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 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停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1.(控制变量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图甲中使用了相同的试管和温度计,在图乙中使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1)图甲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 __相同.(2)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 __相同.(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一),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表一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水1 0.1 10 22 0.2 10 4食用油3 0.1 10 14 0.2 10 2表二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__ 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5)对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明同学回到家后,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二所示.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他所用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 __J/(kg•℃).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静电例题+课后习题(教师版)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1.定义: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2.单位:比热的单位是复合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J/(kg·℃);3.计算公式:Q=cmΔt,Q吸=cmΔt=cm(t末- t初),Q放=cm(t初-t末);4.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一般不随质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对同一物质,比热容与物态有关(例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5.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应用:1)对气温的影响--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2)热岛效应的缓解--城市中建水库或建绿地;3)水冷系统的应用--热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的冷却系统也用水做为冷却液;4)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6.热量,指在热量传递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我们根据学生对对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总结出如下六个(为了简化,我们只讨论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吸收热量的情况;省略了对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放出热量的讨论):(判断对错)物体的温度升高,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物体的温度升高,则物体一定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大,则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物体内能增大,则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则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以上关系中,其中①和⑥是正确的,而②、③、④、⑤都是错误的。
②的错误是,物体的温度升高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③的错误是,物体的内能增大,若是同时物体发生了物态变化(比如熔化),则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④的错误是,物体的内能增大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⑤的错误是,物体吸收热量的同时,若物体发生了物态变化(熔化),则物体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初三物理比热容练习题目以及答案解析
初三物理比热容练习题目以及答案解析一、知识点1、比热容的定义:在单位质量的物质中,一度温升所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比热容的单位:J/(kg·℃)。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5、比热容的实验测量方法:例如定压比热容实验、定容比热容实验等。
二、练习题一个质量为1kg的金属块从100℃冷却到20℃,其比热容为460J/(kg·℃),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解析:Q=mcΔT,其中m为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量。
Q=1×460×(100-20)=36800J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比热容为800J/(kg·℃),先在沸水中加热至100℃,然后把它放进一桶温度为20℃的水中,最后二者达到热平衡时,水的温度变化量为多少?解析:先求出物体加热时放出的热量,再用这个热量去加热水。
热量Q1=mcΔT=2×800×(100-20)=128000JQ1=W=mcΔT2,其中W为物体放出的热量,ΔT2为水的温度变化量。
128000=W=1×4.2×(T2-20),即T2=346℃因为水的沸点为100℃,所以热平衡时,水的温度只能达到100℃,故水的温度变化量为80℃。
一块冰从0℃融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冰的比热容为2100J/(kg·℃),融化热为334000J/kg。
解析:由于冰融化时需要吸收融化热,所以需要计算冰的质量,然后分别计算冰的融化过程和融化后水的加热过程所需要的热量。
冰的质量m=Q/L=1/334000=0.003kg冰融化的热量Q1=mL=0.003×334000=1002J水加热的热量Q2=mcΔT=0.003×4200×(0-(-10))=126J所以整个过程需要吸收1128J的热量。
中考物理13.3比热容(解析版001)
内能13.3 比热容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够利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会进行简单的吸热计算。
二、学习过程一)、知识点梳理知识要点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探究实验装置:或探究方法:探究过程中控制水和食用油___相等,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答案】:质量分析论证:用相同的加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热量一样多)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使它们升高___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长,反映水吸收的热量___【答案】:相同多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法的应用探究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_ __时,吸收的热量_ _【答案】:相同不同知识要点二比热容1、比热容:⑴ 定义:。
用符号____表示。
【答案】: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⑴时吸收(放出)的热量C⑴ 物理意义:的物理量。
⑴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大小与、状态有关。
⑴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⑴) 表示:常见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答案】: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特性物体的种类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⑴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说明】(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⑴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 ⑴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吸热、放热情况均无关。
(3)、比热容大表示吸(放)热能力强,表示温度难改变。
例1、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选择了水和煤油,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结果初温相同;C.用同样的酒精灯给装在烧杯中的水和煤油加热,并且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结果末温不相等。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共4篇)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第1篇知识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比热容的单位由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决定。
单位:j/(kg.℃)例1温度相同的铝块*和铁块乙,m*=m乙,将它们分别加热,使其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接触,此时()a、温度从*传向乙b、内能从*传向乙c、内能从乙传向*d、*、乙间不发生热传递思路解析在热传递时,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故a不正确。
