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主要的四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

合集下载

回顾世界历史上的七次经济危机

回顾世界历史上的七次经济危机

花开花谢,一年四季轮回,大自然依靠自身内在的力量支撑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

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也是由某种力量左右的,这就是年代之间的内驱力。

为什么一些年代投资投机过热。

股市、房市高涨,导致一派经济繁荣局面;而一些年代却消费低迷,市场需求锐减,百业不兴呈现一派萧条局面。

该涨的年代上升的内驱力就带动其上升;该放缓跌落的年代下降的内驱力就促使其回落。

在三百年的世界经济史中,循环往复的繁荣期和衰落危机的年代正好印证说明了这一点。

该来的会来,挡也挡不住。

该走的会走,留都留不住。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波及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严重影响着各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负面展示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力量。

回顾历史,我们同样能从历次严重经济危机的特点中透视出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一、前工业时代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和商业帝国荷兰。

1637年,荷兰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郁金香狂热”。

这次危机起因于人们的“郁金香热”而导致的市场供不应求(与工业革命后危机的相对过剩相反),价格暴涨,出现了“郁金香泡沫经济”(后世“泡沫经济”的说法即源于此)。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深层的原因则要从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说起。

新航路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伴随着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到来,世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逐渐缔造出一个17世纪的商业神话——荷兰。

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荷兰独自掌握海上霸权,17世纪,商船数量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还多,成为声威赫赫的“海上马车夫”。

全球半数以上的海外贸易和阿姆斯特丹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使荷兰拥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和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创立了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并依靠商业积累起了巨额财富,而这些恰恰给经济危机的发生提供可能。

二、蒸汽时代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和“世界工厂”的英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

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

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

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

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发生严重失序,导致金融系统运行失灵,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一系列事件。

以下将分析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危机。

1.1929年经济大萧条:这次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股市经历了一段繁荣期。

然而,股市的繁荣是建立在高度杠杆化的基础上,许多投资者借钱进行投资。

最终,当股市开始下跌时,大量的投资者因负债累累而破产。

这导致了银行的资金流失和关门,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2.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股市的过度繁荣和市场的投机行为。

20世纪80年代,一些金融创新(如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投资者难以理解和控制风险,这导致了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当股市遇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后,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盘。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东亚国家的经济结构问题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东亚国家如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高度借贷和外贸依赖的基础上的。

当国际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条件表示怀疑时,投资资金开始撤离,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利率飙升和企业倒闭。

4.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科技股的繁荣和科技公司的过度估值。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科技股的热潮,许多投资者涌入科技股市场,使得科技公司的估值飞涨。

然而,大部分科技公司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盈利,这导致了投资者对科技股的失望和抛售,最终引发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5.2024年次贷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次贷市场的暴露。

20世纪初,美国推动一项房屋拥有政策,使许多低收入家庭可以贷款购房。

然而,银行对贷款者的信用记录和偿债能力没有进行充分审查,导致了很多次贷无法偿还。

当次贷市场出现问题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恐慌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摘要:本文从历史经济角度出发,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一种逻辑模型,以西方主导石油-美元体系货币霸权为脉络,介绍了西方资本在虚拟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通过对虚拟资产的炒作可以实现货币资本“账面价值”的增值,而不需要与物质生产相关联就又回到货币资本的特点,以及资本本身的逐利性,必然会导致资源错配形成泡沫的事实,西方资本为了解决周期性的累积会造成危机这一角度出发,分析1970年以来的五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经济危机、石油一美元体系、货币霸权、虚拟经济一、五次金融危机过程概述(一)1973年经济危机1973年12月,一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触发这场危机的是石油涨价。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

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在美国,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在1973年12月爆发经济危机,又在1975年春或夏走出危机。

(二)1980年经济危机1979年下半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3.77美元涨到37.29美元。

油价上涨使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从而触发了经济危机。

在美国,危机历时三年左右,几经起伏,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

英国于1979年7月陷入危机,于1981年5月达到最低点。

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猛增。

1980年8月失业率达8.3%,失业人数突破200万大关,仅次于30年代的大萧条。

物价上涨率达两位数。

由于之前西德马克不断升值,其危机最严重。

从1980年3月到1982年12月,西德的危机持续了34个月,时间之长远在其他各国之上。

为了应对危机,三年里政府的财政赤字分别达到574亿、761 亿和700亿马克,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1980年时逆差高达286 亿马克。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一、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股市崩盘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这场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和经济体系。

