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精品课程第三章

合集下载

毛概课件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课件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第二章
中共二大: 中国革 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问题: 帝国主义侵华有功吗?
结论: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 的总根源。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 统治的社会基础。
这是近代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有人为此画题词:沉沉睡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
时代特点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属于资产阶 无产阶级社会主 级民主革命 义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 马克思主义 主主义
革命前途
相同点
资产阶级共 人民民主专政国 和国 家 主要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 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族 民主革命
(三)中国为什么形成半封建 社会而非资本主义社会?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但这种刺激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封建制度的根基依然保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本联合挤压。
(四)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的性质、两大根本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关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 只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只是地 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而不是一般地 消灭资本主义。” 发展经济的总方针: 在国营经济领导 下,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 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毛概(2023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毛概(2023修订版)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教案

毛概(2023修订版) 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教案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任务4.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3. 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4. 分析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本章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认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促进思考和交流。

3. 群体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演练,模拟社会主义革命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视频展示: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场景,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课堂测试:在课堂结束时进行简短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读书报告,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3.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的能力等。

参考资料1. 马克思恩格斯著《宣言》2. 中国中央委员会著《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3. 著《论持久战》以上内容为毛概(2023修订版)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教案的主要框架和安排。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确保教学效果最佳化。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 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 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一穷二白”的国情
20
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矛盾变化:
1949-1952 国家恢复时期
• 矛 盾:人民大众——地主阶级、
政治
经济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新民主主义
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因而既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也有资本主义的性质
7
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英 美在华企业(大银行、大工业、大的交通运输业 和大商业等)而建立起来的,是现代化的生产和 经营。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
我国建设1成95为3.一12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形成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8
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对资

对农
本主

业、
义工 商业

手工

业的

社会
的改

主义


改造
◆特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即建设与改造并举。
❖新民主主义国家拥有这些企业,就掌握了 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 成份,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主要经 济条件。
8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一大会址 2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
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 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2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
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 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 的解体,但并没有使中国发 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1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 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 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 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 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路线,提出了转变的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客观条件。
1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
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
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3章课件

毛概3章课件

(三)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全民族的先锋队 。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 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 队。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 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 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 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 中,首次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
延安时期
中国革命与中 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与中 国共产党
毛泽东
毛泽东
在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 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 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 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 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 反的道路。”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必要性

4、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第一、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 线的策略,但工农联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第二、坚持反倾向斗争是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 的重要保证。 第三、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策略的总方 针。 第四、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

(二)武装斗争
帝国主义侵略,
废除帝国主义在
华的特权,中华 民族才能得到真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 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正的独立。
(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
慈 禧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革命对象之一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是 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敌人 。
蒋 宋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国 情的正确判断和对中国革命特征的正确把 握,而且还来源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 和总结。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 ①从党创立到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包括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纲领以及关于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无产 阶级领导权等思想。 • ②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在创建农村革 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 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 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 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 最主要矛盾。 ——毛泽东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 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为建设富强民主国家、改善人民生活、确 立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 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半 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中 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里 领导人民革命并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 一基本国情,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 点和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
独立的封建国 1840鸦片战 家 争 半殖民半封建 社会
• ③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 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 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过对这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理论概括,在遵 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 利。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 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 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 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 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大学毛概课件第3章

大学毛概课件第3章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关于革命的对象 关于革命的领导 关于革命的动力 关于革命的性质 关于革命的前途
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 首要问题。 首要问题。”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 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3页。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1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 921年党的一大没有认清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 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对中国 社会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性质、特 点等,缺乏明确的认识,因而笼统地提出要领导 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内涵 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 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 工农武装割据” 之路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 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与国民党合作以建立广泛的 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 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将如何处理无产阶级和资 革命。 产阶级的关系,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 产阶级的关系, 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中共三 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大没有提出在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大没有提出在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国民革命中争夺革命领导权问题。

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向社会主义集体 经济过渡的形式
• 个体经济ຫໍສະໝຸດ 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与阶级构成:
•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 个体经济
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 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不代表 一种独 立的发 展方向
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斗争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 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限制与反限制、 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 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民主革命时 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 等党的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发展变化过程。
“一化三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拖拉机都不能造。”
2015 年 11 月 2 日 , C919 大 型 客 机 首 架 机正式下线。其最大 载客量190人,最大 航程5555公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阶段。

毛概第三章课件

毛概第三章课件

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 签约地点:满洲里)
*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
点:北京) *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 签约地点:北京) *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 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 三座大山),一个是实 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 。
(二)中国革命的性质与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百日维新 地主阶级代表:洋务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
二大:明确党的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京 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认识统一战线。 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未明确无产阶级的领导 权。 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的思想。1926年前后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 命思想 大革命失败:系统总结和艰辛探索 遵义会议:对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抗日战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解放战争:成熟与完善
第一、帝国主义通过侵略战 争迫使中国政府与他们签订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和 文化上控制中国,使中国在很大 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 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起点浮雕)
关天培血战虎门
(鸦片战争剧照)
*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 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塑理论-教案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塑理论-教案

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塑理论-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和理论。

教学目标- 掌握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和优势- 分析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探讨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定义和内涵-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第二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分析-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社会主义的优势和挑战第三节: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成就-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意义第四节: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面对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 社会主义的全球影响和应对策略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重要概念、原理和事实,深入分析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核心内涵。

-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实践经验。

- 视频展示:选取相关视频素材,展示社会主义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践成果和历史进程。

教学评估-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课后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研究,并组织讨论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资源- 课本:《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视频资源:相关社会主义理论解读视频参考资料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以上是2023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重塑理论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理论,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和优势,以及探讨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毛概第3章