由于能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判断*、乙两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的高低。
由q*=c*m*(t*-t0*),q乙=c乙m乙(t乙-t0乙),因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有q*=q乙,又m*=m乙,所以c*(t*-t0*)=c乙(t乙-t0乙),因为c*c乙,t0*=t0乙,所以t*知识点2比热容的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特*之一,由物质本身和物质所处的状态决定,对处于某一定状态下的物质来说,其比热容是一定的,跟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温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例2把两个质量相等的20℃的铜球,分别放进质量相等的、温度均为50℃的水和煤油中,达到热平衡后,水和煤油的温度相比哪个低?思路解析本题是关于热平衡现象的问题。
可以利用热平衡方程,以及公式q=cm△t来解。
正确解答设水的质量为m1,比热为c1,水的初温为t01=50℃,热平衡后温度为t末1;又设煤油质量m2(m1=m2),比热为c2,煤油的初温为t02=50℃,热平衡后温度为t末2;铜的质量为m3,比热为c3,铜球的初温为t03=20℃,铜在水中热平衡后温度为t末3=t末1;铜在煤油中热平衡后的温度为t末3=t末2.铜球放在水中的情况下,根据热平衡方程,有q铜吸=q水放,即c3m3(t末1-t03)=c1m1(t01-t末1)①铜在煤油中时,同理可得c3m3(t末2-t03)=c2m2(t02-t末2)②由①/②得.又m1=m2,化简上式得.因为c1c2,所以.所以(t末1-t03)(t02-t末2)(t01-t末1)(t末2-t03)。
2019年七年级上科学第四节比热容(知识点+练习)解析版
(精品资料)2019年七年级上科学第四节比热容(知识点+练习)解析版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知识点简要1.一、热量1、热量的定义及单位: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字母Q表示。
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更大的热量单位是千焦,符号为kJ。
2、热传递及其方向: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同一物体局部温度不均匀时也会发生热传递,热会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热传递发生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无关)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3、吸热与放热: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降低(不一定),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升高(不一定)。
当发生热传递的两物体温度相等时,达到热平衡,热传递停止。
若此时不计热量损失,可得Q吸=Q放。
4、影响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因素:①物体本身的属性:一定质量的不同物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c)②物体的质量:相同的物体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m)③物体升高的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体,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t)5、注意:①物体本身没有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表示的是传热的多少。
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才能讨论热量的问题。
②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本身热能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二、比热1、比热的概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放出)的热量并不相同。
科学上把物质的这种特性称作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为c。
比热的单位是J/(kg.℃),其意义为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如水的比热为4.2×10³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需吸收(或放出)4.2×10³J的热量。
初中物理比热容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比热容知识点总结:1、定义: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单位:比热的单位是复合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 J/(kg·℃);3、计算公式:Q=cmΔt,Q吸=cmΔt=cm(t末- t初),Q放=cm(t初-t末);4、比热容的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一般不随质量、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对同一物质,比热容与物态有关(例如水的比热与冰的比热不同);5、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应用:(1)对气温的影响--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2)热岛效应的缓解--城市中建水库或建绿地;(3)水冷系统的应用--热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的冷却系统也用水做为冷却液;(4)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一、填空题1.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_________;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小的吸收热量少.2.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球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两杯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中,最后发现投入乙球的杯内水温较高,那么可以断定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c甲_________c乙.(填><或=)5.一个物体由于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决定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10 J/(kg•℃),质量是100 g的铝块,升高30 ℃需要吸收_____ J的热量,降低30 ℃放出_______ J的热量.6.甲、乙两金属球的质量之比是5∶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7.水的比热是4.2×10 焦/(千克•℃),它的意思是指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是4.2×10焦耳8.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小,这是因为水与干沙土相比__________的__________较大。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停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1.(控制变量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图甲中使用了相同的试管和温度计,在图乙中使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1)图甲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 __相同.(2)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 __相同.(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一),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表一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水1 0.1 10 22 0.2 10 4食用油3 0.1 10 14 0.2 10 2表二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__ 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5)对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明同学回到家后,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二所示.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他所用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 __J/(kg•℃).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初三物理 比热容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初三物理比热容知识点及相应练习益思互动】一、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3.单位:J/(kg·℃)。
4.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表示1 kg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3)水常用于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二、热量的计算1.计算公式:吸热:Q = Cm(t2 - t1);放热:Q = Cm(t1 - t2)。
2.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吸热 = 放热。
益思精析】例题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
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C。
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D。
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答案:D。