华尔街股市崩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炒作和财务不正规的行为导致的。

二、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起的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抵制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并施加石油禁运。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应不足,油价飞涨。

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

三、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日跌幅事件,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在这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2.6%,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股市崩盘。

这次危机揭示了市场过度依赖计算机交易系统和缺乏监管措施的问题。

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多个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遭受重创,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起因于泰国银行业的问题,随后迅速扩散到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危机导致了货币贬值、股市崩盘和经济衰退,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由于对新兴科技公司过度投资和高估价值,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互联网泡沫。

然而,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然下跌并持续下滑,标志着泡沫破灭。

这次危机导致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破产和投资者损失惨重。

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导致了次贷违约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多家银行破产或被迫接受政府救助。

七、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希腊宣布其公共财政状况严重不稳定,引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20世纪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20世纪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20世纪的金融危机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桦1200800675摘要:首先笔者想对这个题目进行一点简要的解读。

题目分量部分,第一是20世纪的金融危机,我会对发生在20世纪的比较突出的几次金融危机进行一个梳理;第二部分是发生在20世纪的金融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解读完题目,这篇文章的重心就放在讨论了最新一次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问题上,并且着重谈了在这次危机中国所受到的影响,以及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关键词:20世纪次贷危机一自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

进入工业时代后,经济、金融危机始终伴随着人类经济发展间歇性爆发。

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主要包括: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

随着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并在一些国家持续十年之久。

大萧条期间,美国最高失业率达到25%,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失业率一度接近30%。

美国经济在1933年陷入谷底,工业产出下降到衰退前的65%。

1973年至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美国等国实行石油禁运,同时联合其他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从而导致石油危机爆发。

这场危机在主要工业国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超过20%。

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

自20世纪60年代起,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超过3000亿美元。

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

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拉美国家198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

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持续数年的过度增长后,开始出现灾难性下跌。

全球重大股灾回顾及其成因分析

全球重大股灾回顾及其成因分析

全球重大股灾回顾及其成因分析作者:孙冰清高晴来源:《商情》2016年第11期【摘要】本文回顾了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典且影响深远的股灾: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和英国南海股灾,1929和1987年的两次起源于美国、波及到全球的世界性股灾,以及中国A股市场上的几次股灾,并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大股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股灾起因美国 A股市场影响世界上最早的股灾——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的发生,标志着全球股票市场大起大落的开始。

自此,随着全球股市的兴起,几乎每个拥有股票交易机制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

1929年和1987年这两次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也是经典的案例;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中国亦不例外,尽管中国股市只有三十年历史,但已经历了1997年、2001年、2008年三次显著的股市泡沫以及2015年6月至今的大熊市。

一、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一)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南海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济泡沫。

1715年,为了摆脱国家财政危机,法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措施,导致法国的独家纸币发行权、北美贸易垄断权、代理间接税权以及与此相配合的三家垄断机构——国家银行、密西西比公司和包税所都控制在约翰·劳的手中。

1718年,密西西比公司以筹资开发金矿为由发行20万股股票。

约翰·劳采取各种方法大肆促销,并允许政府债券持有者用债券购买股票。

由于债券市价还不及面值的一半,绝大多数持有人选择置换,导致了抢购风潮。

整个法国甚至欧洲都加入了这场市场投机。

股价连续上升了13个月,涨幅一度达到发行价的62倍。

1720年7月,投机狂潮终于接近尾声。

密西西比公司为了替政府偿还债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对西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认识

对西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认识

对西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认识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也被称为大萧条。

这场经济危机起源于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大规模的失业。

对于这场经济危机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股市崩盘:股市崩盘是这场经济危机的起点和象征,1929年10月的华尔街股市崩盘直接导致了许多投资者的破产,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这场崩盘揭示了当时的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虚假繁荣和过度投机,是整个危机的导火索。

2. 国际金融危机:这场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范围,并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一国的经济问题很容易扩散到其他国家。

金融机构的倒闭和贸易的停滞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的大幅度收缩,给世界各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3. 大规模失业: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大量的企业破产和裁员,从而造成了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失业率迅速上升,许多家庭陷入了贫困和困境,社会稳定性严重受损。

失业的增加还导致了消费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的程度。

4. 国家干预:面对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许多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措施来减轻危机带来的影响。

