打制20~30公分厚的石片,垒砌成一楼一底的片石墙瓦房,并由此形成造型美观、风格独特的布依族“石头寨”。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

碧峰。起房造屋要选吉日,竖房架的吉日要祭祀鲁班师傅,上梁时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请,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

3、服饰民俗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衣服,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男子服装形式简洁,质朴大方,多包头巾,上穿藏青色对襟长袖短衣或长衫,布纽扣,下穿长裤,过去多用土布缝制,现在改用工业布料。现在除少数年长者外,大多数都改穿汉式服装了。

具有民族特色的是妇女服饰,主要由包头、上衣、裤子组成。中青年女子喜欢留长发,挽于头顶用黑布缠紧,外用白色或淡花色毛巾包头,少女头上饰有绣花片或戴绣花帽;上身内穿深蓝色的立领右衽长袖衬衫,袖口镶有白色或绿色的边饰,外穿右衽通肩宽管中袖衣,在领口、襟边、袖子中段饰有与衣身布料、颜色不同的自制布料,增加了衣服的层次和色彩。纽扣为银铃形扣或布质扣,精致美观;下身穿黑色长裤,中老年妇女的裤管要更宽一些。喜欢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身挎彩布拼接并有刺绣的挎包。布依族包头的白色代表干净、真诚和吉利,衣裤的蓝色代表风调雨顺、茂盛与平安。

4、饮食民俗

布依族是一个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的农耕民族,主食大米,以玉米,荞麦、小红米、红薯等杂粮为辅。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大部分布依族都善于制作咸菜、腊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其受妇女欢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男子大多嗜酒,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

茶是布依族生活中最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基本饮料,是他们相互联络、交往的纽带。

5、婚恋嫁娶

布依族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对歌择偶”、“木叶传情”是他们传统的恋爱方式。

对歌,布依语称为“浪哨(榔梢)”,即谈情说爱、会朋友的意思,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他们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而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在布依族青年男女中,凡是不会唱“浪哨”歌的,就很难找到对象。他们唱的歌,有初识、试探、赞美、热恋、盟誓、相恋、送郎、苦情、逃婚等9种。“浪哨”活动,一般是在过节、赶集的日子里进行,多数是男子主动到女子的寨上去约会。青年男女在一起比歌喉,赛智慧,倾感情,通常要唱个通宵达旦,甚至三天三夜。

每年正月间的跳花会、二月间的逛场、平时的甩糠包、对唱情歌等都是布依族青年恋爱的好时机。无论以哪种方式认识相恋,他们都会频繁约会,在约会中双双都会吹起那传递心声的木叶,既热烈奔放,又含蓄雅致,小小的木叶在姑娘小伙口中能够吹奏出20多种曲调。布依族的村寨边、小河旁、树林里、水车旁到处都可听到悦耳动听的木叶声。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异姓亲戚中不同辈分也不能通婚,有些地区还有几个姓氏之间也不能通婚,据说很早以前是同宗同姓,所以不能结亲。历史上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近代盛行包办婚姻及早婚等习俗,多数地区在8至15 岁即举行婚礼,婚礼完毕,新娘即同送亲人回娘家居住,称为“不落夫家”。

婚姻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择吉日、成婚四个步骤。布依族青年男女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后,双方情投意合,男方的父母就会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和定亲,并商定结婚的日期。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女方村寨的姑娘、伙子和孩子们可以进行“打接亲”活动,用锅烟灰涂抹接亲人的脸,把水往接亲人身上洒,接亲者兴高采烈,不断向人们点头致意。新娘一般都是撑着伞在送亲者的陪同下步行至男家的,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进门前,男方要给女方关伞钱、背娃娃钱等。婚后新娘在丈夫家住两三天就由伴娘陪着返回娘家,只在农忙时和节日时来住几天,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不坐家”的习俗。现在这种习俗已发生了变化,妇女不坐家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婚后就生活在夫家。

丧葬习俗

布依族古代实行二次葬,而且以火葬为主,后改为土葬,葬俗与当地汉族相似。

当老人病危时,家人,特别是儿子要守候直到断气。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至亲好友报丧,将尸体收敛入棺放在堂屋停丧,并请本民族的“摩公”先生择吉日举办丧事。葬礼后的第三天,孝家要到坟上祭扫,谓之“复山”,至此丧事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合家备祭品到墓前祭扫。

6.宗教信仰

自然崇拜和鬼神观念在布依族原始观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其中以敬奉山神、水神、树神、石神最为普遍,绝大多数村子都有土地庙,把奇石、大树、山、河、井、岩洞、铜鼓等作为有神灵之物而供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