例题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A。
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B。
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C。
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
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答案:C。
变式2、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作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利用了水的()A。
密度大;B。
比热容大;C。
质量大;D。
蒸发吸热。
答案:B。
例题3、一个质量为250 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把这些热量给30℃,5 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摄氏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已知钢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
答案:放出的热量为:Q = CmΔt = 0.46×10^3×0.25×(560 - 20) = 58,240 J。
专题12.3 物质的比热容经典题型训练 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九年级上物理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12.3物质的比热容◆要点1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1)实验操作:①将相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入易拉罐中。
②将易拉罐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
③每隔1min测量一次温度并记录数据。
(2)实验结论:①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时间后,沙子升温快。
②要使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沙子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水的吸热本领强。
◆要点2 比热容(1)定义:物理学中,将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公式:c=Q。
m·△t(4)性质: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②与物质的质量、吸放热量的多少以及温度的变化无关;③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态有关系;(5)物理意义:它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6)应用:水的比热容大,可以做为散热剂,冷却剂;对机械或生物体有保护作用;调剂气候。
◆要点3 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1)计算公式:①吸热公式:Q吸=cm(t−to)②放热公式:Q放=cm(to−t)③一般公式:Q=cm△t(2)注意:①同一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单位要统一。
②公式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时的情况。
Δ基础题系列◆1.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冷却剂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2. 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A. 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B.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C.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D.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3.(2018•淄博)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4.(2019•上海)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5.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7.(2019•福建)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止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屋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8.(2018•桂林)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
比热容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比热容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例1】暑假里,小梅跟着妈妈去青岛避暑。
一天,烈日当空,小梅在海边玩耍时发现:海边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请用比热容的知识说明这一现象。
答案: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在吸收同样热量的情况下,由Q=cm△t 可知沙子升高的温度要比水高。
所以感觉海边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解析:解决本题或者类型问题时,关键点有,(1)记住或者知道沙子和水的比热容哪个大,哪个小;(2)对于沙子和水来讲,两者m、Q均相同;(3)由Q=cm△t这个公式知道△t=Q/cm,这样就能知道哪种物质温度变化的大,哪种物质温度变化的小。
【例题2】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
这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B.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后温度升高得快C.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较多D.在相同的时间内,油吸收的热量较多答案:B解析:(1)用相同的燃气灶加热,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D错误;(2)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根据Q=cm△t知,油的温度升高得快些,故A错误、B正确。
【例题3】生活中的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洒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B.冬天握手取暖,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C.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小D.端午节米棕飘香,说明分子不停做热运动答案:C解析:A.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故A正确;B.冬天搓手取暖,两手摩擦做功,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故B 正确;C.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
故C错误;D.端午粽子飘香,说明粽子的香味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3.3 比热容(7大题型)(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题型分类(人教版)
13.3 比热容知识点 1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1、实验方法①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②控制变量法2、实验方案①方案一: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少的物质吸热本领强。
②方案二: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吸收热量多的物质吸热本领强。
3、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天平、停表、水和食用油。
【注】选取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原因:保证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
4、实验步骤①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500g水和500g食用油;②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初温,再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保证相同时间放热相等;③方案一: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方案二: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观察并记录加热所用的时间。
【注】为了使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可以选用不同的液体多次实验,以减小实验的偶然性。
5、实验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也不同,实验说明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本领不同。
知识点2 比热容1、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2、物理意义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本领,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与它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注意】比热容是由物质本身属性所决定的,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体的量、温度、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在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