一些国家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和加大对银行的救助来刺激经济复苏。

此外,一些国家还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

5. 社会政治影响:这场经济危机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失业和贫困问题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为极端主义和泛政治的思潮提供了土壤。

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方式也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国家开始重视社会保障和减少经济不平等等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西方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认识是,它是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起源于股市崩盘,迅速蔓延到全球范围,导致大量失业和经济衰退,并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通过干预措施来减轻危机带来的影响,而这场经济危机也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3次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末3次金融危机

20世纪末三个金融危机案比较分析及思考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

从历史进程来看,三次危机都是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本文将从盯住固定硬币的汇率制度角度分析比较三次危机,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有所启示。

三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一)危机的背景和成因的比较分析1、危机的本质不同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危机。

在危机爆发前,欧共体内部僵化的汇率机制使各国在经济和财政状况上的差异并没有在其货币的汇率上体现出来,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货币政策自主权,不能根据国内经济条件随意调整利率和汇率,中央银行的干预能力有限,更主要的是缺乏政策的合作性,核心国德国的货币政策主导了整个欧洲的货币政策,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

政策上的非协调一致导致一些国家的货币如马克趋于坚挺,另一些国家的货币如英镑则呈弱势。

德国政府由于东西德统一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并担心引发通货膨胀,便提升了贴现率。

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大幅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这些弱币便受到重大冲击,最后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实行贬值。

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各国均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国际投资基金冲击下,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没有根本利益联系,同时也希望能够亚洲快速发展,因此也不会出手援助,故而引起东南亚国家本币大幅度贬值,房市、股市严重动荡,这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流动性危机。

由于墨西哥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富裕的邻国,引进外资但被外资抽取了大量利润,存在着长期的外贸逆差, 墨西哥政府用投机性强、流动性大的短期外国资本弥补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当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迅速外逃时, 引发比索大幅贬值, 墨西哥政府拿不出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其比索汇率,从而引起股市和借贷市场行情的大幅下跌,进而波及全球经济, 最终酿成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四川农业大学2010XXXX 财会10-1班苟XX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纵观人类历史,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开始至今,已经发生了五次重大金融危机。

它们分别是: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拉美金融危机和2008的全球金融危机。

一、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即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趋势与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使得其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也就是说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导致这场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

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同时,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两次危机和第三次危机

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两次危机和第三次危机

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两次危机和第三次危机一、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两次危机1. 第一次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大崩盘1929年的股市崩盘是世界经济史上最为著名、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这次危机的爆发标志着20世纪以来的一系列重要经济变革和经济学理论创新。

自此以后,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开始逐渐兴起,对现代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2. 第二次危机:1970年代的混沌年代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现代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个时期的经济危机有:石油危机、高通胀率、经济衰退等。

这些事件引发了对经济理论和经济体系的全面反思,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模型和理论。

二、第三次危机3.1970年以后的全球化浪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各种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的交流和流通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促进了新的经济关系。

但与此同时,全球化的过程也带来了债务问题、投资热潮、资本约束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日益涌现,并侵蚀着全球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4.现代市场结构下的投资行为市场结构的变化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日益加大。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投资行为的特征和规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兴市场的发展、科技革命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趋势,都对投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不断涌现的新型投资工具,如基金和衍生品等,也在扰动市场的平衡。

5.新技术和金融体系变革新技术和金融体系的变革日益加速,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

比如,区块链技术和数码货币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运作规则,也影响着全球的经济格局。

这些新兴的技术和金融体系的变革,也可能成为未来市场或者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三、案例分析1. 黑色星期五1987年10月19日,被誉为“黑色星期五”的一天,全美股市大跌。

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跌了22.6%。

这次危机是由于各个市场一起跌落,造成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后果。

此次事件给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带来了重大的警示。

2. 2008年房地产危机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房地产市场一度被认为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课件(PPT 39张)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课件(PPT 39张)