毛概第3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农业改造与手工业改造的比较
相同点 性质 个体农业 手工业 小私有、 合作化 积极领导、 逐步 劳动者 道路 稳步前进 过渡 道路 方针 方式 不同点 步骤 互助组、初级 社、高级社 供销小组、供 销合作社、生 产合作社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依 ♣方 ♣政 ♣道 ♣内 ♣步 据 法 策 路 容 骤 ♣必要性 ♣可能性
两者关系:工业化是改造的基础和目的,改造是工业化的条 件和手段。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总路线的实质和最显著的特点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 为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显著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阶段
马恩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 产 主 义 发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展 历 程
过渡时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列 宁
♣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必须经过 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2.为什么向社会主义转变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四马分肥
(个别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分配)
资本家红利 20.5% 企业公积金 30%
国家税收 34.5% 职工福利 15%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资本家红利:20.5%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1956年底,中国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pt课件

毛泽东思想概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经过(P58)
1952年9月
从现在开始用 10到15年时间基 本上完成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
1953年6月
把实现国家的工业 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作为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1953年12月
完整表述了党在 过渡时期的总路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即52年以后
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 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 矛盾。
主要任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毛泽东思想概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主要讲述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为什么过渡等 问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
1952年9月以前,先工业化后过渡,即先 “铲
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过渡时期”或“革命转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概念, 是
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 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 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 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 命专政。”
客观原因: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看,主要是适应推进中国工业化的 需要; 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
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毛泽东认为当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已经 具备;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思想概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依据—— 过渡时期的中国国情

毛概课件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概课件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这个社会介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之间,既有资本主义 的因素,又有社会主义的 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处于 主导地位。
如何 理解
社会 主义 经济
政治: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阶级 构成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1952年底)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大约还需
早在民主革命时 期,毛泽东就说 过:新民主主义 社会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后中 国向社会主义转 变的过渡性社会 形态,‚这是一 定历史时期的形 式,因而是过渡 的形式,但是不 可移易的必要形 式‛。
要经过10 年、15年 或20年再 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 设想‛
‚在革命胜利 以后,迅速地 恢复和发展生 产,对付国外 的帝国主义, 使中国稳步地 由农业国转变 为工业国,把 中国建设成一 个伟大的社会 主义国家‛的 历史任务。 ‚两个转变‛ 同时并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实质
《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 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社手工业产值93% 93% 70%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
委托加工 初 级 形 式 计划订货 1953年底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 是从这时开始的。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 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 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
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
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具体来说,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的三个步骤,即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
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 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 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改 造 形 式
高 级 形 式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4至1955年下半年
1955年冬至1956年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
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伟大意义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第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消灭。
(2)列宁的革命转变理论
改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经营 方式和习惯势力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 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把剥削阶级 的生产资料转化为公有财产。 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使农民走上集体 化道路。 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 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 最有利的事情。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 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素质拓展
1.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
2.经典阅读: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经典阅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
结 论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上述情况明确地表
示: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
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已经建立起来。
2.理论依据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
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内容及其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 经验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
革的关系
5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土改后,这个矛盾成为国 内的主要矛盾。
• 而解决这个矛盾,必然使 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 的转变。 •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 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 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结 论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
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半社 会主 义性 质的 合作 社经 济
农民 和手 工业 者的 个体 经济
私人 资本 主义 经济
国家 资本 主义 经济
社会 主义 性质 的国 营经 济
社会主义过渡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从1949 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我国工业生产 总产值增长了145%,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 48.5%。
第三,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偏差
第一,在社会主义改造速度方面,急于求成。
第二,在管理体制上集中过多;限制了商品经 济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第三,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急于求纯; 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第四,在工作方法上过粗,甚至某些地方采用强 制手段。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 理论依据 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理解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理 论根据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 会主义改造理论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14年版)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课题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件制作组
课件策划:罗映光
课件监审:周光富 曾中良 邓淑华 课件制作成员:
张志军(统筹和制作)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李向前 熊化忠(第一、二章) 成都理工大学 余勇 张春 罗英 张静(第三、四、十章) 成都工业学院 蒋家胜 李丹 黄泽敏 程佳(第七、八、九章)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张大能 易传英 漆晓玲 曾小林(第五、六、十一、十二章)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1952 1949 Text
145%
48.5%
工业
农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工人阶 级
农民阶 级和其 他小资 产阶级
民族资 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
路的矛盾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
级的矛盾
• 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 主义因素之间,不可 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 反限制、改造与反改 造的斗争。
国民收入结构表
19.1% 国营 经济 合作社 经济 32.2% 53.4%
6.9% 19.1%
1952年
71.8%
1.5% 0.7%
1.5%
0.7%
32.2% 7.1% 7.3%
71.8%
公私 合营 经济
个体 经济 资本 主义 经济
7.3%
7.1%
1956年
6.9%
0%
53.4%
工业总产值
社会主义工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
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的提出
2.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 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形式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 1953年底,以发展互助组 为中心,同时试办初级社。 高级社 初级社 第二阶段,1954年到1955 年上半年,是初级社在全 国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 到1956年底,是农业合作 化高潮阶段
互助组
到1956年底, 全国入社农户占 总农户的96.3%, 5亿多农民在党的 领导下通过合作 化,走上了社会 主义道路。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 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 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 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 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 会形态。
56%
67.5%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资本主义工业
26.9% 17.1% 32.5%
接近0
1952年
1956年
商品零售额(1956年同1952年相比)
68.3% 42.6%
27.5% 国营商业和 供销合作社商业 0.2% 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和由原来 的小私商组织的合作化商业 57.2% 4.2% 私营商业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说过:新民主主义社 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 渡性社会形态。
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 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 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一、我国经 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 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 二、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 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两翼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理论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 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 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 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 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 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 加生产力的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