①水的温度难改变: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增大人工水面来缓解热岛效应。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比热容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比热容知识点1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__________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甲、乙两种液体,通过_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相同温度”或“加热相同时间”)来表示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
(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图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甲的温度/℃30 34 38 42 46乙的温度/℃10 18 26 34 42知识点2 比热容2.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__________,与其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__________,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字母__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___。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若将 2 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J/(kg·℃);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4.(多选)煤油的比热容为2.1×103 J/(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2 kg的煤油,其比热容为4.2×103 J/(kg·℃)B.质量2 kg的煤油吸收4.2×103 J的热量,温度升高1 ℃C.质量1 kg的煤油放出2.1×103 J的热量,温度降低1 ℃D.质量1 kg的煤油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为2.1×103 J/(kg·℃)5. 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可知( )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6.下表是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 kg·℃)-1]水4.2×103铁0.46×103酒精2.4×103铜0.39×103煤油2.1×103干泥土0.84×103冰2.1×103水银0.14×103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C.水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本领较强,常作为冷却剂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知识点3 热量的计算7.质量为1 kg的水,温度升高了8 ℃,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J。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比热容含解析新人教版
比热容知识点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使物体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为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种物质进行加热,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2.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量,温度变化量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变化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用时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例题1】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答案】A【解析】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根据Q=cm△t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小,故A正确.知识点二: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2.物理意义:单位质量(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热量.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4.单位:[J/(kg·℃)]5.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6.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料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就越大B. 内燃机用水做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 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减弱噪声【答案】 B【解析】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种类有关,和是否完全燃烧无关,故A错误;B.水是自然界比热容最大的物质,用它做发动机的冷却液,可以带走更多的热量,故B正确;C.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频率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D.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当地噪声的大小,而不能改变噪声的大小,故D错误.【例题3】小王路过加油站时闻到了汽油的气味,这是汽油分子作,汽油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将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40℃,水吸收了J的热量[c水=4.2×103J/(kg•℃)].【答案】无规则运动;不可再生;8.4×106.【解析】(1)闻到汽油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汽油属于化石能源,消耗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3)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100kg×(40℃﹣20℃)=8.4×106J.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就越大 B.内燃机用水做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C.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减弱噪声【答案】B【解析】A.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实际燃烧情况无关,故该选项错误;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等质量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适合作为内燃机的冷却液,该选项正确;C.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音调不同,相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相同,该选项错误;D.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等级,不能减弱,该选项错误.2.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答案】D【解析】(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2)水分的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即蒸发吸热.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故C不符合题意;D.炎热的夏天,在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人感到凉爽,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3.在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同时升高B.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一定是骏收了热量C.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其效率已达到了100%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应该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答案】D【解析】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A错误;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此物体做功,故B错误;C.目前有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减少了污染,提高了效率,但效率不会达到100%,故C错误;D.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傍晚多灌水,当夜晚温度降低时,因为水的比热大,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比较少,不至于使秧苗受冻;在早晨把稻田内是水排出,稻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泥土的比热小,泥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故D正确.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C.打扫卫生时灰尘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越强【答案】D【解答】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A错误;B.