(一)1929—1933年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2000)认为大萧 条爆发的原因是由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 耐用消费品尤其是住房的生产过剩和民 众总需求下降所致,耐用消费品尤其是住 房的过度供给和总需求的不足引起了房 产价格下跌,房价价格的下跌迅速传染到 股票市场,从而引起了资本市场价格的大 规模下降,这也成为了大萧条爆发的主要 原因。
(一)1929—1933年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Peter Temin(1993)认为,美联储为了维持金
本位制度,以至于产生了根本性的政策失误 。 1931年下半年以后,德国和英国都放弃了金本 位,本币开始贬值 。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投资 者对美元贬值充满了预期,他们在美国政府对 美元进行贬值前突然抛售美元,为了维持美元 币值的稳定,美国的利率在1931年最后一个季 度里急剧上升,信贷变得更加难以获得,加剧 了通缩的程度(郑联盛,2009)。
分析表明:每次金融危爆发前真实房地产价格必然呈下降趋 势,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变化与先前的金 融危机相比略显滞后。
(二)金融危机爆发前真实股票价格指数比较
由图2可见,从T一4期开始,各 个国家的真实股票价格指数都 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在金融危 机前1年,各个国家的真实股票 价格指数的增长趋势停止并呈 现陡然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 言,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 机、日本金融危机、印尼金融 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前1年真 实股票价格指数下降趋势更加 严重。
(三)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刘遵义(2007)认为,亚洲国家外汇储备的不足是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他将一段时间内( 例如6个月)进口所需的外汇 、 到期的外债数量和外 商的证券投资三项之和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称为LL比 例,如果LL比例较高,则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非 常大。如在1996年和1997年的时候,泰国短期外债还 没有加上进口的需求就已经超过外汇储备;而在1997 年,韩国的LL比例超过500%,也就是说韩国能够撤离 的外资是外汇资储备的5倍以上。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1 他在来巴林银行之前,曾经担任摩根斯坦利的清算部工作。 同时尼克里森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 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因此,很快成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 面的专家。富有工作经验和智慧使得他颇受上级信任。派他担 任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清算部经理和期权交易经理。
2 隐瞒错误的88888的“错误帐户”,在三年间,为里森隐瞒 了高达5000万的财务损失。 3 为了弥补5000万的损失,使得尼克里森产生道德风险,对赌 东京日经指数股指期货。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 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李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 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来企图弥补 之前的亏损,但最终造成股指期货穿仓。巴林银行最终亏损6 亿英镑,这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
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 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 尼克李森(Nick Leeson)之手。李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 货币交易所(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 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亏损6亿英镑,这远远超 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
(5)加强银行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
2 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1)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应当增强风险意识,并熟悉衍生工具 的交易业务。 (2) 应建立起包括衍生工具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
巴林银行破产的翻版
中航油事件 :2004年12月1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 司发布消息: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 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 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法国法兴银行:2008年1月20日 ,巴黎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杰 洛米· 科维尔,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 欧元。这次的欺诈事件是银行史上造成损失数额最大的一次。 受此影响,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创下23年以来最大的单 次降息幅度。

20世纪90年代的五大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的五大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的五大金融危机1. 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90年代初,两德合并。

为了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德国于1992年6月16日将其贴现率提高至8.75%。

结果马克汇率开始上升,从而引发欧洲汇率机制长达1年的动荡。

金融风波接连爆发,英镑和意大利里拉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欧洲货币危机出现在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进程中。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德国单独提高贴现率所引起,但是其深层次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从而从根本上违背了联合浮动汇率制的要求,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又与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异紧密相连。

2. 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将被扩大到15%,由于经济中的长期积累矛盾,此举触发市场信心危机,结果人们纷纷抛售比索,1995年初,比索贬值30%。

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

比索大幅贬值又引起输入的通货膨胀,这样,为了稳定货币,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结果国内需求减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剧增。

在国际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努力下,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在1995年以后开始缓解。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失调;第二,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结果储备资产不足,清偿能力下降;第三,僵硬的汇率机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次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都为历史罕见,不仅造成了东南亚国家的汇市、股市动荡,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而且还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国家,各国爆发危机的原因也有所区别。

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不同国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诱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因素,如宏观经济失衡,金融体系脆弱,资本市场开放与监控,货币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发育不协调等问题。

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

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

专题:金融危机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1637年郁金香狂热 17世纪30年代后期,郁金香已成为荷兰、法国等投机者猎取的对象,出现全民买卖郁金香的狂潮。

1637年2月4日,郁金香价格突然暴跌,使欧洲无数人瞬间倾家荡产,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陷入数年的衰退。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1月,英国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以分期付款方式认购公司新发股票。