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故B错误;C.灰尘是可以看得见的物体,因此灰尘的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C错误;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比热容越大反映了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越强,故D正确.5.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J•kg﹣1•℃﹣1) 4.2×103 2.1×103 2.1×l030.88×103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答案】C【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煤油和冰,故A错误;B.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因铝的比热容大,则根据Q=cm△t可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根据Q=cm△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少,故D 错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和半杯水的比热容相等 B.0℃的水没有内能C.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D.固体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答案】AC【解析】(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2)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3)根据蒸发的定义分析解答;(4)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无关;一杯水和半杯水的相比,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不变,其比热容相等,故A正确;B.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即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C正确;D.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故D错误.7.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很清凉,榜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A.密度 B.内能 C.热量 D.比热容【答案】D【解析】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时,与同质量的其他物质相比,其温度变化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低,放出相同热量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高,故D正确.8.下表中有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小张同学根据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比一桶煤油的比热容小B.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C.水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本领较强,常用作冷却剂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答案】C【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多少、温度变化没有关系;根据比热容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A.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比热容大小与质量无关,故A错误.B.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比如:冰的比热容比水银的比热容大,故B错误.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人们常用水作冷却剂,故C正确;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之一,只和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错误.9.福建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与砂石相比具有较大的()A.密度 B.内能 C.比热容 D.质量【答案】C【解析】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沙石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10. 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A 4:9 B.3:5 C.2:3 D.1:2【答案】A【解析】设A、B的质量均为m,水的质量均为M,则对于A物体而言,它吸收的热量等于水所放出的热量,故c A m×(46℃-10℃)=c水M×4℃;则对于B物体而言,它吸收的热量等于水所放出的热量,故c B m×(42℃-10℃)=c水M×8℃;联立以上二式解之得c A:c B=4:9,故A是正确的.二、填空题11.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通过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中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c牛奶=4.2×103J/(kg•℃)]【答案】热传递;2.1×104.【解析】(1)改变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2)知道牛奶的质量、比热容,求出温度升高值,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牛奶吸收的热量.给牛奶加热的过程中,牛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牛奶的内能;由图乙可知,牛奶升高的温度:△t=40℃﹣20℃=20℃,则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0.25kg×20℃=2.1×104J.12.太阳能、水能、天然气、地热能、风能、潮汐能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水,水温从20℃升高到70℃[c水=4.2×103J/(kg•℃)]所吸收的热量是J.【答案】天然气;2.1×107.【解析】(1)在太阳能、水能、天然气、地热能、风能、潮汐能中,天然气是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水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是能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2)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100kg×(70℃﹣20℃)=2.1×107J.13.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这种液体在0~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答案】甲;2.1×103J/(kg•℃);4.2×104J.【解析】(1)时间相等时,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等,由图示可以看出,乙液体的温度降低的快,甲液体温度降低慢;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可知,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温度降低得快,它的比热容小;所以,甲液体的比热容大,所以若A、B两种液体中,一种液体是水,则这种液体一定是甲液体,由图可知:液体的初温是60℃,放热15分钟后甲液体的末温是40℃,则水放出的热量:Q放=c水m水(t水﹣t0)=4.2×103J/(kg•℃)×m×(60℃﹣40℃).(2)由题知,而水和液体的质量相同,即m水=m乙c水m水△t=c乙m(60℃﹣20℃)=4.2×103J/(kg•℃)×m×(60℃﹣40℃).解得c乙=2.1×103J/(kg•℃).(3)读图可得,乙在15min内由60℃降低到20℃,降低的温度是60℃﹣20℃=40℃,所以乙放出的热量Q放=cm△t=2.1×103J/(kg•℃)×0.5kg×40℃=4.2×104J.14.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答案】7:4.【解析】知道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升高的温度之比、吸收的热量之比,利用吸热公式求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关系.由题知,m甲:m乙=2:3,△t甲:△t乙=6:5,Q甲:Q乙=7:5,因为Q吸=cm△t,所以===,解得:==7:4.15.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 4.2×104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c水=4.2×103J/(kg•℃)].【答案】20【解析】知道水的质量、放出的热量、比热容,利用Q放=cm△t求水温度降低值.由Q放=c水m△t可得,水降低的温度:△t===20℃.16.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这是利用了水的的特点.配制防冻冷却液时将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这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也说明.【答案】比热容大;分子之间有间隙.【解析】(1)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故大多数汽车防冻冷却液是以水和乙二醇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就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2)水和乙二醇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17.对质量是50g的水加热,使水温从40℃升高到80℃,水吸收的热量是J[c水=4.2×103J/(kg•℃)]. 【答案】8.4×103.【解析】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水的质量m=50g=0.05kg,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0.05㎏×(80℃﹣40℃)=8.4×103J.18.