公司股票价格狂飙。

1720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知情者和政府官员提前抛售股票。

此后,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英国金融业陷入长期危机。

1837年经济大恐慌 1836年,美国总统杰克逊关闭了美国联邦银行,以使美国经济摆脱其严格的信贷监管,招致英国方面的来历报复,英国立刻停止了对美国的各种贷款,国际银行家也同时紧缩美国银根,使美国陷入了严重的“人为”货币流通量剧减的境地,最终引发了“1837年经济大恐慌”。

这场金融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1907年银行危机 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信托投资公司享有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业务,使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到1907年金融危机发生,导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

56亿美元,还有2。

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

2亿美元。

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加剧了英德、法德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 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的繁荣和巨额回报让不少人进入到毕尔街头狂热的投机活动中。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

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8月,纽约股市道指从380。

33跌到42。

84点,累计跌幅近90%。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进出口贸易锐减77。

6%,企业利润下降90%,银行业破产49%,失业率高达25%。

这次大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0世纪以来的银行危机事件

20世纪以来的银行危机事件

20世纪以来的银行危机事件内容摘要:在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被人们普遍视为可靠的象征。

然而,20世纪以来,银行危机并非如人们普遍想象的那样极少发生, 此文将从全i角度分析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的银行危机及其成因。

关键词:银行危机金融危机一、1907年美国银行危机1.1事件介绍1907年,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大肆举债,在股市上收购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股票,但此举失利,引发了华尔街的大恐慌和关于尼克伯克即将破产的传言。

银行纷纷收回贷款,股市暴跌,民众挤兑,几家大银行濒临破产。

当恐慌最终蔓延至美国全国各地,多家银行破产。

1.2原因(1)通货紧缩。

1907年5月到1908年6月的经济紧缩,尽管相对短暂,但却相当严重。

“1907年恐慌”在美国经济衰退的时候发生,当时有很多银行和信托公司被挤提。

(2)存户对银行失去信心(3)美国缺乏法定最后贷款人。

二、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2.1事件介绍2.1.11930年10月,第一次银行业危机的开端1930年10月之前,歇业银行的存款或多或少地都要高于1929年的大多数时期,但这种现象并没有违背上一个十年的经验。

1930年11月,上述银行存款总额达到了1921年以来所有月度数据最高值的两倍还要多。

大量的银行破产,尤其是在密苏里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阿肯色州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等地的银行破产,促使人们普遍试图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转化为通货,或者转化为邮政储蓄存款,但后一种情况所占的比率要小得多。

2.1.21931年3月,第二次银行业危机的开端1931年5月,奥地利最大的私营银行Kreditanstalt银行倒闭,对整个欧洲大陆都产生了影响。

紧接着,德国的一些银行于7月14日和15日倒闭,其他国家的银行也未能幸免,英国的短期资产在德国被冻结。

[在这三年中,有5000家银行倒闭1931年5月。

(完整版)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完整版)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因美国股票市场投机过度导致股票暴跌,引发1929~93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全美证券贬值总额达到840亿美元.危机期间,美国抽回了大量对德国的投资,通过资金链的传导作用,引发德国经济崩溃。

受累于英国在德国的大量投资,英国也被推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这场危机重创了全球,使得各国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一是贫富差距加剧了借贷消费,使得消费品市场过度膨胀发展。

当借贷消费放缓并受阻时,一方面导致消费品生产减少和生产过剩,引发社会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投资锐减,造成资本过剩.二是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看好并不反映在实体经济中,而是表现在股票市场上。

银行信用助推了股市繁荣,至1929年,道琼斯指数从75点上升至最高的363点,上涨了4。

84倍。

股市泡沫高涨加速大量资金撤出再生产部门,转向更高回报率的证券投资领域。

三是金融创新加快和金融监管不当。

危机前,美国投资者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余额由其经纪人支付,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部门没有对危机期间的银行倒闭采取干预措施,使得银行业出现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救助迟缓助推了这次危机的蔓延。

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20世纪60年代,许多拉美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国内经济,举借了大量外债.但由于资金使用、制度约束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债务资金并没有提高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反而造成了还本付息的困难.1982年8 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请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遭到拒绝后,墨西哥政府宣布无限期关闭外汇市场的汇兑业务,暂停偿付外债等措施,引发市场恐慌,爆发了债务危机。