发电机是利用的原理发电的,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中装有初温为15℃,质量为50kg的水,集热管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为1.89×107J,则每小时该热水器里的水能升高的温度是℃.[不及热量损失,c水=4.2×103J/(kg•℃)]. 【答案】电磁感应现象;85.【解析】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知道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水吸收的热量),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温度的升高值.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发电的;设水温升高为△t,由Q=cm△t得:△t===90℃;末温为t'=15℃+90℃=105℃;由于水的沸点为100℃,故水的最终温度为100℃,水升高的温度为100℃﹣15℃=85℃.19.把1kg的水从60℃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水从70℃加热至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J;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最后一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水=4.2×103J/(kg·℃)]【答案】98;8.4×104;小于.【解析】(1)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2)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1kg×(90℃-70℃)=8.4×104J;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20.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量为2kg、初始温度为20℃的汤,升高了80℃,汤吸收了J的热量,这是通过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汤的比热容为4×103J/kg•℃)【答案】6.4×105;热传递.【解析】(1)汤吸收的热量:Q吸=cm△t=4×103J/(kg•℃)×2kg×80℃=6.4×105J;(2)在燃气灶上煲汤时,汤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汤的内能.三、实验探究题21.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煤油的比热容是J/(kg•℃)【c水=4.2×103J/(kg•℃)】(4)若本实验共消耗酒精2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J.(q酒=3.0×107J/kg)【答案】(1)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2)等于;(3)98;2.1×103J/(kg•℃);(4)6.0×105.【解析】(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3)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由图乙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用的时间是煤油的2倍,即吸收的热量是煤油的2倍,根据c=,在质量、升温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Q成正比,故煤油的比热容是:×4.2×103J/(kg•℃=2.1×103J/(kg•℃).(4)若本实验共消耗酒精2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Q放=mq酒=0.02kg×3.0×107J/kg=6.0×105J.22.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然后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甲和图丙图象可知:(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B点处物质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3)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J的热量〔c冰=2.1×103J/(kg•℃),c3J/(kg•℃)〕;水=4.2×10(4)由丙图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长,其原因是.【答案】(1)﹣14;(2)大于;晶体熔化过程吸热;(3)4.2×103;(4)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解析】(1)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温度计示数往上越来越小,是0℃以下,示数是﹣14℃;(2)由图象知,BC段为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大于B点处物质的内能;(3)AB阶段5min物质吸收的热量Q=cm(t﹣t0)=2.1×103J/(kg•℃)×0.1kg×10℃=2.1×103J;因为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2×2.1×103J=4.2×103J的热量;(4)因为Q=cm△t,所以c=,因为AB段和CD段物质的质量m相同,由图象知,升高的温度相同,都是10℃,加热时间之比为1:2,所以吸收的热量之比为,从而计算得比热容之比为,所以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段的比热容.四、计算题23.当今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广安城乡用得非常普遍了,如图所示.已知某太阳能热水器在冬季有效日照时段里,能将8 ℃、100 L水加热到38 ℃.请解答:在此过程中,水吸收了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答案】1.26×107 J【解析】本题考查密度公式和吸热公式的应用.由ρ=m/v公式求出水的质量m,根据物体吸收热量公式Q吸=cm (t﹣t0)求出结论.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体积V=100 L=100 dm3=0.1 m3,由ρ=m/v可得,水的质量m=ρV=1.0×103 kg/m3×0.1 m3=100 kg.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 J/(kg•℃)×100 kg×(38 ℃﹣8 ℃)=1.26×107 J.。
初三物理比热容经典例题
初三物理比热容经典例题一、例题11. 题目- 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吸收的热量是1.88×10⁴J,求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2. 解析- 根据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 = cmΔ t,其中Q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是比热容,m是质量,Δ t是温度的变化量。
- 已知m = 2kg,Δ t=t_2-t_1=40^∘C - 20^∘C=20^∘C,Q = 1.88×10^4J。
-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c=(Q)/(mΔ t)可得:- c=frac{1.88× 10^4J}{2kg×20^∘C}=frac{1.88× 10^4J}{2kg×20K}(因为Δ t的单位^∘C和K在计算温度差时是等效的)- c = 470J/(kg·^∘C)二、例题21. 题目- 把质量为500g的水加热到80°C,它吸收了4.2×10⁴J的热量,求水的初温是多少?(水的比热容c = 4.2×10^3J/(kg·^∘C))2. 解析- 首先统一单位,m = 500g=0.5kg。
- 根据Q = cmΔ t,可得Δ t=(Q)/(cm)。
- 已知Q = 4.2×10^4J,c = 4.2×10^3J/(kg·^∘C),m = 0.5kg。
- 则Δ t=frac{4.2× 10^4J}{4.2×10^3J/(kg·^∘C)×0.5kg}= 20^∘C。
- 因为t_2=80^∘C,Δ t=t_2-t_1,所以t_1=t_2-Δ t = 80^∘C - 20^∘C=60^∘C三、例题31. 题目-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4:3,吸收的热量之比为5:2,求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
2. 解析- 根据Q = cmΔ t,可得c=(Q)/(mΔ t)。
比热容知识点及精选中考习题无答案
⽐热容知识点及精选中考习题⽆答案三、⽐热容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1、把同⼀壶⽔分别从20℃加热到50℃和从20℃加热到100℃哪个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从⽣活经验可知:从20℃加热到100℃加热时间长,吸收的热量多,这样看来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升⾼的温度有关。
2、分别把把半壶⽔和⼀壶⽔20℃加热到100℃哪个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从⽣活经验可知:把壶⽔20℃加热到100℃哪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这样看来,吸收热理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升⾼的温度和质量的多少有关?那么不同物质怎么⽐较吸收热量的多少呢?取质量和初温相等的⽔和煤油,分别⽤相同的加热器进⾏加热(相同的加热器:保证在相同的时间内⽔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②当煤油的温度达到50℃时停⽌加热③继续给⽔加热,使⽔的温度也达到50℃可见,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是不同的。
为了⽐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物理学中引⼊了⽐热容的概念。
3、⽐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热。
⽐热容是物质的⼀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热就相同。
⽐热容的单位是:J/(kg·℃)⽔的⽐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当温度升⾼(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
4、对⽐⽔和煤油的⽐热容,⽔的⽐热容⽐煤油的⽐热容⼤。