随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也相继因债务问题陷入危机。

1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两次石油危机推高了国际油价,拉美国家对石油进口依赖性很强,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又会增加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二是拉美国家私人银行贷款增速很快,超过了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速;短期和长期贷款结构不合理,短期贷款比重增长迅猛,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大幅下降;此外,贷款利率大多采用固定利率,增大了利率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开始发展,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经过18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但是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曲折,现在国内各位股票投资者正在感受着股市危机的滋味。

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内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危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分析研究它们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教训。

特别是研究近两百年来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危机的发展历程、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对于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

上个世纪以来国际股票市场发生了很多次的危机事件,为了便于分析与了解,我们选择其中最典型的三次做一分析:分别是: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87年的美国股市危机、1989年的日本股市危机和2001年美国网络股的危机。

1、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29年10月发生的纽约股市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

上世纪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工业都处在高涨之中。

1929年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指数比1913年增长45%。

由于经济的繁荣,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增加,企业利润上升,加大投资,这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和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的内在价值推动股票价格持续上涨,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股市,投机成分激增。

人们对未来普遍抱着乐观预期,认为繁荣会一直持续下去,股票永远会上涨,完全没有风险意识。

纽约证券交易所道琼斯股票指数从1924年88点开始上涨,到1928年股价己经和实体经济状况完全脱节,这种严重情况在1929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9月股指达到最高点319点。

从1924年到1929年这5年时间是泡沫的形成和不断膨胀的过程。

1929年纽约股市泡沫破灭前的美国经济,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股市交投也异常活跃。

1929年1月2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年开市的第一天,买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股市价格人增,华尔街沉浸于一片兴奋和狂热之中。

然而,9月5日股市出现了一次严重的下挫,这是几个月来连续上升过程中的第一次下跌,使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

1929年10月29日,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里,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旋涡之中,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这场股市泡沫破灭持续时间长达4年之久,影响波及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最终演变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这次股市泡沫的破灭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

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更为严重。

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

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2、美国1987年股市危机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各类投资活动十分活跃,证券市场进入了繁荣阶段。

股票指数在20世纪50年代大幅度上升,1966年达到了一个高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接近1000点。

此后一段时间,股价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80年代初期,股票价格开始回升,1982年10月21日达到1036点,突破了近十年前的高点,11月3日达到1065点,创战后最高记录。

从此股票指数持续五年上涨,到1986年12月达到1896点,比1982年上升了78%。

进入1987年,股票涨势更猛,8月份道琼斯工业指数达到2722点。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

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日跌幅最高纪录。

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

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

由于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当某个股市发生暴跌时,其他股票市场也难以幸免。

“黑色星期一”这一天,东京股票交易所的开盘锣声余音未尽,股票价格便直线下跌。

日经225指数下跌了620点,跌幅为14.9%;香港恒生指数下跌421点,跌幅为11.3%,也创下了一天下跌最高纪录;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169点,跌幅为12.4%;澳大利亚所有普通股价格指数下跌80点,跌幅为3.7%;FTSE30指数下跌183.7点,跌幅为10.1%,FTSE100指数下跌249.6点,跌至2053.3点,投资者损失达500亿英镑。

此外,巴黎、法兰克福、斯德哥尔摩、米兰、阿姆斯特丹等股市均有6%至11%不同程度的下跌,形成全世界范围内的股市冲击波。

面对席卷全球的股市狂潮,各地政府震惊之余,迅速采取一系列救市措施。

香港股市当即停市4天,前联邦德国宣布降低证券回购率,七国集团会商如何向金融系统提供流动资金。

股市暴跌狂潮引起西方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这一天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纽约时报》称其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87股灾”对经济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

纽约股市暴跌,加剧了工人失业,极大地影响了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并减少国民收入。

这次股票下跌,消弱了美国人的购买力,使消费有所下降并直接影响到生产。

在美国,直接从事股票投资的人占全国人口的1/4,这部分人基本上分布在购买力最强的年龄层次。

股市的暴跌使原来依靠股票红利、股息和投资股票获取利润来安排生活的人深受打击。

短短一年之内,美国的私人消费开支减少约500亿美元,使五年多来以股市为推动力,以消费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出现了转折点。