相同质量的⽔和煤油在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时,煤油(⽐热容⼩的)温度变化⼤(升温快)⽔(⽐热容⼤的)温度变化⼩(升温慢)相同质量的⽔和煤油在升⾼相同的温度时,⽔(⽐热容⼤的)吸收热量多,煤油(⽐热容⼩的)吸收热量少所以说在条件⼀定时,⽐热容⼤的,吸热能⼒强,反之则吸热能⼒差 5、利⽤⽐热容解释⽣活中的⼀些热现象⽩天在照射情况相同时,质量相等的⽔和沙⼦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沙⼦的⽐热容⼩,升温快,温度⾼。
比热容探究题考点归纳
(1)小明探究的物理问题是什么? 质量相等的海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谁升温快? (2)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探究 结论? 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温快
4、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猜想: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 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我 们制定了两个计划: A、让研究对象都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 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 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相同 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两支温度计、手表、铁架台、 适量的水和煤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天 平 仪器。
(1)分析比较两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 同 的 不 (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两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 论是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 ,放出的热量与降低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两表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放出的热量多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两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和降低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定值
比热容探究题考点归纳
1、(2008济宁)某同学在做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 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质量 有关
(2)分析第1、3或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 论是: 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3)观察下列图像判断哪个是水和煤油图像 答 A 是水 B 是煤油 o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停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1.(控制变量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图甲中使用了相同的试管和温度计,在图乙中使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1)图甲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 __相同.(2)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 __相同.(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一),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表一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水1 0.1 10 22 0.2 10 4食用油3 0.1 10 14 0.2 10 2表二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__ 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5)对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明同学回到家后,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二所示.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则他所用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 __J/(kg?℃).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1)吸收热量的多少(2)大于(3)沙子(4)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导热性能不好;沙子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比较浅;受热不均匀,没有用搅拌棒搅动4、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和植物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实验中只记录了植物油和水沸腾的温度,发现植物油的沸点比水的高。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
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选填“相同”或“不同”)。
(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5、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和器材。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另一组同学将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丙所示,用两根串联起来的阻值相等的电热丝代替火焰强度相同的酒精灯作热源,它的优点在于这两个串联的电阻丝在任何时间产生的热量一定.6、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在设计实验时,除图所示中的器材外,还必须添加的测量工具是,作用是.(2)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煤油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煤油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3)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而煤油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该小组同学就得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的结论,该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7、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不同。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________温度升高的多。
(4)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过程中也采用了一这方法的是()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C.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8、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电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你认为:(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___;(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___。
9、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 __ (A/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 __.(2)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让液体_ __.(3)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用_ __的酒精灯加热,比较__ _来判断.(4)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 _,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 _.(5)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 _.(答出一个即可)(6)小华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__ _煤油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温度/℃煤油20 22 24 26 28 水20 21 22 23 24(7)下列现象可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的是__ _.A.夏天在教室洒水,感到凉爽B.金属勺装有塑料手柄C.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1)A;确保使用外焰加热;(2)均匀受热;(3)相同;加热时间;合理的;(4)升高的温度;秒表;(5)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6)大于;(7)C.10、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为保证不同物质能吸收相同的热量,甲,乙两个电阻丝的阻值必须_________;实验时还要使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初温和_________都相同;实验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_________.如果甲瓶中液体温度升高的快,说明甲液体的吸热能力_________(选填"强"或"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