股票暴跌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潜在威胁还表现在投资领域。

美国企业界需要依靠外国资本扩大投资,政府也需要利用外资来弥补财政亏空。

1987年上半年外资在华尔街购买了约2000亿美元的股票,在此次风潮中元气大伤,信心严重受挫。

国内投资者也心有余悸。

许多企业因股价下跌不敢再发行新的股票,一些企业的扩大生产受到抑制。

有人估计,到1988年,美国的企业投资会减少约250亿美元,生产增长速度放慢将成定局。

股市暴跌对美国经济投下了不信任票。

企业投资减少,加剧了工人失业,使许多人生活水平下降,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1990年开始的日本股市危机日本的这场股市泡沫的破灭始于1990年,止于2003年,两年疯牛换取14年熊市。

日经指数的疯牛:1984年收于11543点;1987年收于21564点;1984——1987三年涨幅接近100%,原属正常“慢牛”。

然而,随后两年的持续暴涨则已过头,每年差不多上涨一万点,实属“疯牛”。

1988年收于30159点;1989年收于38915点的历史最高记录。

日经指数的慢熊:1990年收于23849点,一年跌去15000点;随后股指连年下滑,在西方股市普遍走牛的2000年,它却收于13785点;2003年4月28日更是收于7607点,创下近20多年来的最低记录。

日经指数的无奈:2003年后,随着日本经济缓过劲来,股指开始缓慢苏醒。

直至2006年底,当世界各国股市均冲向了历史最高峰时,日经指数才勉强收于17225点,离40000点尚差若大一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更多的努力和艰巨的工作,日本经济慢慢开始稳定并逐步恢复。

同时,美国帮助日本重建,并提供大量资本和军事保护。

这种保护使得日本经济和政府运作更自由、更有效率。

随着经济的重建,工厂很快被建起,农民成为工厂工人,工薪阶层中的中上等人成为白领工人。

白领工人和工厂工人成为终身雇用者。

这使其雇员对雇主有着某种莫名的忠诚。

当时大多数日本工人都十分节俭,并将他们所赚的钱都储蓄起来。

经过战后长时间的恢复之后,日本经济获得了一个强劲的增长,日本的股票市场也在日本全国经济一片繁荣的情况下连创新高。

1955——1990年间,日本土地价格上涨了70倍,股票上涨则超过了100倍。

当时全世界的投资者竞相购买日本股票,这些疯狂的投资者宠信“永远牛市”的谬论。

许多最新暴富的富人大量购买奢华商品。

当时,投资者可能已经认识到日本正在变成泡沫的海洋,但人们仍然相信政府和公司能够同心协力、永恒地支撑这种高水平的经济增长。

拥有土地的公司开始利用它们的土地账面价值去购买股票,然后,再用这些股票去融资购买美国资产,例如,当时日本三菱不动产公司持有美国洛克菲勒中心80%的股权。

不幸的是,所有过头的好事终将结束。

就像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的繁荣一样,日本的繁荣原来正是它的毁灭的开始。

为了给过热的经济降温,并同时切除房地产与股市“哄抢性”暴涨的毒瘤,日本政府提高了利率。

然而,就在利率提高后不久,刹不住车的股市带着巨大的惯性,向着历史最高峰4万点猛冲过去,并终于止步于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创下38915点的最高历史记录。

随即掉头狂跌不止,数月之内,日经股价指数跌得已是面目全非。

日经指数之所以如此狂跌,是因为它的价值被人为过度膨胀或操纵,远远偏离其真实面目。

随后,许多股市丑闻逐渐水落石出,人们发现,这些丑闻总是发生在股市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如股价操纵、贪污、挪用公款、腐败堕落等。

这类行为发生整个日本的政界和商界,其根由也许为人性使然:浑水摸鱼、趁乱投机、赌一把!之后,日经指数则从1989年底的近40000点一直滑落至2003年8000点的谷底,同样花了14年功夫。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和公司还背负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所形成的难缠的债务包袱。

这些债务主要来自当年的股票投机和高价土地购买。

直到今天,日本经济仍处在“忧郁”之中。

不过,日本人为这一巨大的股市泡沫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同时也丰收了惨痛的教训。

它也让我们再次领略了紧跟泡沫后面的、可怕的、报复性股市泡沫的破灭。

4、2001年网络股的股市危机从1991年开始美国经济复苏,到2000年6月经济持续增长长达110个月,经济高速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低赤字并存,成为自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史上32个周期中最长的一次。

在这期间,高科技网络股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受到人们的追捧,以高科技股票为主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成为上个世纪末的投资热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